六年级数学上册范文

2023-09-17

六年级数学上册范文第1篇

1、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这个圆的直径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在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 ),所有的半径都( ),直径是半径的( )。

3.圆的直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就扩大(

)倍,它的面积就扩大( )倍。

4.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5.在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为(

)分米,半径为( )分米,周长为( )分米,面积为( )平方分米。

6.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宽相当于圆的( )。

7.一个半圆形的花坛周长是30.84米,这个半圆形花坛的面积是( )。

二、判断。(6分)

1.一个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2π倍。 (

)

2.一个圆的直径,就是这个圆的对称轴。 (

)

3.半圆的周长是与它等半径圆周长的一半。 (

)

4.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直径。 (

)

5.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6.一个圆的直径等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那么正方形面积小于圆的面积。(

)

三、选择。(7分)

1.一个圆的半径乘以π等于这个圆 (

)。

(1)周长的一半 (3)半圆的周长

2.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

(1)28.26 (2)19.625 (3)12.56

3.一个圆的半径1分米,它的半圆周长是________分米。 (

)

(1)3.14 (2)4.14 (3)5.14

4.一个圆的直径扩大6倍,它的面积就 (

)

(1)扩大6倍 (2)扩大36倍 (3)扩大12倍

5.下面三幅图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较,________的面积大。 (

)

(1)图(1)大 (2)图(2)大 (3)图(3)大 (4)同样大

6.如图,已知正方形面积是16平方分米,图中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

(

)

(1)12.56 (2)6.28 (3)15.7

7.一个挂钟的时针长2.5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 )

A.15.7厘米 B. 31.4厘米 C.78.5厘米

四、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8分)

五、动手操作(11分)

1、画出一个周长9.4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7分)

2、画下面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几条,就画几条)(7分)

六、解决问题(共46分,1题10分,其余题每题6分)

1、求出下面两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2、通过一座桥,直径是1.2米的车轮需转500圈,这座桥长多少米?

3、一个圆形的桌面,直径为80厘米,现在要在桌面上安放一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求这个桌面玻璃的面积?如果玻璃每平方米价格为100元,这个玻璃要花多少钱?

4、有大、小两个圆,小圆周长是37.68米,大圆直径是小圆直径的2倍,大圆的面积是多少?

5、在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形花坛外,围绕一周修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在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纸片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一只大钟,它的时针长40厘米。当从中午12时到下午3时,这根时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19分)

1、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这个圆的直径是( 8 )厘米,周长是( 25.12 )厘米,面积是( 50.24 )平方厘米。

思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2就是直径,直径×3.14就是周长8×3.14,半径的平方×3.14就是面积42×3.14

2.在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2倍 )。

3.圆的直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就扩大( 3 )倍,它的面积就扩大(9 )倍。

思路:周长扩大的倍数和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面积扩大的倍数是半径、直径扩大倍数的平方倍。也可以通过举例找它们之间的关系。

4.长方形有( 2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1 )条对称轴,圆有( 无数 )条对称轴。

思路:记住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而等边三角形才有3条。

5.在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为( 4 )分米,半径为( 2 )分米,周长为(12.56 )分米,面积为(12.56)平方分米。

思路: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2是半径,然后再求周长和面积。

6.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 半径)。

7.一个半圆形的花坛周长是30.84米,这个半圆形花坛的面积是( 56.52m2 )。

思路:要求圆的面积必须求出圆的半径,根据半圆的周长=πr+2r,列出方程3.14r+2r=30.84,解方程求出半径=6m,3.14×62÷2=56.52m2,部分同学没有÷2或者没写单位。

二、判断。(6分)

1.一个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2π倍。 ( √ )

2.一个圆的直径,就是这个圆的对称轴。 ( × )

思路:应该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半圆的周长是与它等半径圆周长的一半。 ( × )

思路:半圆的周长应该是与它等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4.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直径。 ( × )

思路:必须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5.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

思路:周长和面积意义不同,单位也不同。

6.一个圆的直径等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那么正方形面积小于圆的面积。(

)

思路:直径和边长相等时,圆画在正方形的里面,所以正方形面积大于圆的面积。

三、选择。(7分)

1.一个圆的半径乘以π等于这个圆 ( 1 )。

(1)周长的一半 (3)半圆的周长

思路:πr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2.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3 )

(1)28.26 (2)19.625 (3)12.56

思路:宽就是圆的直径。3.14×(4÷2)2

3.一个圆的半径1分米,它的半圆周长是________分米。 ( 3 )

(1)3.14 (2)4.14 (3)5.14

思路:半圆的周长=πr+2r,3.14×1+2×1=5.14

4.一个圆的直径扩大6倍,它的面积就 ( 2 )

(1)扩大6倍 (2)扩大36倍 (3)扩大12倍 思路:同填空题第三小题。

5.下面三幅图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较,________的面积大。 ( 4 )

(1)图(1)大 (2)图(2)大 (3)图(3)大 (4)同样大

思路:阴影部分的面积都可以看成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6.如图,已知正方形面积是16平方分米,图中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

( 1 )

(1)12.56 (2)6.28 (3)15.7

思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是16可知边长应为4分米也就是直径是4分米,然后再求面积

7.一个挂钟的时针长2.5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 B )

A.15.7厘米 B. 31.4厘米 C.78.5厘米

思路:时针的长度是半径,知道半径求周长,一昼夜走两圈,也就是周长×2

四、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8分)

(1)思路:用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四个空白的扇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列式:10×10-3.14×(10÷2)2=21.5

(2)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看成两个圆的面积3.14×(4÷2)2×2=25.12

五、动手操作(11分)

1、画出一个周长9.4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7分)

思路:根据9.42÷3.14÷2=1.5可知应该画一个半径为1.5cm的圆。,再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2、画下面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几条,就画几条)(7分)

(1)思路:3条应该通过圆心和另外两个圆的交叉部分,假如把三个圆心连起来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实际上也就是给这个等边三角形画对称轴。

(2)思路:有4条,实际上就是给正方形画对称轴。

六、解决问题(共46分,1题10分,其余题每题6分)

1、求出下面两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1)思路:周长:3.14×12=37.68 面积:3.14×(12÷2)2=113.04

(2)思路:周长:分成两部分:圆周长的一半5×2×3.14÷2=15.7和一个正方形5×4=20,15.7+20=35.7。面积:分成两部分:半圆的面积3.14×52÷2=39.25和一个正方形5×5=25,然后39.25+25=64.25

2、通过一座桥,直径是1.2米的车轮需转500圈,这座桥长多少米?

思路:3.14×1.2×500(结果1884)

3、一个圆形的桌面,直径为80厘米,现在要在桌面上安放一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求这个桌面玻璃的面积?如果玻璃每平方米价格为100元,这个玻璃要花多少钱?

思路:注意单位换算和402=40×40=1600不等于160。80÷2=40,3.14×402=3.14×1600=5024cm2,5024cm2=0.5024m2,0.5024×100=50.24元

4、有大、小两个圆,小圆周长是37.68米,大圆直径是小圆直径的2倍,大圆的面积是多少?

思路:37.68÷3.14等于小圆的直径,再×2是大圆的直径,再÷2是大圆的半径,3.14×122=452.16

5、在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形花坛外,围绕一周修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2思路:这道题求销路的面积就是求圆环的面积3.14×(3+1)-3.14×3

6、在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纸片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路:最大的圆的直径应该是长方形的宽,然后用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7、一只大钟,它的时针长40厘米。当从中午12时到下午3时,这根时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六年级数学上册范文第2篇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完美的图形——圆》信息窗1《交通中的圆》P52-56。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简单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折、量、比、算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教具准备:课本情景图,圆规。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自行车等等)

出示情景图。这些交通工具你都看见过吗?(有古代的马车,黄包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和飞机。)不管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车轮是圆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轮子都设计成圆形的呢?”生猜想。车轮做成圆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索:

1.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创造圆,初步感受圆。

我们对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你能自己画一个圆吗?你是怎样画的?展示画好的圆,并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评价同伴的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发明了画圆的工具——圆规。 2.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自由画。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圆的?

用圆规怎样画圆?谁能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1

②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③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你觉得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

(①重心应放在有针尖的一脚;②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拿出圆规,我们按照刚才的方法一起再画一个圆。(师生共同画圆) 3.圆的各部分名称:

(1)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因为固定一点的位置不一样)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师板书:能决定圆的位置)

(2)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因为我们圆规的叉开的大小不一样)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3)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这些能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部分我们称它们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课本52页),等一会儿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能力怎样。

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理解什么是圆内,圆外,圆上?

(4)学生反馈圆心、半径、直径定义(让学生上台画、板书字母表示半径直径和圆心) 。 (5)课本54页第2题,找出圆的直径或半径。 4.合作探索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及特点

同学们已经会画圆,也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准备好圆规,按老师要求画圆。 (1)r=2cm;(2)d=3dm。在其中一个圆里找到圆心O,半径R和直径D. 同学们已经能按要求画圆了,下面拿出你们的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要求)

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吧?

(通过对折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通过画一画,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通过测量,我们组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都相等,所有半径都相等。通过比较我们组得出直径长度于半径的两倍。我们组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课件出示我国古代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子的话“圆,一中同长也。”什么意思?(一个圆心,半径同样长)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火眼金睛辨对错。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直径是圆里最长的线段。( ) (3)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4)两条半径组成一条直径。( )

(5)画直径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5厘米。( ) (6)直径6厘米的圆比半径4厘米的圆大。( ) 2.填空

(1)分针转动一周针尖所形成的图形是( )。 (2)(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

(4)把一个圆规的两脚张开4厘米,画一个圆,它的直径是( )。 3.55页7题,综合练习,巩固对圆、数对、平移知识的综合应用。

格子纸上给出一个圆,A、用数对表示圆心的位置B、将圆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2格C、以另一点为圆心画一个圆,使其半径使上图中圆的2倍。

4.一张边长16厘米的正方形纸,在上面画一个最大的圆,直径是多少?(课件出示)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典籍《周髀算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

5.55页8题,你认为合理吗?不合理该怎样设计场地?这个圆能用圆规画吗?那怎么办?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圆的知识,现在你们知道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吗?车轴装在什么位置(这是由圆的特点决定的,车轴相当与圆心,辐条相当于半径,圆有无数条半径且长度相等,便于车子平稳行驶。圆是完美的曲线图形,没有拐弯处,便于滚动。)

我们生活中除了车轮是圆的,其它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圆,你能找找生活中的圆吗?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显示生活中圆的魅力)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随处都可见到圆的踪影,感受着圆的魅力,无怪乎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在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五、小结:

同学们:其实数学不仅仅在课本上,也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学习也不仅仅是为考试中考出高分,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最

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以踏实认真为圆心,以勤奋细心为半径,用毅力恒心旋转,实现自己圆满的梦想。

六、作业:回家后用今天学的圆的知识自己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展示给爸爸妈妈看。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决定圆的位置。

六年级数学上册范文第3篇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完美的图形——圆》信息窗1《交通中的圆》P52-56。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简单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折、量、比、算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教具准备:课本情景图,圆规。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自行车等等)

出示情景图。这些交通工具你都看见过吗?(有古代的马车,黄包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和飞机。)不管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车轮是圆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轮子都设计成圆形的呢?”生猜想。车轮做成圆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索:

1.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创造圆,初步感受圆。

我们对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你能自己画一个圆吗?你是怎样画的?展示画好的圆,并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评价同伴的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发明了画圆的工具——圆规。 2.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自由画。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圆的?

用圆规怎样画圆?谁能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1

②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③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你觉得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

(①重心应放在有针尖的一脚;②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拿出圆规,我们按照刚才的方法一起再画一个圆。(师生共同画圆) 3.圆的各部分名称:

(1)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因为固定一点的位置不一样)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师板书:能决定圆的位置)

(2)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因为我们圆规的叉开的大小不一样)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3)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这些能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部分我们称它们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课本52页),等一会儿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能力怎样。

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理解什么是圆内,圆外,圆上?

(4)学生反馈圆心、半径、直径定义(让学生上台画、板书字母表示半径直径和圆心) 。 (5)课本54页第2题,找出圆的直径或半径。 4.合作探索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及特点

同学们已经会画圆,也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准备好圆规,按老师要求画圆。 (1)r=2cm;(2)d=3dm。在其中一个圆里找到圆心O,半径R和直径D. 同学们已经能按要求画圆了,下面拿出你们的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要求)

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吧?

(通过对折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通过画一画,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通过测量,我们组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都相等,所有半径都相等。通过比较我们组得出直径长度于半径的两倍。我们组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课件出示我国古代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子的话“圆,一中同长也。”什么意思?(一个圆心,半径同样长)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火眼金睛辨对错。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直径是圆里最长的线段。( ) (3)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4)两条半径组成一条直径。( )

(5)画直径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5厘米。( ) (6)直径6厘米的圆比半径4厘米的圆大。( ) 2.填空

(1)分针转动一周针尖所形成的图形是( )。 (2)(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

(4)把一个圆规的两脚张开4厘米,画一个圆,它的直径是( )。 3.55页7题,综合练习,巩固对圆、数对、平移知识的综合应用。

格子纸上给出一个圆,A、用数对表示圆心的位置B、将圆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2格C、以另一点为圆心画一个圆,使其半径使上图中圆的2倍。

4.一张边长16厘米的正方形纸,在上面画一个最大的圆,直径是多少?(课件出示)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典籍《周髀算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

5.55页8题,你认为合理吗?不合理该怎样设计场地?这个圆能用圆规画吗?那怎么办?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圆的知识,现在你们知道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吗?车轴装在什么位置(这是由圆的特点决定的,车轴相当与圆心,辐条相当于半径,圆有无数条半径且长度相等,便于车子平稳行驶。圆是完美的曲线图形,没有拐弯处,便于滚动。)

我们生活中除了车轮是圆的,其它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圆,你能找找生活中的圆吗?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显示生活中圆的魅力)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随处都可见到圆的踪影,感受着圆的魅力,无怪乎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在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五、小结:

同学们:其实数学不仅仅在课本上,也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学习也不仅仅是为考试中考出高分,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最

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以踏实认真为圆心,以勤奋细心为半径,用毅力恒心旋转,实现自己圆满的梦想。

六、作业:回家后用今天学的圆的知识自己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展示给爸爸妈妈看。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决定圆的位置。

六年级数学上册范文第4篇

一、板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倒数。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讲述:要实现这个目标,得靠大家自学。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呢? 怎样自己学呢?请同学们齐读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出示课件)

1.认真看教材24页的“算一算”中的内容。仔细看文字,并填空。重点想:“绿色部分的思考过程。” 2.思考:①什么是倒数? ②倒数有什么特征? ③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师:自学时,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一) 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看书。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要检测你们的自学效果。

(二)做一做。 (课本24页的“试一试”。) 要求:认真做题,并把字写规范。

1.请2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的同学写在书上。

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二) 讨论。(议一议) 1.认为3的倒数写对的请举手。说说为什么做对了?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小结:求真分数的倒数时,可以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就行了。

2、认为5的倒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若错。问:错在哪里? 2小结:求假分数的倒数时,可以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就行了。 3.认为4的倒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若错。问:错在哪里?

小结:求整数的倒数时,可以先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就可以了。 4.认为1的倒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若错。问:错在哪里? 小结:1的倒数是1。并板书。

5.提问: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倒数?倒数有哪些特征?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指名回答) 小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6.评价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更正错题。 7.同学们再想一想:0有没有倒数?并说明理由。 生1:因为0不能做除数。所以0没有倒数。 生2: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说明0没有倒数。 小结:0没有倒数。并板书。

(三)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倒数,学会和掌握求倒数的方法。知道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及特征。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大家有没有信心一次全做对并字体端正的请举手。

六、当堂训练

六年级数学上册范文第5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例

2、练习十九第1——3题。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为百分数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第一层次,呈现学校篮球队3名队员在投篮练习中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表中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第二层次,将表中的几个分数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第三层次,在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在“试一试”与练习中进一步完善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初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百分率,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反站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赛吗?说到篮球就会让我们想到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

(姚明)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

(出示)

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但上赛季下降到了78.3%。

(两个百分数用红色表示)

教师:大家认识红色的数吗?看到这两个数能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共同认识这个新朋友,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

(出示课题:认识百分数)

教师:关于百分数的知识,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二、例题教学,引出概念。

1.出示例题,引发探究。

例1: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教师: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

(出示表格)

姓 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16 13 李星明 25 张小华 20 吴力军 30 18 教师:如果你是教练,根据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你能判断出哪个队员投篮的成绩好一些?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想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如:谁投中的次数多,谁的成绩就好一些;谁失球的次数最少,谁的成绩就好一些;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再比较这几个分数,谁大就表示谁的成绩好一些。

引导学生比较这些方法,并明确最后一种方法是合理的,并在表格的右边增加“投篮的比率”一栏。

2.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学生独立计算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

指名报计算结果,教师完成统计表。(出示书上完整的表格)

让学生说一说16/25 、13/20 、18/35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 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学生的方法可以是把三个分数,先两个两个比较,再确定哪个分数最大,或者先把三个分数一次性通分,再比较大小,也可以把它们都改写成小数再比较大小。

谈话: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改写。 指名口答改写的结果,教师板演。 提问:64/100 表示哪两个数量比较?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再让学生说一说65/100 、60/100 的实际含义。 提问:现在能很快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学生: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说明: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提问: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呢?

学生自学课本99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组织学生说一说读法和写法,教师进一步示范64%的读、写法。

提问:百分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部分?用百分号形式写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模仿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照样子表示出65/100 、60/100 ,先写出来,再读一读。 提问:读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说明:百分数不读作“一百分之几”,而要读作“百分之几。”

提问:你能说说黑板上百分数是什么意思?(尽量引出投篮命中率为后面的“百分率”作铺垫)

教师:请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些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记时开始。(停,时间不是很长)

师:如果老师要求写十个,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写了几个。 学生1:我写了5个,我完成了50% 学生2:我写了7个,我完成了70% 教师:如果不直接告诉别人,让别人猜猜你写了几个? 学生1:我还有70%没有完成; 学生2:我写好的接近50%; 学生3:„„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话题入手,根据统计表提出“谁的成绩好一些?”引发学生思考,在交流中认识到通过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并将分数再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从而初步体会到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揭示百分数的概念,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讨论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自主写喜欢的百分数的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了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三、分层练习,加深理解。

“试一试” 指导学生做一做。 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再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通过解答这两题,谁能说一说对“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的理解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明确:百分数的本质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因此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适的。

“练一练”第1题

学生看题,理解题意,独立做一做。

做好,交流填写结果。并具体说一说某个百分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说明:百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与这个整体的关系。 第2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数?

在小组里说一说,并说出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再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 练习十九第1题

同座同学互相读一读,并说出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指名分别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教师:从三幅图中分别能知道些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些与100%有关的例子吗? 练习十九第2题

学生独立写一写,写好在小组中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写法,并说一说百分数表示的含义。 教师:分母是一百的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吗? 练习十九第3题

出示题,让学生试着判断,并说明理由。

明确: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用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在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时,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

四、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一个人的收获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来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一节课同学们都能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你们100%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出示: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教师:你能用百分数来描述你这节课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选择现实的素材,让学生读、写百分数,说百分数的含义,既练习了百分数的读法,又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在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通过判断,了解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再次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课的结束前学生用百分数描述学习的感受,检验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和体会。] 课后反思:

《百分数的意义》是第九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借助例题的学习,我先出示了三名运动员的投篮情况的统计表,统计表中呈现的是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然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教练,怎样判断哪名运动员的投篮成绩好些?学生们经过思考马上想出了办法,交流时即刻有学生说出应该通过比较每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此时,我立即追问学生为什么,学生们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说出了理由:因为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不相同,不能只看投中次数来判断成绩的好坏。应该说这一部分的导入是相当顺利的。

课前我还布置学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97.4%棉;葡萄汁7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上册范文第6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期末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的圆知识点

一、圆的特征

1、圆是平面内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滚动。

3、圆心O:圆中心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圆多次对折之后,折痕的相交于圆的中心即圆心。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直径d: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同圆或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或 r=d÷

24、等圆:半径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等圆通过平移可以完全重合。

同心圆:圆心重合、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5、圆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半圆、扇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角。

有二条对称轴的图形:长方形

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等边三角形

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正方形

有无条对称轴的图形:圆,圆环

6、画圆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2)画圆步骤: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二、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周长用字母C表示。

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即:圆周率π = 周长÷直径≈3.1

4所以,圆的周长(c)=直径(d)×圆周率(π)—周长公式:c=πd, c=2πr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是近似值。

3、周长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也扩大多少倍,周长扩大的倍数与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相同。

4、半圆周长=圆周长一半+直径= πr+d

三、圆的面积s

1、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如图把一个圆沿直径等分成若干份,剪开拼成长方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πr)×圆的半径(r)

S圆 =πr×r=πr

22、几种图形,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则最大,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周长相同时,圆面积最大,利用这一特点,篮子、盘子做成圆形。

3、圆面积的变化的规律:半径扩大多少倍,直径、周长也同时扩大多少倍,圆面积扩大的倍数是半径、直径扩大的倍数的平方倍。

4、环形面积 =大圆–小圆=πR2-πr

2扇形面积=πr2×n÷360(n表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5、跑道:每条跑道的周长等于两半圆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条直跑道的和。因为两条直跑道长度相等,所以,起跑线不同,相邻两条跑道起跑线也不同,间隔的距离是:2×π×跑道宽度。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

一个圆的直径增加b厘米,周长就增加πb厘米。

6、任意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即最大圆的直径是正方形的边长,它们的面积比是4∶π。

7、常用数据

上一篇:护士长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小学教师年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