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范文

2023-09-22

技术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畜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仍处于改革期,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要进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改革,以推动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文分析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畜牧业;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號:S851.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48

作者简介:刘小彬(1980-),女,汉族,山东昌乐红河人,助理兽医,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0引言

近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畜牧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三农”发展策略带动下,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不断提高,为畜牧业的发展夯实了技术保证。在当前基层畜牧兽医发展中,如何加强技术管理成为重要的课题。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1 存在的问题

畜牧兽医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三农”发展离不开畜牧兽医技术支持,因此其技术管理的实效,直接影响畜牧业和农业发展。良好的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可达到事倍功半的目的,推动我国畜牧业和农业健康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方面,与以前相比,水平有了极大提升,但也存在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畜牧医管理机构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技术管理人员有时被分流,在执行上级部门创新改革的对策时,难以有效配合[1]

1.1养殖户缺乏防疫知识

不少基层养殖户文化水平不高,受知识与认知理念的影响,缺少对防疫全面认识。在养殖中,没有对生产、消毒、用药等各项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日常也很少进行综合情况分析,导致防疫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影响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控。同时,在疫苗的选择方面,不少养殖户都存在判断不准确的情况,降低了疫苗来源的安全性,也使免疫

程序出现混乱,进而制约疫苗作用的充分发挥。

1.2养殖污染治理水平低

目前禽畜养殖模式以规模养殖场、散养户为主,畜禽存栏量高,粪污排量大。有的养殖场治污规划不科学,污染治理模式滞后。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户大多采用自繁自养模式,受土地、环境等诸多因素限制,且缺少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养殖场均建设在村庄边缘区域,圈舍建设结构各式各样。尽管大部分规模养猪场建有沼气池、化粪池等设施,但是处理设施规划容量小,且主要是末端治理模式,排污量和处理能力之间不匹配。在养殖中,养殖专业户随意堆放畜禽粪便,没有按照标准还田利用[2]。这不仅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增加疫病传播风险。禽畜养殖污染严重,监管与处理难度较大。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对农村小规模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治理认识不足,有的存有畏难情绪。部分养殖户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环保意识淡薄。加之缺少资金,不能建或没有办法建沉淀池等处理设施。导致政府的监管、执法工作难以开展,阻力大,收效差。

1.3技术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具有非常复杂的内容,涉及项目与知识也比较多,需要技术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要有良好沟通交流的能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使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在人才方面,存在极大瓶颈。同时,基层条件相对简陋,工作也比较难做,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深入基层,有时会依靠经验进行管理,导致技术管理比较低效,对基层畜牧兽医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解决对策

2.1 加大技术管理创新力度

管理部门要重视和强化技术管理问题,推动技术管理不断创新。相关领导不仅要重视,基层具体工作者也要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价值,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技术管理创新。只有自上而下实现全体重视创新,才能改革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使相关人员形成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工作人员要主动解放思想,积极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内外技术管理知识,及时更新知识构成,才能积极服务“三农”,带动农民走向小康。

2.2提高技术管理体制建设水平

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健全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增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效能,为畜牧兽医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第一,立足基层实际情况,大力建设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信息化工程。目前社会进入信息科技时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结合应用不断增多。基层畜牧兽医也要行动起来,顺应现代化发展大势,充分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建设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快速、高效地分析基层畜牧业发展情况及市场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其中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畜牧产品供应。

第二,完善内部管理。立足基层畜牧兽医管理实际,制定严格的规章,加强绩效考核,强化制度落实,引导技术管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完成本职工作。在内部管理实践中,健全工作责任负责制和追溯机制,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第三,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我国有关于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法律规定不健全,需要国家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相关规章制度。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对当地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度调研,确保法律法规能更好地服务基层畜牧兽医的发展[3]

第四,促进各部门协作。技术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是单独某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提高技术管理的效率,要严格按照市场需求,强化各部门的协作与支持,不断地进行技术管理机制创新和改革。同时,各部门要明确职责,采用多种协调管理方式,使各部门以强烈的责任心,积极主动地做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技术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增强合作意识,在明确自身职责基础上,主动提高技术管理知识与技能。此外,还要从实际出发,提升宣传力度,确保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机制,发现动物疫情,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上报、处置,防止因工作不到位导致疫情扩散。

2.3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具体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现有人员很多年龄都偏大,技术水平与管理理念不先进,对现代先进技术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虽然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技术管理实效相对不高。为更好地提高技术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人员的教育培训,同时,还要积极引进人才,促进技术管理人员自身素养得到持续提升。此外,还要帮助基层养殖者建立免疫防御系统,建立健全档案记录系统,使技术管理有效性能得到保障。

2.4设置技术管理监督部门

目前,由于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还不健全,使具体技术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监管,存在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设立专职监督部门,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结束语

目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还存在问题,为切实服务好畜牧业发展,在具体实践中,要全面、深入地分析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对策,进一步提升畜牧兽医技术管理能力与实效,服务好“三农”发展,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张云龙.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 (6):36,9.

[2]王继昌.改革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管理的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 (5):36.

[3]杨启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 (5):52.

技术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分析核电工程施工系统和过程的特点,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得出核电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致因模型,进而分析核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能力结构构成。针对由安全行为管理能力、安全行政管理能力、安全組织管理能力、安全技术管理能力、安全信息管理能力及安全创新管理能力构成的安全管理能力结构,运用木桶原理探讨核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能力保障措施。

【关键词】核电工程;事故致因模型;安全管理能力

技术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运输属于我国基础设施完善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着十分明显的收益,但是投入的成本也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对于车辆技术管理这一方面,将会直接对运输整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车辆属于运输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随着经济带动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车辆的总数量、车辆的级别都在逐渐提升,所以增加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成本输出。于是,本文主要针对车辆技术管理展开分析,希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车辆技术管理 降低 运输成本 影响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Vehicle Technology Management on Reducing Transportation Costs

Fang Yu

Key words:vehicle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duction, transportation cost, impact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运输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而科学扩大产业发展的整体规模,促进了车辆进行更新换代的频率。在实际的运输行业当中,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到要求的水准,更有很多无故增加成本投入的情况出现,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作出进一步调整,实现管理转型,科学的进行车辆技术管理,有效减少成本的输出。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车辆技术管理对于降低运输成本的影响展开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对行业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 车辆技术管理在降低运输成本中的重要性

车辆技术管理在运输成本的控制工作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车辆技术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车辆的基本维护功能,还可以科学降低车辆运输的成本。车辆技术管理被归结于运输管理之中的必要项目,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于车辆的管理和维护。通过车辆技术管理,可以有效避免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故障以及其他风险,还能够节约因为维修故障、处理突发事件所所输出的成本,也需要看车辆运输的基本情况来决定成本输出的多少,然后开展科学的技術性管理,也可以有效节约成本[1]。车辆技术管理主要就是为了运输车辆的维护以及运行来提供科学标准,需要做到有效避免因为对维护不科学而出现一些事故,甚至是大事故,另外对维护过度所出现的资源浪费也要杜绝。

2 车辆技术管理和降低成本之间的关系

2.1 车辆维护材料方面

车辆技术管理和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在材料这一方面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中主要以车辆的维护材料为主,来进一步分析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润滑油属于运输车辆在投入使用期间和日常保养期间都不可或缺的车辆维护材料,并且可以利用润滑油,来保护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一些零部件,进而有效提高车辆的使用周期,降低因为磨损所带来的成本投入,通过进一步提升车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来达到控制车辆运输成本的目的[2]。

2.2 轮胎制备方面

定期检查轮胎、维护轮胎的安全,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在运输过程当中出现故障的几率,进而可以提高车辆运输的整体安全。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安排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专门进行轮胎制备的工作处理,做到保证车辆轮胎的运行里程以及车辆的运转效率。

2.3 性能方面

车辆的基本性能可以影响燃油的消耗量,做到将车辆相关技术管理的工作进行完善,加强这方面的技术性管理,使得对于车辆的维护以及预防工作可以变得更加专业和有序,能够将车辆整体的管理费用降低。车辆管理还能够监督车辆运行基本情况,真正将有效节约燃油工作落实。

3 运输行业车辆技术管理的基本措施

3.1 完善技术的管理制度

对于车辆技术的相关管理工作制度进行完善和把控,并且控制费用的花销,需要培养工作人员对于成本有一定节省意识,并且可以全面搜索与车辆运输工作之间相关的数据,科学把控统计方面的工作,将统计工作落实[3]。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之中,主要包括一些维护的项目,在最大程度上使得车辆的基本使用寿命得到提升,同时配合公司经营台账的科学管理,使得车辆能够正常的运输,并且可以依据车辆技术的相应管理提出一定的制度,并且对运输车辆进行定期的检查,判断车来个是否需要维护和维修,进而确认车辆是否出现了故障。第一,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对于车辆的二次维修,减少工作量;第二,还可以科学落实维护车辆的基本工作内容,避免潜在成本的输出。

3.2 保证各项台账的准确性

保证公司各项台账的准备性,主要原因就是为能够将车辆技术的相应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并且可以为其提供一些优质的工作服务,使得车辆可以更加适应一些长途的运输工作、运输量大的运输工作等,首先,需要做到将台账资料详细化,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创建出与车辆相应的运输工作之间具有关联性的档案信息以及数据信息等,从而进行实时的追踪工作,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基本信息,并且反馈给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运输车辆的车型、车辆的基本功能,展开具有针对性的维修[4]。其次,进行车辆技术性相关管理台账的创建,能够明确的使工作人员以及管理者明确车辆运输的基本现状,了解并掌握车辆的实际使用年限,避免车辆达到了使用的极限以后还在继续投入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输出。最后,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车辆维修的成本,清楚的将运输车辆类型以及车辆的质量等级进行科学划分,避免一些管理性能低下的车辆和具有故障隐患的车辆处于运行状态。

3.3 进一步提升运输公司驾驶员的驾驶水准

驾驶员需要做到安全驾驶、安全操作、安全运输,还要对驾驶员进行定期的驾驶技术考核,综合考察。要将员工的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对新员工和管理层,要进行重点的培训,强化他们在非常规情况下进行作业的应变能力,进行系统超前的培训,严格施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并要进行严格的考核,通过之后方可进入实际场景进行实践学习,培训向注重实际的方向进行,大力地改进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全面建设集培训、练习、考试为一体的培训基地。将驾驶员集中在一处,根据他们实际的驾驶技能,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强制性培养驾驶员“例行三检”良好习惯;另外,还需要指导驾驶员一些日常对于车辆的保养方式,使得驾驶员可以在驾车的过程中将故障排除,运输公司需要针对驾驶员工作群体应该进行培训,培训他们掌握节能减排的一种驾驶方法,并且需要对车辆的技术性管理展开进一步优化,使得成本输出变得最低,使得驾驶员在未来的工作当中熟练掌握驾驶技巧,才可以使得运输公司保持在最好的经营状态,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事故。另外,也需要对驾驶员实行鼓励制度,当一些驾驶员可以出色的完成运输任务之后,并且车辆在运输途中没有受到人为的损害,那么可以对这些驾驶员予以鼓励,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出現一些人为的车辆消耗,对于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也具有很大的帮助,进而可以做到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做到节约运输成本[6]。

4 车辆技术管理对于降低运输成本的主要影响

4.1 车辆技术管理可以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在车辆技术管理的工作当中,贯彻科学和规范的管理思想,将节约车辆运输成本作为主要工作内容,科学利用车辆技术管理,规划车辆的运行方案,避免因为一些意外事故而造成成本的浪费。通过车辆技术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车辆运输的基本工作效率,使得车辆出现事故以及需要维修的几率得到明显降低。在日常的工作之中,车辆技术管理基础工作以及车辆运输成本的节省之间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车辆技术的相应管理工作能够将车辆自身的使用效能发挥到最大,提高车辆自身的使用优势,保证运输成本降低,进而提升运输的整体效益。

4.2 落实管理降低成本二次投入

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可以更为快速的将车辆自身存在的一些故障找到,进而有效防止因为车辆发生的事故而中断车辆运输工作,使得运输成本增加,在发现车辆出现故障之后,一定要展开彻底的车辆维护和维修工作,不要因小失大,进一步实现车辆管理整体的效益。使得运输车辆的相关管理工作可以得到落实,使得车辆运输工作的全面性管理能够得以加强,进而有效提升车辆运输工作的整体水平,做到明确车辆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职责,将车辆运输的整体效益体现出来[7]。

5 结语

综上所述,车辆技术展开科学化管理对车辆运输整个过程来说具有一定的维护性,而且对于车辆未来发生故障也可以起到预防的基本作用,利用相关技术进行运输成本的控制。车辆技术管理可以进一步促进运输管理的统一化,进而将各个车型车辆的信息进行优化,完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防止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一些故障,进而有效节约运输成本。

参考文献:

[1]孙畅.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对降低运输成本作用[J].化工管理,2015(06):16.

[2]孙畅.车辆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化工管理,2015(06):57.

[3]杨恩静.车辆技术管理对于降低运输成本的影响分析[J].才智,2014(13):301+304.

[4]徐雪松.车辆技术管理对约束运输成本的重要意义[J].中国科技信息,2013(21):164-165.

[5]徐立民.技术管理降低道路运输成本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6):174.

[6]王茜.浅论车辆技术管理对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意义[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2):27.

[7]安利娟.论车辆技术管理在降低运输成本过程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201.

技术管理范文第4篇

首先,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有很多条,其中关键的三条是受约律、适应律和协

调律。受约律是指教育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而存在。学校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治教。要研究、遵循、运用经济发展规律,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努力传播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发展成果,不断弘扬和丰富社会文化,不断催生和创造新的文化。要适应科技发展水平,充分运用已有的科技发展成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

适应律是指教育发展应该适应两个发展的需要,即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学校课程设置要考虑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一展身手,真正享受到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协调律是指教育发展需要协调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

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学校要有正确的理念、措施、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效果、教学效果、管理效果。

学校应注重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使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教育的合力和凝聚力。

其次,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管理规律。管理规律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系统全面规律、以人为本

规律、激发动力规律和注重效益规律。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系统全面规律。学校教育管理涉及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多个方面。管理要全面系统,不能顾此失彼,不能以偏概全,要全盘考虑、系统把握。管理中要力争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使教师团队优者更优、差者赶上,优秀生培养有成绩,学困生转化有成效,问题生教育有成果。要抓好管理过程中的计划制定、任务落实、效果检查和总结提高工作,真正通过高效的学校教育管理使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面向生命的事业,因此管理中以人为本更为重要。管理过程中要了解教师的诉求、需要,因势利导,改进服务,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困惑,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教育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分,是教育的本义,也是教育的本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才能实现高效。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激发动力规律。学校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推动力量,包括国家教育政策、上级行政机关指令以及学校师生员工的有意识的行动。学校教育管理要善于把国家教育政策变为师生员工行动的准则,使大家干有方向、做有目标。学校教育管理还要善于借助上级行政机关的指令推动师生员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大家有获得感,有成就感。当然,学校发展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师生员工自身的努力。这种动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一种机制的力量。教育管理中要重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要通过机制的力量调动干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注重效益规律。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社会效益是首要效益。学校教育管理要注重效益,就要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效率。要科学评价教育效益,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德有所立、智有所启、体有所健、美有所向、心有所养。要科学评价教学效益,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提升了技能、培养了能力。要科学评价管理效益,通过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看是否實现了预设的目标、促进了师生的成长、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之,学校教育管理需要研究、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哪个学校做到了,哪个校长做到了,学校管理一定就会取得应有的成效。

(责任编辑 李 芳)

技术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盈余管理;手段;文献总结

盈余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率通过管理的手段能否更全面地反映企业业绩。盈余管理手段更是盈余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盈余管理手段在现代经营管理中为更多的管理者接受并且运用。

一、文献概述

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2000年王学军和肖华发表的《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一文支持了哈利和詹姆斯(1999)的观点,他们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构建经济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在盈余管理手段研究方面,叶建芳和周兰等(2009)指出公司实现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主要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的。这类盈余管理手段通常只影响不涉及现金流量的应计项目(应计项目是权责发生制的结果,并不影响现金流量),又称为应计项目管理。

盈余管理手段主要有:债转股、股票交易、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资产处置和关联方交易。

债转股研究中,刘燕(2007)、朱熙(2010)声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并没有对债权人利益有效保护,反而成为了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将未来应付利息计入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虚增了债权人在债务重组中实际获得的利益却没有反映其中的损失。

杨旭东、莫小鹏(2006)通过实证研究,新配股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将配股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新手段。因为配股可以为企业增加新的现金流入,却不用现金流出。申慧慧、黄张凯、吴联生(2009)对股权分置改革在盈余管理中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存在显著差异。这个研究成果成为股票交易手段的代表。

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首推周铁、罗燕雯(2006)发现应计项目的操作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相关性有偏差。

王建新(2007)研究资产处置手段是发现,现行准则实施以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来操纵利润越来越难。

郑国坚(2009)、陈冬华(2009)都对关联方交易这一传统的盈余管理手段做了研究,基于角度不同,但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郑国坚(2009)关联方交易是对会计盈余质量是有害的,陈冬华(2009)确认为关联交易对未来应与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是有益处的。

二、对于文献的总结与思考

对上面的国内外的经典著作关于盈余管理手段的阐述,可以了解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和盈余管理手段的主要内容。我国盈余管理研究从一般研究方法上来看主要是实证的研究方法,规范性的研究比较上,从对盈余管理信息挖掘上来讲相对于国外的盈余管理研究来讲理论观点创新上是比较少的。多是以国外已有的一些盈余管理的观点稍有向前一点的发展,而这样的发展一般来说是以以往的一些经典结论在新的环境下是否成立,或者成立有能发生怎样的重要作用为行文的一般性思路,而收集的数据主要是依靠中国资本市场为其数据来源的。这样的研究实际上是用国外的理论为内核,套用中国资本市场为外衣。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实证研究就要考虑到一些在以中国资本市场为研究数据的特殊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相比西方国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却很迅速,但是资本市场的规范性却没有像美国这样的老牌资本市场的成熟性。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制度的不断变革使得研究的前后一致性可比性受到极大的挑战,如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6》,这些就会给盈余管理的手段就带来了变化。

盈余管理文献的总结中可以看出,中国资本市场的盈余管理还不是很成熟,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在对已有的盈余管理的文献整理中发现,数据来源的年份的样本数是比较少的,通常只有几年的数据,而国外的研究甚至用到了几十年的数据进行论证和验证。2006年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是一个断点,所以学者们通常是用的2006年以前或者2006年以后的数据分别作为样本,或者将两本份的数据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研究。2008年内控指引的推出,对于盈余管理手段的革新起到了推动作用,对管理者盈余管理的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盈余管理手段在基于制度等因素的变化下也会产生变革,原有的盈余管理的手段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不能施行了,原有的盈余管理手段虽然可以施行但是在技术方法上有了新的改变,新的盈余管理手段的产生等。

参考文献:

1、陈冬华.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应去道德化[J].会计研究,2009(3).

2、张丹,陈纤.金发科技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0(2).

3、郑国坚.基于效率观和掏空观的关联交易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9(10).

4、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9(3).

5、申慧慧,黄张凯,吴联生.股权分置改革的盈余质量效应[J].会计研究,2009(2).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技术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 技术管理 技术能力 协同 技术创新

知识经济的时代来临,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上更是要依靠于人才的储备,来完成技术的创新,因为技术创新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保证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很多企业虽然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带来的效益,而且为了企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来促成技术创新,但总的来看有的企业并没有在技术创新上得到与资金、人力、物力投入相匹配的利润回报,总的来看,这是存在有多方面原因的,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但是我们今天从企业自身出发,从企业内部出发试图分析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在技术创新无法满足与企业投入相匹配的技术回报时,从企业内部出发,一般是由于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所导致的,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仅仅重视技术管理或者技术能力单方面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或者将两方面做区别的考虑,却不曾考虑到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协同下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因此造成的企业技术创新入不敷出的局面。

1 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要素

1.1 企业技术管理要素

企业的技术管理,总的来说,就是企业对其技术创新中所有基本的各类资源的管理,其中包括对人员、设备、时间、材料以及资金等要素。具体来说在企业的技术管理中,分为技术的资源管理、技术的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的组织管理这三部分,其中技术的资源管理中是对于企业技术资金、企业技术的设备、企业人力资源以及企业技术信息的管理;而技术的质量管理是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制定的保证技术质量合格与否的方针、政策等,其中还包含有对技术标准化的管理、技术风险的管理以及技术的成果的管理;最后是技术的组织管理,企业在技术上的组织管理是依托于企业自身部门设置,明确各部门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保证组织内成员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技术创新对于组织的管理。

1.2 企业技术能力要素

企业技术能力是从企业中各角色的能力出发,来完成对企业技术的创新,主要构成包括,人员的能力、信息的能力、设备的能力以及组织的能力这四方面的要素共同构成,在人员的能力方面,分为科技人员与高级技工,人员数量、员工在年龄层次的构成以及员工在知识层次上的构成;信息的能力的衡量是依靠于信息网络的发达程度、技术相关档案的数量以及技术相关档案能否满足技术创新需求共同衡量的;设备的能力是包含有设备完好状态和国际前沿研究设备的数量来决定的;最后是企业技术能力中的组织的能力,它是通过技术研发的经费和技术储配的情况来共同决定的。

2 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协同关系

2.1 企业技术管理对技术能力的作用

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企业的技术能力不能够直接的将技术转化为创新后的成果,这时就需要企业的技术管理来将企业技术进行催化,使之成为技术创新进而完成企业技术的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增长。简单来说,企业的技术管理是在企业技术能力的作用之下进而提升技术创新绩效的,而技术能力是不能直截了当的转化成为技术创新后的成果,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要加强技术管理手段,技术管理手段可以有效的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还可以有效的帮助技术创新的成功,将技术创新后的成果强有力的转化为企业经营的绩效,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2 企业技术能力对技术管理的作用

前文可知,企业的技术管理对于技术能力是催化促进的作用,所以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假若没有了技术能力,就不存在技术管理,所以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技术管理的前提要求,只有一个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才需要技术管理来帮助企业的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为企业谋取绩效。本质上来讲,企业技术管理就是对企业技术能力的管理,通过对企业技术的挑选、吸收、运用和改进创新完成对技术能力的管理,所以说,在企业技术能力对技术管理的作用上,技术能力是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条件,没有技术能力,就不存在技术管理,更不存在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绩效。

2.3 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相互作用

在分析了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之间分别对各自的关系的作用后,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获得更多的绩效,需要在自身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正确地处理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协同关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部分,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可以说是一种相互的耦合性的关系,而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要努力扩大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耦合程度,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绩效。而且在企业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的耦合度上也存在有一个度,也就是两者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各自占有的比例要保持在一个科学的比例内,防止两者中任一部分突破比例发展也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3 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协同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在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协同下,对技术创新作用的体现具体上是通过企业技术管理要素同技术能力要素两者中的具体要素的协同共同构建下对技术创新产生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日常企业项目和技术开发中的作用,如:

3.1 在深刻理解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企业建立在一定的技术能力前提上,需要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用以提升企业绩效,而技术能力的转化离不开技术管理的催化促进作用,所以企业要在深刻理解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建构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技术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而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关键是拥有技术能力的人员,所以,人才依旧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关键,在技术管理体系中加入对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机制,保证企业持续的技术能力,也正是企业技术管理的立足之本。

3.2 对于企业整体上来说,技术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无非是源于市场竞争下对技术经济的变革,所以相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技术管理应该更多的表现在企业技术管理机制的革新上,包括对技术管理中技术的资源管理、技术的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的组织管理这三方面的不断的创新,为企业中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提供更多的机会,才能够为更多的技术人才提供开明的、开放的技术创新机遇,保证个人能够实现自身需求的同时,完成对企业绩效的提升。

3.3 作为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是企业的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又是技术管理的前提,所以在三者中,保证企业完成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企业绩效的关键还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所以企业在建构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技术管理机制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技术能力与企业技术管理是相匹配的,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注重对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并且为人才提供适度的空间,保证创造性的思维得以实现。

4 总结

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依靠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而技术创新的成果又依赖于企业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协同作用,作为根本存在的技术能力还是依靠人才这一时代下的关键性要素,所以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完成绩效的提升,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关键还是人才的储备。

参考文献:

[1]张唤娣.基于NKC模型的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协同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陈力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进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刘炜.基于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付敬.企业共性技术创新、吸收能力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5]丁学智.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1.

上一篇:课程实训总结范文下一篇:月考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