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范文

2023-09-20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范文第1篇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5栋高层住宅及一层地下车库组成。建筑面积共计45819m2,其中地

2、电力力、照明系统

3、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4.电气消防 下部分建筑面积5066m

2。建筑概况详见建筑专篇.

二、设计依据:

1. 本院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2. 参照的国家及地方主要有关规范、标准。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GB50045-95; (5)《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设计规范》 GB50035-94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8)《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 (GBJ133-90) (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11)《汽车库, 修车库, 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 (1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三、设计范围:

1、变配电系统

5.电气节能

6、弱电系统管线预埋

四、变配电系统 1. 负荷分级

本工程主要为住宅小区,其用电负荷主要为居民用电,公共设备用电及商业用电,,其中消防设备、客梯电力、应急照明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2. 电气负荷

设备总安装容量

Pe=8047.9kw 低压侧计算负荷

Pjs=3126.79kW 3. 供电电源

由城市10kV配电网引入地下室高压配电房。小区设2个变配电房,地下室公变配电房(2x1000kVA),供A1~A3栋,B,C栋,D,E栋住宅用电,地下室专变配电房供首层商铺用电及地下室照明,电梯,给水泵,消火栓泵等公共设备用电,并设一台360KW的发电机,供小区消防设备及重要负荷供电。

4、计量

本工程商业,公共设备采用高压计量,住宅计量到户。

5、无功补偿

在变压器低压母线侧装设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采用干式电力电容器补偿,使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

6、继电保护

10KV电源进线设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及低电压保护,母线联络设过电流保护。

10KV供电线路设过电流保护及电流速断保护。

变压器高压侧设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温度保护。

变压器低压侧总断路器设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

低压配电各分支回路均装设自动空气断路器作过电保护和短路保护,

另外在适当场所的配电线路装设漏电保护。

7.公变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方式, 2台变压器为一组,中间设置

联络柜。正常情况下母联开关断开,低压侧母线独立运行。母联分段开关与

进线开关设置电气及机械联锁,也可手动切换。当一路电源失电或一台变压

器故障时,由另一台变压器承担所有二级负荷用电。

8.高压设备选择

本工程高压配电设备选用SM6系列免维护高压开关柜,低压配电设备

选用GCK型抽出式低压开关柜,变压器选用SGB10型低损耗,低噪声

节能型绝缘干式电力变压器。

五、电力系统: 1.配电电压为交流380/220V,采用TN-S系统供电。

2. 一般动力、照明由低压配电柜工作母线段供电。消防水泵、消防中心、应急

照明、通讯设备负荷由低压配电柜的应急母线段及工作母线段二路电源供电,

并在终端电源箱切换。消防用电自成供电体系并作消防用电标记。重要母线段

及应急母线段平时由变压器供电,停电或消防时自动切换到发电机供电电源上。

二路电源切换柜为自投自复、设电气和机械联锁。 一般设备采用树干式供电系统,重要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

六.照明系统

1.主要场所的照度。

住宅:起居室,厨房卫生间 100Lx, 功率密度:7W/m2

车库: 75Lx, 功率密度:3W/m2

变配电房: 200Lx, 功率密度:8W/m2

水泵房:100LX,功率密度:5W/m2

风机房:100LX,功率密度:5W/m2

办公室,商铺:300LX,功率密度:11W/m2

消防控制室:300LX,功率密度:11W/m2

2.光源、灯具选择,照明灯具的安装及控制方式

光源以节能荧光灯为主。

所有灯具均选用高光效灯具,主要采用荧光灯。荧光灯具配高性能电子镇流器。

3.应急照明

楼梯间及前室、疏散走道等场所设疏散照明。火灾时最少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30min。

楼梯间、疏散走廊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自带蓄电池,应急时能迅速点

亮的光源,

4. 疏散指示

在走廊、安全出口、楼梯间及其前室、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其连续

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由自带蓄电池供电。

七、导线选择与线路敷设方式

1.室内10KV高压供电线路选用ZR-YJV-10KV型交联聚氯乙烯全塑电缆, 引自市政10KV室外部分线路由供电部门现场确定。

2.380/220V低压配电线路以放射——树干式敷设,干线选用ZR-YJV-1KV型阻燃全塑电力电缆,沿墙(或顶板)电气竖井敷设。其余支线均以难燃塑料铜芯导线穿钢管暗敷或配金属线槽在天花内敷设。

3.消防设备供电回路选用耐火电缆,并穿金属管保护,或采用防火金属线槽敷设。穿焊接钢管暗敷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

4.不同用途不同电压等级的导线分开穿管、分槽敷设。

八、 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1.防雷保护

(1)本工程建筑物均属三类防雷建筑。

(2)为防直击雷,在屋顶女儿墙及其他凸出部位设置避雷带,屋面上所有金属物件与避雷带可靠连接。

(3)引下线利用柱内外侧二根主钢筋,接地体利用建筑物基础桩基及承台内主钢筋。

(4)为防电磁脉冲,设置三级过电压保护装置,确保用电设备安全。在变电所低压侧设置最大通流容量大于65KA(8/20S)的SPD;在楼层重要负荷侧设置最大通流容量大于40KA(8/20S)的SPD;在末端重要负荷侧设置最大通流容量大于15KA(8/20S)的SPD;突出屋面(LPZOB区)的设备配电回路设置最大通流容量大于65KA(8/20S) 的SPD。同时各弱电系统信号回路均要求设置信号类过电压保护装置。

(5)对电梯机房等重要机房配电箱处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以确保重要负荷的供

电安全 2 .安全措施

(1)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

(2)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3)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等共用统一的接地装置;(4)在卫生间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5)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联结; 3. 接地系统

(1)强弱电共用联合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九. 电气消防

1.消防供电

本工程消防负荷按二级负荷供电,各消防负荷从工作母线段和应急母线段引入工作回路及备用回路至消防负荷末端切换。

在疏散楼梯间、公共出入口、走廊、等处均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 所有线路均采用耐火型电缆或耐火导线经防火桥架穿钢管敷设,钢管外刷防火涂料。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在E栋楼首层设置消防控制室。 本工程按GB50116-98的3.1.1,属二级保护对象。

(2) .设备选用

本工程选用全汉显二总线智能化自动报警、消防联动系统。

(3).系统组成及要求

a)在商铺,办公室等场所设智能感烟探测器;在地下室停车库设智能感温探测器;公共走廊设置消防栓碎按钮,手动报警按钮,火灾警铃。

b)本工程的各总线、电话线、广播线等线路均采用金属线管暗敷在各结构层内,个别确不能暗敷的,采用金属线管外刷防火涂料明装。

c)各控制、电力电缆均采用耐火型电缆、用电缆桥架敷设明敷。

d)重要的消防设备(消防排烟风机,消火栓泵,加压风机,喷淋泵)除有自动控制功能外,均加设硬线控制。

e)在非消防电源总箱处设分励脱扣器及控制模块,以便火灾时切断非消防电源。

f)各重要消防设备均可在现场手动控制及消防控制室控制。 g)消防控制室设直接外线的电话。 十.电气节能设计

1.建筑电气节能的原则是: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不是简化建筑物的功能要求,降低其功能标准。节能的途径之一是合理配置建筑设备,并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控制和管理。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设计标准等综合要求,合理进行供配电、电气照明、建筑设备及系统的控制设计,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灵活适用、高效节能。

2. 提高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治理谐波是提高供电质量、节约能源的又一途径,本工程在配电系统中采用了功率因数的补偿、谐波治理措施。

3. 将变压器(变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尽量减少低压侧线路的长度,降低线路损耗。

4 .选用高效低耗器。力求使变压器的实际负荷接近设计的最佳负荷,提高变压器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少变压器能耗。

5. 照明光源与灯具选择,结合使用场所的环境要求并考虑环境因素对光电参数的影响,在满足视觉作业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采用节能型光源和高效灯具,其效率不低于55%。使用优质电子镇流器和三基色T5或T8荧光灯。照明须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要求。 十一.弱电系统管线预埋

本工程的弱电部分包括:通信系统和宽带网接入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 本工程的弱电各系统的主干网以及接入由当地的电信、有线电视、网通、铁通等各部门和专业公司投资建设,设计部门配合开发进行整体协调。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范文第2篇

1 生产流程简介

以冰醋酸为原料, 在醋酸酐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氯气反应, 制得氯乙酸。

反应方程式:

2 生产工艺简述

自醋酸罐区来的醋酸, 通过加料泵进入氯化釜中, 加入适量的醋酸酐 (催化剂) 。将主氯化釜料液通过夹套的蒸汽升温至95℃, 副氯化釜通过夹套的蒸汽升温至90℃后。来自液氯罐区、经过汽化的氯气通过流量计调节后进入主氯化釜开始反应, 将氯化釜夹套内的蒸汽切换为循环水, 控制反应温度保持在105℃。当氯化液密度达到1.355 时 (由在线密度计测量) 即达到反应终点, 停止通氯, 继续保温0.5h, 然后通过循环水降温到80℃左右放入氯化液中间罐, 氯化液通过中转泵送往结晶车间的结晶釜。主氯化釜反应放出的气体经三级冷却 (循环水、低温水、冷冻盐水) 后液相返回主氯化釜, 气相进入副氯化釜继续反应, 副氯化釜出来的气体再经三级冷却 (循环水、低温水、冷冻盐水) 后液相返回氯化釜, 气相进入醋酸吸收塔, 经吸收塔吸收逸出的低沸物及催化剂等, 吸收塔出来的气体经冷冻盐水冷却后进入三级降膜吸收塔, 经通过循环冷却器冷却的稀酸进行吸收生成盐酸送往罐区。降膜吸收塔未完全吸收的氯化氢气体, 再进入尾气吸收塔进行吸收, 塔下部出来的稀盐酸流入稀酸槽, 经稀酸泵一部分打入循环冷却器冷却, 进入尾气吸收塔吸收氯化氢气体, 一部分进入降膜吸收塔。尾气吸收塔出来的残余气体到碱洗塔, 进行碱液洗涤吸收, 达标后排空。

3 危险化工工艺的判定

该氯乙酸生产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为氯化反应, 对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 中关于重点监管的氯化工艺的危险特点进行判定, 见下表:

综合以上分析, 氯乙酸生产涉及的氯化工艺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中的典型危险化工工艺。

4 氯化反应的特点

该氯化反应为主副氯化釜交替生产, 氯化釜为立式反应釜, 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制造。材质为碳钢内衬搪瓷夹套釜, 总容积为25000L。内筒介质为氯气、醋酸、醋酸酐、氯乙酸, 夹套介质为循环水/蒸汽。氯化反应在氯化釜内进行, 釜内操作压力为0.1MPa, 操作温度为108℃。

氯化釜设置温度、压力、密度、液位的监测、调节、报警、联锁等控制设施。夹套中加入的蒸汽及循环水可通过远程控制阀控制。

氯化反应的尾气经过三级冷凝后送入副釜。事故状态下泄放气通过远程控制阀开关控制, 送入尾气吸收塔处理。

5 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5.1 危险化工工艺重要工艺参数的监控情况

根据《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的规定, 该氯化工艺重点监控工艺参数的具体设计情况详见下表:

5.2 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基本情况

根据《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的规定, 本项目氯化工艺所采用的安全控制情况详见下表:

5.3 危险化工工艺采用的控制方式

根据《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的规定, 本项目氯化工艺所采用的控制方式详见下表:

5.4 采取的其他安全措施

5.4.1 设置紧急泄放吸收系统, 当氯化釜温度超过112℃或压力超过0.2MPa时, 关闭进氯切断阀, 开大循环水调节阀进行紧急冷却, 同时将气体导入事故氯吸收装置。

5.4.2 紧急停车:操作台设置紧急按钮, 遇紧急情况时按下氯气、循环水紧急按钮, 关闭氯气切断阀, 终止反应, 全开循环水调节阀, 紧急冷却, 同时打开紧急泄放吸收系统。

6 结语

本文针对氯乙酸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09〕116 号) 的要求并结合生产的实际采取了自动化控制, 对氯乙酸装置的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本文论述了氯乙酸的生产过程涉及的氯化反应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 并按照对危险化工工艺提出的控制要求进行了初步设计, 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氯化反应,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 .

[2] 《氯气安全规程》 (GB11984-2008) .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范文第3篇

1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的组成

初步设计概算由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和建设期间贷款利息组成。

1.1 建筑安装工程费

是指对构成项目的基础设施、井巷开拓、各类建筑物、各类设备、管道、线缆及附属系统进行施工、安装、调试, 使之具备使用和生产功能所发生的费用, 包括矿建、土建和安装工程费用。

1.2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指生产设备、备品备件等的购置费, 内容包括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及成套设备业务费等。

1.3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建设所必须的不属于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预备费和建设期间贷款利息的其他相关费用。

1.4 预备费

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是指因设计变更和其他不确定因素, 在初步设计概算内难以预料的工程费用。价差预备费是指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内由于价格等变化, 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预测预留费用。

1.5 建设期间贷款利息

是指通过向国内外金融机构筹措的贷款, 在项目建设期内发生, 并按照规定允许在投产后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利息。

2 专业分组审查项目概算

为了合理确定建设项目投资, 加快项目概算的审批进度, 成立专门机构, 由专业人员负责基建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审查工作, 规范初步设计概算的审批程序。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 按工程性质进行分组, 分设工艺技术组、矿建工程组、土建工程组、机电安装工程组、设备材料组和其他费用组。每个专业组2~3人, 由建设单位、专业审查部门及设计单位的工程技术和经济技术人员组成, 做到分工明确, 职责清晰。

2.1 工艺技术组

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项目实施现场, 做详细的勘察、了解, 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更细致的审查。重点核查建设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工艺流程的可靠性、现场施工的安全性, 对于有异议的部分, 提出解决问题和完善方案的办法。

2.2 矿建工程组

依据现行的煤炭专业概算定额及费用定额, 审查各项费用计取是否正确。根据井巷设计断面、支护厚度、混凝土标号及钢筋混凝土配筋等参数, 审查定额档次的套用是否正确。审查支护方式是否合适, 凿井措施费指标套用是否准确等。经过招标的部分, 按中标价据实计入概算。

2.3 土建工程组

依据国家及行业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 审查项目概算使用的土建专业定额及各项费用的计取是否准确。是否错算、漏算, 是否超规模、超标准高估冒算, 收集、汇总、整理概算审查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

2.4 机电安装工程组

由于机电安装专业工艺系统复杂, 设备种类繁多, 如煤矿安装工程、大型选煤厂, 降压站及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等, 其行业、专业不同, 使用的概算定额和取费标准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 除了要细致地审查各项目工程量计取是否准, 还应该重点审查概算定额的使用是否正确合理, 取费依据是否与专业定额配套等。

2.5 设备材料组

主要由物资供应部门专业人员组成, 负责审查设备及材料价格计取是否准确合理。设备价格以市场询价为主, 不足部分参考最近几年的实际采购价, 或国家和行业出版的参考价格。材料价格重点审查用量大、金额高的材料品种, 主要参考项目所在地发布的参考价格, 并结合市场询价来确定。对于已经经过项目管理部门招标的设备、材料, 应严格按照实际招标价格计入概算。

2.6 其他费用组

依据国家和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政策, 以及项目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地方法规政策,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 审查概算中其他费用计取的合理性。杜绝不合理费用计入概算, 如:有些项目概算明细子项中已经计入, 又重复计入其他费用中;报审项目为技改项目, 却按新建项目全额计取建设单位管理费等。

3 项目概算审查流程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审查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资料收集→按专业分组部署→各专业组审查→召开概算审查会议→根据会议内容形成书面意见→设计院按照专业组意见修改概算→修改后概算经各专业组复核、确认→设计院出正式修改后概算→主审单位出具项目概算审批表。

3.1 资料收集

在审查概算之前, 主审部门通知建设单位及时提供与概算审查有关的各种文件, 立项批复文件、主管部门论证可行文件、初步设计文件 (包括设计说明、设计图纸、概算文件) 等资料, 并确定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联系人。

3.2 初步审查项目概算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 分组部署审查概算的人员及职责。各专业组根据项目行业及专业类别, 按照国家及行业现行定额及配套取费标准, 尽快进行概算的概略审查, 重点审查有无大的错漏及重复计取, 有无超初步设计范围等, 把审查出的问题一一予以列出, 供决策部门参考或在概算审查会议上提出。

3.3 召开概算审查会议

项目概算主审部门召开初步设计概算审查会议, 各专业组及项目有关部门共同参加会议。与会人员认真交流概算审查问题, 就发现的问题, 进行讨论、确认、汇集, 形成一致意见。最后, 经过归纳、整理, 写出书面会议纪要。

3.4 调整并出版正式概算

设计院按照会议纪要, 认真逐项修改、调整项目概算。完成修改后, 先把电子版本通过邮箱, 发至建设单位及项目概算主审单位, 并进一步发至各专业组人员。经大家复核并确认无误, 设计院出版正式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

3.5 主审单位出具概算审批表

主审单位根据调整后的概算, 及时出具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审批表, 完成对初步设计概算的审批。审批表内容包括:项目概算审查日期及参加审查概算的主要人员名单;概算审查情况说明, 即概算核增、核减的内容及调整原因;对于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费及其他费用等, 列明原报送概算与审定概算各项数值对比表, 以及最终审定的建设项目总投资。

按照以上初步设计概算审查的方法和流程, 秉持实事求是的理念, 有序、及时、专业地进行审查, 使审后概算更能反映项目建设实际。确保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 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本文探讨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审查的方法和程序, 包括组织机构配置及专业分组审查, 明确各专业组职责, 制订详细的审批流程等, 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初步设计概算审查流程。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范文第4篇

进入21世纪, 现代社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与全球气候变暖两大问题。开发利用光合自养微生物微藻, 直接将太阳能及温室效应气体CO2转化成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医药、生物基化学品 (如天然色素、异戊二烯等) 和生物能源 (如乙醇、丁醇、生物柴油等) 的工业生物技术, 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能源及环境危机的潜在有效手段。

微藻是光合自养微生物, 可以进行与高等植物相似的光合作用, 即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CO2转化为有机物。虽然微藻光合作用与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相似, 但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要远高于高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相比, 微藻具有高光合效率、高生长速率、不占用耕地和淡水、易于基因操作、代谢多样性等优点, 使其成为生产生物燃料、生物基化学品、天然产物开发及固定CO2解决环境问题的理想生物, 这激发了科研人员对微藻研究的极大热情。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微藻研发的投入力度, 全球微藻研发实验室数量与日俱增。

2 光质对微藻生长影响

光照对微藻的生长发育影响包括光质、光强和光照周期。由于对光强和光周期的控制容易实现, 因此国内外在光强和光周期对微藻生长影响方面研究的已经比较清楚, 而关于光质对微藻生长的研究还比较少。但从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光质对微藻的影响更为重要。不同微藻对不同光质的利用是由其细胞内所含色素蛋白的不同决定的, 如红藻中藻红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绿光和蓝光的吸收利用。此外, 不同光质的光源对微藻某些天然产物的积累有一定诱导作用, 如绿光可以诱导蓝藻、红藻积累昂贵的藻红蛋白, 而蓝光有利于促进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

3 CO2对微藻生长影响

无机碳是光合自养微生物微藻赖以生长的重要碳源。适合微藻生长的无机碳源有两种:一种是碳酸盐, 一种是CO2气体。虽然在微藻培养基中加入碳酸盐比较方便, 但碳酸盐无法完全取代CO2, 这是由微藻对无机碳的利用机制决定的。通入一定浓度的CO2可以促进微藻生长, 实现对微藻的快速、高细胞密度培养已经在业内达成共识。但不同微藻有不同的最适CO2浓度范围, 过高的CO2浓度反而会抑制微藻的生长。此外, 不同微藻对CO2浓度的耐受程度不同, 如有些绿藻可以耐受40%的CO2, 这些对高浓度CO2有耐受性的微藻在用于固定工业废气中排放的CO2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虽然, 通过通入CO2来提高微藻生长速率已经被公认, 并被有些实验室采用, 但由于没有专门的可以控制CO2浓度的培养设备, 使这一操作很难规范化, 更难以普及。不仅如此, 目前对于微藻的固体培养还很难实现补加CO2气体, 而微藻的固体培养在微藻研发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过程, 如藻种的筛选, 改造等都需要对微藻的固体培养。因此, 为实现微藻研发实验室统一、规范化通入CO2培养, 以提高微藻的生长效率, 缩短微藻的研发周期, 迫切需要可以通入CO2、并对CO2浓度进行有效控制的微藻培养箱。CO2培养箱已在动物细胞培养中广泛应用。

4 智能化微藻培养箱初步设计

为满足国内外在可再生能源领域、CO2减排及天然产物开发等诸多重要领域微藻研发的需要, 因此设计开发一套能对光质和CO2进行精确控制的微藻智能培养系统, 对于微藻的高效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微藻智能培养系统由一个箱体组成, 外部需要供电、供水及供应气体 (CO2) , 内部由一个嵌入式系统为核心, 构成一个可实现温度、湿度、光强 (光质) 、气体浓度可实时监测与控制, 并可实现友好人机交互的智能化系统。其中, 箱体分为位于顶部的嵌入式控制器层与分列三层的培养抽屉, 抽屉与抽屉之间采用隔板分离, 每层抽屉构成单独的培养空间, 可对一种藻类进行培养试验。隔板可向上下移动5CM/10CM, 这样空间可根据不同藻类的生长条件进行合理的光强调配利用。

4.1 主控模块:

MCU采用NXP公司的ARM7处理器LPC2214, 其可靠的运行速度、丰富的系统资源、应用外设以及标准的各类接口, 可方便实现各类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采集与控制。RTOS (实时操作系统) 采用源码开放的UCOS-II, 其具有可移植性、可固化、可裁剪性、占先式等特点, 可实现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的多任务调度。

4.2 电源模块:

培养箱的整体电源采用外接的220V/50Hz交流电压, 首先通过AC/DC的变换器变换, 将AC电压转换到12V与5V的直流电压, 用于智能化系统的电源供应。再通过开关电源芯片将5V电压转换为3.3V与1.8V电压输出, 以方便控制芯片与外设的电源驱动。

4.3 监测模块:

监测模块包括温度监测、湿度监测、光强检测以及CO2浓度监测各部分。其中温度监测传感器采用18B02专用芯片, 其与MCU通过单总线连接, 由于MCU本身没有带单总线接口, 故通过GPIO进行单总线模拟。湿度监测传感器拟采用CHM-02器件, 其输出电压信号可通过A/D转换器与MCU相连。光强监测采用光敏传感器, 其输出电压信号可通过A/D转换器与MCU相连。CO2浓度监测采用CMD2010型器件, 其输出电压信号可通过A/D转换器与MCU相连。

4.4 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光强温度控制和CO2浓度控制部分。其中温度控制采用压缩机与蒸发器结合的方式, MCU通过GPIO接口实现开关量控制, 实现压缩机与蒸发器的开关开度控制, 从而调节箱体内的温度。为了实现电路散热功能, 还需要进行电扇的开关控制。湿度控制采用超声波加湿器, MCU通过GPIO对加湿器开关进行控制, 可对箱体湿度进行调节。CO2浓度控制采用控制钢瓶盛装高压CO2开关闸门进行调节。而对光源的光强与光质的控制, 是通过对藻类生长曲线的调用, 直接对GPIO进行开关输出驱动来实现的;而对于光周期的控制, 必须要结合实时时钟完成, 实时时钟芯片采用NXP公司的PCF8563, 与MCU通过I2C总线进行通讯。

4.5 人机交互模块:

人机交互模块包括键盘部分与液晶显示部分。键盘采用4*4阵列, 需要8根I/O口线与MCU进行交互, 可分别设置0~9十个数字键和F1~F6六个功能键, 方便用户操作。液晶一般分为段码式LCD、点阵式LCD、TFT LCD以及触摸屏等, 考虑到本培养箱的性价比, 故采用信利公司的160*160的点阵式液晶模块, 其自身带驱动电路, 但不带汉字字库。LPC2114实现软字库功能。

4.6 存储模块:

嵌入式系统的存储模块包括程序存储与数据存储两部分, 而本系统中采用LPC2114内置的FLASH作为程序存储器, 而外扩一片K9F2G08的NAND FLASH作为数据存储器。此外, 系统还扩展一片24C08的E2PROM作为参数存储器, 以方便各种藻类生长曲线参数的存储与调用。

4.7 通讯模块:

为了提高培养箱的使用灵活性, 故本培养箱带有RS232串行通讯接口, 可方便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计算机配有专门的设置软件, 可将不同藻类的生长曲线数据下载到培养箱中, 以方便培养箱的智能化调节;同时, 培养箱的实验数据也可方便地通过串口上传到计算机中, 以便后期的数据进一步分析与挖掘。

5 结语

本智能化微藻培养箱的开发, 可以用于对具有优良性状新的工业藻种的筛选, 如高效固定CO2及具有高CO2耐受性的微藻用于工业废气中CO2减排。此外, 该设备对光质和CO2的精确控制, 将有利于对影响微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两个关键因素光质和CO2研究的深入, 为实现农业领域关于提高光合效率及光诱导研究的精确性与可靠性提供精确的设备保证。因此该装备的研制即具有现实的科学研究意义又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摘要:为满足国内外在可再生能源领域、CO2减排及天然产物开发等诸多重要领域微藻研发的需要, 因此设计开发一套能对光质和CO2进行精确控制的微藻智能培养系统, 对于微藻的高效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微藻,培养,光质,CO2,智能化培养箱

参考文献

[1] 徐明芳, 李贻玲. (2001) .钝顶螺旋藻在LED光电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研究.海洋科学25:42-45.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范文第5篇

摘  要:本为对美国风景园林的美学维度与艺术价值进行了分析,展示了自然美的认识过程,艺术思潮下不同时期表现的风景园林形式变化过程,以及不同形式美感的形成的哲学因素,来帮助我们对西方风景园林艺术审美的形成过程做进一步的了解,为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形成自己的风格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艺术史;自然美;艺术价值;设计形式

现在的风景园林是一个多领域,多元化,多学科结合的专业,风景园林师逐渐成为在各个领域的领袖位置,但是随着其行业的不断拓展风景园林师可能迷失在对生态或是社会功能的追求上,而忽略了对其本身艺术价值的展现,艺术的领域似乎逐渐成为了一种附属的功能,本文希望通过对风景园林艺术史的变化来追溯不同时期风景园林的美学变化,来给当下的风景园林师提供思考,是否在设计的同时去追溯我们轻视了的艺术表现。

1美的形式

美在形式是西方的审美概念,并持续保持着统治地位,从毕达哥斯拉学派到普罗丁(公元前6世纪——公园3世纪)近千年的历史中始终总共出现了四种关于形式的概念,包括: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为代表的“数理形式”,柏拉图(Plato)提出的作为精神范型的先验“理式”(Form),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与“质料”相对应的形式,以及罗马时代贺加斯(lorat ius)的“合理”与“合适”。这四种形式概念奠定了西方形式美学的基础并至今仍有影响,简单来说就是毕达哥斯拉学派认为,“数”乃万物之源,在自然诸原理中第一便是“数”理,所谓美的规律就是“数”的形式规律如,球、圆形“黄金段”之所以美在于形式上数理关系中的绝对对比、比例协调、整体结构和谐悦目,其认为没就是数的和谐。柏拉图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床一种为上帝造的床,即“理式的床”,木匠的床,即现实的床;画家造的床,即艺术品。前者依次是后者的蓝本,后者依次是前者的,摹仿。他认为,有美和尺度就是美的,甚至提出两种几何级数来表达世界的美和和谐,在古典园林中这种美被诠释的淋漓尽致,即艺术美等于形式。

2浪漫主义的缘由

形式主义统治的时期诞生了如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台地园等规则、对称、由直线以及美的比例形成的园林,他们认为美是建立在规整的形式上的,但是在理性主义对立的有弗兰西斯培根、霍布斯、洛克代表的经验主义,他们认为对唯理理论产生质疑,认为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从而在西方园林史上,经验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法制民主、风景绘画等一起促进了西方园林另一大传统——英国自然风景园林。

英国园林打破比例、尺度、秩序、等数理理想下的审美标准,以自然的曲线的小路、不规则的场地,无序排列,自然的草坪等构建了亲切、自由、有活力的园林,经验主义在形式的改造同时将美的体验引导对人的心灵的探索上,把美的产生与人们对风景的实际体验结合,掀起人们的探索欲望。其后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中提出图形和实体都是线条构成的,因此他认为所有的视觉美的问题都是线条美,并通过线条来对美讨论;同一时期的园林师布朗在建造其设计的园林多运用流畅的曲线,这种蜿蜒线条的美同样符合了1756年伯克完成了《崇高与美感理念的哲学探源》一文中提出的“美感”。三者都推崇了蜿蜒线条更具有美感的理念,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互为补充的倡导者。

这些对线条的形式以及布局的规则和人类情感上的变化促进了浪漫主义园林的诞生,以英国自然式园林为主的一系列园林给人以更加优美、自由、亲切的印象。

3百家争鸣近代艺术

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后的19世纪致20世纪中,诞生了众多的艺术流派,正是在这种新艺术流派的冲击下,传统审美体系和上千年的审美价值标准轰然崩塌,从传统主义到现代主义,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反叛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成为了20世纪的精神,从而在一次次的推陈出新中造就了百家争鸣的局势。

此时百家争鸣的艺术思潮对风景园林师提供了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如超现实主义影响下的马克思在园林设计中提出我画我的园林,其作品更像一幅画作,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托马斯丘奇的创作,他的肾型水池风靡了园林界一时,并到现在依然有影响;在风格派思潮的影响下建筑师古埃瑞克安的Noailes别墅花园,在其形式上与蒙德里安绘画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立体派画作可以说影响了大多数的建筑师灵感,立体派绘画的影响下,园林设计师丹克雷的米勒花园采用了建筑形式的延续,其设计手法至今仍有影响;在极简主义的影响下彼得沃克采用几何形状将自然的元素纳入其中;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玛莎施瓦茨抛弃了园林中常用的材料,转而使用一些保質期短而富有创新的材料如她的面包花园。在大地艺术家的实践中,通过对土地、岩石、水等材料利用,加入临时的构筑物对原有空间重塑,凸显了对形式主义艺术的抵制。艺术思潮在对园林设计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人们的审美在不停的变化和成熟,在艺术流派的百家争鸣下,工业文明种下恶果的反思中,大地伦理、生态洪流、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的入侵下,是人类被迫重新定义美,定义自然美与艺术美,美学学科面临重构的危险与契机,风景园林的形式也呈现出更多的包容与结合。

4自然美新的理解

在艺术领域呈现百家争鸣下,人们对自然的美也追件产生新的理解。在自然美的持续关注下产生了两种理念,分别为卡尔松的科学认识主义与柏林特的参与美学,卡尔松认为我们对自然与文化评价时要建立在艺术史和艺术知识的前提下,他认为只有我在我们完全认识了事物前提下才能知道他的美,就如同屎壳郎我们认为他使令人厌恶的,但当我们知道它的行为处理了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后对他产生了认可,我们现在对自然美无法欣赏是来自于我们的知识不够,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的知识量达到那么自然就是全美的,这种观念在人与自然的主客二分上站在了客体的层次,但是其自然全美的立论显然是将审美偷换概念科学认知,但是其思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不能仅仅的将目光停留在瀑布与田园,缺忽略了沼泽与湿地。与卡尔松观点对立的有博林特的参与美学,认为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即自然之外无他物,因此没有孤立于人的客观品质,从才能与美学出发,兼容使用注意,身体理论,生态哲学等先进的成果,强调用身体参与,故称参与美学,其强调的是体验二字,但是今天环境恶化的现状,让我仅仅把设计放在体验二字上有些不妥。总的来说两种理解的方式都对自然美的理解产生了推动作用,二种理论的结合才是当下的明智之举。

5结语:

风景园林艺术的设计变现受到自然美、哲学思想、艺术思潮所影响,我国要自古已开风景园林具有着鲜明的特色,诸如北方园林、苏州园林、岭南园林等,由于其性质都是服务于小众,权贵,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园林逐渐被边缘化,如何形成新时代的中国风,需要我们对中国的哲学,中国风景园林与艺术的思潮、与对自然的理解上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  针之谷钟吉著,章敬三编译,西方著名园[M],1991

[2]  赵红梅,袁汇林.西方自然审美史一瞥[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01):17-19.

[3]  汤姆·特纳著,林箐等译.世界园林史[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4]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金城出版社,2010.

[5]  沈洁.风景园林价值观思辨[D]:北京林业大学.2012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也随着越来越高,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融入地域特征已经成为风景园林的设计趋势,地域特征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接下来本文将结合盐城的地域特征,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做出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盐城;风景园林;地域特征;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在我国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在我国古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极其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非常注重生态,尽可能让设计的风景园林与当地的地域特征融为一体,然而我国近代的风景园林设计却离上述理念越来越远。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气候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上述情况使得我国风景园林各具特色。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围绕当地的地域特征展开,充分结合当地独特色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进而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景园林。纵观我国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都与当地的地域特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1 盐城地域特征简述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特征通常分为地域自然特征和地域人文特征两类。通常所说的地域特征是指,某一地域所特有的自然特征和文化传统。地域特征是园林风景设计中的重中之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1.1 盐城地域自然特征

(1)地貌特征。盐城地处我国江苏省,属于平原地区,全市的海拔不高于5米,废黄河两岸是盐城市地势最高的地方,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到斗龙港以北地区为低洼地带。同时,整个盐城市又通常分为下河平原区、黄淮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

(2)气候气象。盐城的气候通常分为北亚热带气候和南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带。灌溉南方为北亚热带气候带,灌溉北方为南暖温带气候带。同时由于盐城濒临黄海,也可归类于湿润的季风气候区。盐城气候的主要特点为季风盛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3)水文及植物特征。盐城市区内河流数量众多,被称为“百河之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上述河流也是盐城主要的生态水脉和生态走廊,同时盐城还有大洋湾湿地。盐城植物种类众多,具有很多充满当地特色的植物。

1.2 盐城地域人文特征

盐城历史悠久始于公元前119年,文化丰富,比较著名的有淮剧和香火戏。历史名人众多,有施耐庵、陈琳、乔冠华等。

2 盐城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和应用

2.1 盐城地域自然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1)地质地貌对园林风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园林风景的结构布局上。在园林风景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不同的地质地貌特征都有对应的设计方法,只有依据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设计的风景园林才会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风景设计风格。由于盐城处于平原地带,因此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上述情况,让盐城的地质地貌特色充分体现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

(2)地域气候特点表面上看起来对风景园林设计影响较小,然而在园林风景设计实际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各地之间的地域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当地气候的影响,独特的气候条造就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气候,从而对当地风景园林风格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盐城的园林之所以面积较大并且连成一片就充分考虑到了盐城濒临黄海的特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抵御台风的袭击。

(3)植物和水文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气候造就了该地域不同的植物种类和水文特色。而这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和水文恰恰造就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园林景观。风景园林的可观赏性离不开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和水文。成功的风景园林在设计中往往把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和水文运用的淋漓尽致,由于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只有在该地域的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运用植物和水文可以使当地的风景园林与其他地域的风景园林有着显著的差别,避免风景园林出现同质化现象。由于盐城植物种类众多,市区河流密布,同时还有大洋湾湿地,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上述情况,把盐城的植物特色和水文特点充分体现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

2.2 盐城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1)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盐城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切实的反映了当地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足迹,是每一地域所特有的一种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正在被人们淡忘,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中就更有必要把当地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使所设计的风景园林具有地域特色,同时也可以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很好的传承。

(2)人文符号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在国外的很多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文符号因子都被很好地融入当地的风景园林中。很多名人的故居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都被很好地利用。盐城历史名人故居众多,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盐城的名人故居,从而让盐城的风景园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3)民俗风情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由于盐城历史悠久民俗众多,特别是淮剧和香火戏是盐城民俗文化中的精华,是盐城特有的地域文化特点。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上述情况,充分发掘盐城的民俗风情因子,让盐城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融入当地的民俗风情因子。

(4)社会特征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国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与我国古代的风景园林设计有着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社会特征的变化上,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并且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上述情况,充分发挥城市风景园林的作用。

3 结束语

地域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该把当地的地域特征不断融入其中,充分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地域特征和文化地域特征,让风景园林设计真正具有地域特色,促进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更好更快的发展,不断缩小与国外风景园林设计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干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创造景观个性[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韩炳越,等.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中国园林,2005(7).

[3] 郭明卓.如何理解地方特色[J].建筑学报,2004(1).

[4] 陈擎,李晓娟.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主义[J].价值工程,2004,29(23):89-90.

[5] 梅青,薛求理,贾巍.纯净的完型[J].新建筑,2010,5(23):106-107.

[6] 董丽,张云路.地域文化与旅游景观中的城市展园设计——以2010年台湾花博会西安园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2010(18):29-30.

作者简介:吴金鑫(1984—),女,江苏盐城人,本科,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上一篇:美发助理总结范文下一篇:我喜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