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建造质量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7

船舶建造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 我国船舶建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1.1 造船设备落后, 人员能力欠缺

我国的船舶建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而且进步速度也比较缓慢, 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我国的多数造船企业没有配备放样间、精加工车间等, 科学化程度较低, 造船企业的生产能力比较薄弱, 相关的工艺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更新, 造船技术落后。二是我国的造船企业不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高精尖人才相对欠缺进而制约了我国造船业的发展。

1.2 船舶建造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 我国大多数造船企业都会采用散装造船法, 这种技术已经比较落后, 在生产小型船舶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是在生产大型轮船时就会遇到许多的障碍, 造船的周期被延长, 船舶的质量也会有所下降, 宽度尺寸偏差严重, 部分构件误差大, 而且容易发生变形, 最后会影响船舶的使用过程。

2 船舶建造工艺的发展趋势

2.1 增强船舶建造的总装化

总装化的目的就是让造船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核心技术资源, 处理自己比较擅长的工序, 而将自身不擅长的工艺分离出去, 例如将零部件的生产分包给其他专门的企业, 造船企业这样做能够集中力量处理核心工作, 造船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造船的生产规模和专业化水平也会得到完善。

2.2 增强船舶建造的精益化

精益化的模式最初来源于日本企业, 该理念既是一种经营管理理念, 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 该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减少甚至完全消除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以及一切不能创造价值的环节, 让企业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增强企业的生产能力, 将精益化理念应用到造船业中, 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减少生产的周期, 降低生产的成本, 提高造船质量。

2.3 实现船舶建造的绿色化

随着全球自然环境恶化的不断加重, 环保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生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应当尽量减少能耗,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实现绿色发展。造船业也也应当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在造船过程中, 减少资源的浪费, 在制造、营运、报废拆解的周期中, 要使用环保的材料、设备和技术, 为自然环境做出贡献。

2.4 实现船舶建造的智能化

目前, 科学技术已经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已经非常普及, 智能化生产也已经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而造船业由于生产的难度较大, 智能化技术并不多, 因此, 智能化是未来造船业的发展趋势。造船企业应当将智能技术应用到船舶的设计、建造、控制、装配等过程中, 并逐步实现自动化制造的目标, 向着生产全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造船业在这一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造船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要求和需要, 自主研发或者从国外引进智能化的生产技术, 在设备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 推动我国船舶建造业的发展。

3 船舶建造工艺改进的对策

3.1 加强核心技术队伍建设

在船舶建造工艺中, 设备的因素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同时, 人才的因素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专业人才是船舶建造的核心力量, 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要想提高船舶建造的工艺水平, 就必须先建立一支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队伍, 对该队伍中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 加强工艺体系建设

船舶建造工艺要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的目标, 在企业内部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和思想, 并将这些内在的要素应用到生产过程中, 造船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工艺的研究, 进一步完善工艺技术研究体系, 建立健全的工艺技术评价体系以及工艺技术升级换代机制。船舶建造企业要理清自己的发展方向, 并与世界经济形势做好衔接, 建立和健全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 推动造船业的发展。

3.3 引进先进的建造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先进的船舶建造技术不断出现, 为造船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因此, 造船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积极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船舶建造技术和设备, 加强对船舶建造的技术评估, 设立强有力的专家咨询机构, 有效发挥专家的作用。

4 结语

船舶建造业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国的造船业中, 突出的问题就是造船工艺落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掌握国际造船业的发展趋势, 制定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对策, 在智能化、绿色化、精益化等环节中寻求突破, 让我国的造船业回到世界领先的行列。

摘要:随着我国新材料、新工艺和船舶建造新需求的出现, 以及造船管理理念的更新, 船舶工业生产方式面临重大变革。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 实施绿色造船, 不断提高造船质量, 降低造船成本, 缩短造船周期, 是我国实现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造船模式、造船方法以及各项建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对我国船舶建造工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船舶建造工艺,发展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晗, 闫大海, 符道.数字化造船――现代造船技术的发展方向[J].舰船科学技术.2009 (03) .

[2] 张才亮.浅谈船舶建造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广东造船.2010 (04) .

船舶建造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两大法系国家对船舶建造合同法律性质的认定

英美法系国家多将船舶建造合同认定为买卖合同。英国作为主要世界航运国家之一, 认为船舶建造合同属于买卖合同, 适用英国《1979 年货物买卖法》。英国衡平法院Romer法官在其审理的案件中认为船舶建造合同属于《1983年英国货物买卖法》中所定义的合同范围, 即属于买卖合同性质。与中国同属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 传统上认为船舶建造合同属于承揽合同。如, 日本于1974 年制定的标准造船合同SAJ条款中, 即存在大量体现承揽合同特征的条款, 诸如定作人有权对设计图纸和基数规范提出意见, 有权派员监督船舶建造全过程等。

二、我国对船舶建造合同法律性质的不同观点

我国理论界对船舶建造合同法律性质的观点并不统一, 主要有买卖合同说、承揽合同说以及混合合同说三种。买卖合同说主张, 鉴于定作人在交船前不享有船舶所有权, 其对船舶的设计、建造无决定权等情形, 故船舶建造合同的目的在于支付对价、转移所有权, 性质应属于买卖合同。承揽合同说则认为, 船舶建造合同以承揽人完成一定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为目的, 同时, 合同对承揽人具有一定的人身属性, 故应属承揽合同范畴。混合合同说综合上述两种观点, 认为船舶建造合同的法律性质应认定为兼具承揽和买卖性质, 以承揽合同为主导, 某些具体问题可适用买卖合同规则。

我国审判实践界对于船舶建造合同的性质多采取回避的态度, 一般很少在法律文书中对定性问题进行阐述, 多直接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对案件所涉权利义务关系进行分析和评判, 鲜少适用分则中承揽合同抑或买卖合同的规定。

三、我国船舶建造合同法律性质分析

2011 年,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标准新造船合同 ( 上海格式) 单行本正式对外发布, 该格式合同是在充分吸纳我国通用造船合同优点的基础上制定, 能够作为我国船舶建造合同的代表。故而, 笔者拟以“上海格式”为例, 对我国船舶建造合同法律性质予以分析。考虑以下因素, 笔者认为, 我国船舶建造合同法律性质应认定为承揽合同:

第一, 从合同目的来看, “上海格式”主要内容为造船厂提供劳务与材料建造船舶、船东支付款项, 该内容符合《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条“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 交付工作成果, 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对承揽合同的界定。同时, “上海格式”的合同价格调整条款中, 对于待建船舶的航速、载重量、主机箱油耗等参数进行了明确约定, 并约定若建成船舶相关参数低于一定数值, 则船东有权相应削减价款、重新试航甚至拒绝接船或取消合同, 体现出船舶建造合同目的侧重于制作工作成果而非转移所有权, 这恰恰是承揽合同的主要特征。

第二, 从船东对造船厂造船过程的介入程度角度, “上海格式”的图纸审批和认可条款约定了船东有权对在建船舶有关图纸和技术资料进行审批及提出修改意见; 同时, 船东有权委派监造师常驻造船厂, 负责对在建船舶及其主辅机械进行检验和建造; 此外, 船东有权在本船建造期间监督并要求建造方按月报告本船的实际建造进度情况。上述约定表明, 船东将介入船舶建造整个过程, 体现出承揽合同区别于买卖合同的注重承揽人完成符合定作人要求的工作成果并将之交付的特征。

第三, 从条款的人身属性角度分析, “上海格式”分包条款约定, 造船厂可以自行决定并负责将本船任何一部分建造工程项目分包给有资质的, 经验丰富的分包商完成, 但此类分包项目的提交和最后上船安装实验工作应在建造方的造船厂完成, 建造方仍应对所有分包工作的正确实施承担全部责任。此处约定, 体现出承揽合同要求承揽人亲自完成主要工作的特征, 即承揽合同对承揽方完成工作成果的人身属性, 而买卖合同并不要求卖方亲自制造标的物。

第四, 虽然我国《合同法》对承揽合同规定并不如买卖合同细致, 一些实践中发生的船舶建造合同争议问题无法通过《合同法》分则中承揽合同规定处理, 但此不足以成为将船舶建造合同定性为混合合同的理由。因为, 依照《合同法》中“其他有偿合同在没有法律明文规定时可参照适用买卖合同法”的规定, 在相关争议无法依照分则中承揽合同规定予以解决时, 可通过“参照”适用买卖合同法律及其司法解释的方法获得解决, 故无需将承揽合同定性为混合合同。

摘要:关于船舶建造合同的法律性质, 英美法系国家多认定为买卖合同, 大陆法系国家多认定为承揽合同, 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亦未形成一致的观点。鉴于为船舶建造合同定性具有实践意义, 笔者从船舶建造合同的合同目的、船东对船舶建造过程的介入程度以及造船厂对所建船舶的人身属性等多个角度, 将船舶建造合同的法律性质界定为承揽合同。

关键词:船舶建造合同,法律性质,承揽合同,买卖合同

参考文献

船舶建造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编者按】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境界,不在于轰轰烈烈跌宕起伏,而在于以咬定青山之志做水滴石穿的努力。在中央企业大力推行管理提升活动的热潮中,我们刊出本文,积极探究承载中冶陕压40年发展的内核动力和精神坐标,以飨读者。

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简称中冶陕压),一个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大三线建设时期的重工装备企业,已有46年的发展历史,历经3次创业和加入中冶集团后的壮大与发展。如今已成为以生产大型精密黑色和有色金属冷热板带轧机成套设备和板带后处理成套设备、重型锻压设备、锻钢轧辊、大型铸锻件为主要产品,覆盖冶金、有色、新能源、电力、船舶、矿山、铁路、军工、石油、化工、汽车等领域,成为中国西部乃至国内、国际都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大型国有企业。

艰苦创业朴实勤俭的发展理念成其大

中冶陕压坐落于八百里秦川的富平庄里小镇,“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渊源,锤炼出艰苦创业的制胜法宝,并在46年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成为企业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无论顺境或逆境。

1966年至1974年的建设时期,中冶陕压排除万难艰苦创业,“边基建、边准备、边生产”,建成了11个生产及辅助车间、41个动力站房、81幢各种建筑,安装了近千台设备,形成了初步的生产规模,并创出有名的“席棚底下闹革命”的创业精神。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经营形势极其困难时期,在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强烈冲击面前,在残酷的市场份额拼抢中,中冶陕压一直紧紧抱定艰苦创业精神,永不退缩,坚毅前行,由分散到集中,装备水平一点点地提升,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终于形成了年产冶金及锻压设备5万吨、成品锻钢轧辊2万吨、锻造用钢锭9万吨的生产能力,跨入了中国重机行业的前列。

在企业跌宕起伏的发展中,中冶陕压领导班子踏实勤俭的表率作用代代传承,始终没有改变。1976年建成使用的四层办公大楼,现在仍是公司的管理总部。在步入中央企业序列后,中冶陕压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为延伸和完善生产链,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一个崭新的现代化轧辊工厂已经屹立在生产基地。刘满元董事长每提及中冶陕压的发展,总是念念不忘当年企业求生存的艰苦时日,这也成为他所带领的管理团队在追求管理卓越的同时,始终恪守艰苦创业精神的不竭动力。党委书记樊志永说,企业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也算计过改善一下办公条件,把老楼装修一下,一算账需要800万元,考虑再三,还是用这笔钱购买了设备。如今,中冶陕压领导班子成员仍住在不足50平方米的老家属区里;公司领导不配专车;企业公出实行费用包干制度,严禁无故超标准、超路线现象;企业所有接待必须在厂招待所安排;各个单位可控费用、公务用车费用、办公电话使用费用全部定额考核;公司实行文件OA查阅系统,除涉密文件外,全部取消下发纸质文件……正是因为他们始终能够从点滴做起,将认真的态度、节俭务实的作风贯彻到了工作的方方面面,企业才经受住了各种外部形势变化的考验,有了今天的发展和壮大。正是企业领导者自身廉洁公正,身体力行,职工才更敬其廉,服其能,赞其公。2010年,中冶陕压获得中冶集团“四好领导班子”荣誉称号。

不甘落后敢于攻坚的必胜信念成其强

中冶陕压在发展中不断奋进的每一次提升,无不凝结着一代又一代陕压人不甘落后、敢于攻坚的操守与情怀。

成其不甘落后、敢于攻坚之志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和自主设计。从1969年起,他们就自行设计了400吨液压机及630吨液压机等产品,到1979年又进一步向精密轧机转向,并从黑色向有色迈进。这一阶段的产品精密、复杂、水平高并多属自行设计,其中,50吨汽车模具研配液压机填补了国家空白。而当时研制的800吨水压机、伞齿刨机、单臂油压机,目前仍在生产现场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无不令人惊叹。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15年,随着企业的发展,技术队伍得到有效加强,技术创新工作的力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先后形成完整的轧钢、锻压、液压、电气四大专业产品设计开发体系,形成了分工协作、接口完整的自主创新和开发模式。期间,企业先后有20余项新产品荣获局、省、部级技术进步奖和优秀新产品奖,25吨、50吨研配压机分别获得省、部优产品称号。期间,他们果断抓住淘汰单机架小型轧钢机难得的历史机遇,提出并大力实施了“三线一机”战略,即开发生产高速线材轧机、棒线轧机、连铸连轧和模具研配压机,由此揭开了陕压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企业产品结构由单机转向成线,单项合同由原来的几百万提升为几千万,企业全面摆脱为小企业服务的历史,豪迈跨入为冶金大企业、大集团服务的行列。90年代后期,国内冶金行业高线、棒线产能呈现过剩趋势,陕压一班人又果断提出“三个调整”战略,主导产品由高线、棒线全面向板带轧制线的调整。尤其是中冶陕压新公司成立后实施的板带轧机、板带精整线、板带处理线、卷取机、剪切机的优势组合,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档次和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企业又一次高速飞跃。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企业实现了产值由2亿向12亿的突破,企业的效益实现了由几百万至亿元的突破。

2004年,由陕压厂技术总负责、工程总承包、具有陕压自主知识产权的6辊1 450HC冷轧薄带轧机,在浙江协和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投产,奠定了陕压在高新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里程碑。2006年,陕压进入中冶集团后,企业加快转型,实施了从重型机械加工及装配调试到锻钢轧辊专业化生产以及大型铸造、锻造、热处理的转变,重点设备数控化率达100%,其中一些设备的整机性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今年6月1日,凭借自身的专有技术优势、钼板轧机领域的良好业绩和远近闻名的严实管理风格,中冶陕压在国内重量级重机企业等竞争对手的合围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亚洲最大的钼业公司——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宽幅钼板轧机总承包(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交钥匙工程)项目。这个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宽幅钼板轧机成套设备的研制将填补多项空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该项目的取得验证了中冶陕压多年来坚持走以设计为龙头总承包的发展之路的正确性,特别是为扬己专有技术优势在高端市场进入路线上获得了飞跃式突破;同时,也带来研发参数重新制定、大牌坊铸造加工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突破的挑战。而不畏艰难敢于攻坚的信念必将成为战胜这个目前最大挑战的有力保障。

脚踏实地精细严实的工作作风成其久

中冶陕压的实践表明,踏踏实实办企业、精细严实抓管理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传动,是确保企业基业长青的最根本的因素。中冶陕压党委书记樊志永说,中冶陕压的发展关键就是:基础和决策。中冶陕压的严实管理有着优良传统,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陕西省工业领域掀起了“远学邯钢,近学陕压”的活动,并在陕压召开全省扭亏增盈现场会。伴随着时代进步,中冶陕压乘势而上,不断赋予管理以新内容,做到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其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5个方面:

一是全面实施具有中冶陕压特色的“OEC”管理,即全方位优化管理法。面对企业规模、产能快速增长的现实与传统管理方法之间的矛盾,他们从1993年开始导入“OEC”管理法,2008年进行了全面升级。以目标体系、运行体系、监控体系、考评纠偏体系四大部分形成闭环管理链,管理过程一切以总账目标为依据,按日清、周清、月总结、季考核、年总评方式运行,监控管理上按企业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系统领导归口,职能处室履行职能管理职责,考评上以承包文件、中层领导干部绩效考评细则、处室奖金考核办法、综合管理考核细则为依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运行、管理监控、考评考核兑现过程。目前这一管理理念已被各阶层理解和接受,管理效果提升明显。

二是坚持综合管理巡回检查制度20年不动摇。这是中冶陕压加强基础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形式是:每周安排两名中层干部组成综合检查组,在一周的时间内,负责对全企业各个单位的劳动纪律、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工艺纪律、设备管理、物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方面面进行综合检查;每周五召开由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亲自参加的综合管理检查交接班会议,听取监督检查汇报,听取值班中干的详细检查汇报,并对下周工作重点进行安排,形成日常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每周值班至少要对全公司每个单位认真检查一遍,有时为了检查夜班情况,检查组甚至在凌晨二三点前往车间进行现场检查。通过综合管理综合检查及交接班制度,每个综合管理处室、每个当周值班中干都会认真掌握各项管理的制度要求、程序要求,并代表总经理行使好监督检查职能,否则要受到相应的责任追究。通过综合检查交接班制度的落实,公司领导能够及时掌控各个单位的管理状况,及时掌握各项管理的运行状况,能够及时解决基层单位在协调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三是千方百计节能降耗,降成本、增效益。轧辊铸钢车间30吨电弧炉和50吨电弧炉,是轧辊项目关键设备,同时又是企业的高耗能设备。公司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原因,并从2011年开始,设备部门专门成立专题组,骨干电器工程师放弃休息时间,不间断地跟踪炼钢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提出新的炼钢操作工艺,最终解决了两年来电炉高压频繁跳闸问题。

经过共同努力,到第二三季度,50吨电弧炉电耗由原来平均每吨钢水耗电640度左右,降到每吨钢水耗电550度,最好水平达到490度。30吨电弧炉由原来平均每吨钢水耗电680度,降到每吨钢水耗电520度左右,最好水平达到510度。平均每吨钢节约80~100元,节能效果非常明显。全年按6万吨钢水计算,节约成本500万元。同时,认真调整生产组织方式,从2011年底开始坚决执行避峰就谷生产,即每天白天不炼钢,晚上10点以后炼纲,按峰值、谷值的电价差别,相当于节省了2/3的电费。他们还调整企业生产供电模式,在确保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将原来交纳容量基础费改变成按最大申请用量交费,按目前的数据,一年可单项节省费用500万元左右。

四是优化天车操作流程,提高生产工作效率。中冶陕压生产一线配备天车近150台,原天车工257人。为了优化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安全生产,降低人力成本,根据国外的实际经验,他们决定将天车操作改为遥控操作。从今年初开始,他们先后对所有专职天车工、兼职天车遥控操作人员进行了多批次的培训,并正在组织基层和公司级的技术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车间运行。

通过天车操作流程调整,使天车工从高空转到地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十年一贯的做法,从效率、安全、成本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调整后原专职天车工已经由257人减少了200人左右,直接节约岗位成本150余万元;随着机床操作人员、工段班组职能人员对天车遥控操作技能的提高和普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专职天车工人数。

五是进一步优化人力结构,减员增效。为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和竞争上岗机制,中冶陕压以满负荷工作为标准,以精减、高效、改进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原则,以辅助岗位和一般管理岗位人员为主体,采用提前内部退休、转岗等不同形式,精减压缩部分岗位和人员。同时制定新的岗位指导书,规范用人标准。今年一季度完成的人力结构调整工作,压缩非一线岗位人员312人,降低人力成本500万元/年,在岗人员总数由3 200人减少到2 900人,并稳妥过渡。

传承创新人品铸产品的人本文化成其髓

以千方百计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为代表,用感情为职工办事,深化员工爱厂如家情怀。还是在2006年,中冶陕压借进入集团的时机,花6 000万元为6 000多名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以货币补贴形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员工的房改难题,极大地稳定了职工队伍。

近年来,中冶陕压还千方百计多渠道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切实解决公司退休职工、低收入职工和单身职工的住房问题:一是廉租房建设。他们积极争取国家政策,与政府达成协议,由政府、企业共同作为出资主体,建设东关小区廉租房,2011年建成6栋354户,2012年6月建成2栋108户;二是享受国家政策,建设6 000平方米的公租房,为彻底改善单身职工住房条件而建设的单身公寓,共340套住房。居住时两人一套,1室1厅有厨房和独立卫生间,此举将彻底改善近700名单身职工的住房条件。同时,他们还为离退休职工建设活动中心,在东关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时同步配套建设了体育馆。

在集团文化框架下,中冶陕压积极融入到中冶特色文化中,又注重个性文化的发挥,制定出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手册,规范职工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知识技能、创新能力、职业发展、岗位平台、发展通道、绩效评价、从业环境、薪酬福利。通过中冶陕压内刊、广播站和网站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使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影响力、感召力进一步增强。

以一线班组为主体单位,加强规范化建设,夯实企业管理和队伍建设的基础。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取决于班组一级的组织、引导、教育和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中冶陕压现有生产班组153个,其中,集体作业生产班组108个,单人单机作业班组45个,主要分布在8个主要生产车间及辅助生产车间。中冶陕压调整班组机构、班组长设置、班组管理基本规范,认真总结并形成一套班组建设有效机制,包括班组建设推进领导机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评比考核方式、班组长培养方式等,先后有7人从平凡的班组岗位上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集团和陕西省劳动模范。

46年来,中冶陕压走的是一条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勇于攻坚、敢打硬仗的发展道路。一以贯之,不断扬弃与传承,成为了确保中冶陕压发展到今天并将继续转型发展熠熠生辉的精神坐标。

(责任编辑:郝幸田)

船舶建造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船舶应急消防泵是各个区域备忘录组织实施港口国监督检查的常检项目。在认真学习SOLAS公约及其历年修正案对于应急消防泵的要求的基础上,浅析对应急消防泵实施港口国监督检查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应急消防泵;船舶安全检查;SOLAS公约

Discussion about Safety Inspection of Marine Emergency Fire Pump

GU Kangli

(Guangdong Marine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Co., Ltd. Guangzhou 510235)

Key words: Emergency fire pump; Ship safety inspection; SOLAS convention

1引言

随着国际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在国际贸易及沿海贸易中海运运输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统计,我国85%以上的国际贸易通过海运完成。为了保障国际贸易的安全、高效,FSC(船旗国)和PSC(港口国管理局)加强船舶的检查力度,对到港船舶的检查率和滞留率越来越高。

应急消防泵是船舶消防灭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消防泵是船舶消防灭火系统中的应急设备之一,当机器处所失火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主消防泵失效时,应急消防泵将作为替代措施,对灭火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船舶被滞留的诸多原因中,应急消防泵不符合要求或故障所占的比例较大。如2009年上海港统计被检查的船舶500艘,应急消防泵不合格的120艘,占被检查的船舶的24%。这说明船舶在应急消防泵的建造、管理维护保养及使用方面存在问题,致使船舶滞留和进行必要强制性整改,造成船期延误及航运公司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在机舱发生进水、失火等应急情况下,不能及时发挥应急消防泵特有的应急作用,将造成船毁、人亡。维护好应急消防泵是一项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技术性的业务工作。对此航运公司及船员都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FSC检察官和PSC检察官都非常重视应急消防泵的立即可用状况,经常会出现一些船舶因为应急消防泵故障而被滞留,故有必要在此结合实际建造检验经验,谈谈FSC/PSC检查中常见问题和对策。

2SOLAS公约

自1960年SOLAS公约生效以来,随着船舶技术的不断发展,公约几经修正,对于船舶防火安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国际海事组织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在对公约进行修正时,没有要求修改现有船舶结构来满足新的要求,这就出现了不同建造年份的船舶需要满足不同年份的公约要求和技术标准的情况,归纳见表1。

SOLAS(2009)公约对应急消防泵的要求有四点。

2.1对泵性能指标的要求

SOLAS(2009)第II-2章第10条第2.2.3.1 规定应配备1台符合《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的应急消防泵,而《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规定应急消防泵必须是固定式独立动力驱动泵,且排量不低于第II-2章第10条第2.2.4.1 所要求的消防泵总排量的40%,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不低于下列排量:

1 000总吨以下的客船和2 0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25 m3/h ;

2 000总吨以下的货船15 m3/h。

当泵按照额定排量供水时,在任何消防栓处的压力不小于公约第II-2章所要求的最低压力。且要求在营运状态中不论满载还是空载,在各种横倾、纵倾、横摇和纵摇状态下均能满足以上消防栓压力测试。

2.2对原动机的要求

应急消防泵的原动机通常有两种型式:一种是马达,一种是柴油机,如果是马达则无特别要求;如果应急消防泵的原动机是柴油机,则应满足:

1)《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规定应急消防泵的柴油柜需装有充足的燃料,应能使该泵在全负荷下至少运行3个小时,此外,在A类机器处所以外可供使用的燃油,应能使该泵在全负荷下再运行15小时。

2)当温度低至0 ℃时冷态下能人工手摇曲柄随时启动。尚不能做到,或可能遇到更低温时,则应设置经主管机关认可的加热装置,以确保随时启动。尚若人工启动不可行,主管机关可允许采用其他启动装置。这些启动装置,应能在30min内至少使柴油机驱动的动力源启动6次,并在前10 min内至少起动2次。

3)如果该船总吨大于500,则对于1998年7月1日后建造的船舶,作为原动机的柴油机还需满足燃油管高压油管有关双套管和漏油报警装置的要求,见SOLAS(1992)修正案的要求,或见SOLAS(2004)第II-2章第10条第4条第2.2.5.2的规定。

2.3对应急消防泵处所的要求

1)SOLAS(2009)第II-2章第10条第2.2.3.2 规定应急消防泵处所不得与A类机器处所或内设主消防泵处所的界面相邻接。如果此种布置不可行,两个处所间共用的舱壁应隔热至相当于对控制站所要求的结构防火标准。

2)其通道的要求是机器处所与应急消防泵及其动力源所在处所之间,不允许有直接的通道。当此种布置不可行时,主管机关可以接受这样布置,即通导有一个气锁设施,其内机器处所的门达到“A-60”级标准,另一门至少为钢质,2个门均适度气密、自闭且不设门背钩。作为替代,可利用能从远离机器处所和应急消防泵所在处所的位置操作并在这些处所失火时不会被阻断的水密门作为通道。在此种情况下,应急消防泵及其动力源所在处所应设有第2个通道。

3)应急照明的配备,SOLAS(2009)第II-1章第43条有规定。

4)该处所属于控制站,则要配备主管机关满意的手提式灭火器。

5)应急消防泵的独立动力源所在处所的通风布置,应尽可能杜绝机器处所失火时产生的烟气进入或被吸入该处所的可能。

2.4隔离阀和释放阀要求

SOLAS(2009)第II-2章第10条第2.1.4规定:消防隔离阀需布置在机器处所之外易于到达并站得住的位置。消防总管应布置成当隔离阀关闭时,船上除上述机器处所内的消火栓外,其他所有消火栓能由另2台消防泵或1台应急消防泵供水。应急消防泵及其海水入口、吸水以及送水管和隔离阀应位于机器处所的外部。无法做到这个布置时,如对该阀门进行遥控的位置与应急消防泵在同一舱室,可在机器处所安装通海阀箱,吸水管要尽可能短。吸水管和排水管的一小部分可以贯穿机器处所,但应由坚固的钢质外套包裹,或隔热至“A-60”级标准。管子应有足实的厚壁,无论如何不得小于11mm,并且除与海水进口阀门的连接采用法兰外,所有接头均应采用焊接连接。如果消防泵能够产生超出消防水管、消火栓和水带设计的压力,应在消防泵上附设释放阀。

3安全检查中常见问题

3.1文件检查中可能发现的问题

1)核查应急消防泵的性能指标,尤其是泵的排量,可能会不满足上述要求。在新造船和营运船的检验过程中就发现不少船配备应急消防泵时忽略了排量的要求,而配备排量偏小的应急消防泵。

2)查看防火控制图、培训手册、保养计划与记录和应急消防泵的保养、维修、操作说明书等,在查看防火控制图对应急消防泵及相关附件的标注,维护保养记录、操作说明和保养手册的时候,可能会发现防火控制图的标注与现场实际位置不符的问题。其次维护保养记录要填写妥当,如果保养记录都缺少,PSC官员只能认为船员管理较差,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其状况肯定不好,现场查看肯定会更加仔细。

3.2现场检查可能发现的问题

1)最明显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应急消防泵不能迅速启动和正常出水。

2)应急消防泵处所如果与机器处所邻接,则A-60防火分隔可能不完整;其通道中的门有可能装错或未达到A-60级隔热标准。

3)如果是柴油机作原动机的,则需关注排烟管是否漏气和绝热包扎,且包扎材料禁止使用石棉;还有一点容易疏漏的,尤其是一些中小型船舶采用柴油机作原动机的应急消防泵,其柴油机高压油管不可能满足SOLAS公约有关双套管和漏油报警的要求。

4)如果吸水管和排水管部分贯穿机器处所,可能不能达到隔热至A-60级标准或管子壁厚不能满足要求。

5)消防泵轴封可能存在严重漏水,燃油管接头可能存在漏油,柴油机仪表和泵的压力表不能正常显示,启动蓄电池状况不佳,不能满足启动次数的要求。

6)消防隔离阀不能正常开关,可能存在阀生锈后,无法转动。

7)应急消防泵处所未配备主管机关满意的手提式灭火器。

8)应急消防泵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导致轴承温度升高,无法达到至少运行18个小时的要求。

4缺陷的分析及建议

4.1应急消防泵不能迅速启动和正常出水的原因

1)可能存在环境温度低,柴油机难以人工启动。建议船上配备柴油机启动液。

2)应急消防泵进口阀可能未完全打开,或者进口管路被堵塞,导致出水较小和出水压力不够。建议在吸入管加装海水过滤器,同时进行定期保养、活络。

3)泵本身效率低,或叶轮与涡壳之间的间隙过大,建议更换零部件。

4)原动机的柴油机状况较差,可能是因为活塞环漏气致使气缸压缩压力不够,或喷油器滴漏、雾化效果较差,或气阀间隙不当、供油提前角不当。

5)部分船舶把应急消防泵设在舵机舱,通常船尾部外板会比基线高,其舵机舱的海水吸入口因此比机舱的海底阀位置要高,空载或者倾斜状态导致海水吸口高过水面无法吸入海水。建议在机舱布置应急消防泵的吸入口,外加遥控电动阀和A-60隔热保护吸水管路的方法来满足要求。

4.2建造检验项目的问题

现场检验可能存在的问题中2)、3)、4)项属于建造检验项目,需要在建造时特别注意,如营运中才发现此问题,检查官可能会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影响船舶的正常营运。

4.3设备维护保养问题

现场检验可能存在问题中的5)~8)项属于运营中船员维护保养疏忽或保养不到位造成。建议如下:

1)船公司应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主管领导更应重视PSC/FSC检查。要不断收集和学习有关PSC/FSC检查的内容和要求,熟悉并掌握船舶的技术状况。

2)要教育船员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应急设施是船舶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排险、保护财产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一艘船舶对应急设施管理都不重视,是安全意识强不强的表现,也是船舶内部管理混乱的一种反映。

3)要切实加强应急消防泵的监督管理,应将其作为船舶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内容。应急消防泵至少每月必须试验一次。及时发现其可能存在隐患,并坚决消除,以杜绝事故发生。

4)现场标明各种操作程序,便于有关人员在紧急时使用。

5总结

应急消防泵无法正常使用在FSC/PSC安全检查中属重大缺陷,检查官通常都会采取滞留措施要求船方进行立即整改。航运公司和船舶管理人员都应当认真看待,督促船员做好日常维护保养,保证应急消防泵的随时可用。作为现场验船师更要熟悉SOLAS公约有关应急消防泵的要求,在建造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避免以上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硬性缺陷;船员进行日常保养、测试、记录,如发现问题及提前整改。既可避免PSC滞留船舶,又可预防海上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航行和海上人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1974)[S]. 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1978

[2]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1981)[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199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1995

[4]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5

[5]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2009)[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10

[6]国际海事组织 73/78防污公约 (2006)[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7]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船舶建造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敏捷造船是造船模式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方面,提出了以PDCA为指导思想的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模式,论述了敏捷造船计划的编制、下达、执行、控制等各环节。面向服务架构的松散耦合结构为敏捷造船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敏捷造船;面向服务架构;计划管理

0、引言

船舶工业是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海防建设的重要支撑性产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造船水平分整船建造、分段建造、分道建造、集成建造、敏捷建造五级。在现今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高度发展阶段,敏捷造船成为船舶制造企业实现现代化造船的全新解决方案。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敏捷造船模式,就要以灵活的方式进行船舶生产计划管理。本文提出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模式,能动态协调造船联盟的盟员间的关系,为实现敏捷造船奠定基础。

1、敏捷造船概述

敏捷造船即按动态联盟的思想来分析船舶建造过程,也就是将船舶设计和生产计划及船舶总装等管理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或盟主,各个分段和管系等制造部门(加工中心)及大量的配套厂、原材料供应商和外协厂作为盟员,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联盟。此动态联盟既有内部盟员(主体船厂内部各加工中心),又有外部盟员(外协企业和供应商)。敏捷造船企业的形成是以提高造船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制造资源的快速重组为目的,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造船模式。

制造系统理论和现代造船理论与技术的发展都认同敏捷制造是船舶未来先进的建造模式。造船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外的船舶制造正在从集成制造向敏捷制造过程转化。但离真正全面实现敏捷造船还有一定的距离。现有关于造船计划管理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生产系统而言,而敏捷造船计划管理少有研究。

2、面向服务架构概述

SOA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的服务架构,是一个分布式组件模型,其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单元封装成服务,服务是SOA中最基本的单元,通过服务问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联系起来。这种架构具有松散耦合、粗粒度服务和标准化的接口等特征。图1所示为SOA模型,图中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之间能够进行动态绑定和直接交互,实现企业应用的逻辑。

3、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模式

3,1 管理体系及支撑平台

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体系及支撑平台如图2所示,按照PDCA(Plan-DO-Check-Action,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思想构建敏捷造船计划管理体系。

一方面,盟主在生产订单的基础上制定线表计划。而后依据线表计划,在现代船舶工作分解结构(Modem Ship Work BreakdownStructure,MSWBS)的基础上进行大日程计划和中日程计划的编制。大日程计划是企业级战略计划,包括里程碑计划、综合日程计划和分段吊装计划。中日程计划将大日程计划生成的工作包(WorkPackage,WP)按照WP的执行组织和执行时间划分到各资源组织(盟员)。另一方面,盟员向服务中心注册自己能提供的服务。所谓服务,即盟员以统一的物量标准等表示的盟员具备的生产能力。盟员的生产产品类型及生产能力可能都不一样,盟员之間对服务内容的表示方式按照产品类型要有统一的规定。生产设计部门(一般为盟主)需要提供经过详细设计和汇总的各项工程控制所需的物量,如工时、分段重、切削长度、焊接长度、部件重量、管子根数与重量、焊接量、涂装面积等,并在联盟内统一该物量标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船舶建造过程中的部件加工、单元组装、分段、总段装配等各阶段的完成物量。当然,前提是要对制造标准数据如产品结构、制造资源、作业程序等信息资源不断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而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

支撑平台用于解决联盟问数据的互访问题。采用SOA把异构系统基础设施、异构数据源以及分布的数据信息包装成符合Web规范的独立服务,通过构建统一的请求服务平台来实现不同信息区域、不同应用系统问的互联互通。该平台把原本复杂的交叉调用关系变为简单的一对多关系,参与整合的各盟员需要注册到统一的请求服务平台,通过与支撑平台的交互,各盟员之间的互访问题可以很好地解决,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信息和资源共享的需求。

3,2 敏捷造船计划制定与下达

敏捷造船联盟是个动态联盟,每个造船项目都可能会选择不同的供应商或合作商。所有盟员向服务注册中心注册自己所能提供的服务,盟主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因此,敏捷造船计划制定的过程实质上是盟主把造船任务进行分解,并分配给各盟员的过程,而计划下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动态联盟盟员确定的过程。

首先要将造船任务进行分解。文献中提出了基于现代船舶工作分解结构的造船计划管理体系,即建立以船舶建造过程为主、以任务包分解为辅的船舶工程分解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造船大、中、小日程计划之间的联系。该体系对敏捷造船模式依然具有借鉴作用。但是在敏捷造船环境下,由于由多个企业组成了动态联盟,不确定的因素就会大大增加。如果把船舶工作分解结构分解到粒度很小的工作指令,则可操作性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对船舶进行工作结构分解的时候要考虑船舶工作结构分解的粒度问题。当前很多船厂把管系制作等小粒度的工作进行外协加工,但在船舶结构标准化的前提下甚至可以把分段制作委外加工。粒度大小的确定需要考虑联盟的稳定性、环境的稳定性等因素。本文提出的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模式中,盟主负责制定大日程计划和中日程计划,而小日程计划要结合盟员的实际生产情况,在满足盟主交货期要求下由盟员自行制定。

其次,盟主根据中日程计划以及盟员的生产能力数据,在服务注册中心中查找符合当前项目需求的盟员,并发出请求,最终确定项目的盟员。再根据中日程计划及各盟员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符合盟员实际情况的小日程计划。小日程计划将中日程计划分解为盟员内部作业计划,该计划以准时完成任务为目标,协调按工种划分的盟员内部各班组所承担的各类生产任务工作量。

3,3 敏捷造船计划执行

各相关盟员执行计划,根据计划的反馈结果、生产物流的状态跟踪等信息进行生产实时分析,作为计划调整和生产调度的依据。计划调整的结果可以是盟员依据新的计划执行生产过程,或在服务注册中心查找新的服务提供者,并确定新的动态联盟,继续船舶敏捷建造过程。敏捷造船计划管理采用推进式与反馈式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MSWBS划分的粒度可能较大,因此盟员在执行计划时具有一定的弹性。从敏捷造船动态联盟盟主的角度来看,他所关心的是盟员能否按照盟主的要求完成中日程计划,以保证交船日期。至于小日程计划的完成过程,不是盟主关心的。当然,一方面,盟主的大日程、中日程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盟员的生产能力,即要考虑小日程计划制定及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也是盟员的职责。

3,4 敏捷造船计划控制

船舶敏捷制造从船舶设计、分段制造,以及到最后的船舶试航这一系列生产中,以船舶总装厂作为盟主,把船舶设计、管系制作、钢板切割和标准分段生产等交给具有更好生产优势的加盟厂、协作厂和钢材集配中心等来生产的过程。船舶制造生产运作流程简图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下道工序生产进度也会受到上道工序的影响,这一点同单一生产系统类似,只是上道工序可能是在盟员内生产。基于约束理论,船舶敏捷制造企业中也必然存在影响整个生产运作的瓶颈环节,可能是某一分段制造、管系制作、船台总装等占用关键资源或能力有限的生产环节或盟员。船舶敏捷制造企业生產运作必然会受到系统中瓶颈环节的制约。为此,船舶敏捷制造盟主和盟员通过信息共享,根据瓶颈盟员的运作情况对其上游盟员实行拉式控制,而对其下游盟员实行推式控制,从而使动态联盟系统都按照瓶颈盟员确定的节拍运作。

对于盟员内部的关键工序和动态联盟系统中的瓶颈盟员的进度进行监控可从生产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和计划反馈、生产物流反馈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生产准备主要包括生产管理部门制定的计划以及定额管理部门制定的作业指令;物资准备主要包括各瓶颈监控点关注的物料的到位状态;技术准备主要包括各瓶颈监控点涉及的各种技术资料;计划反馈主要包括生产中小日程计划反馈、作业指令反馈;生产物流反馈主要对分段以及托盘的生产物流状态进行反馈。

4、总结

敏捷造船是船舶建造模式的最高水平。结合敏捷造船的特点和s0A的思想,本文提出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体系。论述了按照PDcA的思想,敏捷造船计划的编制、下达、执行、控制的原理和过程。但本文只提出了敏捷造船计划管理体系的框架,在敏捷造船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造船工程数据复杂性在这里被忽视了,业务处理过程及处理方法的复杂性也被忽视了等等。

船舶建造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以2018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获奖项目为例,重点讨论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对参赛获奖作品C-House(东南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联队)的设计建造、信息化管理、可持续建造等进行总结,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有效地通过“知行合一”理念的竞赛促进建筑构造教学。

关键词:建筑构造;教学改革;知行合一;教学实践

一、引言

建筑构造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但是由于建筑学专业教育长期存在“重艺轻技”倾向,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①课程内容繁多、综合性强与学生积极性差、学时数少的矛盾;②课程实践性强,涉及很多规范规程与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矛盾;③教材等课程内容过于陈旧;④建筑构造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相互脱节;⑤落后的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矛盾。因此,建筑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加强“知行合一”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建筑构造教育模式

针对目前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进行教学方向定位,构建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知识、素质和能力并重的综合课程体系。

(一)课程建设

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构造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应用,现行教材中有些内容相对滞后,需要加以调整和更新。如在墙体构造内容中,结合砖墙的构造,增加多孔砖等新型材料的构造内容。同时也可以启发同学进行创新,譬如在C-House竞赛项目中,指导学生对秸秆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打造绿色秸秆砖(稷贝砖)并进行砌筑实验。

另外增加一些新技术理论和建筑发展的前沿性知识,如预制装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筑信息化(BIM)、建筑智能等,保證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拓其视野。譬如在C-House竞赛项目中,将理论化为实践,组织学生进行20天超高速装配,建造高性能房屋、打造小型智慧能源站、引入信息化工程管理、运用智慧玻璃等。

(二)教学改革

“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现场”的问题由来已久,许多教师前辈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案,提出在建筑构造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项目案例分析,将学生参与和师生研讨式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学生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物模型制作。在此基础上,还应多组织学生参与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竞赛,譬如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它具有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现场实践的特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构思、设计制作成1∶1的实物,学生会更有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C-House设计与构造技术教学

(一)竞赛介绍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是由美国能源部发起,以全球高校为参赛单位的绿色能源建筑科技竞赛。本次竞赛在山东德州举办,共邀请了来自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37所高校的19支赛队参与。要求每支赛队以永久性住宅为目标,设计建造一栋完成面积为120~200平方米的单层或双层太阳能住宅,并要求在20天内建造完成。最后,就建设设计、市场潜力、工程设计、宣传推广、创新能力、舒适程度等10个单项进行角逐,确定名次。

(二)预制装配技术对传统构造设计的挑战

相较传统的现场建造模式,C-House的建造仅仅用了20天,体现了预制装配技术的高效性。C-House采用全预制装配施工方式,主体构件全部在工厂加工成型,现场组装成整体式大构件再进行吊装,既加快施工速度,又保障施工安全。学生们在进行建造设计的过程中完全摒弃了传统以静态大样构造图为主的施工图设计方法,采用了以BIM为基础的动态构件设计与建造过程结合的真实建造模拟。这样不仅保证了构件设计的精确性,也实现了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建造的流畅性与高效性。

(三)围护体构件与节能技术的高度集成

C-House为了实现通过太阳能供给能源,在紧凑的立方形体外围护结构的三个面集成了140块的薄膜电池,并在屋顶集成了60块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形成连续的能量表皮,是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将围护性能与节能技术集成一体的围护体构件体现了现代高度集成化的构造技术趋势,也对学生综合应用构造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基于信息化过程的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建筑信息化平台,赋予构件具有唯一性的二维码,使得建筑构件在其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可以得到高效管理,从而改变传统的复杂、混乱的施工现场,提高建造效率。C-House建造期间,每天由BIM模型导出次日工程计划表,让各个分项负责人都清楚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对整体施工进度进行整体掌控,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调整,控制施工进度。

(五)智慧构造

C-House的玻璃构造设计将气候控制调光膜与普通玻璃用“三明治”的复合方式组成智能热敏玻璃,使得玻璃具有智能调节的作用。气候控制调光玻璃具有“生命力”,可感受光照强弱和温度高低,并根据这种变化自主调节颜色深浅。这样智慧的玻璃实现了“夏季隔热,冬季得热”,成了保证室内舒适的智能“皮肤”。“智慧玻璃”的构造设计需要综合材料创新和多材料复合的知识,对同学了解和掌握前沿的建筑材料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四、总结

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综合工程系统能力的工程师。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建筑学专业“知行合一”能力的培养与实践,需要在建筑构造等建筑技术的教学中加入建造实践(实验)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耿华民,华超.“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28-30.

[2]樊振和.从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华中建筑,2007,(4):137-141.

[3]唐飚.形象化直观教学方法探讨—“建筑构造”教学改革新尝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1):84-85.

Teaching Reform of the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Course Based on the Idea

of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Taking the 2008 China International Solar Decathlon Competition as an Example

WANG Yu1, ZHANG Hong2

(1.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Nanjing, Jiangsu 211167, China;

2.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89, China)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收稿日期:2019-09-16

基金項目:2019年度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基于LCA的预制装配混凝土建筑(PC)碳排放仿真量化方法研究”(编号:YKJ201836)

作者简介:王玉(1984-),女(汉族),江苏淮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基于LCA的预制装配混凝土建筑(PC)碳排放仿真量化方法研究;张宏(1963-),男(汉族),湖南湘潭人,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建造、建筑工业化理论与实践、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住居学与住宅设计研发等。

上一篇:针灸治疗数据挖掘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机械集中润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