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系统设计范文

2023-09-18

物流管理系统设计范文第1篇

物流系统的组织要素:人力资源,物流设施,物流设备,资金,信息,管理模式.

物流系统所具有的系统共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

物流系统自身特性:广阔性,智能性,可分性,复杂性,多目标性.

物流系统的五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一般而言,物流链各阶段的必备功能首先是运输,然后是仓储.

34. 35. 33.

业. 2.随着(ABCD)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得运用,使人们逐渐认

直线职能式组织特点:集中统一指挥,能发挥识到需要从生产经营的全体过程来把握物流管理A.MRPB.DRP专业人员的才能,智慧和积极性,比较适合现C.看板制D.JITE.GIS3.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过于正规物流系统的边境是广阔的,其范围横跨(BCD)等几大领域A.采购B.生产C.流化,权力集中于高层,结构不够灵活,横向协调通D.消费

性差,特别是物流运营的业务执行部门缺乏自4.一般而言,物流链各阶段的必备功能首先是(A)然后是(B)A.运输B.存储主性很难调动各部门主观能动性.

C.装卸D.包装E.流通加工

事业部制:是一种分权制,特点是”集中政策,分5.物流系统的网络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它们是(AB)A.散经营 点B.线C.面 精益物流战略(基于成本)适用于价格需求弹6.结点是物流基础设施比较集中的地方。根据结点所具备的功性系数大的普通产品,产品价格是客户购买的能可以将其分为(ABC)几类。A.单一功能点B.复动因,需求是稳定可测的,企业产品的种类一合功能点C.枢纽点D.交叉点E.双向点 般也较少,产品生命周期长.

7.物流要素集成的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ABCD) A.要素一体化B.建立战

5. 多边治理:也称市场治理或合同治理,是指物流系统所需要一切资源都能从物流市场上通过交易得到,并且这类资源不是为某一物流系统专门提供的.

6. 7. 8.

物流系统的网络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点和线.

物流系统网络结构有:点状结构,线状结构,圈状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

区域物流系统的结构为:三大服务领域,一个企业群,两个基础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一个宏观发展环境. 区域物流系统布局原则:按经济区域进行. 我国目前的区域物流基地:山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广东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闽南三角洲.

36.

敏捷物流战略(基于时间)适用于对时间,服务略联盟C.资源共享D.市场化E.分散组合 要求较高的流行商品;企业的产品种类多,利8.区域物流规划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涉及(ACD)A.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润较高;生命周期较短.

B.当地传统系统C.交通基础设施建设D.信息网络建设

快速反应物流战略(基于时间)适用于有较高9.在某个区域规划建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或是配送中心,要考察该区域收益率的商品,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技术水的经济总量,规模,其中包括(ABCDE)A.进口总量B.国内生产总值C.平,员工素质和物流设施与竞争对手相当,生融资渠道D.信息平台E.与国际接轨的程度

产系统具有高度柔性化,企业必须与供应链上10.,建设一个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程序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它们是(ABCDE)A.规划下游战略伙伴紧密合作,能够确保准确信息的筹建准备阶段B.系统规划设计阶段C.方案评估阶段D.细节规划及时获取.

设计阶段E.规划执行阶段

37.

9. 10.

38.

准时制物流管理(基于时间)适用于:在较长时11.区域物流规划是一项(ABCD)很强的规划工作。A.综合性B.区域性C.战略性间内基于稳定的需求,对产品的需求达到规模D.政策性E.时效性 效应,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供应链上,下游12.物流园区的集约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A.量的集约B.货物处理的集约C.技术的企业的合作紧密,能实施供应链同步管理 集约D.管理的集约 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就是若干相互关13.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ABCD)A.科学选址原则B.统一联 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能够完成物流活规划原则C.政府控制运作原则D.现代化原则E.个性化原则

动 具有物流功能的有机整体。 14.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可能的选择有(ABCD)A.经济开发区模式B..三边治理的概念:三边治理是指通过物流资主体企业引导模式C.工业地产商模式D.综合运作模式E.高新产业区模式 源的需求方 供给方 和第三方(法律)来共15.随着物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货运场站,配送中心分散布局的弊端更加明显同治理的模式。 地暴露出来,其主要表现在(AE)A.缺乏统一规划B.难以实现集约化经营C.各个结物流园区的概念: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点缺乏有机的合理分工D.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E.布局不合理 和物流运作共同化 ,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16按经济功能不同,配送中心可分为(ABC)A.供应型配送中心B.销售型配送中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 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心C.储存型配送中心D.自有型配送中心E公共型配送中心. 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17.配送中心的选址主要应考虑以下自然环境因素(ABCD)A.气象条件B.地质条件在地域上的物流集结地 。

C.水文条件D.地形条件

11. 12. 13.

物流中心类型为:MDC,WDC,ReDC,TDC. EQ(订单量)分析,品项数量(IQ),订货品项数

(EN)分析

物流园区的效用功能:物流集散中心效用功能,物流信息中心效用功能,物流控制中心效用功能.

40. 39.

14. 15. 16. 17. 18.

连接度,反映了结点间的连接密度和形态. 物流园区的模式;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综合运作模式. 物流园区的投资主体: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 物流园区布局思路:一是依托交通枢纽进行布局;二是依托制造业基地进行布局.

我国物流园区现状:首先,随着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物流系统高级结点的物流园区或多或少地获得了较快发展;其次,我国物流园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政府部门规划引导下进行的;第三,物流园区的建设,根据地区物流服务需求和在全国及区域性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类型;第四,物流园区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第五,各地物流园区发展极不平衡;第六,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结构不合理.

44. 42. 43. 41.

自然密度的概念:即单位面积内所拥有的货18.运转型配送中心大多经营倒装,运转或短期储存的周转类商品,一般使用多式联运运通道长度。 方式,因此一般应设置在城市(AC)的交通便利地段,以方便转运和减少短途运输。物流战略管理的概念:即企业在充分了解市(ABCD)A.边缘地区B.中心地区C.商业圈地区D.居民生活区

场环境和物流环境及分析自身物流条件的基19.按运营主体的不同,配送中心可分为(ABCD)A.以制造商为主体B.以批发商为主础上 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 以求得长期生体C.以零售商为主体D.以运输业务为主体E.以政府为主体 存和不断发展 ,对企业物流发展目标 ,实20.运输工具选择的制约因素包括(ABCDE)A.货物的特点,性质B.运输速度和路程现物流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所进行的总体C.运输能力和密度D.运输费用E.市场需求的缓急程度 规划。 21.运输路线包括(ABE)A.起点 B.途经站点C.收费站D.红绿灯E.终点

19.

按配送中心的经济功能分类:供应型配送中

心;销售型配送中心;储存型配送中心.按物流设施的归属分类:自由型配送中心;公共型配送中心;合作型配送中心.按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分类:城市配送,区域配送中心.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分类: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零售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运输业务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45.

物流系统的功能:①运输功能;②仓储功能22.ITS;的功能有(ABCDE)A.提供区域性的实时信息B.提供电子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③装卸搬运功能;④流通加工功能;⑤包装C.提供线路选择咨询D.提供车辆位置信息E.具有双向通信系统 功能;⑥配送功能;⑦信息功能 1物流企业的战略结构包括以下内容(ABCD)物流战

效益背反:是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某一个功能要素或获取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例如:仓储问题,假设其他成本因素不变,为了节约仓储成本,就会尽量减少存库据点,减少库存量,但这样势必会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必然要增加运输次数和运输距离,从无形中增加了运输费用。

略;制造战略;营销战略;运输战略.

2.(A,物流战略目标,B.物流战略优势,C.物流战略态势,)是物流战略规划中的各项策略制定的基本依据. 3.评估物流环境不确定性的框架有以下几种环境状况(B.简单与稳定环境C.负杂与稳定环境D.简单与不稳定环境E.负杂与不稳定环境)

4.罗宾斯提出了用内部战略即企业通过调整或改变自己的行动以适应环境引起的不确定性,内部战略包括(A.范围选择B.缓冲与调整方法C.环境审视) 5.物流系统战略可在很多方面形成优势,主要有(A.产品优势B.资源优势C.地理优势D.技术优势E.管理优势)

6.物流组织机构设计的内容包括(A.物流决策组织系统的设计B.物流指挥系统的设计C.职能参谋系统的设计D.内部各个局部开展工作要求E.职能组织信息沟通方式的选择)

7.物流运营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A.制造企业B.商业流通企业C.物流服务企业)

8.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物流服务市场表现以下主要特征(A.增值为本B.服务为先C.关系至上)

9.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为分权制或者部门化组织结构其特点是(A.集中政策C.分散经营)

20. 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象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经营环境因素(经营环境,商品特性,物流费用,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状况(交通条件,公共设施状

46. 47.

况),其他因素(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 配送中心的内部结构:接货区,储存区,理货区(配送中心的重点作业区),配装区,发货区, 物流运输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

运输工具选择的制约因素:货物的特点和性质;运输速度和路程;运输能力和密度;运输费用;市场需求的缓急程度.

物流信息:指的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物流信息特点:①物流信息量大,分布广,信息产生,加工和应用在形式,时间,地点上不一.②物流信心动态性强,信息价值的衰减速度快;③物流信息种类多.

物流战略的目标:成本最小,投资最少,服务改善.

物流战略的内容:物流战略目标,物流战略优势,物流战略态势.

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处理:内部战略(范围选择,

物流接口无缝化原——该原理的核心: 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分五个阶段:①规划筹建准备阶段;②系统规划设计阶段;③方案评估阶段;④细节规划设计阶段;⑤规划执行阶段;

方案评估阶段:①优缺点列举法;②因素分析法;③权重分析法;④成本分析比较法;⑤以AHP为基础的方案评估;

物流园区的布局要考虑的因素:①接近市中心;②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③追求较低的低价区位;④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⑤良好的可达性;⑥靠近铁路枢纽;⑦位于集中消费物流区;⑧物理园区规划建设与物流企业建立的本质区别;

常用的物流战略包括:①基于事件的物流战略②基于成本的物流战略;③基于服务的物流战略;④第三方物流战略;⑤绿色物流战略;⑥反向物流战略;

21. 22. 23.

48.

24. 25.

49.

26. 27. 28.

50.

缓冲与调整方法,环境审视),外部战略(合同1.按时间顺序,国外物流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方法,招纳方法,联合方法) 2.自建国以来,我国的物流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29. 30.

物流战略定位内容:业务定位,功能定位,客3.( 多边治理)是指物流系统所需一切资源都能从物流市场上通过交易得到,并且户定位,市场定位,形象定位. 这类资源不是为某一物流系统专门提供的。

物流运营管理内容:物流组织机构的设计,物4.反映物流结点间的连接密度和形态的指标是(连接度) 流组织规章制度的建立,物流组织人力资源5.(分拣)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水平的关键要素。

31. 32.

设备. 6.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是(多式联运的当事人)

物流运营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制造业,商业7.在“门到门”运输中,最有优势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 流通企业,物流服务企业.

多选题

物流管理系统设计范文第2篇

物流系统的组织要素:人力资源,物流设施,物流设备,资金,信息,管理模式.

物流系统所具有的系统共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

物流系统自身特性:广阔性,智能性,可分性,复杂性,多目标性.

物流系统的五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一般而言,物流链各阶段的必备功能首先是运输,然后是仓储.

34. 35. 33.

业. 2.随着(ABCD)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得运用,使人们逐渐认

直线职能式组织特点:集中统一指挥,能发挥识到需要从生产经营的全体过程来把握物流管理A.MRPB.DRP专业人员的才能,智慧和积极性,比较适合现C.看板制D.JITE.GIS3.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过于正规物流系统的边境是广阔的,其范围横跨(BCD)等几大领域A.采购B.生产C.流化,权力集中于高层,结构不够灵活,横向协调通D.消费

性差,特别是物流运营的业务执行部门缺乏自4.一般而言,物流链各阶段的必备功能首先是(A)然后是(B)A.运输B.存储主性很难调动各部门主观能动性.

C.装卸D.包装E.流通加工

事业部制:是一种分权制,特点是”集中政策,分5.物流系统的网络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它们是(AB)A.散经营 点B.线C.面 精益物流战略(基于成本)适用于价格需求弹6.结点是物流基础设施比较集中的地方。根据结点所具备的功性系数大的普通产品,产品价格是客户购买的能可以将其分为(ABC)几类。A.单一功能点B.复动因,需求是稳定可测的,企业产品的种类一合功能点C.枢纽点D.交叉点E.双向点 般也较少,产品生命周期长.

7.物流要素集成的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ABCD) A.要素一体化B.建立战

5. 多边治理:也称市场治理或合同治理,是指物流系统所需要一切资源都能从物流市场上通过交易得到,并且这类资源不是为某一物流系统专门提供的.

6. 7. 8.

物流系统的网络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点和线.

物流系统网络结构有:点状结构,线状结构,圈状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

区域物流系统的结构为:三大服务领域,一个企业群,两个基础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一个宏观发展环境. 区域物流系统布局原则:按经济区域进行. 我国目前的区域物流基地:山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广东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闽南三角洲.

36.

敏捷物流战略(基于时间)适用于对时间,服务略联盟C.资源共享D.市场化E.分散组合 要求较高的流行商品;企业的产品种类多,利8.区域物流规划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涉及(ACD)A.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润较高;生命周期较短.

B.当地传统系统C.交通基础设施建设D.信息网络建设

快速反应物流战略(基于时间)适用于有较高9.在某个区域规划建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或是配送中心,要考察该区域收益率的商品,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技术水的经济总量,规模,其中包括(ABCDE)A.进口总量B.国内生产总值C.平,员工素质和物流设施与竞争对手相当,生融资渠道D.信息平台E.与国际接轨的程度

产系统具有高度柔性化,企业必须与供应链上10.,建设一个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程序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它们是(ABCDE)A.规划下游战略伙伴紧密合作,能够确保准确信息的筹建准备阶段B.系统规划设计阶段C.方案评估阶段D.细节规划及时获取.

设计阶段E.规划执行阶段

37.

9. 10.

38.

准时制物流管理(基于时间)适用于:在较长时11.区域物流规划是一项(ABCD)很强的规划工作。A.综合性B.区域性C.战略性间内基于稳定的需求,对产品的需求达到规模D.政策性E.时效性 效应,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供应链上,下游12.物流园区的集约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A.量的集约B.货物处理的集约C.技术的企业的合作紧密,能实施供应链同步管理 集约D.管理的集约 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就是若干相互关13.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ABCD)A.科学选址原则B.统一联 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能够完成物流活规划原则C.政府控制运作原则D.现代化原则E.个性化原则

动 具有物流功能的有机整体。 14.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可能的选择有(ABCD)A.经济开发区模式B..三边治理的概念:三边治理是指通过物流资主体企业引导模式C.工业地产商模式D.综合运作模式E.高新产业区模式 源的需求方 供给方 和第三方(法律)来共15.随着物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货运场站,配送中心分散布局的弊端更加明显同治理的模式。 地暴露出来,其主要表现在(AE)A.缺乏统一规划B.难以实现集约化经营C.各个结物流园区的概念: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点缺乏有机的合理分工D.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E.布局不合理 和物流运作共同化 ,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16按经济功能不同,配送中心可分为(ABC)A.供应型配送中心B.销售型配送中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 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心C.储存型配送中心D.自有型配送中心E公共型配送中心. 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17.配送中心的选址主要应考虑以下自然环境因素(ABCD)A.气象条件B.地质条件在地域上的物流集结地 。

C.水文条件D.地形条件

11. 12. 13.

物流中心类型为:MDC,WDC,ReDC,TDC. EQ(订单量)分析,品项数量(IQ),订货品项数

(EN)分析

物流园区的效用功能:物流集散中心效用功能,物流信息中心效用功能,物流控制中心效用功能.

40. 39.

14. 15. 16. 17. 18.

连接度,反映了结点间的连接密度和形态. 物流园区的模式;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综合运作模式. 物流园区的投资主体: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 物流园区布局思路:一是依托交通枢纽进行布局;二是依托制造业基地进行布局.

我国物流园区现状:首先,随着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物流系统高级结点的物流园区或多或少地获得了较快发展;其次,我国物流园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政府部门规划引导下进行的;第三,物流园区的建设,根据地区物流服务需求和在全国及区域性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类型;第四,物流园区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第五,各地物流园区发展极不平衡;第六,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结构不合理.

44. 42. 43. 41.

自然密度的概念:即单位面积内所拥有的货18.运转型配送中心大多经营倒装,运转或短期储存的周转类商品,一般使用多式联运运通道长度。 方式,因此一般应设置在城市(AC)的交通便利地段,以方便转运和减少短途运输。物流战略管理的概念:即企业在充分了解市(ABCD)A.边缘地区B.中心地区C.商业圈地区D.居民生活区

场环境和物流环境及分析自身物流条件的基19.按运营主体的不同,配送中心可分为(ABCD)A.以制造商为主体B.以批发商为主础上 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 以求得长期生体C.以零售商为主体D.以运输业务为主体E.以政府为主体 存和不断发展 ,对企业物流发展目标 ,实20.运输工具选择的制约因素包括(ABCDE)A.货物的特点,性质B.运输速度和路程现物流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所进行的总体C.运输能力和密度D.运输费用E.市场需求的缓急程度 规划。 21.运输路线包括(ABE)A.起点 B.途经站点C.收费站D.红绿灯E.终点

19.

按配送中心的经济功能分类:供应型配送中

心;销售型配送中心;储存型配送中心.按物流设施的归属分类:自由型配送中心;公共型配送中心;合作型配送中心.按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分类:城市配送,区域配送中心.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分类: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零售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运输业务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45.

物流系统的功能:①运输功能;②仓储功能22.ITS;的功能有(ABCDE)A.提供区域性的实时信息B.提供电子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③装卸搬运功能;④流通加工功能;⑤包装C.提供线路选择咨询D.提供车辆位置信息E.具有双向通信系统 功能;⑥配送功能;⑦信息功能 1物流企业的战略结构包括以下内容(ABCD)物流战

效益背反:是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某一个功能要素或获取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例如:仓储问题,假设其他成本因素不变,为了节约仓储成本,就会尽量减少存库据点,减少库存量,但这样势必会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必然要增加运输次数和运输距离,从无形中增加了运输费用。

略;制造战略;营销战略;运输战略.

2.(A,物流战略目标,B.物流战略优势,C.物流战略态势,)是物流战略规划中的各项策略制定的基本依据. 3.评估物流环境不确定性的框架有以下几种环境状况(B.简单与稳定环境C.负杂与稳定环境D.简单与不稳定环境E.负杂与不稳定环境)

4.罗宾斯提出了用内部战略即企业通过调整或改变自己的行动以适应环境引起的不确定性,内部战略包括(A.范围选择B.缓冲与调整方法C.环境审视) 5.物流系统战略可在很多方面形成优势,主要有(A.产品优势B.资源优势C.地理优势D.技术优势E.管理优势)

6.物流组织机构设计的内容包括(A.物流决策组织系统的设计B.物流指挥系统的设计C.职能参谋系统的设计D.内部各个局部开展工作要求E.职能组织信息沟通方式的选择)

7.物流运营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A.制造企业B.商业流通企业C.物流服务企业)

8.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物流服务市场表现以下主要特征(A.增值为本B.服务为先C.关系至上)

9.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为分权制或者部门化组织结构其特点是(A.集中政策C.分散经营)

20. 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象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经营环境因素(经营环境,商品特性,物流费用,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状况(交通条件,公共设施状

46. 47.

况),其他因素(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 配送中心的内部结构:接货区,储存区,理货区(配送中心的重点作业区),配装区,发货区, 物流运输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

运输工具选择的制约因素:货物的特点和性质;运输速度和路程;运输能力和密度;运输费用;市场需求的缓急程度.

物流信息:指的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物流信息特点:①物流信息量大,分布广,信息产生,加工和应用在形式,时间,地点上不一.②物流信心动态性强,信息价值的衰减速度快;③物流信息种类多.

物流战略的目标:成本最小,投资最少,服务改善.

物流战略的内容:物流战略目标,物流战略优势,物流战略态势.

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处理:内部战略(范围选择,

物流接口无缝化原——该原理的核心: 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分五个阶段:①规划筹建准备阶段;②系统规划设计阶段;③方案评估阶段;④细节规划设计阶段;⑤规划执行阶段;

方案评估阶段:①优缺点列举法;②因素分析法;③权重分析法;④成本分析比较法;⑤以AHP为基础的方案评估;

物流园区的布局要考虑的因素:①接近市中心;②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③追求较低的低价区位;④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⑤良好的可达性;⑥靠近铁路枢纽;⑦位于集中消费物流区;⑧物理园区规划建设与物流企业建立的本质区别;

常用的物流战略包括:①基于事件的物流战略②基于成本的物流战略;③基于服务的物流战略;④第三方物流战略;⑤绿色物流战略;⑥反向物流战略;

21. 22. 23.

48.

24. 25.

49.

26. 27. 28.

50.

缓冲与调整方法,环境审视),外部战略(合同1.按时间顺序,国外物流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方法,招纳方法,联合方法) 2.自建国以来,我国的物流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29. 30.

物流战略定位内容:业务定位,功能定位,客3.( 多边治理)是指物流系统所需一切资源都能从物流市场上通过交易得到,并且户定位,市场定位,形象定位. 这类资源不是为某一物流系统专门提供的。

物流运营管理内容:物流组织机构的设计,物4.反映物流结点间的连接密度和形态的指标是(连接度) 流组织规章制度的建立,物流组织人力资源5.(分拣)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水平的关键要素。

31. 32.

设备. 6.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是(多式联运的当事人)

物流运营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制造业,商业7.在“门到门”运输中,最有优势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 流通企业,物流服务企业.

多选题

物流管理系统设计范文第3篇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名称

管理学院

物流工程

级物流工程班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2016年7月4日—2016年7月15日

一、设计题目

设计任务:运输方案设计

二、设计目的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对物流系统做一次系统的设计训练,它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物流节点选址、网点布局优化、物流业务流程设计、物流组织等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2、通过选址与布局规划、流程设计,掌握物流网点规划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方式,培养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通过常用数学优化方法的使用,数学模型的建立,进一步强化学生业务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地图的利用,强化学生对其它业务工具的应用能力。

4、组织结构与职位设计的训练,主要是为了学生走入实际工作进行物流组织变革,形成高效的物流管理运行机制以及毕业后快速走上中高管理层奠定理论基础

三、设计要求

1、任选一个设计任务,独立按时完成,禁止抄袭。

2、各项计算、分析、绘图、制表正确。

2、严格按照设计任务要求撰写设计报告,严禁雷同。

3、课程设计报告严格排版要求,要做到: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0字。

4、课程设计结束后,将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按规定时间交给班长,由班长统一交指导教师批改。

四、设计的主要内容

4.1案例背景介绍:

基本情况

4.1.1国内某汽车制造企业(为方便计算,生产和发运地假设为西安市)的销售物流业务,上年总生产汽车为24万辆,出口2万辆,其它全国范围内销售;

4.1.2淡旺季情况:每年11月到次年2月为旺季运输,是正常运输运力需求的200%;每年5-7月为淡季运输,是正常运输运力需求的50%;其他为正常运输;

4.1.3上年以前基本全部为公路汽车运输方式,点对点运输到二级以上城市(包括省会城市),简化起见,可以在每个省份内挑选重要的二级城市5个左右;

4.1.4运费标准:每辆商品车的运费为1200元,即1200元/辆。

4.1.5订单周期:假设为2周一次。

4.2客户要求

4.2.1商品车要求“零”公里交货(即交车时车辆行驶里程不高于50公里);

4.2.2运输时间:从装车到交到客户4S店或指定地点在一周内;

4.2.3商品车交车时无破损,否则按照厂家规定赔偿;

4.2.4相关保险费用包含在运输价格内,并由物流企业负责。

4.3相关信息和数据

4.3.1车型和数据

车型分类

车型外型尺寸(长*宽*高,mm)

可选择运输方式

A

3745*1505*1925

公路、船舶

B

3588*1563*1574

公路、铁路、船舶

C

3885*1695*1635

公路、铁路、船舶

D

4434*1708*1471

公路、铁路、船舶

表1

4.3.2运输方式和运输设备数据

运输设备

载运内尺寸(长*宽*高,m)

备注

专用汽车

19.6*2.40*

双层,平均可以装8辆

专用火车厢

17.0*2.69*(1.60上层,1.65下层)

双层,一列43节车皮

RO-RO船

300、600、800个车位

高度满足车辆外尺寸

表2

4.3.3上年国内销售信息

区域

省份

各车型年销售量(台)

年总销售量(台)

A

B

C

D

汽车运次

总运量

东北

黑龙江

10180

2692

1940

288

150

14400

吉林

5476

1482

1268

153

80

7680

辽宁

8164

2173

1752

230

120

11520

内蒙古

5476

1482

1268

153

80

7680

华北

北京

17572

4592

2496

499

260

24960

天津

6820

1828

1560

192

100

9600

河北

12196

3210

1728

345

180

17280

河南

10852

2864

1536

307

160

15360

山东

10180

2692

1440

288

150

14400

山西

5476

1482

968

153

80

7680

西北

陕西

12116

918

788

57

30

2880

宁夏

6209

1311

172

34

18

1728

青海

6008

1259

944

28

15

1440

甘肃

7344

1345

792

38

20

1920

西南

重庆

1806

1207

415

23

12

1152

四川

9720

1728

1960

192

100

9600

云南

5344

1345

892

38

20

1920

贵州

6881

1483

968

53

28

2688

华中

安徽

9016

1918

888

57

30

2880

湖北

8838

1944

1191

138

72

6912

湖南

9368

1923

1124

124

65

6240

华南

广东

18752

2764

1936

307

160

15360

广西

2916

1518

988

57

30

2880

海南

1008

1259

744

28

15

1440

华东

上海

2008

1259

844

28

15

1440

江苏

12617

2730

1916

303

158

15168

浙江

6451

1658

1921

184

96

9216

华东南

福建

6612

1414

1230

46

24

2304

江西

6612

1414

1230

46

24

2304

合计

154022

39605

22003

4400

2292

220032

表3

4.3.4成本费用(单位:元/辆*公里)

A型车

B型车

C型车

D型车

公路

0.65

0.70

0.70

0.75

铁路

0.65

0.65

0.70

水路

0.60

0.60

0.60

0.60

表4

(铁路、水路运输成本中不含卸车、卸船前后的短途公路运费)

4.2要求

4.2.1仔细阅读参考资料。

4.2.2选择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确定西安市到所选区域的各个省省会及二级城市(每个省份内挑选重要的二级城市5个左右)的运输距离。(如果由省会进行转运可计算西安市到省会距离+省会到各个二级城市距离。)

4.2.3计算西安市到所选区域各个省的二级城市的单程运输时间(分别计算各种可能运输方式组合所需时间,如到达沿海城市的运输时间为公路或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时间)。

4.2.4计算上年各省各种车型每天平均需求量(一年按365天计算)。

4.2.5请根据上述相关信息进行此汽车制造企业的商品车销售物流的分析和优化

方案设计,相关信息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合理假设。方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分析原物流操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见案例内容)。

第二部分:提出新的运输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遵循满足服务要求前提下的成本最低原则。新的设计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确定使用的运输方式(公路、水运、铁路)组合。(例如省内可以用公路直运,沿海可组合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省外内陆地区可组合铁路+公路运输…)

2)

根据你所设计的系统,描述需要哪些运输方式(公路、水运、铁路)?不同运输方式的运力资源如何配备(需要多少汽车、船舶和专用火车车厢)?

3)

绘制该项目运输网络节点布局图(可在地图上标出)。

4)

计算各省每次运输量。(每天平均需求量×订单周期)

5)

计算各省每年运输次数。

6)

计算合计运输批量与运输次数。

4.3以华北区域为例

4.3.1计算距离

4.3.1.1华北区域的省份: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省份的二级城市:①北京:

②天津:

③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④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⑤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⑥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4.3.1.2以西安为中心分别计算到各省份的距离:

①公路

(单位:公里)

以西安为中心

直接到达的距离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北京

1081.4

天津

1105.1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482.3

372.3

643.

5

537.5

410.8

530.2

482.3

136.7

188.5

78.0

265.2

97.2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796.1

703.1

930.9

1080.5

1212.6

1359.0

796.1

170.6

141.8

428.2

423.6

567.3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895.7

1185.1

1357.5

1419.0

964.7

1111.0

895.7

365.3

460.8

522.3

262.7

214.3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610.4

822.3

885.7

365.0

242.4

558.8

610.4

213.3

276.7

263.9

392.8

223.0

表5

②铁路:

(单位:)

以西安为中心

直接到达的距离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北京

1157.7

天津

1310.5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507.3

384.9

677.0

575.7

454.8

592.1

507.3

128.3

188.4

69.3

371.2

94.9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907.1

739.1

1034.5

1361.3

1501.1

1659.3

907.1

180.2

143.7

450.7

489.6

568.4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1170.0

1534.6

1664.9

1749.9

1199.0

1370.4

1170.0

367.8

498.1

574.4

343.2

203.6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1193.6

866.0

996.9

381.6

243.6

781.5

1193.6

222.7

352.6

273.3

411.4

285.7

表6

③组合运输:

(单位:)

以西安为中心

组合方式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水路

北京

796.1

297.3

天津

875.7

418.8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796.1

796.1

796.1

450.7

489.6

568.4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436.2

436.2

623.8

678.2

651.5

507.3

725.6

851.3

851.3

507.3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表7

4.3.2单程运输时间

4.3.2.1单程运输时间

(单位:时间)

以西安为中心

单程运输时间

单程运输时间

组合运输时间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公路+铁路+水路

北京

13h04m

12h34m

10h32m+1h20m

天津

12h16m

16h10m

3h40m+11h20m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5h39m

4h34m

7h03m

5h57m

5h13m

6h02m

6h42m

5h20m

8h17m

7h30m

7h13m

9h34m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9h51m

7h35m

10h25m

10h34m

13h51m

15h14m

10h40m

11h11m

11h5m

15h52m

20h55m

23h31m

13h04m+7h47m

13h04m+8h11m

13h04m+8h02m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9h50m

12h55m

14h37m

15h23m

10h33m

12h02m

13h52m

18h52m

25h04m

25h34m

14h30m

16h45m

5h27m+6h42m

8h16m+6h24m

6h14m+9h38m

7h05m+9h38m

7h54m+6h42m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6h55m

8h57m

9h32m

10h32m

3h06m

6h24m

9h26m

15h25m

17h32m

6h32m

4h26m

9h31m

表8

4.3.3由省级汇转

以西安为中心

单程运输时间

单程运输时间

单程运输时间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水路

北京

13h04m

12h34m

天津

2h10m

2h16m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5h56m

1h50m

2h20m

1h16m

3h15m

1h16m

6h42m

2h11m

2h15m

2h17m

5h40m

2h30m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10h11m

2h15m

1h56m

5h10m

4h49m

6h15m

10h40m

3h12m

2h04m

7h43m

8h11m

8h02m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10h15m

4h26m

5h15m

6h00m

3h33m

2h37m

13h52m

4h33m

6h30m

9h00m

4h03m

2h30m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7h14m

2h40m

3h19m

3h26m

4h46m

3h07m

9h26m

4h23m

4h02m

4h29m

6h51m

6h16m

表9

4.3.4计算上年各省各种车型每天平均需求量

m----每天平均需求量

n----年总销售量

d----时间

单位(辆)

各车型每天平均销售量(台)

省份

A

B

C

D

平均运量

北京

48

13

7

1

69

天津

18

5

3

1

27

河北

33

9

5

1

48

河南

30

7

4

1

42

山东

28

7

4

1

40

山西

14

3

3

1

21

表10

4.4分析原物流操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4.1存在的问题:

运输方式单一,主要是点对点运输模式;

旺季车辆严重积压、运力资源不足,甚至造成停产;

淡季运力资源过剩,运输司机业务不饱和,经济利益受损,司机抱怨;

运输提前期难以控制,不能均衡生产和运输。

4.5新的运输设计方案

4.5.1确定使用的运输方式

经过调查确定使用:

①经由省会汇转的方式运输。

②公路加铁路组合运输的方式。

③天津、河北(秦皇岛、张家口、唐山)、山东省(济南、青岛、潍坊、威海、烟台)采用公路加铁路的方式运输,其余采用公路运输。

4.5.2运输方式与运力分配

4.5.2.1运输方式为:公路与铁路组合运输

4.5.2.2运力分配

各车型每年平均销售量(台)

运输方式

公路

公路+铁路

省份

A

总计

B

C

D

总计

北京

17572

17572

4592

2496

499

7587

天津

6820

6820

1828

1560

192

3580

河北

12196

12196

3210

1728

345

5313

河南

10852

10852

2864

1536

307

4707

山东

10180

10180

2692

1440

288

4420

山西

55476

55476

1482

968

153

2603

表11

各车型每次订单平均需求运力资源

淡季

平常

旺季

省份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北京

42(+19)+1

84(+37)+2

168(+74)+3

天津

16(+8)+1

32(+16)+1

64(+32)+1

河北

29(+14)+1

58(+27)+1

161(+54)+2

河南

27(+11)+1

53(+21)+1

106(+42)+2

山东

25(+11)+1

49(21)+1

98(+42)+2

山西

13(+7)+1

25(+13)+1

50(26)+1

表12

其中:A类车只能采用公路运输的方式,BCD类车可采用公路和铁路组合的方式运输。

北京:672/8=84(辆)[西安--北京]

294/8=37(辆)[西安--石家庄]

294/258=2(列)[石家庄--北京]

天津:252/8=32(辆)[北京--天津]

126/258=1(列)[北京--天津]

或者

126/8=16(辆)[北京--天津]

河北:462/8=58(辆)[西安--石家庄]

210/8=27(辆)[西安--石家庄]

或者

210/258=1(列)[西安--石家庄]

河南:420/8=53(辆)[西安--郑州]

168/8=21(辆)[西安--郑州]

或者

168/258=1(列)[西安--郑州]

山东:392/8=49(辆)[西安--济南]

168/8=21(辆)[西安--济南]

或者

168/258=1(列)[西安--济南]

山西:196/8=25(辆)[西安--太原]

98/8=13(辆)[西安--太原]

或者

98/258=1(列)[西安--太原]

各车型每次订单实际需求运力资源

淡季

平常

旺季

省份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北京

58(27)+1

116(+53)+2

242+4

天津

河北

29(+14)+1

58(+27)+1

161(+54)+2

河南

27(+11)+1

53(+21)+1

106(+42)+2

山东

25(+11)+1

49(21)+1

98(+42)+2

山西

13(+7)+1

25(+13)+1

50(26)+2

表13实际运力需求表

4.5.3绘制运输网络节点布局图

以西安为起点,分别将各个省份的省会城市作为网络节点,形成物流网络,设计运输方式。

图1

华北区运输节点网络系统

图2

北京为起点网络图

图3

太原为起点网络图

图4

济南为起点网络图

图5综合网络图

4.5.4计算各省每次运输量

a----每天平均需求量

b----订单周期

c----各省每次运输量

得c=

省份

每天平均需求量

订单周期

每次运输量

北京

69

2(周)

138

天津

29

2(周)

58

河北

48

2(周)

96

河南

43

2(周)

86

山东

40

2(周)

80

山西

23

2(周)

46

表14

4.5.5计算各省每年运输次数

d----各省每年运输次数

f----各省每年运输量

g----各省每次运输量

得d=

各省每年运输次数

省份

f

g

d

北京

25159

138

183

天津

10400

58

180

河北

17479

96

182

河南

15559

86

181

山东

14600

80

183

山西

8079

46

176

表15

4.5.6计算合计运输批量与运输次数

合计运输批量与运输次数

运输批量

运输次数

北京

138

183

天津

58

180

河北

96

182

河南

86

181

山东

80

183

山西

46

176

合计

504

1085

表16

4.5.7成本费用

4.5.7.1距离

以西安为中心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北京

天津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482.3

136.7

188.5

78.0

265.2

9

7.2

507.3

128.3

188.4

69.3

371.2

94.9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796.1

170.6

141.8

428.2

423.6

567.3

907.1

180.2

143.7

450.7

489.6

568.4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895.7

365.3

460.8

522.3

262.7

214.3

1170.0

367.8

498.1

574.4

343.2

203.6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610.4

213.3

276.7

263.9

392.8

223.0

1193.6

222.7

352.6

273.3

411.4

285.7

表17

4.5.7.2费用

以西安为中心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北京

天津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1350.44

382.76

527.8

218.4

742.56

272.16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2229.08

477.68

397.04

969.01

1052.64

1222.06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735.56

2515.5

790.77

1070.92

1234.96

437.74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1709.12

597.24

774.76

738.92

1099.84

642.4

表18

4.5.7.3实际费用

以西安为中心

经由省会转运的距离

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北京

2229.08

639.20

天津

2451.96

900.42

河南:郑州(省会)、洛阳、安阳、开封、南阳、许昌

1350.44

382.76

527.8

218.4

742.56

272.16

河北:石家庄(省会)、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

2229.08

477.68

397.04

1198.4

1186.08

567.3

969.01

1052.64

1222.06

山东:济南(省会)、青岛、烟台、威海、临沂、潍坊

2507.96

1022.84

1290.24

11462.44

735.56

600.04

2515.5

790.77

1070.92

1234.96

437.74

山西:太原(省会)、朔州、大同、临汾、运城、长治

1709.12

597.24

774.76

738.92

1099.84

642.4

表19

五、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运输方案设计者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足。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实验过程中,也对自我能力的考察,让我知道要努力学习,在成功后体会喜悦的心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指导教师签字:

物流管理系统设计范文第4篇

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一、实验目的

理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能通过因特网查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介绍文档;查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企业或组织应用的案例。

(1)分析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文档的组成; (2)分所调查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的功能特点;

(3)能对析所调查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的应用进行分类; (4)分析所调查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所采用的技术; (5)总结并阐述你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6)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拟定一个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

三、操作步骤

通过Internet调查圆通速递(也可以是其他)官网,了解圆通快递在网购中的应用案例。

(1)通过因特网查询,了解其应用介绍文档有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 (2)功能特点:

1.具有一个或多个配送中心负责邮件的不同程度加工与中转,同时又具有若干个分点进行邮件的揽收并最终投递到户,各分点之间也可以不通过配送中心而直接进行业务交接。

2.业务类型多,配送货物品种多而杂,客户范围广且需求各异,信息处理量大。

3.总部、中心、分点、仓库地理分布不集中。 (3)系统应用分类:

1.圆通公司:订单模块、仓储模块、生产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系统管理、决策分析、互联网访问、主监控台。

2.客户:发件、资费结算、在线查询、签收。 (4)采用技术:以邮件在各环节流动为主线,以各种单据回收和财务款项核对为控制手段,通过灵活、快速、准确的向客户提供信息反馈来提高企业在物流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以B/S与C/S混用的综合架构实现了企业级分布数据的集中管理。

(5)自身理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集中处理,方便快捷的解决了人们对网上购物的需求,为我们提供了更宽广的高质量生活平台。 (6)本人是资深网购人士,固然离不开各大快递公司,因此拟定了圆通速递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项目。

四、实验收获和建议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刻理解了活学活用,提高了对知识的渴求。

实验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能够正确运用系统分析的过程与方法,结合一个自选LMIS项目,复习、巩固LMIS分析的目的、LMIS分析的内容、LMIS分析方法和工具,提高系统分析实践能力。

2、熟悉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的绘制。

3、熟悉Rational Rose工具的使用, 熟悉UML在LMIS分析中的应用。

4、树立正确的系统分析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根据所述系统功能需求,开展实地调查或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资料或结合个人经验,进行系统分析。

2、明确管理业务调查过程和方法,包括所选管理系统典型组织机构、管理功能及业务流程,优化并以图形建模。

3、明确数据流程的调查与分析过程,绘制数据流程图,编制数据字典。

4、学会使用Rational Rose软件来进行系统分析,使用UML描述分析系统的用例图、概念类图、顺序图、合作图、活动图和状态图。

三、操作步骤

通过调查,圆通快递的业务流程如下:

(1)客户发件或供应商提供货物,进行邮资结算。

(2)公司接受订单进行订单管理和信息反馈。扫描出库。 (3)到达分拨中心下车扫描、装件入车扫描。

(4)分到道段邮件则由邮递员进行实物投递,投递登记、投递合拢。

圆通速递整体业务流程图

数据立即存取图

圆通速递公司组织结构图

四、实验收获和建议

熟悉了对数据流、业务流程图的编制,更加了解了圆通速递的业务流程。

实验

三、LMIS系统设计与实施

一、实验目的

1、能够正确运用系统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复习、巩固系统设计知识,提高系统设计实践能力。

2、熟悉功能结构图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环节,并编制相应的文档及程序编写。

3、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系统设计、实施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查询资料和撰写书面文件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前述实验系统分析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包括功能结构图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

2、根据面向对象方法,绘制系统的详细设计类模型图。

3、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内容,完成一个实用、可运行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三、操作步骤

输入输出设计:

1.输出:邮件追踪查询,输出该邮件的追踪记录,到达时间,邮件状态。 2.输入:在线查询界面输入运单编号,验证码。

四、实验收获和建议:

物流管理系统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教育 复合型 本科

【中途分类号】C42

1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经济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迈进。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要求抛弃那种单纯依靠增加投入,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方式,而发展一种以智力要素投入为主,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保、人力资源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展的新兴工业化发展道路。在这一趋势中,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起到了支撑性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物流从上世纪80 年代初高歌猛进,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物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年均2万至3万人,如果按照当前发展速度,那时我国的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600万之巨。而与此相对应的我国高校当前还无法满足物流专业对人才的需求。

广州正在进行向国家申报成立保税物流港,如果获通过审批,和保税区形成港区联动,就能形成一个自由贸易区,因此可以为这个吞吐量全国第三的综合枢纽港引来更多航运、物流巨头加盟。这也给广州甚至广东高校着力研究如何开展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2 本科物流教学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

物流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技术型极强,同时又高度重视以系统的角度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与优化的复合型学科,其人才培养面临着很大的难度,要求学生应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作为一所应用型的本科院校,物流教育更应该注意与当地物流发展进行横向联动,发展一种复合实践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一所建于2000年9月的独立学院,松田学院大力推进“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形成特有的办学方针,以培养应用性、复合型的人才为目标,按“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培养要求,强调适应市场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和很多本科院校一样,在物流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物流教学基础设施不足

物流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大量实践分析课程与实训环境的配合。但大部分教师自身实践较少,学校可以争取到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也很少。另外由于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学校实验室的建设环境不理想,缺乏主要的物流设备设施与模拟环境。另外从软件的配备上来讲,国内缺乏高质量的配套实验软件以及国内该领域的系统性教材。所以即使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也是理论课课时居多,实践课的课时却相当少,与该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不符,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2 教学手段单一

虽然大部分基本实现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形式,但课件的制作水平不高,基本是教案的重现,没有充分体现多媒体视、听效果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不具有生动性。另外,还有一部分授课方式是传统的板书。物流的学习需要大量图片、视频的演示,将实际操作环境重现,因此传统板书就限制了对图片,特别是复杂图片的引入与讲解,上课大多依靠教师简单的模拟与口述,教学表现力较弱,导致学生大多反映物流课抽象、枯燥。

2.3 师资力量薄弱

物流具有活动多方、作业过程复杂、需求多样等特点,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运作环节多的领域。要想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又能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对于物流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现今物流教师的来源多是重点院校毕业的硕博人才,科研能力强,但是大多缺乏实际企业的工作经历,擅长的研究领域没有实际的检验环境,能够将理论转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利器的全面型教师太少。这样在学生实践指导方面就会有所欠缺。

2.4 传统分章节讲授削弱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大部分教材对于知识的安排均是以章节的形式体现的,这表现了作者对于知识点的把握、知识层次的梳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基本上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依照教材给出的知识框架进行课程的准备与讲授。但通常情况下一个重点章节所占课时较多,其他次要章节在时间上要做出让步,甚至简单几句带过。但是一门课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每一个部分都只是整体的分支,多个分支有机结合才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然而大部分的授课思路被教材的安排所限制,无法站在学科宏观层面按照这门课程的体系框架去授课,以《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为例,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可能只知道信息系统设计是重点章节,而忽略物流组织的控制设计是对信息系统设计更上层的指导。

3 系统教学法的引入

3.1 引入背景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物流系统分析的概念,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物流系统的定性分析和重要决策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素质。

浙江大学沈祖志教授主编的课程教材知识安排系统性和整体性很强,首先阐述物流系统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内涵,给出了构建物流系统的整体框架,其次针对框架下的组织系统、网络系统、物流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绩效评估系统进行了原理分析、体系构建,可以说这本教材为物流系统的分析与规划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工具。

但是课程的某些环节难度较大,特别是一些重点章节花费时间较长,特别是学生系统思维较为薄弱。如果此时讲授仍然按照传统的分章节讲述,学生感觉只学到了组织系统、信息系统、控制系统等单独一方面的知识,很难将这些知识融合,形成物流系统的立体思维。因此针对《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这样注重整体思维培养的课程,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系统教学法。

为了体现出系统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作者将系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教法设计、教学方式及运用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如表1所示:

3.2 系统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物流企业作为实施对象,由于物流系统的学习涉及的方面非常广,因此企业的选择大多是国内外知名、运作规范的先进物流企业,以第三方企业为佳。原因是第三方企业提供的多样物流服务,设施、设备齐全,操作规范,便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其次组织学生熟悉企业的背景,包括企业的服务范围、企业文化、战略、经营特色、主要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了解企业的主要组织架构、网络覆盖、信息化水平、运作实力;了解企业优劣势,面临的机遇与主要困难;

再次给出企业的组织架构图、企业运营网络图、展示企业信息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并提供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奖惩措施与考核制度(包括各种指标、评分卡等)。目的是同步给出企业经营涉及的各个方面,避免学生过分注重某一方面,而忽略此元素拥有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实现企业目标的使命。

最后在给出整体架构的情况下,逐次对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设计指导,以组织架构的分析与设计为例,步骤如下:

1)介绍物流组织结构的演进、发展;

2)讲述几种常见组织类型,并逐一分析优缺点以及适合的企业类型;

3)帮助学生分析企业进行组织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

4)引导学生按照教材提供的组织设计过程为此案例企业设计组织架构,在结合对现有组织架构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自我设计与企业所采用模式各自的优缺点,从对比中学习;

5)最后针对学生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予以总结,强化组织结构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性与分析思路。

3.3 系统教学法效果分析

在教学改革之初,由于案例企业选择难度较大,只是在物流系统控制机制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知识点系统地结合,多数学生表示体会到这两个知识点内在联系,不再是以往得到的两个割裂的平行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具有层次之分但又互相联系的框架。当然因为只是初步探索,再加上一堂课只有45分钟,如果过分强调整体展现,也会造成“四处开花”,课堂秩序较乱,学生思维驾驭不了的状况,因此可以多找出一些典型的物流企业,就企业的某两个或三个方面的结合来分析与设计,较为切实可行。

系统教学法另外一个优势就是避免传统案例教学浮于表面的做法,能够让学生按照教材提供的思路与工具、方法,对企业进行多方面深入的分析,不光了解企业好与差,并更能帮助企业分析出薄弱的地方,结合自己的所学提出改善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与当地企业联动模式下的结合

地方性高校在一个地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针对地区实际的需求调整培养重点,输出对整个地区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为一个地区的长远成长提供持续的推动力量。另外科研,作为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更成为地区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地。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吸收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其他技术创新要素,才能更快、更好、持续地增强创新能力,可以为高校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实践环境。因此两者的联动发展可以实现双赢。

如果在系统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中可以得到当地企业的大力支持,学校牵线,企业响应,教师带队,引导学生关注所在地区实际物流运营状况,关注社会需求,而不是脱离实际闭门造车,也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在对实际企业分析中,结合企业有关人员的介绍,教师要引导学生依靠教材知识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按照课堂讲授的思路进行评价、提供改进思路。最后将学生的成果与企业座谈,让学生接受实践的检验。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要点与企业的结论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指导,这样教与练相结合,及时反馈与指导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了综合应用能力。

联动基本思路如下:

(1)学校领导及任课教师深入研究学科及课程特点,分析知识框架,并就本门课程的发展历程、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未来趋势与上升空间进行分析、阐述,形成系统报告;

(2)根据知识要求,寻找区域目标企业,调研目标企业的发展历程,理出经营思路及业务重点,了解当前及更远时期内企业具体需求。形成企业调研报告;

(3)根据知识系统报告与企业调研报告,首先分析目标企业与主体课程的密切程度;其次根据教学大纲,确定合理授课思路,据此调整知识框架,确定知识难重点;

(4)将课程知识框架及学生能力规划形成预实施报告,提交企业有关部门,进行联合论证,在符合大纲范围内,进行再次调整,形成最终实施报告;

(5)根据最终实施报告,进行培养目标、课时分配、考查方式、作业要求等各方面的实际安排。

因此系统教学法的实施缺少不了与当地企业的联动,在联动中帮助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意识。高校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企业提供较为系统和客观的评价,给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改善建议,可以促进双方共同成长。

4 结语

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在于教师的素质。而物流这样一门系统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对于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者所探索的方向就是首先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学习物流的意识,然后在教学工作中结合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的学到企业实际应用的转化,可以为当地的发展输出一批素质较为全面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沈祖志,李浩,肖亮,余福茂等.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徐文瑞.应用型本科物流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4).

[3] 孙铁邦.河南高校与企业科研层对接的困境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0.

[4] 严霄蕙,马骏,马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教学研究[J].当代经济,2008(4).

[5] 北青网,物流人才缺口达600万之巨 形成就业空间[N].北京青年报2007.10.09.

物流管理系统设计范文第6篇

物流系统的组织要素:人力资源,物流设施,物流设备,资金,信息,管理模式.

物流系统所具有的系统共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

物流系统自身特性:广阔性,智能性,可分性,复杂性,多目标性.

物流系统的五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一般而言,物流链各阶段的必备功能首先是运输,然后是仓储.

34. 35. 33.

业. 2.随着(ABCD)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得运用,使人们逐渐认

直线职能式组织特点:集中统一指挥,能发挥识到需要从生产经营的全体过程来把握物流管理A.MRPB.DRP专业人员的才能,智慧和积极性,比较适合现C.看板制D.JITE.GIS3.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过于正规物流系统的边境是广阔的,其范围横跨(BCD)等几大领域A.采购B.生产C.流化,权力集中于高层,结构不够灵活,横向协调通D.消费

性差,特别是物流运营的业务执行部门缺乏自4.一般而言,物流链各阶段的必备功能首先是(A)然后是(B)A.运输B.存储主性很难调动各部门主观能动性.

C.装卸D.包装E.流通加工

事业部制:是一种分权制,特点是”集中政策,分5.物流系统的网络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它们是(AB)A.散经营 点B.线C.面 精益物流战略(基于成本)适用于价格需求弹6.结点是物流基础设施比较集中的地方。根据结点所具备的功性系数大的普通产品,产品价格是客户购买的能可以将其分为(ABC)几类。A.单一功能点B.复动因,需求是稳定可测的,企业产品的种类一合功能点C.枢纽点D.交叉点E.双向点 般也较少,产品生命周期长.

7.物流要素集成的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ABCD) A.要素一体化B.建立战

5. 多边治理:也称市场治理或合同治理,是指物流系统所需要一切资源都能从物流市场上通过交易得到,并且这类资源不是为某一物流系统专门提供的.

6. 7. 8.

物流系统的网络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点和线.

物流系统网络结构有:点状结构,线状结构,圈状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

区域物流系统的结构为:三大服务领域,一个企业群,两个基础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一个宏观发展环境. 区域物流系统布局原则:按经济区域进行. 我国目前的区域物流基地:山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广东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闽南三角洲.

36.

敏捷物流战略(基于时间)适用于对时间,服务略联盟C.资源共享D.市场化E.分散组合 要求较高的流行商品;企业的产品种类多,利8.区域物流规划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涉及(ACD)A.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润较高;生命周期较短.

B.当地传统系统C.交通基础设施建设D.信息网络建设

快速反应物流战略(基于时间)适用于有较高9.在某个区域规划建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或是配送中心,要考察该区域收益率的商品,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技术水的经济总量,规模,其中包括(ABCDE)A.进口总量B.国内生产总值C.平,员工素质和物流设施与竞争对手相当,生融资渠道D.信息平台E.与国际接轨的程度

产系统具有高度柔性化,企业必须与供应链上10.,建设一个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程序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它们是(ABCDE)A.规划下游战略伙伴紧密合作,能够确保准确信息的筹建准备阶段B.系统规划设计阶段C.方案评估阶段D.细节规划及时获取.

设计阶段E.规划执行阶段

37.

9. 10.

38.

准时制物流管理(基于时间)适用于:在较长时11.区域物流规划是一项(ABCD)很强的规划工作。A.综合性B.区域性C.战略性间内基于稳定的需求,对产品的需求达到规模D.政策性E.时效性 效应,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供应链上,下游12.物流园区的集约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A.量的集约B.货物处理的集约C.技术的企业的合作紧密,能实施供应链同步管理 集约D.管理的集约 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就是若干相互关13.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ABCD)A.科学选址原则B.统一联 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能够完成物流活规划原则C.政府控制运作原则D.现代化原则E.个性化原则

动 具有物流功能的有机整体。 14.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可能的选择有(ABCD)A.经济开发区模式B..三边治理的概念:三边治理是指通过物流资主体企业引导模式C.工业地产商模式D.综合运作模式E.高新产业区模式 源的需求方 供给方 和第三方(法律)来共15.随着物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货运场站,配送中心分散布局的弊端更加明显同治理的模式。 地暴露出来,其主要表现在(AE)A.缺乏统一规划B.难以实现集约化经营C.各个结物流园区的概念: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点缺乏有机的合理分工D.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E.布局不合理 和物流运作共同化 ,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16按经济功能不同,配送中心可分为(ABC)A.供应型配送中心B.销售型配送中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 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心C.储存型配送中心D.自有型配送中心E公共型配送中心. 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17.配送中心的选址主要应考虑以下自然环境因素(ABCD)A.气象条件B.地质条件在地域上的物流集结地 。

C.水文条件D.地形条件

11. 12. 13.

物流中心类型为:MDC,WDC,ReDC,TDC. EQ(订单量)分析,品项数量(IQ),订货品项数

(EN)分析

物流园区的效用功能:物流集散中心效用功能,物流信息中心效用功能,物流控制中心效用功能.

40. 39.

14. 15. 16. 17. 18.

连接度,反映了结点间的连接密度和形态. 物流园区的模式;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综合运作模式. 物流园区的投资主体: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 物流园区布局思路:一是依托交通枢纽进行布局;二是依托制造业基地进行布局.

我国物流园区现状:首先,随着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物流系统高级结点的物流园区或多或少地获得了较快发展;其次,我国物流园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政府部门规划引导下进行的;第三,物流园区的建设,根据地区物流服务需求和在全国及区域性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类型;第四,物流园区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第五,各地物流园区发展极不平衡;第六,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结构不合理.

44. 42. 43. 41.

自然密度的概念:即单位面积内所拥有的货18.运转型配送中心大多经营倒装,运转或短期储存的周转类商品,一般使用多式联运运通道长度。 方式,因此一般应设置在城市(AC)的交通便利地段,以方便转运和减少短途运输。物流战略管理的概念:即企业在充分了解市(ABCD)A.边缘地区B.中心地区C.商业圈地区D.居民生活区

场环境和物流环境及分析自身物流条件的基19.按运营主体的不同,配送中心可分为(ABCD)A.以制造商为主体B.以批发商为主础上 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 以求得长期生体C.以零售商为主体D.以运输业务为主体E.以政府为主体 存和不断发展 ,对企业物流发展目标 ,实20.运输工具选择的制约因素包括(ABCDE)A.货物的特点,性质B.运输速度和路程现物流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所进行的总体C.运输能力和密度D.运输费用E.市场需求的缓急程度 规划。 21.运输路线包括(ABE)A.起点 B.途经站点C.收费站D.红绿灯E.终点

19.

按配送中心的经济功能分类:供应型配送中

心;销售型配送中心;储存型配送中心.按物流设施的归属分类:自由型配送中心;公共型配送中心;合作型配送中心.按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分类:城市配送,区域配送中心.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分类: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零售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运输业务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45.

物流系统的功能:①运输功能;②仓储功能22.ITS;的功能有(ABCDE)A.提供区域性的实时信息B.提供电子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③装卸搬运功能;④流通加工功能;⑤包装C.提供线路选择咨询D.提供车辆位置信息E.具有双向通信系统 功能;⑥配送功能;⑦信息功能 1物流企业的战略结构包括以下内容(ABCD)物流战

效益背反:是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某一个功能要素或获取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例如:仓储问题,假设其他成本因素不变,为了节约仓储成本,就会尽量减少存库据点,减少库存量,但这样势必会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必然要增加运输次数和运输距离,从无形中增加了运输费用。

略;制造战略;营销战略;运输战略.

2.(A,物流战略目标,B.物流战略优势,C.物流战略态势,)是物流战略规划中的各项策略制定的基本依据. 3.评估物流环境不确定性的框架有以下几种环境状况(B.简单与稳定环境C.负杂与稳定环境D.简单与不稳定环境E.负杂与不稳定环境)

4.罗宾斯提出了用内部战略即企业通过调整或改变自己的行动以适应环境引起的不确定性,内部战略包括(A.范围选择B.缓冲与调整方法C.环境审视) 5.物流系统战略可在很多方面形成优势,主要有(A.产品优势B.资源优势C.地理优势D.技术优势E.管理优势)

6.物流组织机构设计的内容包括(A.物流决策组织系统的设计B.物流指挥系统的设计C.职能参谋系统的设计D.内部各个局部开展工作要求E.职能组织信息沟通方式的选择)

7.物流运营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A.制造企业B.商业流通企业C.物流服务企业)

8.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物流服务市场表现以下主要特征(A.增值为本B.服务为先C.关系至上)

9.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为分权制或者部门化组织结构其特点是(A.集中政策C.分散经营)

20. 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象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经营环境因素(经营环境,商品特性,物流费用,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状况(交通条件,公共设施状

46. 47.

况),其他因素(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 配送中心的内部结构:接货区,储存区,理货区(配送中心的重点作业区),配装区,发货区, 物流运输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

运输工具选择的制约因素:货物的特点和性质;运输速度和路程;运输能力和密度;运输费用;市场需求的缓急程度.

物流信息:指的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物流信息特点:①物流信息量大,分布广,信息产生,加工和应用在形式,时间,地点上不一.②物流信心动态性强,信息价值的衰减速度快;③物流信息种类多.

物流战略的目标:成本最小,投资最少,服务改善.

物流战略的内容:物流战略目标,物流战略优势,物流战略态势.

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处理:内部战略(范围选择,

物流接口无缝化原——该原理的核心: 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分五个阶段:①规划筹建准备阶段;②系统规划设计阶段;③方案评估阶段;④细节规划设计阶段;⑤规划执行阶段;

方案评估阶段:①优缺点列举法;②因素分析法;③权重分析法;④成本分析比较法;⑤以AHP为基础的方案评估;

物流园区的布局要考虑的因素:①接近市中心;②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③追求较低的低价区位;④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⑤良好的可达性;⑥靠近铁路枢纽;⑦位于集中消费物流区;⑧物理园区规划建设与物流企业建立的本质区别;

常用的物流战略包括:①基于事件的物流战略②基于成本的物流战略;③基于服务的物流战略;④第三方物流战略;⑤绿色物流战略;⑥反向物流战略;

21. 22. 23.

48.

24. 25.

49.

26. 27. 28.

50.

缓冲与调整方法,环境审视),外部战略(合同1.按时间顺序,国外物流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方法,招纳方法,联合方法) 2.自建国以来,我国的物流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29. 30.

物流战略定位内容:业务定位,功能定位,客3.( 多边治理)是指物流系统所需一切资源都能从物流市场上通过交易得到,并且户定位,市场定位,形象定位. 这类资源不是为某一物流系统专门提供的。

物流运营管理内容:物流组织机构的设计,物4.反映物流结点间的连接密度和形态的指标是(连接度) 流组织规章制度的建立,物流组织人力资源5.(分拣)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水平的关键要素。

31. 32.

设备. 6.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是(多式联运的当事人)

物流运营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制造业,商业7.在“门到门”运输中,最有优势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 流通企业,物流服务企业.

多选题

上一篇:税务工作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秦兵马俑的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