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范文

2023-10-10

物流管理专业范文第1篇

在2009—2010年第2学期里,通过对《物流概论(物流管理类)》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物流方面的基本知识,虽然在考试中我仅取得了合格的成绩,但这并不妨碍我对物流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也不妨碍我从专业知识理论开始去开启物流世界这扇大门。以下我将对《专业概论(物流管理类)》这门课程的一些认识以小论文形式作出总结,以展示我对物流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我国物流业的发现状和趋势

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因此,认清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与不足,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引导物流业健康、高效发展,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进而有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个阶段是物流概念的孕育和提出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一个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第二个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第三是意见不统一。主要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1915年提出的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他是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于1905年,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的Logistics的物流概念。

第二个阶段: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开始到80年代中期的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这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进一步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一个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这一时期促进了物流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第三个阶段:现代物流(Logistics)阶段这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的现代物流(Logistics)阶段。通过第二阶段分销物流的发展,使全世界都意识到,物流已经不仅限于分销领域,而且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原来的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已经不适应这种形势,应该扩大概念的内涵,因此决定放弃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而采用Lo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

二、物流的定义

在我国,通常认为“物流”即是相关的物资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移动,涉及运输、仓储等各层次的活动。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1985年),“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及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199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修订了物流定义,将1985年定义中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修改为“产品、服务”。这实际上大大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既包括生产物流,也包括服务物流。

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进行了修订:“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1979年6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把物流的概念介绍到了国内。此后,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展开了对物流的研究,代表性的物流定义有:

1995年,王之泰教授在《现代物流学》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按用户 (商品的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 要求,将物的实体 (商品、货物、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等) 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运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货物处置、货物拣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

1996年,吴清一教授在《物流学》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2001年4月17日,由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组织,中国物资流通技术开发协会、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国内贸易局物流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以下简称《物流术语》标准)正式颁布。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在这里,笔者认为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于物流的定义最为恰当,在这一定义中不仅把物流纳入了企业间互动协作关系的管理范畴,而且要求企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考虑自身的物流运作;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项具体物流作业的成本,而且要考虑使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最低。该定义充分考虑到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强调“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并从“反向物流”——逆向物流的角度进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我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1.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 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 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 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1.2.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1.3.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 服务水平提高。

1.4.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03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比1991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幅更大。

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需求基础限制。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在企业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内部物流活动逐步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化物流的潜在需求。但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另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三)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四)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在物流业,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政策法规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也直接影响了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

(五)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式。

五、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一)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随着物流市场的全面启动,物流产业将由起步期逐渐过渡到发展期乃至成熟期,物流服务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市场化发展必将对参差不一的物流企业进行淘汰。物流行业服务标准的形成和物流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确立,将使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显现出来,物流产业的空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首先表现在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与并购,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其次是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由于商业运作的复杂性,某一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方往往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结盟解决资金短缺和应付市场波动压力,并进而增加服务品种和扩大企业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收购正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 二)制造业、商贸业成为国内物流发展的主角。中国的物流专业化程度低,80%以上的物流是企业内部自行完成的,因此企业物流的发展状况成为决定我国物流水平的关键因素。2002年,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和参与国际竞争要求的影响下,制造业加快了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进程,商贸业则加快了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工商企业的物流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三)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稳步发展。 一方面是传统的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大型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如中远集团、中外运、中储集团、中海物流、中集集团等等。这些国有大企业走了三条路,一是整体改造、提升为物流企业;二是整合内部物流资源,组建物流公司;三是与外方或国内法人实体组建中外合资或国内股份制物流公司。

另一方面是民营的物流公司不断扩展,呈稳步发展态势。例如著名的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投资兴建的苏州宝供物流基地于年底之前落成运行。该基地座落于苏州市吴中区郭巷镇,规划用地总面积约400亩,首期建设用地为115亩。宝供集团计划在广东再建一个大型配送基地。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另一家民营物流企业——安得物流公司则成立了一家第四方物流公司,专门提供物流方案设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像这样的民营物流公司还有南方物流、大田物流等一大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务实、稳健,生气勃勃。

(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当前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参差不齐。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80%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以现有流程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反馈等基础功能的整合;15%的物流信息系统涉及流程改造、优化或者是能够在运行中提供优化操作方案;只有5%以下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企业之间业务协同的供应链管理功能。这种应用结构状况反映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需求还是初等级的,基础性的信息化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正如著名品牌推广人、网络分析师冯志亮先生所讲:我们提倡物流信息化要务实,要切切实实地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标准化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另一件基础性工作。目前已经引起政府、企业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已经组织机构和队伍,开展了基础研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例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正式颁布的两项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和《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就是具体的进展。该两项国标于2002年9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年末,交通部又发布了关于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等八项行业标准。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筹备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标准化的建设。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很重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例如广东省政府转发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快我省现代流通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流通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流通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加快商品条码的广泛应用;加大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

(五)物流教育走向规范,理论研究稳步深入。

人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物流的发展也必然伴随着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2002年在物流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等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

物流管理专业范文第2篇

物流业属国家12类人才紧缺行业。物流管理是集采购、供应链、仓储、运输配送、信息技术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就业方向有北京申通快递、中外运呼和浩特分公司、陕汽重卡乌海分公司、鄂尔多斯圆通快递、北京福耀集团等多家企业。2013年物流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全部就业,分别就业与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当当网物流客服部和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卓越亚马逊物流分拣部。更为重要的是,物流管理专业在2012年设置高考班,报考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等知名院校。

物流管理专业范文第3篇

航空服务专业剖析报告

1.专业概况

本专业自建校以来就开始招生的专业,经过5多年的专业建设与积累,成就了目前了艺术航空系的特色专业。航空服务专业办学时间长,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资源丰富,实训场地充足,多年来为机场及相关行业生产第一线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赢得了良好的专业口碑。航空服务开展以能力为本、“课、岗、证融通”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建成了校企共建共享的开放式校内外实训基地,使专业建设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区内高校中同类专业中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特色专业。

1.1专业设置时间

我院航空服务专业始建于2007年并开始招收全日制三年大专生,是建校时期设置的特色专业之一。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直接指导下,专业正在向正规化建设迅速发展。

1.2专业在校生规模

自2007年来,向社会输送合格专科毕业生180名,目前有在校生79名。历年来生源充足,社会认可度高,就业质量好。本专业毕业生敬业爱岗、吃苦耐劳、技艺精湛,有些已成为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3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数量

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6人,其中专任教师3人,兼课教师4人,辅导员1人。

1.4校内外外实习实训基地

航空服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由航空服务专用机房、形体训练室、客舱服务实训室、民航客、货运综合实训中心等4个构成,投资总价值百万元。能承担专业相关课程单元、综合实训任务,能够满足航空服务专业实训等教学需要. 2.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2.1专业的发展定位

塑造南宁旅游品牌,必需要完善交通设施,提高服务质量。航空运输业是广西连接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桥梁。

南宁侯机楼的扩建和机场设施的提升,以及周边地区机场的修建,对各类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教育市场的迅速扩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民航业的培养模式也从原来单一靠民航系统院校培养,发展成为多点·多层次的培养。就业渠道无限广阔。

我校是广西工科院校唯一一所同时招收空乘和机场管理专业的高等专科学校。

2.2人才培养目标

航空服务专业是培养适应民航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于民航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及专业素质的机场运营服务与管理的人员。通过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使用权学生掌握从事民航运输生产和机场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能够为民航机场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实用人才。民用航空业是航空业是交通运输业中的一个独立的,充满活力的部门,不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和补充进来,高职高专院校要把职业教育培养和岗位培训作为重点,把技术鉴定和技术服务贯通与融合。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潜力和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以机场地面服务专业为主,把机场安检·地面值机服务·航空物流·航空票务专业作为重点培训目标,以满足机场人才市场的需求。建立健全考证机构,真正让学生走得出去,形成竞争优势。

统一办学理念,明确专业设置,精炼专业课程,巩固校外实习基地,良性循环,稳步发展。

2.3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建设理念

我分院于2007年成立了航空系,设有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并邀请了机场一线专家担任专业培训指导,多次下机场进行学生顶岗实习调研活动,积极采纳机场部门意见,优化组合,逐步完善教学工作内容。

2.4专业建设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航空运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乘坐飞机出行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而对其从业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航空服务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修养和艺术素质,侧重学生外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服务心理分析技巧、相关乘务技能技巧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空乘服务与管理人才。

3.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3.1课程建设体系结构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核心课程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单元及部分选修知识单元。同时,还设置一些可供选择的选修知识单元、反映设计学科前沿和反映学校特色的知识单元组织到教学中。专业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本着强化实践教学的原则,在大量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使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得到优化。

建立“课、岗、证”和“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航空服务专业建设的方向。“课”就是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与任务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岗”就是按照各个工作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来确定学生应知应会内容,即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证”就是引导本专业学生参加民航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证,在毕业前获得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思路、教方法,通过展示实物材料,现场示范操作或让学生实际动手体验等方式,老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技能操作的要领交给学生,达到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目的。以此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

3.2专业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民航概论、机场服务概论、民用航空法、航空服务礼仪概论、民航安全与应急处理、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专业英语、航空运输地理、形体、礼仪、化妆。

3.3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同时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4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5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为了加强和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考核方式由原来单一的理论考试改变为平时成绩、理论笔试、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考评纳入考核机制。

理论课程、技能实训、综合实训等均有考核标准,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考核方式,如笔试、口试、实际动手操作、模拟实训、毕业论文和机场实习报告等,确保所有学习环节都有考核。按照学院统一的试卷格式、建立试题库,并根据航空服务专业课程授课内容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补充,以体现随时变化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之间的统一。

航空服务专业各门课程均有考试形式与计分标准的要求: (1)理论课程:考核形式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笔试闭卷或开卷的多种形式,平时考核成绩为40%,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出勤情况、听课情况、课堂提问和教师布置的作业等。期末考试成绩为60%,从试卷库中提取试卷。即:期评成绩=期末考试(60%)+平时考核成绩(40%)

(2)技能实训课程: 实践课程,采用笔试与机试(操作)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平时考核成绩(20%),笔试成绩占40%、操作成绩占用40%。即:期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20%)+笔试成绩(40%)+实际操作(40%)。

为了加强和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考核方式由原来单一的理论考试改变为平时成绩、理论笔试、实训技能测试和校外顶岗考评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4.教学基本条件

航空服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由航空服务专用机房、形体训练室、客舱服务实训室、民航客、货运安检综合实训中心等4个构成。民航安检员实训所用设备拥有金属探测门、手提行李X射线检查仪等目前民航安检行业中较为流行的安全检查设备和仪器约百余件/套,设备总资产约百万。客货运安检综合实训室完全按照机场安检现场的流程和安检通道格局来布置,能提供验证、人身检查、开箱包检查等完整流程的安检现场实践教学。安检机房内装有民航安检多媒体培训系统,能提供中、高级“民航安全检查员”的培训和技能鉴定。特种安检设备实训室,配备有便携式式X射线检查仪、便携式车辆底盘检查仪、爆炸物检查仪等适用于民航行业或非民航行业的特种安检检查的教学和培训需要。实训基地能同时提供多个学生实训工位。

民航售票销售员实训室将培训内容将涵盖全部从事民航票务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包括民航国内客票销售实务、民航客票计算机订座手册、民用航空旅客及行李国内运输规则、国内地理及城市代码、全国各大航空公司介绍及通用代码、航空票价客票种类、电子客票的使用、飞机机型简介、名航订座指令,以及有关客票的销售、签转、变更、退票、票面知识等,另外还有AV指令、PNR的操作、航班信息查询、出票操作,以及订座案例分析、定做技巧和注意事项,业务计算流程、报表、口语和礼仪常识等。

形体训练房,作为形体训练课程的学习实践场地。能够强化学生服务意识和加强实践性的训练,从待礼仪和形体训练两方面入手,强化其正确的个人体态的塑造。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综合素质,教育学生掌握专业形体训练和科学健身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高尚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大学生提升整体形象,使其做到举止优雅大方,谈吐得体,使他们有更多的自信、有更好的形象、赢得更多交友、求职、就业、合作、服务社会的机会。

校内实训基地可进行“民航安全检查员”、“民航货运员”、“民航客运员”、“民航售票员”等民航特有工种的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

5.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强化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为实施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我院实际情况,在教学管理上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建立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常规开展开学、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和考风考纪检查。严格教学质量监控,开展“学生评教、督导评教、领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教学信息员座谈会,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按学院实习基地管理文件要求,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实习管理协议,并配备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实习班主任,支付相关人员的工作报酬。同时每年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到各实习点检查和指导实习,密切校院合作,确保顶岗实习质量。

完善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建立了一支年轻、有活力、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形成了“院学工处—系党总支---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系部负责具体实施、规范运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着重于过程管理; 专业团队和辅导员、班主任从课堂教育、日常行为管理、文体活动、生活服务、宿舍管理等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力度。

丰富多彩的学生工作管理形式。由专职政治辅导员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内容针对性强,思想教育工作更深入细致周到,效果显著。在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文化活动月、田径运动会、新生入学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安全和法制教育宣传、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专题活动中成为主要骨干力量。以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推进学生管理和素质教育:(1)通过学雷锋、植树、缅怀烈士、庆祝五

四、“弘扬民族精神,肩负神圣使命”主题黑板报比赛、主题班团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2)通过演讲、辩论赛、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 形象魅力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活动,将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广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中;(3)通过知识竞赛、专业技能竞赛、各种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职业素质;(4)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音乐欣赏、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等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辅以学术讲座、人文素质报告讲座等,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育人环境。(5)结合时代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无偿献血活动和服务“两会一节”青年志愿者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范文第4篇

一、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系统引进现代物流理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政府和企业也都逐渐意识到发展物流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目前我国物流需求快速上升,增幅明显高于经济增长。据预测,中国的物流产业将会以每年30%的速度迅速增长。

从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约10%,2002年增长8%,经济总量首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去年GDP增幅将达到8.5%,从而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

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发展最快、最活跃、最具热点的一各行业。这也加大了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

根据物流工作岗位性质的不同,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物流企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第三方物流营销人才,能够运用物流知识进行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营销。至于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和物流研究人才,主要是指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具有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并且知识面较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规划人才。

二、本地区人才需求状况调查

根据对广东省物流人才需求调查显示:物流市场对没有特色的一般人才需求量已接近饱和,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但市场紧缺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应用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善于创新的高级技术应用型物流专门人才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物流产业的竞争表面上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市场的竞争,但其实质还是人才的竞争。

三、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我们的分析,本行业的人才需求有如下特点:

(一)战略型物流人才

根据市场调查,中国物流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主要方面为:企业物流应用人才,物流项目开发人才,物流管理人才,物流教学科研人才等战略型物流人才。需要从事企业发展方向研究,企业管理体制研究,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和企业设备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高层次物流人才的特点是通晓物流活动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物流理论与应用,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

(二)管理性物流人才

从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来看,不仅需要从事企业发展方向研究,企业管理体制研究,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和企业设备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更需要系统化的物流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物流人才。其特点是精通现代物流商务活动,同时具备足够的物流技术知识,善于提出满足物流活动需求的方案。

(三)技术性技能性物流人才

物流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从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来看,也需要在物流企业中从事设备的操作、维护,物流信息搜集、加工、整理,企业配送中心管理和经济核算,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报关等从事具体工作的中初级实用型人才。

从上述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关键能力与职业专门能力并重,是未来人才竞争的焦点。

而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了600万人。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左右。物流人才已成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因此,物流专业人才就业优势明显,就业面相对较宽。在物流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紧缺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应用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善于创新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就职感受:

通过这些兼职,我收获的许多,甚至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工作的时候 要学会全力以付,不要太计较自己付出多少,尽量做到多做事,做有用的事情。 自己努力的工作,旁人也会看到。不管怎样,重要的是工作的成效和业绩,这才 是领导看重的。 不管做什么事情,就算是一件小事,也要认真仔细,绝不能敷衍了事。可能 不起眼的小事是很重要的,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 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一个人也能做,只是做 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工夫,决定着事情完成的质量。 社会实践能让走出校园的我们, 更好的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加入到社会中。 它有助于我们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和知识。同时,社会实践中有很多 我们在学校里无法学习到的东西,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 够加深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也开拓的视野,增长 了才干,能更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 得到锻炼。 以上就是我的暑假的经历和感受,虽然不是那么的轰轰烈烈,也不是平淡无 味, 但至少它是充实的, 给我或多或少的带来的对于人生感受, 和一定的影响吧! 自从走进了大学, 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 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 ,可还在校园里 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 扩大与社 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 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 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 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 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 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 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 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 速发展,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 的机会的同时, 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 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 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 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 感受着工作的氛围, 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 而且很多时候, 我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 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 地去做, 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 价。而且要得到被人的认可,你要去主动去做些事情。在家里,依靠着父母的我 们从来不会为生活发愁,有父母悉心的照顾,每天只要用功读书,其它在生活方 面的事情从不会动手。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 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 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 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 以前总是认为做学生只要做好学生就好了,学生也就是以学习为本分,可是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大,学习固然重要,可是个人的能力却更为重要。以 后毕业了,总不能带着书本进入社会,那样总会被社会所淘汰的。 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 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 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 的一切。同事,上司之间的关系都要搞好,而且要有能力拉揽客户,要在其中证 明你有能力做这个案子。记得在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 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 我感受很深。在学校,

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 在实际工作中, 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 上的情况。 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 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 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 虽然大学生生活不 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 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 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 充, 我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 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 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2 年之后,我已经不 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 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 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 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 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要在社会实践中多多学习,总结学到的经验,真正的消化 为自己所用。 虽然我学的是建筑专业,但在这次实践中我更关注自己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虽然在实践中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而且要做的东西和自己的专业也不对 口,但我还是学到了自己不曾接触过的东西,也因此觉得很开心。在学校上课时 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知识也能掌握, 本以为到了企业实践应该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想象中如此容易。平 时在学校, 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如果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工厂 里,数字绝对不可以出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的生产 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所谓“逆水 行舟,不进则退” ,企业要时时保持着这种竞争状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 地, 就因为这样, 企业会对每一个在厂的员工严格要求,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这种要求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

就行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在纸 上谈兵,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 错并不是像在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作时出错是要 负上责任的,这关乎企业的利益损失。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 宁愿回校读书。 就像听那些比我们大些岁数的人总是会说最怀念的还是上学的时 候,进入社会以后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压力也就越大。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 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 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 我明白了无论什么都要努力争取, 只有自己力量强大了, 才能为自己赢得荣誉,而且要有一颗真诚对待的心。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 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 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 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 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 我 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 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 现在想来,暑假的打工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 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份财富吧。现今,在人才市场上大学生 已不是什么“抢手货” ,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有工作经 验。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 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 验。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 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暑期打工。暑期虽然只有短短的 1 个月,但是在这 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 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 ,真正到了 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 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 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 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 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 本的

素质。虽天气炎热,烈日当头,但我踏完了社会实践的道路。通过亲身体验 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 自己的韧性,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实践,就是把我们在 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 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 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 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 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 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 实践。 现在在中国,就业是一个十分热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难解决的问题。而 对于大学生而言,面对的压力就十分的大,所以往往在人潮人海般的面试当中, 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物流管理专业范文第5篇

该专业是我国管理学科中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1998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决定设立财务管理专业,中国人民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于当年正式开始招生。财务管理专业根据市场发展对公司财务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要求,同时面向公司理财和金融两个领域培养专业人才。

专业培养方向:该专业着力培养具有综合的组织协调能力、扎实的财务和金融专业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的高级财务金融管理人才。学生应系统掌握现代财务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掌握金融、证券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财务金融管理的动

态和发展,能胜任工商和金融企业的专业工作。

核心课程:财务管理概论、公司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学、证券投资学、成本管理学、国际财务管理学、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计算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房地产投资与金融、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经济法、税法、资产评估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大中型工商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各类投资基金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财务金融管理工作,也有相当数量的本科生毕业后在本校、国内重点科研院所及国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学习。

专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设置: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模拟、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0--12周。

相近专业: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商品学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培养目标

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算化会计软件初始化的设置、总帐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业务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模块构建,会计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方式的影响;了解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要求与制度规范、购销存业务核算子系统、基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数据整理与加工。[2]培养途径及手段

(一)培养途径

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专业调查、专业模拟实践、毕业实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积极开拓第二课堂,通过阅读推荐书目,完成读书笔记,参加学术讲座,发表学术论文等活动,实现培养目标。

(二)教学方法

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在传统的讲授法之外,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科研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手段

推行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组织现场实景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制、最低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一)学制

标准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三至七年。

(二)最低毕业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163 学分。其中必修课111学分,选修课27学分,集中实践教学25学分。

(三)授予学位

上一篇:航空物流下一篇:物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