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论文范文

2023-09-16

企业融资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关系;关系银行;私有信息;企业融资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早期的金融中介理论从交易成本角度解释金融中介的存在,认为金融中介的出现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1]。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则从信息不对称角度阐述金融中介存在的理由,提出金融中介可有效解决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2]。Fama最先注意到,作为竞争性工具的存单、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汇票都支付相同的回报,考虑到存单有存款准备金要求,因而实际上比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汇票要贵,则银行必定是向借款人收取了比通过商业票据或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更高的价格[3]。Fama推断,银行一定有某种特别之处激发借款企业支付更高价格,这一独特之处就在于银行能够获得其他金融机构所得不到的企业内部私有信息并据以作出有效信贷决策。James(1987)及Lummer & Mc Connell(1989)对Fama(1985)所提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James发现银行贷款协议的宣布对企业股价具有积极影响[4]。Lummer & Mc Connell还进一步将新贷款与续约贷款分开研究并提出,企业股价的积极反应是由贷款续约带来的,他们指出银行长时间地投资于借款企业的信息生产以及关系银行业的价值[5]。

那么,关系银行业的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呢?归纳已有理论文献可以看出:第一,关系银行业便利了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具有帕累托改进的信息交换。例如,Bhattacharya & Chiesa研究指出,在关系银行业中,借款企业可能倾向于披露比在市场型关系中更多的信息,银行也因在企业私有信息的生产中发挥着持久、主导的作用而具有投资生产这类信息的更强动力[6]。第二,银行可利用借款企业的非公开私有信息与其订立隐性、灵活、长期的合同,有关合同条款的再谈判也较容易,这些都能够增进借贷双方的福利[7-9]。第三,关系银行业允许贷款合同跨期平滑。银行既可在关系初期以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或抵押要求对企业提供一定补贴,而在未来通过相对较高的利率或抵押要求获得补偿;也可随关系的延续以及对企业了解的增加而逐步降低贷款利率或抵押要求,长期关系的存在以及企业私有信息的运用使这一放贷策略能够得以实施。例如,Petersen & Rajan认为尽管关系初期的补贴给银行带来损失,但银行对年轻企业或新企业的信贷补贴可能降低其道德风险及信息摩擦,若能从这些借款企业获得长期租金以弥补初期损失,银行也将提供融资[10]。第四,关系银行业能够在借款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时进行危机救助[11-12]。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关系银行能够提供流动性保险或更好的援助方案,以降低企业破产的可能性。

不少学者对关系银行业价值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集中关注关系对借款企业贷款合约的影响。这些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关系对借款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具有积极影响,事先与银行有着较长或较强关系的企业,其信贷可得性更大[13-14];第二,在关系存续期间,贷款合约条款改善了,贷款利率和抵押要求会下降[15-16];第三,集中借贷有助于增加企业信贷可得性,而多重银行关系可使贷款条件恶化[13-17]。这些结论与关系银行业促进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交换且关系越长越集中则信息交换越多的理论相一致。

上述对关系银行业价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在中国信贷市场上,关系、私有信息及关系银行业的价值有无显著体现呢?本文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体制,银行是广大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据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在2007年以股票、债券方式进行的直接融资占总融资的比重仅为175%,而通过银行贷款进行的融资占789%。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对于企业融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融资瓶颈”制约。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既有来自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银行方面的原因,但归根到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要求我们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启示,并客观判断关系对国内银行业信贷业务的普遍影响,以为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趋向提供理论与经验支持。

二、 计量模型及变量选取

1数据来源说明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网站中国2007年度沪市和深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上市公司年报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短期和长期借款,本文通过如下途径对贷款数据进行了收集和筛选:只考虑2007年所发放的贷款;选取人民币贷款,剔除了外币贷款;仅考虑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世界银行等发放的贷款不计入;只考虑固定利率贷款,不考虑浮动利率贷款。最终,有效贷款样本的标准是:上市公司年报中必须同时披露了贷款银行名称、放贷起始日、贷款数额、贷款利率、贷款方式(即有无抵押或担保)的贷款。若样本中存在某家银行对一家企业发放多笔贷款,且除贷款金额以外的其他内容均相同的情形,则将这数笔贷款视为一笔贷款,贷款数额按算术平均值计算。本文最终收集了79家上市公司的249笔贷款的相关信息。

2回归模型构建

为了考察关系对企业贷款合约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如下三个回归模型:企业信贷可得性模型、贷款利率溢价模型以及银行抵押要求模型。拟检验的回归模型设定为:

Yi=α0+α1财务指标特征+α2贷款合约特征+α3企业特征+α4关系特征+μ

其中,Yi在上述回归方程中分别代表以下三个被解释变量:企业信贷可得性、贷款利率溢价以及银行抵押要求,α0、α1、α2、α3、α4为系数向量,μ为随机干扰项。前两个模型运用OLS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一模型采用logit方法进行分析。

3变量选取

有关被解释变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计量,本文采用了Petersen & Rajan(1994)所运用的方法。Petersen & Rajan认为,不能通过企业资产负债率来直接度量其信贷可得性,这一比率可能会低估企业信贷可得性,因为较低的债务比率既可能是由于企业遭受资金供给方的约束,也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外部资金的需求较少,但若银行限制了对企业的放贷,企业将从更昂贵的渠道借款。因而,从更昂贵的融资渠道借得的资金量应能够衡量在原先的金融机构所受信贷约束的程度。那么,在我国,更昂贵的融资渠道有哪些呢?企业大多拥有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应付款项往往期限短、变化大、成本高,其中应付票据逾期将被收取罚息,应付账款提前支付将获得一定的现金折扣,故可借此间接测量借款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基于此,本文选择了(应付票据+应付账款)/企业总资产这一指标(以下简称“应付款比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其数值越小,则信贷可得性越大。

被解释变量贷款利率溢价以贷款样本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高出同期限基准利率之程度来表示。贷款利率溢价部分包括风险补偿和期限补偿两部分,分别代表了银行对风险较大或期限较长的贷款而收取的额外利率。

银行贷款方式主要有信用、保证、抵押和质押四种,若为信用贷款或保证贷款,则被解释变量银行抵押要求取值为0,若为抵押贷款或质押贷款,则取值为1。

本文选取了关系事先存在、贷款人个数这两大关系特征变量来衡量银企间的关系强度。我们通过查阅样本企业2006年或之前年报来对这两大变量的数值加以认定。若借款企业在贷款发放前曾与贷款行发生过信贷关系,则关系事先存在这一变量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贷款行个数则以当前样本企业的所有贷款行的数目统计。

4变量的统计特征

表1显示了本文所选变量及其数值统计特征。就应付款比率来看,所有企业的平均应付款比率为952%,其中民营企业平均为966%,高于国有企业的944%,由此反映出民营企业所受信贷约束普遍高于国有企业。

在本文的所有贷款样本中,执行基准贷款利率的贷款为87笔,占全部249笔贷款样本的3494%;实行利率下浮的有68笔,占2731%;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的有94笔,占3775%。所有贷款样本的平均贷款利率溢价为279%,其中,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平均溢价205%,有1/3的国有企业享有利率下浮优惠,而民营企业的平均利率溢价为457%,约九成的民营企业实行基准利率或利率上浮。

在财务指标方面,所有样本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85%,流动比率约为144,净资产收益率约5%。企业财务指标均对应于贷款发放上一年即2006年的相关财务指标。

在贷款合约特征方面,所有样本中单笔贷款规模最大的为45亿元,最小的仅为80万元,平均为4 590万元,其中,国有企业的单笔贷款数额平均是民营企业的两倍多。所有样本中信用贷款占比不到30%,其中民营企业中的信用贷款占比仅为20%。在所有样本中,短期贷款居多,一年期及以下贷款占60%以上。

在企业特征方面,所有样本企业中资产规模最大的为304亿元,最小的为4亿元,所有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为325亿元,其中,国有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为407亿元,是民营企业平均规模176亿元的两倍多。所有样本企业的年龄从5—22年不等,平均约为10年。所有企业中约65%为国有企业。

在关系特征方面,事先与贷款行存在信贷关系的企业占76%,其中民营企业为82%,高于国有企业的73%。由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有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故民营企业大都注重与银行建立长期关系。所有样本的贷款行个数在1—11家之间,平均约4家,国有企业的平均贷款行个数略多于民营企业。

三、 实证检验结果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运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贷款数据,就关系变量对企业信贷可得性、贷款利率溢价以及银行抵押要求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1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分析

对企业信贷可得性(即企业应付款比率)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从R2值来看,三个方程的R2值在02—06之间,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类回归的拟合度高于所有企业,说明银行业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存在较大差异。对民营企业的R2值为059,说明我们所建立的计量方程能够更好地解释民营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三个方程的F值均在1%水平显著,说明三个回归模型总体都是有效的。

关系事先存在这一变量的回归系数在三个方程中均未能通过检验,说明事先存在的关系对信贷可得性不产生显著影响。贷款人个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若借款企业的贷款行越多,其信贷可得性反而越大(即应付款比率越低)。

从回归结果来看,财务指标、贷款方式、企业特征对借款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均存在显著影响。企业若资产规模越大,生存越久,净资产收益率越高,或为国有企业,或以抵押或质押方式借贷,则信贷可得性将提高(即应付款比率越低);反之,企业若资产负债率越高,或以保证方式借贷,则信贷可得性将降低(即应付款比率越高)。我们还注意到,民营企业的企业年龄及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看上去似乎与直觉相悖。本文对此的解释是,年龄越久、净资产收益率越高的民营企业往往拥有较佳的声誉,能够较多地运用商业信用。

2对贷款利率溢价的分析

从回归结果表3来看,对银行贷款定价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包括:资产负债率、贷款数额、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企业资产以及贷款期限。企业若资产负债率越高、以非信用方式贷款或贷款期限越长,则银行将要求额外的风险补偿或期限补偿;反之,若贷款数额越大,或企业资产规模越大,则贷款利率将越低。关系事先存在这一变量的回归系数在三个方程中均不显著,说明关系的事先存在对银行贷款定价决策不发挥重要作用。贷款人个数这一变量只在对国有企业的回归结果中显著为正,说明银行可能视国有企业拥有多家贷款行为风险较大的信号,故要求利率溢价补偿。

三个方程的R2值约在016—035之间,说明我们所建立的计量方程只能够解释贷款利率溢价的16%—35%。对此,一种可能解释是,本文所选变量较少,而现实中影响银行贷款定价的因素很多,如企业资信评级、行业属性、企业在银行的其他业务、同业竞争等,但为了使计量方程简洁一些,本文没有增加更多变量。另一种可能解释是,本文的贷款样本来自于数十家银行,各家银行乃至各家银行分支机构在贷款定价操作上差异较大。民营企业的R2值较国有企业更低,仅为016,且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更少,只有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及企业资产,这或许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银行业的信贷实践中所普遍具有的“重抵押担保”、“重企业规模”的特征。

3对银行抵押要求的分析

对银行抵押要求进行回归的结果如表4所示。从整体拟合度McFadden 来看,本文所建立的计量方程大约能在19%—47%的程度上解释影响银行抵押要求的因素,其中对民营企业的解释性稍强一些,达到46%。

关系事先存在这一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银行对关系已存在的客户企业提高了抵押要求。本文认为,这反映出我国银行业近年来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重抵押”、“抵押至上”等思想及行为,表现为银行对授信额度逐年提高、风险敞口越来越大的老客户将提高抵押要求以防范信贷风险。这一变量在对民营企业的回归结果中也为正值,但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民营企业贷款样本的异质性较强。贷款人个数的符号显著为负,这可能表明在中国,若企业拥有较多的贷款行,则有助于降低银行抵押要求。

从表4中还可以看出,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或流动比率越高,则银行抵押要求将显著提高;而若企业资产规模越大、净资产收益率越高或贷款数额越大,则有助于降低银行抵押要求。

四、 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贷款数据检验了关系银行业价值理论,重点考察了关系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作用。我们研究发现:

第一,就关系事先存在这一变量而言,对企业信贷可得性、贷款利率溢价均无显著影响,这表明关系的事先存在以及企业私有信息对我国银行信贷决策不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结论既与已有的关系银行业价值理论不符,也与许多外国的实证分析结果相悖。

第二,就贷款行个数这一变量而言,若企业同时与多家银行打交道,则有助于提高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银行抵押要求,这也与许多外国的实证分析结论相反。

第三,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尽管关系变量的影响相当有限,但关系变量对民营企业的影响还不及国有企业,这说明关系价值在民营企业体现得更少。综上所述,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关系及关系银行业的价值在我国未能得到重要体现。

联系当前我国银行业的信贷环境,本文认为,关系未能显著发挥作用既可能是因为银行未获取私有信息,也可能是因为银行未能将所获信息用于改进贷款合约。具体说来,可能的原因有:

第一,银企间的长期关系交往未受重视。目前在我国,银行债权维护的困难、企业失信的普遍、银行间竞争的加剧、中介服务的滞后、相关法律的欠缺等因素都使得银行经营目标趋于短期化,缺乏能够获取长期稳定收益的合理预期,更愿 “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从而使得关系银行业难以正常化发展。

第二,信贷操作简单粗放。迄今我国银行业的贷款定价、抵押要求仍主要沿用传统做法,即根据借款企业信用等级、贷款方式、企业经营规模等粗放确定,多年诚信守约的老客户与信用状况一般的新客户在贷款定价及抵押要求上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差别。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贷款条件往往更为苛刻,这其中既包含正常、合理的因素——这类企业本身的风险平均来看相对较高,银行因承担较大的风险而需要获得高一些的回报,但也反映出银行对民营企业放贷中的“经验性”和“随意性”较为普遍。此外,国内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普遍将贷款审批权上收,并强化了贷款责任制和贷款抵押制,从而使得银行主要基于抵押品发放贷款成为了当前中国信贷市场上的主流放贷模式。

第三,银行重公开硬信息,轻私有软信息。我国银行主要依据客户信用等级办理信贷业务,银行对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主要依据借款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等硬信息。资产负债率、净利润、流动比率、收入增长率等硬信息所占权重约占九成,而领导者素质、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软信息仅占一成左右。实际上,私有软信息是一种基于与客户长期面对面的互动而获得的相对主观的知识,这类信息是通过私人交往而非公开途径获得,充满着独特的价值,可有效弥补银行放贷过于依赖硬指标的缺陷,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四,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尽管中国人民银行自2004年10月29日起放开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以使贷款利率更好地覆盖风险溢价、适度缓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但仍设置了贷款利率浮动的下限,这使得反映银企关系密切程度的贷款利率优惠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和体现。

参考文献:

[1] Benston, G,Smith, CWA Transactions Cost Approach to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1):215-231

[2] Bhattacharaya, S,Thakor, A VContemporary Banking Theory[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1993,(3):2-50

[3] Fama, EWhat’s Different About Bank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5,(15):29-39

[4] James, CSome Evidence on the Uniqueness of Bank Loa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7,(19):217-235

[5] Lummer, S L,Mc Connell, J JFurther Evidence on the Bank Lending Process and the Capital Market Response to Bank loan Agreemen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25):99-122

[6] Bhattacharaya, S,Chiesa, GProprietary Information,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Research Incentives[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1995,(4):328-357

[7] Boot, A W A, Greenbaum, S I,Thakor, A VReputation and Discretion in Financial Contracting[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1165-1183

[8] Berlin, M,Mester, LDebt Covenants and Renegoti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1992,(2):95-133

[9] Dennis, S A,Mullineaux, D JSyndicated Loans[D]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Kentucky,1999

[10] Petersen, MRajan, RThe Benefits of Lending Relationships: Evidence from Small Business Data[J]Journal of Finance,1994,(49):1367-1400

[11] Hoshi, T, Kashyap, A, Scharfstein, DThe Role of Banks in Reducing the Costs of Financial Distress in Japan[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0,(27):67-88

[12] Elsas, R,Krahnen, JIs Relationship Iending Special? Evidence from Credit-File Data in Germany[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1283-1316

[13] Petersen, M,Rajan, RThe Effect of Credit Market Competition on Lending Relationship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406-443

[14] Cole, R A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ships to the Availability of Credit[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959-977

[15] Berger, A N,Udell, G FRelationship I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J]Journal of Business,1995,(68):351-382

[16] Brick, I E,D PaliaEvidence of Jointness in the Terms of Relationship Lending[D]Working Paper, Rutgers University,2003

[17] Harhoff, D,K rting, TLending Relationships in Germany: Empirical Results from Survey Data[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1317-54

[18] 李成,赵琳中国商业银行规模与效率:理论与现实的悖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5)

[19] 曹敏,何佳,潘启良金融中介及关系银行——基于广东外资企业银行融资数据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3,(3):44-53

[20] 黄纯纯公司上市、关系贷款与中国银企关系的重建[J]管理世界,2003,(3):8-15

[21] 周好文,李辉2004: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融资——实证研究及理论释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96-101

(责任编辑:杨全山)

企业融资论文范文第2篇

企业融资就是企业以一定的渠道、通过一定方式筹集所需资金的各种活动的总称。从狭义上来看,企业中国融资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外投资、凑集资金、组织资金等保证企业正常经营需要和经营管理活动的理财行为。从广义上来说,企业融资是资金的双向流动,不仅包括资金的融入,还包括资金的运用。正确理解和把握企业融资的渠道,即可以降低企业资本成本,又可以有效的防范和规避企业运营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融资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未来获得更多的资金,企业采用多种融资渠道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但是融资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就成为了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融资影响因素

由于资本在经济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承担着借款增加、筹资失策、债务繁重等各种问题,本文认为影响企业融资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生产经营因素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生产销售、竞争对象、产品更新等因素的改变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方式。例如:当企业利用租赁方式内源融资时,如果所租商品租期过长,租金过高,市场利率变化较大等,将可能会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同样的企业经营模式,选择的融资方式将会不同,企业应综合考虑在生产经管过程中的多变因素。

(二)财务因素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信贷市场资金供需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下降、财务困难甚至破产。例如:企业在发展中由于自有资金的不足,往往选择利用负债融资,而负债融资要求企业不论盈亏都要按照协议支付利息,若企业内部资金供应不足,无法支付负债融资所产生的利息和本金时,就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危机。

(三)国家政策因素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部分,需要融资的企业只能适应外部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目前的融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政策环境所决定的,对企业不利的政策必然会造成企业融资的损失。例如:当国家的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时,原本受到政策支持的企业不在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会给企业融资带来极大的障碍。

二、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分为:一是内源融资,指某一经济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在自身体内进行的资金融通,是企业从自身内部确定资金并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从外部有关单位或个人筹措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融资行为。

(一)内源融资 内源主要是指通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转化为企业的投资。内源融资一般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它不需要企业支付利息或者股息,成本比较低,并在股权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的融资目的,因此具有低风险性、低成本和自主性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内源融资的成本要低于外源融资,只有在内源融资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的时候,企业才会将外源融资列入考虑范围。内部融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而融资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将自己在生产经营各环节所产生的资本与储蓄。按照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又分为表外融资和留存收益融资。

(1)表外融资。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没有反应出来的筹资行为称为表外融资。对于企业来讲,表外融资具有调节企业资金结构、缓解资金不足、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开辟企业其他投资渠道等作用。例如:企业通过将产品销售给客户,然后再签订一份关于该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将产品重新赊购回来,而原产品没有离开企业,但企业通过这个协议筹集到一部分款项,通过这样的方式,即缓解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危及,又没有改变企业原来表内资金的结构。因此,表外融资可以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便利。表外融资又分可以为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常见的表外融资方式有:代销商品、折旧及转变负债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本融资的多少与风险成正相关,由于内源融资的资本来自于企业自有资本,不需要向借款方支付相关的融资成本和费用,受外界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较小。

(2)留存收益融资。企业从历年利润收益中提取的归自己支配的纯收入称为留存收益,也是通常所讲的企业税后利润,主要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从对企业的影响来讲,留存收益融资不需要企业对外做融资活动,也无融资费用产生,只需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积。从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的关系来说,内源融资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企业没有一定的资本积累能力,是很难获得外部融资资金。作为发展中的企业,资本需求量大,内部融资往往会受到企业自身实力的限制,如果企业自有资金相对较少,将会极大的增加内源融资的成本和融资风险。因此,企业要壮大实力必须以内源融资为基础,以外源融资为补充,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二)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是企业投资者利用他人储蓄作为投资资金,借助外部有关金融机构或单位,通过各种方式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活动。按照是否借助金融中介,企业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外部融资和间接外部融资两种融资方式。直接外部融资是指企业主要通过发行股权和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获得资金的融资方式;间接外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贷款、租赁和短期商业信用等方式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获得资金的融资方式。由于融资环境对外部融资的影响较小,外部融资可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及时的资金。

(1)信贷融资。作为金融贷款机构,银行往往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例如:银行贷款通常是根据企业的审计报表、财务报表、担保获抵押等发放企业贷款,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相比,不需要发行费用,为企业减少融资成本。但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需要提供担保、资产抵押等附加条件较多,与市场上的担保公司相比,限制性条款较多,手续也过于复杂,并且能够提供的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不利于企业长期经营发展资金的需求。因此,通过银行贷款只能解决发展中企业所需要资金的一部分。

(2)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以股票的形式向特定投资者或社会进行筹集资金的活动。向特定投资者筹资是指,企业的股东通过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新股东,从而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与信贷融资方式相比,股权融资具有不可逆性、长期性、无负担性等特点。按照股权的发放对象,股权融资又可分为私募股权融资和公募股权融资。私募股权是指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而筹集资金的过程,而公募股权是指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而筹集资金的过程。股权融资投资者对企业利润要求较高,对于投资者而言所承担的风险较大,这就意味着股票融资的资金成本要比银行贷款高。

(3)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一种企业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本收息的融资方式。它可分为银行贷款、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除靠企业的商业信用进行短期融资外,其他债务融资一般都要求企业定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企业面临的压力较大,融资成本较高。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投资者的资金决定了债券能否发行成功,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选择投资的关键。与股权筹资相比,债券利息是从税前利润扣除的,不存在公司法人和股票持股人双重课税的问题,因此,其发行成本也比股权筹资低。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更有利于控制股权,维持本公司原来的管理机构。

三、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金融体系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同时,面临着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严格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将融资规模、融资的方式、融资的方便程度以及融资的期限进行综合考量,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稳步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融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 我国大部分企业多采用合伙制或私人制经营,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核算不真实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融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再加上缺乏合理的资金运用预算和资金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企业流动资金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金决定了企业的负债能力,由于个别企业的经营规模有限,注册资金少,在资金周转方面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当企业所经营的产品不能及时实现规模经营时,企业的负债率就会下降,融资风险相对变大。

(三)融资行为不规范 由于我国债券市场流通性差,市场缺乏统一性、债券利率也没有市场化等原因,对企业的融资行为产生了很大不良影响。我国债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导致了企业在融资时严重的滞后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康发展。

四、企业融资防范对策

(一)规范企业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资本风险,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加强资金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协调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从企业不同的经营状况来讲,除了充分利用会计事务所等财务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种服务,企业本身还应在控制融资风险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合理确定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特点及条件的融资方案,从而兼顾企业未来的资本流量以及缓解偿债压力的大小。

(二)制定合适的融资方案,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 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对融资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在企业创办阶段,具有资金需求量小、潜在投资收益大及投资风险大等特点,多采用对外贷款的方式筹措资金,需要资金多数来自商业银行或个人投资者。在企业投入经营阶段,由于产品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对市场的认知度还不高,选择的融资方式一般具有资金回收期长、风险大、投资回报率高等特点。在企业增长发展阶段,由于产品销售量增加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企业应选择投资公司、开发公司等方式进行外源融资。进入成熟阶段的企业,逐渐步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所需要的资金量大,其融资方式主要以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

(三)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树立正确的融资风险意识,应该意识到不论是哪一种融资方式都有可能与企业的预期效果产生误差,要仔细核算融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融资过程中的隐形成本。通过对各种融资方式的发现,产权改革和治理内部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赢利能力;通过进行股票回购、提高折旧摊销比率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之间保持一定的最佳比例,可以实现现金净流量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活动始终保持在优化状态,降低企业的内源融资风险。

五、结论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金融体系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应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特点、目前财务状况以及所处的宏观环境等,将融资的需求量与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如何有效地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正视融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并严格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将融资规模、融资方式、融资方便程度以及融的期限进行综合考量,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王辉:《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全面风险管理分析》,《现代商业》2008年第6期。

[2]熊泽森:《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约束及其对策研究——从信息不对称视角考察》,《浙江金融》2011年第1期。

[3]赵猛:《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4]吴庆念:《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渠道和模式研究》,《企业经济》2012年第1期

(编辑 杜 昌)

企业融资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难一直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拦路虎,虽然国家一直推动解决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但由于中小型工业企业自身的资源决定其融资跟大企业相比就存在很多劣势。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难的原因,结合当前的国家引导政策,提出解决的对策,帮助中小工业企业走出融资的困境。

关键词: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对策

课 题:项目序号(2018-01-12),项目名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新三板市场中小型工业企业为例,主持人:吴城垦,依托单位:浙江三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小型工业企业标准为20人≤人数<1000人且300万元≤营业收入<40000万元。改革开放后,中小型工业企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解决就业、贡献GDP、上缴财政收入均有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欠缺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中小型工业企业由于自身掌握的资源有限,跟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存在着不对称,导致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

除了银行贷款,企业获得融资的渠道主要有典当、融资租赁、小额贷款、权益融资、债券融资、票据融资、应收账款质押、保理融资等,看似融资方式多种多样,企业融资应该问题不大,可仔细分析,作为掌握资源较少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由于各种融资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融资业务都不能做。缺少资产、规模不够、现金流匮乏、效益尚未体现等因素堵住了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的渠道。

一、中小型工业企业融不到资金的原因

(一)中小型工业企业自身实力弱

中小型工业企业资产少,抵押物少,而当前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抵押物对于银行来说是最好的担保物品,缺少抵押物,银行的风控就比较难把控贷款的风险;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小,资金的流量也较小,作为偿还银行贷款重要保障的资金流量,没有足够的流动性,银行不愿意承担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由于近些年经常曝出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归还贷款,因此不论法人还是自然人,在给他人做担保的时候总是思考再三,不愿作保。同时由于大多数的企业公开的信息较少,在相互不了解的情况下,更是较难取得他人的担保,没有担保,银行也不愿意提供贷款;

(二)中小型工业企业业务范围狭窄

中小型工业企业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多数企业产品都比较单一,受所处行业的大环境影响较大,自身抗击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外部环境出现负面的情况,业绩下滑的压力就较大。正是由于中小企业业绩抗风险能力较弱,银行等比较重视企业现金流量的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评级的时候打分就偏低。企业要申请贷款难度就显得比较大。

(三)中小型工业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创始人普遍都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精尖人才,大多是凭着自身努力和钻研起家的草根,虽然有很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教育,企业往往做每一件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企业内部工作中推诿扯皮现象屡见不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忙,但是工作的结果又都往往很粗糙、漏洞百出。企业管理层面对这些现象,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知道主要问题出在哪里,也不清楚该采取哪种预案应对这些不足,无法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

(四)中小型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弱

中小型工业企业由于缺少人才和资金的支持,普遍存在研发能力较弱的情况,主要是企业家凭着一股韧劲带领科研队伍进行研发。然而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大额的资金损失,最终还不一定成功,新产品研发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新产品研发一旦失败,便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压力。

(五)中小型工业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中小型工业企业负责开拓市场的大多数为企业主或者股东之一,业绩的多少取决于这几个人的能力,外聘的销售人员由于经验的不足或者激励水平不高,工作的原动力远赶不上公司创始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资金实力的限制,很少或者很难从外面招募能力强的销售人员补充销售队伍。公司原始的股东由于知识面普遍比较狭窄,对市场开拓的布局或者人脉的搭建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六)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成本高

由于现金流的不足或者担保物品的缺乏,中小工业企业融资渠道少,多数只能从小额贷款公司或者商业银行取得贷款,这些贷款的利率普遍较高。如果不能从银行取得融资,那只能从亲戚朋友借款,这部分的资金成本更高,企业业绩如果没有明显的上升,等到借款偿还期限一到,无法归还借款,企业就面临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的边缘。即使能周转归还借款,平时的资金成本也大幅侵蚀了企业利润,导致企业效益低下,很难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二、S企业为融资所做的努力

S企业是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近些年,企业发展较为迅速,新产品的研发、市场的开拓、人才的引进,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解决资金的困境,S企业开始多方努力。一是抵押房产和土地,获得银行的授信融资;二是质押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股权,作为银行授信的担保;三是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抵押个人房产作为担保获得银行授信融资;四是与融资租赁公司对接,让有资金困难的客户获得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支持,加快企业货款的回收;五是与小额贷款公司对接,解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求;六是与银行进行友好合作,降低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比例,帮助企业获得货款支付的优势;七是年度材料采购较大的货物,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与供应商协商延长货款支付周期,降低采购端资金支付的压力。

三、提升中小型工业融资能力的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金融政策体系

为了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从上到下制定积极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制定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规章制度,在现金流、资产规模、抵押担保物等方面适当放松对中小企业的要求,但是在贷款资金使用、产品市场潜力、企业经营情况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优质的中小工業企业融资相对容易,资金使用监管的提升,保障了贷款资金的使用领域会为企业带来效益,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对中央政策落地的监督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信贷方面要求金融机构向优质的中小工业企业倾斜,甚至提出定向降准,但是政策在个金融机构落地的时候,金融机构出于对自身效益的考虑,并没有去落实这些政策到中小企业,有多余的资金更多的还是倾向于流向基建贷款或者大型项目的融资贷款。金融的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金融机构关于落实国家政策的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给予相应的处分。

(三)地方政府建立转贷平台

多数中小型工业企业在资金周转过程中,银行贷款到期需要中小企业归还贷款银行再给予续贷,由于短期内难以筹集到归还贷款的转贷资金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是很危险的。短期内面对大额的资金需求,无法筹集到大额的转贷资金,中小企业只能求助于高利贷等民间团体,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成本。政府如果能够建立转贷的资金池,在银行同意给企业续贷的前提下,收取不高的利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短期大额资金的需求。

(四)提升新三板等面向中小的资本市场活跃度

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股权交易平台,是国家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但从成立至今,这些平台总体来说由于市场活跃度不高,平台给企业融资方面带来的益处相对较少。国家可以适当考虑降低这些平台股权交易的门槛,增加市场活跃度,让平台上企业的股权能够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使企业的股权价值更加公允,方便企业利用股权质押或者股权增发获得融资。

四、总结

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产品也渗透到国家机器运转的每个角落,是国家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社会都应当重视、关注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发展,有针对和倾向的为中小型工业企业提供金融政策支持,帮助他们在发展中度过困难期。

参考文献:

[1]彭永伟.中小企业融资难形成原因及解决路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12):33-34.

作者简介:

吴城垦,浙江三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任一平,浙江天平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企业融资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自从2008年5月银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意见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渠道。结果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增加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危机和违规操作的可能性。本文就当前小额贷款公司产生生存危机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双重困境的原因以及破解思路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小额贷款; 中小企业; 融资

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带来了一线曙光。在工商业和金融业高度发达的今天,要使小额贷款业务走向良性循环,非常不容易。试点意见实施以来,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目前面临的小额贷款公司生存危机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局面,即一方面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困难;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的筹资难。笔者认为,应在分析小额贷款公司生存危机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基础上,采用法律和市场两方面的手段来解决此问题,这也是破解小额贷款目前困境的唯一正确方法。

一、小额贷款公司生存危机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原因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高利率和中小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不成比例阻碍了中小投资者

按照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规定,小额贷款利率为同期银行利率的4倍。也就是说,小额贷款利率年息是21.24%,可是,小额贷款公司实际的利率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根据《南方周末》对深圳等地小额贷款公司的调查,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将月利率定为1.3%,但是要加收管理费,每月1%,这样就使得年利率变成了27.6%。另外,一些小额贷款公司还规定:每月归还一部分本金,而利息的计算要一直按照总额计算。比较一般商业银行按照贷款余额结算利息的方式,小额贷款公司这样做显然变相提高了借款人的还贷利息。这样,在多种还款方式、计息方式的综合作用下,小额贷款利率可变为年利率50%甚至更高。可见小额贷款公司有利可图是显而易见的,难怪在深圳小额贷款市场上各路人马云集,形成了九龙戏水的态势呢!但是,这样的高利贷有哪家中小企业敢于借款呢?除非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与获利能力非常高。可是中小企业由于信息缓慢、产品销售不畅等原因,往往是资金周转率与利润率均比较低,高利率的门槛阻碍了中小企业在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放贷也就不容易继续下去,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危机和中小企业筹资难并存的局面。

(二)小额贷款公司规定的贷款额度太小,解决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

根据《南方周末》的调查,深圳小额贷款公司平均放贷额度是2万元,10万元以上的额度被小额贷款公司认为是高风险的,基本没有业务,这样小的贷款额度根本不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什么问题。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还是其他存货的建立,不足10万元的贷款额度很难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可见,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业务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三)信用信息系统的不健全,给小额贷款公司带来经营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之所以要实行高利率和小额度的贷款政策,归根结底是因为信用信息体系的不健全。在许多大城市里,有大批的中小企业,甚至是微型企业(所谓的个体户),他们的信用情况到底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投放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也是小额贷款利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比如,有人同时向四家或更多的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贷款3万元,合计就是十几万元,由于信用信息系统的缺失,四家公司没有资料共享系统,很可能同时批准了贷款。假如这家企业只有6万元的资产,却贷款12万元,那么四家小额贷款公司都面临着坏账损失的风险。

(四)小额贷款的坏账率高于商业银行,给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带来了高风险

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深圳小额贷款公司的坏账率为15%,比香港同行业的坏账率高出五个百分点,而成熟的商业银行坏账率一般应该控制在5%以内。正因为如此,小额贷款公司才通过增加管理费、利息按照总额计算、每月归还本金等等十分苛刻的条件提高自身的收益,以降低风险,求得生存。

(五)小额贷款的相关法律不健全,也是目前小额贷款行业比较混乱的原因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贷款利率的最高限度以及一些相关法律问题,我国还没有一个规范的法律法规进行制约。因此,一些小额贷款公司钻法律的空子,损害中小企业利益的事情常有发生。这也是小额贷款公司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

总而言之,小额贷款公司之所以能够生存,主要是因为该行业供给小于需求。尽管利率高、贷款条件苛刻,但是,当中小企业急需资金,小额贷款也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为此小额贷款公司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从现存的情况来看,生存困难很大,特别是随着放贷机构的增多,可能会出现以减低利率、增加额度、放宽贷款条件等措施来争夺市场的局面,到那时,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危机就会随之出现。可是,如果保持现在的状况,是根本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连微型企业的资金需求也不能完全满足。这就是目前面临的小额贷款公司生存危机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两难境地。只有破解这一困境,才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一条通道,才能使小额贷款企业有可能度过目前的金融危机。

二、破解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瓶颈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双重困境的对策

(一)建立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系统数据库

各个地方统计局应该根据人口统计的资料建立起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的查询可以是收费的,这样既增加了统计部门的收入,同时也满足了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一切需要查询个人信用的部门的业务需要。小额贷款公司可以通过信用信息系统的查询,了解客户的实名和信用情况,然后再展开信贷业务,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小额贷款公司充分了解了客户的实际情况,可以对信用高的用户提供比较高的贷款额度,以满足中小企业的投资需求。这样不但解决了中小企业筹资难的问题,同时也使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和谐。

(二)开放小额贷款市场,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门槛

虽然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比较快,但是从全国的角度看,我国的小额借贷业务还是很不成熟的。一是借贷规模比较小,经营小额贷款的企业太少,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中小企业的需要;二是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业内自由竞争机制,少数几家企业垄断本行业的经营,形成了垄断利率。如果能够实现自由竞争,利率必然会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所以,应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门槛,更好地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充分调动资金拥有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进而使国内小额贷款市场活跃起来,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提高小额贷款额度同时降低贷款利率

按照香港《放债人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任何贷款人的最高实际利率为60%。但是,由于放贷机构众多,市场竞争充分,香港民间的借贷利率只有10%。可见,降低小额贷款的利率是可以通过市场来调节的。当然,这需要市场的规范、经营风险的降低和国家法律的制约多重配合。

(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客户信用资料共享

一旦有中小企业向某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贷款,放贷企业就可以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查询系统,了解该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信用历史和贷款需求的真实情况等。这样可以大大减低重复贷款的可能性,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分险。

(五)建立健全小额贷款的相关法律制度

国家应尽快出台对金融市场、中小企业和小额贷款公司都有利有节的法律制度,以便促进小额贷款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六)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

通过纳税评估等活动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使之快速走向现代化、信息化,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会计报表水平,还可以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这样也有利于其开展。规范的财务会计核算,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更有利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征管工作。

(七)设立专门的非盈利性融资中介机构,帮助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和监管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

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比如,可以像智利那样成立生产开发公司,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支持,提供技术援助,技术转移和创新方面的支持,以及融资知识的培训、咨询、服务等等。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一个长期以来未得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行业的管理。从以上的分析可见,只有建立健全了小额贷款的法律法规,才能保证贷款双方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才能降低坏账率;只有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才能减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才能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加快小额贷款市场的形成和完善,才有可能通过市场竞争达到降低利率、提高服务水平,承担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任。目前小额贷款市场鱼目混珠,违法公司活动猖獗。合法公司生存出现危机,非法公司利润惊人。这已经影响到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和谐发展,到了花大力气改革的时候了。希望各级相关部门能够尽早重视这一事态的发展。这也是在金融危机的今天,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避免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的重要手段之一。经济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只要我们能够建立起畅通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加强小额贷款市场的监管,中小企业就会在经济危机中成长得更加坚强。●

【参考文献】

[1] 蔡磊.小额贷款真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吗[N].南方周末,广州:2009,(1):5.

[2] 张先治.我国中小企业新加坡上市融资剖析[J].北京: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6.5.

[3] 王庆成,等.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0).

企业融资论文范文第5篇

在国内,占比909的小微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的GOP、70%的科技创新、80的就业。小微稳则经济活,对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也是近几年来受到各界关注的问题。

10月30日,国新办就银行业和保险业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等情况召开新闻发了烩,银保出端黔副主席王兆星、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建i受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呈肩事长缪建民、泰隆银行董事氏王钧共同出席并介绍相关情况。

王兆星表示,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特别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这些政策之下,银行保险机构已经从各个力面加大了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副肤持,针对当下依然存在的问题,还会继续推动相关政策指施尽早摘军实。

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30.4万亿元

王兆星介绍,今年银保监会出台的措施包括大力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麦支励银行对主业突出的龙头民营企业给予融资支持,稳定上下游的企业生户经营。

同时,为了增强和改进银行保险机构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服务,监管部门也在督促和指导银行业保险机构,进一步改进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改进内部风险管控机制、建立完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建设。此外,科学没置小微企业业绩的考核权重,指导大中型商业银行普遍设立普惠金副厚业部,建立专业化经营机制,加强成本管理,落实服务收费减免政策,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在保险领域,充分发挥保险对民营企业和刁、微企业的支扫年口增信作用,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月手项产品,参与化解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缪建民介绍,由于很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没有增信手段,保险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就充分发挥保险的增信功能,为15000多家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保障金颧翅过1700亿元,有效地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另外,还为5700多家建筑工程企业提供建筑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可以释故建筑工程企业的保证金占用负担,缓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流动性资金的压力。

总体来看,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取得了阶段性迸展。截至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较各项贷款同比增速高7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超过1600万户,同比增加406万户,阶段性地实现了“两增”的目标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目前已经达到了30.4万亿元,增长幅度还在不断上升。

此外,18家主要商业银行三季度新发故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经控制在6.23%,较一季度下降了0.7个百分点,融资成本得到了很好控制,保险服务也得到了有效改善。2018年前9个月,信用保险和贷款保障保险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达50万家左右,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增信服务,也为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提供了保障。

民营、小徽触资难在哪儿

不过,即便如此,市场上关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

易会满解释道,所谓“融资难”,主要不是难在民营企业经营出现大面积实质性的变化,实际上是民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民营企业经营进一步分化,有的是发展中的问题,有的企业可能会被市场出清;不是洲浓银行体系的断贷、压贷,而是相在流动性的压力。“这个流动性压力主要是直接融资和表外融资渠道受阻,包括发债困难、股权质押融资等带来的一些风险,使个别民营企业的存量融资到期无法正常接续实际上,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余额是增长的,授信也是保持基本稳定的,并没有出现抽贷、限贷等歧视性措施。”

考虑到上述情况,易会满表示,工商银行将完善信贷与债券投资业务统筹联动机制,积极参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顺利运作。“实际上,民营企业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流动性问题,引发这币流动性问题,发渍的接续是重要原因,所以,我们与央行、中债增信相关机构组成联合体,探索怎么样在民营企业的发债方面充分运用支持工具,把市场稳步做好。”易会满说。

10月26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央行计划初期向中债增信提供100亿元初始资金。如果以1:8的杠杆比例测算,债务融资工具会形成约800亿元的规模。此外,中债增信会和其他市场机构,包括债券主承销商、地方商业银行、地方增信公司、保险公司等组成产品发石联合体,假定其他主体也按照这个比例提供800亿元规模,可能就会形成1600亿元的规模。

另外,“几家抬”的模式对民营、小微企业发展也非常重要,这是市场所形成的共识。易会满强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信贷问题,它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各种市场交叉在一起,所以解决起来更为复杂,矛盾也更加突出,这就需要大家‘几家抬,,发挥好共同的合力。”王兆星也表示,要衫极发摘部门合力,推动各项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其他政策落地,形成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强大的政策合力。

事实上,从浙江等民营、小微企业聚集且融资情况较好的地方来着,外部环境良好的确能为传统弱势融资主体营造良好氛围。王钊〕表示,近年来,政府和各部门出台了很多支步当祖亥策,加上国家信用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有助于破解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我们感到,小微金融服务目前的同行者越来越多,形成了良性的竞争环境。小微贷款的可获得性和覆盖面有很大的提升。这个看法是我根据泰隆银行所在区域的情况基本形成的。”

多项措施缓解各类难题

为了更好帮助民营、小微企业成长,在场的几位相关负责人还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介绍。

易会满表示,工商银行已经和近50家大中型民营企业初步达成意向,有6家企业进入实质性操作。“我们希望通过债转股,帮助企业优化财务结构,增强发展后劲,让企业和市场增添信心、增强预期,同时有利于化解银行融资风险,也有利于银行取得合理的则务回报。”

田国立表示,与过去的情况不同,现代科技给了银有7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机会。除了AI技术、大数据应用、人脸识别外,国家正在全力推动打通信息“孤岛”,围绕税务、工商、用电量等数据,银行在交叉识别小微企业的司巡芝性上,可以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

此外,田国立建议,对民营、小微企业的贷款评判不能根据负画啼青单,而应制定正面清单。“过去我们是负面清单,现在就应该是正宜啼青单,就是准合格谁过关,否则,都围绕一些不良企业设计风控体系的话,好企业跟着承受的成本就太高了。但如果我们简单地用几个公共数据,交叉识别后,对它的风险有了判断,利用技术手段很快就可以放贷。”

缪建民则从保险的角度表示,将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增信,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在传统的保险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发行保险资管产品的基础上,拓展“支农支小”业务,为农户、农业企业、合作社提供小额的融资支持。

王兆星强调,在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在市场竞争中促进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优胜劣汰,要协调发挥好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两个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改善对小微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缓解融资难问题,不能只靠放松风险管控和降低信贷标准。“经过这么多年艰难的改革探索,银行所形成的风险管控体系、审慎稳健的理念和精绍日七的管理机制,非常可贵,需要倍加珍惜。所以,在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金副服务的同时,银行要更好地改进风险管理,而不是放松风险管理、降低信贷标准。否则,可能会形成新的金融风险,影响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所以,我们也必须同时进行考量和平衡。”

王兆星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尽早落实落地。

企业融资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关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一、问题的关注

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所议论,但基于以下因素,2009年以来被特别关注:

(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近期面临着严重困难

2008年下半年从美国引爆的金融危机,提升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注度。因资金周转困难,大量的中小企业停产、工人失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中小企业歇业、停产、倒闭的大约占7.5%,城镇就业更加困难,2500万左右的农民工返乡。

(二)随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过程的推进,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凸现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有970万户,数量已占到中国企业总数的99%,GDP占全国的60%,提供税收占50%,外贸出口占68%,发明专利占66%,并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这些数字一方面说明,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说明中小企业日益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收益主渠道。

(三)国家提出发展经济的重点是解决民生问题

中小企业几乎都是市(县)以下直属或管辖企业,中小企业大范围运转停顿,直接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工人失业,财政收入、国民收入减少,将直接影响到民生问题的解决进程,直至社会稳定。解决中小企业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切入点。

二、解决的途径

众所周知,目前融资难、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亟需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看似是企业和金融部门的问题,其实不然。它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个历史性的难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时期的一个必然阶段。中小企业要发展,改善融资服务是关键。要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金融部门、政府三者的努力都不可或缺。

(一)就企业而言

1、要增强资本实力。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而银行的运作有其自身的规则,市场化运作、规避风险、提高效益是其经营之本。受贷中小企业没有一定的资本实力,银行也力不从心。所以中小企业要增强自身的资本积累,培育自己的品牌,不断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这是获得银行信贷青睐最有效的途径。

2、要增强诚信意识。客观地讲,中小企业的诚信度比大企业要差,信誉不是太高。据某国有商业银行统计,2009年3月末,大企业贷款的不良资产率为5.4%,而中小企业为12.9%。另据调查,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报表不真实,为了取得贷款,常常是给银行的数字做大一点;为了少缴税,给税务的数字又往往是小一点。试想,一个信用缺失的企业,银行敢与之打交道吗?因此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更多的信贷支持,必须提升信用等级,提高信息真实度,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信心。

(二)就金融部门而言

1、要转变观念。中国中小企业有97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GDP占全国的60%,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中小企业客户是一座“金矿”,谁占领了中小企业市场谁就占领了金融市场的未来。在国际金融形势持续低迷的今天,强劲的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对于银行而言应该是难得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关键要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平衡。金融机构应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眼光,把扩大中小企业服务作为降低信贷资金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培育新客户和拓展新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对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培育银行忠诚、终身的客户。各金融分支机构要根据总部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尽快再造具体业务规定和流程,从根本上改变对企业重国有轻民营、重大轻小的传统倾向。

2、要开拓创新。目前按照传统信贷模式来做中小企业贷款,肯定不行,必须创新。要通过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科技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搭好平台。在改善金融机构的服务上,金融机构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管理部门和专业队伍。如设置中小企业信贷专业部门,开展中小企业贷款分类管理和分账核算,进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战略规划、业务指导、产品开发和系统管理,组建由专职客户经理组成的专业队伍。业务上要根据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创新中小企业贷款审批制度和工具,简化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流程,开发中小企业贷款审批软件,开办网上贷款项目申报系统,通过系统实现批量化网络管理,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效率。机制上要建立风险防范与正向激励并重的中小企业贷款业绩考核办法,将中小企业信贷人员的收入与其业务量、效益等综合指标挂钩。

3、要增加网点。当前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的,不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带有“官商”特点的、俯视式的服务,而是能够适应中小企业的、机制灵活的、平视式的服务。而目前有许多大银行,县(市)级网点都没有,无从谈起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服务。因此,一方面各国有商业银行要在县级或工业园区把机构设置起来,只有这样,银行工作人员才能深入企业,面对面与企业厂长、经理接触,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取真实信息,才有建立互信的基础,才有合作的可能。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浙江台州等地区创立的金融社区服务模式使得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众多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目前在存贷款总额上都大大超过了国有银行,而且信贷资产质量非常优良。这种局部地区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4、要拓宽渠道。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分布在各行各业,又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融资需求多种多样。因此各类金融部门要积极培育和健全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多样化的产品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资金需求。重点要畅通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创业投资和产权交易等直接融资渠道。

(三)就政府而言

人民银行、银监部门、财政、税务等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应各司其职。

1、人民银行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据统计,到2008年底,企业征信系统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1447万户。如今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将查询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作为审办信贷业务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要继续完善企业征信系统的建设,将中小企业信息全部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确保数据质量和系统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依托数据库筛选和信息汇总功能,为各类金融机构、相关部门提供全方位的经济信息服务,从而提高银行的信贷决策效率。政府要引导和监督企业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可信,数据更新及时。

2、银监部门要调整监管指标。就目前状况而言,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系数大是既存事实,银监部门在对金融企业考核时应区别对待。对中小企业贷款自有资本金的要求、不良贷款比例的控制、呆账准备率的提取等都应当区别对待。

3、财政税务要加大政策扶持。财税部门从现在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对中小企业贷款收入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应实行区别对待,政策扶持,以激励金融企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4、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当前,社会各方面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普遍达成共识,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普遍非常重视,但在协调上存在欠缺,因而效果不够理想。如财政、税务、工商、金融、海关等部门都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各部门政策之间却常存在不够协调之处,支持的力度和调子不尽相同。例如,有的中小企业在履行融资担保手续时,会出现融资的非金融成本(手续费、佣金等)高于金融成本(贷款利率)的尴尬局面。因此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迫在眉睫,如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产品推广方面,就需要工商、税务、评估、审计等相关各方的协调与支持。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世纪难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各方齐心合力。总之,政府要高度重视,各方要协调一致,措施要具体到位。我们可以期待,通过持续有效的国家政策和金融支持,有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中国的中小企业一定可以克服眼下的困难,渡过难关,中国的经济一定能走出低谷并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作者单位:阳士昆,崇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肖莺,中国人民银行崇义县支行)

上一篇:幼师实践论文范文下一篇:数学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