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日记下雨了范文

2024-04-11

一年级日记下雨了范文第1篇

一、教材分析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只有关注生活,感受和体验生活,善于用美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发现美,并借助一定的美术语言,才能真正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创作出好的作品。《下雨了》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里的课业。本课教材选取了生活中下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情趣。教材中不仅展示了一些有关下雨时的场景,还穿插了韩羽简练而潇洒的《听雨图》,以及形象生动的学生绘画和撕纸作品。这些图片很好地表现出了雨中人物的动态,能充分地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创作的素材。

二、学情分析

海南岛是一个雨水充沛的地方,孩子们对下雨并不陌生,也有着特殊的情感。雨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意味着难以言喻的快乐,不论是穿着小雨靴在雨中踩水,还是拿着小雨伞在雨中疯疯闹闹,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此,本课题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这是有利于创作的因素。但由于年龄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他们大部分动手能力都不强,因此在教学中引导他们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雨景较为合适。材料的选择以油画棒、彩色笔为主。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回忆和再现下雨时的情景,了解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留心生活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能利用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线条和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培养再现情景的能力,体验绘画的乐趣。

情感目标: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自然界的美妙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能用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雨景。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种类的雨。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师生合唱 2.这首歌表现什么时候的情景?

雨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下雨了”)

(二)讲授新课赏析图片

1.在夏天经常会下雨,你还记得下雨时候的情景吗?将要下雨时天空和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人们会干什么 ? 2.你喜欢下雨吗 ? 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3.走进雨的世界。(播放课件) 提问:

A 你看到了那些形状的雨点?雨点落在地上时形状发生了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雨点落在地上会溅起泡泡样的水花,积水中会有水纹等现象。) B 人们用了那些防雨工具?

C 小动物会躲雨吗?下雨时他们有什么有趣的表现?

4.下雨带给我们的乐趣可真多,怎样才能画好雨景呢?(播放有关课件,欣赏分析) 提问:

A 这些作品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来表现雨? B 还可以用那些材料和方法来表现雨? 5.欣赏课本以及课件中画家和小朋友们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并说出自己最喜欢哪一幅,理由是什么,让学生在欣赏中激发创作欲望,掌握下雨时人物的动态各种表现方法。

6.用各种形状和线条来表现不同种类的雨(学生到黑板表现,教师补充示范) 7.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作品,学会了这么多的雨景表现方法,下面就让我们在肖邦优美的钢琴曲《雨滴》中,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表现下雨时候的情景吧!

(三)创作实践、教师指导

1.出示作业要求:个人或是小组合作,利用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线条和形状,创造性地表现出一幅下雨时最让你难忘的画面。

2.小采访:你想表现怎样的一种雨,雨中有什么?人们穿戴怎样的防雨工具,和什么人在一起?

(四)评雨析雨,交流评价,展现自我,分享创作快乐

(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评相结合方式,体会成功的喜悦。评析标准:情景感人,形象生动,构图饱满,涂色完整。)

A 、请生相互参观交流作品的成功之处。 B 、请个别同学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 C 、师生共同表演学生作品里下雨时的喜悦情景。

(五)小结:同学们,下雨使得大自然变得丰富多彩,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今天你们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雨中的人物活动和雨中的趣事,真是好样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及时画出生活中精彩的画面,同时也祝福同学们像雨水滋润下的小树一样,健康茁壮的成长!

【教学反思】

《下雨了》是一节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属于“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在本课中,我通过听——看——忆——赏——想——画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各种雨景的回忆,了解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自然界的美妙变化,从而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留心生活的好习惯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只有关注生活,感受和体验生活,善于用美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发现美,并借助一定的美术语言,才能真正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创作出好的作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强调体验,丰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之教会他们绘画技法获益更多,影响也更深远。海南岛是一个雨水充沛的地方,孩子们对下雨并不陌生,也有着特殊的情感。雨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意味着难以言喻的快乐,不论是穿着小雨靴在雨中踩水,还是拿着小雨伞在雨中疯疯闹闹,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此,本课题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尽管如此,大部分的孩子们对雨的形态和相关的场景还是缺少一个系统的观察。因此在进行《下雨了》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我向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观察各种形态的雨以及雨中的情景。这个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加深了他们对雨的印象,同时也为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体会雨的美,我以歌曲《小雨沙沙》作导入,使学生进入歌曲所创设的境界。熟悉优美的韵律,让学生潜移默化融入雨的意境之中,自然地进入了课题。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我再通过生动精彩的课件展示下雨时的各种场景,激发了学生对各种雨景的回忆,而学生的情感也逐渐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起来,从而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此时我再通过课件展示画雨景的一些窍门要点及优秀作品,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从而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顺利的完成了课堂作业,体验到了绘画的乐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年级日记下雨了范文第2篇

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感受雨天的美,对象声词感兴趣。

2.大胆在同伴面前表现,并学会创编雨天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活动准备:1.PPT课件、电视机、电脑。

2.图片:小草、小窗、小门;;小鼓,小铃铛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1.今天,我带来了一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下雨了),还真下雨了。再听听,听到什么了?(下雨的声音)哦,也听到了下雨的声音了。 2.你们看,这是谁?(小鼹鼠)一看就看出来了,这是小鼹鼠。请你们听听雨天里鼹鼠发生的一些事情。

故事的名字叫(雨天的声音)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见门外有声音,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夏雨了。那是夏天的雨,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哦,小鼹鼠听到了“沙沙沙,小草是你吗?”小鼹鼠又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是你吗?”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咚咚咚,小门是你吗?”

3.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小草、小窗、小门)出示图片。小鼹鼠的朋友都发出了什么声音?(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小窗呢? (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小门呢?(哦,咚咚咚,小门是你吗?)谁来试试小草发出的声音,小窗呢,谁来试试,小门我们一起来试试。他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出几下声音,(三下)

二结合图谱,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学习对话

我们再来听听这个故事,故事里小鼹鼠是怎么问小花,小门和小窗的?(沙沙沙,小草是你吗?叮叮叮小窗是你吗?咚咚咚,小门是你吗?) 学习诗化语言,沙沙沙,小草是你吗?叮叮叮,小窗是你吗,咚咚咚小门是你吗?先要发出声音,然后再问他们。

三,创编雨天里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花、小桥、路灯、椅子)你还看到了树,还看到了什么?(帽子、小河)这是一条什么?(小路)这些东西在雨天里会发出声音吗?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小花会发出什么声音?小木桥会发出什么声音?路灯会发出什么声音?小椅子会发出什么声音?在雨中,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也都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谁能像小鼹鼠一样来问问他,还记得小鼹鼠是怎么问的?(沙沙沙,小草是你吗?)谁来问问小花?(滴答滴答,小花是你吗?)问得真好听。那么小木桥呢谁来试试。先要有声音。小椅子谁来试试,还有谁来问问路灯?除了这些东西之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在雨中会发出好听的 声音,幼儿自由相像,讲述。

其实雨天里很多的东西都会发出很好听的声音,下次老师带你们仔细去听听这些美妙的声音。

一年级日记下雨了范文第3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下雨了

活动背景:

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经验的题材是培养幼儿感知,创造能力的重要一环,抓住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儿进行创作,针对这个特点,我利用连续几天下雨不断一事,为幼儿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事先的观察,了解雨的特征,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之后,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长垂线、斜线的画法,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画纸人手一份,油画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掌握有关雨的知识信息。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雨具”,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师: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雨衣,雨靴问)

幼A:那黄色的雨衣是我的。 幼B:那个是我的。(教师手指雨衣,雨靴再问是什么?) 幼C:这些是雨衣和雨靴。师: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呀?幼A:在下雨。幼B:今天在下雨。师小结:对,因为今天外面在下雨,所以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而且这几天呀,一直在下雨对吧,前天老师还和你们一起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是不是?(幼齐答:是)请小朋友想一想,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呢?幼A:上面落下来的。幼B:从天上落下来的。师:雨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知道吗?幼A:是一滴一滴的。幼B:是一根一根的。幼C:有的时候一滴一滴,有的时候是一根一根的。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时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幼A:下小雨时是一滴一滴的,大雨时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师小结:看来小朋友在观察下雨过程时很仔细。的确,当下小雨时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来的,而下大雨时则是像线一样一

www.hoing.net

根一根的落下来,如果刮着风的话,雨还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样。我们来学一学雨落下来的样子好不好?(幼齐答:好)

2、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评析:通过回想雨的不同形态,让幼儿对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再加上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下雨,更使幼儿对雨以及对这个活动增强了兴趣。)

3、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表现下雨的过程。师:刚才我们说了说雨,还学了学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画一画雨好吗?(幼齐答:好)师:先画什么样子的雨呢?(有的幼儿说先画大雨,有的幼儿说先画小雨等。)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好吗?(好)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吹得都斜了过来。刚才我们说到的就是这三种情况,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

4、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幼齐答:好)画的时候,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2)幼儿进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5、展示交流。(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评析:讲评时不强调作品的好坏,而让幼儿自由说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个小细节,都成了同伴赞扬的对象,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述的习惯,也增强了幼儿本身的自心信。)

6、活动延伸帮助幼儿穿好雨衣,雨靴,带领幼儿进行《踩雨》活动,让幼儿在雨中寻找更多的快乐。

三、活动评价这一活动内容是教师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物是寻找而产生的,选材适时及时,符合幼儿情感需要。活动过程中,教师总是以积极的心情与幼儿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并鼓励幼儿大

www.hoing.net

一年级日记下雨了范文第4篇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唱出大雨、小雨时的强弱力度。

难点:能够大胆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四、活动过程:

1、上课准备:拍手坐好、互相问候

2、引起兴趣:1)“轰隆隆,雷公公发怒了,打雷了,下雨了!”(教师随即播放打雷下雨录音)

2)哗啦啦······,这是下什么雨的声音?(下大雨)

滴滴答答······,这是下什么雨的声音?(下小雨)

3、学习歌词

大雨大雨,哗啦啦,哗啦啦。小雨小雨滴滴滴滴答,滴滴滴滴答。

4、大雨、小雨高高兴兴地从天上落下来,听,它们还在唱着好听的歌呢!(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

5、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

6、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

7、哇,小朋友们唱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们做个游戏,听好游戏规则哦:

当江老师说下大雨了,你们就用大的声音来唱,并且拍手,当江老师说下小雨了,你们就用小小的声音来唱,并且拍肩,明白吗?重复一遍 示范一遍

小朋友游戏若干遍

五、结束语

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告诉江老师,下大雨是什么声音?(哗啦啦)下小雨呢?(滴滴滴滴答)好,呱呱叫!

一年级日记下雨了范文第5篇

教材分析:

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现出来。教材中的作品,目的是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教学目标:用三组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的画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

课前准备:ppt课件、课堂所需纸偶道具等、

一、 导入新课:

让学生听小雨、大雨、雷雨的声音 师:刚才你们都听到什么了? 生:各种雨声、雷声……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这么多的雨,咱们把它画下来怎么样?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下雨了。(板书)

二、 讲授新课

1、用道具演示小雨、大雨、风雨的特征请同学描述其特征,

教师总结这三种雨的特征。

2、雨越下越大,雨中的人们用什么打伞呢?请同学演示雨中一个人和多人打伞的样子,进而演示风雨中人们打伞的样子和雨伞姿势的变化。

3、下雨了,我们的身边又是怎样的雨景呢?

播放人们在雨中的图片、动物在雨中的图片

4、生活中一幅幅生动而有趣的雨景都能变成一幅好的下雨图呢!让我们看看其他孩子是怎么表现的。引导学生翻看课本中出示的学生作品并评析。

5、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身边发生的雨中的故事并请生说说。

6、教师板书演示下雨了的图画

7、对学生的作业要求

三、学生作业

四、展示、评比学生作业

五、小结

六、板书:

下雨了

小雨------雨线又细又少 大雨------雨线又多又密 风雨------雨线是斜的

教学反思:

一年级日记下雨了范文第6篇

刚刚进入高三,心里既是紧张又是激动。过去才不久的高二,和当下数不尽的作业相比,幸福得多。不知道这种猝不及防的迫近高考是为了什么,但是,终究还是被成绩敲得有些难受。想到了高二的期末,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还是失败了。真的很想放弃。这种放弃,与其说是逃避,不如说是泄愤。

整个高二暑假只有半个月,但是这半个月我变得昏昏沉沉。每天睡到很晚才肯起床,起床后不是玩电脑就是看小说,课本是没怎么碰的。在那睡觉时,睁开眼睛,想着起来之后做些什么,想不出来,就又不起来了。这种感觉,好像是畏惧醒来,害怕这些事实、

就这么混过假期。其实自己也自责过,可是自己又总是想那个期末的惨淡成绩、或许吧,我本来也不是一个坚强的人,这么容易被困难打倒,变得如此萎靡不振。

开学后,班主任还是找过我的。其实我的成绩在班上是中等。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中考考了全校第二的缘故,这些我都懂。可他越是这样,我越是内疚。感觉自己对不起他,对不起他的厚望,也对不起自己的雄心壮志!每天都很折磨。也许数理化对我来说就是天书,我永远也弄不清楚。其实,我喜欢文学。从小到大,看了很多书,现在虽然数理化一片糊涂,语文还在屹立不倒。我明白木桶效应,所以,也在数理化上下了很多功夫,可不见起效。初高三,又要面临第一次月考,此时此刻,有歇斯底里变得镇静多了。最近,总是需要励志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又莫名的心理压抑。看着故事里人事,我觉得也许自己拼一下还是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但俯观自己的现在成绩,实在觉得前途黑暗。可惜,不管多么痛苦,我知道我终究不是可以被消灭的人。

我知道,过去已经过去。我没有办法找回高一高二失去的日子,所以我要加倍努力,让我的高三更灿烂!我不会放弃,我知道这是高三的礼遇。我不反抗,也无力反抗,轻轻地对自己说:高三,我来了。然后,低下头去,在数理化上冥思苦想。

我知道,我心里一直有个石头开花的梦想,所以,我会呵护它,并坚信这不是虚幻。

加油,高三我来了!我会用最优雅的姿态,去摸爬滚打,让自己过得坚强,让高三充实、快乐!

上一篇:云南省幼儿园标准范文下一篇:医美产品策划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