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2023-10-16

新媒体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1 新媒体助推品牌宣传的优势

1.1 新媒体为消费这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新渠道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手机、社交网站、博客、数字杂志、移动电视等数字媒体为代表, 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诸多局限, 具有新载体、平等传播、互动传播等几大特点。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无界限性、开放性、及时性和互动性等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群体开始通过新媒体的方式获取产品信息, 并通过转发、分享等方式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传播者。

1.2 互动与反馈能够保证优质的宣传效果

据调查显示, 新媒体的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18~50岁的中青年用户群体, 这部分用户群体具有较强的购买能力、更为时尚、消费的随意性较强, 对于新事物更有兴趣去尝试购买, 容易形成冲动型消费。同时这部分群体更愿意通过新媒体分享、发布自己的使用感受, 也在无形中成为了“口碑传播”的执行者。企业可以利用这部分用户群体的特点, 在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 引导客户群体主观、正面的表达自己的使用感受, 从而保证优质的品牌宣传效果。

2 新媒体视角下宜昌新创企业品牌建设几点思路

2.1 凸显企业核心竞争力, 利用媒体准确定位。

对很多新创企业而言, 在品牌建设中, 精准的产品和服务定位是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此, 对于新创企业, 要想通过新媒体树立产品品牌, 形象, 所需要做的就是要通过媒体网站, 体现出自己产品的特色或者是差异, 帮助受众在众多的品牌中能够快速获取产品有关信息, 并和其他品牌拉开差距。

比如, 近几年年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有很多农产品企业和个人开始借助互联网销售农产品, 比较突出的有宜昌秭归县的柑橘, 2016年, 该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亿元, 同比增长60%, 其中秭归脐橙销售额达11.8亿元, 同比增长96%。在如此可观的销量背后, 与该地区精准的农产品定位有关。该县很多农户通过手机视频让客户了解秭归脐橙依山傍水的产地环境, 绿色无污染的种植方式, 让客户通过视频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纯天然的生态种植, 这样在无形中就加深了客户对这种农产品的信任感, 形成了对秭归脐橙“好山好水出好橙”的共识, 从而促进客户尝试购买。

2.2 勇于创新

创新是多方面的, 除了媒体内容的创新, 还包括媒体的展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创新。企业再利用新媒体对品牌进行建立和传播的同时, 还可以利用新媒体, 帮助企业获得用户的大数据, 从而可以更为有效的掌握用户需求, 从而在自身的产品设计、开发、销售渠道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数据支持, 能够更好的根据用户习惯来进行传播, 提高企业的品牌传播效率。笔者以秭归脐橙为例, 不少消费者对秭归这个地名是比较陌生的, 但是大家都听说过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秭归是屈原的故乡。因此, 在品牌传播中, 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将脐橙与屈原的诗歌文学结合起来, 让客户在品味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 为美食增添了美意。

2.3 通过事件传播, 增加媒体的影响力

通过组织新闻事件, 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的方式, 能够给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了解产品和服务功能的机会, 从而来吸引消费者对于该产品的独特和差异化程度形成一定程度的关心。新媒体通过策划这样的活动, 比如邀请专家、名人、消费者参加主题活动, 为企业来累积无形资产。比如, 对于农业企业而言, 可以通过组织消费者参加柑橘采摘、春茶采摘节等活动获得消费者的关注, 通过消费者的亲身体验, 获得对该产品的信赖。

2.4 多种新媒体的综合运用

新媒体的发布途径丰富多样, 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及服务, 根据自己的受众人群, 选择不同的媒体发布法师, 比如微信营销或者是社区营销等, 同时也需要主要信息更新发布的频率, 让受众在接受到产品信息的同时也不至于产生厌烦情绪。

摘要:随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发展脚步, 未来的宜昌将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创新创业之都。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 本文就如何利用新媒体创建企业品牌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新创企业,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盼盼.新媒体时代品牌营销传播策略探讨[J].科研, 2016 (7) :147.

[2] 胡菊芳.新媒体背景下的品牌营销传播方式[J].科技传播, 2016, 8 (3) :9-10.

新媒体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给我国体育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体育文化传播方式受到新媒体发展的严重冲击。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了当前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新媒体对体育文化传播的优势,并提出了未来新媒体在体育文化传播中应用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体育文化;传播;策略

引言

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在不断的传播过程中实现的,可以说传播是体育文化得以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传播媒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时刻影响着当前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它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的方式以及传播的方法。在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的传播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因此,本研究对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现状

1.1 体育文化的发展及传播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体育赛事从战国初期的孙膑赛马便开始流行,随后有唐朝的马球比赛,以及现在一直延续的国际奥林匹克比赛、世界杯等,体育赛事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并没有减少过,而这些竞赛的记载与流传方式也随着媒体的发展与进步在不断的改变着。在社会逐渐变迁,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信息化时代中,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式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体育竞赛,其比赛状况及比赛中凝聚的体育精神借助于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始传播,更加直观、及时的向大众进行传播,而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纸质传播方式传播的缓慢性。在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体育锻炼与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当中,崭新的新媒体体育文化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因此,本研究对新媒体时代的体育文化传播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探索新媒体的高效应用,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体育文化采用新的传播方式,在原有体育文化传播的基础上建设时效性更强的传播方式,促进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与可持续发展。

1.2 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传播方式

体育文化中凝聚了人们深厚的体育审美意识,体育文化传播以体育为载体,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体从传统的文字方式逐渐转变至现代化的传播模式,目前最常见的几种主要体育文化传播媒介包括以下一种:

(1)电视传播。电视是大众传媒中最传统、最普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该传播方式下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同时也是大多数人愿意接受,有条件接受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人们及时了解各类体育赛事及新闻提供了重要渠道,而且,人们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也可以从中感受各项体育运动中蕴含的重要体育精神及体育文化,可以说,电视传播是目前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2)网络传播。随着生命生活水平的提升及互联网的发展与进步,网站在体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专业性网站都会定期在网站上上传有关体育的相关信息,包括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及音频等,同时网站论坛、新闻等也会及时更新有关体育文化传播的最新讯息,是目前相当一部分体育爱好者获得体育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也是目前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

(3)报刊传播。目前很多报刊中都设有体育专栏,主要报道各种体育动态及信息,尤其是在互联网迅速普及之后,网络体育报刊开始更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网络体育报刊,及时获得相关体育信息,对于体育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2.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传播的特点

2.1 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传播具有快捷性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渠道,丰富了体育文化传播的方式,打破了传统传播方式在时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此外,受众可以借助于新媒体随时随地的了解有关体育赛事的相关视频、音频及图像文本资料。

2.2 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传播具有大众性

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这样就可以为人们接受体育文化提供一个平等的平台,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直接参与到体育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中,受众既是体育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

2.3 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传播具有互动性

传统媒体对体育文化的传播是以信息的发送者为中心的,其传播方式是由点及面,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点与点,以及点与面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可以建立起实时互动。

3.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传播策略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及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视,我国体育文化传播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及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度。近年来,我国各地兴建的体育馆数量在逐渐上升,各类型体育比赛也越来越多,各项体育设施逐步完善,体育文化宣传力度加大,不仅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而且增强了国内人们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虽然各种传播方式都有利于体育文化传播,但是不同传播方式的传播力度、内容、文化内涵等都有所差异,其中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的就是数字新媒体传播方式,接下来笔者提出了未来数字新媒体技术在体育文化传播中应用的几点策略。

3.1 积极探索发掘新媒体的各方面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新媒体的各方面应用中,最应该重点把握的就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能力,比如对体育知识的传播、体育文化的解读及体育政策的宣傳等,让人们了解体育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可以利用新媒体对国家体育赛事,奥林匹克等国际性比赛进行实时转播,对体育新闻进行及时传播,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腾讯QQ、MSN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向人们传播体育文化知识,让人们及时获得各种体育相关信息,从而引导人们能够在闲暇之余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从各个方面影响和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3.2 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体育文化媒体传播方式,在传播特点上各有千秋,比如,从信息传播的深度与真实度方面来看,传统媒体必然要优于新媒体,而从传播的速度与及时性方面来看,传统媒体必然不如新媒体。所以,我们在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应当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使他们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比如,针对于比较重要的体育竞赛,我们就可以选择既通过传统媒体下的电视、广播、报刊等进行传播,同时也利用网络同步更新,为大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信息,最大限度传播体育文化。

3.3 通过新型便捷式移动媒体传播体育文化

便捷式可移动媒体由于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人们可以自由地获取所需体育信息,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手机的功能也更加完善,尤其是在4G 网络逐步普及的情况下,技术的运用、智能手机的诞生,将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新型便捷式移动媒体将是未来体育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趋势。

4.结语

总之,在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体育锻炼与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当中,新媒体体育文化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冬园,姚强.对新媒体时代下体育文化传播方式的分析[J].体育科技,2015,01:13-14.

[2]王学军,高大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品牌的新媒体传播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9:136+138.

[3]李金宝.我国体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现状、内容及走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08:19-24+30.

[4]房新宁.新媒体环境下体育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知识,2013,06:15-16+21.

新媒体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出版社借力新媒体开展图书营销,可以运用其交互性与及时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的平台,发挥互联网巨大的优势,覆盖更多的潜在用户群体。在未来的畅销书营销中,新媒体将扮演重要角色。文章根据新媒体营销发展中不同阶段畅销书的营销模式,探索其新媒体营销的新路径。

【关 键 词】畅销书;新媒体营销;读者;跨界营销;社群营销;网络直播

【作者单位】杜沛,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在传统媒体时代,暢销书的营销往往通过出版社对作家的经营得以实现。在新媒体时代,随着阅读环境、媒体环境以及社交环境的不断变换,出版社在畅销书的营销上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接受新媒体带来的变化,才有可能赢取市场。新媒体的普及不仅改变了营销的环境,也加剧了营销模式和传播规律的复合演化。出版社借力新媒体图书营销,可以运用其交互性与及时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的平台,发挥互联网巨大的优势,覆盖更多的潜在用户群体。在未来的畅销书营销中,新媒体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下文将根据新媒体营销发展中不同阶段畅销书的营销模式,探索其新媒体营销的新路径。
一、新媒体1.0时代:病毒传播式的双微营销

早在2009年微博刚刚兴起之际,新媒体平台便成为众多出版社抢占的营销高地。出版社通过微博进行图书宣传,具有实时更新、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而且借助用户转发形式,可让图书在短时间内曝光,让更多读者拥有对该书的浅层次认知。这种认知会对读者产生初级的心理影响,一旦读者再次接触到该书的信息,就很有可能购买。

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堪称国内出版社微博营销的先行者,其出版的《我们台湾这些年》被国内称为“微博图书营销第一案例”的畅销书。在营销前期,出版社便通过微博平台设置热议话题的方式,将全平台用户聚焦到图书内容的核心——消除大陆人对台湾的集体误会。在拥有了全平台用户对《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的关注之后,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采用了赠阅式的营销策略,通过用户微博转发的形式实现两个目标:一方面让参与活动的用户有机会获取签名图书,以此增加用户参与活动的踊跃性;另一方面推动图书宣传信息不断地向外扩散。在这种微博营销策略的影响下,《我们台湾这些年》在微博上的轮番宣传,使得图书未上市就已经锁定超过50万名用户,平均每条微博话题的转发量都超过1万次。《我们台湾这些年》从2009年10月28日在微博宣布于当当网预售后,每日预订量都超过了5000册;11月6日至30日期间,图书位居当当网24小时图书排行榜第一位和新书热卖排行榜第一位。上市不到一个月,首印30万册图书已经售完,连续4周每周加印10万册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台湾这些年》销售的成功,让更多的出版人认识到微博的传播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大不相同,前者是通过裂变传播的方式完成信息传递的,每一个传播者都是信息生产者,传播的内容根据传播者“被关注”的数量不同而形成不一样的传播圈。在《我们台湾这些年》热卖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用同样的营销手段将《藏地密码》《卑鄙的圣人:曹操》等图书推向畅销书宝座。

2012年微信的崛起,再一次将出版业的新媒体营销推向新的高峰。微信营销较之微博营销,更具读者针对性,不仅可以让出版社实现图书点对点的定向投放推送,还凸显出版社和读者之间互动性更强的特点。微信营销的到来,甚至让出版业提出图书精准化营销的口号。双微营销的出现让出版社改变了传统畅销书营销的模式,让出版社不仅是一个信息发布者,而是可以参与到读者互动交流的圈子,实现与读者的双向交流。除此之外,出版社内部还可以通过双微完成营销沟通,时刻保持与读者的接触,消除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障碍,全面、及时地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
二、新媒体2.0时代:精准覆盖式的社群营销

在传统媒体时代,畅销书营销主要围绕书店卖场推广、纸媒连载宣传和线下活动三种方式进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涌现出许多不一样的营销方式,社群营销的兴起便得益于社交软件的应用。出版社借助新媒体社交平台通过个人或群体(包括企业)群聚网友,与目标顾客群建立长期沟通渠道,最终使其形成消费行为。图书销售登上社群营销的舞台,在业内形成巨大影响力。

2012年,罗振宇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要分享他个人读书的经验和思考。同时,同名微信公众号开通运营,每日推送罗振宇本人的60秒语音,分享其生活感悟和读书文章。《罗辑思维》2012年12月开播,8个月内在微信上吸引了50万名听众,视频播出量3000万次。2013年8月,《罗辑思维》通过付费会员制的销售方式,在4个小时内售罄5500个会员名额,并创下入账160万元的壮举。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罗振宇成为当红一时的自媒体人,拥有上百万粉丝。许多粉丝因为佩服罗振宇广博的知识面、耳目一新的思考方式而喜欢他,对他推荐的图书也大力追捧。中信出版社瞄准了罗振宇受众粉丝众多的影响力,在与罗振宇的合作中,不仅推出了罗振宇个人创作的《罗辑思维》一书,还打包其在节目中推荐的图书,并形成营销产业链。在《罗辑思维》新书发布之前,罗振宇会在每期节目前做大量的宣传工作,使图书未上市就已在社群中火了一把。借助罗振宇在网络社群中强大的号召力,《罗辑思维》热卖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图书上市不到20天就卖出10万册。

《罗辑思维》的畅销,让社群营销的方式在出版营销中得以浮现,少儿图书、文化图书、女性图书成为社群营销的重要方向。例如,“十点读书”“年糕妈妈”“凯叔讲故事”“小小包麻麻”“童书妈妈三川玲”“Michael钱儿频道”等自媒体平台都与出版社开展销售运营合作,由这些自媒体平台的具体运营管理者从上至下地传输相关信息,读者通过逆向单线反馈信息进行购买。出版社通过与这些颇具规模的自媒体社群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更为精准的图书营销,更有利于打造现象级畅销书。

在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中,中信出版集团的童书品牌“小中信”在微信生态社群端实现近亿元的销售量;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社群电商实现销售7000万元码洋;东方出版社依靠社群渠道创造了6000万码洋的销售成绩。对出版机构来说,社群营销的强势地位愈发凸显。与传统营销信息灌输的方式不同,社群营销利用社群关系迅速寻找到读者的关注点,将营销理念快速传播出来,并通过用户之间的互动实现快速爆发。所以,社群营销的核心,就是有效、精准的传播,这恰恰是畅销书营销必备的关键要素。
三、新媒体3.0时代:互动体验式的网络直播营销

2016年号称“网络直播元年”,这个与出版业毫不相干的行业,却与出版业实现了跨界融合,成为图书营销的新模式。有别于以往自上而下、逐层推进的传统营销模式,出版业网络直播营销通过直播平台,避开诸多中间环节,有效地将營销方和消费者进行垂直对接,颠覆了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畅销书通过网络直播营销,为文化产品生产者和受众在同一时空、同一场域内进行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提供了平台。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网络直播营销的实践比较有代表性,其制定了以内容为核心的营销策略,以图书内容作为驱动力,赋予目标用户阅读场景。这种营销策略主要是突出图书的优质内容,将这些内容更好地传递给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在网络直播营销方面的策略主要采取了“直播+出版”的运作模式,将新书发布会、作家讲座、读书沙龙等活动进行系列网络直播。在直播前,出版社通过网络等各大平台分散式宣传,吸引兴趣爱好一致的读者,让读者聚焦即将直播的一场场文化活动。如贾平凹的小说《极花》、方方的小说《软埋》、张悦然的小说《茧》等图书,都是通过网络直播方式成功打造成年度畅销书的。其中,在《茧》的新书发布会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了“开往童年的火车”网络直播活动,《茧》的作者张悦然通过4个小时火车体验网络直播的方式,在网络直播平台分享创作经历、互动问答、沿途风光等内容。这种耳目一新的新书发布会,吸引了在线读者25万,为图书上市造势。前期的网络直播宣传,使得读者对张悦然的新书有了深层次认识,进而与出版社建立“连接—交互”的沟通链条,最终产生购买的意愿。同时,人民文学出版社通过与消费群体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分享意愿,最终形成口碑传播。《茧》一书上市之后,两个月的销量就达到了30万册,足以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案例。

可见,网络直播的营销方式是出版社在转型发展中的营销新方式,其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融合,为出版社、作者和读者提供交互平台,重构了出版生态圈,实现了多方共赢。对出版社来说,其借助网络直播可以省去中间营销环节,能够更为精准地面向用户;对作者来说,其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活动深度挖掘选题内容,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对读者来说,网络直播的出现使“出版机构—中间商—读者”的单向销售关系开始向“出版机构—读者—出版机构”的闭环互动关系转变,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通过网络直播获得更多信息的产销者。
四、新媒体4.0时代:短视频流量式的跨界营销

短视频毫无疑问成为2017年最为现象级的新媒体产品,其凭借轻巧、缺位且易传播的特性,不仅引导年轻人的娱乐潮流,也成了当下火热的营销手段。短视频不仅具有感染力强、内容形式多的特征,还具有互联网营销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廉等优势。“图书+短视频”的跨界营销方式俨然成为图书营销的新理念,这似乎也预示着出版社的新媒体营销将再次走上新高峰。

其实,早在2011年湛庐文化图书公司推广《看不见的大猩猩》一书时,就制作了一段名为《传说中心理学史上最强大的实验,曾获搞笑诺贝尔奖噢》的视频。这段视频内容是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受众数一数穿白色运动服的人一共传了多少次球。但实验的真正目的并不在此,而是考验被试者是否看到视频正中央出现了一只捶胸顿足的大猩猩。这段心理学实验视频在优酷网等视频网站发布后,总点击量超过200万次。出版社抓住视频受用户追捧转发的热潮,同步在线上和线下推出《看不见的大猩猩》一书,并通过与当当网、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的合作,让图书在视频之后再火了一把,创造了上市两个月突破20万册销量的佳绩。《看不见的大猩猩》借力视频传播有效推广图书的方式,成为当年跨界营销的经典案例。

时隔6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视频APP的增多,以及短视频流量时代的到来,出版业将与短视频跨界重逢。以中信出版社的营销为例,该社在2016年的多本畅销书运作中,借助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线自主策划的短视频,并实现了与神州专车、搜狗输入法、美丽说等平台的跨界合作推广,在不同领域及渠道增加新书宣传到达率,尽可能多维度地辐射潜在受众。如《海上牧云记》的营销团队就为图书主人公苏芒定制拍摄了图书宣传片,宣传片的征集活动一方面鼓励参与录制的网友转发抢红包,另一方面为宣传片积累大量的用户素材。宣传短视频上线后,中信出版社与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上百个APP合作,将宣传海报与宣传片段投放到合作APP的启动屏幕,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中信出版社借助短视频的互动营销,创造了《海上牧云记》首发当月销售20万的佳绩。

在传统的图书营销中,作者的影响力往往是一本图书热卖的关键,然而在读者选择权利越来越多的当下,新媒体渠道可以更好地实现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的沟通,形成出版营销闭环,推动图书的宣传。
五、对畅销书新媒体营销的展望

在新媒体时代,面对更趋白热化的竞争和愈发理性的消费者,营销更需要脑洞大开的策划案,走心走脑将成为标配。新媒体图书营销与传统图书营销相比,更符合读者多元化的需求,不仅能够覆盖传统营销中书讯信息、样章试读、新书评论、图书广告等销售手段,还能形成出版融合圈。笔者认为在未来的畅销书新媒体营销中,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

第一,策划线上与线下无缝对接的营销方案。新媒体的出现,让出版社在打造畅销书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既可以通过跨界资源的融合,多维度覆盖不同的读者群,也可以让读者成为消费的核心动力,让他们主导图书营销的风向。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在畅销书营销中制订一种或多种新媒体营销策略,并且将线上与线下的推广相互结合,使其营销覆盖面更为广泛,传播形态也更为多样。值得关注的是,新媒体营销还能为出版社解决很多传统营销中遇到的问题。如因为信息不对称盲目生产、图书库存积压、销售渠道单一、销售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第二,通过大数据指导畅销书营销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畅销书的营销理念不断发生变化,符合读者群体个性化需求的作品更容易走红。因此,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十分重要。畅销书的策划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依托读者的“用户画像”,针对读者的阅读偏好,策划出读者喜爱的图书,并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精准营销。诸如亚马逊等图书销售终端,通过用户留下的海量数据,找到读者阅读的兴趣点,并通过与出版社合作,有效地将重点畅销书精准推送给用户。

|参考文献|

[1]万丽慧. 新媒体在图书营销的运用[J]. 出版广角,2014(23).

[2]纪庆芳. 畅销书营销新模式探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13(3).

[3]刘影,娄美玉. 书业的互联网思维:《罗辑思维》的启示[J]. 编辑学刊,2015(1).

[4]周凯. 传统图书的新媒体营销渠道及策略研究[J]. 出版科学,2012(5).

新媒体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在校园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有传统媒介向新兴媒体发生转变,新媒体已成为高校校园师生获取信息的新载体。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必然带来积极或者消极影响,给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文章探讨了新媒体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二者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创建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方式和手段,并提出和完善了可操作、可行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校园文化;对策

1  新媒体与校园文化

新媒体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为基础,通过电脑、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手机、户外LED屏幕、iPad等终端,利用搜索引擎、网站、微博、论坛、贴吧、App等多种新媒体应用软件,向用户提供信息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信息,具有数字化、多元化、交互性、共享性、便捷性、传播的开放性和时空的虚拟性等特点[1]。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实践中,以学生为主题,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涵盖广大师生和管理者形成的一种精神、价值、规范、形态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2]。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在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立足实际,与时代要求和文化发展相适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调整,新时期,结合现阶段高校教育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特点,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努力培养和积淀校园文化精神,服务人才培养。

将新媒体文化建设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紧跟时代发展,探寻新的文化发展之路。新媒体极大地延伸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发展,对大学教学模式、方法、理念及文化氛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理论上清楚把握和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加深二者之间的融合,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及教育交流平台,发挥媒体优势,规避新媒体风险,营造绿色校园、创建和谐文化,促进校园行为、精神等文化发展。

2  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新媒体硬件设施的投入及软件平台的开发和部署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环境保障。

迎新就业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管理平台,移动App、贴吧、论坛、微博等交互平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环境,这对校园思政教育、教学管理、重大活动、学习生活等具有实时信息传播和强大舆论导向功能。

同时,新媒体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即可进行在线学习、知识获取、了解资讯等,极大满足了师生对信息的需求,增加了大学生通过新媒体途径主动获取知识和资讯的兴趣。校园新媒体形式不断多样化,积极拓展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张伟佳指出,新媒体促进了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设红色专题网站和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等,但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和网络道德修养等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容易受到忽视[3]。新媒体使大学校园面临威胁和巨大挑战,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过度依赖,受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冲击校园主流文化。信息审核机制不健全,信息监管难度大,信息发布无限制,信息获取过度自由和便捷,信息传播无过滤和交互性,导致垃圾信息泛滥,大学生不再慎思笃学,可以不受任何道德约束和限制的失范行为,价值观扭曲,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体,极易受到不健康信息的影响,削弱对校园主流文化的认同,在新媒体深入应用的背景下,高校如何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信息传播媒介和平台,约束自我行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和取向,提高主流文化意识和媒介素养,是当前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3  新媒体环境下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

高校传统媒体具有信息采写的专业性和审核发布的权威性,所有信息都需要严格的审查、校验和考证,可信度和公信力非常高。而新媒体具有容量大、互动性强、速度快、开放式的信息传播平台等优势。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合理利用新旧媒体的优势,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

从发挥新旧媒体文化建设内容的角度来看,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内容专业度的把握以及对信息的发布渠道的官方认定,例如:将校报、通讯等传统信息传播手段与手机媒体互相融合,创建手机端App消息自动推送专题报道频道,在内容设置时,需要考虑采用校報采编系统设计信息采集、编辑和编审的功能,以便掌握校园信息生产环节主动权。在内容建设融合时,亦需注重大学生对多元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开发设置娱乐、交互、搜索、积分换奖励等功能,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去主动的接受信息、搜索信息、利用信息。要建设符合新时代特色为主体的内容,结合校园文化特点,贴近社会和生活,走进学生,多选取一些思想先进、知识趣味、新闻时效性强等话题内容,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手段。

加强新旧媒体文化传播途径的进一步融合,将校园广播、LED屏、显示墙、宣传栏、艺术展、文化长廊等和手机、电脑、iPad、Kindle等新媒体平台相互融合,积极通过门户网站、专题网站、手机小程序及公众号等平台实现内容实时动态宣传,增强管理者、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在线互动和交流。

在新旧媒体文化建设的管理方面,需要做到定期有计划的安排传统媒体工作人员参与到新媒体素养培训和教育活动中来,以便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和优势,增强师生凝聚力,促进校园文化发展。

3.2  创建校园新媒体个性化平台

新媒体在校园中的广泛应用,需要创建教育性、自助学习和服务性等功能平台,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时了解学生对新媒体的利用、吸引力和满意度等情况,不断创建新媒体平台,为做好思政教育宣传、精品课程教学、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保障。重视新媒体建设效果和影响,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凝聚学生,如创建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QQ群、海大贴吧、红色教育专题网站、思政学习主题网站等平台,实现与学生群体的文字、音视频全方位信息传播。微信公众企业号或订阅号,实现信息内容的主动推动,并在栏目设置上进行个性化设置,重点考虑与大学生联系度较高、关注度较强、价值大的模块,如学生管理工作、教学管理、校园新闻资讯、学术讲座、招聘创业、知识竞赛、科技比赛、校园文艺活动等信息,传播校园主流价值和思想,增强校园文化活动实施效果。

开设主体官方微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之后可以在微博平台上向学校提出,学校也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在此平台进行反馈,切实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数字移动图书馆,图书馆是校园文化资源的重要来源[4],通过手机移动媒体安装数据库App,可不受时空限制实现对知识的查询、获取和利用,同时还可以登录个人图书馆,查询个人相关信息,实现知识实时获取,在线阅读和互动。

3.3  切实加大新媒体监管力度

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大对媒体队伍的建设,制定新媒体制度,特别是有关移动App、社交软件、论坛贴吧、手机视频等新媒体的管理制度,提升学校对新媒体的管控力度。

积极对校园舆论进行引导,实时动态的掌握大学生思维动态,让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利用行为管理设备与信息安全技术控制校园中信息的传播,有效过滤不良网络信息,实施网络实名认证登录制度,做好基于角色分级的用户安全访问策略。依据校园信息发布审批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等要求,对不良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信息安全,保证校园文化积极、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新媒体的應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及其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拓展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强化管理手段,优化新媒体文化环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紧密结合新媒体特征和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规律,进行继承和创新,进一步促进新媒体作用发挥和校园文化发展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文化育人功能,构建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易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2):72-77.

[2]丁金诺.论新媒体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16-118.

[3]赵磊波.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63-64.

[4]程罗德,等.新信息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研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9):103-106.

新媒体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新媒体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以网络通讯技术为主的新媒体环境。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了解和接触各种新思想、信息,他们的学习态度、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新媒体环境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害,利用新媒体环境的传媒优势,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所需要切实探究的课题。本文从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开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高校大学生 思政教育 现状 信息化开展

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通信技术取得了变革式发展,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过程中。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传媒优势,作为一项新型传媒方式,其向人们充分展示了它的活力。大学生思想先进、思维方式活跃,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契机,努力探索信息化的思政教育途径,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新媒体是对所有数字化媒体形式的总称,具体而言,其包括了所有具有数字化功能的传统媒体(电视电话)以及现代数字化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其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媒介。而新媒体环境,则是指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环境(部分学者将新媒体本身也看做是一种环境)。新媒体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传媒价值

新媒体,究其本质仍是一种传媒方式,传媒方式即具有传媒价值。我们往往将媒体当做是具有传媒价值的信息载体,这个信息载体拥有一定的受众(信息接受者),依据特定的条件和方式,将其所承载的价值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接受信息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受到了来自新媒体信息的良性影响,那么新媒体就实现了它本身的传媒价值。

2.表现力和生命力

相比于传统媒体的媒体形式而言,新媒体无疑最具表现力和生命力。新媒体传播信息几乎不受到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只要在网络所覆盖的环境中,新媒体便能够随时、随地地传播信息;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也可谓是“五花八门”,文字、图文、音频、视频等都是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这使得新媒体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作为一种新型传媒技术,新媒体能够存在于网络环境中并迅速发展得益于其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主要来源于新媒体优秀的传媒价值、丰富的表现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新媒体无疑扮演了“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其所具备的传媒优势极大地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创新了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逐渐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这给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

1.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挑战

在新媒体到来之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政教育课的形式开展的,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内容以“课本”和以前思政教育活动(班级主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为主。在这种背景下,由于网络信息并不十分发达,大学生往往只能通过相对单一的渠道接触信息,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相对较为“纯朴”,传统的讲授式思政教育模式得以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而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到来,大学生得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接触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他们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产生了厌倦情绪,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的效果被不断削弱,这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困境。

2.思政教育任务更加艰巨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大学生能够通过新媒体借助、了解到各种信息,这些信息的成分相对复杂,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新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门槛相对较低,一些落后的、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通过新媒体所传播,大学生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进而歪曲自身的理想信念。如何过滤掉不良思想观念,弘扬充满“正能量”的主旋律思想观念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信息化开展的策略

1.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育课堂

上文已经提到,受到新媒体环境下多元化传媒方式的影响,传统的讲授式思政教育课堂已经难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需求。为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引进新媒体技术,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课堂中,创新思政教育课堂模式,利用新媒体的传媒优势,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注入新鲜活力。具体而言,可以在思政教育课堂中加入更多视觉元素,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在思政课堂上以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爱国主义诗歌、影片、纪录片、漫画,让学生能够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学习,深刻领悟爱国主义情感的内涵。利用新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育课堂,就是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切实淘汰掉传统的说理式教学,以更加符合当代知识、信息传递风格的方式组织思政教育课堂,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2.借助于新媒体环境,积极弘扬主旋律思想

新媒体环境提供给了大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了解新事物、新思想,这对于他们建立正确、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很有帮助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在于:借助于新媒体环境,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让新媒体服务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可由高校思政教育部门统一组建一个新媒体管理中心,这个新媒体管理中心由专门的思政教育教师(以及相关同学)负责管理、运营,由学校党政宣传部指导和监督。新媒体管理中心的工作内容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负责面向全体大学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理念。二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建立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形式,每天推送相关文章,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对待多元化的价值观,择善而从,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科学、正确、全面的“三观”。三是弘扬正能量,近年来,一些媒体大肆报导、故意渲染一些不良信息,诸如“金钱至上、权力至上、读书无用”之类的观点,这对于大学生群体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受到这类不良信息的影响迷恋上“纸醉金迷”的生活,染上了一些不良嗜好。为了“净化”校园风气,端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借助于新媒体管理中心平台下的各种渠道(微博、微信、QQ等)积极报导正面消息(如评选“学霸”、报导优秀“大学生创业者”、报导“最美大学生志愿者”等),通过新媒体环境将各类正面信息、正面人物的影响扩散到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和正能量。

3.利用新媒体拉近与学生之間的距离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拓展思政教育方式,将思政教育工作从传统的“高阁”中解放出来,拉近思政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真切地认知和感悟思政教育的魅力与价值。借助于新媒体环境,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考虑在新媒体管理中心平台下的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环境可以专门设置一个版块,板块中设置生活、学习、就业等栏目,各个栏目由专门的思政老师(以及同学助理)负责管理,以此拉近思政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惑(困难),同时有针对性地提供给他们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以此收获良好的思政教育成效。与此同时,拉近思政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线上活动实现。广泛组织开展各类校内外文化活动是实施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开展校内外文化活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线下的方式实施的,这难免会受到场地、资金、设备等因素的限制;而借助于新媒体环境,我们可以组织开展各类线上校内外文化活动,以网络的方式加强大学生与大学生、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以此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各方面的经验。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这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这是一把双刃剑。而思政教育工作者则应该抓住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契机,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于新媒体的优势环境,创新思政教育课堂,积极弘扬主旋律思想,不断努力地去探索信息化的思政教育途径,促进思政教育工作信息化的开展,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春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5, 13(5):73-75.

[2]马双双.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学理论, 2015(14):262-263.

[3]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 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4]李兰兰. 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91-93.

上一篇:生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范文下一篇:油气争端国际法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