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电视新闻论文范文

2024-01-25

新闻采编电视新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电视新闻 ;采编 ;接地气

1、 接地气内涵

由表面层次来讲,接地气也就是应广泛联系群众,同他们打成一片,进而反应百姓人民诉求与愿望,体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不应高高在上,这样只会与群众渐行渐远。同时也不应停留在表面形式,而应踏实细致,全面深入人心,把握自然规律,避免盲从进行。

接地气始终是衡量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是否优秀的核心标志,为获取受众的全面认可,其中一个重要标准便是接地气。如果电视节目没有接地气,而是与现实距离较远,则会备受观众指责。这只能说明采编人员没有深入生活,而是闭门造车,报道的节目毫无生气,将无法体现人文关怀,势必无法受到观众的喜爱。

2、 新闻采编接地气必要性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下基层才能做到接地气,并快速的找到灵感。当前,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均积极鼓励采编工作人员脱离演播台,同百姓人民进行深入交流,参与至现场采访之中,这样不但可提升节目亲和力,还利于采编人员以及自身节目能够接上线,成为真正的新闻人。接地气也就是应走进生活生产的第一线,方能够增加感受,不断的学习实践,把握新闻源头,了解百姓日常的困苦以及艰辛,使得节目反映出真实的生活,最终赢得受众的全面认可。

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新闻节目,同新闻人对于整个事件的了解程度息息相关,因而,采编工作人员应以新闻眼看待周遭事物、把握社会习惯以及时代脉搏,形成战略意识,方能够夯实基础。众多优秀的电视节目无一不对我们形成了深刻的启示,即创作节目应脱离虚假以及戏谑,摆脱空中楼阁,踏实从现实生活入手,通过独特的观点视角、热点话题对受众形成有效引导,同他们共同面对日常生活之中的课题,并积极探讨如何解决困难。应通过亲情、充满爱情、建立友情真正的温暖受众内心,构成大众传播以及同观众公平对话的良好环境,进而真正的拉拢人心、争取到更多的观众。

3、 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3、1积极发觉真善美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深入群众之中发觉真善美。例如,一位工作人员在采访精神病院这一较易被大众忽视的特殊环境时,体会到了医护人员这一特殊工种在常年点滴工作之中付出的辛苦。其对病人进行细心照顾,经常被病人抓伤。而他们朴实的话语却深深感染了我们。完成采访,此工作人员感慨万千,倘若并非亲身采访,将永远无法体会这些常年工作医护人员的艰辛,他们所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坚守着何其重要的责任。

一些新闻采编的新人,在负责纪实栏目的过程中,深入大山深处对普通工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天天暴露在尘土飞扬之中,空气中充斥着机器轰鸣的声音。这些场景无一不说明,只有真正的走基层、接地气,方能令新闻采编人员全面打开思路,真正的在群众之中体会到他们的感受、想法以及生活体验,并快速的察觉问题。在该过程之中,新闻采编人员不仅应转变身份,还应更新审视的角度以及具体的思维方法。在接地气之后,新闻采编人员在剪辑中心进行工作时,将明显的体会到对自身带来的变化,即我到达这里、我看见了并知道了要怎样说、具体说什么、还要进行什么工作等。通过接地气,将真正的挖掘出来那些不同行业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人们在经历着怎样默默付出的过程。只有在路途之中用勇于发掘真善美,方能使节目展现新的亮点、体现勃勃生机,进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效果。

3、2与百姓闲话家常

家常话始终为百姓熟悉并喜爱的用语,这是由于寻常话语通常能渗透出最真实的情感。与百姓闲话家常,便不会高高在上,渐渐变成百姓心目之中的朋友、兄弟。而受众在与你成为朋友之时,其观看的早已不是节目本身,而是同新闻采编人员实现了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该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方能够成为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最终制胜的法宝。当然,该过程之中,我们应把握的问题是,并非单纯的唠家常磕。我们所说的家常话,通常应是受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源自真实生活之中的鲜活词语。该类话语凸显百姓心中情、充满了爱意、反映了现实生活。虽然词语并不华丽亦不做做,却能够反映出活泼生动的一面,真正的体现朴实无华性,因此渗透着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针对受众?o予的全面理解以及真诚挚爱。

目前,新型媒体环境之中,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尝试创建家常社群。利用同百姓深入的情感交流,使他们对于电视新闻节目?o予更多的情感投入。该层面之上,传统电视新闻树立的品牌形象以及具备的传播理念均需要不断更新升级。也就是应承担更高的价值信誉度,还应确保节目的质量,方能令电视新闻节目适应新型环境,体现新媒体时代特征,在激烈的环境之中长久生存。这不但是灵魂、同时也是一类品牌与信誉,承担着较大的责任,架设起了受众同电视媒体之间的稳固桥梁,形成了电视新闻节目贴近民生的良好形象。

3、3体会百姓情

当前,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并非简单的在制作中心之中从事粘贴以及复制任务,而是应掌握更为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争取成为一名记者型采编人员,真正的深入生活、靠近百姓。该过程之中应体会百姓人民的情与爱。采编工作人员就好比浸润于现实生活内的海绵,仅有持续的由生活之中吸满水分,方能确保自身有足够的弹性以及强大的实力。走进生活之中绝非单纯的停留在表面形式或是走过场,而应持久的坚持,做到同百姓交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表达百姓意愿,这样才能使老百姓更有盼头。针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来讲,在负责党与政府单位口舌工作的基础之上应深入生活之中,通过镜头更好的对准百姓群众,贴近他们。通过多维度的思维、大众接受的语言、他们习惯的视角编辑制作新闻节目,报道采访相关人物、播出有关事迹,进而映射百姓人群心声,对他们的期盼与需求进行有效的回应。只有如此,电视新闻节目才能更具真实性、提升影响力,充满吸引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及明显的亲和力,凸显核心价值。

4、结语

总之,众多新闻采编人员之中,一些人虽然外表并不华丽、且没有通过夸张的言论搏出位,却能够令大众深刻的记住其制作的新闻节目。例如,白岩松、杨澜等。从中不难看出,其节目接地气、充满了爱与情感,才是成功的关键。只有真正接地气方能使受众产生愉悦之感,并心怀感动,内心愉悦。因此,电视新闻采编应合理的接地气、回归大众、体现本真、深入生活,积极发觉真善美、与百姓闲话家常、体会百姓情,方能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美权,“新闻富矿”在基层[J].声屏世界,2012(03).

[2]孙蕾,“走转改”活动对新闻媒体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J]. 青春岁月,2012(04).

[3]徐桢,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1(12).

[4]高璐,浅谈节目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价值工程,2011(30).

新闻采编电视新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视新闻 ;采编 ;接地气

1、 接地气内涵

由表面层次来讲,接地气也就是应广泛联系群众,同他们打成一片,进而反应百姓人民诉求与愿望,体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不应高高在上,这样只会与群众渐行渐远。同时也不应停留在表面形式,而应踏实细致,全面深入人心,把握自然规律,避免盲从进行。

接地气始终是衡量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是否优秀的核心标志,为获取受众的全面认可,其中一个重要标准便是接地气。如果电视节目没有接地气,而是与现实距离较远,则会备受观众指责。这只能说明采编人员没有深入生活,而是闭门造车,报道的节目毫无生气,将无法体现人文关怀,势必无法受到观众的喜爱。

2、 新闻采编接地气必要性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下基层才能做到接地气,并快速的找到灵感。当前,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均积极鼓励采编工作人员脱离演播台,同百姓人民进行深入交流,参与至现场采访之中,这样不但可提升节目亲和力,还利于采编人员以及自身节目能够接上线,成为真正的新闻人。接地气也就是应走进生活生产的第一线,方能够增加感受,不断的学习实践,把握新闻源头,了解百姓日常的困苦以及艰辛,使得节目反映出真实的生活,最终赢得受众的全面认可。

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新闻节目,同新闻人对于整个事件的了解程度息息相关,因而,采编工作人员应以新闻眼看待周遭事物、把握社会习惯以及时代脉搏,形成战略意识,方能够夯实基础。众多优秀的电视节目无一不对我们形成了深刻的启示,即创作节目应脱离虚假以及戏谑,摆脱空中楼阁,踏实从现实生活入手,通过独特的观点视角、热点话题对受众形成有效引导,同他们共同面对日常生活之中的课题,并积极探讨如何解决困难。应通过亲情、充满爱情、建立友情真正的温暖受众内心,构成大众传播以及同观众公平对话的良好环境,进而真正的拉拢人心、争取到更多的观众。

3、 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3、1积极发觉真善美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深入群众之中发觉真善美。例如,一位工作人员在采访精神病院这一较易被大众忽视的特殊环境时,体会到了医护人员这一特殊工种在常年点滴工作之中付出的辛苦。其对病人进行细心照顾,经常被病人抓伤。而他们朴实的话语却深深感染了我们。完成采访,此工作人员感慨万千,倘若并非亲身采访,将永远无法体会这些常年工作医护人员的艰辛,他们所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坚守着何其重要的责任。

一些新闻采编的新人,在负责纪实栏目的过程中,深入大山深处对普通工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天天暴露在尘土飞扬之中,空气中充斥着机器轰鸣的声音。这些场景无一不说明,只有真正的走基层、接地气,方能令新闻采编人员全面打开思路,真正的在群众之中体会到他们的感受、想法以及生活体验,并快速的察觉问题。在该过程之中,新闻采编人员不仅应转变身份,还应更新审视的角度以及具体的思维方法。在接地气之后,新闻采编人员在剪辑中心进行工作时,将明显的体会到对自身带来的变化,即我到达这里、我看见了并知道了要怎样说、具体说什么、还要进行什么工作等。通过接地气,将真正的挖掘出来那些不同行业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人们在经历着怎样默默付出的过程。只有在路途之中用勇于发掘真善美,方能使节目展现新的亮点、体现勃勃生机,进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效果。

3、2与百姓闲话家常

家常话始终为百姓熟悉并喜爱的用语,这是由于寻常话语通常能渗透出最真实的情感。与百姓闲话家常,便不会高高在上,渐渐变成百姓心目之中的朋友、兄弟。而受众在与你成为朋友之时,其观看的早已不是节目本身,而是同新闻采编人员实现了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该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方能够成为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最终制胜的法宝。当然,该过程之中,我们应把握的问题是,并非单纯的唠家常磕。我们所说的家常话,通常应是受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源自真实生活之中的鲜活词语。该类话语凸显百姓心中情、充满了爱意、反映了现实生活。虽然词语并不华丽亦不做做,却能够反映出活泼生动的一面,真正的体现朴实无华性,因此渗透着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针对受众?o予的全面理解以及真诚挚爱。

目前,新型媒体环境之中,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尝试创建家常社群。利用同百姓深入的情感交流,使他们对于电视新闻节目?o予更多的情感投入。该层面之上,传统电视新闻树立的品牌形象以及具备的传播理念均需要不断更新升级。也就是应承担更高的价值信誉度,还应确保节目的质量,方能令电视新闻节目适应新型环境,体现新媒体时代特征,在激烈的环境之中长久生存。这不但是灵魂、同时也是一类品牌与信誉,承担着较大的责任,架设起了受众同电视媒体之间的稳固桥梁,形成了电视新闻节目贴近民生的良好形象。

3、3体会百姓情

当前,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并非简单的在制作中心之中从事粘贴以及复制任务,而是应掌握更为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争取成为一名记者型采编人员,真正的深入生活、靠近百姓。该过程之中应体会百姓人民的情与爱。采编工作人员就好比浸润于现实生活内的海绵,仅有持续的由生活之中吸满水分,方能确保自身有足够的弹性以及强大的实力。走进生活之中绝非单纯的停留在表面形式或是走过场,而应持久的坚持,做到同百姓交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表达百姓意愿,这样才能使老百姓更有盼头。针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来讲,在负责党与政府单位口舌工作的基础之上应深入生活之中,通过镜头更好的对准百姓群众,贴近他们。通过多维度的思维、大众接受的语言、他们习惯的视角编辑制作新闻节目,报道采访相关人物、播出有关事迹,进而映射百姓人群心声,对他们的期盼与需求进行有效的回应。只有如此,电视新闻节目才能更具真实性、提升影响力,充满吸引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及明显的亲和力,凸显核心价值。

4、结语

总之,众多新闻采编人员之中,一些人虽然外表并不华丽、且没有通过夸张的言论搏出位,却能够令大众深刻的记住其制作的新闻节目。例如,白岩松、杨澜等。从中不难看出,其节目接地气、充满了爱与情感,才是成功的关键。只有真正接地气方能使受众产生愉悦之感,并心怀感动,内心愉悦。因此,电视新闻采编应合理的接地气、回归大众、体现本真、深入生活,积极发觉真善美、与百姓闲话家常、体会百姓情,方能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美权,“新闻富矿”在基层[J].声屏世界,2012(03).

[2]孙蕾,“走转改”活动对新闻媒体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J]. 青春岁月,2012(04).

[3]徐桢,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1(12).

[4]高璐,浅谈节目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价值工程,2011(30).

新闻采编电视新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 采编实践; 自我体会;

正文:

电视新闻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电视新闻采编实践,将切实提高传媒专业学生的的实践技能。一方面,能够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得鲜活的感性认识的同时,为将来从事所学专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为:是通过实践,检验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程度,特别是检验学生能否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新闻实践活动中去,发现不足找差距,有针对性的加以提高;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发展状况、特点和规律,为今后的研究、深造、毕业分配更好地有效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些年来,电视新闻栏目的经营方式已进入品牌化,电视新闻栏目要想吸引观众,风格模式必须独特,电视新闻编辑是不简单的排列组合,在采编的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创作”在里面。使新闻质量、节目的整体风格和鲜明特色,都处于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之下。电视新闻编辑处于栏目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新闻编辑的自身素质和能力,需要有别于和提高于其他的编辑,要求新闻编辑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独特的编辑能力.对此,在导师修婷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第四小组的全体成员展开了为期三周的电视新闻采编实践。

这个学期期末的实践课,我们的实践内容是拍新闻片,这对于刚拿起摄像机的我们,无疑不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作为一个团队的我们,看着组员们要发奋图强的把新闻拍好,我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我突然想到了小时候看电视时,记者、主持人、幕后工作人员在一起相互配合,将最好的新闻奉献给观众的情景,我不由得感叹,尽管我们还年轻,但是我们已经具备了传媒人必备的精神——精诚所至、竭力合作。

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我们的策划,我们的采访提纲是辞旧迎新。作为即将踏出大学,开始就业的大四学长们立刻就成为了我们首选的对象,由于师大的毕业季已经结束,无法在校园内拍摄到,我们打听到了工大的毕业季才刚刚开始,首选的采访地点选在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校园里,学长们正在用手中的手机或相机记录着他们对大学最后的一点留恋,整个场面温馨而感人,在采访中,学长们纷纷表示了对学弟学妹的祝福。我们又采访了学院老师,看着他们培养的莘莘学子很快就要走出来,在社会中自己拼搏,逆流而上,老师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祝福。每年的

8、9月份是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仪式,我们采访了学校内的相关

社团以及学管会负责人,他们在忙碌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表达了对新生的欢迎。他们对新生的到来充满期待。

第二条新闻是工大答辩,大学四年,能够得到毕业证,很大程度上就看这次至关重要的答辩了,这可不是儿戏啊。紧张的气氛让我们的采访都变得小心翼翼了,我们的采访一度收到影响,磕磕绊绊的不能一气呵成。而第二次采访时,答辩终于结束了,穿着学士服的同学们很高兴的在拍毕业照,伴随着和睦的气氛,我们终于完成了我们想要的采访。

第三条新闻我们联系了学院的各个领导,但是由于我们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没有做好足够的了解工作,导致我们失去了方向,面对陌生的环境只能在学院楼一层一层的问,得到被采访对象的答应以后才能继续采访,所以和我们原来的设想偏颇了很多,所幸我们采访到了传媒学院的副院长,这位专业人士给我们这些“见习”记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采访中,我们学到了很多。首先我们在采访中受气氛的影响,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一个令我们深思的地方,如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很难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而且我们的拍摄技巧并没有娴熟,经常出来的半个人物的镜头,以至于第一次审片时被老师无情的“毙”了,而作为出镜记者的我,在采访的时候得到了贴吧吧友的大力帮助,虽然有一些小磕小碰,但还是很顺利的完成了,可我竟然中暑了,看样子,记者是一个体力活啊,那么以后要想从事记者还需要勤学苦练。而且从郊区到市里坐校车不容易,一路颠簸。校车还有末班车时间,我们当初计划的拍摄毕业生深夜操场放歌的新闻也被pass掉了。没有借到话筒,当场,买录音笔又来不及。只能用手机进行录音采访。没有借到摄像机,我们只能背着自己的单反和三脚架采访。怪异的采访工具总是让围观的人指指点点。

采访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后期剪辑了,而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们也只是看着老师用电脑讲解,很少上手实践,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以为自己背着一些书本的内容就可以顺利剪辑出好的片子。我们在剪辑初期,只是背着老师教过的知识:摄像记者拍回的镜头,图像语言叙事含混,观众的信息感知的获取和对信息的存储,关键在于后期编辑对动画、特技、字幕等后期技术的娴熟的使用,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和图表语言来弥补弱点,使具体信息与文字抽象信息最佳地结合起来,保证信息传播清晰有效性。可是由于我们对premiere的不理解以及摄像机的规格不统一,导致我们的画面大小不一,所以迫不得已重新导出,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而机房电脑的效率又不由得让我们在寝室里用着自己的电脑深夜做出字幕。但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我们毕竟成功的做出了我们自己的新闻片,这跟我童年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这次实践让我懂得了许多,在镜头前的紧张感往往让我不知所云,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试炼,那些记者,主持人们在镜头前款款而谈,让观众羡慕,又有谁知道他们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汗水呢?冰心曾说过:“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满了牺牲的血雨。”记者们在不为人知的夜里又是经历着怎么样的磨练呢?

老师告诉我们: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具有很强的渗透性,编辑的内容会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各业。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就需要编辑人员应不断进行知识储备,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游刃有余地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电视新闻具有综合性,在一个节目的整个制作过程中,会涉及摄影、美工、音响等许多技术领域。新闻节目的制作,就需要编辑人员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能用整体意识统领各个元

素,要在制作的过程中实现创作,将自己性意图制作在精彩的节目之中。新闻编辑不要求必须是一行业的专家,但需要成为一名天文地理在我心、博古通今、知晓中外的杂家,熟悉自己分管生活各个领域的内容和涉猎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相关知识,方法就是博览群书,在社会实践的体验中,处处留心积累生活素材,并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新闻稿要被百姓接纳就需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我们学到了,作为一位电视新闻采编人。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新闻包括选稿、改稿、组稿、同期声运用、后期制作等,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要有熟练的改稿配稿,标题制作,画面组合技巧等专业技术知识。对于稿件的检查与核对,审查画面的情节内容是否跟发生的事实相互,前后是否存疑,合情合理,有无嫁接和画面错乱现象,文字、声、画三者是否统一,保证编播的速度和质量。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致谢:

指导老师修婷;第四小组成员:秦璇,赵鹏,魏巍 ;内蒙古工业大学百度贴吧;内蒙古师范大学百度贴吧。

参考文献:

1许行明,《电视节目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2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

新闻采编电视新闻论文范文第4篇

一、新媒体与电视新闻采编概述

(一) 新媒体概述

与传统媒体不同,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有一定的传播平台, 具有较高的科技性特点[1]。对新媒体来说其优点体现在传播途径的多样化, 有较高的传播效果, 颇受年轻群众的欢迎, 互动性与时效性高是其媒体形势最明显的优点, 最大优势体现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效率很高的传播效果与受众群体的年轻化, 尤其是互动性与时效性的优点最为明显。

(二) 电视新闻采编概述

1936年英国第一次播出了电视节目, 这是一种新型大众传统媒体出现的标志。在开始出现初期, 观众将电视节目用来娱乐消遣, 此时电视新闻不具有本身特点, 并未形成广泛的观众基础。伴随观众需求的提升, 电视媒体自身也在做着努力, 由休闲模式转变成提供新鲜新闻媒介资讯的新型模式;电视新闻到了此时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新途径已具备最具吸引力与可靠性的特点。对二者做出对比后发现不管是电视新闻, 还是新媒体, 都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从新闻制造环节来说采编是一个重要工作环节, 更易被电视媒体接受。

二、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要点

(一) 对头条新闻的重视

所谓的头条新闻是人们重点关注的新闻, 如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人们普遍关注的大事小情、有趣的新闻资讯等[2]。一旦观众被吸引之后, 便形成一种带入感, 调动观众形成想要了解整个新闻内容的, 以此获取高收视率, 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采编工作在电视新闻策划制作中的重要性。重大与新颖、贴近性是采编工作的三大特点, 很好理解重大是指重大新闻, 关系民生问题的重大新闻话题;新颖是指内容的独特性, 发生在人们身边并不常见、匪夷所思的奇闻异事, 对观众形成一种猎奇心理;贴近性是指紧贴人民群众的生活。头条新闻影响力大, 报道出去之后就会成为街坊间茶余饭后谈论话题中的特点。对采编工作而言要重点收集与编辑头条新闻, 播报的头条要合适。

(二) 对有效性与数量的注重

电视新闻播报时间是有限制的, 有必要进行压缩及编辑工作。在进行采编工作中应重视新闻数量, 也要对有效性加以重视。想要使新闻有效性得以增强, 采编人员需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 将自己当做是普通人, 从普通人角度思考问题, 对采集到的新闻特点、作用与对观众产生的吸引力、影响力做出客观评价, 这样才能体现出传播效果的预期性。

(三) 理解采访意图

采访与编辑是两个不同的新闻工作岗位, 在编辑工作中要对记者意图深入理解, 对采访者心理深入认识。新闻素材是剖析采访者心理活动而形成的产物, 如果想要对心理过程加以还原, 才能使新闻具有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才能使新闻更加真实, 更具逻辑性, 才能做到对新闻的良心报道。采访者与新闻现场最为接近, 采访内容是采访对象描述出来的, 并不能将现场情况完全反映出来, 对记者来说能够全面感知到。所以编辑人员要对记者采访意图加以明确, 可以同记者进行必要的沟通, 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四) 对声画优势的利用

电视新闻的看与听是同步的, 这是观众视觉功能与听觉功能协调配合的体现。在电视新闻恰好能够结合声音与画面, 这种报道模式也正是电视新闻的一种天然优势, 声音与画面形成互补性, 正是这种互补性使新闻的感染力更强, 更具爆发力, 画面对新闻事件的记载最为真实, 产生很大的视觉冲击力, 语言对情绪来说是最好的催化剂, 将良好氛围营造出来, 声画结合吸引到更多观众的关注。对声画优势的利用重点是要注重真实性, 不能进行过多的修饰, 也不能过于注重形式, 刻意地打“煽情牌”[3]。

三、新媒体时代推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一)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冲击

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形态, 主要以新型技术为支撑。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使得新媒体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技术基础。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途径越加增多, 传播速度也越加快速, 同时为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虚假信息泛滥成灾, 影响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采编工作就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将新闻的真实性一直保持下去, 将新闻权威性一直维持下去, 为工作的开展扫清障碍。

(二) 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电视新闻的社会责任是通过新闻报道, 使观众对国家社会各方面发展有全面的认识, 宣传时代精神, 传播弘扬正能量, 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电视新闻作为一种社会舆论报道宣传与引领的手段与工具, 是最具有权威性、最严谨的一种媒体形式。对国家政策方针与社会民生多方面问题的有效传播, 这是其媒体形式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那么这就要求采编工作要将创新性加以保持下去, 对工作机制、理念、方法等精神层面与制度层面加以改革, 使之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适应。

四、新媒体时代推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发展的途径

(一) 思路创新

1. 在内容上的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实现新闻思路的创新应紧抓新闻本身要点, 突出新闻特色, 满足时代要求。对内容的策划来说在采编前要准备充足, 采访思路定制应别致, 在保证不失去真实性的前提下寻找新角度, 寻找制高点。新媒体时代涌现出各类信息, 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解读, 导致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受到诸多影响。所以在确保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对事件深入挖掘, 深入解读表面现象, 寻求专家的分析帮助, 使新闻的指导价值具有现实意义。采取多样化的解读方式, 注意采访手段, 从对底层人民的采访入手。

2. 在传递方式上的创新

对信息传播来说涌现出具有便利性的传播方式越加增多, 逐渐削弱了电视新闻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对电视新闻的长足发展来说需要将新媒体优势发挥出来, 对传递方式加以创新。注重播报话题的互动性讨论, 在进行采访工作前征集对热点话题的预测, 使民众参与进来, 增加关注度, 对群众需求加以深入了解, 民众在广泛参与中使新闻报道发挥对社会舆论的引领作用, 促使民众自觉主动参与对新闻信息的主动接受, 实现“自娱自乐、自参自育”的目的。在播报过程中可在现场发出提问, 使群众参与进来, 传达意见, 使电视新闻运用新手段对信息进行传播。

3. 在制作上的创新

对信息制作也要创新, 以画面为重心, 选取合适的采访角度, 照片与视频这些信息要具有利用价值, 注意符合主题素材的全面性与明确性。在编辑处理这些信息之时确保真实性, 选取真实的信息素材。注意新闻内容表达的独特性与流行性, 考虑到受众在年龄、文化层次等方面的平衡性, 内容表达不能完全是网络化的表达。在合理取舍与不失去真实性的原则下加入创意, 加入丰富的经验与技巧。

(二) 在工作机制层面上的创新

1. 加强编辑工作技巧

在新媒体出现后, 在观众高标准条件下新闻采编的传统方式无法再适应这种条件标准, 因此尤为注重采编工作的创新, 加入新想法, 要使得新鲜元素得以加入新闻事件的采编与素材的搜集中, 多使用工作技巧, 增加新闻素材, 使对素材的处理与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在保证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将传播方式加以拓宽, 增加新闻的趣味性, 对观众注意力起到吸引作用。

2. 对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

员工之间加强监督, 禁止出现敷衍蒙混等违反新闻工作者规范条例的行为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及时做出纠正。社会大众也可以作为外部监督人员参与监督工作之中, 及时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不符报道的事实, 或向新闻出版署管理部门举报。在严密的内外监督机制下使员工工作积极性得以提高, 端正工作态度, 使采编工作顺利进行。

3. 对编辑队伍自身素质加以提高

记者与编辑自身素质对节目质量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 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注重加强个人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在工作中要具有强烈责任感, 具备严谨性的工作作风, 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要有崇高的政治信仰, 具备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 对政治新闻事件有自己独特见解;要有时间观念, 具有争分夺秒的意识;熟练掌握基本操作, 编辑能力快速, 能够做到随机应变, 具有较强的协调组织、策划能力。

五、结语

结合以上论述可知,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展开论述。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始终要结合新媒体时代的背景, 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 对采编工作的创新来说应认识到目前电视新闻采编发展现状, 认识到进行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尊重事实, 从现实出发, 在尊重与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下采编工作者应一如既往地坚持严谨的工作作风, 提高自身素质, 加入新鲜元素, 增加新闻内容的趣味性, 吸引社会大众积极广泛参与, 共同为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采编是电视新闻策划制作中的重要环节, 对节目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媒体形式, 信息传播方式越加多样化, 速度也越加快速, 这对电视这种传统媒体发展带来了挑战, 在这种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想要从容应对挑战, 想要有条不紊的发展, 就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趋势, 在媒体的整体发展大环境中实现加快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国君.浅述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策划特点及创新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 2017, 8 (18) :184-185.

[2] 陆永生.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策划的创新措施[J].新闻研究导刊, 2017, 8 (14) :220+253.

新闻采编电视新闻论文范文第5篇

(一) 概念

融媒体指的是借用媒介作为载体, 把电视和报纸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媒体, 通过人力和宣传等形式进行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媒体。

(二) 融媒体时代具备的特点

1. 意识的引导力度较大。

因为融媒体传播具备开放性、广泛性的特点, 导致社会出现多元化的现象, 所以, 像电视这类传播性质的媒体就要提高大众的引导意识。

2. 信息传播的速度较快。

当前, 因为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 致使信息传播的速度较快。尤其是在互联网新闻方面的传播上, 它具备成本较低的特点, 每个人都可以采编, 可以随时的进行传播, 于是这就要求了电视传媒企业要积极的进行引导工作。

3. 信息传播的质量较高。

随着电视媒体在社会的不断发展, 融媒体时代对信息的掌握越来越全面, 逐渐的增强人们对不同信息的判断能力, 与此同时, 在融媒体发展的阶段中, 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随之升高, 于是融媒体就必须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来适应大众的心理。

二、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现状

(一) 人员互动频繁

目前阶段很多电视传媒节目都为大众提供了发表意见的平台, 举例子来说;微博上有很多不同节目的公众号。上面列举了不同节目受大众喜爱的程度, 可以直观的表明大众的心理倾向, 在此措施的实施下, 可以提高受众群体对电视传媒的关注度。

(二) 信息覆盖范围较广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 加大了融媒体时代的信息覆盖范围, 为大众提供的平台也越来越多, 改变了人们以往传统的媒体渠道, 有最开始的报纸, 书籍发展到现在的微博电视等传播方式, 一定程度的加大了传播的范围和信息传播的渠道。

(三) 信息传播速度较快

依据互联网信息的发展, 融媒体电视传媒使受众者随时随地的了解世界的信息。

(四) 信息具备复杂性的特征

融媒体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复杂性。随着时代的进步, 平台上逐渐出现多种不同的信息, 其中夹杂着不良的信息, 为了杜绝此现象的发生, 就要求新闻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三、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素养

(一) 专业的政治理论基础

对于传媒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的政治理论基础, 要坚持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方针, 来为受众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因为我们处于信息发达的时期, 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不同形式的信息, 其中包括真实有益的信息, 当然也有不良的信息, 作为专业的采编人员就要以自己专业的个人素养和水平来对这些新闻客观地进行那个分析和报道。要把人们的利益当作是自己的利益, 认真排查信息的准确性, 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措施, 利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把负面新闻引导向正确的道路中去, 最大程度的开展电视传媒工作。

(二) 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显而易见, 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它决定着每个人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提升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 相反就会限制着社会的进步。所以对于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他们肩负着反映社会的任务, 所以价值观的建立是现阶段比较重要的事情。当前国家正处于转型模式中, 因此就要求采编人员把国家放在首位, 以明确的观念引导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 较强的采编操作能力

作为融媒体时代下的电视采编人员, 较强的采编操作能力是他们进行工作的前提条件, 只有具备专业的工作水平, 才会更高效率的完成新闻的采编任务。

四、提高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质的方法策略

(一) 加大对采编人员的培养力度

在引导中培养采编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念, 积极的学习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在培训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把价值观当作是每个采编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 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突破自己, 要保持清晰的头脑, 理智的处理遇到的棘手事件, 传媒企业还要给予采编人员涉入社会的机会, 使他们在生活中找寻出对社会有益的信息和新闻。

(二) 提高个人职业水平

“活到老学到老”要保持一颗一直在学习的心, 通过查阅书籍阅读报纸的方式开拓自己的知识层面, 在学习中注重自己的文采水平和语言沟通能力, 了解语言的精髓, 并逐渐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 养成经常关注社会信息的习惯, 时刻记住自己作为新闻采编者的责任和使命, 还要积极的学习道德知识与思想品德, 并合理的应用好互联网技术, 再结合中总结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不完善之处, 并逐步的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来完善自我, 最后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开促进传媒时代的发展。

(三) 提高采编人员的入职要求

在对传媒新闻采编人员进行选拔时, 要提高入职的要求, 不但严格要求采编人员要具备专业的个人素质, 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提升采编人员工作速度的首要基础条件就是良好的职业素养, 传媒企业最合适的采编人员就是具备专业的工作业务水平。再对人员的选拨时, 要重点关注他们是否真正的把人民利益当作自己的任务, 是否真实的向社会传达真实积极的信息, 应该按照严谨的标准来选择, 只有提示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 才会保障融媒体电视时代逐渐向正确的道路发展, 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融媒体时代下的电视传媒的竞争水平。

五、结论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 人们被各种不同信息所包围, 在这种形势下, 采编人员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此, 电视传媒企业应该关注采编人员的个人能力水平, 才会更好的加速融媒体电视媒体的发展, 为社会提供更积极的新闻和信息。

摘要:媒介融合指的是媒体在数字时代和新兴的媒体的发展下, 为了适应传媒市场局势以此提高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作为新媒体电视新闻的采编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养, 还有具备敏捷的创新意识和特色的多媒体技术, 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的胜任此工作, 来增加传媒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媒介结合,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提升能力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莉.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能力[J].科技与创新, 2014, 23:133-134.

新闻采编电视新闻论文范文第6篇

一、新闻采编的含义

新闻采编工作主要包括新闻采访和新闻编辑[1]。新闻采访是新闻编辑的基础, 只有采访了新闻才能进行新闻编辑。新闻采访就是根据新近发生的事实, 对新闻素材进行收集的行为。新闻编辑就是对新闻内容的后期制作, 只有经过后期剪辑的素材才能报道。进行新闻编辑的主要目的就是按照广播电视台的宗旨播出让受众喜欢的新闻。吸引更多受众的目光, 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新闻采编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方式的发展, 新闻采编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变。与此同时新闻采编的改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新闻采编人员应该灵活掌握时代的变化规律, 对新闻工作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一) 侧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

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行各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2]。新闻单位属于“事业单位, 企业化管理”, 经济支出主要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支出。近年来, 经济的发展, 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更加依靠自身节目的发展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看重经济效益的同时, 可能会忽略节目制作的质量, 节目的社会效益大大降低。例如, 假新闻和色情新闻的出现就是为了吸引受众的目光, 从而降低了节目的质量。

(二) 违背“群众性”原则

新闻采编要求有新闻性, 新闻的采访报道要贴近群众, 时刻都知道新闻产品就是给群众看的。新闻报道的内容就是群众普遍关心和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广播电视台报道的事实一定要贴近群众生活, 才会有更多的人关注, 要做好国家和党中央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 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急需提高

优秀的专业素质是新闻采编人员采编出好新闻的前提。做好新闻工作不仅需要新闻工作者拥有采编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用新的技术方式来报道新闻。传统媒体内部部分工作人员年龄偏大, 学习能力降低, 无法在短时间内学会使用新媒体工具;新进入者工作经验少, 专业素质弱。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难以选择受众喜欢的、有社会效益的好新闻。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高新闻采编技巧的要点

(一) 坚持新闻报道原则

在新闻采访报道时一定要遵循真实客观的原则, 选择受众最关心和最近发生的事实, 充分发挥采编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些新闻工作者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 对新闻事实缺乏一定的核实, 失去真实性。新闻编辑有时候为了增加吸引力会选择对一些内容进行删减或者添加一些不相关的内容, 这样也是有悖于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提高新闻采编技巧就一定需要遵循好新闻报道的原则, 做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二) 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能力

在新闻媒体发达的今天, 采编人员仅仅掌握传统的采写能力和编辑能力是不够的, 掌握好电脑手机等各种通讯工具以及用好各种像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公众平台也是十分重要的。将新媒体的及时迅速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展传统媒体。

(三) 利用新媒体工具及时报道新闻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及时性是新闻最重要的因素, 失去了时效性的新闻就不是真正的新闻, 在新闻采编时需要有当机立断的能力, 在确定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 第一时间做好新闻采编工作。能在第一时间报道新闻就能获得更多关注, 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有过硬的专业能力, 不仅要会采访更要会编辑, 对新闻素材有良好把握能力, 利用新媒体工具第一时间报道新闻。

(四) 新闻编辑可以借鉴优秀网络影视作品

新闻编辑是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一环。做好新闻编辑可以将新闻更加美化的呈现在受众面前, 用优美的画面和声音配合更加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也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新闻的编辑必须带有一定的艺术性, 画面要流畅简洁、具有合理性, 给受众带来良好的视听觉, 清晰的呈现新闻写作者的思想和观点。现在有很多制作精良的网络影视作品, 广电新闻的编辑可以借鉴其中好的经验。

(五) 适当运用网络通俗语言

新闻采访和报道, 尤其是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工作更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易懂和口语化。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 转瞬即逝。所以在新闻采访时一定要更加贴近群众, 使用群众更加容易理解的语言,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的关注, 提高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力。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 出现了很多的网络语言。例如, 洪荒之力, 宝宝等词很多被用于新闻报道中, 在新闻采编中加入一定的网络用语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具有时代性和新鲜性。

四、结论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 以及新媒体设备的出现, 信息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来获取新闻信息。与新媒体比较, 广播电视新闻还属于传统媒介中的一种, 按照以往的方式传递消息, 无法适应人们对新闻传播新的需求。基于新媒体的大背景, 电台新闻也要适应新形势和新特点, 坚守新闻采编的规则, 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获得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开始影响传统媒体。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新闻行业必须做出变革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冲击下开始做出一系列改变, 本文主要就是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初探。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参考文献

[1] 宋传峰.新媒体时代电台新闻采编技巧初探[J].信息记录材料, 2018, 19 (01) :97-98.

上一篇:语文文学鉴赏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药品广告法律规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