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急救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在儿科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现代重建流程管理理念,对我院急诊科现有的急诊流程进行建模优化,比较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以及实施优化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的自主循环恢复与自主呼吸恢复情况。结果:优化急救护理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且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儿童抢救效果,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肺复苏; 儿科急诊; 护理流程

心脏骤停主要由外伤和突发心血管疾病引起。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治疗,患儿会出现缺血缺氧,严重时会损害生命和健康[1]。临床上常见的救治措施包括心肺复苏、输液,以及实用性极强的抢救方法,可显着减轻患儿病情。因此,优质的护理可以加强医护人员的合作,显着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缓解患儿的病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报告中,对于急救心肺复苏患儿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方式,取得了显着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心肺复苏术(CPR)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实施优化急救护理后获救的患儿35例为优化组。 将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抢救的35例患儿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处于心脏骤停状态,无其他严重疾病,符合本研究标准。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为 (2.6±2.4)。 优化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3个月至 6 岁(3.15 ± 2.85)。两组总体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 2 方法

1 . 2. 1 对照组30名患儿接受常规护理

在患儿被确诊为心脏呼吸骤停后,护士和医生立即对孩子进行了心肺复苏治疗,包括静脉通路放置、全导联心电图、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气道开放等。孩子症状好转后,立即转入医疗单位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1 . 2. 2 优化组30名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化急救护理

在判断孩子是否处于心脏骤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一旦确诊,立即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采取3人分工法进行操作。护士A紧靠病床,负责管理气道,确保气道通畅,吸入氧气和排除痰液,并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观察疾病变化;有一定经验的护士B站在孩子身侧,负责管理孩子的循环系统,开静脉管,取血,配血,输液,协助医生进行胸压、除颤、心电监护等,配合医生;经验与资历较低的护士C负责给患儿止血包扎,做好手术记录工作,以及患儿导尿工作。儿科心肺复苏治疗完成后,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如加强心率和血压监测,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发生。

1 . 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结果(心肺复苏成功率、存活率、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和护理满意度(心肺复苏患儿家属随访,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 . 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测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x2字检验。P <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心肺复苏效果对比

优化组心肺复苏率、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因此,优化组心肺复苏效果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

优化组35例患儿中,32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1.43%; 对照组35例儿童中,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的有28例,护理满意度为77.14%。 两组比较显示,优化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9,P=0.005)。

3 讨论

优化急救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人员素质。它还可以改善患儿的病情,促进患儿的良好预后。危重病人抢救小组成员应了解应急救援流程,实行固定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同时,执行一系列抢救任务,有效缩短抢救时间,缩短整个抢救过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实现合理效益,在护理人员的组合上注意新老人员的搭配,能突出各自的重点;建立规范、有效的服务流程,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重复性,避免浪费时间和人员,确保患儿在短时间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心肺复苏效果中优化组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儿童的护理满意度。优化组护理满意率为91.4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7.14%。优化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9,P=0.005)。主要原因是依靠合理的人员组合、可靠的抢救护理程序、急诊护士在心肺复苏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在救援现场与急诊医生的经验。

急救护理程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急救质量,也提高了护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在急救中,急救人员可以快速判断,果断治疗,正确评估,定期急救,快速有效地抢救重病患儿,让患儿获得了更大的希望。总体而言,优化整合急救技术,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有效控制病情,改善心脏功能,保障患儿生命安全,适合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给予急救技术优化整合,明确急救人员职责分工和协调,使临床急救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快速响应救援机制,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有效控制病情,改善心功能,确保患儿生命安全,适合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燕,薛莹莹, 刘梦思,等.优化急救护理在儿科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首都食品與医药,2019, 026(002):119-119.

[2]徐金燕.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9,016(010):222-223.

[3]任印红.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000(006):192,196.

[4]柳燕.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3(29):2.

[5]孙端.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结果及预后观察[J].名医, 2020,No.81(02):235-235.

[6]张世艳.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J].家庭医药,2018(6).

急救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探讨针对糖尿病病人的基础护理与并发症护理要点。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做好在医院期间的饮食护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做好糖尿病知识方面的相关健康宣教。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71岁,于5年前在当地医院体检时诊断为“糖尿病”,建议糖尿病饮食,并予“二甲双胍0.5g每日两次+格列齐特缓释片60mmg每日一次”控制血糖,用药后患者血糖控制尚可。5年期间患者不规律服用降糖药,并于2月余患者自行停药,2天前患者出现头晕、伴口干多饮等不适,每日饮水量2000ml,伴视物不清,尿常规显示尿酮体2+、尿糖2+,尿隐血2+,考虑“糖尿病酮症”,为进一步治疗转至我院,查静脉空腹葡萄糖22.63mmoll,血气分析:酸碱度-校正7.359,碱剩余-2.8mmoll,酸碱氨根浓度2.8 mmoll,予临时胰岛素针4iu皮下注射,拟“糖尿病”收住我科。完善相关检查,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 年,九年前因“右肾透明细胞癌”在我院进行右肾摘除术,无家族遗传病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1.1 体征

T:36.1℃,P:85次 / 分,R:19 次 /、 分,BP:131/62mmHg, 体重:65Kg,身高:171cm,体重指数(BMI):22.23Kg/m2 查体: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1. 尿常规显示:尿酮体2+、尿糖2+,尿隐血2+、尿蛋白微量52.74mgl 2. 血常规:甘油三酯2.43 mmoll, 总胆固醇6.85 mmoll 3.肝胆胰脾彩超显示:脂肪肝

4. 双侧颈动脉、双下肢内膜毛糙伴斑块形成 5.骨密度检查报告:腰椎骨量减少

6.EMG+NCV提示:双侧L

4、L5神经受累,双侧腓浅神经SNAP波幅下降,SCV减慢

空腹血糖:空腹葡萄糖22.63mmoll 糖化血红蛋白:11.7% 1.2 诊断:2 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高血压病1级(高危)、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肝功能异常、前列腺增生、腰椎骨量减少 1.4 护理诊断

(1)代谢紊乱:与血糖过高、酮症酸中毒有关 (2)知识缺乏:与缺乏糖尿病的自我护理知识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增高、脂代谢紊乱有关 (4)有跌倒的危险:与年龄高、药物副作用、低血糖有关 (5)潜在并发症: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 2 护理措施 2.1 药物治疗

(1)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高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遵医嘱给予胰岛素皮下泵(基础量0—4点0.5uh,4-9点0.7uh,9-24点0.7 uh每日三次),以及二甲双胍片500mg口服每日2次控制血糖

(2)控制血压:遵医嘱给予洛汀新片(贝那普利片)10mg口服每日一次 (3)护胃治疗:遵医嘱给予泮托拉唑针4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4)营养神经:遵医嘱给予甲钴胺片0.5mg口服每日三次 (5)调节血脂:阿托伐他汀片20mg口服每日一次 2.2 饮食护理,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血糖。 (1)低盐低嘌呤糖尿病普食

1.限制钠盐(咸肉,咸菜,腐乳)等,控制血压。

2.适当蔬菜水果摄入,建议多吃绿叶菜(萝卜、洋葱、西红柿、大白菜、山药、南瓜等),食用优质蛋白,增加饱腹感,降低血脂血糖。

3.食用优质蛋白食物(鱼类、鸡蛋白和脱脂牛奶),减少对肾脏负担。 4.可补充钙与维生素D,食补牛奶等食物。 5.戒烟戒酒。

6.饮食必须做到“四忌”:忌过饱、过咸、过油腻、过甜。 (2)定期监测体重 2.3 运动疗法

(1)告知患者运动的目的: 进行定期有规律的运动,对降低血糖有一定的帮助 (2)推荐患者运动方式为步行。

(3)要注意:当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如腹痛、出血、头晕等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2]运动时应随身携带饼干或糖果,有低血糖征兆时可及时食用。避免清晨空腹未注射胰岛素之前进行运动。 2.4预防感染

(1)告知患者注意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如皮肤出现意外损伤、发生疖肿、甲沟炎、牙龈炎等时,必须及时治疗

(2)每天检查足底有无损伤,保持足底清洁干燥,穿透气的袜子及软底鞋

(3)右小腿出现的皮癣区,当皮肤瘙痒时嘱其不搔抓皮肤 2.5预防危险

(1)做好入院宣教,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护理安全告知 (2)根据情况加以保护,必要时使用床栏 (3)地面保持干净,地滑使用防跌倒警示牌 (4)呼叫铃放于床头可触及 (5)腕带上带上防跌标志 2.6 健康教育

(1)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特别是 30min/d 的午休),对保持血压的平稳有一定的作用。

(3)寒冷天气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是引起糖尿病恶化的重要诱因,在寒

冷时及传染病流行期尽量少到公共场合,如果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治疗。 (4)运动前适当饮水,并备少量点心与糖果,以防运动中出现低血糖时应急用。 (5)告知患者:服用双胍类药物时,可能会有消化道方面的不良反应如恶心、畏食、口中有金属味,餐中或餐后或小剂量开始服用可减轻不适症状

(6)采取与社区合作方式,深入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如放录像、发放宣传资料等让患者

了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等知识

(7)定期监测血糖,每年全面体检一次,以尽早防治并发症。指导病人学习并掌握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的方法,了解血糖控制的目标 4 讨论

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的疾病,其并发症多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所

[3]

[1]以控制糖尿病病人出现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是 2 型糖尿病中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做好预防和控制,将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因此,控制2 型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

急救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首先,通过护士长的讲解,我了解了护士分不同的班:主管、责护、午班、小夜班、大夜班。这些班我都跟到了。我不仅看到护士给病人扎针、换药、量体温这些日常的护理工作,还了解到了处理医嘱和书写护理病历的注意事项,为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其次,见习使我重新认识了护士这个职业的崇高。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护士就是耐心和细心的代名词。我一直以为,她们的工作很轻松、很简单,只需要执行医生的医嘱,“照方抓药”就行了,其他的工作也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情。这一次我通过护理见习,第一次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一回做护士的苦辣酸甜,才发现原来做护士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护士的工作就是一个字“累”。我每天跟着他们跑都累得不行,而他们不但要不停的在病房间走动,还要给病人扎针换药,实际上比我累多了,但她们一句怨言也没有。她们全身心的投入在一场战斗中,把自己的活力完全展现在病房内外,把自己的力量连同微笑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病人。病人的生命在我们手中,我们必须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做一名认真负责的护士,真的好伟大!

第三,见习使我开拓了眼界,增加了见识。见习期间,我跟随带教老师,了解了许多基本操作。比如生命体征测定(体重、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心电监护、雾化吸入、静脉滴注、器械消毒等等。有许多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并非如此。我充满好奇、留心观察、积极提问。每个老师都耐心的给我讲解,并且在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给我很多实践的机会。

第四,见习使我对医护配合的整体护理有了一定的理解。通过见习我认识到,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是高度统一的,目标都是为了给病人缓解或解除病痛。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对方的工作职责,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也是我这次护理见习的最大收获。

总之,见习使我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自信。通过这次见习,我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我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充满期待和信心。我坚信我将成为一名好护士。见习工作很快就过去了,我真的很舍不得带过我的老师以及提供我学习条件的医院,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我答应她们,下一个假期,我还会回来的。

儿科护士长:带教老师:内四科护士长:带教老师:见习学生:韩佳君

急救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急诊创伤抢救护理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急診收治的186例创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快捷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护理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可缩短其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而增加其满意度,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急诊创伤;快捷护理路径;抢救时间;满意度

[文献标识码]A

创伤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其病情发展较快且严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创伤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70万人因创伤而导致死亡,目前其已经成为导致中青年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对其进行抢救很重要,这对其生命安全有关键性作用[1]。但临床中对创伤抢救护理流程还未进行统一,缺乏规范性就会延误患者的治疗,反而会危及其生命[2]。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护理方法,其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进而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将其应用于急诊创伤抢救护理中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能加强其满意度。本次研究主要对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86例创伤患者抢救护理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的影响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86例创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男女各52例、41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7.8±5.4)岁,其中车祸伤73例、坠落伤13例、击打伤7例;观察组男女各53例、40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7.5±5.2)岁,其中车祸伤75例、坠落伤10例、击打伤8例;经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显示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已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经检查确诊为创伤的患者;年龄35~77岁;患者家属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肝肾功能严重衰竭的患者;拒绝配合治疗的患者。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急救车快速将患者送至急诊室进行登记、挂号,由两名医护人员对其实施抢救并进行相应的记录,通知医生并在其指导下给予患者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并进行多参数监护等措施,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开检查单,家属完成缴费后医护人员全程陪伴其进行相应的检查,检查结束后护送其回到急诊科,由医生根据其检查结果及症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必要时医护人员要通知专科医生会诊并办理住院手续将其送入病房[3]。观察组采用快捷护理路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成立创伤快捷护理小组,主要人员包括N1、N2、N3、N4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由N4担任组长,根据临床经验制定出创伤患者抢救时快捷的护理方案,分析总结抢救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初步制定,创伤专家对制定好的方案进行评价,对于不合理的部分根据其意见对护理方案进行适当调整,经过实践后将其制成书面方案应用于临床创伤患者的抢救护理中。2急诊科接诊后立刻联系救护车让其快速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在1min内开放绿色通道并对其进行急诊创伤抢救,检查患者创伤部位、严重程度并询问其原因后进行分类,1min内对其创伤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对其瞳孔反射、意识进行检查,在1min内根据患者的昏迷指数判断其是否有生命危险,4min内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快速固定,同时为避免其呼吸不畅,应立即清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开通静脉通道,避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监测其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以保证生命体征的稳定,将患者送至急诊室后立即进行实施抢救,10min后协助其完成各项影像学检查,标本送检,抢救成功后继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等到其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送回病房,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办理住院手续并缴纳相应费用。3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士长要及时与医生其相应病室进行沟通,根据医生的要求尽快安排成员对患者实施抢救。

1.3评价指标两组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对比。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分诊评估时间、平均急救时间并进行对比。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表评估患者的满意度,总分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抢救就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应用SPSS23.0,计量资料(抢救时间)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患者满意度、抢救成功率)以“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时间对比观察组平均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2.2两组患者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讨论

创伤患者的病情严重也比较复杂,并且还会有多处合并伤,患者在实施抢救时大多都处于昏迷或休克的状态,其无法对自身情况进行描述也不能配合医生查体,其病情发展迅速若不能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患者会因失血过多、器官衰竭等出现死亡,临床中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抢救都能保证其生命安全,所以给予其高效、快捷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4]。有研究资料显示创伤患者有三个死亡高峰期,分别是在创伤后几秒或几分钟、创伤后几小时内及创伤1d后,尽管急诊也会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但其主要是以遵医嘱、辅助医生为主,会在不必要的环节浪费过多的时间进而影响抢救工作的顺利实施,进而增加患者的死亡率,经研究证实,快捷护理路径应用于急诊创伤抢救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急诊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其特点为急、忙、杂,急是患者病情突然且比较严重,需要立即对其进行处理,忙是患者病情发展较快,病情复杂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死亡,抢救时要准确对其病情進行评估并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杂是患者多部位损伤病情复杂,要多科室相互配合才能对患者实施抢救。快捷护理路径是针对急诊创伤患者的一种护理方法,其不仅能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还能使抢救流程更加流畅,同时也能使抢救流程更加规范化,有效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5-6]。通过成立快捷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分析讨论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易出现的问题,经过创伤专家的论证及意见对护理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这能使其流程更加顺利,也有利于护理措施的实施,进而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7-8]。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完成各自的任务,评估其创伤情况然后对患者实施抢救,在极大程度上促使护理流程更加规划,也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其差错的发生。另外为保证患者能及时得到救治,医护人员在操作时其有时间限制,这能加快护理流程,促使患者能尽早得到抢救及护理,有效保证其生命安全。同时护士长会进行全程管理,保证医护人员能互相协作,进而缩短抢救时间[9]。抢救成功后其家属办理住院手续、缴费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患者抢救护理造成的影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分诊评估时间、抢救使劲短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快捷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保证其能尽快得到救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由此看来与常规护理对比,快捷护理路径在急诊创伤抢救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护理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可缩短其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而增加其满意度,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士海,王进,史菲,等.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创伤患者急救时效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8,25(13):29-32.

[2]张海青.急救护理路径对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停留及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3):949-950.

[3]王建玲.严重创伤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2):101-103,153.

[4]曲涛.快捷护理路径在神经系统危重患者急诊抢救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1):144-145.

[5]吴弥,王海燕,庄小露,等.快捷护理路径对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25(3):67-69.

[6]桂文芳,干文芳.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和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6):98-100.

[7]赵兵刚,赵威,张松涛,等.不同急诊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防治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6):25-27.

[8] Barmaan Benjamin, Winkle Julie. Current topics in emergency trauma care: part 2: resuscitation in trauma, 2020, 22(8): 22-37.

[9] Baron Bonny J, Scott Jinel, Abbey Mensah Gerladine N. Current

topics in emergency trauma care: part 1: limiting radiation exposure in trauma imaging. 2020, 22(l 8): 21.

(收稿日期:2021-3-11 接受日期:2021-4-26)

急救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2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实施强化24 h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记录试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病情加重,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干预

呼吸系统疾病是内科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累及支气管、气管、肺泡甚至胸膜[1]。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咳嗽胸痛,病变严重者有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严重,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尤其是重症患者,往往病情发展迅速,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护理治疗,病情进一步恶化,产生各种并发症,因而死亡率也高[3]。针对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传统的护理方式已跟不上患者的要求,本院近年来对部分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在预防和减缓心肺功能减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1500例,选取重症患者162例,其中男89例,女73例,年龄32~79岁,平均(58.4±5.6)岁。将1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81例中,男42例,女39例,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8例,支气管哮喘25例,重症肺炎14例,其他4例。对照组81例中,男47例,女34例,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7例,支气管哮喘24例,重症肺炎15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干预强化措施。

1.2.1 心理护理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仔细聆听患者的叙述,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4]。

1.2.2 环境护理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加强病房的空气消毒,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洁净的病房环境,帮助患者取舒适姿势[5]。

1.2.3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饮食,注意补充营养,根据病情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补充机体消耗,增强抗病能力,少食多餐,保持口腔卫生[6]。此外,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饮食护理,保证患者摄入足够营养。

1.2.4 呼吸道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呼吸道的湿化;需要雾化的患者由于病情较重,体质较差可能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雾化吸入治疗,建议行小雾量短时间间断雾化法;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患者取舒适姿势,以促进排痰;对于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患者,应协助其每隔2~3 h翻身1次,并经常变换体位,协助并指导家属给患者拍背5~10 min,促进排痰。

1.2.5 病情监测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呼吸的节律和频率、心率、心律,记录24 h出入量[7]。如患者有吸氧,如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意识障碍加重、皮肤温暖潮红、眼结膜充血水肿,特别是夜间,如果出现神志恍惚、多语躁动、头痛失眠等,说明氧疗不当,应即时减低氧流量,保证用氧安全。加强专科护理,尤其是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动作进行密切观察。观察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病情体征变化和恢复等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实施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后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后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体征、病情恢复和精神状况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个月后观察组在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和心率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病情、体征恢复较好,精神面貌良好。

3 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往往年龄偏大,体质较差,一旦症状加重,常出现病情危急,病情复杂多变,患者无法完成日常的起居饮食,部分患者因呼吸困难引起焦虑、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8],这时需加强护理,若护理不到位,常发生意外,因而采用应急护理干预措施不但关系到患者生命的安全,而且也有利于疾病的转归[9]。采取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常识,认识到氧疗、呼吸康复和戒烟的重要性[10]。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气温骤变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保持室内地面干燥,避免积水湿滑而滑倒;通过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稀释排出,能有效地解除支气管痉挛,控制肺部感染,改善通气障碍,缓解缺氧症状;重症患者身边始终要有家人或医护人员陪同和扶持,必要时给予协助[11]。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心率等情况和意识变化情况,通过与患者进行问诊或谈话,了解患者的精神状况,若发现患者精神状态改变,出现萎靡不振、嗜睡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往往预示病情加重,要引起注意;注意药物治疗及特殊护理,对于重症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药物使用量,防止药物过量引发的中毒症状[12];重症患者如需吸氧,要相应做好氧疗的护理;同时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因病而生的恐惧、急躁、忧虑等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悲观、焦虑和失望[13]。

本次试验数据显示,实施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各方面指标优于对照组。对于重症患者,控制感染和改善呼吸功能更需要应急护理干预措施。作为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特点,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以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积极提升护理服务质量[14]。对于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来说,肺部感染护理、肺纤维化护理、肺栓塞护理、肺部康复护理、睡眠呼吸疾病的护理等是呼吸护理今后不断发展的方向,需要护理人员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提高防范意识,降低病死率。在干预护理的措施中还要综合心理护理、药物治疗、预防感染、饮食护理等等。特别是在进行药物护理时,不仅要知道药物的剂量、药物的药理作用,还要知道药物有什么样的副作用,对患者会产生哪些反应,例如在输液时,随时注意观察静脉通路是否通畅,有些药物在输注时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产生反应。氨茶碱静脉滴注时若速度过快,常引起心悸、心律失常和血压骤降,因此要控制输注的速度,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慌气紧等不良反应,从而保证在使用药物时的安全性,提高效率,做到准确及时。对于年老体弱者,应先协助拍背,并应在餐前进行。痰多粘稠者,可做雾化治疗。在这些护理基础上还应配合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紧张焦虑[15]。作为慢性过程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要重视预防工作,要加强个人卫生,积极参加体育、呼吸和耐寒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大气污染。

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证明,通过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与管理、营养支持、呼吸道护理等有效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肺疾病呼吸功能的康复,延长患者寿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洁,曲红,王幕鹏.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2]黄惠琨,范子英.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和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1):101-102.

[3]金培丽,周艳.281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04-105.

[4]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22-123.

[5]孔彬,冯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334-335.

[6]车驰,杜以利.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2):136-137.

[7]夏萍.呼吸内科危重患者使用呼吸机停机时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101-102.

[8]吴畅游.慢性支气管炎综合治疗10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4):55-56.

[9]操梅香.呼吸内科老年重症患者常见护理干预方法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85-86.

[10]陈明.探究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91-92.

[11]万晓莉,刘福波.呼吸内科总政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85-86.

[12]唐兰荷.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3,21(2):194-195.

[13]罗琳.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0):3-4.

[14]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7(14):336-337.

[15]姚博.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健康必读,2013,12(4):522-523.

(收稿日期:2013-08-05) (本文编辑:欧丽)

急救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了解创伤严重度评分在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严重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则采取常规护理加上创伤严重度评分院前急救护理。比较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急救时间;治疗前后严重外伤患者APECHEII评分;死亡率。结果治疗前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APECHEII评分低于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急救时间更少,P<0.05,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死亡率低于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加上创伤严重度评分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理想,可减少死亡的发生率。

【关键词】创伤严重度评分;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价值

严重外伤患者发病快速,进展快,并可能导致严重外伤患者死亡。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治疗[1]。本研究纳入我院80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严重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则采取常规护理加上创伤严重度评分院前急救护理。比较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急救时间、治疗前后严重外伤患者APECHEII评分、死亡率,分析了创伤严重度评分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纳入我院80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严重外伤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年龄25-75岁,平均(45.45±2.21)岁,男性严重外伤患者22例,女性严重外伤患者有18例。22例颅 脑 损伤,11例胸部损伤,6 例脊柱损伤,1例骨盆骨折。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年龄25-75岁,平均(45.78±2.01)岁,男性严重外伤患者23例,女性严重外伤患者有17例。创伤 部 位:22例颅 脑 损伤,10 例胸部损伤,6 例脊柱损伤,2例骨盆骨折。两组基本资料可比。

1.2方法

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则采取常规护理加上创伤严重度评分院前急救护理。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的基础上给予创伤严重度评分,了解病史,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在院前现场使用创伤严重度评分采取急救措施。一般治疗和紧急治疗是两种医疗干预的分类。其中,氧疗和液体疗法是一般治疗,而对于重症患者,通常采用紧急治疗。维持呼吸道通畅,监测患者,监测病情。急诊科就诊后,医生会根据病情安排相应的治疗。

1.3指标

比较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急救时间;治疗前后严重外伤患者APECHEII评分;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比较,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PECHEII评分

治療前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APECHEII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APECHEII评分变化幅度更大,P<0.05。

其中,治疗前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APECHEII评分是24.11±2.21分,治疗后是15.45±1.28分,治疗前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APECHEII评分是24.79±2.21分,治疗后是8.21±0.41分。

2.2急救时间

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急救时间更短,是58.57±0.21分钟,而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是78.56±10.01分钟。P<0.05。

2.3死亡率

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死亡率低于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P<0.05,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有8例死亡,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有2例死亡。

3讨论

目前,对于严重外伤患者,常规护理无法明显改善严重外伤患者的病情,止血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创伤严重度评分的开展,可在严重外伤患者院前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和干预,有利于控制相关疾病的进展,并确保结局良好,减少死亡[4]。本研究中,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则采取常规护理加上创伤严重度评分院前急救护理。结果显示,治疗前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APECHEII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APECHEII评分变化幅度更大,P<0.05。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急救时间更短,P<0.05。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死亡率低于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P<0.05,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有8例死亡,常规护理+创伤严重度评分组有2例死亡。

总之,常规护理加上创伤严重度评分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理想,可减少死亡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吴孙莹.创伤严重度评分在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8, 56(35):155-157.

[2]余富英.循证护理在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8(06): 112-114.

[3]徐静静.早期预警评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的价值探析[J].智慧健康,2018,4(09): 79-80.

[4]赵香玲.创伤严重度评分在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3): 144-145.

贵州省骨科医院 急诊科 贵州贵阳 550002

上一篇:音乐学专业可论文范文下一篇:护理风险评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