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范文

2024-04-16

急救护理范文第1篇

首先,通过护士长的讲解,我了解了护士分不同的班:主管、责护、午班、小夜班、大夜班。这些班我都跟到了。我不仅看到护士给病人扎针、换药、量体温这些日常的护理工作,还了解到了处理医嘱和书写护理病历的注意事项,为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其次,见习使我重新认识了护士这个职业的崇高。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护士就是耐心和细心的代名词。我一直以为,她们的工作很轻松、很简单,只需要执行医生的医嘱,“照方抓药”就行了,其他的工作也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情。这一次我通过护理见习,第一次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一回做护士的苦辣酸甜,才发现原来做护士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护士的工作就是一个字“累”。我每天跟着他们跑都累得不行,而他们不但要不停的在病房间走动,还要给病人扎针换药,实际上比我累多了,但她们一句怨言也没有。她们全身心的投入在一场战斗中,把自己的活力完全展现在病房内外,把自己的力量连同微笑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病人。病人的生命在我们手中,我们必须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做一名认真负责的护士,真的好伟大!

第三,见习使我开拓了眼界,增加了见识。见习期间,我跟随带教老师,了解了许多基本操作。比如生命体征测定(体重、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心电监护、雾化吸入、静脉滴注、器械消毒等等。有许多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并非如此。我充满好奇、留心观察、积极提问。每个老师都耐心的给我讲解,并且在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给我很多实践的机会。

第四,见习使我对医护配合的整体护理有了一定的理解。通过见习我认识到,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是高度统一的,目标都是为了给病人缓解或解除病痛。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对方的工作职责,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也是我这次护理见习的最大收获。

总之,见习使我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自信。通过这次见习,我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我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充满期待和信心。我坚信我将成为一名好护士。见习工作很快就过去了,我真的很舍不得带过我的老师以及提供我学习条件的医院,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我答应她们,下一个假期,我还会回来的。

儿科护士长:带教老师:内四科护士长:带教老师:见习学生:韩佳君

急救护理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2010年6~7月共收治260例病人, 其中男150例, 女110例。年龄最大104岁, 最小的9岁, 平均年龄54岁, 包括:车祸51例、刀伤8例、坠楼3例、溺水2例、心脑血管以外90例, 其他52例。

2 院前急救

现场抢救, 院前处理与院内急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随着国内外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 院前急救已经成为医院急救工作的主要环节。

(1) 强化急救意思、赢得抢救时机。接听电话时应问清病情、发病地点、联系电话等, 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药品及抢救设施。病情危重的应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做好抢救装备, 准确及时到达现场, 快速地为病人做初步检查, 观察其意思、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 并做好记录, 根据病情配合医生对病人对缤纷人进行相应的处置, 为病人的院内治疗做好准备和赢得抢救时机。

(2) 对不能自行活动、体位受限的患者进行合理搬动, 因为不合理的搬动会加重病人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对创伤引起的大出血应给予及时止血后再搬动, 并定时松解止血带, 以防肢体坏死。有颈椎、腰椎四肢部位骨折的应保持被动体位, 并用夹板固定及硬板担架搬运, 现场呼吸、心跳骤停的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待病情稳定后再搬动。

(3) 对病情危重病人, 要认真地向病人家属交待清楚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必要时填写告知书,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确保转运途中的安全。避免给病人带来比疾病本身更严重的后果,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 护理体会

(1) 出诊要及时, 为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 时间紧迫, 车载设备有限, 技术要求高, 随机性强, 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院前急救是急诊环节的基础, 院前急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抢救成功及预后。

(2) 技术操作过硬, 工作责任心强。现场急救要快速、正确进行所需要的处置, 途中监护要充分利用车载设备对患者施以必要的生命支持与监护,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神志的变化, 保证静脉通路通畅。用药时要做到3查8对, 并保留空瓶, 以便记录和再次核对, 避免出现用药差错, 并做好抢救记录。

(3) 抢救物品装备充分, 这样才能给以正确救治, 不会延误抢救时机。

(4) 医护人员态度要好, 需要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行为, 以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担心与恐惧心理, 有利于更好的救治病人。

(5) 心理护理, 被急救的患者多数病情复杂、病情较重。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于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 情绪失控常表现出惊慌、焦虑和恐惧。施救人员要有良好的应急能力, 视病人为亲人, 努力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急救时既要沉着冷静又要迅速敏捷, 用自己熟练的技术和温暖的话语争得患者及其家属安全感和信任感。

总之, 院前需要急救的病人, 病情都很危重、复杂。发病迅速, 需要护士又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方面的护理知识, 要熟练掌握各科急救技术, 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 良好的应急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既要迅速敏捷又要沉着冷静,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 护士必须运用沟通技巧来处理每一个病人, 包括:态度温和, 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 对所发生的事诚实、简要的解释, 适当的幽默可以缓解紧张气氛, 稳他们的情绪, 需要真诚的付出爱心, 安全的将他们护送至病房, 同时还要有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护理活动中保持清醒头脑, 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稍有不慎就可能侵害到病人的健康利益、经济利益, 就有可能造成不和谐的护患关系, 而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摘要:在院前急救中充分调动急救护理思维, 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在院前急症、重症患者的急救中起重要作用, 熟练掌握院前急救现场和途中监护并及时有效给予心理护理, 显著提高了院前抢救的成功率, 为病人转入院内做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急救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急救意识 急救护理 岗位任务 教学改革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发展,促进护理教育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合理调整护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根据实际服务需求,提高护理实践能力,推进学校教学与医院就业之间的有效衔接。

急救意识是现代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护士对病人特有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对病人抢救时机的把握,即分秒必争。急救意识的养成必须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前提。一个优秀的救护者要在第一时间,迅速调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从事应急处理,例如急救时的现场判断能力、现场把握能力、现场指挥能力、现场沟通能力等。在工作岗位上,都会有遇到突发事件的可能,因此,每一位护士都会随时成为“第一目击者”,其急救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培养高职护生的急救意识——快速、尽职、准确,使其具备敏锐感和应变能力,改革急救护理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急救护理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理念

急救意识体现在护理工作的点滴中,如巡视病人、病情观察、病情变化、护理操作、转运病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因此,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急救意识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工作情境”和“学习情境”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注重将临床的真实情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学生经过实训教学,能够初步掌握急救护理的各个流程和环节,从而提高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实现急救意识养成的目标,让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

(二)课程目标

为实现急救意识养成培养的目标,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急救护理工作实际流程组织教学内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经多次讨论,并广泛征求外校、外院护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护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本课程特点,确定了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养成系统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思维;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急救与监护知识;掌握常见危重症救护人文与法律知识。

2.能力目标

(1)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能及时识别常见急、危、重症,并对病情做出判断。

(2)具有急救护理工作所需的常用救护技术操作能力,能对常见急危重症进行紧急处理及配合医生抢救,培养快速有效的应急能力。

(3)具备参与灾难及意外伤害救护,对伤员正确地检伤分类及安全转运的能力,培养交流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意识,反应敏捷,行动迅速。

(2)具有同情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救死扶伤精神并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3)开朗稳重,乐观自信,具有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处事不惊、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护生在工作岗位上遇到急危重症病人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救护,能从事院前救护、院内急诊室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工作。

二、基于急救意识养成的急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根据急救护理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并选择课程内容

分析急救护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分析救护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知识和素质, 教学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急救意识养成;打破原有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 序化课程内容, 以岗位任务为引领, 课程内容依据急救岗位需求整合。以急危重症病人发病到脱离危险,通常需经过院前急救、急诊救护、重症监护三个救治阶段,将院前急救、急诊救护、重症监护确定为三大学习情境。 与教学基地开展合作, 践行医教结合, 学习项目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见图1)。

图1 基于急救意识养成的急救护理课程改革思路

院前急救、急诊救护和重症监护三大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如下表。

急救

护理

岗位 岗位任务 完成岗位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知识 能力 态度

院前急救 对伤病者进行症状性判断、生命支持和对症性处理以及安全转运 明确生命器官功能表现,知道生命支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明确常用转送方式的特点 对病人进行危重症评估、初步检伤分类,能进行气道异物清除、现场心肺复苏、心脏电除颤、使用呼吸囊、气管插管 具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能够就地取材,具有整体性救护思维,行动敏捷,具有团队协作意识

急诊救护 负责对急诊就诊和院外转送到急诊科的危重病人进行接诊、分诊,参与急诊抢救 知道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明确常见危急症的原因、表现及判断要点、紧急处理及抢救配合要点 能进行接诊与分诊,能对休克、昏迷、急性大咯血与大呕血、呼吸困难、胸痛、急性中毒等常见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与紧急处理,能正确使用急诊科常用抢救设备如监护仪、洗胃机、呼吸机等,能主动配合医生对各类常见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 具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具有良好的观察与判断能力,能与病人及其家属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重症监护 对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对重症监测指标进行观察与分析 明确ICU的特点,知道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方式,明确常用监测仪器的使用,知道常用监测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能初步进行感染管理和营养支持护理;会基本操作常用监测与治疗仪器,能进行监测指标的观察与初步分析 具有爱心、耐心和细心,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具备非语言交流技巧

急救护理课程根据护士完成急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工作过程知识,打破原有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选取课程内容的模式,精选了能突出急救护理岗位能力培养的11个最常见的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任务,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见图2)

图2 急救护理学习任务分解

(二)根据急救护理岗位能力培养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

在教学中,精心挑选、灵活应用各种真实案例,以案例引出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制定针对病例的救护方案,在老师引导下学习必备知识、训练相关技能,最后通过真实或仿真演练完成案例中的任务。这种方法首先把学生带入案例展示的救护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仿真情境演练

先进的仿真教学条件和真实医疗仪器设备的配合使用,综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逼真地展示临床救护情境。在校内营造仿真的救护环境,学生分组进行救护演练,并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对心脏骤停的急救,将高仿真综合模拟人(ECS)设置为心脏骤停状态,学生对模拟人进行真实抢救,当抢救有效时,模拟人恢复心跳;当抢救失败时模拟人会“死亡”, 这种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训练技能的同时养成急救意识、急救思维,培养了职业情感。

3.床边与现场教学

依托学院附属医院及市内教学基地,对于部分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床边或现场进行,让学生在真实岗位上看见真实、听见真实、产生真实感受,提高教学效果。如重症监护中任务的学习,在ICU病房进行,老师结合具体病例讲解重症监护措施,学生现场观摩,老师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

4.课堂延伸学习

通过组织急救知识竞赛、急救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急救知识、训练急救技能的热情。另外,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教师为社会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时,安排学生一起参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及时应用于社会实践。

5.顶岗实习教学

第三学年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分别在120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顶岗实习1个月,让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参与救护工作,全面提高岗位职业能力,树立急救意识。

三、课程改革的方向

1.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要不断加强校内急救实训基地建设,不断逼近医院急救的真实情况。

2.加强授课教师和医院兼职教师的交流合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不断从医院引进实训项目,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项目。

为了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急救意识,对急救护理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教学模式新颖,使护理专业高职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创新能力。急救护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应及时调整,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性人才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2013年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重点课题(ZD2013-06);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SC14380)

参考文献:

[1]高丽. 中职护理教育急救护理学课程模式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12,(12).

[2]刘小琴.在职护士护校任教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临床适应能力[J]. 内蒙古中医药,2012,(11).

急救护理范文第4篇

摘要了解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病情特点,探讨抢救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技术,通过58例急救成功例子,体会到只有建立各种抢救病人的制度、配合医生快速准确的抢救、熟练掌握抢救病人的护理技术才能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抢救护理体会

创伤性休克病人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急、重。如果不采取及时抢救等一系列措施,很快就会危及生命。这就需要护士能快速、准确的配合医生,利用娴熟的技术和急救知识,争分夺秒抢救病人,才能挽救病人生命。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我院急诊共接诊162人次急症病人,其中创伤休克病人56人,由于伤势过重而死亡8人,48人获得抢救成功。

创伤性休克的病情特点:伤势重、病情急、变化快。因此要求护士配合医生抢救时要快速、准确、机智,才能赢得抢救时机。怎样才能快速准确的配合抢救?我们认为要抓住两方面:

1创伤抢救的平时准备

1.1健全完善的抢救制度我院制定了《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有关规定,从而提高了对抢救工作个认识,认识到抢救病人必须做到争分夺秒。

1.2紧抓护士的基本功训练护士操作基本功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抢救的速度和效果。我院紧抓创伤急救的基本功训练:如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练习、考核、心电监护的观察方法;静脉输液操作技术的考核以及理论考核,掌握了休克的判断和早期休克症状的观察,能快速的配合医生有效的纠正休克,为继续救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同心协力,密切配合要做到快速准确组织配合是很重要的。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有明确的分工有要互相配合,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更应该竭尽全力,分工协作。一名护士负责管理呼吸道通畅、心电监护和抢救记录,一名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路,管理液体治疗、病情观察、抽血、取血等,一名护士负责手术前准备、留置导尿等工作。抢救中要做到迅速且不慌乱。

1.4物品的准备为了迎接危重病人和大批病人的抢救,急救必须要有充足的物品准备。

1.4.1抢救器材如呼吸机、电动吸引器、除颤器、起搏器、心电图机等,经常检查器材性能的完好性,建立健全的制度,责任到人,及时维修,始终坚持启动的备用状态。

1.4.2抢救药物如升压药、止血药、利尿脱水药、中枢兴奋药、强心药、碱性药、镇静镇痛药、抗休克常用的液体等。

1.4.3无菌敷料如大小纱布、棉球、治疗巾。

1.4.4急救包如腹腔穿刺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等。所有器械、药物、敷料、急救包都必须做到地点固定,标签清楚,定时检查,按时交班,数量充足,绝对无菌,还应保证电源的完好性能。

2创伤抢救中的护理技术

创伤性休克病人多数合并多发性创伤,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除了平时应准备的以外,还应重点抓护理技术,快速准确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1评估诊断对于急症病人护士应先做好护理评估诊断,观察病人意识是否淡漠或者障碍,皮肤是否湿冷,有无口感,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加快,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等情况,从而判断是否为创伤性休克。

2.2畅通呼吸道,保证氧气供应护士首先检查气道是否通畅,如有无口腔异物,有无大量分泌物堵塞,有无舌根后坠等,如有则先取出异物,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给氧气吸入,如发现呼吸微弱或停止,则立即做人工呼吸或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保证足够的氧气供给。

2.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严重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护理措施,必须抢时间,采用粗针头多通路快速加压输液。液体多选择扩血容量快、维持渗透压持久的胶体血浆,如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在紧急情况下能主动的迅速的配合医生有效抢救,从而缩短休克时间,赢得抢救时间。

2.4紧急控制出血伤处表面立即用敷料加压包扎,并配合医生清创、缝合、止血,骨折处用夹板固定。对有紧急手术指征的,及时做好采血、交叉配血、备皮、药物试验等术前准备工作,通知麻醉科做好相应准备。必要时做好各种管道的插入工作,如刀刺伤导致上消化道穿孔所致的休克时,应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保证胃管的通畅这也是抗休克的另一重要措施。。

2.5严密观察病情病情观察极为重要,护士必须严密观察并正确记录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还应观察神志、意识、瞳孔、皮肤等变化,准确记录输液量,急救措施,各种治疗,各种药物名称和剂量,并随时观察有无反应,同时护士在抢救中应迅速插入留置导尿管,观察颜色,记录尿量。观察尿液变化是判断抗休克效果和肾功能变化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准确严密观察病情,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并准确记录。

2.6安全转送创伤性休克病人经密切的救护,病情稳定后尽快送病房及手术室处理。转送前通知病房或手术室做好接受准备,由医护人员护送,过程要轻稳,携带氧气袋,呕吐者头侧一边,并保证输液通畅,认真交接班。

综上所述,了解了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病情特点,知道了抢救休克病人的措施和时间的重要性,而速度的快慢又来源于护士掌握急救医学知识程度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有高度的责任信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超前护理意识和应急能力,同时还应有严密的组织制度和齐全的物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抢救创伤性休克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姚梅芳,急诊室对严重创伤抢救的护理配合,护士进修杂志,1987,2(2);

39~40

【2】 马遇荪主编,实用护理学,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724~728

【3】 王克英主编,最新急诊临床护理与护理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实用手册,人

急救护理范文第5篇

2、病危病人护理计划,落实率达100%:

3、危重、一级或卧床病人、做生活护理,落实率达90%:

4、新入院病人24小时内进行卫生处臵,质量合格率达90%:

5、服药时,做到发药带水,看服到口,落实率达90%;

6、在班护士对病危或—级护理病人做到七知道(姓名、床号、诊断、病情、治疗、饮食、护理)回答正确率达90%;

7、危重病人有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四无”:无褥疮、无烫伤、无坠床、无差错;

8、输液病人按时巡视,每500ML液体至少巡视3次,并及时签名,落实率达90%:

9、为入院病人做院规健康知识宣教,落实率达100%;

10、医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0%;

11、二级医院陪护率≤8%;

12、入院后褥疮发生数为0;

13、—般护理差错发生率≤0.4%。

一、护理服务质量考核标准

1、住院患者满意度≥90%。

2、门诊患者满意度≥90%。

二、基础护理质量标准

1、护士对病人做到“七知道”:床号、姓名、诊断、病情、治疗、护理、饮食。

2、床单元:清洁、整齐、床单平整、中线正、四角紧、无碎屑、无尿渍、无血渍;扫床一床一巾,擦桌—桌一布;床头牌符合要求;床下、床上物品,放臵按要求。

3、“三短”“六洁” (三短:头发 胡须 指(趾)甲;六洁:头发 口腔 皮肤 指(趾)甲 会阴 床单位清洁)。

4、“四及时”:按时服药到口,送水及时;每日口腔护理、会阴冲洗落实及时;每日晨晚间护理及时;床旁有便器、排泄物处理及时。

5、“一保持”:管道位臵固定良好,并保持通畅。

6、卧位:病人卧位舒适。

7、四有:—级护理有护嘱;危重病人有护理计划;有护理措施,落实率达100%; 危重病人有陪护、陪检制度。

8、皮肤护理质量:无褥疮、无烫伤、无坠床.

9、不依赖陪护做生活护理.

三、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标准

1、抢救工作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药品器材准确齐全,抢救技术熟练。于24小时内订出护理计划,出现病情变化时及时修改。各班护士能认真执行护理计划。

2、病室环境管理,根据疾病要求,布臵环境,应调节湿度、温度,光线要适宜。

3、服务态度好,能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4、加强危重病人的临床护理病情观察,要求做到八个必须:态度严肃、观察严密、汇报及时、器械齐备、分秒必争、技术过硬、配合协调、记录准确。八个熟悉:疾病诊断、病情变化、检查结果、诊疗计划、护理重点、执行医嘱、正确操作、饮食禁忌。八个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床铺整洁、皮肤干燥、口腔湿润、饮食得当、情绪稳定、安全舒适。

5、护理记录及时、细致、准确、文字简练、书写完整无涂改。

6、做到病人口腔、皮肤、会阴、指(趾)甲清洁、无臭味。病人床单清洁、平整、无皱折,无因护理不当所致的角膜溃疡、肺炎、泌尿系统感染、静脉炎及交叉感染等。各种导管通畅,位臵正确,准确记录出入量。

四、病区管理质量标准

1、组织管理:分工严密、职责明确、有工作程序、质量标准、检控方法、有健全的病人管理制度(陪护制度、探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住院规则等)。

2、质量“四有”:有落实护理质控标准的措施;有检测方法;有分析讲评制度;有登记统计月报制度并按时上交。

3、技术管理:有教学、科研、业务培训计划,有落实措施和考核制度。

4、环境管理:清洁、整齐、安静、有序、舒适、安全。

5、物质管理(包括药品、器材、被服等):物质有分类、建有帐目、定期清点、数目相符、有使用消耗登记、无积压、无丢失、无变质。贵重药品每班交接、数目相符、加锁保管。

6、护士、实习护士、进修护士着装仪表符合要求。

五、急救药品、器材管理标准

1、“一专”:专人负责。

2、管理“四定”:定数量、定药器械种类、定物品摆放位臵、定期消毒。

3、药械“三无”:无责任性损坏、无器材性能失灵、无药品变质、过期、失效。

4、药械“二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

六、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

1、体温单:格式符合、项目齐全、次数达标、点圆线直、颜色深浅一致、清洁整齐、无涂改。

2、医嘱单:包括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要求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作到格式符合要求、项目齐全、准确无误、字迹清楚、执行及签名及时。

3、医嘱本:正确完整,转抄、执行及时,核对及时,临时医嘱执行签有时间,签名正规。

4、护理记录:项目齐全、格式顺序符合要求、数字准确、使用医学术语正确、无错别字、无刀刮字、清洁整齐、生命体征准确无遗漏、病情描述确切重点突出、病情处臵及时记录完整、病情连贯性强。

5、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应当根据相应专科护理的特点书写。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科别、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床位号、页码、记录日期和时间、出入液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病情观察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等。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6、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指巡视护士对手术病人术中护理及所用器械、敷料的记录,应当再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手术护理记录应当另页书写,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住院病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护理情况、所用各种器械和敖料数量的清点核对,以及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签名等。

七、工作间常规物品保洁消毒质量标准

1、工作人员着装符合要求。

2、定期消毒,登记制度健全,空气培养符合要求。

3、无菌物品无过期,室内物品、冰箱清洁整齐。

4、治疗车清洁、整齐、无响声。

5、体温计按规定消毒。

6、医用垃圾作预处理

7、一次性物品用后处理正确。

八、常用物品检查标准

1、氧疗物品:湿化瓶定期消毒并更换无菌蒸溜水,终末消毒后保持干燥状态,标有起止日期。

2、雾化吸入物品:管道咬嘴一人一用一消毒,湿化器每日消毒。

3、气管切开用物:有气管切开护理盘,定期更换,气管稀释液有起止日期。

4、吸痰器、引流瓶:使用后清洗消毒,标明消毒日期。

5、床单元:扫床一床一巾;床头柜一桌一擦布;床头柜每日消毒液擦拭;病人出院后终末消毒呈备用状态。

6、清点被服按要求不乱丢。

7、工作间、病房、厕所拖把均有明显标记按要求使用放臵。

九、无菌物品检查标准

1、无菌物品有专柜。

2、无菌物品有起止日期、标签清楚无过期。

3、无菌盘有起止日期、时间无过期。有效期<24小时。

上一篇:文化形象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