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范文

2023-12-01

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范文第1篇

▪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 1975-1977)▪ 三讲 ( 1998-2000)▪ 科学发展观 ( 2003)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2005-2006)▪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2013)

▪ 三反五反运动 ( 1951)▪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 1958)▪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1962-1966)▪ 学雷锋活动 ( 1963)▪ 工业学大庆 ( 1963-1976)▪ 上山下乡 ( 1955-1978)

▪ “批林批孔”运动 ( 1974-1975)▪ 五讲四美三热爱 ( 198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200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2004)

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范文第2篇

学生姓名:学 号: 学 院:专业班级:题 目:足球运动的发展与演变指导教师:

奥林匹克文化赏析 (期末论文)

2016年4月22日

奥林匹克文化赏析(选修)期末论文

摘要

足球运动是世界上普及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运动项目,号称世界第一大球。足球运动是一项以脚为主支配球、两队相互对抗、以踢进球门多少球判定胜负的球类运动。足球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也从未停止。从足球起源至今,足球这项运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关键词

足球、起源、发展与演变、足球规则、女子足球、中国足球。

正文

足球运动的起源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足球运动项目。足球源于中国,由于战争而传入西方。不过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因此古时中国的足球活动成为足球游戏则更为恰当一些。根据文字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即为中国古代的“蹴鞠”,它内充毛发之物,外裹皮革之“毯”。另据史书记载,最早发明的灌气足球也起源于中国。

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进行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

而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12世纪前后,英格兰与丹麦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一个丹麦入侵者的头骨,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去踢这颗头骨。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奥林匹克文化赏析(选修)期末论文

足球比赛形式的发展与演变

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足球赛,一般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由于比赛在闹市区进行,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这样的球赛遭到市民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规定足球比赛要在空地上进行,进入闹市区者重罚。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足球场。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所谓的《剑桥规则》,即是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伦敦,牛津和剑桥之间进行比赛时制定的一些规则。当时每队有11个人进行比赛。因为当时在学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个学生和一位教师,因此他们就每方11人进行宿舍与宿舍之间的比赛,现在的11人足球比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1863年10月26日,英国足球协会召开了现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会议,比赛归程草拟出来,但有些条文却离今天的规则相距甚远。

足球的运动的规范化与职业化

1862年,在英国诺丁汉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1863年1月16日,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英足总)。1882年,位于大不列颠治下的各足协统一了他们的比赛规则,同时他们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理事会(International Football Association Board)来对比赛规则加以控制。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这次制定的足球规则共14条,它是现今足球规则的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各个足球俱乐部相继成立。如1892年成立英格兰利物浦足球俱乐部、1899年成立西班牙巴塞罗那俱乐部、1900年成立德国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陆续,各个国家都成立了各自的足球联赛,如意甲、西甲、德甲等知名度很高的联赛。

奥林匹克文化赏析(选修)期末论文

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 1904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1989年,国际足联开始正式把五人制足球纳入管理范围之内,成为其主管团体。

女子足球的发展

早在16世纪,英国出现了女子足球运动,并在1890年首先开创了女子足球比赛。到19世纪末,英国开始设有女子足球俱乐部。20世纪50年代,女子足球在欧洲各国兴起。1957年,第1届欧洲女子足球锦标赛在柏林举行,女子足球正式登上历史舞台。60年代后女子足球运动在欧洲、美洲、亚洲迅速发展,1971年,国际足联正式将女子足球列入发展议程。进入80年代欧洲女子足球发展势头迅猛,并建设了完整的竞赛体系。90年代后,女子足球运动快速发展,技战术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男子化趋势明显。

中国足球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自1994年中国足球实行职业化改革以来,我国足球运动随着国内联赛的开展,其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中获得了出线权。如今,广州恒大淘宝、江苏苏宁等俱乐部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国足也奇迹般地进入了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第二轮。

回顾中国足球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虽然我国足球运动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下有所进步,但比起世界足球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青训建设、足球运动的普及程度远不如欧洲及美洲国家。对于中国足球人来说,未来的道路还很坎坷,任重而道远。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奥林匹克文化赏析(选修)期末论文

致 谢

奥林匹克文化赏析(选修)课程结束,感谢XX老师八个星期以来的认真讲授与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资料

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范文第3篇

谭建湘在《从足球改革看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中认为职业化指的是运动项目的某种特定转化的趋势和过程[1], 从概念上可以看出职业化的运动员有三个特点:长期从事、社会需要、可以获得经济报酬。从通俗的意义上说中国在地方队以上的注册运动员都属于职业运动员的范畴, 他们都有依靠羽毛球比赛获得报酬、取得商业赞助的能力, 但是职业化的程度有着高低之分, 现在全球公认的职业化程度较高的运动有足球、网球跟高尔夫球。以网球为例, 李娜作为“单飞”最为成功的中国网球队员, 其教练团队的费用由自己承担, 其参加大赛以及获得的赞助收入基本由自己掌握, 只向网管中心上交10%左右的份额, 这与国际上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已经相差无几, 而由于其个人的强大影响力, 在退役后, 其收入仍然占据运动员收入榜的前几名, 可以说为中国运动的职业化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然后我们来看羽毛球队的情况, 我校羽毛球指导老师曾经在国家羽毛球队效力, 根据她的反馈, 运动员在国际比赛的奖金, 50%上交中国羽协, 地方队跟国家队各拿走10%, 也就是说真正到队员手中的奖金只有30%;此外, 商业赞助方面, 由于国羽实行的是举国体制, 赞助是集体性的, 队员个人没有获取赞助的权利, 比如中国国家羽毛球队的赞助商是李宁, 那么所有队员的赞助商就是李宁公司, 运动员是没有签约赞助权的, 前一阵林丹的“单飞”风波闹得沸沸扬扬, 但是要清楚林丹的“单飞”与李娜是有天壤之别的, 林丹如果需要参加国际比赛没有自由报名权, 仍需要国家羽协进行报名, 同时林丹的赞助收入被传有40%左右上缴给了羽协, 因此这种单飞只是体制内的一种挣扎, 而非一名职业运动员的体现, 而正是由于羽协或乒羽中心的干预, 很多市场行为被扼杀在摇篮中, 诸如前段时间的宁泽涛, 可以说是现实举国体制下的牺牲品。转看其他国家的羽毛球队, 印尼队已经开始允许队员自己选择赞助商, 那西尔和艾哈迈德就从之前的胜利赞助商投入到了李宁的旗下。一项运动的职业化程度, 往往是通过一个国家的职业联赛的水平来衡量的, 在中国, 这个联赛就是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 联赛的参赛单位是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联赛创始于1999年, 由中国羽协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 直至2016年, 羽超联赛的主赞助商仍然处于“裸奔”的尴尬之中。而再看看其他几个羽毛球强国诸如丹麦、印尼、甚至印度, 整个联赛的自由度非常高, 各国的大牌选手的参与度也很高, 所以让整个联赛的观赏性提高很多, 受众的提高代表着流量的增加, 其联赛的商业价值也在不断的提高。

造成中国羽毛球职业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的培训机制问题, 再进一步说是中国体育教育的行政化问题。在中国, 专业运动员的基层培训机构——少体校, 隶属于地区的体育局, 无论是人员的选拔还是经费的来源, 都直接来源于地区的体育局, 以松江羽毛球少体校为例, 在2015年, 松江正式成立了青少年羽毛球体育培训学校, 学校的总教练有资格到任意松江区内的小学选拔人才, 作为日后松江羽毛球的后备力量, 被选拔的学生周一到周五在每天放学后到制定的羽毛球馆进行训练, 在寒暑假则是每日进行训练, 在小学毕业时, 由上海市羽毛球队进行“大比武”, 从每个少体校选择优秀的学员, 如果选拔, 就成为一名全日制的“羽毛球学生”, 如果落选, 则继续正常读初中。而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地方队的时候, 强制性就大大加强了。进入到地方队之后, 大部分的队员会成为“注册运动员”, 并挂靠在某地方的体育局名下, 换句话说, 这些队员的生杀大权, 完全要经过地方体育局的认可, 想要进入国家队需要体育局的推荐, 想要退役需要体育局的批准, 在这些核心的关键问题上队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毫无自主性可言;在训练的安排上, 队员需要完全服从于集体的安排, 训练的内容由教练制定, 队员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其对于某些动作知识的理解, 也完全需要服从于教练组的安排, 这种模式其实就导致了学员的技术特点被抹平, 队员无法发挥自己对动作理解的自主性, 导致最后培养出来的学员几乎都是打法千篇一律的球员;在报酬来源上, 地方队的队员基本靠体育局的工资作为基本的收入来源, 没有其他收入。当进入到最后一个阶段——国家队的时候, 作为举国体制的终点, 国家队的这种强制性相比较地方队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在人才的选拔上, 想要进入国家队, 一般有三个途径:1) 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 取得好成绩的可以进入国家队。2) 在冬季举行的全国羽毛球运动员“大比武”, 到时候中国各地的羽毛球运动员都会参加, 成绩突出的有机会进国家队。3) 国家队教练员选拔, 这里主要指的是在某些地方比赛表现突出的, 被教练组选中的队员, 可以看到, 选拔的机制比较严格, 入选难度较大;在管理跟训练方法上, 国家队的集训一般都属于封闭的集训, 由于实行举国体制, 以及“金牌至上”的理念, 因此国家队的要求地方队需要完全配合, 运动全缺乏自主性和选择性, 特别是在训练内容上, 国羽男单队员的“拉吊”打法一直被大众所诟病, 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与现在国羽的训练方式分不开的。

二、羽毛球职业化的发展方向

1、完善清晰的人才培训模式

通过前文我们提到了中国现存“举国体制”的优缺点, 简单说就是基础牢, 没特点, 针对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借鉴网球运动中国的青训培训模式, 我认为很有借鉴的意义, 总体上说是“体校”+“单飞”的发展模式。虽然在李娜成功后, 不少私人成立的网球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 但是现在网球的基础培训仍然是体校, 运动员从小由国家培养, 所有的费用由国家包揽这里的体校的培训模式跟我们的羽毛球体校大抵相同, 学员的主业仍然是学习, 每天放学后进行网球的训练, 在少体校的阶段, 每一名学员对于基础的动作都可以有很深的掌握, 或者虽然脑中的意识并不是很明确, 但是通过肌肉的记忆, 可以将基础动作比较连贯的展示出来。在运动员的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 允许其“单飞”,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单飞”并不是所有运动员的全体“单飞”, 因为“单飞”后的运动员要自己担负自己的所有训练费用以及日常支出, 大部分的运动员并没有能力在刚刚脱离体校环境就取得单独生存的能力, 所以这里的“单飞”是有条件的“单飞”, 在运动员有一定基础上的“单飞”。而“单飞”后的运动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教练, 根据自身对羽毛球的理解进行训练, 相信这种训练培养出的运动员必定不是“半教育”化的运动员, 无论是打法还是比赛的观赏性上, 可以使羽坛呈现百花齐放的效果。

2、体育行政化的剥离

这是我国现在羽毛球发展瓶颈的根本性问题, 中国的羽毛球无法职业化, 根本性的原因在于行政化程度过高, 各级体育机关对运动队抓得太死, 运动员的成绩与机关的绩效奖励还有人员的升迁有直接的挂钩, 在举国体制下的中国羽毛球运动员, 官员关心的更多的是能拿几块金牌, 对于运动员的个性或者这项运动的发展, 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因此如何将行政因素剥离出体育运动, 其实是羽毛球职业化的根本前提, 可以借鉴的就是网球领域“单飞”的尝试, 但作为有传统的国球, 这一步的迈出相信会面临很多的阻力。

3、发展职业化程度较高的联赛

应该说运动员的职业化与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运动员个体发展的好与坏与羽毛球平台的发展直接相关, 这里的平台就是羽超联赛, 无论是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足球还是网球, 高水平的赛事是促进职业化的基础,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 印度、丹麦、印尼等国都开展了自由度相对较高的联赛, 其赛程集中, 高水平运动员云集, 球市火爆, 促进了羽毛球整体运动的发展, 在这方面现实情况下我认为我们的羽超联赛首先可以放宽对外国运动员进入我国参与羽超联赛的限制, 无论是超一流选手如因达农或者马琳, 一流或者二流选手我认为我们同样可以引入羽超联赛, 更多的参赛选手大多时候意味着更加精彩的比赛, 同时, 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减少人为的干预, 球员的价值由市场来决定, 相关部门要减少对球市的干预;其次, 赛程方面尽量紧凑, 降低国外球员的时间成本, 我想在现实中这两个方面是比较容易解决的。解决好了上述两个问题, 我认为我们的比赛的精彩程度会大大增加, 而赛事核心观赏性的提高可以增加赛事的关注度, 提高赛事的价值, 相对应的赞助也会纷至沓来, 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摘要:羽毛球作为如今中国除了慢跑最普及的群众运动, 在中国有着非常良好的群众基础, 民众的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随着羽毛球的逐渐普及, 羽毛球的培训机制问题也在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本文旨在分析现在中国羽毛球专业化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展望未来在中国羽毛球运动职业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羽毛球,职业化,商业化

注释

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范文第4篇

现如今, 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经济、文化之间的渗透也越来越突出。网球运动作为一种舶来品, 近几年来, 网球运动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无论是经济水平, 网球人口, 还是场地设施、各级赛事, 都得到了较大提升。网球运动之所以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是因为这项运动具有起独特的娱乐性、功能性, 较好地迎合了我国人民群众的需求。基于当前社会形势而言, 网球运动在我国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应应当采取有效地措施为我国网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网球运动的概述

网球是运动员借助网球拍进行发球、接球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这种运动项目不仅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同时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网球这项运动最早出现在法国, 紧接着英国也开始盛行网球运动, 而真正普及这项运动的国家就是美国。早期, 球是用布卷的, 场地中间架起一条绳子为界, 利用双手把球从绳子的一边丢到另一边。早在16世纪初, 网球运动就被法国人发展起来, 出于好奇, 开始模仿, 很快就传到了城市, 并改进了设备。球拍是用羊皮板代替木板做的。球拍面积增大, 握把手柄加长。在17世纪, 球场中央不再使用绳子, 取而代之的是小格子网和网球拍。1873年, 英国人沃尔特·克罗普顿·温菲尔德把早期的网球运动改为一项在草地上进行的夏季运动。大约在1885年, 网球传入中国。1906年, 在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学校举行校际网球比赛, 促进了网球在中国的传播。1980年, 中国网球协会正式加入国际网球联合会。

三、网球运动的功能

网球是一种有氧户外运动, 该项运动与人体结构学、运动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 网球运动可以强身健体。网球运动需要运动员集中注意力, 跟着球的走向来回走动, 这一过程中会消耗机体多余热量, 并在来回走动过程中锻炼身体, 增强机体免疫力。其次, 网球运动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种价值取向, 网球这项运动也不例外。网球这项运动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产生的, 代表着一种文化信仰和价值取向, 通过网球运动中的技能、心理、准则、礼仪等, 将网球文化传递给运动员, 进而使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提升素质。另外, 网球运动非常讲究团队合作, 教练与球员之间, 球员与球员之间, 尤其是球员之间, 如果他们之间缺乏默契, 就无法在网球比赛中获胜。通过网球运动训练, 可以有效地增进队员之间的默契, 使每个球员具备团队合作精神[1]。

四、中外网球运动的比较

(一) 网球普及率比较

网球是从国外引进来的, 这项运动在西方国家比较大众化, 以美国为例, 根据美国体育制造商协会的统计表明[2], 美国网球人口正在不断增多, 仅在二零零九年这一年例, 其网球人口就达到了2700万人。在网球人口增加的同时, 必然会带动网球相关产品的发展, 如网球、网球拍、网球场馆等。就我国网球普及情况来看, 网球的发展呈现出东部地区较好, 西部地区少,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东西部经济水平差距较大。

(二) 技术水平比较

根据近年来我国参与的网球赛事来看, 我国网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以2006年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女单比赛来看, 进入第二轮的就有李娜、孙甜甜、郑洁、彭帅等。且我国运动员的打球稳定性高。从我国男网球运动员来看, 潘兵、张择等名将在我国网球事业中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我国网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我国网球运动员注重发球的得分率, 发球威力小, 以至于在比赛过程中很难争得主动。

(三) 国内外网球运动员培养情况比较

我国网球运动发展较晚, 远远落后于英法美等国, 这种落后也造成了网球运动员培养方式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网球的启蒙方式不同。在俄罗斯, 运动员一般是在学校或者俱乐部接触网球, 当有天赋的网球选手被发掘后, 就会被安排成为职业运动员;而在我国, 网球一直被当作是一种高消费运动, 是上流人士该有的运动项目, 所以一般家庭很少让孩子去接触网球。

五、网球运动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 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开展

网球运动是从国外引进来的, 在我国国门未打开之前, 网球运动主要盛行于英、美、法等国家。全球一体化背景下, 封闭的格局逐渐被打破,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渐频繁。由于国门逐渐打开, 国外一些文化也开始涌入国内, 其中就包括了网球这项体育运动。可以说网球运动之所以在我国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 使得国外一些有价值的运动、文化开始涌入国内, 较好地满足了国内民众的生活需求。

(二) 国内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同时, 在生活、工作双重压力下, 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也随之产生, 在这种环境下, 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球运动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网球运动是一种有氧运动项目, 网球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同时也能健美, 改善心肺功能, 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正是网球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健康, 使得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才喜欢打网球。

(三) 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随之受到重视。在我国体育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体育运动项目, 渴望参与更多的体育运动, 在这种环境下, 网球运动也开始活跃在人们的视野, 成为人们强身健体、娱乐的主要项目之一。

(四) 网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网球的娱乐性主要体现在其竞技性上。同乒乓球、羽毛球一样, 网球运动需要一定的战术和技巧, 可以说网球是一种斗智斗勇的运动, 在网球运动过程中, 其间控制与反控制所带来的心理体验贯穿于比赛的全过程, 是一项很容易“上瘾”的运动。网球运动大多是在室外进行, 室外空气新鲜, 视野广阔, 可以让人呼吸新鲜空气, 接近大自然。现行社会形势下, 我国群众承担着较大的社会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 人们的身心健康开始出现问题。而网球作为一种娱乐性的项目, 可以娱乐人们的身心, 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下适当放松。

(五) 网球运动在国际体育竞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 各种体育赛事也不断举行, 较好地迎合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网球这项运动对人体当作有着一定的要求, 可以将人体优美的线条展现出来, 使人们在网球运动中尽情展现自我。随着网球运动优越性的不断被挖掘, 这项运动逐渐成为国际赛事中重要的一个项目。在世界各国都流行网球运动的过程中, 我国也开始重视起网球运动[3,4]。由于国民体育意识的提高, 网球这项运动在国内开始被接纳, 由机关干部、白领阶层开始向大众普及。

六、加快网球运动在国内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 开设网球课程

基于我国网球运动员数量少的问题, 政府部门应当鼓励各地区的学校开设网球课程, 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球教育, 使更多的人了解网球, 掌握一定的网球技术, 从而使他们认可网球这项运动, 愿意去从事网球事业。

(二) 建立网球场地

现阶段来看, 我国接触网球的大多是学生, 游离于学校之外的人大多没有时间去打网球,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 一是没有专门的网球运动场地, 二是现有的网球运动场地大多是收费的或者是针对特殊人群开放的[5]。对此, 国家应当加大网球场地建设, 为民众参与网球运动提供支持。首先, 各地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实况, 建立公共网球场馆, 全面开放;其次, 政府要鼓励学校面对社会开放网球场馆;再者, 政府要对现有的网球场馆进行调节, 适当取消收费问题。

(三) 注重网球市场的管理

随着网球这项运动在国内逐渐兴起, 越来越多的网球培训机构也随之诞生。但是就我国网球培训市场来看, 整体规模不大, 市场比较混乱,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是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储备军, 为了促进我国网球事业的更好发展, 加强青少年网球培训市场的管理尤为重要。首先, 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 支持有实力的网球培训机构发展, 为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培训提供支持。其次, 网球培训机构要注重自身的管理, 革新培训方式, 注重青少年网球运动兴趣的培养, 进而促使更多的青少年投入到网球运动中来[6]。另外, 有关部门要注重网球培训市场的管理, 取缔不合理、不合规的培训机构, 营造一个健康的培训环境, 保证网球培训质量。

(四) 单飞模式的借鉴

单飞模式是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一种成功借鉴, 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我国女运动员李娜身上, 李娜的运动生涯为我国网球运动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我国网球事业改革任重道远, 而要想促进我国网球事业的更好发展, 我们应当积极更新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观, 肯定运动员的价值和作用[7]。另外, 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调节我国网球市场, 为网球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五) 加大专业教练员队伍建设

教练员是网球发展的关键因素。就目前来看, 我国网球教练员整体水平相对不高, 大多是退役运动员, 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教练员而言, 他们在网球训练中, 一味地强调训练强度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没有考虑到运动员的自身特征,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运动员水平的提高。对此, 要想促进我国网球运动的更好发展, 就必须加强专业教练员队伍建设。首先, 要对国内现有的网球教练员进行集中培训, 丰富其知识结构, 使其接受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其次, 要对外引进专业、资深的网球教练员, 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水平, 进而不断提高我国网球运动水平[8,9]。另外, 要落实责任制, 将网球培训相关责任落实到教练员身上, 进而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 科学地指导运动员训练。

(六) 加快发展网球相关产业

要想促进网球的更好发展, 就必须加快与网球相关的产业发展, 如制造业。网球运动是运动员借助网球拍将球从一方打到球网的另一边, 基于这项运动, 要想提高群众接受程度, 就必须壮大网球产业。结合我国网球运动发展实况, 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 鼓励发展网球配套产业, 进而更好地满足网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同时, 政府部门要扶持龙头企业, 为企业做大、做好、做强提供支持。另外, 政府要鼓励社会、企业等支持网球运动发展, 多方面出力, 为我国网球运动的更好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七、结语

综上, 在诸多因素的诱导下, 网球这项运动项目逐渐大众化。网球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同时还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帮助人释放压力, 陶冶情操。但是就我国网球整体水平来看, 与国外一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而要想不断能缩短我国与国际网球的差距, 政府及有关部门就必须结合我国网球运动现状, 加强网球教育和培训, 壮大网球教练员队伍, 规范网球培训市场, 进而为我国网球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摘要:网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运动项目, 该运动不仅具有健美效果, 同时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先介绍了网球运动的起源, 然后分析了网球运动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并指出了发展网球运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球运动,发展,原因,建议

参考文献

[1] 周阳.山西省高校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7.

[2] 杜丽明, 陈延柯.浅析网球文化及发展历史[J].当代体育科技, 2017, 7 (10) :224-225.

[3] 梁勇建.丽水市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 2015 (32) :213.

[4] 刘甘霖.制约南阳市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20) :154.

[5] 付辉.浅析高校体育网球运动的发展前景[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5 (13) :121-122.

[6] 王擎宇.我国网球运动职业化进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14.

[7] 余文娟.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外网球运动[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5.

[8] 徐林江.浅析网球文化的历史分期及内涵[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5 (7) :19-20.

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范文第5篇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已经一百多年,伴随它的不断壮大与发展,它所带来的教育价值也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诞生就深深地印上了教育的属性,它一直倡导体育、教育和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不断追求身体、精神和意志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体育为世界和谐发展服务的宗旨。今天,当我们从教育学意义上研究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时,不难发现奥林匹克运动充满了教育的价值。

首先,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促进人的均衡发展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标,也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育人目标。《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整合身、心和智等素质,并促进其均衡发展”。奥林匹克主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精髓,而它所回答的不仅是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也与现代教育的育人目标相吻合。19世纪以来,西方的教育家们逐步认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西方现代教育开始逐步形成了分科教学的模式,体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元素也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看到了体育运动的社会教育价值,萌生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并最终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教育,都是为了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可以说,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使体育的教育价值得以升华,并使之成为教育的重要元素。奥林匹克运动也因此成为追求人类均衡发展的教育运动之一,不断得到人们的认同。

其次,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原则提出了教育对象的公平性问题。平等参与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奥林匹克主义指出,参加运动是人类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参加体育运动,反对种族、性别等歧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参与原则也正是现代教育发展所追求的平等接受教育的重要原则。奥林匹克运动推行的人人平等参与,参与中公平竞争,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教育改革、创造一个教育公平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现实意义。

第三,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实践展现了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奥林匹克运动倡导以体育的形式实现教育价值。几乎所有的奥林匹克运动所包涵的教育价值都是通过体育的形式得以表现和实现。体育源于游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乐趣到习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因此人从出生就乐于参与这种带有本能特征的教育活动。因此体育的教育价值,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贴近儿童、贴近青少年,教育目的在参与和体验中实现。在这种教育形式中受教育者体验了规则的意识,形成了团队的作风,接受着榜样的引领,挑战着自我的极限,树立了拼搏的精神。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体育的育人形式实现了促进人的身、心、智和谐发展的目标。

第四,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价值观体系,体现了人类共同价值观,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体系。查阅《奥林匹克宪章》和奥林匹克文献,其中不乏与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相一致的价值观。

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始终带给青年人拼搏、奋斗、不断进取的生活观,成为青少年不断奋斗的座右铭。

再如:奥林匹克名言“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强调了体育和生活中奋斗的过程,也体现了在奋斗中分享快乐的精神。顾拜旦解释道“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奋斗;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奥林匹克宪章》中将奥林匹克精神描述为:“相互理解、团结、友谊和公平竞赛”,体现了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平等尊重的社会观,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与发展注入了体育的诠释。

“奥林匹克休战”是奥林匹克运动对国际社会追求和平发展的一大贡献。在当今社会,地区冲突不断出现,各种矛盾交织爆发,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安宁,是奥运会给大家带来了可以共同分享的快乐。1993年,联合国第48届大会第36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国际奥委会提出的“奥林匹克休战”案,表达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把追求和平的思想,有机地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建立与邻为友、和睦相处的思想,对于实现构造和谐社会,表达我们和平崛起的大国风范是有现实的意义。

此外,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用体育运动公平竞赛的标准和一视同仁的裁决确定了它的公平诚信的价值观。在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影响青少年形成正确看待价值和获得价值的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

1999年,奥林匹克环境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得到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不因大规模的体育设施建设造成城市的灾难性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标之一。

由此看来,奥林匹克运动所要传播的奋斗进取、平等尊重、追求和平、公正诚信、保护环境等价值观无疑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需要的。

综上所述,奥林匹克运动因教育而诞生,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与实践丰富了它的教育学价值,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利用北京获得举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重要机遇,大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就是要将这笔人类的共有财富为我所用,促进我们的教育发展。

因此,北京奥组委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在全国中小学启动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这项计划覆盖了全国40多万所中小学,惠及4亿多青少年。这是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奥林匹克教育实践,这也将成为北京奥运会重要的人文遗产。

二、奥林匹克教育的实践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部署和国际奥委会的相关要求,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联合国家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启动了《“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正在全国四亿青少年中开展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奥林匹克教育实践。

(一)北京奥运会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总体计划

北京奥运会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2.拓展青少年国际视野,培养青少年文明素养;3.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4.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系列活动,留下奥林匹克教育遗产。

我们认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不仅要留下宏伟的奥运场馆,现代化的城市设施,更要留下持久发展、不断传承的人文遗产,留下促进青少年发展的教育遗产。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教育的遗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培养了解奥林匹克知识、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文明礼仪风尚的青少年学生;第二,建立一批以奥林匹克教育为特色的示范学校;第三,探索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奥林匹克特征的教育课程机制;第四,创立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准的奥林匹克教育研究的机构;第五,留下一批反映北京奥运会筹备和举办期间,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实践活动的优秀学生和教师作品。

北京奥运会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第一,通过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利用学校课程渠道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主要体现在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融入学校活动课程,渗透于学校各学科教学,结合于学校德育工作中。

第二,开展奥林匹克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参与奥运、体验奥运的平台。特别是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满足学生健身需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通过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力求达到全体中小学生全覆盖、全员参与的教育目标。

第三,开展“同心结”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营造北京奥运会良好人文氛围。奥运会是一次体育的盛会,也是世界青少年友好交流的盛会。为了传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与世界各地青少年友好交流的平台,增强中国青少年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北京奥组委和教育部联合启动了名为“同心结”的教育交流活动。活动确定了北京市二百余所中小学与国际奥委会所属205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推荐的当地中小学开展结对联系和友好交流活动。赛前,北京的学校将了解结对国家或地区的语言、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知识。赛时,北京的同心结学校师生将到奥运村参加结对代表团的欢迎仪式,到赛场为结对国家或地区运动员加油助威,邀请结对代表团到学校参观访问开展交流活动。同心结活动是北京奥运会的一项特色活动,将为奥运会营造宾至如归的良好人文氛围,也将为北京教育国际化留下重要遗产。

第四,建设和命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为了推进全国各地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奥组委和教育部启动了建设和命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活动。目的是选拔典型学校,示范辐射全国,培养赛时重点参与单位,留下奥林匹克教育遗产。这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以奥林匹克为标志给中小学校命名。此项活动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赞赏。

第五,组织编写奥林匹克教育出版物,为学校提供课程资源。为了给中小学教师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奥组委策划了两个体系的奥林匹克教育课程资源。一类是常规性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奥组委出版的《北京奥运会中学生读本》、《北京奥运会小学生读本》和《奥林匹克教育知识挂图》等。这些常规性课程资源类似于教材,由奥组委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资免费配备给学校教师。另一类是媒体性课程资源。主要是通过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开办专栏的方式,为教师教学提供课程资料。这种奥林匹克教育课程资源的提供方式既具时效性,也有实用性,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称赞,也方便了教学活动。

第六,加强奥林匹克教育研究,开展教师培训,用理论指导奥林匹克教育实践。为了提高教师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指导教师的奥林匹克教育实践。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积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教师培训。奥组委成立了奥运教育讲师团深入学校指导教师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工作。此外,奥组委还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成立了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将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遗产之一。

在奥林匹克教育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奥组委和教育部都强调以“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另辟新径”为原则,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充分与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原则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真正使奥运教育为我所用,促进我们的教育工作。

(二)目前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成果

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开展几年来取得了丰硕的、富有实效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奥运教育实践活动,涌现了很多具有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一些学校将奥林匹克教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开设了奥林匹克教育选修课,将奥运教育与体育课程相融合,与活动课程相整合,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与各学科教学相渗透,形成了奥林匹克教育的主题课程体系。很多学校还开发了“奥运扑克牌”、“奥运环保球”等奥林匹克教育的教具。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有许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创作了各种便于参与、又简单易学的教育形式,形成了自我教育、自觉参与的良好局面。总之,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相结合,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相结合,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与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奥林匹克教育实践模式。

2,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为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北京奥组委为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开发了中小学生知识读本和挂图,并免费向全国中小学发放了100多万套中小学生知识读本。为全国40万所中小学配备了奥运知识挂图。此外很多教育行政部门也为学校提供了奥林匹克教育的课程资源,一些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或支持编写了奥林匹克教育地方教材。很多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还制定了适合当地特点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召开了奥林匹克教育的推进会。

3,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建设为推进全国奥林匹克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创新活动。为推进奥林匹克教育工作,树立典型学校,示范典型经验,奥组委和教育部联合各省级人民政府启动了“建设和命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活动”,在全国范围建设和命名了556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他们为全国各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树立了榜样。

4,奥林匹克教育同心结交流活动为北京奥运会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氛围,为北京市教育国际化留下了丰厚遗产。同心结学校积极与结对国家或地区奥委会联系,与境外结对学校开展友好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拓展北京中小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奥运会营造宾至如归的人文氛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5,奥林匹克教育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和德育工作。奥林匹克教育以体育为主要形式的特点,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尤其是与中共中央、国务院推动的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掀起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新高潮,涌现了很多具有创新性和辐射性的好典型好做法。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体系与学校德育工作具有紧密联系,很多学校将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开展奥运教育,用体育运动员的榜样和奥林匹克价值观影响青少年,树立艰苦奋斗、不断进取、公平公正、尊重诚信、热爱和平、重在参与、保护环境等价值观。奥运教育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和渠道。

6.奥林匹克教育也成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重要内容。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奥运宣传活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辐射作用,对于动员全国人民关心、支持、参与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为我们努力实现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的目标作出了贡献。

目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受到了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相信在全国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必将为北京奥运会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丰厚的人文遗产,成为探索教育改革的宝贵成果。

(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

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范文第6篇

奥林匹克运动会古称竞技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古希腊有爱好运动竞技的传统。古希腊分成许多城邦,为了祭神,各城邦经常举行竞技会,这些竞技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竞技会期间实行神圣休战,以便于公民自由往来,为城邦间绵延不绝的战争带来短暂的和平,因而受到欢迎。在诸多竞技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奥林匹亚举行的祭祀万神之父—宙斯的竞技会,即现今所称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园前776年举行。此后每4年年举办一次,3公元393年,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禁止一切异教活动,宣布废除古 运动会为止,历时1169年,共举行293届。几十年后,狄奥多西二世烧毁宙斯神殿,后来洪水与地震又将古奥运动会遗址湮没地下。

18世纪中叶,经考古学家挖掘,使古奥运动会遗址重见天日。随着近代体育的勃兴,人们渴望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1859-1889年,希腊人曾举办过4届奥运会。1888年法国的P.de顾拜旦男爵黎提出恢复奥运会的建议,并于1892年遍访欧洲诸国。经两年奔走、筹措,1894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国际体育会议。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以后6月23日就被称为奥林匹克日。会议还决定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后每4年举行一次,在世界5大洲各大城市轮流举办。运动会如因故不能举行,奥运会的届数仍照算。1894年6月巴黎国际会议上通过了第一部由顾拜旦倡议和制定的奥林匹克章程。它涉及奥林匹克运动会宪章、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章程、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规则及议定书、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通则和奥林匹克议会规则5部分。数十年来,奥林匹克法曾多次修改、补充、但由顾拜旦制定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未变。随着奥运会的复兴,形成了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奥运会传统,如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火焰和火炬。

上一篇:中国农业的机遇与挑战范文下一篇: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