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民减负工作总结

2023-05-15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农民减负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乡镇农民减负工作总结

乡镇农民减负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镇乡、村、农民负担情况的调查县纪委为全面掌握农税取消后农村农民负担情况,在全县13个街道镇乡中抽选6个街道镇乡(×××××××××××××××),采取随机走访、个别交谈的方式,对当前农村农民负担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民负担减少,乡镇负担增加。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的农业税、“三提五统”和各种乱收费及集资、摊派完全取消,农民负担只剩下“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水利工程水费等生产性费用。减少了农民承担村镇两级机构的运行费用和村社级组织的日常费用,使乡镇工作性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向农村“取”到“予”转变。但目前乡镇部分职能上收,推行村民自治,使乡镇职能弱化,权小责大是当前乡镇主要的责权关系。乡镇作为一级政府,既要承担本级政府日常运转的各种开支,又要承担辖区内发展所付出的必要成本,辖区内各种社会事业费用,承载村社两级机构正常活动开展的大部分必要的开支,进而导致部分财力较弱的乡镇因为经济困难,处处欠款,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法”的境地。

目前乡镇负担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年的党报党刊任务重,压力非常大,比如七塘镇,就今年而言,党报党刊任务超过75**元,全部由镇属单位和镇财政负担,因为村级没有集体资金,村里就没有分担征订任务,由镇政府财政统一征订后,免费赠送给村里,因些镇财政负担非常重。二是解决各种项目的配套资金缺口较大,负担很重,如公路改造、蔬菜基地建设、文体中心建设等,县里出资了一部分,要求镇里配套一部分资金,一般都是以市县70%,乡镇负担30%,作为吃饭财政的乡镇,根本元法负担。比如,七塘镇今年的建设项目多,有杨家桥、喜观桥两座“7.17”水毁桥梁的修建、三段公路改造、镇宣传文化站建设、蔬菜基地建设镇配套出台的优惠政策等,仅今年这方面的资金缺口就达到100余万元。三是主要领导外出招商,干部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负担,每次领导出去考察一般都是1-2万元,对财政收入少的镇乡来说,压力很大。四是应付县级部门的各种检查和工作安排花销较大.由于乡镇经费紧张,但作为一级政府与70多个县级部门的工作接触,正常的接待费用较多,同时县里组织要求乡镇参加的各种大型活动和比赛,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都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节目编排、人员组织,增加了乡镇负担。

二、农民显形负担减小,隐形负担仍然较重.

通过了解,总体来讲,农民对当前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是比较满意,对当前的惠农、支农政策是支持和拥护。特别是农税减免后,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负担,加上粮食、良种直接补贴,购

买大型农机具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统计显示,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度为3682元/人;**年度为4602元/人;**年1—9月农民现金收入为4798元/人。但深入了解农村的隐形负担却仍然较得.

一是农村承担农村基层设施建设的部分款项较重.目前,镇、村、社都没有向农民统一收取任何费用,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较差,随着建设加快,农村通过“一事一议”承担修公路、修人行便道、人饮工程、沼气池等惠农工程较多,但这部分工程,虽然大量资金由市县乡解决,但不足部分仍需要农民集资,有的集资数目比较大,达到数百元,远远超过“一事一议”不超过每年15元的标准,无形中增加了农民负担。

二是农民生产负担进一步加重,增加了农民负担。主要是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农用生产物资价格猛涨。据了解,**年(农税免除前一年),与目前的农资价格比较来看,化肥、农膜、农药的涨幅均在30%以上,化肥中的碳铵涨幅还超过了40%。种子类,除两杂种子(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基本无涨幅外,其余蔬菜种子等涨幅均较大,农机具的涨幅也有5-6%。另一方面,农村生产人力支出费用增加。目前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原有的交换劳力的办法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用请人的办法劳作,目前劳动力成本已经涨了50%左右,目前收割一亩稻谷需支付人工费达200元以上,大量的劳动力成

本费用的出现,不仅增加了农民负担,直接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农民生活负担进一步增加,极大的消减了农民的真实收入。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和日常生活的负担有增无减,特别是当前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让农村农民读书负担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最重的负担,一般一个子女的费用在5万元左右,基本是一个农民家庭两个劳动力5年以上的收入。同时目前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虽然有一费制,但变相的收费是有增无减,如教辅资料费、住宿费、学具费、校服费、保险费、补习费等,一般小学在300元左右/学期;初中在500元左右/学期,高中、大学的负担则更重,这部分支出是农民除日常生活、生产支出外最大的支出。农民就医方面,从加入新农合来看,

的确为看大病提供了保障,但看病依然贵,农民不愿进医院,即使得了大病非得进医院,也存在费用项目太多、药价太高、报销太少、支出不明等问题。

四是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民负担加重。特别是当前物价的上涨,特别是工业品的上涨而农产品却在稳中下降,由于剪刀差的存在导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较小;同时农村应对过去不而付出的成本增加.如在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导致农民打井饮水、病虫害等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开支;另一方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有近40%的农民工面临阶段性失业,目前作为农村收入主要来源的农民务工收入大量减少。

另外,在调研中还了解到,今年年初,农民到当地邮局领取直补款时,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存在强行农民购买3元有奖明信片的情况,直接在农民的直补款中扣除,农民非常反感。

三、村社级职能转变,负担基本没有。

由于村社不能在农民中收取任何费用,其公益事业靠一事一议筹资,同时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深入,目前村社两级干部的误工补助,村级办公经费,党员活动经费等都来源于上级财政,因此其工作开展主要项目启动一方面看上级给不给钱,另一方面看群众有积极性愿意筹资,如无资金,作为一个空壳的村,它根本不会产生负担。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村级负担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一是党报党刊的征订任务重,往往超出了800元的限额,二是按规定村级不能有招待费,但有项目的村,接待上级验收、检查等,难免要产生一些接待费用,对没有收入来源的村来说,也是增加了负担。

第二篇:如东县农民增收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如东县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两大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农民增收减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民负担不断减轻。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农民增收减负工作的成效与特点。

(一)农村经济难中求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年,我县农业生产克服自然灾害频发、病虫疫情多等不利因素,农村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在去年基础上实现稳步增长。预计200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9.6 亿元,比上年增长2 %,按统计部门口径测算,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730元,比2004年增加425元,增长10%。具体特点表现为:

一是粮食总产稳中有升,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由于遭受台风、龙卷风和冰雹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以及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棉花盲蝽蟓以及二代棉铃虫等病虫害,粮棉单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各地注重粮食生产,狠抓技术服务、良种推广等关健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仍有所增长,粮食面积194.6 万亩,总产77 万吨,比去年增加3.1 万吨,增长4.2 %,棉花种植面积16.9 万亩,总产1.52 万吨,比去年减少0.18万 吨,下降10.6 %。全县区域化种植格局基本形成,兵房、大豫、长沙、苴镇等沿海镇形成了15万亩棉花基地;掘港、马塘、岔河、双甸等如泰河沿线镇形成了4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苴镇、兵房、掘港等镇形成了10万亩瓜果基地。新品种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快。今年以来,全县种植业推广新品种20个,累计推广和示范面积220万亩,新品种推广覆盖率达90%。但由于水稻、小麦等主粮价格下跌,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升,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收益与去年相比总体上略有下降。

二是畜牧业生产总量有所上升,但效益不及往年。全年预计生猪栏存104.82万头,能繁母猪14.15万头,肉猪上市64.57万头,外销苗猪200多万头,家禽栏存1128.44万只,家禽上市2472万只,五肉产量38742吨,禽蛋66465吨。均比去年有所上升,但由于

7、8月份我县部分地区出现了生猪“高热病”,导致部分生猪死亡,生猪价格下挫,最低单价下降到300元/担以下,生猪出栏一度下降。部分养猪户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畜牧业受禽流感防控和猪高热病影响,累计损失6000多万元,其中禽流感防控影响损失2000多万元,猪高热病及其它疫病影响损失4000多万元。蚕茧全年发放 18.34 万 纸张,比去年增加1.38 万张,总产量6036吨,比去年减少1464吨,但今年平均单价达到22.87元/公斤,比去年高出5.54元/公斤,收入仍比去年增长6.2%。

三是渔业经济持续发展,海洋捕捞基本保持稳定。全县投产海洋捕捞渔船1300艘,实现捕捞产量3.3吨,总产值3.8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海淡水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发展海水养殖61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1.5万亩,其中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6万亩。水产品加工流通也有新的突破,目前已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10多家。全年水产品总产量预计达到20.2 万吨左右,同比增长5.5 %。其中,淡水产品总产量4.5 万吨左右,增长3%;海水产品总产量为15.7 万吨左右,增长6.2 %。

四是农外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工资性收入增速明显加快。预计今年我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200 元,比去年增长28.7 %,增幅高出去年6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我县农村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全年预计新增转移劳动力达1.9 万人,其中新增外出务工人数达 0.2 万人;二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农民增收,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进一步恢复和扩大。农外收入的快速增长,成为全面拉运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五是减负支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今年全面免征农业税后,人均减负58 元,同时,水稻直补政策的落实,给种

nbsp;

(三)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直接有效途径。我县通过强化载体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高效、稳定输出。一是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充分利用劳动力转移能人的带动作用,邻帮邻、亲帮亲,放大劳动力转移的"葡萄串"效应,建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专业劳务村。二是广泛建站设点,发展中介机构。为充分发挥民间中介机构的作用,县政府积极鼓励发展民营劳务输出中介服务,县各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申办成立“劳动服务公司”的,及时办理有关手续,为中介机构的成立和运作提供了宽松的环境。目前,我县劳动服务中介机构已发展到75家,从业人员257人,为全县劳动力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充分利用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职业学校、成教中心以及社会办学力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劳务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进行上岗技能的培训,还进行法律常识、劳动纪律、安全生产等专题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转移人员的素质。目前,全县已建各类培训机构59家,内容涉及服装、建筑、财会、电脑、家用电器、机械、交通运输等训,参培人员超过10万人,大大提高了我县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就业能力,拓展了就业的空间。四是依靠外引内联,建成一批稳固的劳务基地。通过我县现有的三资企业和规模以上的内联企业及一些中介机构,我们加强与国内外大型劳务需求企业的合作联系,定期向国外输送外派研修生,向国内大中城市输送工人,在国内外建立了一批稳固的劳务市场。五是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消化劳动力。建筑业、纺织服装业、海洋渔业是我县三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开展项目竞赛、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三大特色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全县已转移劳动力总量的50%以上。其中建筑业转移近些年8万人,占到转移总数的28%;目前全县有2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吸纳劳动力2万余人。特别是近几年,我县的个体纺织业发展很快,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预计今年三大特色产业吸纳劳动力将达到转移劳动力总量的50%。以上措施的落实,实现了新办企业吸纳一批,通过拓展建筑市场 带出一批,通过发展农业基地型企业转化一批,通过中介劳务组织向外输出一批,通过发展 家庭手工业就地消化一批的战略思路。目前我县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总量已达30.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9.2%。今年预测,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将达到 农民人均收入的4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中有65%来自劳动力转移。我县还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保护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减负增收。

今年,我县以全面免征农业税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管理,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1、规范和完善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 严格实行上限控制。以村为单位,一事一议筹资人均不超过20元,一事一议筹劳每劳不超过8个工日,农户自愿以资代劳的,每工日不超过10元。全县一事一议实际筹资总额为1748.79万元,人均19.9元,全县承担一事一议筹劳的折实劳力为30.61万个,筹劳总工日244.7万个,每劳负担8个工日,卡内以资代劳工日168.4万个,均控制在政策规定标准以内。严格履行议事程序,认真制定预算方案。各村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认真编制年度村内急需兴办的生产公益项目和预算,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2005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进行讨论表决。并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议决表在村务公开栏内予以张榜公布。全县一事一议筹资1748.79万元,预算用于农田基本建设377.6万元,用于修建村级道路583.09万元,用于农村改水170万元,用于植树造林36.03万元.用于村以下广播维护105.5万元,用于偿还村级债务428.2万元,用于其他方面48.37万元。筹劳总工日244.7万个,预算用于农田基本建设119.8万个,用于农村改水38.11万个,用于植树造林7.27万个,用于跨村工程用工15.79万个,用于其他方面63.73万个。以资代劳实行自愿原则,按规定程序征求农民意见并履行签字手续。没有发现在规定筹劳工日以外以“用工结算”的名义增加筹劳的现象。今年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收取,我们采取定时定点与村干部到户收取相结合的方式。各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征收,强化依法征收管理,严禁违背政策向农民超标准收取,不得擅自出台收费项目向农民收费。农民负担监督卡以外的涉农经营性收费,按有关规定向农民进行公示,不列入监督卡收取。税费征收过程中,各地严格执行政策,没有发生一例组织“小分队”或动用警力上门强行收款、扒粮抬物现象,没有发生一起因收费引起的涉农负担严重事件和恶性案件。由于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础工作扎实,宣传工作到位,服务协调有力,当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征收率已达到97.1 %。

2、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和涉农收费公示制

&

nbsp; 我县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征收票据管理制度、涉农收费公示制度,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及农民负担管理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一是规范填制并及时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各镇、村按照层层审核批准的农民负担方案进行归户计算,并据此填制农民负担监督卡。监督卡内负担内容只允许包括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不得在卡内另外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经过县督查和抽查,监督卡入户率在96%以上。二是严格税费票据管理。向农民收取一事一议筹资和一事一议筹劳以资代劳款,开具由省减负办统一监制的票据。严禁白条收款,严禁使用不规范的票据收款。三是建立健全了农民负担信访处置机制和网络。通过设置举报电话、896政风行风热线等多种形式,接受农民的咨询和投诉。并严格按照政策及时查处,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今年农民负担信访比去年大幅度下降,没有一例因处置不当而激化矛盾。四是继续推进和完善涉农收费公示制,坚持“公示、自愿、谁服务谁收费”的原则,规范涉农收费行为,提高收费政策的透明度。

3、加强监督,切实落实好各项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各级农民负担管理责任制和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县委、县政府将减轻农民负担列入了2005年县对各镇农业和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人的责任。

二是健全农民负担信访处置机制和网络,及时向农民宣传政策,为农民解惑释疑,对农民反映的问题及时派员调查核实处理,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同时县还通过896政风行风热线、设置农民负担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接受农民的咨询和投诉。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今年,我县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继续开展了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民反映强烈的教育、水利、交通等捐资的查处和整改力度。从今年起,教育捐资已全面停止收取,对少数村以化解债务、农业综合开发等名义准备实行道路和改水集资的,及时予以纠正。未在政策之外出台任何面向农民的收费项目。

三、农民增收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县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农民负担显著减轻,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依然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一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确立。农业生产能力相对低下,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民增收渠道相对单一,农民内部间、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业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难以顺利走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相对较差,缺乏辐射带动农民普遍增收的能力。农民增收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2005年免征农业税后,惠农政策对农民收入增加额的贡献力度已经有限,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村级债务居高不下,村级组织运转艰难,农民负担仍有反弹隐患。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村级债务规模仍居高不下,新债增长的势头难以有效遏制,村级债务矛盾比较突出。至2005年9月底,全县299个村的账面债务总额为9845万元,村均账面债务为32.9万元,账面债务超过100万元的村18个,占总村数的6%;50—100万元的村42个,占总村数的14%;10—50万元的村149个,占总村数的50%;5—10万元的村39个,占总村数13%;债务5万元以下接近“零债务”的村51个,占总村数的17%。新债继续增加的趋势难以遏制,今年1—9月份,全县共化解了2021万元的债务,同时又新增债务1768万元,还不包括相当部分到今年年终才结账的各类工程欠款。账外隐性债务控制难。近几年,农村改水、农村道路建设、全民创业等工作推进的力度较大,不少村通过举债或欠账完成任务。巨额的村级债务,不仅让村级组织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不从心,运转艰难,也带来了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

三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成为村级集体进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的唯一资金来源和投入渠道。但低标准的筹资筹劳根本满足不了现实投入的需要和农民的愿望,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矛盾仍较突出。资金筹集到位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对少数不履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义务的农民缺少法律约束。

针对我县农民增收减负工作实际,今后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综合措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努力构筑我县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一)、加大各级对农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

第三篇:如东县农民增收减负工作情况汇报(本站推荐)

如东县农民增收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如东县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两大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农民增收减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民负担不断减轻。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农民增收减负工作的成效与特点。

(一)农村经济难中求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年,我县农业生产克服自然灾害频发、病虫疫情多等不利因素,农村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在去年基础上实现稳步增长。预计200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按统计部门口径测算,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730元,比2004年增加425元,增长10。具体特点表现为:

一是粮食总产稳中有升,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由于遭受台风、龙卷风和冰雹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以及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棉花盲蝽蟓以及二代棉铃虫等病虫害,粮棉单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各地注重粮食生产,狠抓技术服务、良种推广等关健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仍有所增长,粮食面积194.6万亩,总产77万吨,比去年增加3.1万吨,增长4.2,棉花种植面积16.9万亩,总产1.52万吨,比去年减少0.18万吨,下降10.6。全县区域化种植格局基本形成,兵房、大豫、长沙、苴镇等沿海镇形成了15万亩棉花基地;掘港、马塘、岔河、双甸等如泰河沿线镇形成了4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苴镇、兵房、掘港等镇形成了10万亩瓜果基地。新品种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快。今年以来,全县种植业推广新品种20个,累计推广和示范面积220万亩,新品种推广覆盖率达90。但由于水稻、小麦等主粮价格下跌,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升,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收益与去年相比总体上略有下降。

二是畜牧业生产总量有所上升,但效益不及往年。全年预计生猪栏存104.82万头,能繁母猪14.15万头,肉猪上市64.57万头,外销苗猪200多万头,家禽栏存1128.44万只,家禽上市2472万只,五肉产量38742吨,禽蛋66465吨。均比去年有所上升,但由于

7、8月份我县部分地区出现了生猪“高热病”,导致部分生猪死亡,生猪价格下挫,最低单价下降到300元/担以下,生猪出栏一度下降。部分养猪户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畜牧业受禽流感防控和猪高热病影响,累计损失6000多万元,其中禽流感防控影响损失2000多万元,猪高热病及其它疫病影响损失4000多万元。蚕茧全年发放18.34万纸张,比去年增加1.38万张,总产量6036吨,比去年减少1464吨,但今年平均单价达到22.87元/公斤,比去年高出5.54元/公斤,收入仍比去年增长6.2。

三是渔业经济持续发展,海洋捕捞基本保持稳定。全县投产海洋捕捞渔船1300艘,实现捕捞产量3.3吨,总产值3.8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海淡水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发展海水养殖61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1.5万亩,其中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6万亩。水产品加工流通也有新的突破,目前已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10多家。全年水产品总产量预计达到20.2万吨左右,同比增长5.5%。其中,淡水产品总产量4.5万吨左右,增长3;海水产品总产量为15.7万吨左右,增长6.2。

四是农外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工资性收入增速明显加快。预计今年我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200元,比去年增长28.7%,增幅高出去年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我县农村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全年预计新增转移劳动力达1.9万人,其中新增外出务工人数达0.2万人;二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农民增收,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进一步恢复和扩大。农外收入的快速增长,成为全面拉运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五是减负支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今年全面免征农业税后,人均减负58元,同时,水稻直补政策的落实,给种植水稻的农户每亩20元,也给农民人均增加了15元的收入。

(二)减负政策得到落实,负担管理步入正轨。全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地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切实加强和规范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民负担总量不断减轻,征收工作趋于规范,涉农负担信访量大幅度减少,全县未发生一起涉农事件或恶性案件,整体工作平稳有序。从今年起,我县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了农业税减免政策,对全县31.73万承包农户全部免征农业税,免征额达5264万元(含农业税附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农

民增收减负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推动项目农业建设,引领农民增收。我县各地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落实工作责任、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整合农业生产经营的机制、科技、资金、市场等要素,加快培育农业项目载体,狠抓农业项目招商,项目农业继续保持强势推进、强力突破和强劲发展的态势,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大幅度提升。项目农业已成为我县农

民增收新亮点。全县申报开工的农业加工项目310个,计划投资额超2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项目151个。到9月止,经市及县有关部门验收,通过的竣工项目农业151个,投入量达到12.25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项目数49个,投资额5.6亿元,种养殖业项目数102个,投资额6.65亿元,在竣工险收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的项目有28个,投入量4.76亿元,投资额在100-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1个,投资额0.84亿元;在竣工验收的种养殖项目中,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6个,投资额5.58亿元。农业招商引资也取得新的突破。截止9月底。全县农业招商引资注册外资到帐2004.39万美元,达到年初必成指标的167,加压指标111.35。农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县已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400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一批设计规划科学,起点水平较高,示范辐射作用明显的种养园区建设初见成效,极大地带动了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化,如马塘的蚕丝一体化,双甸的富硒米种植与加工,正大瘦肉猪一体化养殖加工,马塘科兴牧业的长皮梅,新店金正牧业的洋三元和河口万家惠三元瘦肉猪等现代化农业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和区域化经营作用明显,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一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兵房镇农副产品营销协会,如东产业化营销协会、如东紫菜协会、河口禽业、苴镇河蟹育苗协会、马塘草绳协会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咨询,生产资料供应和销售服务。目前,全县已拥有各类协会44个,会员达10.9万人。

二、强势推进全民创业,拉动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这一目标,通过强化思想发动、行政推动、政策驱动和干部带动,继续强势推进全民创业。一是突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创业典型。树立和宣传“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的“六放”创业典型,鼓励干部帮扶创业,发动民众自主创业,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民群众蕴藏的创业潜能。二是突出机制创新,大力构建创业载体。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基地型种植业、基地型养殖业企业和基地型流通企业。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规范行业管理,带动行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三是突出资源整合,大力构筑平创业平台。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合计10.5万亩,其中用于农业企业建设的面积为4100亩。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整合农产品资源,狠抓了特色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围绕做大做强粮油饲、蔬菜、林果、畜禽农业等八大主导产业,专业村主导特色种植规模已达到村耕地总面积的30%,主导特色养殖规模已达到村总平数的30%。四是突出政策扶持,大力激发创业热情。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加高效的服务环境和更加健全的法制环境。民众创业热情得到空前激发。全县全民创业及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实现了持续翻番增长,全民创业氛围日趋浓烈。

1-10月新增个体工商户17811户,在册总数达到34192户,预测到年底新增个体工商户达到22000户,在册总数达到35000户,比去年同期净增1700户。1-10月新增私营企业3048户,其中公司制企业618户,在册总数7939户,预计至12月底,新增私营企业3600户,其中公司制企业800户,在册总数达到8500户。1-10月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金36.10亿元,在册总数达到103.05亿元,其中新增公司制企业注册资金11亿元。预测到年底,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金43亿元,其中公司制企业17亿元。1-9月规模以上民营工业营业收入实现86.32亿元,增长53.7,增幅在全南通市居领先地位。预测全年完成规模以上民营工业营业收入实现180亿元。创业后劲不断增强,创业质量不断提高,创业贡献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三)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直接有效途径。我县通过强化载体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高效、稳定输出。一是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充分利用劳动力转移能人的带动作用,邻帮邻、亲帮亲,放大劳动力转移的"葡萄串"效应,建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专业劳务村。二是广泛建站设点,发展中介机构。为充分发挥民间中介机构的作用,县政府积极鼓励发展民营劳务输出中介服务,县各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申办成立“劳动服务公司”的,及时办理有关手续,为中介机构的成立和运作提供了宽松的环境。目前,我县劳动服务中介机构已发展到75家,从业人员257人,为全县劳动力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充分利用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职业学校、成教中心以及社会办学力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劳务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进行上岗技能的培训,还进行法律常识、劳动纪律、安全生产等专题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转移人员的素质。目前,全县已建各类培训机构59家,内容涉及服装、建筑、财会、电脑、家用电器、机械、交通运输等训,参培人员超过10万人,大大提高了我县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就业能力,拓展了就业的空间。四是依靠外引内联,建成一批稳固的劳务基地。通过我县现有的三资企业和规模以上的内联企业及一些中介机构,我们加强与国内外大型劳务需求企业的合作联系,定期向国外输送外派研修生,向国内大中城市输送工人,在国内外建立了一批稳固的劳务市场。五是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消化劳动力。建筑业、纺织服装业、海洋渔业是我县三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开展项目竞赛、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三大特色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全县已转移劳动力总量的50以上。其中建筑业转移近些年8万人,占到转移总数的28;目前全县有2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吸纳劳动力2万余人。特别是近几年,我县的个体纺织业发展很快,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预计今年三大特色产业吸纳劳动力将达到转移劳动力总量的50。以上措施的落实,实现了新办企业吸纳一批,通过拓展建筑市场带出一批,通过发展农业基地型企业转化一批,通过中介劳务组织向外输出一批,通过发展家庭手工业就地消化一批的战略思路。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量已达30.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9.2%。今年预测,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将达到农民人均收入的4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中有65%来自劳动力转移。我县还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保护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减负增收。

今年,我县以全面免征农业税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管理,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1、规范和完善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严格实行上限控制。以村为单位,一事一议筹资人均不超过20元,一事一议筹劳每劳不超过8个工日,农户自愿以资代劳的,每工日不超过10元。全县一事一议实际筹资总额为1748.79万元,人均19.9元,全县承担一事一议筹劳的折实劳力为30.61万个,筹劳总工日244.7万个,每劳负担8个工日,卡内以资代劳工日168.4万个,均控制在政策规定标准以内。严格履行议事程序,认真制定预算方案。各村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认真编制村内急需兴办的生产公益项目和预算,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2005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进行讨论表决。并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议决表在村务公开栏内予以张榜公布。全县一事一议筹资1748.79万元,预算用于农田基本建设377.6万元,用于修建村级道路583.09万元,用于农村改水170万元,用于植树造林36.03万元.用于村以下广播维护105.5万元,用于偿还村级债务428.2万元,用于其他方面48.37万元。筹劳总工日244.7万个,预算用于农田基本建设119.8万个,用于农村改水38.11万个,用于植树造林7.27万个,用于跨村工程用工15.79万个,用于其他方面63.73万个。以资代劳实行自愿原则,按规定程序征求农民意见并履行签字手续。没有发现在规定筹劳工日以外以“用工结算”的名义增加筹劳的现象。今年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收取,我们采取定时定点与村干部到户收取相结合的方式。各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征收,强化依法征收管理,严禁违背政策向农民超标准收取,不得擅自出台收费项目向农民收费。农民负担监督卡以外的涉农经营性收费,按有关规定向农民进行公示,不列入监督卡收取。税费征收过程中,各地严格执行政策,没有发生一例组织“小分队”或动用警力上门强行收款、扒粮抬物现象,没有发生一起因收费引起的涉农负担严重事件和恶性案件。由于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础工作扎实,宣传工作到位,服务协调有力,当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征收率已达到97.1。

2、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和涉农收费公示制

我县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征收票据管理制度、涉农收费公示制度,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及农民负担管理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一是规范填制并及时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各镇、村按照层层审核批准的农民负担方案进行归户计算,并据此填制农民负担监督卡。监督卡内负担内容只允许包括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不得在卡内另外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经过县督查和抽查,监督卡入户率在96以上。二是严格税费票据管理。向农民收取一事一议筹资和一事一议筹劳以资代劳款,开具由省减负办统一监制的票据。严禁白条收款,严禁使用不规范的票据收款。三是建立健全了农民负担信访处置机制和网络。通过设置举报电话、896政风行风热线等多种形式,接受农民的咨询和投诉。并严格按照政策及时查处,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今年农民负担信访比去年大幅度下降,没有一例因处置不当而激化矛盾。四是继续推进和完善涉农收费公示制,坚持“公示、自愿、谁服务谁收费”的原则,规范涉农收费行为,提高收费政策的透明度。

3、加强监督,切实落实好各项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各级农民负担管理责任制和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县委、县政府将减轻农民负担列入了2005年县对各镇农业和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人的责任。

二是健全农民负担信访处置机制和网络,及时向农民宣传政策,为农民解惑释疑,对农民反映的问题及时派员调查核实处理,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同时县还通过896政风行风热线、设置农民负担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接受农民的咨询和投诉。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今年,我县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继续开展了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民反映强烈的教育、水利、交通等捐资的查处和整改力度。从今年起,教育捐资已全面停止收取,对少数村以化解债务、农业综合开发等名义准备实行道路和改水集资的,及时予以纠正。未在政策之外出台任何面向农民的收费项目。

三、农民增收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县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农民负担显著减轻,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依然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一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确立。农业生产能力相对低下,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民增收渠道相对单一,农民内部间、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业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难以顺利走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相对较差,缺乏辐射带动农民普遍增收的能力。农民增收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2005年免征农业税后,惠农政策对农民收入增加额的贡献力度已经有限,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村级债务居高不下,村级组织运转艰难,农民负担仍有反弹隐患。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村级债务规模仍居高不下,新债增长的势头难以有效遏制,村级债务矛盾比较突出。至2005年9月底,全县299个村的账面债务总额为9845万元,村均账面债务为32.9万元,账面债务超过100万元的村18个,占总村数的6;50—100万元的村42个,占总村数的14;10—50万元的村149个,占总村数的50;5—10万元的村39个,占总村数13;债务5万元以下接近“零债务”的村51个,占总村数的17。新债继续增加的趋势难以遏制,今年1—9月份,全县共化解了2021万元的债务,同时又新增债务1768万元,还不包括相当部分到今年年终才结账的各类工程欠款。账外隐性债务控制难。近几年,农村改水、农村道路建设、全民创业等工作推进的力度较大,不少村通过举债或欠账完成任务。巨额的村级债务,不仅让村级组织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不从心,运转艰难,也带来了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

三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成为村级集体进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的唯一资金来源和投入渠道。但低标准的筹资筹劳根本满足不了现实投入的需要和农民的愿望,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矛盾仍较突出。资金筹集到位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对少数不履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义务的农民缺少法律约束。

针对我县农民增收减负工作实际,今后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综合措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努力构筑我县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一)、加大各级对农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粮食的稳定增产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大力提高进程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不断扩大现有高效农业产业的规模,并通过引导高效产业的兴起、发展,使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着力培植做大粮油、水产、畜牧、林果等主导产业,依托自身农业资源优势,建设具有如东特色的"两沿三区"高效农业新格局,以区域定特色吸引"三资"投入开发,吸引一批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从而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向优势产区布局,形成优势产业带,建成一批专业村、专业镇。培育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抓好市场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壮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

(三)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把强力推进民营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按照提升功能、优化特色的要求,以培育产业集群、形成块状经济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各镇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弘扬创业意识,突破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在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之中,鼓励农民积极自主创业。

(四)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劳务产业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劳务市场体系、就业培训体系、维权体系,拓展输出渠道,扩大输出规模,提高输出效益。

(五)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一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稳妥、有序引导土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二是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围绕“减人、减事、减费”要求,进一步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确保不发生涉农负担恶性案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三是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的运营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确保以上目标和措施的实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村级债务化解已成为农村改革过程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加大各级对村级组织转移力度,加大额对负债村的扶特力度,扩展基层化解债务政策空间。

二是从稳固农业基础的高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努力形成农村基础设施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国家及县以上财政多要向这方面倾钭,并将相关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采取更直接、更具体的扶持政策,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好的体制政策环境。

第四篇:乡镇减负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乡镇减负情况汇报材料

黄花乡2006年减负汇报

2006年11月28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黄花乡党委政府向前来检查指导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黄花乡减轻农民负担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黄花乡辖8村52社,1767户7553人,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耕地4.9万亩,属省列贫困乡镇,至2005年底,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6元。一年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会议精神,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将农民负担监管紧紧抓在手上,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全乡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领导重视,为全面落实减负政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从年初开始,乡党委、政府成立了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乡人大主席、分管乡长任副组长,乡司法所、党政办、经管站、资金管理中心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定期研究分析减负,具体负责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和实施。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的透明度。层层召开村、社干部会议,加强对中央、省、市、区一系列会议精神的学习,广造社会舆论。利用村广播、刷写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民减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各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是落实责任。为了进一步靠实责任,乡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了减轻农民负担责任书,印发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制定了奖惩措施,明确了各村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组织抽调16名包村干部,作为减负直接责任人深入到村、社,了解信息,体察民情,指导和监督减轻农民负担。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管理。设立了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与乡经管站合并办公,由经管站站长任办公室主任,乡林业站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村主任为成员,经常性地开展,实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介入、纠正,并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规定

我乡着眼于减轻农民负担,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一年以来,总体上政策落实情况良好,进展顺利。全乡统一减免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严格落实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补贴,累计发放10.2239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资金379万元。两项分别做到了存折表册两统一,签字盖章两齐全。确保了资金的发放到位和真实有效。

三、减轻农民负担制度得到较好的实施

(一)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

乡党委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坚决将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落到了实处。年初积极倡导群众多学习,但不主张多摊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真正将群众喜欢的报纸杂志征订到位。在全乡减负自查中没有发现以代缴方式超限订阅报刊现象,乡、村基层组织、学校没有替农民、学生代订报刊、代扣代缴订阅费用。

(二)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

我乡涉农收费单位均能严格按照发改委价格[2004]297号文件规定执行做好了公示,增加了收费的透明度。各村及各涉农收费单位在做好收费公示栏动态管理的同时,将遇到有关规定调整变动,能及时更新有关内容,确保公示的准确性。比如,目前的农村用电由原来的每度0.49元调整为现在的每度0.51元,乡农电站、各村社就及时的进行了公布,使群众在用电方面做到了清楚明白。在乡减负自查中对历年来公布取消和降低涉农收费项目和降低的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一律给予取消或纠正。

(三)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

我乡根据甘[2004]404号、甘价费[2000]167号文件严格执行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乡政府、教管会在开学处对“一费制”的收费标准制作了公示牌,全面的进行了公示,使每一个家长及学生掌握了收费标准。在“两免一补”方面,乡政府会同乡计生站对全乡符合“两免一补”政策的对象,进行了彻底的排查,并及时将核查结果下发各村、社、农户、学校,并在全乡范围内张榜公示,做到了人人心中有数,户户底子清,保证了公平新。由此学校都能按照“两免一补”的政策去落实,没有出现乱收费的问题。

四、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明白卡的发放

认真组织做好农民负担(监督)明白卡和《崇信县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手册》的发放,全乡共发放农民负担(监督)明白卡1767份,《崇信县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手册》1760份。于2月底已全部发放到各村。确保(监督$$

第五篇:农民减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推荐)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巩固农民减负成果

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政府工作的难点,农民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的焦点。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三明市农业局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将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列入全局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在工作中坚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与纠风、物价、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适时把减负工作重点由专门面向农民的收费向涉农收费扩展,由监管规费向服务性收费扩展,由解决突出问题向建立长效机制延伸努力,在强化领导、建立责任制、开展专项治理、推行重点监控、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进一步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

一、强化组织,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要把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仅靠农业部门只能是事倍功半,必须紧紧依靠党委、政府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2004年初我市调整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原有农业、纪检监察、财政、物价、法制等5个部门的基础上增加了组织、人事等10个部门,主管领导成为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仍设在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尽职尽责,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几年来,市级农民负担执法检查都是由市政府专门发文,各成员单位共同配合完成的,确保了每年对全市12个县(市、区)的减负工作进行全面暗访检查,从而促进了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的落实。各县(市、区)也相应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并与乡(镇)和重点涉农收费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作为责任目标考评和任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和内容,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切实加强了领导。市、县两级农业、纠风、物价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并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认真落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税改后工作不松劲,力度不减弱。

二、改进方法,全面推行农民负担重点监控制度

按照中央、省要求,我市创新工作方法,把实行农民负担重点监控制度作为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地方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专项治理部门负责制的重要手段来抓。首先,制定了减轻农民负担重点监控制度,并于2003年进行试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根据历年检查和信访发现的问题以及减负惠农政策将重点监控对象的确定细化具体到十类违规行为,将

重点监控办法分解成七条措施,并于2004年初,由市委办、政府办专门下发《关于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实行重点监控的通知》(明委办0429号),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重点监控制度在全市全面铺开。其次,根据2004年全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暗访检查和当年以来受理农民负担信访的情况,本着从严掌握、教育多数的原则,于2004年底提出建议名单和依据,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把问题比较多的2个乡镇和6个县直涉农收费部门确定为重点监控对象;第三,由市农监办与纠风办联合下文(明政纠0419号)予以公布,重点监控期为一年,并报送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作为考核和任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和内容;第四,由市农监办、纠风办抓好具体监控措施的落实,在监控期间,采取跟踪回访方法,不定期地对重点监控对象的整改情况进行2次以上的监督检查,并在监控期满后,将监控情况书面报告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是否取消监控。在监控期间,各重点监控对象不得评先评优,不得获得民主评议行风组织工作考评名次;其主要领导晋职、晋级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征求市、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和纠风部门的意见;同时,重点监控对象必须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并不少于2次向市农监办、纠风办书面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未按规定期限和要求进行整改的,其主要领导要向市农监办、纠风办作出书面检查,所在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向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作出书面说明;继续违反规定加重农民负担的,依照责任追究制和税改纪律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通过全面推行农民负担重点监控制度,促进了各项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巩固了农民减负成果,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防止了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的发生,维护了农村稳定。

三、加强督查,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

按照中央、省的要求,我局每年都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对涉及农民负担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重点是涉及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进城务工乱收费和农民生产性费用,以及报刊征订摊派等问题,主要手段是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开展定期不定期执法检查。特别是坚持每年牵头组织市纠风办、物价局、法制办、教育局和文化与出版局等有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3—4个检查组,由各参与单位主管领导带队,对12个县(市、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暗访检查。税改以来,市级共抽查了58个乡镇、106个行政村、163所农村中小学和171个涉农收费基层所站,走访了1000多户农户。同时,及时对了解掌握到的情况进行了逐一核实,并向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涉农收费部门进行反馈,提出了初步整改意见。暗访检查结束后,首先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部门进行归类整理,并召集市有关部门碰头,要求对照收费项目和依据,

逐条逐项核实反馈予以确认。其次,通过领导小组召开成员扩大会议听取全市减负暗访检查情况汇报,达成共识后,由市委办、政府办下发《关于减轻农民负担暗访检查情况的通报》,对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并全面部署开展自查。要求各地各部门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排查,不折不扣地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并将开展自查情况和市级通报问题的整改结果一并上报市委、市政府,同时抄送市农监办和纠风办。第三,把抓整改作为暗访检查和信访处理的延伸,确保检查和信访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在整改阶段结束后,我办会同纠风办对部分问题进行重点跟踪回访,对重点乡(镇)、村的整改情况进行逐一督查,抓好整改工作的落实,确保减负、惠农政策执行到位,违规收取的款项清退或收缴到位,不规范的收费行为纠正到位,负有责任的人员处理到位。同时,依法对涉及农民负担的文件或项目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建议,从源头上控制农民负担。两年来,市、县两级通过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行动,共减轻农民负担1521万元。

四、狠抓落实,及时调查处理农民负担信访反映的问题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认真做好农民负担信访的接待、处理和督办工作,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关口前移,化解矛盾。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一是建立农民负担信访监管台帐。根据信访的需要,市农监办使用农民信访记录呈报单建立台帐,每份呈报单都详细记载农户信访的基本情况(如信访日期、方式、信访人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信访人数、反映的主要问题)、领导批示、处置情况、跟踪处理结果等。二是及时分类处理信访件。对属于其他部门职责的问题,当天以农监办转办函形式予以转办,并要求将调查处理结果报我办备案;对农民负担一般信访件,随时以农监办交办函形式予以交办,并要求县农监办在规定时间内将调查处理结果上报市农监办;对省转办件和农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适时处理的方式,交办或以市领导小组文件的形式督促县领导小组组织调查处理,或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予以调查处理;对暂时不能解决的,向农民群众说明情况,并督促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限期解决;对不合理的要求,按政策规定解释清楚,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三是建立农民负担信访跟踪查处、销账制度。对交给县(市、区)查处的信访件,采取“跟踪督查、限期报结”的方式,由市农监办予以催办,提出办理要求及报结日期(一般在15天内),并进行跟踪督查,及时向信访人反馈处理结果,并在每个信访件处理结束后还形成专门管理档案。两年以来,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共受理农民负担来信来访132批次,清退违规款项151.6万元有 3人受到党政纪处分。

五、密切配合,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落实

一是提高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水平。配合物价部门组织各地根据涉农收费项目清理结果进行修改,及时将取消的收费项目和降低的收费标准予以取消和调整,重新公示,确保公示的准确性。目前,我市乡镇政府涉农公示率达到100%;收费部门涉农公示率达到98.5%;村级涉农公示率达到94.6%。二是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配合教育部门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组织有人大、政协、财政、物价、审计、纠风办、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听证会,对有关收费标准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论证,制定方案,经报当地政府审批后实施。2004秋季开学,全市中小学校已经全面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三是完善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首先配合文化部门对报刊杂志进行了全面清理。停办《永安报》、《尤溪政报》,规范《三明侨报》,制止报刊摊派或变相摊派,各级党政部门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严格执行不公开征订发行、刊登广告、收费或变相收费的政策,一律采用刊型出版。其次,严格执行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标准,每年村级公费订阅报刊控制在2000元以内。第三,向社会公示限额标准,公布举报电话,并纳入村集体财务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市实行村级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的村1561个,占总村数的91.2%。四是严格执行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市、县两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共参与查处涉及农民负担的一般案件28起,有 8人受到党政纪处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镇年度团委工作总结下一篇:乡镇平安建设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