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简答题

2022-10-08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简答题

七年级历史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7-1)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1)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1)他顺民心,完成统一。(2)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4)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4、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

(2)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政治上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思想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经济上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3)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4)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

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

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7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有何异同? 答: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兴办太学。而秦始皇“焚书坑儒”

相同点: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2)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职的表现。

不同点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及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8比较秦始皇汉武帝的异同 (5)

第一,完成并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武帝使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进一步巩固。

第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

第三,在经济上都采取措施巩固了统一: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第四,都加强思想控制来巩固统一。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维护了政治统一,但摧残了思想文化。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弘扬了儒家学说,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五,都积极开拓边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修筑了万里长城,统一了岭南和东南地区。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并派张骞出使西域,凿通了丝绸之路。

第六,都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农业发展。秦始皇兴修了灵渠,汉武帝治理黄河等。

第七,由于秦始皇统治残暴,为秦朝的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而汉武帝能够

吸取秦亡的教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总之,秦皇汉武创造了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9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6) 民族因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经济因素: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外来因素: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历史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前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刻苦钻研、虚心吸取前任经验和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

10黄河时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用学过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答 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5—6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了农作物粟。并过着定居生活。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人称为0域。

11、商汤灭下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答:首先,极端残暴统治及其了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民心。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任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得胜利。

12、商鞅变法为什么会获得成功?对今天的发展有和指导意义?(7-2) 答:原因:商鞅变法顺应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变法中,商鞅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指导意义: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13诸子百家的学说中那些积极地东西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8)

答: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食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的法治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14谈一谈秦朝在国家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答:1)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建筑。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 1. 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

答:⑴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⑵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⑶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 唐玄宗时期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⑴农业: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从西域传入许多蔬菜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全国盛行;改进农业工具,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⑵手工艺发达: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⑶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城内有繁华的商业区;长安城内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热闹非凡。

3. 请简要概括“贞观之治”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⑴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⑵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 ⑶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⑷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 简要概述李白、杜甫、白居易各自的诗歌特色。

答: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白居易:直如白话,通俗易懂。

5.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⑴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⑵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⑶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6. 民族融合的发展。

答:⑴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⑵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⑶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7. 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8.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清朝又是如何强化君权的?

答: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⑴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⑵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⑶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⑷改革科举制度,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以加强思想控制。

清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9. 元世祖重视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为便利南粮北运,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10. 说说清朝的疆域。

答: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11. 清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祖国边防,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答:⑴1684年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⑵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军;1689年同沙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保卫了祖国的北疆。

⑶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懒喇嘛”和“**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和**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的批准和册封,大大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⑷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⑸实行比较友善的民族政策,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受得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2.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答:⑴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⑵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⑶担心国家的主权受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⑷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13.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答:清政府闭关锁国,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简答题含答案

历史重点简答题

1、唐太宗采取的一系列治国措施?

①.政治: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重用人才);②.经济: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③.法律:简法轻刑,修订法律;④.教育: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民族政策: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

2、唐玄宗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

①.政治:任用贤能(重用人才);②.经济: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经济;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简法轻刑);④.生活:倡导节俭

3、唐朝的民族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唐太宗:恩威并施(文成公主入藏)

4、科举制的产生、发展、僵化过程及影响?

产生: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只注重门第),下令分科举人; 正式创立:隋炀帝开设进士科; 发展:唐朝科举分常科和制举,

影响: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人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 僵化过程:明清八股取士;

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5、唐朝对外开放、交往的史实? 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6、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及劳动力;②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7、忽必烈巩固政权采取的治国措施? 政治措施:

中央:①设置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②设置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地方:①设置行中书省(地方最高行政机构);②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 经济措施: 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②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棉布成为主要衣料);③治理黄河水患、贯通南北大运河

8、明清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明朝:

政治措施:①(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 ③建立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思想文化措施: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清朝:

政治措施:①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工作特点: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传达执行,毫无实权】;

②乾隆帝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 思想文化措施:①八股取士;②大兴文字狱

9、中国古代历史与西藏的交往史实,以及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

唐朝:称西藏为吐蕃(今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李世民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李显时,

金城公主入藏;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唐蕃会盟碑); 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清朝:顺治帝册封五世**;康熙帝册封五世**;

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帝创立“金奔巴瓶”制度

10、中国古代历史加强与台湾的交往及管理台湾的史实? 三国称夷洲 隋唐称流求 元称琉球

1.三国,吴国孙权于230年派卫温、诸葛直到夷洲; 2.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和澎湖列岛。

3.清朝,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派施琅将军用武力统一台湾;1684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11、清朝加强边疆治理采取的措施?

西藏:顺治帝册封五世**;康熙帝册封五世**;

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帝创立“金奔巴瓶”制度 台湾:1684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北疆(今外蒙):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12、清朝疆域八至?

西跨葱岭,西北抵巴勒喀什池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西南达喜马拉雅山

13、八股取士、文字狱的危害?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14、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影响? 原因:①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

②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 影响:

利: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的侵略;

弊: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15、列举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问答题

一、材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是哪一次会议的决定? (2)“三年以来“,中国革命处于什么时期?(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 (3)“三十年以来“,中国革命处于什么时期?说出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 (4)“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出这一时期标志性事件?(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5)举例说明从那时起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展开的历次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二、图一:4页《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人民的欢迎》

图二:5页《毛泽东宴请西藏客人》

(1) 图一中汉藏两族人民欢庆的场面出现在职1951年,它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此事件有何重大意义?(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西藏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 图二是,你知道站在毛泽东身边的两个人都是谁吗?

(3)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你列举一例古代史上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史实。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方事务;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制定册封**和**制度。

(4)200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请你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下现任西藏的**额尔德尼是第几世?近几年来,鼓吹西藏独立的反动势力有所抬头,对此,你有何看法?

第十一世**。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鼓吹西藏独立的反动势力是不得人心的。我们应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三、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存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材料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抗美援朝)

(2)这支部队叫什么?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这支部队的总指挥是谁?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德怀)

(3)试列举几位在战争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被称为什么?我们做为中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4)说出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提高了新中国的威望,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也可从反面回答:不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不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导致新中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不利于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影响经济的发展等。)

⑹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个农民,你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 (分得土地、农具或牲畜,生产积极性高,生活条件改善了。 ⑺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给新中国带来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巩固了人民政权)

四、看看P3(图1)、P5(图2)、P9(图3)、P12(图4)回答:

① 图

1、图

2、图

3、图4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一年?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7月、土地改革1950——1952年)

② 图3人物是谁,他们当时被称为什么?

③五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下表后回答问题《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第18页,以及18页左边文字 (1)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或者根据材料说明建国初期我国的国情如何?) 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许多重工业产品人均产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连印度都不如。 (1) 你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是什么?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此措施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我国政府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1953年开始。)

(2) 列出这一时期我国新建了哪些铁路和公路(20页图)?我国新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有什么重要作用?(P19)

(4)小明说:今年暑假,我将要到一个“四方唯见东南北”的地方去。请问他准备去哪里?

(5)2008年夏季,如果从西藏乘火车前去北京观看奥运会盛况,请你说出所要经过的铁路干线?(青藏铁路-----陇海铁路-----京广铁路)

五、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几条内容:(第20页)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 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什么时间哪一次大会上制定颁布的?在此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

(2) 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

(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 (3) 根据材料说明这部宪法的主要特点?(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现在,我国的宪法正在走向完善。你知道目前我国使用的是第几部宪法?哪年颁布? (第四部,1982年颁布,这是我国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5)构成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主要法律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刑法》等) (6)假若你受教育的合法权利被侵犯,你讨回这种权利的法律依据是1986年颁布的什么文件?(《义务教育法》)

六、三大改造指什么?哪年完成?它的完成有什么意义?从今天的眼光看,三大改造有什么缺点?(第25页)

七、请看图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的四次变革及每一次变革的影响

图一:第12页《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图二:第24页《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图三:《人民公社化吃大锅饭》

图四:《农民在领取包产到户合同书》

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土地所有制, 确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或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第13页) 1953――1956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农民土地集体所有制;(或者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或者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没有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

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结论:从农民利益出发,是党制定农业、农村方针政策的出发点。

八、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经济、民主法制建设和外交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1953——1956年进行并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或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方面:1953——1957年制定实行“一五”计划,并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民主法制建设:1954年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外交方面:1953年10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

一五计划经济成果与旧中国工业发展情况比较,得出结论:新中国独立自主发展,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⑷新中国发展阶段特征:1949——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⑸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英雄模范有: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雷锋等;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有:艰苦创业,勤俭节约,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九、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方面回答)、意义(P39—40)

十、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P27 十

一、根据提示不定期出相关的重要会议

(1)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

(2) 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3)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会议:中共十三 (4)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为我国新时期改革目标的会议:(中共十二大) (5)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6)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7)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二大) (8) 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三大) (9)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共十四大) (10)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 (11)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 (12)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中共十四大)

十四、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 材料一是我党在哪一时期制定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 (一五计划时期,)

(2) 材料二是哪一年、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如何评价这次会议?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3) 材料三是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总路线,此路线制定后,党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发动这两次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并造成了什么后果?(P27---28)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

(4)针对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参考: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再出现晕样的错误。)

十五、图一: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首批被迫开放的口岸〉

图二:P44早期对外开放区示意图

(1) 图

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重大影响?

图一: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图二:新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2) 图二我国主动对外开放地区与图一对比,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点?

(都在东南沿海)

(3) 从图二中找出我国早期的经济特区,并写出它们的名称(五个)

(4) 从图二可看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P43)

(5) 在图二中找出现今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城市所在地。

(6) 结合这两次开放时我国实行的不同政策和不同结果,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提示:图一的局势是我国实行闭关政策,在外国的侵略下被迫开放。结果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是我国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结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吃、穿、用、住得到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启示: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挨打;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富强。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为我所用,经济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富强。) (7) 比较这两次开放,本质和结果相同么,为什么?

本质不同:前者严重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前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8) 前后两次开放之间,中国人民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开放,首要前提应当是什么?

经历了屈辱、抗争、艰苦卓绝的探索历程。首要前提是独立自主。

十二、读〈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1) 上面这首歌颂的是谁?怎样评价他?(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春天”到来与我党历史上的哪一次会议有关?(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 (3)“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4)“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一了深远影响) 十

三、歌曲〈走进新时代〉里写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向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 材料中的让我们“站起来”“富起来”“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核心人物各是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2) 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各形成于党的哪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四大) (3) 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分别是什么?这两件事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站起来”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影响(P4第一段);“富起来”的开始事件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以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 请概括说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贡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十五大)

(5) 现在,我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有哪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十

四、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鸦片战争

(1) 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事件是:开国大典

(2) 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3) 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五、20世纪以来中国出现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请写出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三位历史人物,他们的主要功绩,如何评价?从20世纪以来中国的百年沧桑巨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

结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十

六、

1、我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56个民族,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此制度有什么重大意义?我国各民族的关系如何?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我国目前有几个省级自治区?请写出来 十

七、(1)香港是如何被英国占领的?(2)香港、澳门何时回归?(3)香港、澳门为什么能回归或它们的回归说明了什么?(4)它们的回归有什么意义? (1)1842年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

北京条约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3)1898年强租新界。

(2)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 1999年12月20日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4)意义:P62. 十

八、关于台湾问题:

1、明朝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有过几次分离与回归,指出这几次分离与回归的历史事件。 (第一次,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回归祖国。

第二次,1895年中日

马关条约

签订,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

,台湾回归祖国。)

2、台湾问题是何时形成的?目前妨碍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你对此有何感想?(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感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放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反对台独,维护统一等。)

3、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前提是什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江泽民1995年提出的“八项主张”

5、台湾回归的有利条件

海峡两岸都是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还有党和政府一直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一系列政策如:“一国两制”《反分裂国家法》等;近年来,两岸政当交流加强,有利促进两岸关系良性发展;港澳回归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也为解决台湾问题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些都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

目前海峡两岸的关系与1987年以前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从交往隔绝发展为人员、经济、文化等的广泛交流。

原因:党和政府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十九、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什么不同?

(香港澳门问题是主权外交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二

十、“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关系之中„„他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除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平等互惠两项之外,还包括哪些内容?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何时、何地,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的?其中是由谁代表哪个国家首倡的?目的是什么? (1955年,中国、印度、缅甸

周恩来代表中国首倡的;目的: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重要意义?P77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的作用如何?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在新时代仍要坚持和平共处原则,50年的实践证明,五项原则的应用日益扩大,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新时代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二十一、P78(1)图中人物是谁?他正在参加哪次会议?此会议召开的时间什么时候?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2)会议期间,他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方针是什么?该方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二十

二、归纳周恩来建国初外交活动主要贡献?((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3)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外交努力促进一系列和平协议签定。)

二十三、20世纪念年代至9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开创了新局面,请按年代顺序列出你认为最值得纪念的的四件大事。(P84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中日建交 ;

1979年中美建交。)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上册列举题问答题

列 举 题

1、列举鸦片输入的危害。

答:(1)使许多白银外流,加重了农民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弱;(2)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3)使清朝政治更加腐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列举林则徐的相关事迹。

答:1.上书道光帝禁烟.2. 前往广东禁烟 3.虎门销烟.(领导禁烟斗争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3、清朝的几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加之闭关锁国、社会生产力、社会制度落后。而与此同时,世界资本主义却处于上升时期。②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推行投降政策。③清政府军队战斗力降低。

4、列举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条约。(共150多万)

答:1.1858年《爱珲条约》60多万。

2、1860年《北京条约》40万。

3、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44万多。

4、《中俄改订条约》7万多。

5、清朝后期,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反抗的表现。

答:(1)林则徐虎门销烟;(2)关天培虎门抗英壮壮烈牺牲;(3)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4)葛云飞定海、陈化成宁波抗英壮烈殉国;(5)太平军在在青浦、慈溪等地抗击洋枪队;(6)左宗棠从浩罕国和俄国手中收复新疆;(7)邓世昌等在黄海大战中抗击日军壮烈牺牲;(8)义和团在天津、北京等地奋勇抗击八国联军。

6、列举红军长征的原因、红军长征途中重要军事行动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重要军事行动:(1)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2)渡过乌江,夺取遵义;(3)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4)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5)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6)翻过大雪山;(7)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

历史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的红军的基干力量;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7、列举同盟会建立的时间、地点、16字纲领、总理、同盟会机关报、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答:1、同盟会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2、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3.总理为孙中山,机关报为《民报》。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4、三民主义是指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5、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8、列举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答:①(中共)平型关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②(国民党)台儿庄战役、中国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③(中共)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9、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变。

答:①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② 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 ③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本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10、列举中共七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

答: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11、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

答: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武装斗争的道路。③坚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结论。

12、列举解放战争中三大决战的名称、歼敌人数、意义。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①辽沈战役、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55万人(最多)、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③平津战役、52万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意义:①歼灭、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②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③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①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是正义、进步战争。②解放区人民的支援。③人民解放军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④国统区人民爱国民主运动的支持。⑤国民党的腐败无能。

13、列举建国前中国的杰出人物及其成就。

答:①詹天佑、京张铁路 ②侯德榜、《制碱》、侯氏制碱法 ③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严复(戊戌变法时启蒙思想家)、《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⑤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已》⑥徐悲鸿、《愚公移山》⑦人民音乐家: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⑧郭沫若、《屈原》⑨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⑩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问

答 题

1、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答:《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给中国的影响:割让香港岛使中国的主权不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五口岸,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商品的输入。从此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2、简述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答: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开通商口岸。 危害:《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程度。

3、简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答:1901年中国同11国签订《辛丑条约》。内容主要:①清朝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撤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危害: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答:①1840~1842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开始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③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④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洋务运动的目的、时间、主要内容、主要代表人物、前后期的口号、结果及历史作用(评价)。

答:(1)目的:维护清朝统治。(2)起止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3)主要内容:A、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军事工业;B、开办民用工业;C、筹建海军、编练新式陆军;D、兴办新式学堂。(4)前期口号:自强。后期口号:求富。(5)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6)历史作用(评价):局限性:①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积极性:②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使中国出现了近代企业。③使中国出现了近代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同时,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6、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评价。

答: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但它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⑤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

7、简述新文化运动开始的背景、时间、标志、口号、主要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评价。

答:

1、背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2、时间、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口号:民主、科学。

3、主要代表人物:李大钊、鲁迅、胡适、陈独秀。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⑤宣传马克思主义。

6、意义:①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②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④但新文化运动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8、五四运动的背景、导火线、开始的时间、地点、主要口号、前后期斗争主力、运动中心的变化。结果、历史意义。

答:

1、背景: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举行,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3、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4、主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5、斗争主力:前期学生为主,后期工人为主。运动中心:前期北京,后期上海。

6、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现略)。

7、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9、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中共一大主要内容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答: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2、主要内容:①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②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③大会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3、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0、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国各族人民的浴血奋战。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③国民党军队中不少将士的英勇奋战。④美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援。⑤国际友人和爱国华侨对抗日的援助与贡献。

历史意义: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②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耻辱;③对世界反侵略斗争的支援。

11、北伐战争开始的时间、目的、北伐对象、进军路线、主要战场、主要战役及结果。

答:

1、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治,统一全国。

3、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进军路线: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浙江。

5、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

6、主要战役有:汀四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南昌战役。

7、结果: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北伐取得了巨大胜利。

12、简述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时间、发动者、目的、结果及和平解决的意义。

答:(1)背景(原因):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②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③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 ④张学良、杨虎城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2)爆发的时间、发动者:1936年12月12日,由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双十二事变) (3)目的:是为了逼蒋抗日。 (4)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意义: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局面开始出现 )

13、简述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1)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

(2)内 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3)意义: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4、重庆谈判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中共去谈判的目的如何?结果如何?

答:(1)背景:①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②美蒋阴谋发动内战,搞假和平。③中共坚决反对内战,同时作好战争准备。

(2)中共目的:为了争取和平,揭露美蒋的阴谋。

(3)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15、简述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1)背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2)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3)主要内容: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历史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一步一步形成的?有什么作用?

答:(1)形成: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②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作用: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7、近代中国哪些人进行了哪些自救运动或革命运动?有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①洋务派(奕、曾、左、张、李):发起以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为内容的洋务运动,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被打败失败。说明:封建地主统治阶级不可能挽救、发展、强盛中国。②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发起以挽救中国,学习西方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变法运动,结果镇压失败。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革不可能挽救、发展、强盛中国。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发起以推翻清朝,走资本主义道路为目的的辛亥革命,结果被袁窃取果实失败。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资本主义道路不可能挽救、发展、强盛中国。④无产阶级革命(中共领导):进行了以反帝反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目的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新中国。说明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才能成功,只在社会主义才能挽救、发展、强盛中国。

1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原因、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答:

(一)三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1)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萌芽。原因是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原因是: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加之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3)“一战”后到解放前夕,民族工业凋谢、萎缩。原因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1)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整体水平落后;(2)发展短暂且曲折艰难;(3)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

19、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戊戌变法”运动的时间、领导人、主要内容、实质与作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总结下一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