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教学论文范文

2023-03-18

美术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所以“教”的含义不是如何把教案设计的井井有条,而是要看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有效,有没有给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学《鸟语花香》一课伊始,演示一段森林深处鸟语花香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绚丽的色彩,各色的鸟儿和花儿,以及优美的 音乐 ,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学生是美术的初学者和爱好者。简单、大量、重复、模仿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要素,对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因素。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恰恰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更加变得得心应手。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学生才是一切。美术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如我在教一年级的简笔画蚂蚁时,先下载蚂蚁的图片,然后再处理笔画的顺序,先画哪一笔,再画哪一笔,在显示屏上一目了然,学生就不会因为蚂蚁的笔画多而无处下笔,而高年级的美术教学则是巧妙地利用下载的精美图片播放给学生,再配上动听的音乐,如名曲《高山流水》等,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得到了满足,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学生不知不觉动起了手中的笔,逐步进入了风景画《我爱家乡》课堂教学的气氛中。

三、演绎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如在教学《森林王国》一课时,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的动画情景:四季的森林以及大量的动物图片欣赏,学生沉浸在对森林的无限遐想和神往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聯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或黑板上,予以展示,并结合电教媒体——实物投影仪的运用,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情境。最后,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统摄知识纲目,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地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

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扩充性的特征,从而对现代教学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将多媒体教学科学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媒体可真实的再现和模拟事物的情境,有声有色,画面、色彩、线条、声音从不同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不同的兴奋点激发想象力,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去思考、去学习,多媒体进入日常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带来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因素。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如果把握不好,流于形式,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会产生新的教学问题。目前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误区,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对数字化信息时代新的思想和观念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多媒体教学是花架子,没有必要。另外,在媒体操作和实际运用中,不愿意积极尝试应用新媒体及新技术于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当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美术课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新媒体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教学应用,使虚拟教学环境和物理环境无缝融合,推动了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发展和创新。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的泛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改变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泛在学习创新的美术课堂变得更具有开放性,凸显了学生美术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和愉悦性。

[关键词]无线网络 美术课堂 泛在学习 实践创新 审美情趣 课堂结构

2013年我校独立承担了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十二五”教育技术课题《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泛在学习课堂创新研究》,美术课堂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探索教育新技术的应用和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创新,构建了智能教室和虚拟美术教学空间、多元化和智能化的美术课堂,让泛在学习和知识分享变得简单、轻松,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和无线网络的完美组合,给美术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构建

1.无线网络和泛在学习的内涵

无线网络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网络。随着802.11系列标准为代表的无线网络技术在全球的逐渐普及,国内无线网络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全面深入我们的美术课堂,既为美术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又为泛在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所谓的泛在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无线网络支持下的泛在学习,是计算环境下未来的主流学习方式,正在引起一场教育教学的变革。

2.美术课堂泛在学习平台的配备和搭建

我校无线网络的全校园覆盖,为打造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环境提供了保障。基于校内局域网构建的FTP共享平台和信息仓拥有海量资源,校内终端直通互联网,随时可以汲取养分,也可以随时分享、互动,使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和惬意。

作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学的硬件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课题开展前期美术教师做了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课题班的90%的学生家庭有电脑,82.5%的家庭有网络,68.3%的学生经常利用电脑绘画和学习,具备了实验研究条件。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创新,学校对参与课题的教师和学生开展了培训(如图1),既提升了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实验教师根据课题要求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创新设计,为课题实验做好了前期准备。课题研究班的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同时我校的课室全部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化、立体化的网络教室就这样构建起来了。在无线网络中转站E课堂虚拟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登录,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讨论,软硬件的完善让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实践与创新得以开展。教师和学生在美术课堂泛数字化发展中改变着自己,进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艺术世界。

二、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实践

1.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任何一类信息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都曾对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以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更是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变革,改变了整个教育教学的模式和顺序。无线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泛在学习课堂创新后,师生互动性加强了,课堂变得更加立体了。在美术课堂中,通过教师以FTP共享资源导学——师生利用电子白板研学——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自主探学——学生美术作品在课堂平台展学——个性化课后拓学的方式(如图2)的过程,构建了无线网络环境下泛在学习的美术教学新模式。

2.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兴趣激发

在高效互动的泛在学习环境下,学生被新媒体技术创新的美术课吸引,从而保持了对美术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美术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情意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而无线网络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泛在学习,正是由于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丰富的共享资源、选择层次的多变以及课堂教学的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美术创新课“象形文字的联想”教学中(如图3),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在交互式白板上展示一个象形文字的动画,直观有趣的动画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使他们被象形文字的魅力所吸引,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三、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创新

1.美术课堂的泛在学习改变了知识呈现状态

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的泛在学习,改变了传统媒体教学的局限,不再受限于场地,而是让学生走出教室,使美术学习变得“移动”起来了。同时,知识的呈现不只局限在书本上,更丰富的共享资源和网络素材供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学会知识提取后,学习变得更轻松愉悦了。学生的发展是立体动态的过程,小学美术课不单纯是知识技能的构建,而是对学生生命完整的关注与教育。在美术课堂泛在学习中,教师应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提供人文性、现代性、广博性、审美趣味性等特点的内容和知识,启发、引导他们在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感受和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美术课堂的泛在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知识呈现的状态,注重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

2.美术课堂的泛在学习优化了课堂结构

新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提倡学生在课前自主收集资料和整理知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解决绘画和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再是教师的单一讲授知识,教师更多的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绘画创作的时间多了,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在泛在学习的课堂上,媒体信息通过网络终端传到平板电脑和电子交互式白板,给学生提供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形象感染,使学生的心理活动达到高度和谐的状态,伴随着的思维活动也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从而让整个课堂“活”起来了,变得更有滋味了。优化后的美术课堂,学生绘画创作通过平板电脑软件(如colorpencil、奇奕画王等)表现得更直观、更快捷,显现了美术课程的视觉性。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美术“家乡绿梦”一课中,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在学生平板电脑端播放了柴静制作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这种以最简洁、明确的方式传达出的信息,给了学生很大触动。就这样,一堂剪纸课变成了绘画课,学生纷纷在平板绘画出自己的想法,一幅幅环保绘画作品(如图4)表达了大家的环保行动和决心。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有效教学唤起了学生的知觉体验,由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发展到美术创作、作品展示,使学 生的情感得到了自由抒发。

3.美术课堂的泛在学习凸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最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特点在于资源共享,学习自主,时间自由。学生学习时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同资料,有选择地去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转变评估和激励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确立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中心的目标体系,推动学生泛在自主学习的持续发展。

美术泛在化视野下的个性化学习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无比便捷的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契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指出:“儿童是具有不同发展需要和不同发展方向的个体。”而美术课堂泛在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提供了平台,注重学生的个性探究,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成长和感悟。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的泛在学习遵循培养学生个人自由的理念,追求培养学生个人的心灵,让学生的情感和美感都得到顺利发展。美术课堂的泛在学习始终把培养学生个性放在首位,这是艺术创造的真谛和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特点。

微课是建立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多样、交互性强等特征,特别适合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给学生提供了美术泛在学习的良好体验,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既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教研方式,又突破了教师听评课的模式。我校美术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泛在学习实践中创新设计出多节微课(如图5),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

4.美术课堂的泛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实践创新,具有无限宽广的空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教学活动。泛在学习的美术课堂建设是以人本主义、批判理论和构建主义为理论依据。人本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的道理和文化价值,学生在美术泛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培养相互关怀的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充分感受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和愉悦性。

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的泛在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和审美经验,提升了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及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泛在学习的资源分享,有利于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中感受美、创造美。在课堂上教师以学生的感悟和感受为主要启发线索,沿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在学生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5.美术课堂的泛在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评价

美术课堂泛在学习平台的搭建,依托于学习FTP局域网和校园信息仓互动平台,学生随时随地可以美术作品和个人心得,在虚拟美术教室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如图6:学生利用视频与同伴互评)。相比传统的教学,美术泛在学习的课堂反馈及时、方式多元,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美术评价形式多样化,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当前,美术教育改革的一个关注点就是对于学生美术活动的评价,包括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意识、与同伴的合作精神、美术操作技能、创造中思维活动等维度的评价。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平台建立了网络学习档案,让学生在平台上随时能看到自己的表现和进步,增加了成就感。此外,无线网络环境下的评价更具有人文性、有效性和综合性,能更准确、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表现。

四、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前景展望

在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实践和创新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深深地被教育科技的力量所吸引,被教育技术的魅力所打动,秉承着创新的科研精神,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无线网络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泛在学习将是未来美术学习的主流,未来发展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当前,诸多教育家和技术专家已在纷纷构想,建立基于无线网络、云服务条件下的广泛学习场以及未来智慧学校的概念等等,可以想象未来学生能在任何时候和学习同伴保持连接,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进行美术交流、深入创作沟通,可以接触到一个更充盈的艺术世界。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借助无线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应用,推动了泛在学习的实践和创新。美术课堂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学设计遵循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突出美术学习的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

总之,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的泛在学习,优化了课堂结构,改变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创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是美术教育的另一条有效途径,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景芝,黄欢.《从直觉到理性:青少年艺术发展中的转型教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12-34.

[2] 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39.

[3] 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8-37.

[4] 孙刚成,王莹,杨眉.《泛在学习视野下的个性学习取向》[J].教学与管理,2014(7):132-134.

[5] 林秀瑜.《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8-22.

(特约编辑 木 清)

美术课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大部分初中学生对传统山水画虽有一定接触, 但了解还是相当有限的, 有少数同学甚至到了初中才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到山水画, 所以, 他们对山水画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毋庸置疑, 是需要弘扬光大的。山水画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其中又融合了山水诗、书法以及对自然的理解等文化内涵, 同时山水画本身又蕴含了中国画独特的造型观念和技术手段, 其中国特色和价值取向正是亟须学生认识并且进一步理解直至热爱的。

初中美术教学中, 山水画所占的比重不是太多, 八年级上册的“欣赏评述”领域和八年级下册的“造型表现”领域中分别各有一课, 这两课虽然分开, 但却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 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传统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体验描绘山水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更偏向于接受画得精细工整的工笔山水画, 并且不可避免得会以看照片的眼光来看待山水画, 对山水画寓情于景的特点不太明了。学生实践操作中暴露出来问题主要还在于执笔能力普遍比较弱, 除了个别有书法基础的同学稍好一些之外, 大部分同学对毛笔的执笔法所知甚少, 所以需要从最基本的执笔法入手, 指导学生进行山水画的练习, 以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山水画的笔墨观念和审美趣味。

二、具体施教

1、临摹入手

自古以来学习山水画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是临摹, 临摹对象的选择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 只要能体现中国山水画表现特色的作品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 当然, 笔者认为选择严谨质朴、章法构成中正的作品更适合学生, 比如清代四王的作品。

2、笔墨基础

1) 执笔法

具体来说, 就是强调以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为主握住毛笔的下端, 同时无名指和小拇指很自然地靠在笔杆的下方, 起到辅助的作用。通常学生会出现的问题是握笔过低, 甚至手指会碰到毛笔的笔毛, 需要调整到合适的高度。行笔时, 提示学生在动作过程中应基本保持笔杆垂直, 也就是中锋用笔为主, 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侧锋用笔。

2) 蘸墨法

画山水画, 蘸墨无须太多, 少蘸些墨更便于把控。作画开始的时候, 先将毛笔以水湿润并且力求湿透每一根笔毛, 然后用笔尖蘸少许墨, 接着在调色盘上调和一下, 使这点墨成为淡墨并且蕴含在毛笔的腹部, 然后笔尖再次蘸一点点墨, 然后开始作画。此时应让学生体会并且掌握毛笔中所含墨汁的状态是比较浓重的, 由于蓄墨不多, 所以很快就逐步转淡直至越来越淡, 用这个方法能让学生较快掌握如何画出不同的墨色变化。再次蘸墨的时候可以依然沿用这一个基本方法。如果要使墨色转淡, 可以蘸一点点水, 同样不能太多。虽然中国画在技法上变化极多, 但这个方法无疑是最基本也是最易让学生掌握的。

3、认识树石

中国画对体积的表现不同于素描为基础的西方绘画, 中国画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法实践。

“树分四枝石分三面” (1) , 揭示了中国画对体积空间表现的最基本最朴实的特征, 也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不二法门。此中的“四枝”和“三面”的数字并非实数, 而应看作是形容词, 形容多的意思, 可理解为泛指较多的意思。

认识树的形态结构是非常必须的, 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说说树的一般生态特征, 如上细下粗、树干和树枝分布的规律等, 并依据树分四枝的口诀, 体会树枝在空间中的伸展。切忌画成二面出枝的平面形态。同样, 山石的体积虽然千变万化, 但最根本的要求是画出山石的凹凸体积, 教师可以让学生摸自己的脸部或者观察自己的拳头来体会何处凹何处凸, 凹处为阴宜多皴檫, 凸处为阳宜少皴少染, 基本留白。引导学生去体会, 山水画并不像素描一样讲究明暗, 更多的是凭直觉来把握事物的体积和空间关系, 这种体积表达可以说是从心而出, 非常精妙, 看似不如西画讲究科学, 实质却更加接近艺术为心声的高妙境界。

4、对画面构图和空间虚实的认识

山水画的基本构图法则包含聚散、主次、虚实等要素, 而其中最需要让学生体会的是“处处有变化”的原则, 变化这一无处不在的根本大法, 足以让每个学生在众多的要素中逐步理清头绪, 分清脉络, 使画面有序而好看。特别需要提出的是, 要引导学生通过山水画对云雾、泉口等的处理, 来体会宋代画家郭熙所说的“山欲高, 尽出之则不高, 云霞锁其腰, 则高矣。” (2) 总而言之, 山水画对空间虚实的处理, 远不同于西方绘画中近实远虚的模式;对透视方式的选择, 也常常是散点透视而非焦点透视, 凡此种种, 均呈现出更为多样丰富、自由灵活的样式, 也更加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特色。

三、总结

对山水画的学习实际上是让学生通过山水画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但是这种学习只有在鉴赏和临摹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较为深切的被理解, 初中山水画教学应本着欣赏和实践并重的原则。欣赏可以开阔视野, 需要理解原作, 是一个与古人的交流的过程。从鉴赏入手, 提高对山水画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古代不同的山水画流派, 了解南北宗的不同特色, 体味这里边的差异和同一。

鉴赏的同时更要引入临摹实践, 只有亲历的笔墨实践才能加深学生的认识。虽然学生的体验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但正是因为有了初步的笔墨实践, 才能由此产生真切的体会和兴趣, 在学生的知识体系里面写下最初的也是必要的几笔, 让学生为我们祖国伟大的文化传统而深感自豪。

山水画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美的欣赏, 体味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审美体系。在教师引导下, 把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进行对比后, 也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视角是广泛而自由的, 散漫而超越的。正如郭熙所言“山水有可行者, 有可望者, 有可游者, 有可居者” (3) , 他的理论主张, 正是从本质上揭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自由的精神性。画家并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所见, 而是在踏遍青山的基础上, 写其心中所见。所以, 山水画中所蕴含的超越、自由的品性, 更可为学生打开一扇合乎中国人审美情趣的心灵之窗。

注释

1[1]树分四枝石分三面”是传统中国画中流传甚广的画诀。芥子园画谱及其他诸家均多有论述.

2[2]郭熙《林泉高致》,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版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640页.

美术课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之美,以此促进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与审美能力,从而为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美术 生活化教学 价值 策略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审美等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为广大美术教师提供帮助。

1.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1)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一直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但是其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却没有体现出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把创新的教学方法渗透的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这时,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就凸显出了很大的优势,丰富教师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基于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元素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当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考试成绩已经不再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估的唯一标准。基于此,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成绩的评定维度。在此背景下,许多教学模式都能获得更好的体现,如逆境情绪管理、情商训练等。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阶段也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关键时期,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让学生从美术的教学转变对生活的态度,使其树立健康的人文价值观,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1)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首先,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良好。如在传统节日、校运会等各种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并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当学生忍不住想要倾诉自己的欢乐时,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以绘画的形式将当时的情景描绘出来。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欲望,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随之跃然于画面之上。

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美术教学,既能落实美术教学的生活化,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寻找或搜集可利用的废旧材料,与学生一起构思、创造,巧借废旧材料的属性和特点造型,充分发挥想象,通过绘画、装饰、折叠或剪贴等形式,对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再创造,从而为大家展现出一件件的艺术作品。生活化教学的精髓在这样的教学中得以体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并认识到生活中的美,从而发现并创造生活中的美。

最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因此,教师可以将小学美术与其它学科相联系,通过学习美术来巩固所学的其它学科知识,与其它学习知识相融合;也可以通过其它学科知识或视觉来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美术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审美与创作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走进大自然》一课时,就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拓展,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真实的自然,并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的景色与动植物,从而将教学课堂拓展到实际生活当中。学生在大自然中,对自然界中的生物进行观察和感悟,并受美丽自然景观的熏陶,不自觉的在头脑中闪现出一副副生动优美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与此同时,教学方法生活化还能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3)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做到公平、客观地去评价每一个学生,由于教师的严厉批评还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和兴趣。同时,教师评价的局限性,还会让学生的美术思维在模式化的教学中受到束缚,从而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产生严重阻碍。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使得评价方式更具生活化,对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评價最大作用,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美术成绩,还要对其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现并观察生活的美,并在美术作品中体现出这些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观察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学生日后美术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学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观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在美术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嘉.新课程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9):43-44.

[2]张露.妙趣生活,欢乐美术——生活化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179.

美术课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教育教学方法古已有之,但教无定法,教也有法。在现代教育设施和理念下,一成不变的传承已经不适应当下学生的心理需求,抓住学生心理,艺术的去教学是教育成功之路的另一蹊径。

【关键词】实物 故事 想象 实录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较完美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起到酝酿学生情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在我16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认真的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利用实物导入

我在教《装饰人型》一课时,课前我把自己精心的打造了一番,用糖纸扎了小辫,剪了纸箱做帽子,用红薯叶子做了上衣,用塑料袋做了长裙,还背了一个纸叠的时尚包。上课铃一响,我就这样走进了教室。一进门,立刻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哇!”“哇塞,好漂亮啊!”“真个性啊!”“真美!”孩子们对我设计的评价也使我信心倍增。我在班上转了一圈,向他们故意展示我的作品,然后宣布:今天我们来学习《装饰人型》,你们利用手中的小瓶、布头、糖纸、塑料袋等制作一件富有装饰性的人物造型。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求知的欲望马上被激发了出来,整节课孩子们都热情高涨。

二、利用故事导入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入新课,也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用故事的方法导入,这样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快的被调动起来。如《做头饰》一课,我绘声绘色地孩子们描述《熊妈妈学校》这篇童话,孩子们的情感渐渐进入了故事情节,故事讲完了,他们也一动不动,还没有从故事情节中走出来,我稍停片刻后宣布,今天我们来做小故事中的头饰,做完后,我们再来表演这个故事。学生的情绪一下高涨了,都忙着精心设计自己的角色,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三、范作引导想象导入

想象在美术课中用的较多,通过想象容易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如学学习《美丽的地方》,课一开始,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要带你们的心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之后我吩咐他们闭上眼睛,心儿跟着我走。孩子们很听话,都闭上了眼睛,有的甚至用手蒙住了眼睛。我很高兴,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一边描述:“跟着老师去小溪边喽,看,溪水好清澈啊,可见溪底的砂石,水中的小鱼。岸边几棵垂柳垂到了溪面上,这几只小鸟在树间飞来飞去好快活啊。树下的草地上开满了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真惹人喜爱。远处还有一片小树林,树林后面还有一座小山呢。孩子们,老师觉得这个地方好美丽啊,你们快睁开眼睛看看吧。”孩子们睁开眼睛看到我在黑板上的范作惊呆了一会说:“哇,真漂亮!”“我就是这么想的。”“和我想的一样。”借此,我赶紧说:老师相信你们心中也有最美丽的地方,赶紧动笔画一画吧。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拿起画笔画了起来。

四、利用实录导入

我在教学《我喜爱的活动》前,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的课间活动记录了下来,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使学生置身其中,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为观察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场景,在他们观察中我提出问题:在录像中你们看到同学们在干什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学生回答:跳绳、踢毽子、丢沙包、打球。是课间十分钟。在校园里。我总结:对!这些都是在你们紧张的学习之余开展的,它既能消除你们的头脑疲劳,又有益于身体健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绘画创作课《我喜爱的活动》。这样的导入方法,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又为上好创作课做好了素材的收集和准备工作,课堂效果甚佳。

除了上述的导入方法外,美术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图片导入、欣赏范画导入、猜谜语导入、聊天导入等。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导入的方法都要符合儿童心理认知特征和教学实际,都要紧扣教学目标,坚持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上一篇:艺术与文化论文下一篇:工艺美术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