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范文

2023-12-16

维生素c范文第1篇

绿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其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 维生素C可以作为衡量绿茶品质好坏的重要生化指标。不同方式泡出来的茶水色泽和味道是有差别的。

2 研究目的

我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维生素C有关性质, 对我们常见的茉莉花绿茶茶水对不同温度加以测定维生素C含量及其分析。

3 人体需求

1.成人及孕早期妇女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mg/d;

2.中、晚期孕妇及乳母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30mg/d。

4 研究重要性

茉莉花茶是福州的特产, 是将绿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 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茶叶。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茉莉花茶兼有绿茶和茉莉花的营养成分, 富含叶绿素、儿茶素、茶氨酸、咖啡碱、茶多酚、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钙、磷、钾、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本次实验是为了探究茉莉花茶中的营养元素之一维生素C随着温度变化不同, 流失量的变化情况。

5 研究器材

(1) 100ml酸式滴定管一支

(2) 温度计一支

(3) 量筒一个

(4) 锥形瓶若干

(5) 漏斗一个

(6) 0.1mol/L碘液1L

(7) 蒸馏水

(8) 酒精灯一个, 三角架一个, 石棉网一个

(9) 水浴锅一个

(10) 可溶性淀粉

(11) 茉莉花绿茶叶若干

(12) 玻璃棒一个

(13) 烧杯若干

(14) 乙酸溶液适量

(15) 滴管一支

6 配制碘液

为了增加I2的溶解度, 我用KI溶液做溶剂, 制得I2溶液后用标定好的Na2S2O3标准溶液标定。

由此方法配制出0.1mol/L碘液1L

7 实验原理

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摩尔质量为176.12g/mol, 当溶液中有淀粉存在, 过量的碘遇到淀粉变蓝色, 30s不褪色, 即为滴定终点。由于维生素C中的稀二醇基具有还原性, 能被碘定量氧化成二酮基。维生素C加热后分解, 已不能被碘氧化, 所以碘不会被消耗。C6H8O6=C6H6O6+2H++2eφθ=+0.18V

1mol维生素C与1mol I2 定量反应, 维生素C的摩尔质量为176.12g·mol-1。

8 研究过程:

(1) 精确称量5g茉莉花绿茶, 加入适量的乙酸溶液, 充分振荡4到5分钟, 重复此操作六次。

(2) 将上述液体 (连同茶叶) 放于水浴锅内加热5min, 分别取水浴锅内的水的温度为60°, 80°, 100°。

(3) 过滤, 洗涤, 用滴管移取上述提取液于50ml量筒中。

(4) 加入1ml淀粉溶液后, 向量筒中加入纯水稀释茶水, 使茶水体积为50ml

(5) 将茶水倒入锥形瓶中, 立即用0.1mol/L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变色, 且30s内不褪色, 即为滴定终点。

(6) 记录滴定体积, 平行滴定2次, 取平均值。

9 测定结果

10 实验结论

茉莉花茶的冲泡温度对维生素C的流失有很大影响, 用沸水冲泡得到的维生素C微乎其微, 同时从口感和营养角度考虑, 我得出以下科学的泡茶方法。

第一步:用温水冲泡茶叶5min, 使得茶叶中的维生素C完全浸出, 再过滤。

第二步:用沸水冲泡过滤后的茶叶, 这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等营养成分会大量浸出。

11 误差分析

(1) I2在滴定的过程中始终有挥发, 致使原始标定I2的实际真实浓度和用其测定Vc的浓度有较大的不同。

(2) 滴定过程中酸度等条件没有控制好, 致使I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从而使其有效的浓度不断地降低。或是酸度的控制致使反应的终点受到影响。

(3) 滴定终点的灵敏程度的影响。可能是茶水中的某些成分影响了终点的显色的灵敏程度, 致使变色较为缓慢。

维生素c范文第2篇

1 紫外分光光度法

1.1 实验原理: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是一种含不饱和烯酯结构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8O6;分子量为176.13;结构式为

维生素C具有不饱和共轭结构, 在紫外-可见光区有吸收, 紫外吸收最大波长在245nm附近。

1.2 仪器试剂

(1)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 石英比色皿2只;100ml容量瓶1只;50ml容量瓶7只;25 ml容量瓶或具比色管1只;10ml吸量管2只;

(2) 试剂:抗坏血酸/AR;10%盐酸/AR;未知浓度试样

1.3 实验步骤

(1) 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0010g的抗坏血酸, 加少量水溶解后, 加2 ml 10%的盐酸, 在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此标准溶液浓度为100ug/ml的标准溶液。再分别吸取0、2、4、6、8、10 ml维生素C标准溶液 (100ug/ml) 于6个50ml的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020ug/ml) 。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于245nm波长处分别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 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含量测定

于245nm波长处测定试样的吸光度,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试样的浓度, 平行测定两次

1.4 数据数理

2 直接碘量法

2.1 实验原理

以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溶解试样, 用醋酸调节溶液p H值, 用I2标准滴定溶液直接滴定, 以淀粉指示终点。

2.2 仪器试剂

未知浓度试样;醋酸溶液c (HAC) =2mol/L; I2标准溶液c (1/2I2=0.1mol/L) ; 淀粉指示液 (5g/L)

2.3 实验步骤

准确称取维生素C试样0.15g, 放于250mL锥形瓶中, 加入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100mL, 醋酸溶液10mL, 使之溶解。加淀粉指示液2mL, 立即用I2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恰呈蓝色不褪为终点。记录消耗I2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平行测定。

2.4 数据数理

W=C*V*10-3*100/M

w—试样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C-1/2I2标准滴定溶液浓度,

v-消耗l2标准滴定溶液体积

M-称取维生素C试样质量 (1/2基本单元)

3 不同方法相对平均偏差为0.087, 小于0.2

4 结语

由以上两种不同方法得到的数据, 表明不同的测定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紫外分光光度法所需试剂少, 污染小, 操作相对简单, 不需标定, 结果准确, 并且适合有颜色的样品, 但需要酸度控制适当。直接碘量法则操作过程较复杂, 所需试剂较多, 并因为与空气接触时间较长而引起测定结果偏低。

摘要: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较多, 通过仪器分析法与容量分析法进行比较, 得出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维生素C测定,方法比较

参考文献

[1] 《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第二版 (胡伟光张文英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维生素c范文第3篇

期:___________

2021年B族维生素功效全总结

B族维生素全是辅酶参与人体糖、脂肪、蛋白质等重要物质的新陈代谢,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不可或缺的水溶性维生素。

B族维生素在碱性环境下容易被破坏,人体也无法自行制造合成,且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的,多余的B族维生素难以在人体这个水性环境下贮存,所以应每天补充。

先来了解一下每一种B族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吧。

各种B族维生素的功效

1、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

作用:

A、构成辅酶,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

B、维生素B1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治疗消化不良。

C、被称为精神性的维生素,对神经___和精神状态有良好调节作用。

(缺乏可引起如:脚气病,神经炎,消化不良等)

2、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

作用:

A、构成辅酶参加氨基酸、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的代谢。

B、构成红细胞的重要物质。维生素B___对防治缺铁性贫血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C、参与细胞正常生长及机体新陈代谢,若缺乏B2即使小损伤也不易愈合,B2还能帮助成长发育,令指甲、头发坚固。

(缺乏可引起如:口角炎、皮炎、舌炎、结膜炎、角膜炎、脂溢性脱发等)

3、烟酸又称维生PP、维生素B3

作用:

A、构成辅酶,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

B、保护心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大剂量的烟酸对复发性非致命的心肌梗死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缺乏可引起如:如体重减轻、倦怠、虚弱、记忆力减退、失眠、皮炎、腹泻等)

4、泛酸又称维生素B5

作用:

A、重要的辅酶,有助于维生素的利用及脂肪、糖类、蛋白质的代谢转化。

B、有助于伤口痊愈,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可制造抗体抵抗传染病,防止疲劳,缓解多种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缺乏可引起如:低血糖、长期十二指肠溃疡,皮肤粗糙等)

5、维生素B6又称吡哆素

作用:

A、做为辅酶可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包括中枢神经中的谷氨酸的转化都离不开VB6,因此可营养中枢。

B、参与糖原与脂肪酸的代谢,可以促进人体分泌胰岛素平衡,预防糖尿病。

C、参与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合成,降低同型半光氨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同型半光氨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高危因素。

(缺乏可引起如:如贫血、情绪低落、失眠、皮肤炎、唇干裂症等)

6、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

作用:

A、是身体正常生长和红细胞生长所必须的物质。

B、可血中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缺乏症:如巨幼细胞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手脚冰冷、四肢感觉异常等)

7、叶酸又称维生素M、维生素B11

作用:

A、是细胞增殖、___生长和机体发育的物质基础不可或缺的,可预防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

B、叶酸还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预防贫血。

C、叶酸还有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

(缺乏可引起如:胎儿神经管畸形、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巨幼细胞贫血等)

B族维生素容易缺乏的原因

1.谷物的维生素B族主要存在于胚芽中,常___制米及添加了碱性的面条会导致维生素B族摄入量不足。

2.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如饮酒、抽烟、喝咖啡可影响维生素吸收或增加消耗量,高糖、高脂饮食需要消耗B族维生素去代谢。

3.长期吃西药可减少维生素吸收,维生素在碱性环境下不稳定,很容易被破坏。

4.不恰当的烹调方式,如过分的焖、煎、炸、煲,都会导致大量的维生素流失。

___服用B族维生素比单一的维生素B效果更好?

B族维生素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之间具有协同的作用。比如:维生素B2可以激活维生素B6,同时参与色氨酸合成烟酸的过程。

所以一次摄取全部B族的维生素,要比分别摄取效果更好。

哪些人群需要补充B族维生素?

1.工作学习任务繁重、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

2.经常痛经、脾气急躁、情绪悲观以及更年期妇女。

3.比如VB12植物性食品中基本不含,所以节食减肥、素食的人群要补充。

4.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的人群,经常患口腔溃疡的人群。

5.需要长期服药,尤其是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群。

6.肝脏功能不好、肝病患者等。

范文仅供参考

维生素c范文第4篇

期:___________

2021年B族维生素功效全总结

B族维生素全是辅酶参与人体糖、脂肪、蛋白质等重要物质的新陈代谢,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不可或缺的水溶性维生素。

B族维生素在碱性环境下容易被破坏,人体也无法自行制造合成,且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的,多余的B族维生素难以在人体这个水性环境下贮存,所以应每天补充。

先来了解一下每一种B族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吧。

各种B族维生素的功效

1、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

作用:

A、构成辅酶,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

B、维生素B1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治疗消化不良。

C、被称为精神性的维生素,对神经___和精神状态有良好调节作用。

(缺乏可引起如:脚气病,神经炎,消化不良等)

2、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

作用:

A、构成辅酶参加氨基酸、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的代谢。

B、构成红细胞的重要物质。维生素B___对防治缺铁性贫血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C、参与细胞正常生长及机体新陈代谢,若缺乏B2即使小损伤也不易愈合,B2还能帮助成长发育,令指甲、头发坚固。

(缺乏可引起如:口角炎、皮炎、舌炎、结膜炎、角膜炎、脂溢性脱发等)

3、烟酸又称维生PP、维生素B3

作用:

A、构成辅酶,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

B、保护心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大剂量的烟酸对复发性非致命的心肌梗死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缺乏可引起如:如体重减轻、倦怠、虚弱、记忆力减退、失眠、皮炎、腹泻等)

4、泛酸又称维生素B5

作用:

A、重要的辅酶,有助于维生素的利用及脂肪、糖类、蛋白质的代谢转化。

B、有助于伤口痊愈,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可制造抗体抵抗传染病,防止疲劳,缓解多种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缺乏可引起如:低血糖、长期十二指肠溃疡,皮肤粗糙等)

5、维生素B6又称吡哆素

作用:

A、做为辅酶可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包括中枢神经中的谷氨酸的转化都离不开VB6,因此可营养中枢。

B、参与糖原与脂肪酸的代谢,可以促进人体分泌胰岛素平衡,预防糖尿病。

C、参与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合成,降低同型半光氨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同型半光氨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高危因素。

(缺乏可引起如:如贫血、情绪低落、失眠、皮肤炎、唇干裂症等)

6、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

作用:

A、是身体正常生长和红细胞生长所必须的物质。

B、可血中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缺乏症:如巨幼细胞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手脚冰冷、四肢感觉异常等)

7、叶酸又称维生素M、维生素B11

作用:

A、是细胞增殖、___生长和机体发育的物质基础不可或缺的,可预防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

B、叶酸还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预防贫血。

C、叶酸还有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

(缺乏可引起如:胎儿神经管畸形、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巨幼细胞贫血等)

B族维生素容易缺乏的原因

1.谷物的维生素B族主要存在于胚芽中,常___制米及添加了碱性的面条会导致维生素B族摄入量不足。

2.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如饮酒、抽烟、喝咖啡可影响维生素吸收或增加消耗量,高糖、高脂饮食需要消耗B族维生素去代谢。

3.长期吃西药可减少维生素吸收,维生素在碱性环境下不稳定,很容易被破坏。

4.不恰当的烹调方式,如过分的焖、煎、炸、煲,都会导致大量的维生素流失。

___服用B族维生素比单一的维生素B效果更好?

B族维生素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之间具有协同的作用。比如:维生素B2可以激活维生素B6,同时参与色氨酸合成烟酸的过程。

所以一次摄取全部B族的维生素,要比分别摄取效果更好。

哪些人群需要补充B族维生素?

1.工作学习任务繁重、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

2.经常痛经、脾气急躁、情绪悲观以及更年期妇女。

3.比如VB12植物性食品中基本不含,所以节食减肥、素食的人群要补充。

4.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的人群,经常患口腔溃疡的人群。

5.需要长期服药,尤其是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群。

6.肝脏功能不好、肝病患者等。

范文仅供参考

维生素c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教学重难点】

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教师具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引导式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

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

【联想质疑】

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

三、

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

【引入新】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交流与讨论】(幻灯片展示)

【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始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x、2p、2p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nlx)。例如,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基态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还没有发生跃迁的原子,此时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

【板书】1能量最低原则

【讲解】原则内容:通常情况下,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这些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就是构造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则。打个比方,我们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

【练习】请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各原子轨道。

【学生】1s2s2p3s3p3d4s4p4d4fspdfg6s

【讲解】但从实验中得到的一般规律,却跟大家书写的不同,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s→4d→p→6s→4f→d→6p→7s…………大家可以看图1-2-2。

【板书】能量由低到高顺序:1s→2s→2p→3s→3p→4s→3d→4p→s→4d→p→6s→4f→d→6p→7s……

【过渡】氦原子有两个原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则,两电子都应当排布在1s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2。如果用个圆圈(或方框、短线)表示满意一个给定量子数的原子轨道,这两个电子就有两种状态:自旋相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或自旋相反《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事实确定,基态氦原子的电子排布是《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这也是我们对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进行排布必须要遵循的另一个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原理内容: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或者说,一个原子中不会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板书】2泡利不相容原理

【讲解】在同一个原子轨道里的电子的自旋方向是不同的,电子自旋可以比喻成地球的自转,自旋只有两种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在一个原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因此一个s轨道最多只能有2个电子,p轨道最多可以容纳6个电子。按照这个原理,可得出第n电子层能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个

【板书】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交流研讨】:最外层的p能级上有三个规道

可能写出的基态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两个电子的可能排布:

①2p:《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②2p: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③《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2p:《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

④2p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

p有3个轨道,而碳原子2p能层上只有两个电子,电子应优先分占,而不是挤入一个轨道,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两个电子的排布应如①所示,这就是洪特规则。

【板书】3洪特规则

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交流与讨论】

写出11Na、13Al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思考17l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总结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2写出

19、22Ti、24r的电子排布式的简式和轨道表示式,思考3Br原子的电子排布,总结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电子排布的特点,并仔细对照周期表,观察是否所有原子电子排布都符合前面的排布规律

[讲述]洪特规则的特例:对于能量相同的轨道,当电子排布处于全满(s

2、p

6、d

10、f14)、半满(s

1、p

3、d、f7)、全空(s0、p0、d0、f0)时比较稳定,整个体系的能量最低。

【小结】核外电子在原子规道上排布要遵循三个原则:即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这三个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也就是说核外电子在原子规道上排布要同时遵循这三个原则。

【阅读解释表1-2-1】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如可以把钠的电子排布式写成[Ne]3S1。

【板书】4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式

【活动探究】

尝试写出19~36号元素~r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小结】钾:1s22s22p63s23p64s1;钙a:1s22s22p63s23p64s2; 铬r:1s22s22p63s23p63d44s2;铁

Fe:1s22s22p63s23p63d64s2; 钴:1s22s22p63s23p63d74s2;铜

u:1s22s22p63s23p63d94s2; 锌Zn:1s22s22p63s23p63d104s2;溴

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

氪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注意: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构造原理,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原子的可能电子排布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按能层能级顺序,应为

s22s22p63s23p63d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但按初中已有知识,应为1s22s22p63s23p64s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时教案

事实上,在多电子原子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并不完全按能层次序排布。再如:

24号铬r:1s22s22p63s23p63d4s1;

29号铜u:1s22s22p63s23p63d104s1;

这是因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p6和d10)、半充满(如p3和d)、和全空(如p0和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讲授】大量事实表明,在内层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外层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因此一般化学反应只涉及外层原子轨道上的电子,我们称这些电子为价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价电子的数目密切相关,为了便于研究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间的关系,人们常常只表示出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例如,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还可进一步写出其价电子构型:2s22p2 。图1-2-5所示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总结】本节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原理成为泡利原理。推理各电子层的轨道数和容纳的电子数。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是洪特规则。

【板书设计】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能量最低原则

能量由低到高顺序:1s→2s→2p→3s→3p→4s→3d→4p→s→4d→p→6s→4f→d→6p→7s……

2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

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上一篇:维生素e下一篇:维生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