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论文范文

2023-03-08

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下,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伴随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加强新时期的节能环保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下,建筑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节能理念,对于低碳节能建筑建设作用较为突出。通过节能环保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有助于提升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切实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谋求长远生存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与低碳节能建筑设计进行分析,探究建筑行业节能设计的意义,寻求合理措施。

關键词: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建筑设计;低碳节能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在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提升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成为新时期社会主要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作为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新时期如何能够加强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和低碳节能设计,有助于为建筑行业发展指明方向,促使建筑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谋求长远生存和发展。由此,加强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和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研究,有助于改善传统建筑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提升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1、工程概况

滨湖乐龄公寓二期工程,南北两侧均为河流,东侧相邻松陵路,西邻松陵大道。建筑项目总面积62660.8㎡,建筑总面积为71993.3㎡,绿地率为51.1%。建筑工程共有9栋楼,1#为护理老年楼,2#为活动中心,3~7#为自理楼,剩余两层为自助楼。

2、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意义

(一)内涵概述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低碳节能是当前时代背景下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在新时期融入低碳节能理念是必然选择,有助于提升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1]。未来的建筑工程中,随着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低碳节能的建筑将成为主流,通过生态节能设计来降低能源消耗,对水电、材料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将得到显著提升,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未来城市建设中,打造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人们与自然将和自然和谐共处,借助现代化技术的支持,将绿色建筑和新能源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推动建筑行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二)意义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与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流趋势,对于建筑行业未来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2]。在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可以改善传统牺牲环境发展经济模式带来的破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传统工业环境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无论是温室效应,还是雾霾问题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加强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与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是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降低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对现有的环境问题有效补救。此外,对于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增长意义较为深远,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推动建筑行业变革,朝着绿色、环保方向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的实施对策

(一)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有效对策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由于建筑工程自身特性,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如何有效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低碳节能理念,有助于降低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故此,在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观念上的创新和完善,在旧有建筑基础上改造和优化,融入节能环保理念,有助于推动建筑工程现代化建设,降低资源消耗同时,实现节能环保[3]。诸如,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建筑的保温层厚度不足,建筑内部的热度保存能力较差,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针对此类问题,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低碳节能理念,有针对性的增加保温层厚度,使用保温材料,避免建筑内部热能过快流失,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建筑设计中,可以适当的增加空心砖使用来满足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目的。空心砖材料具有承重效果好、质量轻的优势,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空心砖可以大大增强空气流通性,这样在加强建筑内部保温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建筑物具备一定稳定性,满足低碳节能的设计要求。除此之外,节水环保材料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水资源的消耗,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新型材料做好墙体边角处的衔接,做好防水工作,提升建筑保暖效果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

(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有效对策

在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整合自然资源,优化建筑设计。通过自然资源的整合,在建筑设计中应用需要充分了解现有的资源情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成本的同时,打造更加生态节能的绿色建筑,实现节能环保目的;还可以通过增加建筑绿色面积,实现生态节能目的。

建筑室内或是室外绿化,都应该坚持生态环保,营造更加舒适的环境,促使绿化布置和建筑设计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4]。故此,为了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目的,需要对资源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尽可能降低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建筑设计,还可以降低生态环境的污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朝着绿色、科学方向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和低碳节能设计,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使建筑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推动建筑行业朝着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朱梓豪.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分析[J].居业,2016,21(09):49-50.

[2]李煜宇,肖蕾.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22(04):31+33.

[3]李立龙.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及其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13(15):65-66.

[4]刘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低碳节能建筑节能设计研究[J].四川水泥,2016,31(02):104.

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也在逐渐提高,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到全面置业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这种形式下,我国逐渐认识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性,并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使我国的建筑施工管理逐渐呈现正常的发展趋势。在开展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也在逐渐推行,对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化安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其本身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綠色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转变了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其中,展现了我国现代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先进性。

1 建筑施工管理开展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其往往是多个项目同时开展,且不同的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对整个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协调不同项目之间的进度,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有关单位需要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协调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等,保证各个施工香蜜湖的顺利进行。另外,随着建筑施工的逐渐深入,为了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需要对人员加强管理和协调。通过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整个施工进行管理,能够对施工人员的态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为整个工程项目的开展创造合适的安全管理体系,这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工程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行业提出了环保性等要求,这就使得相关单位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绿色环保效果,通过引入绿色环保材料和新的施工工艺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不同环节的调节等,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2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环保意识较为薄弱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兴起时间不长,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开展中往往因为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加上开展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使得我国并未建立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造成了建筑施工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对我国后续的建筑行业发展有较大的限制。另外,由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在我国仍然属于一种新的施工管理理念,在实际的开展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像时间和材料等方面的要求,且对于该施工管理理念,其更多体现在建筑工程项目的交付中,这就使得我国当前的很多的建筑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将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进行规避,导致该施工管理进度受到较大的阻碍等。

2.2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是我国近些年新兴的一种施工管理模式,这种施工管理模式在当前我国的实际开展中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制度和管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实际的开展中,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探索合适的管理方式,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此外,我国当前的国内市场中并未对绿色施工管理责任进行全面有效的划分,导致在后期出现问题无法进行责任的划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2.3 施工单位重视程度不足

对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开展,有关单位需要对施工技术和材料等进行科学的制约,尽量协调施工成本等来保证施工经济效益,对于不同程度的绿色施工,施工单位往往会最大程度减少其所占用的比例。另外,很多施工单位对于绿色建筑管理模式重视程度不足,加上施工现场的设备和材料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不一致,导致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无法将绿色施工管理模式应用其中。

3 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开展策略

3.1 健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对于我国当前的建筑市场,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对此,国家相关部门需要提高重视,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制度。另外,施工单位本身也需要加强重视,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等来对自身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并将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纳入到自身的施工管理体系中,在实际的运行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执行等。

3.2 完善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为了避免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出现责任不明的问题,在进行施工前,有关单位需要组织相关施工单位和责任方对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并鼓励各方向着绿色施工管理努力,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目标的达成率。另外,建筑施工单位还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对责任进行分解,根据不同的时间对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进行季度和月份等具体目标的划分,这样能够保证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各参与方明确自身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在将绿色指标划分到不同的责任部门,根据不同部门的运行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大成都,这样能够进一步将施工管理要求进行细化,从而保证所有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参与人员的头上,推动整个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开展。

3.3 创新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最重要的内容是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创新,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原有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对当前的施工技术缺陷进行分析,并通过绿色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创新等,弥补传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质量,保证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开展。另外,绿色施工管理人员还需要推动相关责任的落实,实现各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最终实现绿色施工的材料和工具最优化。最后,相关单位还需要在开展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将周边环境的补偿作为发展的重点内容,通过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将整个工程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4 总结

综合上述所说,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重视经济效益外,还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随着绿色建筑的逐渐增加,施工单位需要加强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共偶,通过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和创新施工管理技术等,提高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兆波.浅析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及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20):71-72.

[2]黄可青.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及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陶瓷,2021(10):127-128.

[3]朱江涛,李昕,崔伟.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及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浅谈[J].陶瓷,2021(10):131-132.

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将生态学运用到建筑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综合人、建筑、环境三方面为一个整体,找出人、建筑、自然三者间的和谐统一的最优关系,在应用多种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使建筑与环境融合为一个有机体。本文笔者对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建筑观;建筑设计;应用

前言:生态建筑观应用于建筑设计是当下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它独有的优势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制定最优的方案,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1.生态建筑设计需遵守的原则

1. 1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也使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破坏,所以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收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生态建筑设计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大自然的朋友,建筑工程不能对自然产生破坏。

1.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然同建筑的完美结合

在设计中,对于周围的自然资源设计师要充分加以利用。但是并不是要对自然环境或者自然资源进行一味索取,而是要将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的前提下充分融入到设计中,加以有效利用,让它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在此过程中就要对地上资源和地下资源都有所考虑,将自然合理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1. 3认真考虑相应生态环境地域特点

建筑工程必将对一定的土地资源进行一定的利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的掌握,对其能源分布和文化特点进行调查。在具体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对这些因素产生破坏,才能在总体上实现建筑和环境的完美统一。

2.生态建筑理论的特征

2.1 以人为中心,以自然为本

生态理论首先就是以人为中心,以自然为本,将二者充分的联系在一起。从建筑的发展历史来看,任何建筑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生态建筑的出现不是对传统建筑模式的完全否定,而是选择性的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人为核心,同时也是居住环境的核心,生态建筑理论关注的是人身心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以最大化、最优化的方式利用自然,最小化、最低程度的改造自然。然而,生态建筑理论所说的以人为中心,并不代表人類可以随心所欲无限制的向自然索取,它有一定的规则限制,就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同时要以生态环境的健康为前提,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发展生态建筑,不是从“以人类为中心”飞跃到“以生态为中心”过程,要在发展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求发展,生态建筑理论需要“以人为中心”和“以生态为本”的有机结合。

2.2 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地域是建筑存在基础,也是生态建筑的根本出发点。地域一方面包括地区的气候特点、地理位置,另一方面也包括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生态建筑要与特定地区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相适应,也要充分体现出地区的文化特征;各个不同的地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态特征和文化特征,因此,地区建筑也应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生态建筑的地域性,是对本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深层次挖掘和理解,是本地地域特征的充分体现。

2.3 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由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几个部分组成,而从生态建筑理论的内涵上来讲,生态建筑充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3.生态建筑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的策略

3.1 高效利用优势能源

在建筑施工建设中,一方面在强调建筑过程中生态环保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建筑设计中把各种优势资源的利用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充分发挥有力条件的辅助作用。例如:靠海比较近的建筑,在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海岸的优势,像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独特的自然优势,建筑的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时可以在建筑的顶部安装风车利用风能,在建筑前方按矩阵排列安放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太阳能。

3.2 因地制宜,把不同的环境和建筑科学融合

地域的差异性特征,对于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的应用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建筑设计在实现生态化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的创新,与不同的环境科学融合,不能只是简单的固定模式。除此之外,在建筑设计中,建筑与环境良好融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建筑适应环境,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出发;第二,环境适应建筑,根据建筑方案的要求,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实现两者完美的结合,从而达到建筑生态化的目的。人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份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也成为生态策略的主要任务,首先,针对于温度以及湿度的问题上,在建筑师设计构思时,需要依照人体的要求设计建筑物的朝向以及门窗的尺寸,从而保证阳光的充足,进而调整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其次,针对于通风系统而言,应当以自然的空气循环为主,绿化以及净化空气,进而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最后,人文理念。主要是针对于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的关怀,即在具体的通道以及休息座位的设计上,应当对特殊人群予以特别的关怀。

3.3 发挥地域优势,减少材料的投入

无论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或者是建筑结构的设计上,都缺乏实质性功能的考察。并且在设计中不能对当地现有的材料充分利用,这也是制约我国生态建筑实践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材料就成为建筑师们的首选,从而才能避免因远途材料运输造成的能源浪费。

4.建筑设计应用生态建筑理论需要注意的因素

4.1 自然因素

从自然中发现原材料,并应用于自然环境。生态建筑理论的内涵就是从开始到结束都是没有污染,最后融解于自然。生态建筑对环保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或施工地的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科学融合,构建良性循环系统,此外,也要考虑到自然环境中其他对生态建筑有制约性的因素。

4.2 技术环境

发展生态建筑,要有专业的技术做支撑,最大化的减少因技术因素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4.3 社会环境

从传统的建筑业来看,存在着很明显的污染高、损耗高的问题。运用生态建筑理论,把建筑的层次由单一变为多样化发展,涉及到众多科学领域,并在每个领域内始终贯穿生态学理论,在此指导下,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才得以完全实现。

4.4 经济环境

经济基础是所有上层建筑的基础。建筑设计中要完全的高效的应用生态建筑理论,也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针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采取最优方案,可以就地取材进行设计,经济水平的滞后对于生态建筑的实现起着直接决定的作用。

5.结语

生态建筑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是当下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它独有的优势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制定最优的方案,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谢静 .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 [J]. 中华民居 ( 下旬刊 ),2013(12):44.

[2] 荆 鹏 . 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 [J]. 河 南 科技 ,2013(18):159-160.

[3] 刘彩枫 . 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J]. 北方环境 ,2011(5):162.

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中国,建筑物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中依然具有一些不足之处,不管是在现场管理方面,还是在管理本身的准则方面,不可避免地呈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以此来保证其每个工作细节都能够完成科学合理、精雕细镂。然后让其顺畅的度过,在这个开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使得建筑工程的效益能够最大程度的表现出来,并且为中国的经济开展做出应有的奉献。

【关键词】意义与作用;相关措施;浅析

引言:

现如今,建筑物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作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在于提升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而其主要的效益来源就是控制投资、生态节能。因此我们更加要重视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以此来确保其每个工作细节都可以实现科学合理、精益求精从而让其可以顺利的度过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使得建筑工程的效益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建筑造价管理对建筑节能的意义与作用

现代建筑智能化趋势其中就包括节省能源,其中包括水资源、电资源、热能源现代智能化建筑对于建筑本身所具各的特点和功能是有相对发散性的设计理念要求的,其中对于墙体内部管道的设置,屋顶防水积水的处理以及风力、太阳能的处理都是新型智能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在北力地区降低墙体内部热量损失节省供热能源消耗,在南力利用太阳能电池、热水器都是从节能力向去考虑而进行设计的

1.1建筑节能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通过建筑工程造价来进行分析与研究,满足建筑节能的建设建立建筑造价经济体系和全而技术,在发展中提高和完善编制规范的管理体系适用于节能建筑造价费用管理和经济核算等,小断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在建筑节能建设中的使用。

1.2建筑工程造价贯穿建筑节能全过程主要涉及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质量、建筑设计等力而,应用到更加复杂化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上,需要投资的资金比例更大,因此对建筑造价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必须为建设建筑双力提供建筑工程造价全而完整、透明、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为建筑节能小断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2关于建筑节能的相关措施

2.1政府的相关政策。政府要从宏观调控上扭转整个建筑行业的节能趋势,首先要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为实现节能建筑施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对率先主动使用节能材料的施工方和开发商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在政策上和资金上进行必要的倾斜。

2.2统筹规划,加大管理力度。当一个项目得到良好发展后,将会给多个方面带来利益,这个过程是长时问的。想要推广建筑节能,就要将运行者和使用者、业主和建筑企业的利益照顾周全。由于建筑业主的目的大都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所以对于高耗能建筑对业主和社会造成的经济困扰,他们基本上都不够重视。由于物业的统一管理形式造成业主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些都使成本的控制受到了阻碍,影响了建筑节能的快速发展。

2.3采用科学技术创造更大价值。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了降低能源使用基础上,虽然这一方法能够节约一定的能源使用量,但是效果不明显,与日益匾乏的能源相比,杯水车薪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可再生的使用能源,开发新型环保能源类型才是最根本的方法。要集中广大科学技术研发人员参与到科研开发工作中来,用科学技术手段不断的研发新型能源,实现长久的建筑节能和高效的建筑节能。

3.建筑物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

3.1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思想

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建筑从项目构思到项目建设投入使用直至项目寿命周期终结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可直接体现为资金耗费投入的总和,主要包括建设成本和使用及维护成本。从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来看,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和使用及维护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工程项目功能水平的提高,项目的建设成本增加,使用和维护成本降低;反之,工程项目的功能水平降低,建造成本降低,但使用和维护成本会增加,因此,当功能水平逐步提高时,全寿命周期成本呈马鞍形变化。

3.2重视建筑成本管理

严格来说,建筑的成本有正常使用期限之内的消耗和维护运营应付出的成本以及该建筑一次性建造的所有成本,这些成本合起来就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全过程成本。为了实现这一节能环保的目标,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并加强了管理,但是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我国现有的建筑物中有相当多的不能够满足节能要求。这一漏洞的根源在于,一些建筑商和投资方只顾眼前利益,为了节约建筑投资,放弃使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虽然建筑成本较低,但是用户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将会承担更繁重的经济费用。

3.3经济性的建筑节能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案例对比我们发现,节能建筑较之普通建筑相比,其投资建设经费比较高,大约高出了一成左右,而这笔高出的经济费用全部应用在了节能建筑施工中。虽然造价高出了一层,但是就目前的销售数据来看,人们还是倾向于选择节能型建筑,它给业主带来的居住环境更好,居住舒适度更高。而这部分高出来的一成经济费用,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加,而节省卜来的经济费用将远远高出原本的经费投资,从这一方面分析卜来,节能建筑更具有经济性。

3.4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

严格监督建筑质量、认真掌控工程造价这两点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好坏,也就是说,在建筑工程当中,工程造价起着重大的规划作用。想要让节能建筑得以推广,就要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方面进行掌控:时兼顾造价成本和使用成本,重视在全过程成本里面的使用成本的比重,从而让节能思想与全过程成本达到融合。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前提将造价管理进行更新优化,将只看重造价成本而忽略使用成本这种腐旧模式摒弃,建立全新的管理意识;建立新一代的工程造价的管理体系,用以在工程造价中取得控制权,从打造全新的规范的计价体系;遵照建筑节能的规范和要求来提高管理水平。从小处入手,建立有关于节能建筑在工程造价方面的信息体系,用市场经济加强这一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得到良好发展。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利用信息上的优势对其进行引导,社会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完善节能技术并以此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让整个行业蓬勃发展。

结束语:

在当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大家的物质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关于住所的要求也愈加严苛。但是,如今建筑行业情况较为让人忧虑,我们关于房价居高不定。所以,开发商就应当想方设法的处理住所造价的成本。在建筑规划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思考,系统性的分析以及人性化的思考,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操控住所造价的成本。

参考文献:

[1]金坤.产业化进程中浙江省公共体育场馆的建筑设计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4.

[2]王英顺.钢丝网架板与建筑节能结构一体化[A].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2014年年会会议资料[C].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2014:3.

[3]石锋.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培育的政府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4]王江.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及管理途径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4,16:72-73.

[5]黄苏韬.强化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浅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09:35-37.

[6]李婷,薛峰.建筑领域对太阳能设计的要求及期望[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论文集——S09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2014:10.

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对于建筑单位的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成因,然后就控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给出了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造价超预算、成因、对策

一、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成因

1、工程预算编制不合理

一般来说,财务人员都具备良好的会计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其工作的局限性,例如:他们仅仅只是根据工地上传回来的建筑信息来做财务预算,却少实地考察经验,因而所编制的工程预算存在一定的缺陷,像少算和漏算等现象比较普遍,以至于无法全面的、准确的预算出工程建设所需的实际开支。一旦工程预算款项拨下来,当建筑工程造价超出预算时,建筑单位为了使工程建设得以继续进行和避免前期资金“打水漂”,不得不通过增加预算来维持工程的顺利开发。

2、对投标和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程度不足

投标、施工、竣工等三个环节的资金投入共同构成了工程造价的全过程。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都只注重于工程施工阶段的资金投入,而忽视了工程的设计、土地的投标以竣工的结算。其实,这三方面都在控制建筑工程造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如果工程设计不合理,像规模太大、结构过于复杂等都需要更多的材料去构筑,这样一来就从根本上增加了工程造价。总而言之,如果不重视工程前期和后期的资金投入,那么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体系的崩溃。

3、建设单位对工程管理不善

就现状而言,目前有很多建设单位内部只成立了建筑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等,而没有建立建筑管理部门,即使部分建筑单位成立了,但是由于并没有将其独立出来,而是划分到了财务管理部门的下属机构中去,这就大大地削减了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建筑的监督和控制职能,进而使得建设单位不能有效地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从而导致了建筑工程造价超出预算。

二、控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对策

1、做好工程造价的预算编制工作

做好工作造价的预算编制工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编制工程预算前,财务人员要切实地把握工程细节、施工动态以及施工组织特点,进行综合地分析与深入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来编制工程预算。例如:首先收集地形勘测图,其次将工程设计图与之对照、研究,分析工程建设的难点,然后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施工环境的大致了解来探讨施工方案,最后根据当下的材料价格、人工费用以及工程计量标准等确定施工方案。

第二,要详细了解工程图纸,根据工程结构准确地计算出工程面积和套用单价。例如:对工程图纸进行反复的阅读与分析,对于不懂之处要向设计者询问,直至充分了解每一部分的设计意图。然后进行图纸测量,按照图纸与实物之间的比例准确计算出工程实际面积。接着以一般材料售价计算出套用单价,只不过,在此之中,要根据建筑工程结构的特点,单独计算出特殊材料的的造价。据此,将预算编制分门别类,详细登记每一部分的工程造价,以此来避免漏记、重记等现象发生。

第三,根据市场行情变动,把握材料价格动态。建筑工程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因而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其花费甚至占了工程造价的一半以上,这就要求工程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对材料的种类、规格、单价等了如指掌。但是,由于材料价格受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上升或者这下滑,因此,工程预算的编制必须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动来制度,并在之后做出适当的调整。

2、严格控制投标和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完善造价控制体系

在设计建筑图形之前,设计人员要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来规划出合理的建筑规模。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整个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在设计作品出来之后,财务部门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批,对于其中的可变因素进行评估,推算出风险比例,然后以财务数据的形式反映出来,方便建筑工程造价的核算。例如:细化考量建筑结构,以安全为原则,以盈利为目的,确保它的合理性,一旦建筑设计确定,就不允许随意更改,一是为了避免结构的更改造成安全隐患,二是为了避免因更改而增加成本支出、抬高建筑工程的造价。但是如果非改不可的话,就可以尽量将工程造价向节约的方向引导。首先,在购买材料的时候,做到“货比三家”,争取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质量优良的产品;其次,对于所购买的材料进行妥善管理,避免因下雨、下雪等自然因素造成对材料的损耗;接着,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设置专项负责小組对材料的接收和利用进行审查与监管,避免关系户的徇私舞弊和私相授受;再者,建立材料使用的规章制度,围绕材料种类和数量来制作表格,由审核小组根据每日材料的消耗和购买数量作减少或增加的记录;最后,在建筑工程竣工的时候,让审核小组核对记录并签字,方便企业直接找到关系负责人。

3、设立监管部门,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工程管理

针对因建筑单位对项目工程管理不善而导致工程造价超出预算这个问题,要想解决,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设立监管部门,使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组织机构,赋予其一定的权威性,让它具有独立的监管权限,不受相关部门的限制。例如:建筑单位的决策层以身作则,通过口头表述或者是实际行动来带头重视监管部门的工作,在开展工程活动之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去执行,切实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对于不合乎规定的行为,一旦被查出,就立刻停止,并且安心接受监管部门给予的处罚措施。

第二,完善监管制度。每个建筑单位都有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因而监管制度的制定需要各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例如:根据单位的发展规模,充分调动一切可能的因素,让单位全员都参与到监管制度的制定中来,让每位员工自由发各自的看法,确保该制度的内容贴近于现实以及具有很强的可操控性,然后通过最终的讨论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以此来避免单位盲目地追求“高大上”等华而不实的监管方案。

第三,提高监管人员的工作素质。目前,很多建筑单位的监管人员都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充当的,由于他们缺少专业的监管知识和监管技巧,因而使得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单位应该严格选拔过程,挑选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都过硬的人员作为监管人员;其次,在他们正式上岗之前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来净化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能够热爱并且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最后,在他们参与工作之后也要对其进行不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的操作技巧与时俱进。这样一来,在加强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就有了人力资源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林绍伟.浅谈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科学之友.2013(04):104—105

[2] 杨慧琳.浅谈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和控制措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9):186—187

[3] 严芳.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风.2011(06):45—46

[4] 朱桂玲.浅谈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11(09)

上一篇:新建筑论文下一篇:个人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