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体系论文范文

2023-09-15

评价体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一、 产业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产业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不能是无根据的、随意性的。为了充分地、有效地、科学地设置产业投资效益评价指标,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产业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要符合产业投资本身的性质和特点。许多效益指标很难量化,或者即使可以量化,也掺杂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如主观打分法),这必然影响评价的可信性,因此本文尽量采用量化指标。

2. 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反映产业投资效益的各个方面,既要有反映科技、经济、社会、生态等系统的评价指标,同时要有反映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的指标。

3. 显著性原则。投资效益指标的选取应能最大限度地揭示样本间的差异,对于那些基本类似或指标值相差不大的指标应舍去,以减少指标的冗余。

4. 可操作性原则。产业投资效益指标的含义必须要明确,有一定的现实统计核算基础,可进行数量分析。整个指标体系对于建立数学模型、采集数据、综合分析等都是可行的。根据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时,其方法要易于实施,并能迅速得到数据及处理结果。

二、 我国产业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产业投资结构效益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结构对产业进行投资运行的最终结果,为了全面反映和评价产业投资结构效益所涉及的内容,基于上述四个主要原则, 结合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的目标体系,从科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四个方面来全面反映产业投资结构的效益。构建的产业投资结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下所示:

1. 经济效益B1:是指合理的产业投资活动所带来的有用经济成果, 包括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增生产能力、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和取得的财务收益等。它是产业投资结构效益的核心内容。产业投资结构效益首先是经济效益,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人类摆脱贫困,而经济发展又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经济发展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在此设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C11、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C12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C13、单位固定资产的财政收入C14、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效益C15和工业增加值率C16这六个指标反映产业投资结构的经济效益。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C11:即以某地区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同地区同时期年平均人口所得出的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2)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效益系数C12:反映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带来的GDP的增加额。其计算公式为:

(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C13: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全社会从业人员平均每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它综合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中活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其计算公式为:

(4)单位固定资产的财政收入C14:是指由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而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增加。其计算公式为:

(5)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效益C15:是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诱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多大的产出。它不仅包括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直接诱发的产出,而且包括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而间接诱发的产出。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用 R表示,即:

R=(I-DA)-1DK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I-DA)-1中的某列数值,表示该部门单位最终使用所诱发的产出。上述矩阵中的I表示单位矩阵,A表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D为对角矩阵,di为国内满足率或自给率,di =1-(i部门的进口率)。对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体系具有诱发作用,是该国最终使用中的国内满足量。K 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系数。

(6)工业增加值率C16: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其计算公式为:

2. 科技效益B2:当代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要实现工业化,必须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高,反映产业投资的效益越高。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希望所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必须以发展高新技术为突破口。因此,科技效益就成为产业投资结构效益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设置R&D经费占GDP比重C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C22、科技进步贡献率C23三个指标来反映产业投资的科技效益。

(1)R&D经费占GDP比重C21: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该指标是衡量技术含量与知识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大R&D经费占GDP比重是不断增强经济增长潜能的力量源泉。其计算公式为:

(2)高新技术产值(现价)占GDP(现价)的比重C22:产业结构升级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它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高,反映产业投资的效益越高。其计算公式为:

(3)科技进步贡献率C2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是通过科技进步增长率与国民经济总产出增长的比值来计算的,它综合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按照索洛余值法进行计算,即以增长速度方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结合为普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A——科技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即在产出增长速度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Y——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K——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L——劳动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琢——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茁——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

3. 社会效益B3:增加产业投资,发展国民经济,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社会效益也是产业投资结构效益评价的内容之一。产业投资社会效益是指产业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有效社会成果,包括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就业门路的开辟等。为此设置生活质量提高C31和投资对就业的拉动C32两个指标来反映产业投资结构的社会效益。其中生活质量提高包括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D31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D312、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D313三个指标;投资对就业的拉动包括每万元投资新增就业人数D321、投资就业增长弹性D322和城镇登记失业率D323三个指标。

(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D311:是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扣除各种的费用支出包括各种日常支出、税费支出及赠送支出。其计算公式为:

(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D312: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后的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人口平均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3)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D313:是指每万人所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数。其计算公式为:

(4)每万元投资新增就业人数D321:是指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而新增的就业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5)投资就业增长弹性D322:从业人员增长率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6)城镇登记失业率D32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同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加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加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4. 资源环境效益B4:在我国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尽可能利用较少的资源带来较大的效益或用较少的资源带来一样多的效益,减少环境的污染程度是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必然也是产业投资效益要考虑的目标之一。为此设置资源消耗的减少C41和环境污染的降低C42、土地及三废的利用C43三个指标来反映产业投资的资源环境效益。其中资源消耗的减少C41,用亿元GDP能耗降低率D411,和主要原材料的节约程度D412两个指标来反映资源的消耗情况。环境污染的降低C42用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的降低率D421、万元工业产值废气排放量的降低率D422和万元工业产值固体废弃物排放的降低率D423三个指标来反映。土地及三废的利用C43用绿化覆盖率D431、土地利用效益D432、三废综合利用增值率D433三个指标来反映。

(1)亿元GDP能耗降低率D411:一定时期亿元GDP能耗比上一时期能耗降低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2)主要原材料的节约程度D412:一定时期亿元GDP消耗原材料比上一时期消耗原材料节约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3)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的降低率D421:一定时期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比上一时期废水排放降低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4)万元工业产值废气排放的降低率D422:一定时期万元工业产值废气排放比上一时期废气排放降低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5)万元工业产值固体废弃物排放降低率D423:一定时期万元工业产值固体废弃物排放比上一时期排放降低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6)绿化覆盖率D431:是指产业投资区域的绿化覆盖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7)土地利用效益D432:是指每平方公里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为:

(8)三废综合利用增值率D433:是指三废综合利用产品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三、 我国产业投资效益的评价方法

1.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产业投资效益评价中,不同的评价指标在评价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即分配的权重不同,权重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最终评价的结果。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经验估计法、多比例对比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专家调查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由于产业投资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往往需要众多专家的判断,而这些判断又大多具有模糊性,因此,本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传统的层次分析法(AHP)采用1~9标度法,通过评价对象之间的两两比较,得出判断矩阵,对定性和定量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得到明确的量化结论,并以优劣排序的形式表现出来。但由于此法以1~9之间的整数作为标度构造判断矩阵,这种判断未能很好地反映人类判断的模糊性,因此荷兰学者Van Laarhoven 于1983 年提出了用三角模糊数来表示模糊比较判断的方法,并运用三角模糊数的运算和对数最小二乘法,求得元素的排序,从而把AHP 拓展为能够在模糊环境下使用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2.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产业投资效益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方法是一种将模糊理论与经典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来进行综合评判从而使得评价结果尽量客观的评价方法。

在一般的评价问题中,对应于每一因素,都有一个确定的评价分数,但对于许多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一个分数来加以评价,例如:评价衣服的好坏,影响评价的因素有花色、样式、耐用度、价格等。对于同一评价因素,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这时的评价结果,不再是一个确定的数,而是一个用语言来表达的模糊概念了。为了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应该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所做的综合评价。

该方法的数学模型如下:

(1)确定评价因素集合U=(u1,u2,…,um)

其中ui(i=1,2,…,m)为评价因素,m是同一层次上单个因素的个数,这一集合构成了评价的框架。

(2)确定评价结果集合V=(v1,v2,…,vn)

其中Vj(j=1,2,…,n)是评价结果,n是评价结果的个数,即等级数或评语档次。这一集合规定了某一评价因素的评级结果的选择范围。结果集合的元素即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量化的分值。

(3)确定隶属度矩阵。

假设对第i个评价因素ui进行单因素评价得到一个相对于vi的模糊向量

Ri=(ri1,ri2,…,rij,…,rin),(i=1,2,…,m;j=1,2,…,n)rij

(4)确定权重向量W=(w1,w2,…,wm)。

其中wi(i=1,2,…,m)表示因素ui(i=1,2,…,m)的重要程度,即分配到ui(i=1,2,…,m)的权重,满足:

参考文献:

1.范德成,刘希宋.产业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哈尔滨学术交流,2003,(1):68-71.

2.宋科进.福建省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研究.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0-23.

3.刘保珺.投入产出技术在投资分析中的应用.中国统计,2003,(12):19-20.

4.张世贤.工业投资效率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0,(5):79-85.

5.胡宝清.模糊理论基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98-200.

6.江小娟.我国产业结构及其政策选择.中国工业经济,1999,(6):17-22.

7.郭克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管理世界,1999,(5):73-8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773027)。

作者简介:范德成,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辉,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8-04-15。

评价体系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四核四翼”,评价物理学科素养在2021年6月浙江物理选考的考查方式或内容,结合选考卷的特点,提出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的启示,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促进“立德树人”教学根本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浙江选考;四层四翼

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省桐乡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牛顿运动定律’中核心概念支撑及学习进阶的探查与转变”(项目编号:2020tb015).

作者简介:黄文俊(1981-),男,湖北荆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新教材教学及浙江省物理新高考命题.

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其基本内涵为“一核四层四翼”(如图1),“一核”指的是高考核心功能,即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系统阐述“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指的是高考考查内容,将应考查的素质目标凝炼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即解释“考什么”的问题,使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得以系统的体现;“四翼”通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既回答高考“怎么考”的问题,又回答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10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坚持反映时代要求,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规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物理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是物理学科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新课标将物理核心素养一共分为4部分(见表1),每部分下面还有一些要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评析,既是落实“四层四翼”的考试评价体系要求,也是凸显课程改革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以2021年6月浙江物理选考试题为例,对试题进行分析赏析,以期对以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及选考复习有所帮助.

1 落实“四层四翼”考查的试题总体分析

2021年浙江物理选考命题总体来说难度适中.选择题相对比较容易,试题都是精心选取日常生活、生产环保、学术探索、实验探究等情境素材,聚焦学科主干内容,信息呈现形式丰富,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发挥物理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提升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对试卷的细致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到,总体来说2021年6月浙江选考物理“稳中有新”,凸显高考选拔人才功能的特点.考虑到本届高三考生受疫情的影响,试卷在重视基础性的基础上,创设与社会生产、科技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情境,例如T2、T3、T8、T11等,强化学生科学思维和关键能力的考查;结合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例如T1、T4、T10等,侧面加强爱国主义、民族文化自信心教育,展现物理学科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功能作用.再比如,实验考查上,除了数据处理常规操作外,两个实验都考查到实验误差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一方面加强数据证据意识,另一方面尝试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并对结果进行反思.

2 凸显核心素养能力考查的试卷评析

试题设计平实中透新意,稳定中求变化.以我国尤其是疫情背景下取得的重大科技进展情境,紧扣学科核心素养考查.选择题中如第1题“我国拉索基地发现最高能量γ射线”考查电子伏特这一单位的物理含义,又例如第4题的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表面的运动规律,第10题的空间站机械能是否守恒,第16题的薄膜干涉问题等,都要求学生透彻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辨析概念使用条件的细微变化与差异.实验题更加注重实验操作中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例如第17题第(2)小题“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判断条纹不清晰现象的处理方法,这些都需要自己真正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印象深刻,实验原理的理解也才能活化与深化.解答题中更注重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上,物理模型构建及科学论证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例如第22题判断离子在磁场中运动情况是个难点,对考生空间立体数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对运动的独立性原理有深刻理解,在多维运动干扰的情况下仍能自觉应用这一物理重要观念分而析之.

整卷体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方向,较好地落实了“让学生跳出题海”的高考改革理念,有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整卷的特色总结如下.

2.1 贴近时代,呈现我国的科技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呈现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例如第1题中国科学家在稻城“拉索”基地探测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γ射线、第4题天问一号着陆器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的过程等,均反映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21年6月17日,我国又通过神州十二号将3名宇航员送入“天和”核心舱,他们将在太空生活约3个月时间.中国航天从一无所有到被人排斥在研究项目之外,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将是唯一拥有在轨运行空间站的国家,我国在这些重大科技项目上取得的瞩目成就,将显著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切实体现高考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2 聚焦学科实践,考查关键能力,体现物理选考改革内容

2.2.1 以图片形式呈现,考查信息整理能力

全卷共有23幅示意图,7幅带数据的图表(坐标)等,试题通过示意图、图表等方式呈现数据,考查学生的信息整理处理能力.

例题1 如图2所示,在火箭发射塔周围有钢铁制成的4座高塔,高塔的功能最有可能的是

A.探测发射台周围风力的大小

B.发射与航天器联系的电磁波

C.预防雷电击中待发射的火箭

D.测量火箭发射过程的速度和加速度

案例分析:解决这道题需要学生具备科学思维(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素养,具体素养成分分析见表3.

2.2.2 巧妙构思设计问题,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在强调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浙江选考卷历来把实验能力的考查放在突出位置.

例题2 第18题是经典的测量电阻的实验,第(1)小题考查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选择“内接”还是“外接”,要求考生根据实验原理加以判断;而第(2)小题测电阻的实验原理却是等效替代法, 这就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实验设计的思想才能掌握实验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第18题对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分析见表4.

2.2.3 注重科学思维能力考查,夯实学生发展基础

试卷注重应用物理观念和思维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观念与方法是物理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模型的建立需要运用物理思想和观念引导考生检索所学知识和方法.

例题3 一种探测气体放电过程的装置如图3甲所示,充满氖气(Ne)的电离室中有两电极与长直导线连接,并通过两水平长导线与高压电源相连.在与长直导线垂直的平面内,以导线为对称轴安装一个用阻值R0=10Ω的细导线绕制、匝数N=5×103的圆环形螺线管,细导线的始末两端c、d与阻值R=90Ω的电阻连接.螺线管的横截面是半径a=1.0×10-2m的圆,其中心与长直导线的距离r=0.1m.气体被电离后在长直导线回路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流I,其I-t图像如图3乙所示.为便于计算,螺线管内各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kIr,其中k=2×10-7T·m/A.

(1)求0-6.0×10-3s内通过长直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

(2)求3.0×10-3s时,通过螺线管某一匝线圈的磁通量Φ;

(3)若规定c→R→d为电流的正方向,在不考虑线圈自感的情况下,通过计算,画出通过电阻R的iR-t图像;

(4)若规定c→R→d为电流的正方向,考虑线圈自感,定性画出通过电阻R的iR-t图像.

案例分析:本题考查了通电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发生变化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学生需要具备电流与磁场的物质观,从问题解决角度看,需要学生能够理解i-t图像的面积代表的物理意义,能够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物理模型,在画出感应电流图像时,还需要给予证据科学论证并得到结论,能在新的情境中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正确结论并作出解释.具体核心素养成分和对应水平见表5.

3 2021年6月浙江选考卷对教学的启示

3.1 重视物理观念,夯实学科基础

物理观念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只有扎扎实实地落实基础,才能有学科素养养成的根基.物理教材经过长时间使用,专家反复修订,表述精准,也是高考试题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教学或高考复习重视物理教材的学习或研究,有利于形成具体、清晰、系统的物理观念,有助于从物理学角度客观看待客观事物,从而能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2 关注科技动态,形成科学思维

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建立物理模型,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并对已有的结论提出有依据的质疑,从而采用更多不同分析方式解决问题,最终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本卷凸显了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动态,帮助学生认识物理学对人类科技、社会的贡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3 加强实验探究,具备科学探究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增加学生学习体验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或复习时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学会观察物理现象,获取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学会基于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会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4 追寻物理本质,养成科学态度与责任

人类在改造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蕴含丰富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无数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中执着地追求真理,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研究给学生带来的情感上的体验,感受物理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改造自然的持久性和普遍性的艰难.同时在追寻物理本质过程中,主动参与合作发挥团队作用,自觉遵守普遍的道德规范,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科学态度与责任.

浙江省2021年6月物理选考试卷通过高考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将进一步促使一线教师和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深化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从“一层”落实立德树人,“四核四翼”认真思考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髓,教师应改变和完善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实施途径,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张健,王华,李春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试题评析——以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为例[J].物理教师,2019,40(10):89-93.

(收稿日期:2021-06-21)

评价体系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根据普通高等院校《声乐基础》课程教学的自身特点,结合邵阳学院《声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声乐专业的自身特点,尤其要注重实用性在评价中的贯彻与运用,以更好更快地完善课程建设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  教学质量  评价  评价体系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的发展和扩招,生源越来越多,面对这么一支庞大的学生队伍,学校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加之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良莠不齐,主专业教师的负担和压力越来越重,长期以来 “一对一” 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已不堪重负,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需要。而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已初具规模,慢慢走向成熟,为完善声乐学科建设的发展,特别有必要开设一门系统的讲解与歌唱有关的生理、心理甚至物理学相关知识的声乐基础理论课。20世纪90年代,一些普通高校做出了尝试,开设了《声乐基础》这门课程。该课程在全国高校开设的时间大概在二十年左右,在我们邵阳学院音乐系开设的时间更短,还不到十年,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大部分人重技巧而轻理论,所以该门课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与发展,加之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学科建设还未上升到一个理想的高度,相比其他专业而言,该门课程的质量评价体系还未成型,处于探索阶段。

一、现有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利弊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结合学校教育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运用教学评价的监督、导向、激励等功效,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发现大多数学校对音乐舞蹈专业类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几乎都是套用文化专业的评价体系,艺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本上还是属于“拿来主义”。虽然每个学校每年或者每学期会进行相关的评价工作,但大多停留在形式层面,评价的方式方法过于陈旧,评价的结果也得不到及时反馈,所以实施起来以后,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目前, 我国许多学校在《声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上采取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 学生评价、督导组(包括院、系部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评价和同行评价。

(一)学生评价主要是由学生组成。由于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主要受众群,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怎样,学生对整个课程教学质量是最有发言权的。而且学生人数多,信息反馈较为全面,这样出来的评价结果相对来说也比较客观公正,所以大多数学校特别看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在邵阳学院,学生评价的时间放在课程快结束前一到两周进行,学院教务处在校园网上专门建立了一个学生评老师的页面,学生可通过自己的学号进入到该页面对所有担任课程教学的老师进行评分,评分结束后,教务处工作人员便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汇总。

(二)督导组评价则由学校专门成立的督导组成员组成。他们都是由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术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和老师所构成。这些专家和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态度端正务实,其评价结果比较中肯、权威。通过笔者的调查,大多数的学校督导组会采取临时听课的方式进入任课老师的课堂,督导组听完课后,会在教学前准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课堂组织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地评价。在有些学校,督导组还会根据听课的实际情况给授课老师打一个分数,在这些程序走完之后,由专门的职能部门对督导组评价的情况进行汇总统计,最后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主管部门和授课教师,从而起到督教、评教、促教的作用,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同行评价主要由本院、系的领导、教师代表、退休教师代表组成。因为是同行,这些老师对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本专业的知识脉络都有较深的洞察力和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对该门课程的理解、诠释和传授有较强的判断力,对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更拥有话语权。不过在相当一部分的高等院校当中,同行评价被归类到督导组评价一组当中,但大部分的学校还是将其与之区分开来。具体实施办法是由院系领导或教学管理人员组织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称、不同教研室,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老师代表组成。采用抽查的方式任意听课一节,然后对该节课进行认真细致地评课,指出该课的优缺点,尤其是日后有待改进的地方,帮助授课老师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听课老师们亦可在此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探讨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行们交流完毕后,会形成书面材料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和授课教师本人,很多学校与此同时会给出统计后的一个平均分数,以权衡授课老师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

1.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采用学生评教这一环节,而且在最后的评价结果计算当中所占比重还很大,事实上,学生对《声乐基础》这门学科的框架理论还不是很清楚,这使得学生的评价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为是学习者,所以学生对评价的重要性还不是很明确,加之学生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易受情绪的影响,在评价时大都敷衍了事,这就使得其评价结果精确度不高,具有片面性。

2.督导组评价标准总体来说拿捏得比较准确,但最主要的问题是督导组成员因为毕竟不是很了解声乐理论这个学科,他们的评判标准也就难以从声乐专业的角度出发,得出符合声乐专业特色的评价结果来。此外,只凭为数不多的一次或者两次的听课,在短时间内就对整个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甚至学生课后的收益状况作出判断,其评价结果的准确度也不会太高。加之督导团成员有限,评价结果只是极少一部分人的观点,导致听课结论多多少少受以偏概全的影响。

3.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同行评价专业性比较强,被评者与评课人也最有教学共鸣点,但事实上这种评价结果往往会受到个人感情因素的影响。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特别是声乐这个行业,同行之间专业的竞争非常大,评价结果无形之中就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另外,特别是很多的院校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年底福利、教学排名等因素挂钩,导致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改革现有的评价方式,探究出适合实际教学需要,合理、科学、完备的《声乐基础》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是衡量各个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对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观念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尤其是艺术类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更是处于探索阶段,具体的评价机制和目标尚不明确,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评定更谈不上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要想推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实现普通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理应对现有的《声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作一些必要的思考和探讨。

(一)改变只重评价结果的固有理念,重视与拓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反馈、调节、促进教学的新理念

学校评价惯性地认为评价就是对教师进行检查和考核,将重点放在了评价的结果上,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权衡教师授课能力的指标之一,而且很多学校将评价结果用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制度上,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许多深受其苦的教师很自然地便从精神上产生抵触情绪,这使得评价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目的。的确,大多数学校注重结果,往往忽视了评价对教师教学的总结、促进作用。笔者认为,评价结果应成为一个激励与促进教学质量的手段,而不是一个看似有理有据的静态的结果,只有将指导思想转变,予以明确,才能将评价的激励作用发挥到最大。教学质量评价是目前各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反馈、调节、促进等作用,我院在《声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就充分利用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大大激发了任课教师的工作热情,大大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改变单一评价方式,注重教师自评

当今的普通高等院校,很大一部分的院校还存在着一味重视学生的评价意见,将学生的评价结果放在一个最为重要的位置上,而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随着现代教学质量评价进程的发展,很多学校增加了领导及同行评价这一方式,但是教师自评这一环节还是没能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在只重技巧而轻理论的艺术类学生眼前,《声乐基础》这样一门理论课程开设效果的好坏,授课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所服务的,教师在声乐理论与声乐演唱当中就起着桥梁的作用,根据声乐专业的特殊性,我们在评价过程当中就要抓好“教师”这一关,注重教师自评。事实上,自评非常有利于教师自己去总结教学中的得失,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将一直处于整个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的局外人变成局内人,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积极、主动、踊跃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为整个评价献计献策,充分调动教与学,学与评,评与促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评价的整体和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种评价,更富专业特色,符合声乐专业学科的自身特点。在他评的基础上注重自评,这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更为真实,也更为科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构建一个多元、健康、规范的质量评价体系。

(三)根据音乐专业的自身特点,重视评价在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评价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一个噱头。评价要真正为我们的教学所服务,不然就失去了它存在和实施的意义,尤其是音乐这个特殊的专业,她有自身的专业要求和专业特色,如《声乐基础》这一门理论课程的开设,是为声乐演唱的实践操作做理论层面上的铺垫的,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要放到实际歌唱中去检验的。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评价的一切开展过程都要为课程的开设、发展所服务,要发挥出评价应有的作用。评价要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去检验、完善、发展自身,找出符合该专业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体现出评价的实用性,而不是照搬其它专业大家所通用的一些评价方式。事实上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附带了很多的附加条件,如评优评奖等,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评价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评价一旦带上了功利性,便失去了其真实性。另外,评价还受到参与评价的学生、同行乃至领导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评价还受到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一些因素的影响,笔者呼吁,我们应让评价尽快回到纯洁、规范的轨道上来。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确立好明确的评价目标后,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从而更大程度地保证评价的真实性与科学性,从实际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音乐专业教学课程质量的发展。

三、结语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提高质量意识,使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音乐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当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应在改革落后的评价观念,单一的评价方式。陈旧的评价机制和不完善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当前国内普通高等院校《声乐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中的评价结果、评价目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之间的不相匹配的矛盾。根据声乐专业特色,注重实际教学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发挥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导向、反馈、激励、强化功能,探究出适合声乐专业发展,科学、合理、可行、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更快更好地推动《声乐基础》教学系统的高效运行,获取最佳的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

本文为校级教改课题,课题名称:普通高等院校《声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以邵阳学院音乐系《声乐基础》课程为例,课题编号:2013JG16;湖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课题名称:绥宁县苗族音乐文化调查研究,课题编号:12C0875。

参考文献:

[1]肖云涛.声乐基础大课普适性思考[J].音乐创作,2012,(09).

[2]曾欣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18).

[3]黄莺.关于声乐基础理论课教学设置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02).

[4]刘伟.对高职设计艺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探究[J].职教论坛,2012,(26).

评价体系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国家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高校教育应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广东白云学院基于工程教育所倡导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仿真实习平台,但其仍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在实际教学组织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期望通过改革与创新加以完善。

[关键词] 跨专业; 综合仿真实训; 教学模式; CDID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70

《国家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指出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高校教育应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创造能力。近年来,广东白云学院基于工程教育所倡导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仿真实习平台,从2011年下半年至2013年共举办了6期综合仿真实训,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审计学等12个专业的数百名学生参与,在培养有创造意识与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 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现状

1.1 仿真实习平台构架

综合仿真实习平台模拟真实的服装业运营环境,平行运行两个服装产销贸易市场。运营环境包括宏观市场、运营主体和外围辅助机构3个部分。其中宏观市场包括原材料市场、资本市场、生产线设备商、人才市场和消费市场;运营主体由生产制造企业和品牌渠道商组成,每个市场组建生产商18家,渠道商8家;外围辅助机构有金融服务中心、第三方物流中心、人才交流中心、拍卖行、证券公司、审计师事务所、工商局、税务局、市场信息发布中心和海关。宏观市场属于虚拟市场,经济数据由指导老师控制并由市场信息中心发布。

1.2 全仿真的运营环境

综合仿真实训从市场环境、工作场景、业务流程、机构设置、实训用品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景仿真,为学生提供了制造、商贸、市场服务、政务服务等多种形态的仿真组织,每个组织模拟真实企业设置了关键的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每位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工作岗位上学习该岗位的基本业务处理,了解企业内部岗位之间的关系,真实感受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运动过程,从而深刻体验企业内部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及企业与外围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

1.3 组织形式

各院系联合派出实训学生和指导老师。鉴于不同岗位对专业需求的差异,各院系派出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审计学等12个专业数百名学生参加实训。同时,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借鉴企业化运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总指挥部和一支由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17名教师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总指挥部负责统一规划、纵向管理,并赋予各企业“决策中枢”的职能;指导老师各司其职,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起监督、指导和启发的作用。

2 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创新

2.1 动态数据下的企业运营

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实现了从静态数据向动态数据的转变,建立了一个在动态数据支撑下的企业竞争的商业运营环境。每个生产制造企业在创立之初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例如都拥有1 500万元的创业资金,面临同样的外部宏观经济数据。但企业在之后的经营过程中不仅仅是采用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比如生产制造企业选择生产何种产品,如何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如何扩大销售规模、如何应对命运罗盘事件等需要学生自行决定,增大了企业的运营难度。正是在环境参数可变、经营规模多样化的情况下,企业之间展开了公司发展战略、财务战略以及营销策略等经济决策的对抗。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市场竞争环境,掌握市场竞争技巧。

2.2 仿真环境下的综合能力训练

综合仿真实训解决了某门课程单项训练的局限性问题。综合仿真实训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关注的是行业、企业、岗位、任务整个工作过程的训练。每位参加仿真实训的学生,必须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出色地完成其所在岗位的工作。同时,由于综合仿真实习平台上许多岗位呈现“链”的特色,这就要求学生除了“专”之外,还要了解上下游相关岗位的业务知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本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实践能力,还大大提升了学生跨专业知识复合运用的能力。此外,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设置了岗位轮岗制度,举办了一系列赛事活动。学生通过不同岗位的工作以及参加各类比赛,以用促学,边学边用,学用结合,提高了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了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3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中应关注的问题

3.1 综合实训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作为支撑, 因此研究适应企业化运行综合实训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平台应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创造性地建立全院性的企业化运行综合实训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在大一、大二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各项职业技能,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包括专业技能项目、技能标准、技能训练方法、技能训练时间及考核方式等内容。

3.2 跨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

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指导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提倡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教师是直接从高校到高校,缺少实践经验,尤其是综合实践经验。再加上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比缺乏学术性和深度,而且实践课酬系数没有理论课酬系数高,种种原因导致教师参与综合实训平台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跨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中,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训平台的认识。二是要提高实验教师的课酬待遇,以此提高教师参加综合实训平台的积极性。三是要建立一支以核心团队为主,流动团队为辅的教师队伍。由于综合仿真实训课程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需要平台上的教师长期配合形成默契,才能使综合实训平台的工作顺利展开,因此,核心团队的组建十分必要。而流动团队能提高各院系教师参与综合仿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增强综合仿真实训课程组织和管理上的协调性。四是要提高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

3.3 完善教学团队绩效考核机制

首先,建立教学团队绩效考核目标。综合仿真实训平台教学团队考核目标应遵循团队目标的整体性和突出目标的可评价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其次,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团队内部成员、平台总指挥部、各院系、教务处等,更加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团队进行实践教学绩效考核。

我校的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实践教学模式仍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在实际教学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背景下,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平台的完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燕. “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3(9):86-88.

[2] 李高伟,叶剑明. 财经类高职院校“多专业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创新——基于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多专业综合实训”的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39-42.

[3] 侯文. 高职院校企业化运作、多专业联动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探讨[J]. 商业会计,2011(30):72-73.

评价体系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在论述了研究背景以及相关研究的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训评估在当下培训的管理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培训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通过上海市Q区家庭医生非医技能力培训课程,进行了培训评估层次分析法的运用,验证了该培训评估研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培训评估

一、培训及培训评估概述

企业培训已经成为当今人力资源管理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培训,进而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提高人力资本价值。而培训后的评估则是检验培训效果尤为重要的过程。培训评估就是企业在人员培训时,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过程。传统的培训评估,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在培训课程结束后,进行学员问卷发放,通过对学员问卷题目的粗略统计,得出学员对每个单一指标的满意度,进而得出总体满意度。这种评估方法得出的总体满意度,因为没有计算各指标所占整体满意度的权重,因此得到的满意度指标会比实际的有所偏差,无法准确的反应既定事实。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评价法相结合,所得出的整体满意度结果能更好的反应培训的实际效果,可以为培训评估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和更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二、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理论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运筹学专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客观地描述了人们主观的判断,是一种新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

2.模糊综合评价法理论

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比如培训效果“好”、“差”等都是难以精确计量的。1965年美国著名控制论专家查德(Zadeh)发表了题为“模糊集合论”的论文,标志着模糊数学的诞生。模糊数学把待考察的对象及反映它的模糊概念作为一定的模糊集合,建立适当的隶属函数,通过模糊集合的有关运算和变换,对模糊对象进行分析,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评估模型建立

本论文对针对上海市Q区家庭医生非医技能力培训课程中的“家庭医生职业素养塑造”这一课程进行培训效果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样本进行收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权重计算,根据建立的评价模型对该课程培训的评估进行实证分析。

1.采集方法及样本介绍

此次评估选择样本50人,全部为上海市Q区家庭医生,样本数据主要由问卷调查法采集。

2.培训评估指标体系

第一层级:A={A1,A2,A3,A4}={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组织,培训效果};

第二层级:A1={a11,a12、a13,a14}= {课程是否容易理解,讲义与课程的相关性,课程与实际工作的相关性,课程的时间分配};

A2= {a21,a22,a23}={讲师授课的专业水平,讲师的授课经验,讲师与学员的互动};

A3={a31,a32}={培训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对培训场地、设施是否满意};

A4={a41,a42,a43,a44,a45,a46}={培训带来的知识的增长,培训印证了观点,培训改变了工作态度,培训给了一个客观认识自己以及所从事工作的机会,培训对目前工作的帮助,培训对职业发展的帮助}。

评价级V={v1、v2、v3、v4、v5}={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

3.建立各培训指标权重集

本论文采用实际调研的方法,向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发放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问卷,对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比较。根据专家打分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A层专家打分情况

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组织培训效果

培训内容115305

培训讲师0667120333

培训组织03330510167

培训效果2361

A1层专家打分情况

课程内容是否容易理解讲义与课程的相关性课程与工作的相关性课程的时间分配合理性

课程内容是否容易理解12614

讲义与课程的相关性0385103851538

课程与工作的相关性12614

课程的时间分配合理性0250650251

A2层专家打分情况

讲师授课的专业水平讲师的授课经验讲师与学员的互动

讲师授课的专业水平12877647143

讲师的授课经验03475141429

讲师与学员的互动02121024141

A3层专家打分情况

培训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对培训场地、设施是否满意

培训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12

对培训场地、设施是否满意051

A4层专家打分情况

培训带来的知识的增长培训印证了观点培训改变了工作态度培训给了一个客观认识自己以及所从事工作的机会培训对目前工作的帮助培训对职业发展的帮助

培训带来的知识的增长14428618109179120407714190

培训印证了观点02258109855066350209104540

培训改变了工作态度05522101471252382123821429

培训给了一个客观认识自己以及所从事工作的机会05583150720443711038111714

培训对目前工作的帮助24528478240470908537126190

培训对职业发展的帮助07047220260466708536038181

4.对层级A进行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1)权重计算

根据专家打分情况,得到判断矩阵如下:

判断矩阵A= 1 15 3 05

0667 1 2 0333

0333 05 1 0167

2 3 6 1

由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经标准化以后得到权重向量,为使计算简单,用近似方法求权重向量:

W1’=nnk=1A1k=41×15×3×05=12247

W2’=nnk=1A2k=40667×1×1×0333=08164

W3’=nnk=1A3k=40333×05×1×0167=04084

W4’=nnk=1A4k=42×3×6×1=24495

W=(12247, 08164, 04084, 24495)

对向量W进行归一化处理,并求出特征向量W: Wi=Wi∑nk=1Wk

求得w=(02500 01666 00833 05000),為指标A1,A2,A3,A4在目标层级中的权重,即“培训内容”在该培训体系中的权重为02500,“培训讲师”在该培训体系中的权重为01667,“培训组织”在该培训体系中的权重为00833,“培训效果”在该培训体系中的权重为05000。

(2)一致性检验

利用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的方法,检验该矩阵的一致性,得到:

λ1=∑nk=1A1k*WkW1

=1×02500+15×01667+3×00833+05×0500002500=39998

λ2=∑nk=1A2k*WkW2

=0667×02500+1×01667+2×00833+0333×0500001667=39985

λ3=∑nk=1A3k*WkW3

=0333×02500+05×01667+l×00833+0167×0500000833=40024

λ4=∑nk=1A4k*WkW4

=2×02500+3×01667+6×00833+l×0500005000=40001

λmax=∑nk=1λkn=39998+39985+40024+399984=40001

CI=λmax-nn-1=400014-1=000003

CR=CIRI=00000309=000003<01,通过一致性检验。

5.对A1、A2、A3、A4进行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采用同上方法对A1、A2、A3、A4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对A1层进行权重的计算以及检验,结果如下表:

A1层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指标a11a12a13a14

权重037960014600379600948

最大特征根λmax=40005

一致性指标CI=000013

一致性比率CR=000014

CR<01,通过一致性检验。

A2层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指标a21a22a23

权重061380290600956

最大特征根30964

一致性指标CI=00482

一致性比率CR=0083

A3层进行检验与前面方法不同,因为A3是二阶矩阵,故直接计算权重,如下表:

A3层指标权重计算

指标a31a32

权重0666703333

A4层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指标a41a42a43a44a45a46

权重022030076002111013570235301217

最大特征根65093

一致性指标010186

一致性比率0082

四、对培训课程的评估

本文针对青浦区家庭医生非医技能力培训中的“家庭医生职业素养塑造”这门课程进行评估,培训结束后共收回问卷52份,根据学员打分情况分别对A1、A2、A3、A4以及A层进行评估。

1.A1层评估

学员对A1层培训满意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

W1= (037960, 01460, 03796, 00948)

则学员对此次培训课程A1层满意综合评价分值为:

M1=w1×R1= (037960, 01460, 03796, 00948)×

0 0 00962 02692 06346

0 0 01346 02692 05962

0 0 01538 02308 06154

0 0 00962 02308 06730=(0, 0, 01237, 02510, 06253)

从上述模糊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有1237%的学员对“培训内容”的评价为“满意”,有251%的学员评价为“很满意”,有6253%的学员的评价为“非常满意”。

2.A2层评估

学员对A2层培训满意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

W2= (06138, 02906, 00956)

则学员对此次培训课程A2层满意综合评价分值为:

M2=w2×R2=(06138, 02906, 00956)×

0 0 00769 01923 07308

0 0 00385 02115 075

0 0 00577 02692 06731= (0, 0, 00639, 02052, 07309)

从模糊评价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639%的学员对“培训讲师”表示满意,有2052%的学员表示很满意,有7309%的学员表示非常满意。

3.A3层评估

学员对A3层培训满意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

W3= (06667, 03333)

则学员对此次培训课程A3层满意综合评价分值为:

M3=w3×R3= (06667, 03333)×

0 0 00577 03269 06154

0 00192 00577 03654 05577= (0, 00064, 00577, 03397, 05962)

从模糊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有064%的学员对“培训的组织工作”评价为“一般”,有577%的学员认为满意,有3397%的学员表示“很满意”,有5962%的学员表示“非常满意”。

4.A4层评估

学员对A4层培训满意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

W4= (02203, 00760, 02111, 01357, 02353, 01217 )

则学员对此次培训课程A4层满意综合评价分值为:

M4=w4×R4 =(02203,00760,02111,01357,02353,01217)x

0 0 01346 03077 05577

0 0 01346 03654 05

0 0 01538 03269 05192

0 00192 01731 01731 06346

0 0 01538 03077 05385

0 0 01731 02885 05385=(0, 00026, 01531, 02956, 05488)

从模糊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有026%的学员对“培训效果”评价为“一般”,有1531%的学员认为满意,有2956%的学员表示“很满意”,有5488%的学员表示“非常满意”。

5.A层的评价:

对A层进行模糊评价,结果如下:

学员对A层培训满意评价指标的权重集为:

W=(02500 01666 00833 05000)

则学员对“家庭医生职业素养塑造”课程A层满意综合评价分值为:

M=w×R=(02500 01666 00833 05000)×

0 0 01346 03077 05577

0 0 01346 03654 05

0 00192 01538 03269 05

0 00192 01731 01731 06346=(0, 00112, 01554, 02516, 05817)

根據模糊计算结果,我们看到有的112%的学员对该培训课程的评价是“一般”,1554%的学员认为该模块“满意”,2516%的学员的评价是“很满意”,5817%的学员的评价是“非常满意”。

五、结论

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培训评估指标构建,可以使培训评估更加准确。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培训的不同需求,为将来的培训设计提供有效合理的依据,在提高培训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下一篇:现代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