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论文范文

2023-05-22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对物流产业进行研究不仅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个针对性极强的现实问题。在当今全球,物流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行业分类与代码》对产业的划分中不包括物流产业,而企业、政府和学术理论界对物流产业的理性认识仍未能达成一致,对现代物流产业理论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滞后。从理论和现实出发来研究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流产业;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在物流概念传入中国短短的二十多年中,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不断深化,企业和各级政府发展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不断的提高,物流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的利润点。物流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物流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关物流产业的问题尤其重要,它是中国物流进入发展期提出的课题,是制约中国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进行物流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物流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物流产业研究的理论价值

1.拓展物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物流学作为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其学科地位要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同,必须形成自己独有的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一个成熟的产业,首先要求理论的成熟,而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成熟的过程中,理论也自然是成长性的。物流学科的发展体现了这种成长性。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物流学科书籍林林总总,出了不少,总的来说对物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本文针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针对物流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需要,想从理论上作些思考和探索,力求对推进物流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出一点微力。

2.是拓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充实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需要。物流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产业特性。物流产业是依托于“物”的流动过程建立起来并为“物”的流动过程服务的复杂产业系统,具有复合性、聚合性和概念性的特征,其边界跨越多个产业,且内容构成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实体产业,而后者正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此外物流产业输出的是具有不同品质构成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千差万别,完全相同的物流服务几乎不存在,即物流服务具有异质性的特点,而产业经济学的分析基础是以同质产品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理论。物流产业要进一步推进,必须加强对物流产业基本知识、基本运行规律的研究,因此,加强对物流产业经济的研究,既是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实践的需要。至今还没有一部得到大家公认的权威性的、全面综合系统研究物流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的著作,发表的学术论文也不多见,目前大部分学术著作和论文仅停留在对物流及物流技术等有关问题的研究,物流产业理论研究有待拓展和深入。

在不断加深对物流活动基本规律研究、认识的基础上,从物流产业经济这个高度指导和推进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对物流产业的研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物流产业产生、发展过程。二是物流产业组织,主要为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产业组织形态、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等。三是物流产业结构,主要研究物流产业内部各产业要素之间的关系、物流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等。四是物流产业关联度。运用产业经济学的产业关联分析工具,研究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相互关系、提出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五是物流产业发展环境支持。通过系统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所需的环境支持,了解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及作用途径,从而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六是物流产业政策。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指导,特别是作为新兴产业的物流产业,更需要系统配套的物流产业政策的指导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倾斜支持。七是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八是中外物流产业比较研究。研究不同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从中吸取有益的产业发展经验、教训和启迪。九是一些其他问题或交叉性问题。从产业经济理论角度来作更深层次的研究,目前成果较少。为此,本文想在有关方面有一个推进。

二、现实的呼唤:需要物流产业发展与理论研究的支撑

1.物流产业地位的确立对物流产业经济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乃至社会大众关注的目标。2001年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第一部明确物流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正式条文。2009年初,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物流产业赫然在列。这次物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方案的规划出台,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应该起到一个奠基石的作用,整个物流体系将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目前,全国已有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将物流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与发展;或将物流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或将物流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或将物流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或将物流产业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将物流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先导产业。这都充分说明各地看到了发展物流产业的前景,这将对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扩大就业等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仅处于起步阶段,深入研究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对于制定物流产业现代化,优化物流产业结构,推动物流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通过加强对物流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创新,从而为物流产业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奠定理论基础。

2.物流产业发展的实践对物流产业经济研究的呼唤。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物流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科学的“物流产业观”,严重地影响物流建设速度、规模、结构和运行效益;物流服务配套设备、设施陈旧和落后,缺乏配套扶持政策;物流服务行业原则和标准落后,造成成本高,服务效果差,发展受阻;物流产业中的税收问题突出。这些都成了制约物流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而这其中许多问题是由于缺乏对物流产业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研究和认识,如物流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

3.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特殊性的需要。物流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具有自身的产业特性。如物流产业具有很强的依托性和产业关联强度,它的发展涉及许多部门和行业。物流产业发展必须与其他产业发展相协调,物流产业政策必须与社会发展政策相协调,必须与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相配套,只有把物流产业政策纳入国家总体产业政策体系中去,才能寻求有关方面的支持,才能使物流产业持续地发展。因而,向物流投入倾斜的财政金融投资政策等,政策的配套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4.制定科学物流产业政策的需要。物流产业政策是物流产业经济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物流产业经济问题的任务之一就是为政府制定和实施物流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而任何一种经济政策都有其理论根源,人们对同一经济问题的不同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政策主张,导致不同的实施后果。中国目前对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企业运作的同时有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邮政局,甚至包括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参与和管理。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有关各方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和所实施的管理必然采取不同的视角,也可能具有部门利益的背景,它们在面对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时,必然会基于不同的视角。因此,从理论上正确分析各种经济政策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物流产业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切实掌握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时地制定出科学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在当前显得特别必要,当然物流产业政策涉及范围很广,如物流产业政策导向、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宏观政策等,这些都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总之,从理论和实际来研究物流产业意义重大,它将对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邓伟根.产业经济及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凌有生,高峰.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浅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J].物流技术,2004,(7):10-12.

[4]傅成红.从物流本质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1):122-123.

[5]孙建丰.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及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07,(6):82-85.

On Theoretical Valu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s Research

SUN Zhan-wei, TANG Ke-yue, WANG Yang

(Management School,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Dalian 116028 ,China)

Key words:liogistics industry; theoretical value; realistic signification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通过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追踪调查,探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性问题,提出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更加切合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竞争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性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规模近年来急剧扩大。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毕业生不适合行业的职业要求。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信息产业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制造业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服务业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主。我国物流人才存在很大缺口,但随着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也将加剧。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较早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从2006年开始有毕业生,人数达300多人。我们从2006年底开始分阶段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并辅之以企业调查、物流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内在联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毕業生就业追踪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面谈、电话访谈、电子邮件交流等方式方法。调查问卷共有45题,分为三大部分:就业、专业(课程)与工作的关系、就业评价。发放问卷120份,收回96份。以其他方式展开调查共90多人次。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

(一)就业方向

关于工作岗位学生初次就业时以在物流、生产企业的居多,占83.87%;目前在物流企业者增加了16.91%,在制造业者减少了21.47%,幅度较大。与专业相关岗位占83.87%,“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占16.13%,大部分工作与专业主干课程相关。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分布较广。从表1数据看,与专业相关度不太高的岗位变动不大,在物流相关岗位中,“货代”、“报关、跟单”增加较多,“运输”有增加,“仓储”则减少。岗位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为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提供了参考方向。

关于就业渠道有效渠道:“招聘会”占64.52%,“网络”占67.74%;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的因素:“创建教学实训基地”占45.16%,“邀请用人单位交流”占35.48%,“走访人才市场”占29.03%。说明校外招聘、企业交流与人才市场信息占较大比重。

(二)课程设置

对就业帮助最大的环节选“专业课程”(占63.33%)与“教学实践”(占66.7%)的最多,这些因素构成主要的就业优势,这与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较高有关。图1是对专业课程与目前工作相关度的评价结果,专业主干课程与学生就业岗位内容相关性较高。

对专业基础课程与目前工作相关度的评价(见图2):“计算机应用能力”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商务谈判与礼仪”、“会计学基础”、“管理学”等。

从工作经历看需加强的专业知识:“货代类”占37.93%,“运输类”占31.03%,“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类”、“成本管理类”均占27.59%,“供应链管理”占17.24%、“仓储配送类”占13.79%。

(三)能力需求

工作胜任情况:选“完全胜任”(占48.48%)和“基本胜任”(占45.45%)的高达93.93%;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与其目前所从事的物流相关岗位工作水平要求不太高也有关系。这是目前“珠三角”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管理水平还不高这一现状的反映。

“人际交往能力”(占58.06%)、“专业基础知识”(占38.71%)、“实验和操作能力”(占32.26%)在职业适应中占比例较大;目前,工作压力来源选“人际关系难处理”(占46.67%)居首位,选“工作业务能力不强”者占40.00%;“希望弥补不足”而选“社交能力”的占64.52%。工作后能否顺利发展职业生涯,人际交往能力排在首位,在校期间除专业能力的培养外需加强情商培养,可结合相应课程教育及第二课堂来开展。

招聘时注重的能力素质:“综合能力”占54.84%,“外语能力”、“计算机水平”均占35.48%,选“实验操作水平”的占32.26%。注重综合能力,基本的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属必需能力;外语要求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反映,进出口贸易、国际物流管理能力的需求增加是其内在要求。

(四)后续发展

如未找到理想工作:选“从低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的占76.67%,选“自己创业”的仅占6.67%,学生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方面存在较大欠缺;我院毕业生有较大差距的:选“外语能力”的占60.00%,“实践、动手能力”占42.86%,“专业知识”占28.57%。

对工作环境满意方面选“单位有发展潜力”(占38.71%)居首;更换工作的原因:选“为全面了解企业、获取经验、规划职业发展”的占50.00%,选“为更高收入和福利”的占46.67%。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注重职业发展机会,但也注重经济收入因素。选“个人创业”的仅占3.33%。

(五)就业与教育评价

就业后获锻炼最多的能力:选“认识社会与自我”的占77.42%,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占32.26%,选“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占25.81%。

对“结合就业和职业发展实际评价母校的教育工作”,选择“很好”与“较好”的较多。具体为:选“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占64.51%,选“知识面拓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占63.33%,选“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占54.84%。比例较低的是:“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力的培养”(占25.8%),“实验技能”(占26.66%)。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学校在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方面尚有较大差距;在人际协调能力、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有待加强。

关于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讨论

本课题针对企业需求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培养核心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使课程设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及职业发展需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边研究边实践,探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关系,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与毕业生就业。

(一)就业岗位适应性

经济和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职业技术人才结构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变化。知识经济使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的变化,“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

物流运营管理人才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项目策划和运作管理,需较强的战略判断力和操作能力。这个层次的人才需求主要由高职或本科教育承担。在“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背景下,本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根据就业岗位最新要求调整培养方案,推行产学结合,增强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面对“珠三角”物流人才需求,注重培养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从事基层物流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

其一,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本院建校历史较长,与当地一些物流园区及企业建立了良好关系,可通过建立实训基地乃至联合办学等方式,使人才培养更切合企业需求。

其二,教材建设方面。可整合企业专业力量参与教材编写,提高实训、实践教材的岗位适应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其三,实践课程方面。目前主要是软件模拟实训,应在原有运输、仓储与货代软件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加强国际贸易、第三方物流等实训内容,以适应相应岗位的需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其四,加强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物流相关职业证书考试内容,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人才知识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人才必须适应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需要,只有终身学习才能终身就业。人才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连续过程,短短的三年在校学习时间,并不能让学生学到所有有关知识,所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应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以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借鉴和引进先进的物流教育方法,以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竞争力。本项目调查显示,在课程设计上要注重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接口,在侧重物流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通过设立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提升类课程,为学生的日后發展进行前期引导,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创业能力的培养

开展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趋势,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据预测,未来10年将有12亿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世界范围最多只能新增3亿个就业岗位,就业问题突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提高国民的创业能力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保证。据调查,2005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1%,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为20%~30%。在本项目调查中,毕业生创业比例相当低。大学生就业是当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

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素质。将创业能力培养渗透到职业能力培养的整个过程,可在学院、系、专业层面开设不同层次的相应课程,开设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创业课程,且增强专业针对性,在课程教学中设立创业教育目标;普及创业知识,引导学生把在校学习活动与未来职业有机结合;引导成立与创业有关的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拓展项目中增设创业类项目;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创业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创新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增强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置

课程是联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职业教育要求采用职业分析方法制定课程方案和标准,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随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快速变化,高职课程就要突出职业技术与技能的先进性。要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能在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决定了学生在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专业必修课应以大多数学生能接受为准,争取在实行全面学分制的基础上开设各种选修课。

课程任务要注重引进先进科技、管理方法、服务理念和操作技能,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持同步。该项目根据调查企业物流岗位情况,同步进行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内容,增强岗位适应性。例如,增设采购管理课程,购买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包进行模拟实训;国际贸易和供应链管理课程增设软件模拟操作实训;加强货代实训与ERP实训等。应注重开发与企业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此外,还应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制造、物流企业及物流园区的合作,加强校外物流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在教学中融入助理物流师、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助理营销师等职业证书考试内容,引入实用职业技能,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考,多做从业技能储备,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毕业生追踪及企业调查,进一步细分专业培养方向以增强针对性。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向可分为制造业物流、商业物流、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等等。结合实际情况,本院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宜以满足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及第三方物流管理的需求为主。企业物流管理方向,课程设置上应加强生产运作管理(注重行业特色)、采购与供应链管理、ERP、MIS、电子商务等知识的学习,并从企业实习、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训等方面加强训练;第三方物流管理方向应加强物流专业英语、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规划、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团队管理等知识的学习,并从物流企业实习、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国际货代等方面加强实训环节的训练。

课程设置上应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就业及其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课程结构采用弹性化单元模块式课程,保持人文和科学素养结构均衡。公共选修课可增设艺术欣赏类、心理学类、社交类、公共关系类、法律类、职业规划类、创业教育类课程,对管理类学生可考虑开设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管理沟通、统计学、经济学、投资理财等课程,并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择业、创业能力。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及第三方物流需求水平的提高,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切合当前需求,又要高于当前需求水平,同时为人才的日后发展、提升奠定基础。

高职课程必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全面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人才。本课题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等方式探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问题,改革专业课程设置,从课程体系、人才知识结构方面促进专业建设,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竞争力,促进专业品牌的建立。该项目可为同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增强人才培养的职业适应性,为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石滨.就业导向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5,(10下):5-6.

[2]黎红.面向职业需求的地方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储运,2007,(1):91-93.

[3]李家华.创业教育与生涯发展[EB/OL].(2008-02-27)http://edu.qq.com/a/20080227/000270.htm.

作者简介:

黎红(1967—),女,硕士,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陈晓利(1979—),女,硕士,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受到了冲击,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物流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势在必行。文章围绕大数据时代下的特点对物流专业人才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查研究,对目前物流专业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物流专业人才发展方向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广大物流专业的老师以及学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物流人才;人才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1125

1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专业人才发展背景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曾经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大数据已经渗透社会生活中每一个行业和领域,其潜在价值是不可小觑的。对于海量数据的应用预示着人们生产力与消费水平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其应用也会越来越广,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数据的价值,为数据分析行业人才发展指明了道路。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尤其在物流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有650万之多,其中专业性物流管理人才缺口50万左右。为响应国家对“大数据”物流的号召,现代物流行业对于专业化、技术化、数据化的综合性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各大高校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的教育过于片面化,例如本科院校缺乏大量的操作能力,实战性低下;专业院校恰好相反缺乏大量的理论基础。为了大数据时代下的新时代综合性物流人才,各大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尚需改革与创新。

2大数据时代对物流专业人才发展的影响

大数据的主要作用就是服务,数据服务人类,人类提供数据,物流业作为一个传统的服务行业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并将其引入物流业态中,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信息,为人才培养方向提供第一手的资料。现如今大数据已经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对于物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为物流专业的人才发展也指明了方向。

随着大数据对各领域的渗透,对于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发展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思考,现如今我国缺的不是知识型的物流人才,而是信息型、综合型的全能型人才,我们应抓住时代的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潮流为背景然后再加强知识基础建设。

3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专业人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下,正如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机改变世界一样,大数据的趋势也促使商业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现代物流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在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物流行业人才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31宏观层面

(1)领域针对性不强。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教育缺乏针对性,课堂教育落后,严重与社会脱节,在智能化数据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先进性,时代性不强过于落后导致很多学生学无致用,初级和本科生或研究生都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能力。

(2)缺乏综合型物流人才。我国在物流教育方面,很多時候只注重单一的技能训练,在智能化数据化的时代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下物流的实时评估能力正在逐步提高,自身的表现能力也随之调整,这其中包括了对顾客的管理要求,对产品的需求以及库存量的要求,为满足整个物流供应链的发展,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整合是这些协调工作的命脉。所以这对新时代物流人才也提出了高要求,培养物流综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32微观层面

(1)物流教材陈旧落后。物流行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物流人才的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物流教材缺乏新颖性,很多内容都是传统物流的产物,涉及时代当下尖端物流的发展少之又少,这便会导致教育滞后现象,陈旧的教材一方面不利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发展,另外也阻碍了老师知识视野的开阔。

(2)课程设置缺乏实践。学校相对于社会来说,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与企业缺乏来往和沟通,这将会导致学校不能及时接收社会人才需求信息,不能很好地依据市场需求特征来对教育教学课程进行设置,学校给予的并不是企业所需求的,企业还得进行二次培训,浪费了时间与精力,对此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减少理论教学尤其是在大数据盛行的当下,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应用实践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4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专业人才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41加强物流人才教育,实现物流信息化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来实现物流的信息化,从而大幅度减少工人操作失误,提高拣选配送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上所需要的不是一批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而是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实现物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人工智能化的可造型人才。所以在现代物流教学中,我们应摒弃书本上陈旧知识的束缚,减少理论教学,加强信息化物流教育,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4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学生发展提供保障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物流师资力量单薄,很多物流专业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移过来的,物流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前途是不可小觑的。然而师资力量跟不上,不仅会影响物流产业的稳步发展,更会影响一大批物流学生人才的损失,使其发展受阻。我国政府应对此做出政策上的调整,并给予支持。加强我国物流师资力量的建设,从而才能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物流人才。

43加强政府管理职能,完善硬件建设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在物流人才的发展上,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实施政策指导、检查监督以及制定和修订指导物流人才发展的所需要的各项政策与规章制度,在政策上促进我国物流人才的教育培养。我国各财政部门应考虑加大我国物流人才发展的投入,来运用到各大高校的物流专业学科建设,加强物流专业硬件建设,为广大物流学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4加强校企合作,注重物流发展的实操性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们要学以致用,知道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明确以后发展的方向。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拥抱大数据只是时间问题,企业所需要的正是能够利用智能筛选分析技术挖掘出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信息价值的物流人才,从而完成业务模式的创新。所以我们注重学生的实操技能,深入企业调查,加强校企合作,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5加强学生“大数据”理念,培养创新意识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就是服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抓住一切“新”的东西,去挖掘其潜在价值。学校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大胆想象,充分利用物流业的大数据,为不同的人提供最及时、最必要的服务。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为客户量身打造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改变现有的制造业和商業模式。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抓住了数据就等于抓住了机遇。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打造物流数据应用平台。通过建立数据仓库来筛选有效的客户信息,对其进行充分发掘与利用,从而实现物流大数据的创新。

5大数据时代下物流专业人才发展总结

物流人才发展应该放到一个战略高度,尤其是在大数据盛行的当今社会,物流业在我国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在一切技术还尚未成熟之际,此时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大数据潮流,将大数据的理念合理运用到教学中去,加强学生信息化技术化建设,培养综合型物流人才。

总之,结合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发展大数据时代下的综合型物流人才是大势所趋,也是物流业态经济发展的必然。通过信息技术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同时大数据也会推动物流业的变革,我们需要转换一下我们的思维角度,在大数据的浪潮下,开展大规模的整合与改革。对于在改革的新时代中所涌现出来的机会,物流学子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抓住机会,提高自身竞争力,来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争取与时代共赢。

参考文献:

[1]魏继华大数据应用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商贸流通,2014(22).

[2]冯雪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管理能力评价[J].物流技术,2013(1).

[3]张旺,杜亚丽,丁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J].教育研究,2015(1).

[4]杨红霞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调研[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

[5]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作者简介]张洁,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赵静,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 物流 战略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石油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发展还跟不上全国物流的发展速度。根据调查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我国的油田每年花费的费用十分的高昂,以亿为单位来计算,这就导致了石油企业的盈利成本下降,占据了生产成本的一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因此,石油企业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要不断地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有效地对石油企业的物流管理进行配置,从而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在经济时代石油企业中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时代中,各大企业在物流模式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但是我国的各大油田企业的物流管理还是沿用传统的物流模式,在石油企业的内部进行物流资源的管理,将采购、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管理相分离。并且,专业的基础还没有进行系统地完善,更不善于学习其他外资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物流的管理较为分散,并没有将运输、仓储和采购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管理的体制上存在滞后现象,各个企业之间缺少明显的沟通。

1.1 物流资源较为分散的问题

1.1.1 在运输成本上花费过大

石油企业的生产地点大多数处于高山峡谷地区,或者是戈壁荒原、沼泽地域,这些地域的路途都较为长远,并且路障较多,运输环境较差。每个石油企业在每个开采地点附近都有二级单位,但是所处的地区都较为分散,在勘探石油原料的时候,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资来建设施工场地,品种繁多,并且每个单位在运输时都有属于自己的车辆,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运输车辆的装货总量足够,但是在调度和指挥上无法做到统一,反而导致了单个车辆的装载量不高,使用的频率也较低,也存在很多的车辆没有载重的情况,导致石油企业的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1.1.2 在仓储和保存上存在问题

企业为了保证生产效率,一般都会实行不间断生产政策,但是在仓储上存在占地多、设备较为老旧、使用率较低等问题,在仓库的布局上也极为不合理。根据对物流的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整体的物流成本中,仓储的成本就占了三分之一,并且仓储的成本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就目前的仓储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仓库都只是对生产出来的物品进行简单的保管,但是每年花费在维护仓储和物品上的成本较大,而服务的层次又比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1.1.3 在信息化程度上存在问题

虽然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让计算机走入了家家户户,但是在企业的物流平台中,计算机的应用还不够完善,远没有做到将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进行统一,并且各自建立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将管理信息统一化,就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1.2 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 石油企业对物流管理的理论认识上存在不足

在经济时代,物流的应用越来越频繁,这也导致我国对物流理论的研究更加重视。但是在石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对于物流的管理在认识上存在不足,也就无法有效地意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的观念较为薄弱,无法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发挥出物流应有的作用。这就导致了对物流管理的忽视,无法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1.2.2 在物流管理的体制方面存在缺陷

石油企业虽然在整个结构上较为完善,但是其内部的结构却异常复杂,由于其内部的分支多、二级单位多,就导致了管理模式的冗繁,对企业的总体管理也比较分散。就现阶段的石油企业物流管理情况分析,整个物流的管理呈现出间断式管理,物流的服务功能和组织机构的设置是独立的,无法进行有效地控制统一。例如,石油企业在采购、仓储和运输部门上都是独立的,在收到上级的命令之前,都是被动地等待,这就导致了物流管理在改革和管理上都有滞后的特点,不够重视改革的后果就是没有健全市场的竞争和物流管理法规,从而导致了企业在运行的机制和组织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2 如何加强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2.1 合理地改善运输和配置

由于石油企业在地区上较为分散,可以利用共同运输这个方式来进行联合的配送,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到车辆,避免出现交叉运输和空车返程的现象,从而节约了运输成本;与此同时,在对不同的规模进行运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物流的成本降低,只有充分地利用规模的优势,才能够最大化地将物流集约化和系统化。在运输的过程中实行监控和调度,这样才能让物流运输走在最优线路上,也方便进行统计、查询等工作,这就要求在运输的车辆上,将地球定位系统和电子信息系统以及可视化的监控系统统一安装在运输车辆上。

2.2 合理地对仓储进行规划

仓储作为一个现实运行系统,由补充、存储和需求这几个环节组成,因此,要将仓储用地进行合理地规划,这样才能有效地整合仓储资源。在石油企业中,要尽量减少库存的据点及库存,这样就能避免出现库存补充频繁和运输次数增加的情况。只有将货位的利用最大化,才能加快对货位的周转,从而实现二级单位零库存。

2.3 采用外资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

在我国的石油企业中,物流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企业涉及的范围太广,也就无法在物流管理方面做到精湛。但是我国目前几乎没有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石油企业在进行运输工作的时候,可以效仿外资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采用第三与第四方物流来提供物流服务的模式,帮助企业降低持续运作的成本。

2.4 实现标准化的物流

要实现标准化的物流,就要建立起石油企业的标准体系。在此之前,要结合其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石油物流企业所运输的物品较为繁杂,不管是运输小的钻头还是大量的成品油,都需要企业有统一的标准。只有在标准化的模式下,才能够规范地进行企业物流管理。

2.5 不断地降低物流的成本

石油企业的管理者在思考物流成本的问题时都比较片面,没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管理者只看到了物流成本中的运输成本,却忽视了物流的总成本问题,在物流总成本中,还包括了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要想有效降低物流的成本,就要将物流中各个要素间的关系理清,这样才能实现更加科学化的物流活动,从而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支出费用,降低损耗,进而降低物流的总成本,达到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3 结束语

在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石油企业要想在石油市场上拥有较大的竞争力,就要重视物流管理在石油企业中所能发挥出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几个解决建议,为提高石油企业的物流竞争能力,以及降低物流的成本作出一些努力,使中国的石油企业能够在形成现代物流的情况下与国内外众多的企业进行竞争,在经济时代中使石油企业的物流管理走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吕艳波.我国石油企业现代物流研究[D]吉林大学,2009.

[2]仲波.当前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01):39-40.

[3]徐宁,唐立新.浅析我国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J].改革与开放,2009,9:030.

[4]崔介何.物流研究应高度重视企业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07,4:25-28.

物流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信息化手段;教学设计;物流经济地理

作者简介:芦娟,硕士,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湖南 长沙 410000)

“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是物流专业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物流经济地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研究工业生产布局、物流发展条件和规律的新学科。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必须摆脱传统地理学窠臼,不局限于教材中相关文字的介绍,而应紧紧结合国家物流和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现实,借助对物流经济活动所涉及的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流效的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我国物流产业布局现状。

一、目前“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文字教学为主,图片教学为辅。传统的经济地理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材,还是课件资料,都是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枯燥无味,并且很多地理知识,光看文字没有直观效果,识记起来非常困难。

2.以老师讲授为主,交际互动为辅。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占绝对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中间辅以一定的交际活动,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听讲和做笔记。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围绕着教师转,教师的教學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课前准备,老师往往就是熟悉课程内容,了解相关知识点,重在对教学内容的熟悉,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3.以教材内容为主,行业知识为辅。目前,授课老师在“物流经济地理”教学过程中,基本都按照教材内容来,授课分为我国生产力与物流的基本布局、农业物流经济地理、工业物流经济地理(分轻工业、重工业)、交通、商业、港澳台以及国际物流经济地理等几部分。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实际,不能很好地与行业现实接轨,学生学到的知识较为陈旧,与行业需求不相匹配,教学模块无法反映物流学科新进展以及物流业发展新动态和新经验。

二、提高“物流经济地理”课堂效率的途径

1.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基于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特点,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图片资料极大地充实、拓展和深化了教材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合理使用图片资料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往往对形象、生动、具体的视频资料感兴趣,图片结合视频可以穿插在授课中间,在学生容易走神的关键点,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外,应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平台。通过教学平台,可以提前布置预习、复习任务,通过教学平台可以发布学习任务、穿插小测验,学生有互相学习,有相互对比,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计时计分,形成竞争比赛,大家兴趣更浓,老师也能更方便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不但在课堂上进行,还能在课前课后进行延伸。

2.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问、小组讨论、答题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在教学中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理解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从“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本身来说,其内容与经济社会活动联系密切,受经济社会活动和物流行业发展影响较大,课程内容应及时更新,跟上物流业前进的步伐。在把握好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关注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动态,结合当下时事新闻、前沿资讯,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例如,在介绍我国铁路运输网络分布时,除了可以借助各种信息手段将布局概况展示给学生看,还可以设计背景资料,要求学生搜索我国最新最近的铁路运输相关政策、铁路运价,规划出行路线。

4.结合实践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目前,“物流经济地理”课堂实践非常困难。在技术手段上,应该引进相应的地理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虚拟实训的过程中学习,做到“学中玩、玩中学”,避免了理论学习过程的枯燥无味。这方面需要学校经费支持,需要任课老师排除万难极力争取。倘若短时间无法引进软件设备,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

三、“物流经济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笔者以一次“物流经济地理”的设计为例,主要讲解内容为铁路运输地理知识,时间为90分钟。

1.导入阶段(10分钟)。本阶段设计意图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课堂一开始,通过温故,再介绍一些铁路建设的可喜成绩,激发学生的兴趣。①对上节课介绍的交通运输知识进行简单回顾。(1分钟)②谈一谈当前最新最热的话题,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并顺利引出主题。如“一带一路”给全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铁路运输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同时运用相关统计数据说明铁路运输近年来所取得的可喜成绩,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铁路运输现状及进行未来发展规划的必要性。(5分钟)③展示教学相关内容,即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铁路运输的概念、特点、现有铁路网概况及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清楚学习任务。(4分钟)

2.多元授课,介绍我国现有的铁路运输网分布(45分钟)。在此环节中,结合图片、视频、FLASH等多种方式传授知识。①铁路运输概念(讲授)。②铁路运输特点(作比较分析、设问)。此部分做设问,让学生从分析铁路运输优缺点的基础上得出铁路运输的适用范围,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③通過动态地图展示我国铁路网“五纵三横”分布,中间穿插相关小故事和时事新闻以加深印象。

3.实战演练,小组讨论(25分钟)。五人一组,进行必答、抢答相关知识竞赛。进行课堂演练1(看图填线)、课堂演练2(观察京九、湘黔铁路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课堂演练3(角色扮演,小明家住北京,假期要去多个城市旅游,作为他的导游,请为他设计实惠的铁路路线游玩图)。此处的设计意图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拓展知识,鼓励学生发言,鼓励他们联系实际,展现自我,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赏识激励,在线作业(10分钟)。应用在线APP,老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在APP出题,通过APP计时计分。①登录APP进行答题(8分钟)。利用APP平台,学生登陆进去进行限时答题,答题分数和排行情况系统自动生成,有竞争有比较,学习者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②颁奖激励,布置课后任务(2分钟)。根据在课堂中及APP的答题表现,选出一个最佳团队进行嘉奖,并鼓励其他团队继续努力。同时,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去网络搜索一下我国高铁规划状况,并提出自己对于某地区铁路路网规划的想法)。

5.课后反思。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①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习借鉴。让学生通过阅读案例、分析案例,掌握铁路运输的优缺点,落实知识目标。②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成功。角色扮演,让学生自己为客户规划运输路线,探求新知,得出结论,体会成功,达到技能目标。③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成长。培养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让学生感受到团体的力量,提高自信,实现情感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利峰.高职“物流经济地理”课程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探析[J].开封大学学报,2016,30(3):74-75.

[2] 杨传喜.“物流经济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249-250.

责任编辑 陈 莉

上一篇:宠物经济论文下一篇:化工技术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