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范文

2023-12-23

中外建筑范文第1篇

摘要:轻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施工速度快以及商品化程度高等优点,且已广泛应用于单层工业厂房的建设之中。因此,对轻钢结构在单层工业厂房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对轻钢结构做一个概述,然后再对轻钢结构再单层工业厂房中的设计要点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轻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设计;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伴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材料已逐步向环保、高效以及低耗方向发展。钢材作为一种高效且可再生利用的材料,其在现代建筑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轻钢结构,因其具有综合经济技术指标低、施工速度快以及自重轻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之中。因此,对轻钢结构在单层工业厂房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轻钢结构概述

轻钢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名词,目前一般认为主要构件钢板的厚度不大于10毫米,即被称之为“轻钢结构”。而在轻钢结构建筑体系中,轻钢结构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和内容,并非仅仅只是指由薄壁型钢、角钢以及圆钢所组成的结构,它还包括自重轻和经济效益好这两层含义。在房屋建筑中,要判断房屋建筑结构是否是轻型钢结构建筑体系,主要有两个判断指标:一是,屋盖是否采用轻型屋面材料;二是,结构体系每单位面积的用钢量。对于其它类型的结构形式,要判断其是否属于轻型结构建筑体系,主要以用钢量来进行判定。

轻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钢结构体系,因其具有自重轻、抗风性好、隔音性强以及耐久性高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一般服务性、商业性以及农业性建筑之中。通常,轻型刚架结构体系应用在中小跨度的工业建筑中较为经济,而跨度较大的民用建筑或者是工业厂房选择网壳结构或者是网架结构的轻钢结构会更加具有优势。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和研究,轻钢结构的形式主要包括四种,即多层房屋轻型钢结构建筑体系、轻型房屋网壳或钢网架结构体系、薄壁型钢桁架结构体系以及多跨或單跨刚架结构体系。

二、轻钢结构在单层工业厂房中的设计要点

(一)结构体系

目前,一般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1为屋面板,2为天沟板,3为天窗架,4为屋架,5为托架,6为吊车梁,7为排架柱,8为抗风柱,9为基础,10为连系梁,11为基础梁,12为天窗垂直支撑,13为屋架下旋横向水平支撑,14为屋架端部垂直支撑,15为柱间支撑。在轻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设计中,其结构体系设计的要点如下:

(图1: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

1、门式刚架

目前,轻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的门式刚架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单跨、多跨、双跨、带毗屋的以及带挑檐的等。其中,在多跨门式刚架中,一般采用铰接来将其中柱与刚架梁连接起来。同时,门式刚架的梁柱根据不同的荷载、高度以及跨度,可以采用不同的钢截面。当将桥式起重机设置在单层工业厂房中时,则门式刚架梁柱的柱截面最好采用等截面的构件。

2、轻钢结构工业厂房结构体系

在轻钢结构工业厂房结构体系中,其屋面一般选择有檩体系,常选用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或者是冷弯C型钢来做檩条,且檩条之间的距离一般间隔1.5米;同时,屋面板通常采用夹芯板或者是压型钢板。轻钢结构工业厂房结构体系中的外墙一般选择有墙梁体系,常选用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或者是冷弯C型钢来做墙梁,且墙梁之间的距离一般在1.5至2.1米之间;同时,墙面板通常采用夹芯板或者是压型钢板。此外,一般通过在墙梁和刚架柱内侧翼缘或者是檩条和刚架梁下翼缘之间设置隅撑,来确保主刚架柱内侧翼缘和主刚架梁下翼缘平面外的稳定性。同时,可以使用张紧的角钢或者是圆钢来对主刚架之间的水平进行支撑。

(二)结构布置

在轻钢结构工业厂房中,其结构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屋面结构、墙面墙梁以及支撑。其结构布置的设计要点如下:

1、屋面结构的平面布置

在轻钢结构厂房结构系统中,当房屋纵向的长度≥300米且房屋横向长度≥150米时,其房屋伸缩缝通常设置为温度伸缩缝。目前,制作温度伸缩缝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柱与吊车梁的连接处采用椭圆孔;另一种是在檩条的连接处设置双排柱或者是其连接处采用椭圆形的螺栓孔,以此来确保结构伸缩空间的充足。同时,在对屋面檩条进行布置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采光带、通风屋脊以及天窗等。此外,应根据具体实际的情况以及相关的计算来对屋面檩条之间的距离以及压型钢板厚度进行确定。

2、墙面墙梁的布置

在对轻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的墙面墙梁进行布置时,应先按照门窗的大小以及位置来对墙梁的位置进行确定。同时,在对雨篷与挑檐进行设置时,也需要增设墙梁等构件。此外,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计算来确定墙梁的规格尺寸。最后,在进行设计时,还必须对墙面板的规格、厂房的美观进行考虑。

3、支撑布置

在轻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中,其支撑主要包括竖向柱间支撑和横向水平支撑两种。这两种水平支撑的作用在于不仅能对刚架的整体刚度进行提升,而且还可以传递和承担水平力,从而为结构安装的稳定提供了保障。在对支撑进行布置时,若已设置了温度伸缩缝,则应将这两种水平支撑同时分别设置在每个温度伸缩单元之中,以此来确保空间结构体系的稳定。同时,横向水平支撑之间的距离应≤45米。若温度伸缩单元长度≤90米时,则应将上柱柱间支撑设置在温度伸缩单元两端的第一开间的上柱处。

(三)刚架柱基础的设计

1、刚架柱基础的形式

一般而言,轻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的刚架柱基础的形式主要包括三种,即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下条形基础以及桩基础。其中,柱下条形基础一般应用于加固工程之中,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一般应用于土质较为均匀的地基处,而桩基础则通常应用于深基础。

2、刚架柱基础的设计

在轻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中,刚架柱基础一般采用刚接或者是铰接柱脚的方式来对钢板和钢筋混凝土基础进行连接。同时,柱脚锚栓的制作一般采用Q345钢或者是Q235钢,且其长度必须符合相关的设计规范。此外,锚栓的直径应≥24毫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螺帽松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轻钢结构是一种具有自重轻、施工速度快以及商品化程度高等优点的新型的钢结构体系,现已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之中。其中,轻钢结构门式刚架设计已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单层工业厂房之中。而目前,轻钢结构的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加之,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必然存在不足之处。故而,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轻钢结构在单层工业厂房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煜.关于轻钢结构在单层工业厂房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4(18).

[2]杨波.单层轻型门式刚架结构的设计要点[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8).

[3]陈炜琴.谈轻钢结构单层厂房的设计[J].山西建筑,2012(18).

[4]谭辉.单层门式刚架轻钢结构工业厂房施工技术探讨[J].中外建筑,2010(2).

[5]王虹波.探讨单层门式刚架轻钢结构工业厂房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6).

中外建筑范文第2篇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概述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社会中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当下,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充分的将我国素质教育与他国现金的教育资源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 “趋利避害”, 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引申出了3+2模式、2+3模式。其内容便是前三年在本国学习, 后两年在他国学习, 这样学生们毕业之后便可以拿到两个国家的毕业证明。此外,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不断发展的当下,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形式也在积极的转变。积极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不仅可以真切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还可以更加全面的培养广大学生们自身的能力, 让学生们利用更加客观的心态去拓展视野, 使学生们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当中, 有效的强化自身的外语水平[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作为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模式, 还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们的跨文化知识, 树立学生们更加独立的人格。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 也受到越来越多家长们的关注, 其前景非常广阔。

二、中外主题式建筑教学差异——景观意识融入

景观意识内涵便是引导学生们在设计的过程中, 最大程度上了解建筑设计的背景、环境、文化等相关意识内涵, 正确明确并处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与自然结合的深厚意义。在实际开展中外主题式建筑教学合作的过程中, 中外教师对于“景观意识融入”教学的核心目的保持了一致。但是在针对“景观意识融入”这一主题教学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上, 中外教师们存在相对较大的分歧。

中方教师更加倾向于对“景观意识融入”概念的界定, 认为“景观意识融入”教学是基于传统风景园林研究的范畴。其内容便是景观作为审美的对象, 研究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自然景观实际需求来开展人工改造。中方教师更加倾向于针对自然因素、景观因素、地理地形变化、植被条件、道路状况等客观因素进行调查, 并将人为改造的内容过渡到自然环境当中。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中方教师认为需要从自然、地理地形、社会人文、审美等深层次的针对“景观意识融入”进行详细的分析。

西方教师针对“景观意识融入”教学更加倾向于对“风土人情”的理解, 并认为景观是应该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 并且可以彰显出当地的文化现象。必须应该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 融入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内涵[2]。并且还积极的提出了这些景观应该具有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客观差异, 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同应该具有继承性。由于西方教师对“景观意识融入”的独特认知, 所以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更加倾向于带领学生们到公共活动空间开展景观测绘体验, 并通过一系列的限定课题来引导学生们深入的理解景观意识的内涵。

由于中方教师和西方教师针对“景观意识融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出发点存在不同, 所以为中外主题式建筑教学合作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境。中方教师更加重视严谨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们了解设计景观和设计基础知识规范, 注重建筑外空间与景观品质、尺度等内涵上的协调。西方教师在开展“景观意识融入”教学的过程中, 更加注重景观与当地人文的造型感和景观与周边发展的逻辑关系。强调学生们通过实际动手测绘以平视点观察设计模型, 注重景观空间感。之所以会导致此种形式的差异, 究其根源便是中西方教师背后的教育体系不同、发展经历不同、人才培养方向不同、文化背景不同[3]。我国的建筑教育体系一直以来使用“扎布”的教学模式。由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建筑设计人才极其紧缺, 导致在实际开展建筑专业教学的过程中, 更加注重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把控, 更加注重学生们自身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和专业性, 忽视了学生们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的理解。而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们自身的建筑素质培养。倾向于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深化教学的逻辑性, 注重问题探究和实践动手能力。注重客观事物深层次的内涵探究, 如建筑与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层面的联系, 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并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性。

三、中外主题式建筑教学沟通合作教学策略——景观意识融入

在中外建筑教育不断发展的浪潮之下, 所面临的发展需求更加多元化。想要确保中外主题式建筑教学合作的实际效率, 便可以客观的看待中方教师教学方式与西方教师教学方式之间的优势, 真正的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教学理念, 通过沟通合作的形式, 真正的做到“1+1>2”。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的教育发展目标相同。建筑教学工作的实际应用性相对较强, 中方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们强化理论知识, 而西方教师所注重的理论内容可以与中方教师教学模式进行紧密的结合。通过中外主题式建筑教学良好的沟通合作, 为学生们搭建起科学创新教学途径。

(一) 景观意识基础知识融入

为了切实的让学生们掌握景观意识的基本知识, 教师便可以在实际开展“景观意识融入”教学的过程当中, 将景观意识的基础内涵想学生们进行讲述。在教学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案例分析的手段, 详细的带领学生们感知景观意识元素。切实的让学生们在案例分析、基础知识学习环节中, 初步了解景观、建筑设计要求, 学会针对景观进行赏析和初步设计, 感知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的紧密关系。

(二) 参观+测绘

当学生们了解基础的景观意识知识之后, 便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引导学生们开展实际餐馆和测绘[4]。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参观本市的景观。并设定参观+测绘的教学任务, 要求学生们进行立方体测绘、室内空间测绘。切实的让学生们在观察与测绘的过程中, 感知景观周围的人文信息、自然环境、经济信息、历史信息等内容, 并通过测绘的形式, 让学生们掌握具体到抽象的创作概念。

(三) 经典建筑分析+创作

为了切实使学生们详细的了解设计景观中的空间、功能、结构等内容, 并且激发学生们自身的创意细胞。教师便可以通过参观与讲解的形式, 分析经典建筑物的空间、功能、结构。并且结合分析的景观建筑引导学生们完成一个小型建筑的设计工作。通过给定文化因素, 和建筑元素, 如柱、墙、树、水面等基础环境要素, 让学生们结合自然环境的条件, 学会利用景观及建筑设计的方式体验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奇妙碰撞, 构建学生们初步创作设计感知能力。为了深化学生们的景观意识, 教师还可通过综合训练的形式, 以“本市高架桥下空间设计”为课题, 引导学生们结合本市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利用综合景观建筑要素开展设计, 切实的强化学生们对周围自然环境、地理地形、人文历史分析的前提之下, 强化学生们的空间设计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作为一种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 可以有效的强化我国传统教学工作的效率, 为传统教学工作融入更多的活力。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 必须要充分的听取不同国家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找出中西方教师教学内容的差异和相同点, 并及时针对不同之处进行沟通。充分的发挥出中西双方教学工作的优势, 切实的在增强学生们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强化学生们的综合实践水平, 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当代社会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 并且在我国高等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将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以景观意识融入教学为例分析出中外主题式建筑教学差异, 其目的是研究出中外主题式建筑教学沟通合作教学策略, 以便于切实的保障中外主题式建筑教学合作的实际效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主题式教学,景观意识融入

参考文献

[1] 马跃峰, 张庆顺.景观意识的融入:建筑设计基础空间教学研究[J].中国园林, 2011 (7) :41-45.

[2] 范建红, 朱雪梅, 谢涤湘.基于开放式教学的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挪威卑尔根建筑学院为借鉴[J].美术教育研究, 2018 (1) :113-114+117.

[3] 蔡晓曦, 李江.中外历史主题景观中的主体间性美学体现[J].中外建筑, 2017 (10) :47-50.

中外建筑范文第3篇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定义

“高中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它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 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 了解美术某一门类的特征和发展, 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 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 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二、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必然给中学生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 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是处于青春期前后, 其心理发展速度往往是跟不上身体的发育速度, 这使得中学生的身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引起各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这期间身体、心理和社交上的变化使得他们学会了更加谨慎, 批评能力进一步增强, 并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偏好, 开始去关心伴随着作品而出现的历史、哲学或者价值观的问题。

三、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过程

建筑是一门实用艺术, 它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 建筑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单具有实用的功能, 审美功能已变得举足轻重了, 但目前中学生对于建筑见解不足, 同时也不能用其他学科来欣赏, 不会举一反三;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运用音乐知识融入美术学科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 提高学生对建筑的欣赏水平, 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

1、音乐知识融入美术学科

音乐作为引导课程的导火线, 全文共四个知识点, 宫殿建筑、庙堂建筑、陵墓建筑以及居民建筑, 用音乐来导出这四个知识点的特点, 如:听一首《故宫的记忆》, 在这阶段中, 采取美术与音乐、历史等学科相结合, 采用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形式, 这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促进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而不是拘泥于过去的教师教, 学生听的方式, 这一转变, 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也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

用音乐来开展知识点, 这是一种新手段, 在充满乐音的环境中, 会让学生感觉到新鲜, 放松学生的心情, 使学生尽情、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 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 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2、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破重点

整个讲授环节都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把握建筑的特点, 用中西方的建筑实物作对比, 如:出示故宫和凡尔赛宫的图片, 一方面通过两幅图的对比, 来对学生提出故宫和凡尔赛宫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整个环节都是通过对比来展开, 进而得出宫殿建筑、庙堂建筑、陵墓建筑以及居民建筑的特点;通过对比, 来启发学生思考, 加深学生印象, 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 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 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讲解二者的历史以及在当时的地位, 来把握他们内在的意味;

总的来说, 整节课都是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而是允许多种可以接受的答案并存, 这些问题都可以进一步探索, 对于这些反映的问题、表现感情的问题、联想问题、评述问题以及推测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 进而达到欣赏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欣赏能力, 提升他们的认识和评述, 而不是只留在作品的表面上。

3、运用讨论手法来简易教学

让学生讨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在这一教学环节, 主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最后得出答案, 一是从建筑的结构上来看, 他们之间建筑的承重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以柱、拱等支起建筑物的重量, 而中国以斗拱为基础, 二是从建筑的材料上看, 西方以石为主要材料, 中国以木材、砖为主要材料;三是从建筑风格上来看, 西方的大理石建筑尺度大, 往往能营造出宏大、辉煌的气势, 但是做工较为粗糙, 细部的处理不够精美, 中国的建筑物因材质, 尺度的关系, 比较而言更有精巧感。

这主要采取了讨论型教学手段, 要求学生主动思考, 以及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对作品及审美对象的讨论都是随意的、自由联想的和由感而发的;美术欣赏过程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微妙的和多变的诸种因素, 运用讨论的教学手段,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和理解力, 而且更好的培养学生对复杂的视觉感受以及其深奥的意义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4、课后反思

对于该课程, 这主要选择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与形式, 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和持续的兴奋状态;重点放在了学生身上, 以学生为主, 积极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让学生获得愉悦和积极的体验,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往往关注的是大部分学生,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 还没有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 没有充分地把握教师主导的作用, 所以, 在今后的教学上还应该有待提高。

总之, 为了确保学生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得到优质的美术教学方法, 我们需要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究, 通过在探究中发现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循序渐进地改进教学, 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 真正使学生达到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摘要:美术教学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部分, 高中美术既能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 同时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 更是加强了学生鉴赏能力等综合素质, 所以, 寻求适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方法是刻不容缓的, 身为一名美术教师, 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课程,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 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中外建筑范文第4篇

1、来稿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图表规范。

每篇论文2000-6000字 (一般不超过8000字) , 短篇1500字以内, 直接发至电子信箱, 来稿请详细注明作者单位、地址、科室、邮编、办公电话、手机号码及E-mail。

2、来稿不涉及保密问题, 署名无争议, 稿件一律文责自负, 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修改。

本刊不退稿, 请作者自留底稿, 请勿一稿多投。

中外建筑范文第5篇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以自己的独特造园形式和深刻内涵,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提炼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潜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现代园林如何在发展中继承和发扬古典园林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当代人的休闲要求和对自然审美的渴望,值得深思和探索。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西方园林 中国现代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造园艺术的奇观。它以其典雅沉静、含蓄平淡、天人合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自然审美旨趣,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因此,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1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更是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多以诗文、词赋和绘画的意境为思想境界的追求目标。

中国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迥异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文地质以及乡土植物等特征,其自然资源构成的特殊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哲学理念,也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林观念,最终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并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不拘泥于狭小的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的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紧密地或象征性地联系呼应起来,营造出与自然景观形成整体性连接的园林景观。中国古人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以求得不断变化的视觉效果,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给予表现,使人看到不同空间和众多景观的交错场景,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园林景象。这样的园林造型,无论从动观或者静观的角度,都能使置于园内的人们在欣赏有限的园内景观的同时,还能够看到更加美丽和广大的园外自然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2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是园林的统率,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在布局上,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

3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只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建设出具有感染力和创造力的现代园林。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 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郦芷若.西方园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5]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上一篇:宫殿建筑下一篇:时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