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2024-02-08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现如今,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相关教学理念,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出现了衔接教学过程。为了进一步发扬“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分段培养学生的教学方式逐步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延伸。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模式逐渐得到更广泛地运用。因此,笔者将结合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具体教学情况,细致分析相关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方法

引言: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已经呈现出全面化发展特征,逐渐显现出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之后,深层次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过程之中,完成相关职业教学任务。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做好教育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在完成初级学习任务之后,逐步完成更高水平的学习任务。教师不仅仅需要帮助学生细致分析相关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过程,还需要为学生选择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此,本文就在以下内容中细致分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注重教学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进具体教学过程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率,必须注重教学体制改革,立足于体制机制角度,结合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需要以及具体学习情况。将各类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具体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之中。结合学生群体特点以及个性发展趋势,深层次优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逐步提升教学改革层次。将相关先进教学方法引入具体教学过程之中。现如今,我国社会对于职业性人才的要求较高,对职业性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这就意味着职业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综合学习能力。在改革职业教育体制机制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改革过程之中,积极采纳学生意见,切实融入学生之中。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考试成绩以及课业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教学能力层级,为学生提出不同教学目标,安排相应教学内容,逐步完善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实践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利用阶梯式学习方法,逐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操作经验。教师在改革教学体制机制过程中,需要从完善教学内容、丰富具体教学过程、应用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调整,在评价教学过程之时,需要合理采纳学生的主观意见,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及相关评价过程。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學模式的教学意义,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深层次挖掘专业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之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模式与一般的职业技术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在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实际教学过程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利用相关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在日常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情境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模式的本质、内涵。合理利用相关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教学情境以及学科知识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专业技能操作课程的教学意义。只有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中时,才可以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模式的实际意义,才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习各类学科知识,参与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将相关教学情境引入到实践操作教学环节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实践操作步骤之中。教师在营造教学氛围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鼓励学生们利用情境教学方法领悟更深层次的职业教育内容。

三、完善家校沟通机制

如果教师想要更深层次地挖掘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模式的本质内涵,需要进一步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帮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动态情况。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家长也需要承担起学生教育的责任,教师需要利用各类社交软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不定期与家长进行全方位沟通与交流。完善家校沟通机制,还需要立足于家长角度,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向家长讲述职业教育具体教学要求以及相关教学原则,帮助家长理解职业教育重要作用,引导家长参与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之中,积极采纳学生家长的有益意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沟通平台,深化家校合作模式,拓展家校沟通渠道。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帮助家长理解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形式教育之间的差别。帮助家长纠正错误意识,正确对待职业教育。最后,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及时向教师反馈,认真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利用各类互联网沟通平台,与教师沟通各类教学问题,遇到问题则需要与教师协商解决。

四、结束语

为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掌握相关学科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细致分析相关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任务之后,逐步过渡到高等职业教学具体过程之中。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需要以及综合素养发展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逐步丰富学生日常教学过程。笔者经过大量研究与调查之后,探索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具体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晓梅.高校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及优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139-141.

[2]黄华.关于职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3):77.

[3]王连秋.高职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及教育管理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144-145.

[4]赵林.中职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9):59-60.

作者简介:唐钰峤,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省常州市,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管理。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理论知识的说教,无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最终导致学生只知道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避免这一不足,对于我国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来说,老师需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依据,关注创造性教育策略的分析以及研究,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时加深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的认知及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及优势。

关键词:中等职业;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 引言

中等职业美术教育主要以培养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为依据,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时,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社会需要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保障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实现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其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意义重大,中等职业美术教育需要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向,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融为一体,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此来积极推动学科教学改革。

2 更新教学理念

与其他学校相比,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老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作为教育教学的目的,明确新时代背景之下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教学的新内容、新标准和新要求。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不是以美术专家以及设计师的培养为价值和目的,而是结合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以实践、实用、实际原则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在更新教学理念时,老师首先需要改革传统的美术教学设计方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比重,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其次,老师需要注重美术教学实操环节的有效加强,鼓励学生在简单临摹的过程之中进行主动创新,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以及技术水平。最后,老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美术学习的见习机会,增设相关的专业指导课程,将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入美术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对美术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构建完善逻辑思维框架,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综合提升。除此之外,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灵活利用线上教育教学渠道来进行学习教学经验。

3 加大实践课力度

实践课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以及渠道,對于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来说,实践课程的力度加大最为关键,老师需要注重实践课程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分析中等职业美术教育的重点以及难点,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实现自我突破。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以实事求是为工作原则,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目标,坚持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原则,通过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来体现就业服务的作用及优势。

在推动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围绕就业导向这一重要的教学核心制定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和计划,适当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以及教学比例。结合目前的教育体制现状分析不难发现,有一部分老师还没有接受专业的实践训练,因此,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之中无视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要求,最终导致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体现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对此,老师需要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出发点,关注理论重科与实践课的合理比重,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依据,在后期教学改革以及调整的过程之中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保证学生能够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在自主参与以及实践操作时提升个人的环境素养,掌握美术这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求。

4 拓建实训基地

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我国中等职业院校需要注重校外培训基地的有效构建,加强校企合作,着眼于美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求,积极推动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创新以及改革。学校需要加大对实践以及实训环节教学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明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落实要求,积极利用各个地区政府的教育专项资金搭建实训基地,保障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实践以及实习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需要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注重各类教学资源以及建设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配置,与企业进行大胆的合作以及尝试,共同完成不同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训实践基地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以及学习的平台,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需要完成学习的基础理论课程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的实训活动,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专业课程学习的技巧,真正实现举一反三。

5 结语

中等职业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分析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以及交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效特点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

参考文献:

[1] 夏咸云. 中等职业美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 科技风, 2010(22):34.

[2] 李佳昱. 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 000(002):215.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应该重视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努力构建富有鲜明个性的校园文化,以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的育人质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个性化;探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所学校能否卓有成效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关键在管理。这要求管理者必须想方设法维护、巩固以人为本的主导地位,强调责任感,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是教育任务之一,就需要我们加强学校管理能力,可管理者的素质能使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效率快速进行。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来处理好所有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持续再发展。从而增强学校的总体实力、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一、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1.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无形的德育

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师生情操,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有人曾经这样描述道:“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社会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对学校的侵袭也能起到很好的免疫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无数事实表明,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2.以点带面、形成文化

一个学校就像一个人一样,是有思想、有性格、有精神的,它的思想、性格和精神的形成依赖于学校文化的建设。没有学校文化,一个学校就没有灵魂和生命,就没有灵气和活力。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育人。学生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在教育上,而是要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设计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开展百态纷呈、学生喜闻乐见的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生活。职业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各式各样的技能比赛。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能给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创造丰厚的滋生土壤,提供学生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能促使学生的思想、行为、性格各方面都主动地、自发地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3.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是职场人生无声的导师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主要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而现代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并不仅仅是员工的文凭和技能证书等这些“硬实力”,而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软实力”。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絕大多数是直接走向各行各业一线工作岗位这个现实,我们要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来,构建校企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引导学生今后在职场拼搏的无声导师。在校企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熏陶下,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接受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终身学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等,从而不知不觉地树立起先进的、积极向上的意识,促使自己在走出校园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生活,适应职场激烈的竞争环境。

必须指出的是,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对学生的影响虽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渐进而稳定,意义深远,要深信,优化的职校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卓越技能人才的成熟之果。

二、实训教学工作的师资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需要有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特别是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开展好实践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培养教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

首先打破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的固有模式,生产实习教师要担任理论教学任务,而实习辅助教师全部由专业理论教师担任,利用担任辅助教師的机会,同生产实习教师进行交流与学习操作技能。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通过学习,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加强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这些可以为学校打造一批具有“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

2.拓宽师资来源“走出去,引进来”

中等职业学校通常会选派一些中青年教师、专业带头人到合作企业和高校去学习先进的一线生产经验和教学方法。我校鼓励专业教师去参加技能大赛和学术交流活动,同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合作等形式提高师资力量。将一些不具备校内实习条件的专业(工种),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聘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具有一线生产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从而拓宽了师资的来源,以优化教师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科学组合。

三、建立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机制

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时,对单纯的理论讲解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感到难于理解,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产实习中又要重新温习以前的理论知识,降低了教学效率。针对此类突出问题,可采用以下管理模式。

1.制定实训计划,实行多样化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相对较困难,一味的理论学习势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制定实训计划时要有明确的实训目标和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整合,开发出适合学生的实训内容。通过多年的摸索,采用实践教学可以将学生引入学习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定实践教学上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教学内容要有层次,由简到难,让学生有一定成就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信心,这样就会克服学生学习的困难,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目的。

2.“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做”即老师要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整个过程都是围绕“做”在进行,通过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从而避免了学习上的脱节。将课堂设在实训车间,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通过每位中职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我们势必将中职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高度,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沈建国.中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2(33).

[2]宴俊泽.关于提高中职实训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谈,2011(3).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xxxx

【摘要】我校以培养技术能手为宗旨,在技能教学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模块化的实训内容、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组织、精细的过程管理、高标准的双师团队,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技术能手,模块化,教学组织,过程管理,双师型 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优秀技术工人的使命,学生想学到本领,家长期望孩子工作可靠,企业渴望员工技术过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我校确定了培养技术能手的教学宗旨。

一、技能实训课堂内容模块化

为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技术能手,我们将训练划分为单件技能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习和训练。

(1)单件单项技能训练模块实训内容是一系列教学模块,模块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逐步变化,形状由简单到复杂,精度由低到高发生变化。一个毛坯,通过形状、尺寸、精度变化,能多次加工,要求达到的技能标准逐步提高。单件技能训练要反复操作,达到动作规范、准确、迅速。

(2)综合技能训练模块机械零件装配组合起来才有实用性,机械加工技能也不是孤立的。综合训练包括识图、工艺、加工、装配、检验等方面,通过综合训练提升学生全面的技能。综合技能要达到技

术全面,统筹兼顾的要求。

二、课堂组织,理论———实践一体化

以前,我们在教室讲授加工理论,在车间进行技能实践,两种课型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开进行,一部分教师讲理论,另一部分教师指导实训,理论和实践不同步,甚至严重脱节。理论课上讲的内容实训当中也许用不到,理论得不到验证,理解不够深刻。实训要用到的理论知识,理论课上没讲到,实训进度上不去。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现在,车间专门开辟出一块理论学习区,在学习区内摆设课桌和讲台,把理论课搬到车间去讲,车间就是教室,边讲理论边实践,理论和实践结合得紧密了。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印证理论、检验自己的设计思想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对于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查找解决原理和办法,并将其记录下来。

三、过程管理精细化

我们在技能教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技能教学过程细化为:安全教育、示范观摩、动手操练、交流反思、创新提升等方面。

(一)安全教育不松懈

我们对安全教育不厌其烦,常抓不懈,在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坚持安全教育。在正式操作前要求学生熟记文明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培养职业习惯的重要意义,牢固竖立安全意识。操作时要求学生正确放置工件、材料与工量具,清扫设备,保持车间整洁,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不违章操作,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完成训练后,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二)实操管理精细化

我们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方案,精心设计技能训练全过程。技能实操的过程分为理论准备、任务分析、示范操作、巡回辅导、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等环节。

首先学习加工理论,然后进行示范讲解。边示范,边讲解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每一模块训练,都从模仿指导教师示范开始,有章可循。例如,在数控技能训练之初,我们给学生整理了对刀、编程、仿真模拟、零件加工过程的每一步动作,要求操作严格遵循指导流程,学生入门很快,提高了上机操作训练效率。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后,教师巡视观察操作情况,注意每位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和正确,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出现类似的错误,就集中讲解,必要时重新示范操作要领,训练结束后在教案上作出标识,防止类似情况重现。

教师每天都批改工件作品,评价总结实习成果。分析不合格工件产生原因,告诉学生解决办法,保证他们切实掌握技能。对于大多数学生均出现的典型问题,则重点讲解,分析工艺、操作不当之处,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从而达到全员培养技术能手的目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要求学生平时训练三勤:勤做笔记,勤想工艺,勤总结。比如数控机床操作,人多机床少,每个人训练时间有限,不可能进行反复演练,必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技能。因此

我们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多记笔记,多总结。在自己操作前,写好步骤,操作时对比检验当初思路是否正确,操作结束作出记录。在教师示范、别人进行操作时,也可记下别人的加工步骤与工时,比如加工余量分配、工序、工步。每次训练结束后,及时回顾整理记录内容,总结得失。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提高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去寻求解决某个问题的操作方法。

(三)基本技能莫轻视

目前,机械专业学生有种误识,重视数控加工技能学习,轻视普车与钳工技能。实际上,最基本的传统技能训练课题,比如刀具刃磨,使用中心架、跟刀架加工细长轴,利用划线盘、四爪卡盘、花盘找正工件,调整挂轮法维修车床铭牌上查不到的进口设备螺纹,加工阶台轴、内锥孔等绝对重要。我们给学生讲明道理,丰富的普车经验是制定工艺路线的基础,忽视基本技能是错误的,要重视基本技能训练。

(四)以赛促练快争先

对手有多高,境界就有多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成立了竞赛团队,定期开展技能比武活动,比理论运用,比动手操作能力,让优秀的学生凸现出来,激励全体学生一起搞好学习。

四、专业队伍双师化

当前,伴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教育结构改革的逐渐深化,一批职校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华夏大地上迅速成长起来。这些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应该说都已达到了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要求。但是在它们的教师队伍中,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欠缺。以前的教育,一般只

要求教师在他所从事的某一学科具有相应的理论学术水平即可,至于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则并非必须。中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各行各业的生产第一线,所承担的工作是把成熟的技术规范、技术知识应用于现实生产并转变为产品或直接的服务。也就是说,中职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实行的是学历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现在从事中职教育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除要求他们在所从事的学科有一定的理论学术水平外,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要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但是从当前的教师队伍的现状看,现在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应该“说只是少数,尚有大部分教师还达不到这一要求,并成为制约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所以培养大量技术能手得“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事。

为了搞好师资建设,我校不仅每年选派专业教师技能进修,而且争取企业支持,聘请仪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上课。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实践,才能加快学生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增长,才能让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上升。机械专业和学校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概括为:教学模块弹性好,教室搬到车间来,实训过程精细管,双师型教师能手来。

参考文献:

[1] 张电平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浅谈 科技广场2007年第8期

[2] 何鑫炯 车间建在学校 课堂设在车间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14期

[3] 张小亮 螺旋类零件加工之我见 机械工程师 2002年第9期

[4] 王桂明基于企业需求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0年第11期

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课程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手段。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对应。

关键词:课程;设置;改革;创新;综合

课程是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学实际相互联系的结合点,既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核心,又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手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及发展,确定正确的培养方向是关键。我们把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作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就可以与这个具体、明确的培养目标相对应。

一、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和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培养了大量的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社会的需求就是职业教育的选择,职业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专业性,专业课程的设置则是社会需求的具体体现。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开展素质教育和实现创新教育的需求。把握好教育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教育、能力素质教育、创新观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及对其发展趋势的分析,对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意见》逐步构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研究制订教学计划,确定培养规格,统一安排教育教学实习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为主线。坚持以服务为学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三个取向。

二、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探讨优化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也是现阶段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这个课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协调好包括国家、企业界、教育消费者及教育经营者几个方面的关系,使职业教育所提供的课程服务与社会需求、个体需求合拍。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发挥职业教育的最大社会效能。

我们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兼顾共性和个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能力本位的培养,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以下三点是笔者的思考:

1. 先进理念和社会需求相结合

职业中学在开设专业时应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符合时代潮流。传授学生关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知识。

职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因而所学课程要紧密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先进必须与现实相结合。在课程的开设问题上,对于文化学科,要求学生应具备相当于普通高中毕业的水准,有利于将来在职进修或向高职输送人才作准备。对于专业课,以培训技能为基点。大部分专业课程要落实在“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的层次上,理论与实践结合很重要。因此,强化专业课的必要措施是增加实践的分量,加强实习实验课的课时安排。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仅面向预备劳动力群体,服务于人的初始职业,还要服务于已有职业群体的职业晋升愿望、职业转换愿望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学校教育要为人的一生和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教育服务。

2. 独立性和综合化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规律独立地处理问题,不能生搬硬套大专院校同专业课程结构,并兼顾地区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职业学校有相对独立的培养目标,有独树一帜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共性的内容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熟练就是职业教育的成功。课程的综合化,即改变以往的学科型课程为模块型课程。按文化知识的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将课程进行分类,尤其是突出技能要求。优化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综合模块,以适应不同专门化方向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明确职业技能训练的目标,制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方向的实训模块,各项实训都要有对应的教学大纲、教材、训练内容、目标要求、考核方法。

3. 应用性和融合性相结合

职业中学在确定课程结构体系及选择课程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培养目标——中等技术工人。应立足于一个“用”字,课程内容体现综合化和“四新”要求,要求上以实用、够用为度。课程应该是应用性技术、应用性知识、应用性技能的综合。专业课的“用”还必须贯彻到教师这一头,要求教师在讲授时要使学生不但知其用,用得对,而且要用得熟。按操作、使用、运行、维护、维修这五个环节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安排实习操作课及阶段性课程设计,实习实训要向制作真产品过渡,对于阶段性的课程设计要向小型化、实用化方面发展。兴趣小组活动允许学生自定题目搞小发明,小创造。

应用性即实践性教学环节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到专业对口的生产现场或模拟现场(实习工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通过课题训练和项目制作,让学生掌握设备操作技术、产品生产过程、工艺流程中的技术,学习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工作程序等劳动过程中的知识,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界迫切需要职业教育为其输送“即插即用”(plug-and-play)型职业劳动者,在学校教育与工作岗位之间实现零距离对接,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员工对企业的经济价值。

对于融合性的问题,主要是从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科技发展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学科边界越来越模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趋向于复合型和智能型,所以在课程设置的问题上不宜过细,技能训练范围不宜过窄,否则影响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转换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现今提倡的职中学生一专多能,如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同时获得机械类和电工类两种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就体现了两种专业的融合性。即课程设置要遵循由个性到共性、由特殊性到一般性的规律,和“降低起点、注重基础、反映前沿、交叉综合”的原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职业学校只有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及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才能在新时期求得新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改革现有模式,让文化知识教学、专业理论教学、技能训练教学相辅相成,逐步形成适应未来高科技的现代职教模式。

(铜山县铜山职教中心)

上一篇:统计学教学论文下一篇:人民币汇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