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数学论文范文

2023-03-07

中等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现如今,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相关教学理念,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出现了衔接教学过程。为了进一步发扬“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分段培养学生的教学方式逐步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延伸。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模式逐渐得到更广泛地运用。因此,笔者将结合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具体教学情况,细致分析相关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方法

引言: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已经呈现出全面化发展特征,逐渐显现出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之后,深层次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过程之中,完成相关职业教学任务。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做好教育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在完成初级学习任务之后,逐步完成更高水平的学习任务。教师不仅仅需要帮助学生细致分析相关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过程,还需要为学生选择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此,本文就在以下内容中细致分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注重教学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进具体教学过程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率,必须注重教学体制改革,立足于体制机制角度,结合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需要以及具体学习情况。将各类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具体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之中。结合学生群体特点以及个性发展趋势,深层次优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逐步提升教学改革层次。将相关先进教学方法引入具体教学过程之中。现如今,我国社会对于职业性人才的要求较高,对职业性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这就意味着职业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综合学习能力。在改革职业教育体制机制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改革过程之中,积极采纳学生意见,切实融入学生之中。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考试成绩以及课业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教学能力层级,为学生提出不同教学目标,安排相应教学内容,逐步完善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实践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利用阶梯式学习方法,逐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操作经验。教师在改革教学体制机制过程中,需要从完善教学内容、丰富具体教学过程、应用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调整,在评价教学过程之时,需要合理采纳学生的主观意见,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及相关评价过程。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學模式的教学意义,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深层次挖掘专业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之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模式与一般的职业技术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在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实际教学过程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利用相关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在日常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情境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模式的本质、内涵。合理利用相关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教学情境以及学科知识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专业技能操作课程的教学意义。只有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中时,才可以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模式的实际意义,才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习各类学科知识,参与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将相关教学情境引入到实践操作教学环节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实践操作步骤之中。教师在营造教学氛围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鼓励学生们利用情境教学方法领悟更深层次的职业教育内容。

三、完善家校沟通机制

如果教师想要更深层次地挖掘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模式的本质内涵,需要进一步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帮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动态情况。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家长也需要承担起学生教育的责任,教师需要利用各类社交软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不定期与家长进行全方位沟通与交流。完善家校沟通机制,还需要立足于家长角度,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向家长讲述职业教育具体教学要求以及相关教学原则,帮助家长理解职业教育重要作用,引导家长参与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之中,积极采纳学生家长的有益意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沟通平台,深化家校合作模式,拓展家校沟通渠道。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帮助家长理解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形式教育之间的差别。帮助家长纠正错误意识,正确对待职业教育。最后,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及时向教师反馈,认真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利用各类互联网沟通平台,与教师沟通各类教学问题,遇到问题则需要与教师协商解决。

四、结束语

为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掌握相关学科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细致分析相关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任务之后,逐步过渡到高等职业教学具体过程之中。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需要以及综合素养发展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逐步丰富学生日常教学过程。笔者经过大量研究与调查之后,探索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具体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晓梅.高校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及优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139-141.

[2]黄华.关于职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3):77.

[3]王连秋.高职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及教育管理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144-145.

[4]赵林.中职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9):59-60.

作者简介:唐钰峤,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省常州市,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管理。

中等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改革;思考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现状分析

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言,由于其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学校德育工作任务显得特别艰巨而繁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各条战线,甚至面向国际培养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然而学校的德育跟不上形势需要的状况令人担忧。由于近年来普通高校连年扩招,促使普通高中也不断地扩招,而大部分职校每年录取的新生,一般都是各地中考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因此各职校生源的质量逐年降低。新生的文化基础差,必然伴随着生源的思想道德品质差,这些新生入学后常常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表现为心理烦躁、波动、消沉或狂热,这也使他们的弱点暴露无遗,主要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淡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差,正视困难的能力不足,缺少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正义感,辨别是非能力差,经不起来自现代网络和影视等文化传媒中的不良信息以及社会上腐朽没落现象的诱惑等等。学生的这些缺陷已经成为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难题。

值得肯定的是,几年来,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德育工作,配备足够的德育工作队伍,并形成了一定的管理体系,开设了《德育》《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交际礼仪》等与德育关系密切的课程,还开展了德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然而,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存在着严重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德育目标失衡。学校在制定德育目标时,有伴随着政治风潮变化而变化和脱离学校实际的倾向。有关规章制度没有具体化,可操作性差。德育的阶段性目标跟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思想意识认识水平不适应。如各年级完成哪些道德品质培养任务或应达到什么要求,往往没有具体的规定和阶段指标。由于德育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德育工作事倍功半。第二,德育内容不十分明确,相当部分学校没有根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稳定规范的德育内容,只追求德育的近期目标,收不到长久的良好效果。第三,德育过程简单化。德育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它是以一定的内容为依据,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而目前的现状是:(1)以管代导。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服服帖帖。其实,这种高压式的德育,无法真正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操守,反而容易形成双重人格现象,他们在校似是服从一切制度,出了校门便为所欲为。(2)主客体颠倒。德育过程没有从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这个主体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进行说教。(3)德育过程形式化明显。德育过程没有形成全方位的、主体式的定格体系,而是单纯强调某一方面或某一针对性教育,德育活动完成后简单评价,至于学生在活动中知、情、意、行各方面是否发生变化无人过问了。(4)德育工作者不适应时代要求。德育工作者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甚至有部分是其他课程教不了的或者是由一些富余的教师来担当,因此.德育工作者整体水平不很高。这些现状警示我们,改革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前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要充分认识德育功能

德育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德育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时所导致的变化和结果,称为德育功能。德育功能分为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德育系统内部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和方法等诸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称为德育内部功能。德育系统与外部环境,如自然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结果称为德育外部功能。可见,德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所以把德育功能简单化是方法论上的错误。

(二)要遵循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方向性原则。学校德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完全照搬西方的那一套,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只会将我们引入歧途。(2)一贯性原则。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一曝十寒终究不会取得好的绩效。(3)实事求是的原则。学校德育工作,一定要克服形式主义,应结合社会及学生的实际,精选德育题材,研究德育方法,因材施教,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问题。(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一定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认识,磨练意志,坚定信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只搞空洞的说教,不要求学生付诸行动,只会毒害他们的心灵,养成言行不一的恶习。

(三)要有明确的德育工作具体内容

1982年,我国把“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正式写入《宪法》。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再一次强调:“学生的‘五爱’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思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再一次重申,把“五爱”教育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因此,“五爱”教育要求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第一,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整个德育系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立志献身祖国。第二,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首先,从爱父母教育出发,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在家能孝敬父母,那么到社会,就会尊敬和关心一切年长的人,在与人相处中,也会讲道德,与人为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漠不关心,就很难指望他到社会能去关心别人,更谈不上爱家乡、爱集体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中华民族忧患意识非常强烈,历史上有无数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他们的忧患意识总是与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正在逐步繁荣富强,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不高,而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要有高素质的国民,就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这就是要求当代学生要有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提高自身素质。再次,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锻炼。中华民族历

史上,流传着“韦编三绝”、“悬梁刺股”、“怀书丽耕”、“凿壁取光”等许许多多刻苦自励、发奋读书的故事,这些都是值得当代学生学习的。最后,要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古人很重视道德修养,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把自我修养作为每天必修课。“君子慎其独也”,则是更高的修养要求。一个人在公众场合,往往较注意自己的道德形象,当一个人独处时,仍要严守高尚的道德标准,这就很不容易了。只有在不断的自省自律的实践中,道德修养方能得以提高。第三,狠抓养成教育。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具体措施就是强化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落实,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把“五自”教育(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教育)和“四自”能力(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培养作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加以探索与实践。第五,坚持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中心,着重解决学生的政治方向、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和劳动观念等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民族正气、个人志气,使学生自觉维护和建设良好的集体风气。第六,抓好对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是衡量全民素质水准的重要标志。学校抓好社会公德教育,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当前青少年学生道德面貌主流是好的,道德情感是健康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行为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状况。比如,社会“公德心”淡薄。在公共场合下,青少年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杂物,损坏公物,上公交车不给老人让座等行为比比皆是。又比如,道德思维存在模糊性和矛盾性。许多学生对一些道德观念、道德概念认知、判断和辨别存在困惑与矛盾,常把大款、大亨、大腕当作崇拜偶像,把金钱、别墅、宠物看成辉煌人生的象征,出现了道德观念取向上的偏差。再比如,不少学生集体观念淡薄,自私、懒惰、缺乏社会责任感已成为部分学生的通病。他们崇尚的是以我为中心,在学校不主动参加集体劳动、值周劳动和公益活动。这些不良现象,必须通过长期的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才能得以逐步解决。第七,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当代青少年学生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因此,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他们在学习、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进行评估、决定取舍的基本思想观念,其支配、影响着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方向作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向,那些被肯定的有价值事物,会激起学生的热情,促进其积极创造与获取,从而影响着他们的实践活动的方向。二是动力作用。价值观是构成实践活动自觉性的前提,当价值观初步形成后,学生会按照自己的生活准则坚定不移地去行动,形成一定的思想动力。三是养成作用,价值观对行为的长期支配,会使学生的行为既出于内心又带情绪性,经常重复和强化,最终养成习惯。当代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性。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具有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效益观念、平等观念在学生中认可程度较高。但值得警惕的是少数学生价值取向已开始显现出物欲化、功利化倾向,他们倾心于对金钱物质的不适当追求,埋头在过度膨胀的自我设计之中。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四)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和途径进行教育。要更新道德教育观念,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参与式道德实践。灌输教育是一种封闭的教育,它试图以片面的外部道德灌输作为促进受教育者发展的根本,忽视内因的作用,忽视学生的立体教育,而学生的道德需要来源于学生的道德实践,学生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所以道德教育变“灌输式”为“参与式”,道德实践是关键。而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有:(1)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各学科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寓于整个教学过程。(2)充分发挥图书馆、德育室、党团活动室、校史展览室德育功能。(3)通过办手抄小报和黑板报,创办各种宣传栏,教室内外悬挂名人名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创造一个绿化、美化整洁的校园,使学生在优美的学习环境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4)开展德育的系列活动,把德育内容落实到实处。如坚持升旗制度、军训制度,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文明礼仪活动月、尊师重教活动月等等。要注意德育活动的基本方法:一是在活动前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向,准确把握学生思想上的兴奋点和困惑点,使活动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要使活动既能淡化思想教育痕迹,又能在活动中陶冶情操,要设计出既保证有思想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又具有新颖生动、富有乐趣和感染力的活动方案。三是精心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刻把握活动走向,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保证活动按预定方案顺利开展。

(五)要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

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一套管理班子,十条管理主线”的管理体系。“一套管理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管理主线”是:(1)校长一学生科一班主任一学生;(2)校长→学生科→文明值勤岗→学生;(3)校长→学生科→班委会→学生;(4)校长→团委→团支部→学生;(5)校长→教务科→科任教师→学生;(6)校长→住管员→学生;(7)校长→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学生;(8)校长→总务科→后勤人员→学生;(9)校长→家长委员会→学生;(10)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实行这一德育管理体系,将营造出全员齐上阵的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学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培养青少年的灵魂工程,其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进一步做好。

中等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所有的企业都在信息化转变的过程当中,而对于企业自身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有综合性文化知识素养。作为高等知识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高等职业院校应该迅速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既要提高专业知识的专业素养又要提高自身文化知识的掌握。力求培养更多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 学校 数学教学 网络

高等职业学校是我国对于三次(即完成小学初中高中或同等学业)增强型教育的主要教育机构,通过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学历证书。而能够进入到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必须是完成高中或者同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或者专业人才,分不同专业,在校学习总校时三到五年不等。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对已经在某一个特定职业或者专业领域进行的深层次教育,也可以是在社会从事某项专业技能的人才进行的专业知识再教育。可以这样说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专业技能的深层次研究的高等教育机构。而且在高等职业院校对于招收的学生专业技能以外的学科成绩没有较高的要求,主要是培养以个人本身的专业知识为主。

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是完全和普通全日制大学专科学校具有相同效应,而且正在向本科学校方向靠拢。而且在招生方面也完全采取和普通大学一样的招生形式,在一些特定的地区,也可以算是当地大学教育机构。

一、现阶段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情况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机制也在进行逐步的改革创新,因为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符合现代用人的需求。由于早期的教育模式中不太强调文化课的重要,只注重专业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先天的文化知识就不足,特别是数学知识,当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以后,因为只有专业技能知识而没有其它文化知识,在升迁的时候永远只是车间或者一线操作人员,而如果遇到企业裁员因为没有文化知识也会被列为首要裁员目标。

就此问题,马上被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列入研究解决范畴,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对现有的教育机制进行全面改革,而且要在教学和教学素材上进行全面的变动,必须从原本的复制型教育转变成以人为本的客观性教育。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要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出一个区域进行特别的教育模式。而且要充分的利用现在的网络教育模式进行引入是教育,即使学生毕业离开学校也可以通过高等职业学校的学习网络进行业余时间的学习补给,以保证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二、职业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地方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对于人才的定位也从原有的专业操作技能上升到具有全面性的复合型人才。而现有的一些中等职业技校或者成人高中等教育机构,教育水平有限、师资力量薄弱等情况造成人才培养上出现阶段性空白,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文化知识的缺失,更是造成学生只会操作机器而不能进行机器设备升级换代的操作。

而作为高等职业技校在招收学生的时候也是较为看重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不注重文化知识的程度高低。这就造成现在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内的学生文化知识掌握程度非常有限,其中以最为主要的数学知识更是一塌糊涂,经过测试只有较少一部分数学知识达标,多数数学水平仍然停留在初中阶段甚至更低。由于学校不看重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给学生心理形成了一种误区,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强硬就可以了,至于文化知识可有可无。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抱着学习只为了毕业证和就业证的心理,这种心理不管是高等职业技校还是中等职业技校甚至在一些名牌大学当中也普遍的存在。

三、职业学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而且学校方面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文化知识数学等学科知识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仍然采用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和素材进行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特别是师资力量完全是从别的普通大学或者师专聘请的老师。在实际内容上也是采用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而且多数的教材不能够和专业技能的数学知识接轨,这也极大地阻碍了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所有的企业都在信息化转变的过程当中,而对于企业自身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有综合性文化知识素养。以保证企业自身实力整体提升,而现阶段的职业学校都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实践教学,而文化知识属于理论知识,自然所占的比例就要减少。而与专业不配套的数学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摆设。

四、高职教育教学数学教育变革方向

作为高等知识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高等职业院校应该迅速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既要提高专业知识的专业素养又要提高自身文化知识的掌握。力求培养更多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重视性,学校方面应该设定一个模拟社会的教学平台,当学生进入学校后就会被分配到模拟社会当中,成为模拟社会企业中的一名工人,而完全按照真实社会一样的生存法则进行教育学习,学生会在模擬社会当中充分的认识到只有专业知识和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文化知识的工人差距到底有多大。模拟平台的搭建可以是在学校真实建设存在的,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平台搭建,这主要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自身实力来定。

在基础数学知识的教材上要选取现在的企业当中的数学常识进行教材制定,在师资力量上要在一些成功的大型企业当中聘请职业数学的高级人才充当数学教师,对于现有的数学老师要送到企业的第一先进行深化数学教育。

而学校内部要形成一种氛围,就是单一的专业素养并不代表着就是所谓的成功,只有全面符合性知识的人才是人才的标准,而且在毕业考试方面也要文化课与专业知识平等的考分成绩才能办法给毕业证书和资质认定证书。

要搭建一个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网络交流平台,充分掌握企业对于各种文化知识需求的脉搏,根据不同形式的变化,教材、教学方式、教育理念随之改变。高等职业院校要始终走在企业的变化之前做出正确的教育变化。

而当学生即使离开学校,也要进行跟踪教育,要紧随时代步伐,充分的利用现在的互联网,实现始终如一的教育模式,把学校的教学素材存储到互联网络上,随时更新,不管学生走得多远,都可以与学校取得联系,只要学生愿意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补充性学习,这对于学生的一生将有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刘琳高职数学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2] 王卫平,王美姣高职工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年20期

[3] 聂学建高职院校与现代教育技术创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0期

基金:本文为“高职数学与电子商务专业融合教学的研究”成果(GJXH2013-87),课题主持人史冉。

中等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是全世界拥有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因此,所拥有的劳动力总数也时最多的,但劳动力所接收的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却偏低。当代,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性人才,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本文通过对当代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管理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研究意义;管理方法;社会需要

一、前言

当代,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为社会输出和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储备,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劳动力素质低些,难以就业的严峻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中等职业教育在管理方式上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直接导致了中等院校的不景气,甚至直接倒闭。因此,在时代的变革中,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必须实现转型发展,才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解决专业且技术性强的人才问题。

二、研究当代中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其招收的对象主要以刚刚走出初中校门的毕业生为主,学生的可约束性较强,利于管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其输出专业性的人才被社会认可度也较高,学生就业比例也比其他院校要高出许多,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价值所在,同时也是国家发展和人才储备的必然要求所在。当代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能够解决“三农”问题,还能够为现代化农村建设而服务。所以,研究当代中等职业教育对我国来讲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2、劳动者专业性强,提升就业率。由于经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的失业率大幅上升,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与我们生计离不开,更与社会的稳定有关。在我国因人口众多本身就存在就业压力,政府以及各组织全力投入到解决就业的问题上,但仍会出现就业难的问题。研究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能够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够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迈向大学校门已经不再是衡量人才质量和水平的唯一标准,中等职业的再教育也可以为社会提供和输送高品质的专业型人才,而且国家对此类应用新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总舵。由此可见,国家若想从根源上解决就业难问题,必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通过中等职业的教育与再教育,劳动者不仅能够很好的就业,还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

3、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在“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而农村劳动力更是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一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往往转向城市进行再就业,而在就业过程,文化基础差,技能水平低,决定了农村劳动力只能在城市需求中完成较为初级、低级的体力工作。中等职业教育走向农村,不仅能够改变农村劳动力的这种状态,还能够满足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三、如何对当代中等职业教育进行管理

随着市场化在教育的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面临机遇越来越多,但与之同来的还有巨大的挑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需要跟进时代的步伐,更需要明确管理目标,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为长足发展规划教育计划,使中等职业教育在转型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改革。

1、研发新课程,建设合理的前期管理制度。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传统的课程已经明显滞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需要中等职业教育部门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的课程。研发新的课程包括三方面:一方面是中等院校对教育大纲的设置。中等职业院校要使教学模块系统化,并中职课程教学结构分阶段的运用到教学当中,保证课程方案综合化、合理化以及阶段化。第二方面是中职教师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在学校开始的初始,要根据学生特点细化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保障学生牢固掌握技术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很好地将所学技能进行实践活动。第三方面是合理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学校以及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以教学目的出发,适合学生需求,做到恰当的选择,合理的利用,以减轻学生负担为目的。中等职业教育建设合理的前期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对于专业的合理设置上。在专业的设置上,要对人才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且能够合理的预测社会人才的需求,保证学生能够就业,并且很好的就业[2]。

2、中等职业院校要严格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首先表现在学生招收上。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可适当调整分数线以完成招生目标,但一定要注意控制生源的质量,以实现就业率的提升。其次表现在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管理上。加大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查力度,对于经常不合格的学生进行警告,并加强教师对其的指导教育。另外,还表现在学生技能运用的管理上。中等职业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技术,拥有一技之长,在社会就业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学生技能的实践应用管理最为重要。学校经常开展实践技能活动以及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等,并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管理,使得学生各项指标都能够满足岗位需要。

3、合理利用中等职业教育的各项资源并加以管理。中等职业教育的资源主要表现在,学校的基础教学设施、学校的资金投入以及师资力量。学校的基础教学设施一定要满足学生与教学的需要,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护。学校的资金投入主要包括科研经费、财政拨款、学生学费等等,对于这些资金的管理,学校要建立透明的监督制度,合理的利用这些资金为学生学习而服务,更要防止学校在资金的腐败现象。在师资力量上,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引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高水准的教师队伍[3]。

四、结语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完善了中國劳动力队伍建设,提高了我国整体劳动力素质,更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的大问题,促进了社会稳定、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管理上更应劳动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其晴. 近十年来芬兰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 李先强. 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3] 刘梅红.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的问题及其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2.

中等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五位一体”中等职校育人模式的构建及内涵解读

(一)模式的构建

基于中等职校育人的实际和特点,我们提出的“五位一体”是指以“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和“岗位”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的育人新模式,这一模式构建的逻辑基础和理论依据如下:

1.逻辑基础

内在逻辑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和准则都是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要促进人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以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中等职校的学生作为一类人群,同样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也是中等职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而这在中等职校特有的“五位”上能够逐步实现。

外在逻辑是“学生的学校生活和职业社会化过程的关键着力点”。中等职校的学生一日生活离不开住、食、学、练,这与“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就有了密切的联系,在以上“四位”积淀的基础上,学生最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作为社会人去不断实现职业生涯中的人生价值。外在逻辑指向学生的一日生活和学生的职业岗位,这是现实的要求。

2.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理论。中等职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核心职能——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价值取向——以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本目的——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为理想追求。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树立正确的职教观,明确职业教育目的,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步骤,转变教学组织形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多元智能理论。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巨大潜力,我们应该首先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改变办学体制和模式,让每一个人都能人尽其才,真正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职业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还要为受教育者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不仅是一个职业人,而且是一个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社会人。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在中等职校管理中的应用:“呵护每一个生命体”,满足生存和生理需要;“安全在我心中”,满足安全需要;“我爱我新家”,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你是一个人”,满足尊重的需要;“我是最棒的”,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内涵解读

“五位一体”育人新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改变中等职校学生现状的求解,每一位都有其特定的核心要义。

1.“床位”的核心要义指向“学会生存,走向共生”。中等职校的学生家长总体来说社会层次和综合素质不高,其对子女要么是溺爱有加,要么是放任自流,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较差,表现在“床位”上凌乱不堪,谈不上一丝生气和美感存在。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同舍成员人际关系冷漠或是紧张,“床位”间缺失和谐的氛围。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可通过军事化的规范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让学生明白生存之道,提高自主意识,形成自主能力。通过宿舍集体活动和宿舍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团队精神,让学生努力改变自己,适应大众环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具备健全的人格,找到幸福感和归宿感。因此,“床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一个人的生存走向一群人的生活。

2.“餐位”的核心要义指向“学会尊重,养成习惯”。中等职校的学生虽不再是“饭来张口”,但表现在“餐位”上的是还时有喧哗、浪费以及插队等不文明或不讲秩序的行为举止。对此,我们要宣传节俭美德,让学生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尊重劳动成果。教育学生尊重规则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不插队,不喧哗。此外,可播放轻音乐调节学生身心。“餐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自发的尊重走向自觉的文明。

3.“座位”的核心要义指向“激发学趣,培养学能”。中等职校的学生学业不佳往往是源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良。另一方面,主体意识薄弱,学习方法机械也是重要的归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兴趣入手是提升其学业水平的必由之路。我们可通过激励性的竞赛学习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策略能力与合作能力,让学生做到我能学、我懂得学、我要共同学。“座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想学、愿学走向会学、学会的境界。

4.“工位”的核心要义指向“挖掘潜能,锻造特长”。中等职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娇惯,表现在“工位”上的是不自信、不积极以及怕脏、怕累、怕苦。需要指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工位”不单纯指学生练技能的所在位置,而是学生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我们要以技能为中心,以各种兴趣小组为载体,通过一年一度的技能大比武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提升信心,能够会唱、会跳、会说、会做,经由“工位”练出“真功”。“工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单一技能的获得走向综合技能的提高。

5.“岗位”的核心要义指向“走向成功,看我成功”。中等职校学生在岗位选择上往往表现为好高骛远,拈轻怕重;或妄自菲薄,缺乏自信;或求全责备,怨天尤人;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此外,更多的是不知道创业或不敢创业。一方面,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择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起点设计,指导学生辩证地自我评价、准确定位、应用策略、免走弯路,包括正视现实、比较鉴别;人职相配、扬长避短;应对挫折、适时调整,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走向成功。另一方面,通过创业课程开设和创业典型引路,指导学生积极创业,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以创业为别人创造岗位,从而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岗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正确择业走向积极创业。

“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岗位”“五位”要素之间的关系,既相对独立自成系统又相互关联结为体系。其中,“床位”是起点,“餐位”是基点,“座位”是重点,“工位”是支点,“岗位”是焦点,即以“岗位”为核心,“床位”“餐位”为基础,“座位”“工位”为关键而形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床位”“餐位”侧重指向学生成人,“座位”“工位”侧重指向学生成才,“岗位”侧重指向学生成功。关系图示如下:

二、“五位一体”中等职校育人模式的运行机制

(一)运行系统

1.目标引领。建立目标体系,包括总目标——“合格+特长”;分目标——“五位”考核指标。形成操作量表,使之既成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2.节点考核。依据学生的一日生活,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岗位”作为考核的节点。

3.信息综合。“五位”考评员将定性记载和量化数据按月统计汇总给相关组织部门,相关部门及时分析掌握情况,并交由负责学籍管理的教务处扎口进行信息的现代化综合处理,由月综合到学期综合再到毕业综合,最终形成每个学生一份完整的成长评价档案,以之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

4.适时反馈。教务处分月将综合处理的学生“五位”评价信息适时传递给专业系部,专业系部备案后适时传递给班级管理者班主任,班主任通过适当途径如校园网络或家校通平台适时将综合信息反馈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看到不足,学习典型,修正方向,以重新形成从目标引领到适时反馈的再循环。

(二)监管系统

1.校长室抓统筹,促运转。校长室负责指挥领导和统筹协调,着重督查有关部门在“五位”方面的组织管理情况,以学生在“五位”方面的综合表现考察各部门的工作成效。

2.各部门抓组织,促落实。在校长室领导下有关部门分工协助,如学生处、总务处、教务处、专业系部、就业处分别就“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岗位”构建专项考核体系,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予以责任性落实。

3.班主任抓布置,促管理。班主任根据有关部门提出的“五位”考核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布置,及时上情下达,并全程负责和跟踪,及时下情上报,以“五位”考核为标杆,促进班级的有效管理。

4.管理员抓考核,促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对学生在“五位”方面的表现实施考核,生活指导员、就餐管理员、科任教师、实训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分别对应“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岗位”的考核指标要求进行实施操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流程图示如下:

三、“五体一体”中等职校育人模式的保障体系

(一)设施保障

1.学生提供一张卡

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学校即为每名学生提供一张信息卡,这张卡应同时具备以下多种功能:身份识别功能、信息记载功能、评价获取功能。这张卡要求学生全天候佩戴,妥善保管,遗失要及时补办。

2.教师配备一台机

学校要为涉及“五位一体”管理的每名人员配备一台具备移动办公功能的评价工作机,同时配置一张管理权限卡。教师可在任何一个节点上通过互联网对其权限以内的学生就某个方面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或者数据分析。

3.学校建设一个网

首先,要构建覆盖校园每个角落的局域网,实施数字化管理。其次,依据“五位”要求设计专题栏目,实施分权限管理。第三,网信一体化,实施输入输出终端管理。一个终端既可以实现输入也可以实现输出,并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短信的形式向被考核者及其家长反馈。

(二)制度设计

1.一位一标准

基于“五位”设计考核量化表,实现一位一套考核标准,既有考核的统一要求,又有考核的个性要求。指标涵盖养成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实践教育等内容。

2.一岗一职责

“一岗一职责”是指在实践“五位一体”育人模式的过程中,明确每一个考核评价岗位,以及对应的考核评价对象,明确具体的考核评价内容和考核职责,严格按岗位职责履行考核、评价义务,行使考核、评价权力。

3.一评一反馈

评价:创新评价制度。

评价目的的导向性。指导帮助学生寻找“五位”现有水平与“五位”目标预期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五位”评价的检查与诊断功能,改进教育教学决策,指引学生向总体目标和各自目标拾级而上,促进学生道德和学业发展。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在评价中既要体现学生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又要能体现学生在动力、兴趣、人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内容,学生的热情才会被激发。

评价方式的灵活性。要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基于“床位”的评价可侧重考察,基于“餐位”的评价可侧重考查,基于“座位”的评价可侧重考试,基于“工位”的评价可侧重考工,基于“岗位”的评价可侧重考核,以此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评价过程的发展性。学生获得的发展应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活动后的结果上,因而“五位”学分体现一定的弹性,具有毕业分值的下限以及毕业时段的上限。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要尊重学生在“五位”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同伴、家长、企业等参与评价,使评价呈现多元互动之势。

评价原则的激励性。针对中等职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评价宜多从正面适时而又恰当地采取鼓励、表扬、赞赏等积极的激励性评价,评价学生的“五位”成绩时既要考察其历史情况,又要关注其发展的潜力。

同时要建立学生申诉机制。

建立申诉评议委员会。根据效率和民主性原则,建立专门的申诉评议委员会,设在学校学生处,作为处理学生申诉的专门机构。

严格申诉评议程序。首先要向申诉评议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陈述申述理由和申诉要求,然后由学生申诉评议委员会对申诉案件进行审查,事实清楚后再进行集体评议,报学校校长审核后,以申诉评议委员会的名义做出决定并落实申诉结果。

完善申诉的处理机制。学生申诉的处理机制,其层次应当分为向学校申诉评议委员会申诉和向学校的上一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复议两级。学校对申诉的评议,以一次为限。

反馈:应体现出协调性、及时性、发展性。

专业系部和班主任是学生“五位一体”考核评价反馈的两大“扎口”,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班主任负责学生学习中期的反馈,如一日一反馈,一月一反馈,一学期一反馈;专业系部作为二级管理体系下的育人核心部门,负责学生学习结束毕业前的综合反馈。

及时性、发展性就是要即时告知、及时反馈、适时调整。当“五位”中出现任何新的考核评价应即时告知,及时反馈,并要求学生做出适时的调整,促进良性循环发展。

(三)队伍建设

1.理论引领,强化服务意识

理论引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着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形成理念先导。二是深入学习领会“五位一体”理论,形成理论支撑。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学习“五位一体”基本理论,使之成为共同的价值取向;组织学生学习“五位一体”考核评价要求,使之成为学生共同的成长指南。

2.技术培训,掌握操作要领

培训内容分为量化考核体系的培训和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做到三点:学标准,心中有数;学技术,手中能操作;学考核技巧,脑中有策略。

3.信息分析,开展个别指导

考核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提升和发展,而非一大堆枯燥无生命的数据。因此考核评价的“扎口”部门和人员要对考核信息及时开展定性、定量分析,把无生命的数据信息变成可观可感的具体评价,并通过下发问题整改通知书、公告栏(或者大型电子屏)告知典型引领、管理者友情提示等方式适时开展个别辅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职业教育中心)

上一篇:模糊数学论文下一篇:数学初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