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2023-08-22

耳鼻喉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耳鼻喉科自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患者1100例, 其中男800例, 女300例。年龄4~85岁, 平均年龄46岁。其中耳部手术50例, 鼻部手术600例 (鼻窦炎280例, 鼻息肉160例, 鼻中隔偏曲60例, 鼻骨骨折50例, 上颌窦炎50例) , 咽、喉部手术450例。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措施

2.1.1 体位

我科均采用全麻手术, 术后标准体位为去枕平卧位6h, 头偏向一侧。但由于耳鼻喉科的手术部位的特殊性, 具体的体位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鼻部手术的病人, 用冰袋冷敷额部、鼻部, 将床头抬高15~30°, 有利于鼻腔分泌物的引流, 同时减轻头部充血。扁桃体术后取平卧位, 用冰块冷敷颈部。耳部手术偏于健侧卧位。喉部手术为去枕平卧位。除喉部手术外, 以上手术均可术后4h取半坐卧位。喉部术后6h可将床头在患者平稳的情况下抬高到30~45°, 以便于呼吸顺畅。若需给喉部术后病人翻身时, 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 以免牵拉术区伤口。

2.1.2 饮食

除喉部气管切开术需要12h后给予鼻饲饮食外, 其它的均可以术后4h进流质饮食, 6h后进食半流质饮食。但咽部术后4h给的流质饮食为冷性饮食, 以减轻术区伤口的疼痛。

2.1.3 治疗护理

(1) 鼻部术后局部堵塞, 病人会感到头痛、头胀、呼吸不畅, 晚间可根据医嘱给予止痛, 镇静药物, 低流量的吸氧, 或采取半坐卧位。若口中有分泌物, 告知患者切勿咽下, 将头偏向一侧经口排出, 以防止分泌物进入胃部造成呕吐。鼻部术后48h可以抽出纱条, 抽纱条时给患者鼻腔堵塞者滴液体石碏油, 以利于纱条的抽出, 减少出血。抽出纱条后用麻黄碱液滴鼻, 可改善鼻腔功能, 达到消炎、止血和防止鼻腔粘膜粘连。上颌窦根治术后定期行对孔冲洗[1]。 (2) 咽部手术当日嘱患者少语, 安静休息, 勿用力咳嗽, 咳痰, 以防止出血, 次日鼓励病人多讲一些简单的话语, 常伸舌, 鼓励患者进食, 以防咽部粘膜粘连而影响吞咽和讲话等功能。术后次日用漱口剂常漱口, 以助清除污物, 防止感染。 (3) 喉部气管切开术, 当患者回到病房, 要减少病房内人员的走动, 以防止室内灰尘飘浮增多, 病房内只允许留1~2个家属。改善呼吸困难, 给予患者低流量持续吸氧, 将氧气管放至于喉管内, 或者是喉口处。要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防止干燥, 而引起患者呼吸不畅。术后患者带有气管套管囊, 在24h内每2h充气放气1次, 间隔时间为15min, 是为防止创面渗血进入气管内。充气放气持续到无血性分泌物为止。为了让痰液和分泌物排出顺畅, 不造成呼吸困难, 遵医嘱给予氧气雾化吸入, 用糜蛋白酶4000万单位, 庆大8万单位, 有必要时加地塞米松5mg, 日4次治疗。为防止喉管压迫术区皮肤造成破溃, 日2次换垫布, 也可防止分泌物排时污染伤口, 保持喉口清洁。术后要按时的清洁和消毒喉管的内管, 消毒内管时不可拿出时间过久。分泌物增多时, 可每小时清洁1次, 同时用0.9%生理盐水与0.5%糜蛋白酶液交替点入套管内, 便于分泌物排出, 防止结痂阻塞气道和气道感染。滴入时让患者深吸气, 然后在深吸气的过程中将药液点入, 然后让患者慢慢的吐气, 这样可以减少因咳嗽而导致的痛苦。吸痰的过程中, 要动作轻柔, 以防止刺激伤口而造成患者剧烈咳嗽牵拉伤口, 造成出血。吸痰时间不可>15s, 若一次性吸引不尽, 可间隔30min后再次吸引。吸痰管下入喉管内的长度为内管的10~15cm, 左右旋转向上提拉。不要遮盖或堵塞套管口, 要用无菌敷料覆盖, 以减少感染。由于气切患者术后不愿下床活动, 为了防止肺部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鼓励并可协助病人早日由床旁活动转到床下活动, 但活动要适量, 不可操之过急[2]。 (4) 耳部术后病人要及时给药消除炎症, 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取换敷料, 控制感染。

2.1.4 护理观察

主要是观察有无出血、渗血, 是否痰中带血等。体温有无升高, 有无头痛, 恶心, 呕吐和感染。 (1) 鼻部手术重点要注意术后后鼻孔若有血液流下, 一定要嘱患者吐出, 以便观察出血量。观察病人鼻腔内有无清水样分泌物流出, 有无视力障碍或眼球视神经炎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4~5]。 (2) 咽部术后避免咳嗽, 若有分泌物要轻轻吐出, 不要咽下。向病人说明术区创面会形成一层有保护作用的白膜, 勿触之, 以免出血和感染。几日后若白膜从口中脱出, 属于正常现象, 不要惊慌。 (3) 观察喉气切术有无喉管脱管、堵塞、误吸。观察吸引的分泌物量、颜色、气味和粘稠度。喉气管切开术观察伤口处若有出血时, 观察出血量, 颈部有无气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4) 耳部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平衡失调, 面瘫等并发症。

2.2 术后护理指导

(1) 鼻部术后尽量告知患者避免打喷嚏, 若有打喷嚏前兆, 可用手指按压人中, 张大口作深呼吸, 舌头用力顶上腭的方法来消除。鼻部手术患者抽出纱条后, 不能用力擤鼻涕, 防止鼻出血, 嘱出院病人按时用药和定期复查[6]。 (2) 咽部术后患者半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或加重体力活动。 (3) 气管切开患者注意一点最重要的, 保护好气管口的清洁和做好消毒, 防止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套管脱出和堵塞。 (4) 耳部术后, 中耳和内耳患者, 嘱其不能擤鼻涕, 有鼻涕时要轻轻拭出, 以防止污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导致感染。嘱其在洗头洗澡时, 用棉球堵塞耳道口, 防止污水进入术区而继发感染;同时也告知其做好定期复查, 注意清洁。

3 心理护理

3.1 术后患者面临的心理问题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 (1) 焦虑:与担心术后治疗效果有关; (2) 舒适的改变:与疾病的症状有关; (3) 感染的危险:首要面临的问题, 也是患者最担心的一个问题; (4) 潜在并发症:担心术后是否会出现; (5) 恐惧:术后能否完全恢复或者是恢复到哪个程度。类似心理问题还有疼痛、营养不足、睡眠方式紊乱、自理缺陷、语言交流障碍和对手术知识缺乏等等。所以, 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 术后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3.2 术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 我们术后要做到对术后疾病的发展和恢复做好解释, 让患者了解整个恢复过程没有想象中可怕, 而且恢复率很高, 积极的配合治疗。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到多关心和体贴病人, 使其情绪稳定, 利于术后恢复。给患者以生活上的照顾, 解除和减轻病人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4 对护理工作的建议

4.1 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建议

给予患者预防性的止痛药, 选择刺激性小的, 减少病人的痛苦, 现在临床上对于止痛泵的利用率比较大。还有冰袋冷敷, 有利于减轻疼痛;还可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让其看书, 看报, 听音乐等;满足病人的要求, 允许家属陪护, 进食可口的饭菜, 安慰与体贴病人。

4.2 对心理护理方面的建议, 主要针对术后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来分析

(1) 患者术后会出现焦虑、失眠、心神不安、失去恢复信心、缺乏安全感、易怒等, 这时护士要做到安慰、体贴、关心患者, 多听听他们的心声, 妥善安置患者, 鼓励其消除对术后此病恢复不理想的想法, 找到术后同种疾病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 增强患者自信。

(2) 舒适的改变:对双侧鼻腔堵塞而引起呼吸不畅, 咽喉干燥的患者, 嘱其多饮水。

(3) 感染危险性:术后由于创伤而造成的抵抗力下降, 患者会出现体温异常升高, 身体较弱, 进食少, 窦腔内冲洗出脓性分泌物增多, 应密切观察生命指征变化。体温升高, 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并鼓励患者进食, 增加抵抗力, 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能量。

(4) 患者遇到潜在并发症:发现鼻腔堵塞物松动, 若脱落咽部, 嘱患者吐出, 切勿吞下, 勿自行扯出, 一旦发生大出血,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配合医生止血, 密切观察生命指征变化。

(5) 若患者出现恐惧心理则给予安慰, 提供舒适安静环境, 减少刺激。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及注意事项, 尽量避免让家属看到抢救患者场景, 以免增加心理压力。

5 总结

总之, 耳鼻喉科的护理要具有良好品德修养, 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 心平气和的说话技巧。对待病人要热情, 主动。介绍疾病情况要清楚易懂, 要有耐心, 要处理冷静, 公平, 态度诚恳, 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把病人的要求作为自己的神圣责任。

摘要:耳鼻喉科是一个特殊性和专业性非常强的科室, 此科室的术后护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术后护理, 让患者了解每一步操作, 告知其目的性, 让患者及家属减少恐惧心理, 增加恢复自信。良好的护理能使病人的身心尽快地恢复健康, 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关键词:耳鼻喉科,术后基础护理

参考文献

[1] 劳樟森.五官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0 (1) :79~95.

[2] 张敏, 田晶, 肖北春.喉癌手术43例呼吸道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 2005, 2 (2) :184~185.

[3] 陈梅.浅谈喉癌术后的康复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 2005, 12 (2) :99~100.

[4] 张晓敏.鼾症手术27例护理[J].桂林医学, 2001, 1:88~89.

[5] 许海燕.鼾症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 2001, 6:455~456.

耳鼻喉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耳鼻喉科护理过程中所发生的120起风险事故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回顾式分析。

1.2 方法

在耳鼻喉科护理操作技术的风险中,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3]: (1) 医疗事故: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操作失误、查对执行医嘱不仔细、擅自离岗导致护理间断等原因对患者造成损害。 (2) 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因态度不好或因护理技术不当而与患者发生争执。 (3) 医疗意外: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坠床、摔倒、自杀或输液反应等意外。 (4) 并发症发生:几乎所有疾病均可引发并发症的出现, 一旦出现并发症, 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具体如下。

1.2.1 科室因素

耳鼻喉科为相对高风险科室, 喉梗阻、气管异物、鼻腔大出血的危重病患者较为多见, 治疗与护理风险性大, 一旦出现失误, 即会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 容易出现医疗纠纷事件。

1.2.2 护理人员因素

现阶段我国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工作态度不端正, 没有责任心, 法律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与患者缺乏充分沟通, 对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方法等专业知识不甚了解, 且在护理过程中, 易出现操作失误, 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1.2.3 护理制度因素

我国很多医院至今仍采用传统护理理念对患者进行护理, 护理理念落后, 制度不完善, 在护理过程中漏洞百出, 常与治疗脱节, 极易出现护理失误, 造成医疗纠纷。

1.2.4 患者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 由于耳鼻喉科疾病复杂多变, 患者很难对医疗效果感到满意, 导致医从性下降, 致使患者抵制治疗, 影响治疗效果, 增加风险发生;部分患者因自身经济问题在住院期间因对各种费用的不不理解而发生纠纷;更有不少患者素质极差, 故意刁难医护人员, 不配合治疗, 造成不良后果, 引发医疗纠纷。

1.2.5 外部因素

由于部分媒体对医疗服务行业的少数医疗纠纷事件进行扩大报道, 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 致使患者从心理上抵制医护人员, 对医疗活动产生质疑, 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甚至有不法“医闹”从中挑唆, 引发医疗纠纷。

1.3 统计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耳鼻喉科护理操作技术的潜在风险因素包括科室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制度因素、患者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各类风险因素所导致事故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由于耳鼻喉科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 且患者基本情况千差万别, 常见喉梗阻、气管异物、鼻腔大出血等危重患者, 且患者在术后多伴有头晕、呼吸受限等现象, 在住院期间较其他科室更易发生摔倒等医疗意外, 同时, 耳鼻喉科的许多护理措施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加之部分患者对医疗护理方法存在质疑, 因此,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 稍有松懈和失误, 极易引起医疗风险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给医患双方均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逐渐提高,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医院护理的高要求, 医院各科室尤其是耳鼻喉科等高风险科室必须引进先进的护理理念, 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护理制度,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水平, 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拉近医患关系,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尽量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具体而言, 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科室护理制度方面

(1) 应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护理学分册》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指南[4]及杨春玲, 张瑞敏主编《临床护理路径》五官科临床护理路径[5], 结合科室特点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 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可加强医护人员间的沟通, 提高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 及时纠正错误, 降低风险发生。 (2)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监控力度, 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结合本科特点, 制定相应的护理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制定风险补救预案, 一旦风险发生, 及时处理补救。 (3) 严格执行执业准入制度, 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坚决不予录用。 (4) 完善护理各项书面记录,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护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严禁伪造、涂改等, 保证护理记录的质量。 (5) 规范科室仪器、护理用品与急救药物的管理, 派专人管理, 对科室仪器和护理用品的使用做详细记录, 对缺少的物品及时补入。

3.2 医护人员方面

(1)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充分了解耳鼻喉科常见病与并发症的相关知识, 掌握风险识别方法, 同时, 医师应加强自身诊疗技术的熟练度, 提高治病疗效, 尽量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护理人员则应加强自身护理技术的熟练度, 减少护理操作失误的发生。 (2) 加强自身法律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 不断学习法律知识, 时刻警戒并发症及医疗意外的发生, 从而有效控制医疗意外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3)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护理制度, 严格三查七对,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问题, 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

3.3 医患关系方面

医护人员应加强服务意识, 以患者为中心,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向患者介绍与病情有关的相关知识, 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消除患者顾虑, 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得到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并可以恰当的方式解决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4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良好的社会形象对减少风险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耳鼻喉科可通过加大科室宣传力度、推出优惠亲民活动、通过开展义诊等方式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使其正确认识耳鼻喉科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树立耳鼻喉科良好的社会形象, 减少社会不良舆论对科室的影响[3], 同时, 也可依靠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 加快科室的发展。

该院耳鼻喉科经过护理管理体质改革, 应用全新的耳鼻喉科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 全科医护人员组织学习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 风险防范意识逐步提高, 技术水平更加精湛, 住院患者得到了我科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 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护理风险的发生较前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 耳鼻喉科护理操作技术风险贯穿于患者住院期间的整个护理过程中, 而护理安全是科室发展的基础, 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 提高职业素养, 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更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拉近医患关系, 树立良好的护理服务形象, 在护理中, 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严格三查七对, 已减少护理操作失误的发生,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患者康复, 减少风险的发生。

摘要:目的 研究如何防范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的潜在风险。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 耳鼻喉科护理过程中所发生的120起风险事故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回顾式分析, 重点研究耳鼻喉科护理操作技术的潜在风险因素, 并探讨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结果 耳鼻喉科护理操作技术的潜在风险因素包括科室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制度因素、患者因素, 以及外部因素。各类风险因素所导致事故比例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将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的潜在风险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可减少风险的发生。各种风险因素均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重点关注。同时, 先进的护理理念、完善的护理制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及高度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可大大降低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的潜在风险, 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耳鼻喉科,护理,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 马晓惠.护理风险管理在耳鼻喉科病房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1, 32 (33) :7612-7613.

[2] 夏旭峰.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8) :66.

[3] 余春华, 李俊英.临床护理中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J].华西医学, 2008, 23 (6) :1469-1471.

[4]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护理学分册 (耳鼻咽喉科护理指南)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22-436.

耳鼻喉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妇产医院基本标准(试行)》、《耳鼻喉医院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医发„1996‟第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计划单列市卫生局,各部委卫生局(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有关单位: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关于制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规定,作为《条例》配套文件我部制定了《眼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妇产医院基本标准(试行)》、《耳鼻喉医院基本标准(试行)》,作为审定医疗机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三级眼科医院

一、床位:8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眼外伤、屈光眼肌和肿瘤整形专科、麻醉科、眼预防保健科;

(二)医技科室:化验室、放射科、病理科、药剂科、供应室、手术室、验光视野室、超声波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室、激光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1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每专科至少有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3人。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呼吸机

心电图机电动吸引器

心电监测仪心脏除颤器

麻醉机手术床

专科检查台手术显微镜

麻醉监测仪高频电刀

双极电凝器检眼镜

视力表裂隙灯

眼压计验光仪及镜片箱

视野计角膜曲率计

眼肌力仪眼底照相机

超声波仪手术显微镜

冷冻仪玻璃体切割仪

激光治疗仪火焰光度计

血球计数仪分析天平

离心机电冰箱

X光机敷料柜

器械柜高压灭菌设备

煮沸消毒锅电烤箱

紫外线灯洗衣机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同三级综合医院;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注:目前我国不设

一、二级眼科医院)

妇产医院二级妇产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50-200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应设妇科、产科(爱婴区及高危产科)围产监护室、麻醉科、新生儿科、计划生育科、急诊科、预防保健科、产内科。

(二)医技科室:应设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手术室、病理科、血库、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5名护士。每张产床配3名助产士,每3张待产床应配1名助产士;

(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每张产床配3名助产士,每张待产床应配1名助产士;

(五)至少有2名具有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剂人员和相应的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

(六)营养人员不少于1名。

四、房屋:

(一)每床平均占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占用病房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产科母婴同室每张床占使用面积6平方米,婴儿床占使用面积2平方米。

(三)门诊面积按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计。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产床

心电图机婴儿保温箱

心电监护仪无影灯

万能手术床、胎心监护仪

万能产床显微镜

麻醉机万能显微镜

妇科检查床电冰箱

恒温箱分析天平

X光机离心机

高速离心机

生化分析仪尿分析仪

B超冷冻切片机

石蜡切片机敷料柜

洗衣机器械柜

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

蒸馏器

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

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

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除增加床头信号灯1台外,其它与一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三级妇产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应设妇科(并设专业组)、围产医学科(爱婴区及高危产科)、计划生育科、高危新生儿科,NICU急诊科、麻醉科、预防保健科、中医妇科、中西医结合科、ICU、产内科、内分泌科;

(二)医技科室:应设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输血科手术室、B超室、病理科、遗传室、消毒供应室、信息资料科(病案科、统计室)、营养室、图书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5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5名护士(每2张待产床应配1名助产士,每张产床应配3名助产士);

(三)每专业科室的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的职称;

(四)临床营养师不少于1人;

(五)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四、房屋:

(一)每床平均占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每床占病房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新生儿床占使用面积2平方米;

(三)门诊面积按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胎心监护仪

心电图机B超

心电监护仪万能手术床

无影灯麻醉机

麻醉监护仪高频电刀

X光机移动式X光机

妇科检查台腹腔镜

产床宫腔镜

婴儿保暖箱显微镜

婴儿远红外线辐射温箱紫外线分光光度计

生化分析仪自动分析仪

酶标分光光度仪酶标分析仪

分析天平尿分析仪

电冰箱恒温箱

器械柜敷料柜

石蜡切片机冷冻切片机

蒸馏器高压灭菌设备

洗衣机紫外线灯

血气分析仪万能显微镜

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高速离心机

通风降温烘干设备离心机

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

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

(二)病房每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注:目前我国不设一级妇产医院)

二级耳鼻喉医院

一、诊台和床位:

耳鼻咽喉诊台及诊椅15至20台,住院床位总数50至100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耳科、鼻科、咽喉气管食管科、麻醉科、预防保健科、急诊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听力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每诊台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至少有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三)各专业科室至少有一名主治医师;

(四)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不低于1:1.5。

四、房屋:

(一)每诊台椅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二)诊室诊台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四)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呼吸机

心电图机电动吸引器

麻醉机抢救床

专科检查台手术显微镜

耳用电钻纤维喉镜

硬质直接喉镜纤维气管镜

硬质支气管镜纤维食道镜

硬质食管镜显微镜

火焰光度计血球计数仪

分析天平离心机

电冰箱X光机

敷料柜器械柜

高压灭菌设备煮沸消毒锅

电烤箱紫外线灯

洗衣机

(二)门诊每台单元设备:

耳鼻喉科诊台1台

耳鼻喉科诊椅1个

立灯1个

常规检查用具每套(不少于20套)包括:枪状镊、鼻镜、耳镜、间接喉镜、鼻咽镜、压舌板等

器械盘1个

电动吸引器1台

常规局部用药盘1个

喷雾器2个

电烧器1台

痰盂

(三)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同;

(四)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三级耳鼻喉医院

一、诊台和床位:

耳鼻咽喉诊台及诊椅30台以上,住院床位总数70-150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耳科、鼻科、咽喉气管食管科、麻醉科、头颈肿瘤科、预防保健科、急诊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室、窥镜室、手术室、听力室、治疗换药室、激光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室、计算机室。

三、人员:

(一)每诊台(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各专业科室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三)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不低于1:1.5;

(四)至少有3名麻醉师;

(五)至少有3名病理医师;

(六)至少有1名营养师;

(七)至少有2名听力检查技术人员;

(八)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护师或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

(九)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1%。

四、房屋:

(一)每诊台椅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诊室每诊台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四)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呼吸机

心电图机电动吸引器

心电监测仪心脏除颤器

麻醉机手术床

专科检查台手术显微镜

麻醉监测仪高频电刀

双极电凝器耳神经外科设备

耳用电钻纤维鼻咽喉镜

硬质直接喉镜(套)纤维气管镜

硬质支气管镜(套)纤维食道镜

鼻内窥镜(套)支撑喉镜(套)

纯音听力计声阻抗听力计

诱发电位听力计激光治疗机

硬质食管镜(套)显微镜

火焰光度计血球计数仪

分析天平离心机

电冰箱X光机

敷料柜器械柜

高压灭菌设备煮沸消毒锅

电烤箱紫外线灯

洗衣机

(二)门诊每台单元设备:

多功能耳鼻喉科诊台1台

一般耳鼻喉科诊台1台

立灯1个

常规检查用具每套包括:枪状镊、鼻镜、耳镜、间接喉镜、鼻咽喉镜、压舌板等1套

器械盘1个

电动吸引器1台

常规局部用药盘1个

喷雾器2个

电烧器1台

痰盂

(三)病房每床单元设备除增加中心给氧设备和吸引设备外其他与二级综合医院同;

(四)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上一篇:消毒供应室护理计划下一篇:骨外科护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