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

2023-03-20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评价胸外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172例胸外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并与既往未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92例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6%、0.6%及98.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胸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胸外科; 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过程中危险因素识别、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可降低护理风险。胸外科中多以食管、贲门肿瘤,胸部外伤及肺癌多见,胸外科手术往往创伤大,术后易并发严重合并症,因此,护理风险度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尤为重要[1]。本组调查中,笔者总结了在本院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72例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9月本院行胸外科手术患者17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02例,女70例,平均年龄69.9岁(37.2~72.8岁)。肺部疾病55例,食管癌41例,贲门恶性肿瘤35例,胸部外伤41例。收集既往在本科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2例临床病例护理资料作为对照组,均行一般护理管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风险识别与评价

1.2.1 疾病引起的风险因素 胸外科患者如食管、贲门肿瘤等患者,术前均伴程度不等的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大出血、呼吸困难等;加之术后创伤,对病情观察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可能加重并发症风险。

1.2.2 识别给药和的仪器使用中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监护仪器使用过程中,患者由于皮肤受损、翻身等使得电极片粘贴脱落、导联线打折等,均对患者病情观察产生不利影响。

1.2.3 识别环境和患者交接的风险因素 交接班制度不严,导致胸外科手术后的评估不充分,而未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导致出现压疮、肺水肿、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1.2.4 识别医护人员素质水平和工作流程上的危险因素 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未能充分解释,导致患者反感,进而缺乏对医护人员信任。相关管理制度没能严格遵守,导致抢救配合能力差,延误救治时机。

1.3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1.3.1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设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发现危险因素应及时向护士长、护理部门汇报。制定护理风险的应急程序,对临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紧急情况模拟演练,规范交接班基本程序。

1.3.2 重视风险评估和基础护理 入院时全面评估、识别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固定引流管道,并定时查看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性状,加强基础护理,保证各种抢救仪器能够正常运行[2]。

1.3.3 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 接患者时、进入手术间前、麻醉前及手术前均严格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手术名称与部位、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及配血报告等。如术中需要给药,需与医嘱、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详细核对后用药。如需输血,取血时与血库认真核对无误后签名,回到手术间后再和麻醉医师共同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输入,并将输血记录贴于病历中。患者手术体位安放要遵循“科学、合理、舒适”的原则,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年老体弱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约束带松紧应适度,并于受压部位垫软垫,避免血液循环障碍。

1.3.4 强化风险意识及制度意识 结合案例分析,引导护理人员逐渐建立起学法、懂法及用法的意识,避免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导致护患纠纷,提高制度依从性及自律性,强化责任心,进而使护理安全隐患下降,既使患者健康权得到尊重,又使自己得到保护。

1.3.5 规范再教育制度,加强业务技能训练 胸外科手术中所用器械及设备如胸腔镜、呼吸机、人工心肺机等更新换代快,使用复杂,为掌握新器械功能、维护及护理等知识,可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为解决手术护理工作中的新问题,可每年选派业务骨干到兄弟医院学习,并将知识传授给其他护理人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观察组针对胸外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6%、0.6%及98.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胸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活动受到限制、体力消耗及疼痛等特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甚至导致患者死亡[3]。针对胸外科患者的特点及手术需要,在加强护理风险识别与评价的基础上,本院胸外科实行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重视风险评估和基础护理,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强化风险意识及制度意识,规范再教育制度,加强业务技能训练等风险管理措施,增强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综合素质,使得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自实行护理风险管理以来,本院胸外科护理过程中,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6%、0.6%及98.8%,均显著优于之前未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P<0.05)。提示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地规避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防范和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武淑平,刘君,赵玉香.38例老年人人工气道意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学杂志,2002,17(11):823.

[2] 陈勤.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663-664.

[3] Suemitsu R,Yamaguchi M,Takeo S,et al.Favorable surgical results for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over 80 years old:a multicenter survey.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8,14(3):154-160.

(收稿日期:2011-07-11)

(本文编辑:郎威)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文章将对胃肠肿瘤疾病的外科治疗和重建工作作为研究内容,讨论胃肠肿瘤患者适合的治疗手段,以便于临床推广应用,更好的提高胃肠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虽然目前临床医学领域中治疗胃肠肿瘤的方法开始广泛应用MDT手段,但是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仍是主要手段之一。在进行胃癌外科手术后,应对患者实施重建手术,Billroth Ⅰ式以及Billroth Ⅱ式可作为胃癌外科手术后主要的重建术式。但近年来出现的Roux-en-Y 再建术式具有良好的重建效果。对于直肠癌的治疗,应用外科手术作为主要手段已经成为专科化趋势,直肠癌运用保肛手术治疗的手术率可达到70.0%-90.0%左右,已成为主要的治疗直肠癌的医疗手段。对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重建工作,一直是临床医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患者发生肿瘤的不同部位,确定正确的手术范围,并综合考虑患者发生肿瘤的形态、大小、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全身实际情况、患者年龄等因素,确定恰当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胃肠;肿瘤;外科治疗;重建

胃肠肿瘤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大多数情况下为胃癌[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肿瘤的发病率以及发现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向于年轻化发展。外科手术是治疗胃肠肿瘤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也是临床上治疗胃肠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对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易发生切口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一般在5.0%-20.0%之间,约占医院内部感染的四分之一。胃肠肿瘤患者由于外科手术发生切口感染后,会导致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延迟,并引起患者切口开裂,甚至引起患者发生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以及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2]。因此,研究对胃肠肿瘤患者的新型有效治疗方法迫在眉睫。目前对胃肠肿瘤的治疗模式以多学科诊断和治疗评估,并且由胃肠肿瘤外科医生为主,病理科、医学影像科、内窥镜科、介入科、化疗科、放疗科以及营养科等医务人员组成的胃肠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此模式简称MDT[3]。根据各个学科对患者在术前进行的检查以及评估结果,按照医学指南,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制定出具有前沿性、合理性以及较为公认的治疗计划。文章将对胃肠肿瘤疾病的外科治疗和重建工作作为研究内容,讨论胃肠肿瘤患者适合的治疗手段,以便于临床推广应用,更好的提高胃肠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结果如下。

1. MDT的主要内容

MDT,即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是各个学科共同协作,综合治疗胃肠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对胃肠肿瘤的治疗模式以多学科诊断和治疗评估,并且由胃肠肿瘤外科医生为主,病理科、医学影像科、内窥镜科、介入科、化疗科、放疗科以及营养科等共同配合治疗工作,根据各个学科对患者在术前进行的检查以及评估结果,按照医学指南,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制定出具有前沿性、合理性以及较为公认的治疗计划[4]。

MDT的优点在于:1. 能够缩短胃肠肿瘤患者由诊断到治疗的时间;2. 根据各个学科的会诊和讨论,可以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案;3. 不同的专科医务人员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到患者的全部资料,实现资源共享;4.消除单科诊疗可能会出现的片面性,规范胃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标准,统一流程以及临床途径,并建立合理有效的对于胃肠肿瘤疾病的诊疗机制,从而全面提高胃肠肿瘤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

2. 外科手术治疗以及重建胃肿瘤

虽然目前临床医学领域中治疗胃肠肿瘤的方法开始广泛应用MDT手段,但是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仍是主要手段之一。临床证实,胃癌D2手术可作为胃癌的标准化根治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胃癌治疗工作。利用规范化的胃癌D2手术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降低患者由于胃癌相关的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5]。若患者的腹主动脉周围出现明显的淋巴结转移,则应对患者实施治疗性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工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进行胃癌外科手术后,应对患者实施重建手术。研究表明,目前临床医学中应用Billroth Ⅰ式以及Billroth Ⅱ式可作为胃癌外科手术后主要的重建术式。但近年来出现的Roux-en-Y 再建术式具有良好的重建效果。Roux-en-Y与Billroth Ⅰ比较可知其优点为:1. 不会发生吻合口漏现象,较为安全可靠;2. 若患者发生局部十二指肠以及淋巴结复发时,不会引起患者出现通过障碍;3. 患者肠液反流至残胃部分较少,几乎不发生食管炎或者残胃炎疾病;4. 患者发生残胃癌时,易进行手术治疗等。Roux-en-Y与Billroth Ⅰ比较可知其缺点为:1. 增加了患者的吻合口,且延长了患者的手术时间;2. 无法对患者通过内窥镜观察十二指肠情况,因此患者若发生胆总管结石或者乳头部位肿瘤时无法进行相应的处理;3. 进行重建后食物不通过十二指肠,因此患者可能出现钙离子吸收低下的情况;4. 患者进行外科胃切除术后,远端残胃与食管残端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概率较高。

3. 外科手术治疗以及重建肠肿瘤

直肠癌是我国人群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目前对于直肠癌的治疗,应用外科手术作为主要手段已经成为专科化趋势,直肠癌运用保肛手术治疗的手术率可达到70.0%-90.0%左右,已成为主要的治疗直肠癌的医疗手段。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外科保肛手术治疗,具有可行性、根治性以及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肯定。患者在进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之前,应先对其进行直肠腔内B超、MRI以及直肠盆腔内CT医学影像检验等措施,确定患者病灶的具体情况,并经过MDT研究,确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6]。若患者体内肿瘤出现侵犯直肠壁以及发生明显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应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对其进行辅助放疗以及化疗措施,此举可提高直肠癌患者进行保肛手术治疗后的根治率,并且达到降低术后局部病情复发的发生率。在对直肠癌患者进行保肛手术治疗时,应重视直肠癌根治术的质量控制问题,保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上切缘、下切缘以及直肠系膜的完整切除。在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应在确保对患者进行根治的前提下,保留患者的性神经、肛门内外括约肌以及排尿功能。对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重建工作,一直是临床医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 讨论

对于胃肠肿瘤患者而言,由于医学领域的不断进步,学科交叉现象正逐渐进入治疗措施之中。因此对患者进行各学科综合治療,是提高胃肠肿瘤患者的的治疗效果,并且改善胃肠肿瘤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对于大多数胃肠肿瘤患者,在对病情进行诊断的同时也是病情的进展期,因此对这类病人进行综合治疗尤为重要。利用外科手术对胃肠肿瘤疾病进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中较为有效以及常用的治疗手段[7]。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患者发生肿瘤的不同部位,确定正确的手术范围,并综合考虑患者发生肿瘤的形态、大小、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全身实际情况、患者年龄等因素,确定恰当的手术方式,才能够更加安全有效的对胃肠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胃肠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汤月良. 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诊治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14): 26-27.

[2]肖娟,李敏,张晨,等. 胃肠肿瘤63例围手术期快速外科康复护理体会[J]. 陕西医学杂志. 2012(1): 123-124.

[3]胡蜀丹. 胃肠肿瘤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营养支持探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10): 83-88.

[4]刘芳. 胃肠肿瘤外科关于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9): 356-357.

[5]张玉玲. 胃肠肿瘤病人留置胃管的固定方法改良与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 2011(24): 178.

[6]谭崇杰. 胃肠肿瘤采用康艾注射液并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35).

[7]游志坚,王在国,黄石川,等. 腹腔镜治疗良性胃肠肿瘤问题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27): 67-68.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比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探讨小骨窗开颅术的优缺点。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术血肿清除治疗,对照组给予大骨瓣开颅术血肿清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比较两组GOS分级情况。结果:患者入院时进行GCS评分,其中研究组平均5.12±2.31分,对照组平均4.97±1.9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评分平均13.15±5.10分,对照组平均9.96±4.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后,研究组GOS评分良好14例(46.7%),与对照组8例(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度致残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重度致残的例数、植物生存的例数、死亡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脑出血,具有创伤小、预后较好等优点。

关键词 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术 小骨窗开颅术

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常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常见致死性疾病之一【sup】[1]【/sup】。目前在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手术治疗脑出血具有彻底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迅速降低脑压等优点。但传统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有创面较大、恢复时间长等缺点。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出血患者3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血肿清除治疗,并与同期行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发现,小窗口开颅术具有创伤小、远期效果好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出血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8~61岁,平均50.7±8.5岁。其中合并高血壓46例,合并糖尿病23例,发病到入院时间30分钟~2小时。血肿部位:丘脑28例,基底节32例。入院时浅昏迷4例,昏迷3例,余神志清。入院均经CT或MRI证实诊断。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治疗方法:①入院常规治疗:入院后两组均根据病情,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降低血糖、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纠正酸中毒、预防消化道溃疡、吸氧等支持对症治疗,并为手术做准备。②研究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血肿清除。术前根据CT或MRI检查结果,确定血肿具体位置。手术采用全麻,纵向切开头皮各层,切口长度约5cm。切开头皮后,应用小乳突撑开器暴露颅骨,然后用电钻钻开颅骨后,使用硬脑膜针穿刺进入血肿,并抽吸血肿内的血液,使血肿体积缩小,降低颅内压,然后再切开大脑皮层2cm,在显微镜下低负压抽吸血肿内残留的血液及渗出液。③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血肿清除治疗。手术采用全麻麻醉。术前根据CT或MRI检查结果确定血肿位置,然后确定切口位置,一般选择颅骨距离血肿直线最近的位置作为切口。在切口位置做一长约15cm的弧形切口,掀开皮瓣后,暴露颅骨,颅骨钻钻孔后,游离骨瓣,然后剪开硬脑膜,进行血肿清除。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的变化。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远期疗效。远期疗效的比较,采用GOS分级。GOS分级分为5个级别,分别是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比较。计量资料采用(X±S)的方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sup】2【/sup】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两组手术前后GCS评分:入院时进行GCS评分,其中研究组平均5.12±2.31分,对照组平均4.97±1.9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评分平均13.15±5.10分,对照组平均9.96±4.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两组预后比较:随访3个月后,研究组GOS评分良好14例(46.7%),与对照组8例(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度致残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重度致残的例数、植物生存的例数、死亡的例数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3。

讨 论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年龄高发。脑出血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而血管的病变多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sup】[2~4]【/sup】。随着生活节奏、饮食的改变,脑出血的发病率逐渐在增高,年龄也趋于年轻化。脑出血常常突然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可引起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长期卧床也可导致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脑出血如果治疗不及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轻者也常常会因为病情的发展而导致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

脑出血后形成的局部血肿可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作用,随着病情的发展,受压迫的脑组织水肿、软化、坏死【sup】[5,6]【/sup】。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目前脑出血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具有迅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压、减轻压迫、减少脑组织损伤的作用。传统血肿清除多采用大骨瓣开颅术,创口大,术中再损伤的几率也相应增加。而小骨窗开颅术具有创口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为其创口小,手术准备时间相对较短,术中开颅耗时也较短,可以尽快对血肿进行穿刺抽吸,迅速降低颅压,尽量减少周围神经的损伤。小骨窗开颅术突出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时效性【sup】[7,8]【/sup】。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术后随访3个月,研究组的GOS分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重度致残率、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脑出血,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聂晓飞,马宝申.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103-105.

2 董宇峰,吴春荣,于海东,等.小骨窗显微手术及常规手术治疗脑出血56例体会.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1O):623-624.3 梁锋,卞怀祥.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5例分析[J].中国杜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4):95.

4 黄远航,唐建建,樊庚,等.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0,31(10):1522-1524.

5 许鹏,王艳菊.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术式的探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5):429-431

6 刘春成.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51-52.

7 郑德胜.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4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93-94.

8 熊成英.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早期显微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11,5(3):54-56.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手术前后GCS评分比较

表3 两组GOS分级比较[例(%)]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总结外科护理服务中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方法:在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基于外科诊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期间随机入选100例外科患者。基于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实验组采取基于常见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问题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外科护理服务期间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临床中需要基于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值得普及。

【关键词】外科护理;护理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伴随着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人的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间接提高了临床中医护服务的质量要求[1-2]。外科属于临床中诊治人数非常多的科室,涉及到的疾病种类也相当丰富,其中也不乏存在许多难治性疾病[3]。因为外科疾病类型较多再加上病因复杂、病情危重,所以在临床医护工作中存在较高的诊疗风险,属于护理工作高风险科室[4-5]。近些年有许多统计数据中也发现,外科护理工作发生护理问题与矛盾問题的概率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明显较高。对此,为了规避护理问题,本文探讨基于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控制措施及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基于外科诊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期间随机入选100例外科患者。基于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划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男女患者28/22例,年龄(53.15±3.51)岁;常规组50例,男女患者28/22例,年龄(53.15±3.5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外科住院治疗患者;年龄18~70岁;对研究认可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肿瘤疾病;凝血障碍;恶心肿瘤。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主要是为患者提供病情观测、体位调整等护理。

实验组采取基于常见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1.2.1 护理质量影响因素

(1)队伍年轻化。随着近些年临床医学的持续性发展,外科临床工作压力以及工作量不断增加,对于护理人员的数量以及依赖性也在随之提升。近些年外科的一线补充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护士,这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许多的缺陷与不足,尤其是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相对较差,在护理工作过于繁忙时手忙脚乱可能会出现差错性护理行为,在特殊护理事件方面的应对能力较弱。护理队伍的年轻化发展必然会衍生许多的隐患问题。

(2)责任心较弱。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外科任务繁多,其中涉及到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意识状态的改变、管道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在护理工作中如果责任心不强,便会导致病情观察不细致、病情记录不详细,异常状态无法及时发现,导致症状无法被及时控制,从而形成护患矛盾纠纷风险。

(3)技术不熟练。临床中外科护理期间护理人员的技术不熟练、临床经验不足会直接导致患者安全遭受影响,外科工作本身的专业性相对较强,技术要求也比较高,特别是在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临床中技术不熟练时会直接导致患者安全遭受影响。

(4)缺乏沟通。在临床护理期间部分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力相对较差,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懒得回答或者是以生硬的方式回答,此时便会导致反感情绪的形成。对于患者而言,在临床中接受一些检查或治疗,例如接受纤支镜、胃镜检查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多种情绪,此时如果不及时做好沟通交流,会导致患者对医护工作形成严重的抵触、反感情绪,此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便会显著提高。

1.2.2 控制措施

(1)强化细节教育。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患者心理护理主要是借助看电视、看报、下棋等多种途径实现注意力转移,而家属的心理护理主要是让家属了解患者真实情况,并保持治疗积极性,降低排斥心态,规避不必要的矛盾。在临床护理期间需要提高对护理人员的针对性管理。对于外科护理工作而言,需要做好责任心的培训,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实现对护理差错事件的防范以及安全护理的落实。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头脑风暴的方式了解临床护理中的各种风险问题,并及时从管理的角度上做好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促使护理人员可以及时意识到临床护理中的各种风险,并在护理工作中保持细致态度与意识。因为外科本身属于高风险科室,所以在护理中需要保持“警钟长鸣”的护理意识,从细节层面上强化对护理风险的控制,护理人员需要仔细阅读并记住规范护理方式,从思想、意识等层面上规避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2)强化技术培训。在外科护理期间,需要有意识地培训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借助专业教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并按照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提供专科知识的教育、急救技术的培训以及急救仪器设备的规范操作方式。在培训之后及时进行考核,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均具备较强的护理专业性能力,有意识地锻炼并提升护理队伍的综合护理水平,规避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3)强化护理沟通能力。在外科护理期间护理沟通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属于消除与杜绝护理纠纷风险的有效途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如果患者对于临床医护工作的认知不正确或者是积极性较差,此时可以有意识的培养患者的康复需求,促使患者可以及时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改善护患关系,患者可以与护理人员构建朋友关系,消除纠纷风险问题。另外,在护理期间需要注重对患者的宣教,及时让患者了解临床科室情况,并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认知以及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规避风险问题的发生。

(4)强化细节监控。在外科护理期间,首先需要注重细节性的护理管理,需要做好护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尤其是对于高龄、多并发症患者,需要在护理开始之前先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以及应急预案,从而保障患者的预后水平。其次,需要做好重点时间的护理,尤其是在节假日、夜班、双休班、交接班等关键时刻,因为存在人员少、工作忙、护理响应时间长等特征,要及时做好人员援助,尽可能保障护理工作的持续稳定实施。再次,需要注重关键人员的护理工作,尤其是新上岗护士和进修实习护士,需要尽可能让其规避多干扰、高强度的护理工作或以高资历护士陪同进行,从而规避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另外,还需要注重应急状态的管理,对于急救物品需要采取专人专职的管理措施,提高护理综合水平。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以及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完成处理,计算资料用(x±s)表示,以t值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率(%)表示,并用Fisher χ2檢验,当P<0.05则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护理不良事件对比

实验组的护理问题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外科护理工作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因为患者的疾病存在发病快、病情重等特征,导致临床中患者在接受医护工作中经常出现各种风险问题[6]。护理中稍有不慎便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护理矛盾纠纷问题。对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及时发现各种比较容易发生的护理质量影响因素。在外科护理服务期间,积极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之余,还应注重临床护理工作,尽可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全面、有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借助有效的护理服务优化患者的临床体验,提高临床医护工作效益[7-8]。对护理模式进行改进并结合患者在临床的各种实际需求,以及身心不同方面表现出的具体情况等,从心理干预方面出发,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以及细致的心理疏导等,进而使临床护理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9]。针对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患者的角度上提高护理服务本身的人性化、个性化特征,从而提高临床服务综合效益。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外科护理期间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在护理中需要基于护理工作特征以及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改进策略,优化与改善护理方案,为患者的身心多方面提供护理帮助,从而提高外科护理综合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外科护理服务期间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临床中需要基于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 陈岩,翟方.显微外科护士素质培养与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分析——评《显微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J].电子显微学报,2019,31(3):344-345.

[2] 戴艺,金丽芬,Wipada K.基于JD-R模式的护士工作投入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9):1107-1111.

[3] 谭俊华,白晓霞.手术室护士工作投入程度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1):154-156.

[4] 丁滢,宋艳,夏春香,等.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普外科术后管道护理床旁交接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2):21-23.

[5] 刘丽,林征,戎明梅,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3):36-40.

[6] 温小晓.护理质量控制在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64.

[7] 丁相瑜,杨光,刘畅,等.手术室外科护理管理信息平台在提高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管理质量中的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20,188(4):134-138.

[8] 袁美娟,黄丽萍,翟路路,等.护理管理中负性领导行为对护士职业使命感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1):2727-2730.

[9] 刘彩芳,燕朋波,韩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口漏液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3):965-969.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030001山西醫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摘 要 目的:应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使外伤患者面部功能与形态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方法:对46例各类面部外伤患者采用整形外科清创缝合或皮瓣、植皮修复术,实施美容整形修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器官移位,疗效满意。结论:对面部外伤应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进行综合修复,使伤后外观得到理想恢复,患者满意率高。

关键词 面部外伤 整形外科 缝合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93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容的要求越来越高。面部外伤后的患者不仅仅要求达到伤口的愈合,还要求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遗留较明显的瘢痕或器官移位,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46例面部外伤患者的伤口应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处理后,患者伤口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46例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4~50岁,平均19.4岁,本组患者均无颅脑损伤,只是单纯面部外伤。受伤部位额部11例,眼周8例,鼻部5例,口周9例,下颌6例,面颊7例,其中2例伴有皮肤缺损较大需要植皮才能修复。

术前准备:仔细检查伤情及生命体征,判断是否合并其他严重外伤如胸腹部内脏损伤、颅骨损伤等。如有出血多伴休克症状者给予补液、止血等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输血,待病情平稳后施行手术。对疼痛剧烈、精神紧张者适当给予止痛、镇静。单纯面部外伤者多用局部麻醉,对合并有其他外伤者也需急诊手术者可采用全身麻醉。

伤口处理:用生理盐水与双氧水清洗伤口,碘伏消毒,铺无菌单。局麻或全麻妥后,行整形外科清创缝合。对创缘整齐,张力不大的伤口,可用7-0单丝尼龙线直接缝合;对创缘不整齐,伤口边缘皮肤挫伤严重的,应将创缘皮肤修剪掉,再予以缝合,对过深的伤口分层缝合,避免遗留死腔,皮下组织用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肤可用7-0单丝尼龙线间断缝合,缝合后的伤口可涂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加压包扎。对有皮肤缺损缝合有张力时,采用“Z”成形术、V-Y成形术修复创面或行邻近皮瓣转移术、滑行皮瓣推进等方法进行修复【sup】[1]【/sup】。对缺损面积较大不能用局部皮瓣修复时,可行游离皮片移植,打包包扎。

术后处置:术后加以抗菌素的应用,可有效防止术后感染。常规使用3~5天,次日换药,一般伤口缝线于术后4~5天拆线,有张力伤口缝线可适当延长拆线时间,皮瓣伤口缝线6~7天拆线,植皮伤口缝线10~12天拆线【sup】[2]【/sup】。拆线1周后可外用美皮护预防瘢痕增生,并防止日晒。3~6个月内伤口皮肤避免过度擦洗,以免牵拉伤口,引起伤口变大及瘢痕增生。

结 果

本组46例患者,经整形外科技术修复,均Ⅰ期愈合,愈合痕迹细小平整,面部容貌恢复好,经植皮修复者,皮片成活良好,皮肤颜色与正常肤色稍有差异,基本接近正常肤色,患者满意。

讨 论

面部组织解剖结构较复杂,位置较突出,容易遭受外伤,一旦受伤,患者就希望尽可能的恢复原来的容貌,这样就给整形专业提出了很高的美容要求。以往侧重于止血与预防感染,用粗针粗线缝合,这样患者的伤口虽然也能愈合,但经常留有蜈蚣状瘢痕,影响美观,致使不少患者到整形外科要求2次手术切除瘢痕,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呼吁在处理面部外伤中能很好的应用整形外科原则以减少创伤对容貌的影响和伤后畸形。

及时判断伤情,明确面部是否有骨折,X线及CT检查也可作为常用检查手段。面部血管丰富,检查是否有大血管的损伤,避免因出血引起休克等。在不影响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力求在24小时内按整形美容外科原则急诊修复面部创伤,可明显减轻伤后瘢痕。在面部外伤中除了擦伤、切割伤、撕脱伤、挫裂伤等以外,还有动物咬伤。与其他损伤不同,动物咬伤后为预防狂犬病,原则上不做Ⅰ期缝合,一般待2周后做Ⅱ期缝合【sup】[3]【/sup】。

彻底清创,面部外伤异物的存留在临床上很多见,异物尤以玻璃多见,因此在清创缝合前仔细询问病史,对伤口触诊,了解有无异物存留。有时异物较小难以触摸到,可行X线检查,必要时行伤口探查。面部擦伤伤口经常污秽,一定要用生理盐水跟双氧水冲洗伤口,预防外伤性粉尘染色,防止预后留有刺花,增加二次修复。同时整个手术过程必须遵循无菌原则与无创原则,无菌原则在整形外科中更为重要,创口感染可直接影响预后效果;无创原则主要体现于手术器械的精细、无张力缝合、术中彻底止血、防止死腔等。操作中避免过度牵拉或不必要的夹持组织,要做到稳、准、轻、快。这样能很好的减少预后瘢痕增生。

整形外科医师要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掌握美学知识,及美容整形的理论和技术基础。面部各器官的优美组合,构成了颜面的结构美、形态美和布局美,一旦遭受外伤,就破坏颜面布局的和谐一致,因此须遵循以鼻梁中线为轴的容貌美的对称性,根据伤口部位、范围、程度、形态、周围组织的情况等,以对称美的原则,结合灵活性、综合性进行判断评价、设计塑造。影响面部协调一致的外伤往往较重,常涉及口腔、眼、耳鼻喉科等专业知识,要统一认识,相互协作,以求达到更加完美的目的。在国外,对处理面部软组织损伤常常联合整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协作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术后美容效果【sup】[4]【/sup】。

总之,在处理面部外伤中充分利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可收到很好的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玉娥,袁好军,李秀兰,等.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急诊美容修复[J].中国全科医学,2003,6(2):153-154.

2 韦元强,杨建强,莫海龙,等.微创美容技术修复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06,1(5):363-364.

3 谢晓明,程新德,赵天兰,等.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急诊面部外伤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24-1125.

4 Le BT,Holmegren EP,Holmes JD,et al.Referralpatterns for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trauma in teaching hospitals in the United States[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3,61(5):557.

上一篇:个案护理毕业论文下一篇:内科个案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