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论文范文

2023-03-16

中药学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文章试图通过对我国现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现状、关键性问题,尤其对报考执业药师资格的相关专业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提供参考,同时为药学教育在培养药师人才方面提供信息。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二手资料分析法,对我国执业药师考试的资格制度进行了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执业药师报考资格相关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不能满足执业药师的职能。应对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中相关专业的规定以及我国药学教育的专业设置进行相应调整,以提高执业药师的工作能力,保障人体用药安全。

[关键词]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相关专业;药学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2.201

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以来,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管理体系。但同时,由于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执业药师报考资格中的相关专业的要求与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的职责不相符。本文分析了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现状,对其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完善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对策,使执业药师行业制度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的合理用药。给我国执业药师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提供参考。

1 我国执业药师相关的法律、法规

1.1 执业药师职责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执业药师是药品流向患者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对药品的把关审核、正确调配以及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关系到我国的用药安全水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1]

1.2 报考执业药师资格的专业和学历学位的规定

《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中专学历,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学历,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均可申请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1]

1.3 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中“相关专业”概念的解释

在专业问题上,《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将条件规定为“相关专业”同等学力也可报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给出“相关专业”的概念:相关专业是指医学专业、化学专业、生物学专业,具体情况请咨询当地人事考试部门,由他们负责审核考试报名资格。[2]

2 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实施的现状

2.1 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中“相关专业”的具体情况

如果把《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中的专业规定理解为专业类,那么报考资格十分宽泛,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药学和中药学专业类包含了13个专业,相关专业医学类包含31个专业。[3]

相关专业中的化学类专业包括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學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等9个专业。化学类专业的主干学科就是化学,其核心的知识就局限于物质的结构层次、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操作的领域。

相关专业中的生物类专业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工程等8个专业。生物类专业的主干学科大多是生物学、医学和农学,但也有主干学科为环境科学的,其核心的知识领域是生命的化学分子基础、微生物代谢、遗传和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

这些相关专业中化学和生物专业的申请者没有受过系统的药学教育,且他们在高等教育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与执业药师功能定位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相差甚远,完全不能胜任执业药师的职责。

2.2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生专业背景情况

在报考执业药师考生中,专业背景以具有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的有65.70%,而其他相关专业背景的有33.91%。[4]可见,虽然具有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的执业药师考生占绝大多数,但相关专业背景的执业药师考生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接近1/3的非药学、中药学考生由于没有扎实的药学、中药学基础,不能适应执业药师行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阐明执业药师考生专业背景的关键性,列出报考执业药师的考生专业背景与合格率的情况,如下表所示。[4]

从下表可见,从合格率的角度来看,只多了大约两个百分点,但由于基数很大,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考生的合格人数比相关专业考生合格人数多很多。由此可见,拥有药学、中药学系统学习的专业背景对于提高执业药师合格率,促进执业药师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3 以药学、中药学为特色专业的医药类高等学校毕业生不允许报考执业药师的现状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医药类高等学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开设这些专业是为了给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领域提供更多药学、中药学相关专业的人才,让他们在药事管理中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也曾系统地学习了中药学、药事管理、中医基础等药学、中药学相关课程。他们比化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更扎实的药学、中药学相关理论基础,更适合报考执业药师,然而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却不允许报考。这脱离了执业药师短缺的实际,阻碍了执业药师制度的实施。

3 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执业药师队伍亟待扩大,但宽松的专业背景报考条件势必影响执业药师队伍的质量。专业背景对于执业药师实际工作的影响很难进行量化,但可以通过执业药师考试的合格率来进行推断,从合格率的角度来看,药学、中药学专业考生的合格率比“相关专业”考生的只多了大约两个百分点,但由于基数很大,药学、中药学专业背景考生的合格人数比相关专业考生合格人数多很多。在执业药师中,属于“相关专业”的人数约占执业药师总数的1/3,这部分人很可能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但实际上并不具备良好的药学、中药学相关理论基础。而且执业药师职能的重点逐渐转变为药学服务,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现状与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的职责之间有很大差距。在我国执业药师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非药学、中药学专业的人员提出需要符合哪些匹配实际工作的额外条件。我国的法律法规允许如化学专业和生物专业等“相关专业”人员报考执业药师,这很可能是基于现阶段执业药师短缺现状的需要,但医药业毕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仅仅因为执业药师数量缺口较大,就放宽了职业的准入资格,在允许非药学、中药学的相关专业人员报考之后,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不能满足执业药师的职能,阻碍了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执业药师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药学教育是执业药师从业的专业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药学教育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步伐,仍然以化学类课程为主,医学、生物学类课程很少或很浅,毕业生也几乎没有临床培训和实习的经历和经验,以至于执业药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在药学服务实践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医药类高等学校营销、物流和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也曾系统地学习了药学、中藥学的相关课程,他们比化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更扎实的药学、中药学相关理论基础,更适合报考执业药师,然而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却不允许报考,这不符合执业药师短缺的现状。我国药学教育的专业设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 完善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对策

4.1 建议修订《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报考条件

明确执业药师报考专业要求,排除不相关专业。严格限定专业背景,不仅体现医药行业和执业药师职业的特殊性,更提升了执业药师相关人员的社会地位,保证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通过政策扶持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规范限定报考人员的专业,首先需要突出药学和中药学的专业背景,对于非药学、中药学的相关专业人员,必须符合一些额外的条件。在执业药师资格的药学、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这门考试科目中,关于药学服务方面的考试内容不足25%。[5]可见,现行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并不能够较全面地考查报考人的实际用药能力,即使执业药师通过了资格考试,可能依然对药学服务的相关知识以及临床药学服务信息掌握不足。考虑到执业药师行业的特殊性,在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应该增大药学服务方面的考核比例。另外,由于学科专业的差异性,非药学、中药学相关专业的考生在校期间应该修满规定的药学、中药学方面相关课程的学分,并且需要加考药学、中药学的知识点理论性的基础课程和知识应用性的专业实践课程。若在高等学校所学课程包括药学、中药学基础专业的人员,修满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学分,且加考的药学、中药学基础和专业课程都通过了,也可成为执业药师。

4.2 建议改革我国药学教育的专业设置

应该调整药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我国药学教育的专业设置。目前,我国药学教育大部分以化学类专业课程为主,而在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应同时开设临床药学、诊断学、治疗学等与临床实践相关的课程,增加对药学、中药学实践技能的学习,使药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参与审核处方、监督调配以及临床用药的指导服务。开设以药学实践为重点的专业,对于临床药学相关专业的考生在通过严格的考核后可直接获得执业药师资格。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偏重应该从化学转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结合药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着重培养药学、中药学服务型的人才,为执业药师成为医疗卫生保健队伍中的重要一员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人事部,国家药监局.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修订)[Z].1999.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考执业药师相关专业是指哪些?[EB/OL].http://www.sfda.gov.cn/WS01/CL0857/5796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中国执业药师发展报告(2013)[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8.

[5]赵淼.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不足及其对策[J].医药导报,2009,28(3):398-399.

[6]叶奎英.对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抽样调查[J].中国药房,2007,18(10):796-800.

中药学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药学专业学生 药学信息资源 获取方法

在信息时代,物质、能量和信息资源是构成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信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各类信息的采集、传输、共享、分析、利用对社会发展起了如虎添翼的作用。药学信息(Pharmaceutical Information),也称药物信息或药品信息(Drug Information,DI),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广义的药学信息包括药学学科所有方面的信息,甚至还涉及大量的医学学科的信息[2,3]。药学信息包含药学领域所有知识数据,既包括与药物直接相关的药物信息,如药物作用机制、药动学、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经济学等,又包括与药物间接相关的信息、如疾病变化、耐药性、生理病理状态等,还包括药品流通信息、药政信息。药学研究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药学信息,药学信息贯穿于药学研究的全过程。随着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日趋丰富,电脑的普及和上网费用的下降,高校学生获取网上信息资源更加方便快捷和可行。我在此对高校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获取药学信息资源等问题加以探讨。

1.利用搜索引擎获取药学信息

1.1常用的医药学专业搜索引擎

1.1.1Medical Matrix(http://www.medmatrix.org)。该引擎收录医学专业网站,提供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两种查询方式。

1.1.2PharmWeb(http://www.pharmweb.net)。这是Internet上第一个专门提供药学信息的搜索网站。PharmWeb将信息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包括药学最新动态、药学论坛、虚拟图书馆、病人信息、世界药物警告、药学院校、药学政府及管理机构、社会团体、新闻组、继续教育等。主页中还设有MEDLINE、Merck Manual(默克手册)、Internet常用搜索引擎等。

1.1.3中文医学专业型引擎。主要有中国医学生物信息网(http://www.cmbi.bjmu.edu.cn)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导航系统(http://202.120.76.227/mednav)。

1.2其他的搜索引擎

利用检索引擎,在不需要确切网址的情况下,可用关键词进行搜索,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常用的检索引擎如下。

1.2.1雅虎(http://www.yahoo.com/)。一个非常优秀的Internet搜索工具。提供免费查询服务,具有中文版和英文版。

1.2.2Lycos(http://www.Lycos.com/)。全球最大的网络资源的索引数据库,也是一种有效而方便的Web搜寻工具,但更新速度较慢。

1.2.3谷歌(http://www.google.com/)。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的材料大量、全面。不足之处是条理性较差,逐项寻找有些繁琐。

1.2.4搜狐(http://www.Sohu.com.cn/)。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分类搜索引擎。可搜索网站、网页、类目、新闻、网址等信息。

1.2.5网易(http://www.163.com/)。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国内首创网易开放式管理目录,提供网页搜索,分类搜索的网站。

1.2.6新浪(http://www.sina.com.cn/)。面向全球华人的的互联网信息查询系统。拥有广大用户群,是被使用率最高的搜索引擎。

2.浏览网站和网页

网址是访问网站和网页的最基本途径,平时可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搜集药学信息网址,保存在浏览器的收藏夹中,下次再查询类似信息就很方便了。对有参考保存价值的内容,如政策法规,专业相关资讯,实用软件可下载保存在硬盘上,类似于自己的专业资料库。并对这些信息整理加工,以便学习和研究之用。

2.1常用的中文药学网站

2.1.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http://www.sda.gov.cn/)。提供国家有关食品药品管理的重要新闻、政策法规、数据查询等权威信息。

2.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http://www.setcm.gov.cn/)。内有大量关于我国内地中医药、港澳台中医药、民族医药及国际交流方面的信息,还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等。

2.1.3国家新药筛选中心(http://screen.erg.cn)。“1035”计划(“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推出了新药研究与开发产业化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分子药理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植物化学及计算机管理等多种学科,筛选范围基本覆盖了目前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初步形成了我国自主的药物筛选体系。

2.1.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http://www.ocd.oig.cn/default.htm)。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直属机构。通过这个网站,可以了解到《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和《医疗机构药剂质量管理规范》(GUP)六个规章及其相应的管理办法,(药品认证公告)发布情况和国际间药品认证互认的情况。

2.1.5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http://www.nicpbp.org.cn)。提供药品质量公告药学文献资料检索等信息。

2.1.6三九健康网(http://www.39.net)。内容以保健、生活、医药、互动、综合五个板块为主体,为公众健康提供全面信息服务,打造理想生活空间,是一个通俗的医药健康网站。

2.1.7中国医药信息网(http://www.cpi.ac.cn)。是具有权威性的科技信息、经贸信息、药品监督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内容丰富,具有时效性

2.1.8中国中医药信息网(http://www.Cintcm.ac.cn)。主要设置数据库、中医药刊物、中医药成果、中医药机构、中医药百科、各科疾病和艾滋病研究等栏目。

2.1.9中国医药经贸网(http://www.yyim.net.cn)。主要设置政策法规、行业管理、行业动态、医药市场、信息化建设、机构信息、商情信息、重要会议、企业改革和科技兴药等栏目。

2.2常用的国外药学网站

2.2.1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http://www.Fda.gov)。提供生物制品、食品、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等方面的最新信息。

2.2.2PharmWeb网(http://www.Pharmweb.net)。第一个在互联网上提供药学信息服务的网站,按字索引列出有关生物学、药学、化学、医学、制药公司及世界各国的药学网,出版物,药学院校等近百个相关网站,还可检索所需信息。

2.2.3WHO(http://www.who.int),可以找到大量的药学方面的信息。

3.药学专业相关论坛

以论坛的形式开展药学知识和信息交流,学术专题实时讨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解答等。主要有以下论坛。

3.1丁香园(http://www.dxy.cn/bbs/)

3.2中国生命科学论坛(http://bbs.bioon.com/index.asp)

3.3中国色谱网论坛(http://www.sepu.net/dvbbs/index.asp)

3.4有机化学论坛(http://www.organicchern.com/bbs/)

4.常用的药学数据资源网站

4.1中国期刊网全文专题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简称CNKI,http://www.cnki.net/index.htm)。中国知识工程中心网站的栏目之一,有医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库。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为核心,共收录有1994年以后国内6600余种期刊的题录、摘要以及3500种期刊的全文。每日更新,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期刊文献数据库。题录摘要与“知网节”免费使用。使用全文收费:一般按下载量计费;订购包库服务的会员单位,个人可免费使用。有些高校若购买了该数据库,在校园网的范围内就可以免费下载全文。

4.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http://wanfangdata.com.cn/)。该数据库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是国内较早开发的数据库,包含科技信息系统,数字化期刊,企业服务系统、医药信息系统,内容丰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数字化期刊子系统收集了共八个类的近4000种核心期刊的全文,该库优势在于查找中文文献速度较快,操作简单,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学校如果购买了该数据库,就可以在校园网内免费下载全文。

4.3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http://vmis.cqvip.com/)。重庆维普资讯公司制作,提供医药行业内文献资料、相关产品资讯信息,相关政策法规,共收录了9000余种期刊。学校如果购买了该数据库,就可以在校园网内免费下载全文。

5.查询药学信息的作用

5.1药物查寻。如要查找某一药物的作用用途、剂量、价格、不良反应、禁忌症、中毒症状、药物相互作用、优缺点等资料,通过Google或Baidu网站输人药品名称即可查询到该药品的说明书,及相关资料。

5.2药学文献查寻。它可以从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杂志、化合物结构名称、药理作用等各方面进行检索。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医院药学的大量信息,通过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进行交流,药学人员可以更多更快地获取药学信息,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5.3批准文号查寻。要查寻某一药物的真伪即药品是否有国家的批准文号,可进入http://www.fsda.gov.cn(国家食况药品监督管理局节点)或http://www.cp.ac.cn(中国医药信息网节点),输入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厂牌即可查到该药品的批准文号。

互联网信息世界像汪洋大海,自由、开放、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规划,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因此我们在利用时要善于总结,要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所需要的药学信息,为学习、科研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汤韧,易涛,张宜主编.现代药学信息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03:7.

[2]杨世民.医院药事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8-179.

[3]北京药学会.名词解释[J].临床药物治疗咨询,2002,3:25-28.

中药学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执业报名工作证明格式

填写方法:

时间(X年X月至X年X月):填写所在某个单位工作的时间。

专业工作(岗位)项目:填写工作单位,如XX药店、XX医院门诊药房、住院药房等。

担任何职:这个职位,药店有营业员、养护员、验收员,门诊药房有调剂员等等,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填写。

证明人:药店企业负责人,药房药剂科长,院长等。

填写注意事项:

工作单位:即要在你报名表盖章的单位,最好有药学相关岗位!如果去年用的另一单位,今年换单位了,那就用现在的单位进行报名!

单位类型:药厂即生产、医药公司即批发、药店即零售、医院即卫生机构

单位所在地:查看单位注册地

单位性质:事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机关(卫生药监等部门) 企业(药厂、医药公司等) 其他

单位代码:无*可以不用填写,不用纠结。

工作年限:你工作了多少年,一定要达到报名时限!

专业年限:你工作了多少年,建议和上面工作年限一样。

20xx年执业报考条件之工作年限如何计算?

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或学位;从事相关业务工作的年限要求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该相关业务工作时间的总和,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当年年底。

1.年限计算按周年计算,截止报名当年12月31日。

2.工作年限包括取得学历前后的年限。例如本科生物学专业报考执业,只要有本科学历并且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三年即可,并不需要取得本科学历后再工作3年。

3.如果连续取得学历的情况为:初中>高中>全日制本(专)科,那么工作年限只能从全日制本(专)科毕业年开始算起。

4.如果连续取得学历的情况为:初中>高中>非全日制本(专)科,那么工作年限可以从高中毕业年算起。因为可以解释为:高中毕业即参加工作至今,而且在业余时间通过不懈努力取得非全日制本(专)科学历。

5.如果取得学历的情况为:初中>高中>中断N年>非日制本(专)科,那么同上工作年限可以从高中毕业年算起。

中药学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医药人才的培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人才培养策略中实现个体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调查是针对大连大学中药学专业2012—2015级本科生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对医学教育教学的需求,为该专业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并為中药学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具体、实际的方针策略。

关键词:中药学;学习需求;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开展学生学习需求评估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现实要求[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学生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评估教学结果的依据[2]。通过对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分类整理,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对医学教育教学的需求,分析学校现有资源及约束条件,查找教学过程中现有的缺点与不足,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药学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整群抽取大连大学医学院本科中药学专业的2012—2015级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83人。

2.调查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集中各班的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学习需求、自我评价等,以及对学校基础设施、教师教学、课程设置的看法和建议等。其中1—11题为单选题,12—16题为多选题,17—18题为自答题。

二、结果

1.一般情况。发放问卷183份,回收问卷182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为98.90%。其中中药学专业2015级(大一)男生9人、女生15人,共计24人,占总人数13.33%;2014级(大二)男生11人、女生27人,共计38人,占总人数21.11%;2013级(大三)男生8人、女生48人,共计56人,占总人数31.11%;2012级(大四)男生24人、女生38人,共计62人,占总人数34.44%。

2.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入学教育、就业指导、毕业论文的看法。调查问卷中,关于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入学教育、就业指导、毕业论文的看法统计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52名(84.44%)同学认为入学教育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可见入学教育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122名(67.77%)同学认为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找准就业目标、更新观念。同时,仍有部分同学对该观点持保留态度,说明我校的就业指导有待加强提高。首先,应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定位,使学生有一个实际准确的职业规划。其次,应细心挖掘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量体裁衣,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再次,针对不同专业或不同去向,结合社会需求,进行差异化指导。

138名(76.67%)同学认为毕业论文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果可见,学校应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导师可根据学生爱好或专长,引导学生自行决定毕业论文题目和范围;其次,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实验技能培训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中药学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看法。(1)中药学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高校课程是决定高等教育质量如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决定其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核心[3]。调查统计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36名(75.56%)学生认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构比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34名(74.44%)学生认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结构比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51名(83.89%)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比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36名(75.56%)学生认为人文课程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我校课程设置基本能符合学生培养标准,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可适当增加临床实践课程的课时,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临床实践的机会;教师在授课时可多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适当调整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比例,专业课应小班授课、专业区分化教学,使医学课程的设置紧密顺应现代医学科技和社会需求[4]。(2)中药学专业学生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看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5]。表1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统计结果。调查统计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依次是案例教学、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基于网络的学习、PBL教学以及其他。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更多的典型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并浓缩提炼课堂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

考核评价方式决定教育实效。教育部要求加强高校基础研究,转变考核评价方式[6]。表2为学生认为合适考核评价方式的统计结果。调查统计发现,相比于期末考试和平时考试,学生更愿意接受形成性评价作为考核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此种评价方法亦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盲目地学习。学校应在部分学科或课程教学中试行此评价模式,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完善体系标准后,推广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

4.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习情况的看法。在学生对教学设备设施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30名(72.22%)学生认为教学设备、教学设施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会继续更新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硬件水平,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条件。

在学生对实验室或见习、实际基地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44名(80.00%)学生认为实验室或见习、实际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会继续加强实验室管理,增加实验课程,增設公共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对图书馆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64名(91.11%)学生认为图书馆(含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证明学校图书馆改造工程有良好的成效,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学生对实习和社会实践需求的统计结果中发现,180名中药学专业同学中,149名(82.78%)学生认为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未来学校将增设更多实习和社会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同时,学校将对实习、实践单位进行监管,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5.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自我评价。表3是关于多选题“您认为自己哪些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的调查统计结果。统计发现,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素质、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交流能力满意度较高;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较强的需求;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很高的需求与期盼。学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会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增设自习课,并定期配备任课教师答疑;可在课堂上布置学生自学课程的任务,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等能力。

关于自答题“目前学习方面困扰您的问题是什么”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大一的部分学生反映无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习室学习环境需要改进。大二的部分学生反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欠佳;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结合。大三的部分学生反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不足;做事缺乏条理性。大四的部分学生反映教师授课方式较单一,可适当加强师生互动;科研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结合等。另外,学生们再次强调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可见在本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是未来学生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

6.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表4为多选题“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的调查统计结果。统计发现,学生对实习和实践环节、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的改进有着高度期盼。学校会立足于学生的建议,改善教学工作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如增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增设CBL、PBL课程,使授课方式更多样化;适当增加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设开放性实验室,并配备值班教师进行答疑;适当增加专业课及实验课的课时,并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开展与医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或讲座,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及思维创新。

三、讨论

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学校未来的教学工作会将重心转移到以学生需求为基础,尽可能满足学生教育教学需求,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优质条件。

参考文献:

[1]欧本谷.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2,18(5):159-162.

[2]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21(2):34-37.

[3]李璐丹.高校课程设置优化研究——以H大学教育学专业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5.

[4]王晶,曾志嵘.我国医学课程整合的发展及主要问题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4):93-95.

[5]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6]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0):118-119.

中药学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为提高本院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质量,在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培训与锻炼。采用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系统传授循证医学知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循证医学知识,教师带教过程中培养循证医学理念,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方式(PBL)与循证医学教学相结合,鼓励研究生撰写循证医学论文等教学方法,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但目前仍存在以下教学难点:国内缺乏优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资料,研究生的统计学功底普遍薄弱,研究生缺乏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循证医学有助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关键词] 循证医学;临床中药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教学难点

The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about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eaching in the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XU Chang1 MA Zhijie1 ZHOU Li2 ZHONG Meng1 XIE Junda1 LI Jian3 ZHAO Kuijun1

1.TCM Pharmacy Department,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2.Cardiology Department,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3.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difficulties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是指应用现有最为可靠的研究证据,结合医师的临床技能及既往经验,在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患者做出的医疗决策与诊治方案[1]。自1992年Gordon Guyatt于JAMA杂志首次提出此概念始,循证医学迅速与临床各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体系的同时,更促进了传统临床教育模式的转变[2]。

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3]。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及内容尚处于摸索阶段[4]。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依托本科室课题背景及首都医科大学教学资源,在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培训与锻炼,且硕果颇丰。现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教学的方法、成果及难点做一归纳总结,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 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方法

1.1 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系统传授循证医学知识

在临床中药学的常规教学中,带教老师将循证医学的概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理念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系统地传授让医学生正确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再依靠本院循证医学中心及首都医科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针对循证医学的重点及难点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讲解及答疑使医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1.2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循证医学知识

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以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新型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5]。带教老师通过微信群、QQ群等流行社交软件,将循证医学相关课件、文献、资料推送给研究生。这样不仅可以将带教过程中没讲到的、忽略的、重要的知识点在群组中详细讲解,还可以实时回答研究生在学习循证医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与不解之处。另外,这种线上学习交流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学生“羞于问、不敢问”的常见教学难题,还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1.3 教师带教过程中培养循证医学理念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知识更新速度往往较慢,而医学及药学领域知识的更新速度却是极快的,如在教材还未介绍他汀类降脂药物在防治冠心病上的里程碑式突破时,在临床诊治冠心病的过程中就已形成强化降脂的理念[6]。所以,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让研究生亲身感受到医学、药学知识不断更新的现实性与必要性,再通过具体的循证医学案例使其掌握获取知识、辨别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1.4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方式(PBL)与循证医学教学相结合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PBL)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学习”模式[7]。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获取知识的机会,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与他人的交流方式。

在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中,将PBL教学与循证医学教学相结合,即“向研究生提出问题,并告知问题的解决手段(循证医学),让其自行寻找答案、甄别答案”的过程。这种模式的核心内容旨在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及实战能力。在此模式下训练的研究生不仅拥有严谨的临床思维,而且在查阅文献、分析总结、语言表达及科研写作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8]。

1.5 鼓励研究生撰写循证医学论文

在就业压力日益加剧的今天,唯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含金量才能于万千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而研究生在完成规定学习任务之余,发表论文无疑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9]。因此,鼓励研究生对临床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不仅有助于其对循证医学知识、手段及理念的理解,更有助于丰富自身能力、提高自身含金量。

2 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成果

自本专业研究生入学一年以来,循证医学教学不仅激发了研究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知识;同时还提高了研究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可贵的是,一方面,循证医学教学可使研究生养成缜密且灵活的临床思维,促进其在今后的查房、医嘱审核、会诊及科研等工作中做出正确、先进的用药指导意见;另一方面,研究生通过循证医学研究会亲身感受到医学、药学知识海洋的广阔与多变,促使其养成孜孜好学、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新一代医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循证医学教学的同时也增强了带教老师的循证医学理念,不仅促进其在临床中药学的工作中做出科学的用药指导,还促进了循证医学及流行病学科研的开展。在进行循证医学教学的一年来,本教学点已于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循证医学论文2篇,分别为盐酸小檗碱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10]及雷公藤多苷联合甘草酸单铵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11],不仅拓宽了盐酸小檗碱片及雷公藤多苷的应用范围,还为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银屑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

3 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难点

3.1 国内缺乏优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资料

循证医学的研究基石是通过双盲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以评价某种药物或疗法对某种疾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12]。由此可见,循证医学重视证据,不迷信权威。现行医学各学科诊疗指南的证据主要来源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但由于人种、饮食结构、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这些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患者。然而,正规的临床试验所需样本量大、研究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还需避免商业利益对结果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循证医学概念引入较晚,现有的严格、正规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资料可谓凤毛麟角,尤其有关中药的临床报道仍以观察性研究为主,导致在进行中药的循证医学研究中,缺乏优质、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原始资料。

3.2 研究生的统计学功底普遍薄弱

循证医学与统计学是紧密相连的,数据的筛选、方法的选择均离不开统计学基本原理[13,14]。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带教老师必须在阐述相关统计学知识后,方可讲授循证医学知识[15-17],表明现有的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与实际应用多有脱节,其所讲授的知识过于陈旧、繁杂,且应试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老套,导致研究生难以把握统计学的重点与难点,无法掌握实际科研工作中所需的数理统计知识。故应加快《医学统计学》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增强研究生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3.3 研究生缺乏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限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研究生的主动性普遍较差,带教老师需向其布置具体的任务,交代具体的研究方法与软件,甚至还需对结果进行分析思考[18,19]。研究生大多不具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仅满足于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导致离开教师及学校,研究生无法独立开展循证医学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带教老师一方面要向研究生传授具体的循证医学理论与知识,另一方面也要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研究生学习及科研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学以致用。

4 展望

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乃至各科临床教学中,对研究生的临床诊治、科学研究、人文关怀及个人发展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作为首都三甲教学医院,我们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高水平医学、药学人才的重任,而循证医学无疑是现代医学与药学的发展方向与诊疗理念。因此,于本硕士点内开展循证医学研究,贯彻循证医学理念,推动循证医学与临床中药学教育的融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深化对循证医学的教学,大胆尝试新型培养模式,同时望能给业界同仁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 Montori VM,Guyatt GH. What is evidence-based medicine[J].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02,31(3):521-526.

[2] 方冠毅,刘宇军. 循证医学教育在医学生临床素质培养中的探讨[J]. 华夏医学,2009,22(3):521-522.

[3] 赵宇昊,唐燕,李书珍,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2):1891-1892.

[4] 王建. 基于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学》课程的教与学思考[J]. 中药与临床,2015,6(4):37-39.

[5] 刘涛,李冰. 发挥教育信息技术优势改造医学课程教学模式[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4):411-413.

[6] 康俊萍,吴嘉慧,李培璟. 心内科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探讨[J]. 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46-48.

[7] 辛萍,王建,王忠宽,等.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是对未来教育的挑战[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5(1):234-235.

[8] 田金徽,罗小峰,李琳,等. PBL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392-395.

[9] 高小明,姜春梅,夏淑霞,等. 浅议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建设[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139-140.

[10] 续畅,刘学龙,倪建腾,等. 盐酸小檗碱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药房,2015,26(30):4232-4235.

[11] 续畅,赵奎君,吴真,等. 雷公藤多苷联合甘草酸单铵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J]. 中医药导报,2016, 22(2):101-104.

[12] Straus SE,McAlister FA. Evidence-based medicine:Acommentary on common criticisms[J]. CMAJ,2000,163(7):837-841.

[13] 陈晓阳,李晟,刘平安,等. 《临床中药学》教材编写的思考与建议[J]. 中医药导报,2014,20(2):151-153.

[14] 李洁,张虹. 加强医院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0):1048-1049.

[15] 周蓓,吴燕春. 临床中药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38-139.

[16] 顾晓玲,朱江,陈丽华. 中医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初探[J]. 中国执业药师,2014,11(10):54-56.

[17] 王安香. 临床中药学与中药师作用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128-129.

[18] 胡小勤,曾学文. 提高《临床中药学》学科教师兴趣激发能力的方法[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3):61-63.

[19] 刘宇,张一昕,韩雪,等. 临床中药学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8):113-114.

(收稿日期:2016-01-05)

上一篇:药学系本科论文下一篇:中药药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