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范文

2023-06-28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范文第1篇

第一课时教案

教具准备:

一张中国地图以及本课时所需的单词卡片。

天气预报英文解说的实录。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学生准备好四张描述天气状况的形容词卡片以及写有城市名称的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教师播放unit 4 let’s learn a部分的课件。学生观看。

学生答出:harbin、hong kong

引导学生说出:it’s hot in hong kong.

it’s hot in hong kong.

教师边回答问题边在地图上指出学生所问的城市。

练习好以后,教师找几个组来在班里表演,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

两人小组活动。学生a手中拿着城市名称卡片(课件中的12个城市),学生b手中拿着天气卡片。学生a随意拿出一张卡片并说:it’s„ 学生b根据a拿的城市的天气状况拿出相应的天气卡片并说:it’s„,然后两人一起说:it’s „in„

1、做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连习。

2、试一试给同伴、朋友、家长预报天气,并建议他们穿上合适的衣服。用到句型it’s „„ put on your .„

第二课时教案

教具准备: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4 let’s talk]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二)呈现新知(presentation)

ⅰ let’s talk

播放let’s talk部分教学录像,学生观看。

教师提问:

学生看配套动画, 模仿跟读。教师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必要的指导。

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教师可以先与一个学生进行示范性表演,以降低本项活动的难度。

创新练习:根据所给情境两人一组编对话。

今天你要和同学去公园,和妈妈商量要穿什么衣服:

学生分组汇报表演,教师进行适当评价。

让学生充分说说在儿歌中听到的句子或单词。

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跟节奏说唱歌谣。

take off your „„!

put on your „„!

put on your „„!

put on your „„!

学生4-6人一组根据以上框架重编儿歌。

5、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表演,教师再次评价,适当把机会让给没表演过对话的学生。

2、教师口令:put on the„„! take off the„„!

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听指令做动作:听到put on the„„!的指令迅速拿起相应的卡片举在胸前;听到take off the„„!的指令后立刻将卡片放回原位。动作快的为赢家。

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难点:朗读、理解对话;句子的书写。

教具准备:

1. 教材相配套的课件

2、单词卡片

3、对话挂图

4、雨伞、帽子、太阳镜、靴子、雨衣

教学过程:

(由师生对话过渡到学生之间对话。)

2、学生跟录音说唱上节课儿歌。

(二)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教师说:yes,it’s a football.领读单词:football。

引导学生说::ok!let’s play football.

请两个学生到黑板前来用单词卡片拼出以上两句话。

全班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句子。(教师提示学生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单词之间应有一定距离,句尾别忘写标点,并巡视指正。) they are on your feet!

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做简单讲解。

适当讲解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每个单词抄2遍,教师在行间巡视,进行必要指导。

4、播放对话录音,学生跟读对话,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调。

学生两人一组读对话。

(三)let’s sing

教师播放课件[let’s sing]部分,学生欣赏。

教师讲解歌词大意。

带领全班学生边做动作边跟唱。

拍单词的游戏:

教师将本课对话的挂图贴在黑板上,将学生分为男、女生两组,每次比赛一组各选五名代表。教师(也可以不参赛的请学生)说一个单词,让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快速跑近挂图,拍中相应单词的图,并说出单词的前两个字母。速度快的而且说对字母的同学为优胜者。每组比赛完教师计算最后结果,给予优胜小组奖励。

拼图游戏:

教师把与本课单词有关的图片剪成几块(以单词所含字母数目为依据),正面为图,反面为字母。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拼图比赛,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只能看字母的一面。每个小组发一套,看哪组完成的快。

教师拿出雨伞、帽子、太阳镜、靴子、雨衣

分别介绍说:this is an umbrella.

this is a hat.

these are sunglasses.

they are boots.

播放课件[let’s do],学生观看。

(本部分不要求学生有语言输出,只要能根据口令做事情就可以了。)

学生答:yes, it is.

学生答:no. it’s sunny in singapore.

6、学生两人一组问答:a:is it„ in „?

b:yes./no. it’s „ in„

7、学生用it’s „ in„报导地图上五个城市的天气情况。

let’s find out

学生回答:i like to „on „days.(目的:巩固天气形容词,复习所学动词短语)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表格。

小组汇报:i like to „ on „days.

看看谁的反应快

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次比赛各组出一名代表。教师说城市(in „),学生说出相应的天气形容词(it’s „)。哪个学生先说出来可为本组赢得一分,若干轮比赛后,评出先进组,教师应进行适当奖励。

第四课时教案

句型:it’s „ in„

教学难点:所学句子在情境中的应用。

几个重要城市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教材相配套的课件[let’s learn](b)、[story time]、[let’s do]。

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story time]。

世界地图一张。

雨伞、帽子、太阳镜、靴子、雨衣。

教学过程:

学生跟录音唱歌曲“thunder”。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播放let’s do部分的动画,学生观看完一遍后,教师将图中五个画面同时展现在屏幕上,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选出相应的画面。

2、教师出示世界地图:

3、请学生打开书,教师说城市名称的单词,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城市的位置。

一个学生说城市名称的单词,其他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城市的位置。

同桌两个同学一组,一人说单词,一人在图中指位置。

4、教师播放let’s learn的课件,学生观看。

教师提问:is it rainy in london?

学生回答:yes,it is rainy in london.

学生跟录音读课文。

5、教师提问,学生看插图回答:

学生答:yes, it is.课后反思:学生会活学活用英语了,这样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们会非常喜欢上这充满魅力的英语课。

第五课时教案

i have to „.的含义

教具准备:

let’s talk (b)部分的课件和录音。

教学前一天的世界城市天气预报录像。

教学过程:

学生根据实际内容回答it is„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学生根据实际来回答。

请学生观看课件,初步理解对话的意思。

学生回答:it’s rainy.

学生回答:it’s sunny.

教师领读;解释意思。

机械性问答操练(接力问答)。

学生跟录音读对话,注意课文中首次出现语言的语音语调,注意准确模仿。

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读对话,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教师再次播放世界城市天气预报的录像,学生编对话。

a:it’s „

教师播放三次录音:第一遍让学生先听录音,第二遍勾出与录音内容相符的一项,第三遍检查。录音内容如下:

完成本单元b let’s talk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今天晚上在家听我国城市天气预报,完成教材p52的表格。

第六课时教案

教学难点:is it„.?的问答;

理解巨型山脉不同位置的气候差异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请学生打开书p52,看记录回答教师问题:

请4位学生分别提问harbin,lhasa,urumqi,hongkong的天气,大家回答。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a. lead-in

请学生继续看记录,教师提问:

is it hot in hong kong?

引导学生根据记录用yes, it is. 或no, it isn’t. 回答。

学生根据听到的句子分别将单词卡放到it’s .或is it „?后。

教师放课件,学生在视听中理解对话意思。

教师告诉学生巨型山脉的气候通常差异较大,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地理常识。

学生跟录音模仿朗读对话。

学生分小组表演对话,教师要适时点出对话中所体现的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的主题。

试拼单词:hole,home,nose,rose。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直接放录音让学生跟读。

说说字母“o”在这些词中的发音。

请学生拼读:rode,those,go,so,note,joke

启发学生说出字母“o”在这些词中的发音。

让学生说说学过的单词中哪些有字母o,o在这些单词中发什么音。

如果单词中有[ou]的音,学生不动,如果单词中是[?]的音,学生起立。

游戏:bingo

学生将所学的9个单词卡随意排成三列,每列三个,面向上摆好,如图: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范文第2篇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柞水县城区三小 沈清红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 :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小学国学经典四年级下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只要熟读成诵,了解内容大概即可,而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读前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 诵读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 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

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

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

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

3、写一写

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为什么?

4、实话实说

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师总结: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

1 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

1、过渡: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

2、仔细观察p2上的三副图画,小组讨论

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1)你知道的公共场所还有哪些?在那里人们所应有的行为准则是?什么?板书:自觉遵守

(2)师:有了公共规则,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规则呢?

二、激情明理

1.阅读P5上的两个短文,选其一谈感受。

2.出示图片P6,小组讨论: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3、小结。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

师: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1.阅读P4上的《他,冒雨赶来》

2.说一说:你觉得小王的做法对不对?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冒雨赶到图书室?

3.全班交流

4.小结。

5.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自觉遵守公共规则的好榜样。谁能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四、全课总结:

1. 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 小结。

2、想想他们的难处

教学要求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2、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准备:图片、名言收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欣赏

1.出示图片: (1)仔细观察这幅画,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从这幅画上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二、角色扮演

1、同桌一起扮演一下图中的盲女和她的同伴。

思考: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

扮演她的同伴的,想一想你会对盲女述说什么?

2、指名扮演

3、通过亲身的扮演体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全班交流)

3. 小结。

三、体验启发

1.观察P8上的图片,看一看这位无臂演员是如何生活的。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2.师书述:是呀,由于某方面的残缺,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3、指名说。

4、小结。

5、学习P9-10上的资料,小组讨论:谈感受。

6、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7、师述:桑兰、刘涛、舟舟、霍金,他们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也许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们却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一项又一项奇迹。他们坚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仅要钦佩他们,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四、总结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样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要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述: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也看到了许多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我想到此,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那面对这么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

学生自由发言

2、总结。

二、辨一辨

1、出示P11图画

提问: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谁对谁不对?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补充阅读 P11 《小辞典》

3、出示P12 《一个残疾儿童的信》

想一想,林林最感焦虑的是什么?假如林林来到你们班,你将会怎么办?4:小结: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三、说一说:

1、读一读小故事,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阅读P14教材,班级讨论交流

(学生畅所欲言)

四、全课总结:

3、生死不离

教学目标:

1、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2、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的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感受同龄孩子在灾难面前的,对同伴表现出的至真至纯的爱,引导学生深刻的审视自己,从而潜移默化的将这种爱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

二、讨论交流

(图片感受)

过渡:在那些山崩地裂的日子里,我们灾区的同学们是好样的。他们没有被震垮,而是以自己最深最真的爱参与了生命的大营救。看,这些无畏的小英雄们——

1、出示图片——英雄的图片

师讲解:几次冲入危房中用柔弱的肩膀救出同学——坚持不懈地用稚嫩的小手挖出被埋的伙伴——用歌声、读书声赶走恐惧、鼓励被埋的同学„„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发言)

师小结:可以这样说,他们都是好样的!!!

2、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去读读他的故事

3、读一读,再讨论交流

你有什么感受?(敬佩、感动)

他们在地震中都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学生举手,畅所欲言)

值得吗,为什么?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分组讨论讨论后再交流:沉着冷静,勇于救人,临危不惧)

如果你是邹雯樱,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说说)

4、小结

三、明心见性

这如一首歌中唱得好:(播放歌曲)

5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那里,想着生活继续,

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

相信生命不息

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

痛苦也不哭泣

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升起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

这一刻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各抒己见:捐款,捐物,去前线和他们结成一帮一的好朋友,与他们通信鼓励他们„„)

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国已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近600亿元。 是啊,大灾之后是大爱!这一个个捐款箱凝聚了我们多少深情啊!这一根根蜡烛有寄托了我们多少的哀思与祝福!(出示捐款的图片)

出示:“汶川你好!汶川期待你重新站起来!”

四、总结延伸

4、伸出我的手

教学要求

1、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倡导的社会公德。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3、关注生活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和不幸的人们。

4、积极参加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手拉手”等社会救济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 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2、 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

教学准备:歌曲、图片、小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 小组交流:

当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

二、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1.放音频: 歌曲《爱的奉献》 2.想一想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3.说一说

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

师:与之相比,我们可以说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那此时你可曾留心过我们身边一些生活艰难和不幸的人呢?谁能来说一说

我曾经遇到

(

)

我在电视里看到

(

)

我在报纸上看到

(

)

我听爸爸妈妈说的

(

)

7 我在网上查到的

(

) 4.小结:

我们的周围有多身体有病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学一学

自读P16《我怎么办》 1.小组交流:

燕燕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她是什么心情? 燕燕此刻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小结:

当燕燕父母身患重病的时候,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非常痛苦,此时,我们应该为他们献上一份爱。这爱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还包括精神的鼓励和心理的安慰。

3、阅读P17上的日记(同桌互说感受)

4、讨论:如果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最希望的是什么?

5、阅读P18上三段场景文字,小组说一说我该如何做?

四、读一读

全班带有感情的朗读小诗《手》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看到了生活在不幸和困难中的人,所幸的是我们社会上有许多富有爱心的人,他们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渡过了难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受资助的人们的心声。

二、想一想

1、自读P19上回音壁

2、同桌交流感受

三、读一读

1、阅读P19 小资料

2、提问:

你了解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吗?

3、 看看P20小讨论

说说文中的同学谁的想法对谁的想法不对?为什么?

4、你见过或亲身参与过这种活动吗?说说当时自己的心情。

四、说一说1.小组交流理解P20说一说内容

2、出示小黑板:

“愿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个贫困的角落,赶走贫病与忧伤。”

“愿每一个受助的人走出困境,每一个给予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3、请同学在小组中谈感受

4、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收集的类似名言

5、师:同学们,让我们都来伸出友爱之手,为我们周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让我们每个人的爱汇成江河,滋润所有的心灵。

五、全课总结激发情感

六、布置活动

以小队为单位,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活动对象:本校、本地区、其他地区的残疾人或生活有困难的人。 活动形式:写慰问信,捐送图书,学习用品等,或帮助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5、绿色小卫士

教学目标:

1、复习环境污染产生的各种危害,树立危机意识、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身边做起,从校园生活做起,人人争当环境小卫士。 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确立一个理念“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2、为“学校垃圾”分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出方法回收废弃物。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交流各种污染情况

2、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引入主题

1、谈话,引入

2、分类:根据垃圾的用途进行重新分类

(1)讨论:你知道垃圾的回收有哪些方式?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代表发言

(3)小结:(定位一种思想)垃圾是一种放错的资源。

三、分组制作

1、师激发学生动手创作

2、师讲解创作注意点

3、学生分组创作

4、作品展示,学生简介创作过程

5、小结

四、延伸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环保标语,唤醒社会关注环保。

6.我们的民风民俗

一、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我们是个多民族国家,我们有56个民族组成,我们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情感:我们应该尊重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与邻居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准备:

1、师生收集我们身边有关的民风民俗的资料,查找相关的网站、网址,了解有关信息。

2、教唱歌曲:《大中国》。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呢? 教师小结。

2、谁来说一说我们是哪个民族?我们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汉族的,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呢?谁能举例说一说呀。

(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民风民族。

1、出示事例,了解风俗。

同学们,在我们的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的风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曾去参加了这个活动,想知道是什么活动吗?

看了这个录象后,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周总理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呢?当警卫员要去用伞给他挡水时,他为什么不让呢?

学生展开讨论:

2、同学交流,丰富了解。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家庭中,除了我们刚才了解到了傣族的“泼水节“,你们还收集到了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交流、汇报。

(三)、正确对待传统习俗。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7、家乡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迁。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1、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及图片等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

3、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设计:

活动一:感受家乡的变化。

1、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心情特别好,像阳光一样灿烂,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

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指名几名学生说)

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

4、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

(2)、自由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房屋、道路、小桥、家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口头、照片、录象、图片„„)

5、补充材料,深化感知。

活动二: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1、人人都夸我们家乡美,我们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说一说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吧。

(1)可以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唱一首歌; (2)可以写一首诗;

(3)可以画认为最美的一角; (4)可以说一说。

2、小组交流、汇报。

活动三:辩论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烦恼?

1、的确,我们的家乡变化得如此美丽、富饶。但是,有人说:“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汽车多了,空气差了;楼房多了,绿地少了„„”(课件出示)

2、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我们来辩论一下:

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课件出示) 正方:家乡的变化是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反方:家乡的变化不是给我们带来烦恼。

3、学生辩论。

活动四:雏鹰小队在行动。

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建设中“美中不足”?你打算把“不足”之处做如何改造,使之更完美。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范文第4篇

1 对教材的认识, 要全面吃透教材

本节课是本课的第1课时, 我个人认为它的课型是“以拓展为主, 以复习为副”的拓展课。本节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掌握一般用于描述天气的几个形容词:rainy s un n y, w i n dy, c lou d y, s n ow y。二是熟练运用“How is the weather today?”这一标准句型来进行询问天气状况。从每一位参赛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都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两点。可似乎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 本节课已不再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新授课, 本课内容在四年级上册第14课第二部分就已经接触过了。所以在备课的时候, 我对这部分内容很纠结, 到底是该将本节课定位在复习型课上, 简单地重复学生已有的知识, 还是应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拓展运用呢?最终, 我选择了后者。

2 对学情的认识, 要全面认识学生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自学的能力, 应及时消化已学习过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刺激学生的大脑记忆, 达到对新旧知识的一个归纳总结和迁移应用。如果教师平时不注重对旧知识的归纳总结和迁移应用, 学生更是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也就达不到系统掌握某一知识的目的。所以我在备课时就选用了几幅前一课的图片, 并要求学生用英语简单描述图片内容, 其实就是让学生用前一课所学的知识来描述图片内容, 说白了也就是复习前一课第一部分的内容, 可在竞赛的过程中, 我发现在座的学生好像对前一课第一部分的内容一点都不了解。当然这是在竞赛, 学生也是人家临时安排给我们的, 所以, 在此之前, 我对在座的10位学生情况一点都不了解, 为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我只好让学生自己在书上找, 然后读出来, 可有的学生连书都懒得翻, 在我再三的要求下, 书是翻开了, 可就是找不到地方。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把握不准, 是我这节课遇到的最大意外。所以, 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 对学情的分析很重要, 我们要全面认识自己的学生,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 对教学策略及教法的认识, 要全面理解教学大纲, 确立教学目标

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一节课联系紧密, 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选用了几幅前一课出现的与天气状况有关的图片, 并要求学生用英语简单描述图片内容,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描述图片, 并通过学生自己对图片的观察, 让学生自己参与发现问题, 最终总结出当时的天气状况如何。这一教学策略要求学生要对已学知识了如指掌, 如果学生对前一课内容不熟悉, 这一方法收到的效果也就一般了。

4 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首先, 英语教学录音资源很重要, 这不但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感觉这很必要, 也很适用。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收到很好的效果。但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 过分渲染就会喧宾夺主, 目标失色, 实践性的东西就会被抹杀掉了。幻灯片上明明出现的是两种天气状况,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却只说出了一种天气状况, 没有提到“当两种天气状况同时出现时, 该怎样去表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 即使这已经是课本上以前出现过的东西, 教师也应该及时提醒学生, 及时复习旧知识, 以达到课堂教学所要求的综合性、实践性、迁移性、系统性和刺激性。

再次, 我们更应该注重课堂细节问题。比如说:“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前面一定要加定冠词‘the’”, 这样的细小问题, 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多加注意, 及时地提醒学生, 重复地次数多了学生也会在无意识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 要知道好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再比如说:“疑问句后面一定要带问号, 一句话的首字母要大写”等, 这都是些常识性的问题, 也是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注意。

最后, 本次竞赛给我的感受是普遍一致,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感觉, 很少“同课异构”。本课的教学重点决不只是简单地重复学生已有的知识, 而应该是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综合拓展运用。

摘要: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 然而, 如何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要质量, 全乡以“教学细节与有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优质课竞赛活动, 以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13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为例, 采取的是同课异构现场授课方式与授课学校同进度进行, 本文中是我个人针对本次英语竞赛发表的一些观点。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范文第5篇

同学们!大家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月考结束了,在这里我把语文考试情况做个简要小结:

一、本次考试四个班总体情况:

一班(51人):人均66.84分,及格率70.59℅,最高分89分。

二班(54人):人均66.94分,及格率70.37℅,最高分89分。

三班(55人):人均66.7分,及格率80℅,最高分87分。

四班(57人):人均63.04分,及格率68.42℅,最高分85分。

二、具体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共包括三个部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二、阅读;

三、作文。这次考试题量不大,难度适中,但从大家答题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各班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不及格,总体感觉基础掌握不好,阅读理解能力较差,近乎一半人书写不过关,错别字现象严重。

第一部分为知识积累运用。包括基础知识的考查,古诗文默写,综合性学习活动。24分的题得20分以上的极少,这几部分中古诗文默写做得较好,综合性学习丢分较多,可以看出大家运用语文的能力较差,语文功底薄。

第二大部分为阅读。这个题目共有两道阅读题,一道是文课内言文阅读,学生对文言文接触少,基础较差,特别是句子的翻译错得多。二是课外现代文阅读,总体上的感觉就是同学们对文章理解还是不深、不细,这使得答题的时候不够全面,有的答不到点子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这不仅表现在第一部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心中所想不能准确表达,往往言不达意。

第三部分是写作。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作文,有话可说,但选材不新颖,特别好的作文少。

还存在许多问题:

构思方面:

1、入题太慢、详略不当。

2、不能扣题点题。

3、好多学生改换了作文题目。

4、拼凑字数,上下文不连贯。

表达方面:平铺直叙,不会使用多种表达方式,一叙到底;语言太平实,缺乏必要的表达技巧。

书写方面:错别字现象普遍存在,涂涂改改较常见,字迹潦草的也较突出。

三、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借此机会我在这里谈几点浅薄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要热爱语文,充满自信。

2、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3、要勤于积累。语文是一个积累型的学科,它强调聚少成多,厚积薄发。

4、要练就一手好字。语文与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字都写不好的学生,很难说他能学好语文。

5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只有在阅读中,我们才能接触丰富的语文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自己的审养情趣。

6、要养成写作的习惯。首先,我们应该坚持写日记,记下自己的真实的生活细节,留下丰富的生活实例。其次是,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第三是要积极参加各种写作活动,如课堂写话,写演讲稿,写广播稿,作文竞赛,向报刊投稿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完善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下一篇: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