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品论文范文

2023-03-17

体育产品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产品更加注重细节设计,而CMF对产品外观结构上的作用不容忽视。CMF在现代许多产品设计中应用极为广泛,本文将结合竹材的优良特性,将CMF巧妙地运用到竹材产品设计当中,增强产品的性能与趣味性。

关键词:CMF;竹材特性;产品设计

1前言

随着目前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的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保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应运而生。竹子作为一种低碳、健康的环保材料,其制品往往更加深入人心。文章通过对竹材的自身特性进行分析及其他材料的搭配,并进行设计实践,加深了我们对竹材性能特征的认识和感悟,使其在趣味性产品设计中更加广泛的应用成为可能。

竹材作为环保材料已經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但整体利用程度还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利用过程中还普遍存在各种问题。大部分竹产品工艺处理较为简单粗糙,给人们一种廉价的感受:设计单调,材料运用的种类单一,缺少与不同材料的搭配,导致产品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竹材作为产品的设计的优良特性:(1)竹材生长周期短,材料价格低廉,加工工艺也日益成熟,是天然的环保材料,易回收循环利用;(2)竹材具有强度高、弹性好、性能稳定、密度小的特点,还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3)竹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竹材的文化象征将为产品设计赋予新的设计理念。

2趣味性在设计中的体现

“趣味”一词多数观点认为是“具有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人们兴趣的特性”。而趣味性设计则是通过设计语言满足人们对愉悦生活的向往,引导人们娱乐生活化和生活娱乐化。趣味性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产品自身的外观结构、触觉感受以及使用过程等方面,人在使用产品时能够与其发生互动,这样的产品在人的情感体验上已获得较大的成功,即产生相应的产品附加值。

趣味性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令人爱不释手,它们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而且在其使用过程中,人们将体会到相当的精神愉悦。这正如斯蒂芬·贝莱所说:“趣味是设计产品中最人类化、最直接、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因素”。

2.1色彩的趣味性

产品运用不同的色彩,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也是不同的。色彩是一种直观的视觉刺激,具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力,不同的色彩将赋予产品别样的趣味,在趣味性产品设计中合理应用富有个性魅力的色彩,能使产品脱颖而出,并吸引更多目光,使其成为关注的焦点。不同的趣味性产品,人们对它的色彩要求也不一样。

2.2材质的趣味性

材料本身具有各自的特点,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因为材料的特性不同才被应用到不同的产品当中,同一种产品由于材料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美感,材质在产品设计中的趣味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产品的材质在触感和视觉上的强烈反差,给人们的内心带来极大的惊喜;第二,在使用产品时,它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反应,也是材质趣味性的体现。

2.3功能的趣味性

产品的功能是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论,随着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其基本的功能方面,人们对于产品已经上升到更高层次的追求,例如节省空间、方便携带的模块化的现代产品设计,以及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增加使用过程的趣味性。

3CMF在产品设计的应用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颜色、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CMF就是所谓颜色、材料、表面处理,在产品配置、规格及外观设计一定的情况下,CMF的选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件产品的格调,所以,在讲究颜值的当下,CMF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1C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颜色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它可以强调产品的某些功能信息,也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展现产品的性格、魅力。主要有以下几种色彩设计方法:(1)小面积的色彩点缀:小面积的运用亮色,堪称画龙点睛之笔,打破了原有的沉闷,使产品更加出彩。(2)同色系的色彩搭配:这种方式让产品整体更出众的同时,体现色彩敏感度要求较高。(3)撞色搭配:所谓撞色是指对比色搭配,指两个相隔较远的颜色相配,如,黄色与紫色,红色与青绿色等色彩搭配。但在运用中难度较大,呈现的效果比较极端,良好的色彩表现,可以使产品非常出彩。

3.2M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但是色彩在不同材质中的运用也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效果,因此,材料在设计中同样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意大利设计师DavideGAquini设计出的一系列MarbledStools,看起来冰凉的花岗岩,坐在上面却是软绵绵的感受。设计师选择了软聚氨酯混合物,完全模拟了花岗岩,创作出一个美丽的谎言,他希望每个坐下来的人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拥抱和爱(见图1)。

3.3F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表面处理在产品设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应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产品本身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四个方面:(1)机械表面处理:喷砂、磨光、滚光、抛光、喷涂等。(2)化学表面处理:发蓝发黑、酸洗、化学镀各种金属与合金、化学氧化等。(3)电化学表面处理:阳极氧化、电化学抛光、电镀等。(4)现代表面处理: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离子镀、激光表面处理等。ipone7的钢琴黑效果是先将金属机身CNC加工后,进行打磨抛光处理,然后再使用饱和度极高的黑色涂料进行阳极氧化着色,在阳极氧化后再次进行打磨抛光,最终呈现出高亮黑的表面效果(见图2)。

4CMF应用到竹材产品设计中的原则

4.1色彩的协调性

色彩的协调性在家具设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活水平。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让自己感到疲劳、压抑的色彩环境中,将会相应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智力发展。环境的色彩设计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如果能将色彩的协调性运用到极致,不仅对产品本身,还是对消费者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最舒适的色彩将成为设计师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将CMF应用于竹材产品中要充分考虑竹子本身的特性,由于竹材的环保性能,在设计中尽量使用竹材的原色,提供最原生态的产品体验。色彩的协调性不仅能体现产品最初的设计理念,还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愉快、轻松的生活方式。

4.2材质适应性强

任何材质都有自身的特点,对周围使用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竹本身具备自然色彩,纯天然、环保、无化学污染,竹子的纹理清晰可见,带给使用者一种质朴与淡雅清新,竹节错落有致,外形美观。竹子运用到家具设计中,充分展示它自身的天然特色,冬暖夏凉给人们一种良好的心理感受,竹家具还具有吸湿吸热的性能,搭配软垫,更加柔软舒适。现代产品设计中通常会采用材质混搭的方式,不同的结构连接处都可以选择最佳的材料,材质之间相互搭配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材料本身的特点,现代产品设计中材质搭配将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将CMF的相关知识结合竹材的优良特性,进行趣味性的座椅设计。趣味性儿童座椅赋予传统座椅新的意义,坐面旋转设计,不仅满足基本坐的功能,还为儿童提供涂鸦的空间,增添儿童的乐趣。椅腿可折叠,收纳方便。座椅竹材各部分之间采用榫卯结构,方便运输,儿童可动手与父母共同完成座椅的拼装,增强亲子之间的互动,具体方案设计如图3所示:

5结语

CMF设计属于当前设计界非常重要的一项应用,将其基本知识运用到竹材产品设计中,为竹材产品的设计提供很多的设计灵感,并提出CMF在竹产品设计中需要遵循的一些设计原则。传统的竹材家具通常只满足家具的基本功能,在使用过程中较单调、乏味,将趣味性运用到家具设计中极大地丰富家具本身的韵味,并增强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加深两代人的情感交流。

体育产品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了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而在旅游过程之中,旅游产品的价值与品质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从中获取足够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地方文化资源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应用这个问题,从现状出发进行一定的分析,最后提出了一定的想法。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应用

1 旅游产品概述

1.1 旅游产品的分类

旅游产品通常按照功能进行分类,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旅游食品、旅游工艺品、旅游用品等多种类别。但是无论是何种分类,旅游产品自身都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旅游吸引力,能够对地域特色文化内涵进行表达,使其除却自身的使用价值之外还蕴含着非物质性的隐性价值。

1.2 旅游产品的特征

1.2.1 地域性特征

地域性特征是一个旅游产品最根本的属性。地域特性越强烈的旅游产品越能够给游客带来深刻的回忆,越能够表明地方的文化,也就越能够提高旅游风景区的吸引力。由于旅游产品地域性的特征,成功的旅游产品甚至能够成为当地文化的代名词,例如“瓷都”景德镇的陶瓷制品,闻名天下,提到陶瓷自然而然就想起了景德镇。

1.2.2 纪念性特征

纪念性特征是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初衷,也就是说旅游产品能够将旅游所带来的情感进行物化,让游客购买带走。是以一种以物载情的模式让游客们购买旅游产品来对这一趟旅游行动进行纪念。

1.2.3 时代性特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旅游产品的设计也需要贴近现代审美,在技术上要能够赋予新的技术要素,在设计美学上要参考科学的美学法则,让旅游产品能够适应现代的进步,满足游客的需求。

1.2.4 多樣性特征

首先旅游产品的设计必须依据地域文化进行,而地域文化本身的深度与广度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多样性与个性特征。并且由于面对的游客消费能力以及文化程度不同,这也导致了旅游产品存在层次定位上的差异[1]。

2 旅游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样式陈旧,对地方文化特色体现较差

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的旅游产品样式十分陈旧,工艺上没有改进使得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自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低了。传统样式的旅游产品大多为装饰品,本身样式陈旧且没有使用功能。而现代旅游产品虽然自身吸收了一定的现代工艺技术,但是自身却无法对地方文化特色进行体现。这些原因都导致旅游产品缺乏文化价值落入俗套,不能给游客带来足够的感情体验。

2.2 旅游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由于现阶段我国针对旅游产品的管理办法尚且不完善,导致旅游产品的生产、发售都是由商家自身进行标准制定。这就导致了很多旅游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甚至于有一些旅游产品直接假冒文物,存在欺骗游客的行为。旅游产品本身是需要带给游客审美以及纪念价值的,但是质量低劣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加上有一些旅游中介强迫游客进行产品购买,这更加导致了游客失去对购买旅游产品的欲望。

2.3 缺乏品牌意识,缺少文化内涵

地方文化是吸引游客前来的一个重要因素。旅游产品是旅游风景区的纪念品其自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能够起到对本地文化的特色对游客进行传播效能且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才能够更好的去展现本地文化特色。但是目前来说,由于无良商家为了牟取更多的利益,导致一些价格低廉的旅游产品在市场中大量出现,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同时,由于商家没有合理对旅游产品进行设计,导致旅游产品自身不具备文化内涵,从而导致顾客失去了购买的欲望。

3 地方文化资源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应用

3.1 基于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设计原则

基于地方文化资源,我们在进行旅游产品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应当以地方文化的科技观、人文观为原则,旅游产品的设计应当能够对地方文化进行良好、完整的表现,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对旅游产品赋予人文价值以及自然环境价值,让旅游产品能够在表现地方文化的同时体现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2 从游客角度出发,加强地方特色的体现

整个旅游的过程即是游客对本地文化的感受与体会过程。为了能够更好的增强游客的游玩体验,旅游内容应当多设计与当地文化特色相关的。例如特产、民俗等。而在设计旅游产品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这一点从游客的角度出发,针对旅游内容进行产品设计。在这里以海南旅游为例,在旅游产品设计的时候针对海南黎苗文化形态进行。由于这一内容是海南旅游之中较为受到游客欢迎的,所以设计的旅游产品也会受到游客的欢迎。例如设计壁挂的时候,通过黎族常用的锦织图案进行融入,就可以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同时体现了本地文化的特色;在进行椰碳瓶设计的时候,也可以在瓶身上使用织锦图案,让整体表现出浓重的民族文化特色。通过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对他们喜爱的旅游内容进行调研之后设计旅游产品,让游客具有去购买旅游产品的欲望[2]。

3.3 对地方文化资源传承的同时进行创新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特有的形式和内容,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与地方性。在设计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设计者需要针对地方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地方文化的特点以及重点,进而更好的去构建旅游产品设计。一般来说,旅游产品的设计不仅仅需要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传承,更需要对传统的文化进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现代需求,利用现代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新的表现与阐释。例如针对北京旅游进行旅游产品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北京故宫、长城等景点出发,设计积木玩具、钥匙挂扣等多种旅游产品,运用现代材料将故宫、长城作为元素进行融入,在表达出本地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融合现代工艺进行创新。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旅游产品设计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需要考虑到旅游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注重旅游产品带来的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是文化效益却也不可忽视,往往文化效益才是最重要的那一项。地方文化资源在旅游产品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这要求我们在进行旅游产品设计的时候能够达到一个“叫好叫座”的平衡,既保证了经济效益,又能够对地方文化进行传播与创新[3]。

课题来源: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名称:基于符号学视阀下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探微——以脸谱符号为例(课题编号:2018LZYK1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左铁峰.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观产品设计的价值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0(12).

[2]张素娟,宋雪莉.旅游产品设计与操作[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冯俊伶.地域文化与旅游[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体育产品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在线产品;分类;特征;策略

计算机网络出现,不仅对企业营销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产生和发展了在线产品,在线产品与传统产品有很大的差异。在线产品具有自己的独立特性,传统营销理论对此已经不能完全解释和指导其营销。对在线产品的认识和探讨,是现代营销理论探索的前沿,目前尚无定论。

一、在线产品的产生

所谓在线产品,就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软件,以及其他可被数字化并通过网络来传播的知识产品。在线产品是

一种特殊的产品,很多情况下它是虚拟的,它不需要物理存在,同时它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传播,如有线网络、手机无线上网。

在线产品的交易,突破了时空限制,弱化了中间商,实现了渠道偏平化,减少了交易成本,方便了顾客的决策与购买,使交易更加的直接、便利、充分。

二、在线产品的分类

在线产品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软件,以及其他可被数字化并通过网络来传播的知识产品。目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产品,种类繁多,根据在线产品的不同用途,有以下几类:

软件在线产品。网络浏览器、在线卡巴斯基软件、在线网络游戏,以及手机铃声下载等均属此类。

服务类在线产品。虚拟商店、电子邮箱、邮件列表、远程服务、银河网络证券交易系统等。

对在线产品,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如搜索引擎,对开发商来讲,是经营的商品;对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而言,是重要的网络营销手段;对上网用户来讲,是重要的上网工具,以便寻找信息资料。对于银河网络证券交易系统,原理同样如此,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讲,它是商品;对银河证券商来讲,是开展网络证券交易的手段,提供网络证券交易平台;对于股民来讲,要按指定在线下载、安装,以便进行证券的网上交易。

三、在线产品的营销特征

在线产品是可被数字化,可用比特流来表示的产品。因此,与传统产品相比较,它有以下特性:

(一)在线产品的物理特征

传统产品,有新旧之分;对传统产品来讲,使用人越多、使用时间越长,产品磨损越大。

数字产品无新旧区别,它不会磨损,它一经创生就可永存。无论使用多长久,使用多频繁,数字产品保持当初的品质。因此,数字产品无耐用和不耐用之分。

(二)在线产品的可复制性

在线产品很大的价值,体现在它可以被方便的复制、存储和传输。开发在线产品,有固定成本投资,以后边际生产成本几乎是零。因此,保护在线产品核心,是防止数字产品的不正当复制和转手销售,其实质是保护知识产权。对在线产品的保护,一方面要用法律手段,防止侵权的发生;另一方面,生产商必须不断升级在线产品,以使复制品贬值。如卡巴斯基产品,一方面是序列号查验,另一方面是在线升级快。

(三)在线产品的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不能完全用价格原理和市场理论解释的经济后果,这种后果可能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收益,也可能是没有预料到的损失。在线产品很多都有网络外部性,就是说如果更多的人使用某种产品,它的价值就会增大。网络外部性是一种积极的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可通过增加用户数而直接获得。例如电话,如果使用的人少,它的价值相对就小,但是,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它的价值随之递增。

(四)在线产品内容的可变性

在线产品的内容,可随时变更,它们可以很容易定制和随时修改。在线产品的可变性,使得生产者的重点在于差异化其产品,如定制和升级其产品,产品差异化是数字产品生产商的经营战略。

(五)在线产品的先验性

在线产品营销,以消费的偏好来确立,消费者一般需要使用,经体验、分析比较,然后做出购买选择。在线产品的销售工作,要采用积极方法,帮助消费者了解新产品的效用,促使消费者确立购买偏好。为了促使消费者建立购买偏好,在线产品可以设置试用天数,试用次数,试用级别。这一点上,它与传统产品促销有较大差异,前者可以无实际成本支出,后者有较大实际成本支出。

MS-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它是通过低价、免费安装和赠送等方式,从而达到了普及的目的,甚至对盗版现象也视而不见。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也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在中国基本普及了以后,微软公司便抬高了它在中国的零售价格,正版操作系统人民币零售价1980元,这个价格折算为美元,也高于在美国国内的零售价格。同时,微软公司在中国,加大了打击盗版的力度,一度造成微软公司与国内计算机销售商之间的紧张关系。微软公司的营销策略,就是利用数字产品的先验性,使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依赖性,使用习惯后,用户不会轻易换用其他产品,否则,会增加用户的转移成本,除经济成本外,还有学习成本、时间成本。微软公司促使中国用户首先接触和习惯使用OFFICE,与此同时,微软公司,事实上也将中国的WPS系统挤出居民用户市场。

四、在线产品的市场结构

(一)市场领导者

龙头企业的产品,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产品,但是它凭借规模经营优势,对较小的竞争者或后来的竞争者,形成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微软公司就是凭借这样的优势,控制了桌面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市场。汉字输入方法,有拼音法、字形法,以及拼音与字形结合法。五笔字形法输入法,在字形法里,不一定是最方便、最易学的,但是,它最先介入形成规模后,使以后的字型输入法影响力相对小,如笔划法、二码法。

(二)差异化

同类产品,具体内容差异化和价格差异化,这是在线产品市场上最普遍的市场结构。同样是搜索引擎,GOOGLE、雅虎、百度,它们的搜索技术、搜索取向各具特色。同时,实施差异价格策略,其实施条件如下:

企业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根据价格弹性的不同,企業将产品市场分为几个不同的子市场。对价格弹性较小的子市场,制定相对较高的价格,如专业工程应用软件。

企业对目标市场能够分割,但是对相同的产品人们不可能进行转手倒卖。如长话夜间资费减半,就不能储存和倒卖。

五、在线产品市场细分

现代市场营销,面对一个十分复杂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要求和欲望。因此,只有根据产品、市场、消费者等特征,对市场进行细分,有针对性推出在线产品。

(一)工具类

网络杀毒软件、商务办公软件、网络浏览器等均属于此类在线产品。这类在线产品属于技术含量高的软件产品,而且具有很高的传递性。一般同一种产品,用户只可能购买一次,因此,经营此类产品,必须通过不断的升级换代,增强产品的功能来提高用户的购买兴趣。从市场细分角度出发,工具类在线产品,有入门级和玩家级,在操作系统里,入门级就是基础操作部分;玩家级,就是高级管理部分,如何玩转BIOS,如何玩转超频、跳线类等。

(二)娱乐类

在线网络游戏、手机铃声下载等,这类在线产品是近几年新兴的产品,该类产品市场广泛,处于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拥有极好的发展空间。2007年中国游戏行业,各类游戏总收入已超过300亿元,其中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05.7亿元。预计2012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将达到262亿元,《2007年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已达到4017万,比2006年增长23%。预计2012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将达到8456万(注:以上资料来源:证券时报,2008-01-17)。

(三)知识类

电子书籍、在线新闻网、在线咨询服务等。明确在线产品类别,以及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后,商家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量身定制在线产品。上海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发现国外已经开始盛行网络游戏,但是,当时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还是一个空白,“娱乐永远是人类的本能需求”,网络游戏模仿真实世界人际交流,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求,通过网络游戏帮助人们实现。人们只要在网络游戏上找到快乐,人们就愿意付钱。

上海盛大公司,1999年11月成立,依靠传奇游戏起家。注册资金50万元,2004年注冊用户7000万人,最高在线用户120万人,累计注册用户1.7亿人,2004年,在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占有率50%(注:资源来源:重庆法制报,2004-03-02)。2006年以来,在木马病毒影响下,盗号严重,偷盗虚拟武器,影响了玩家权益,对网络游戏市场的开发,也产生不利影响。

六、在线产品的产品策略

(一)新产品开发策略

微软公司应用快速的产品更新策略,每年投入约50亿美元用于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平均2-3年就推出新的产品。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的生命周期,符合摩尔定律。从WINDOWS3.2到WINDOWS95花了五年的时间、从WINDOWS95到WINDOWS98花了不到3年的时间,从WINDOWS98到WINDOwS2000花了2年的时间,而从WINDOWS2000到WINDOWSXP花了一年的时间。由此可见,新产品策略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产品组策略

产品组合是指一个企业所经营的全部产品线的组合方式,包括三个因素:产品组合的宽度、深度和关联度。这三个因素的不同构成,从面形成了不同的产品组合。微软应用产品组合策略,在中国的产品类型主要有:商用软件、操作系统平台、开发工具、Internet技术、硬件产品系列、Macitach产品系列和家用游戏产品系列等。产品涉及面广,同一类型的产品考虑了不同人的需要。如操作系统,微软在WINDOWS2000阶段,考虑了专业设计人员的需要,开发了适合程序员的Windows Professional Edition、适合服务器用的WINDOWS SERVERS、适合局域网的WINDOWS NET等。产品组合策略,就是指导企业调整现行产品组合,进而优化产品组合,以达到企业的优势得到适当发挥,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到达最大化、最优化。

(三)产品进化策略

产品的进化策略包括两个模式,一是“渐进型”模式,一个是“突变型”模式。

“渐进式”的产品进化模式是指企业利用已有的产品技术优势与市场网络,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品,满足用户需要。

“突变式”产品进化模式是指企业在促进现有产品升级换代的同时,密切注意科技发展上的重大突破,开拓出更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微软公司在其产品的进化过程中,采用了这两种方式。如在DOS与WINDOWS1.0的转变中,以及WINDOWS3.2到WINDOWS95的转变中,微软公司采取了“突变型”产品进化模式。与DOS命令形成强烈的反差,WINDOWS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一新的效果。“我的电脑”、“我的文档”、“控制面板”等人性化的操作,使大多数人摆脱了语言的限制,计算机的操作更为简单明了,即使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能顺利操作,伴随着硬件成本的迅速下降,进一步扩大了微软的中国市场。从WINDOWS95到WINDOWS XP,这是微软的成功的渐进型模式策略。

综上所述,在线产品是新的经济现象,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们购物习惯的改变,在线产品面临着一个增长迅速、潜力极大的市场,因此,对在线产品的策略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美琪.网络营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冯英健.Email营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朱迪·斯特劳斯.电子营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刘列励.信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5、夏皮罗·瓦里安.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经管学院)

体育产品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中国已经是世界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一带一路”背景下,选择并优先发展与支点国家的文化产品贸易,是中国提升“一带一路”效率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现实基础,揭示了双边贸易的发展特征,并借助出口贸易强度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演进路径,并展望了贸易前景。

关键词: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贸易特征;演进路径

目前,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这个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上的国家已达到73个,这些国家与中国远近距离不同,关系密切程度也有差异,这就需要选择一些战略支点国家,以更好地推进和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效率。考虑到战略位置、文化产品贸易市场潜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等诸因素,本文以东亚的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巴基斯坦、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中东的伊朗和埃及、欧洲的俄罗斯以及蒙古等9个国家为支点国家,利用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着力分析了中国与支点国家开展文化产品贸易的现实基础、发展特征和演进路径。

一、中国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现实基础

(一)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接平台的需要

“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中国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当前,中国已与俄罗斯、哈撒克斯坦、印度尼西亚、韩国等34个国家签订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和相关战略协议,与超过24个国家在联合声明或宣言中提及到开展“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并与约20个国家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和建立战略对话机制。“一带一路”不只是经济上的互联互通,也是文化的互融互惠。“一带一路”上能够联接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纽带,应该首先是文化上的对接和融合。虽然各国政治经济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也各不相同,但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文化内涵的追求以及相互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是一致性的。事实上,各国文化都有自身优势,加快发展中国与支点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贸易,不单是各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必将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接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产品贸易互补性发展的需要

文化产品贸易已经成为拉动中国和支点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及支点国家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既保持了较高的贸易增速(表1),也表现出了较强的互补性。总体上看,中国作为文化贸易大国,文化出口占主导,支点国家文化进口需求也强烈。从文化产品贸易来看,2005-2015年,埃及和哈萨克斯坦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增速,其他国家则表现为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就文化相关产品贸易来看,中国、埃及和俄罗斯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增速,其余国家则相反。具体分析,2003-2015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年均增速14.34%,远超GDP及外贸增速,2015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1685亿美元,稳居世界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支点国家除伊朗数据缺失外,其他如埃及、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韩国、蒙古、巴基斯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都保持了较高的文化产品进口增速,而且,最重要的是,支点国家对中国文化产品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需求度。2014年,韩国、印度尼西亚、埃及、沙特阿拉伯从中国进口文化产品占其文化产品进口总额接近四成,到2015年,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支点国家从中国进口文化产品在其文化产品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已超过四成。中国是世界主要的文化及相关产品出口国,支点国家有着强烈的文化及相关产品进口需求,“一带一路”连接起的这一广阔市场,为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及相关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发展平台。

(三) 外贸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不单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各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基础,因为各国的对外贸易实际上都存在从资源贸易—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的发展需求。同时,从各国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发展阶段上分析,当一国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国家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必然会促进文化服务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升级,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需求增加,而文化产业既为发展文化产品出口提供了条件,文化消费需求升级也为文化产品进口提供了市场。现阶段,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比较明显,这既诱发了文化需求的互补性,也为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进一步拓展文化产品贸易的渠道,提升文化产品贸易的标准和竞争力水平,必将促进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必将进一步满足其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 中国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演进的特征

(一)双边贸易加快增长规模显著扩大

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现实基础支撑了双边文化产品贸易的增长。2003-2015年间,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保持了19.62%的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中国文化产品14.43%的贸易增速,更是远超支点国家文化产品7.42%的贸易增速。其中,中国向支点国家出口文化产品年均增速21.53%,高于同期中国文化产品14.36%的出口增速,从支点国家进口文化产品年均增速10.21%,低于同期中国文化产品18.08%的进口增速。总体上,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虽保持了规模的显著扩张,但增速并不均衡,中国向支点国家出口文化产品年均增速远超其从支点国家进口文化产品年均增速,相较于支点国家,中国更倚重于对方文化产品市场。

(二)双边贸易地位呈现缓慢回升趋势

贸易地位可通过双边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来反映。2002-2015年间,中国与支点国家贸易地位呈现出不同的变动趋势。从中国角度来看,支点国家在中国文化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呈波動中上升趋势,而中国在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则表现为先下降、后缓慢回升趋势。2002-2005年,中国向支点国家出口文化产品占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从4.56%上升到9.23%,2006-2007年缓慢下降,2008年以后表现为波动中缓慢回升趋势。而2008年以前,中国从支点国家进口文化产品占中国文化产品进口比重则一路下降,到2007年时降至6.08%,2008年以后也呈现出波动中缓慢回升趋势。到2014年,中国向支点国家出口文化产品169亿美元,占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8.81%,为2005年之后的又一新高点,2015年虽稍有回落,但依然达到136亿美元,占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8.10%,而2015年中国从支点国家进口文化产品10.52亿美元,占中国文化产品进口的7.12%,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地位皆呈现出缓慢回升趋势。

(三)双边贸易的密切程度进一步增强

国家之间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可以通过贸易强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 TII)来反映。日本經济学家小岛清(1964)[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了贸易强度指数,包括出口强度指数(Export Intensity Index, XII)和进口强度指数(Import Intensity Index, MII)。具体到文化产品领域,中国和支点国家贸易的联系程度也可以用文化产品贸易强度指数来衡量。按照小岛清提供的计算公式如下,根据中国与支点国家2005-2015年间文化产品贸易的相关数据,计算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出口强度指数和进口强度指数,结果发现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强度指数均大于1,这充分说明中国与支点国家的文化产品市场对双方都很重要,且呈现出不断加深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14-2015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强度指数呈明显增强趋势,其中,支点国家向中国出口文化产品强度指数从2.05升至10.86,中国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进口强度指数从1.69升至8.33,增长都非常迅速,凸显“一带一路”背景下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对中国市场不断提升的高依赖性。同时,中国向支点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强度指数和支点国家从中国进口文化产品强度指数虽增速较缓,但到2015年,中国向支点国家出口文化产品强度指数也已达到3.64,而中国从支点国家进口文化产品强度指数则上升到4.20,显示出双边文化产品贸易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同时支点国家对中国文化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略高于中国对支点国家文化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考虑到支点国家多属于文化产品潜力市场,在其国内文化市场不断被开发和“一带一路”框架下相互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其对中国文化产品的认同和接纳存在广阔的空间,其文化产品市场对中国同样重要。

(四) 双边贸易尚未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分类,文化产品主要包括七大类,即艺术品(Art Crafts)、试听产品(Audio Visuals)、设计(Design)、新媒体(New Media)、表演艺术(Performing Arts)、出版(Publishing)和视觉艺术(Visual Arts)。总体上看,2002-2015年间,中国向支点国家出口文化产品构成虽有波动,但设计出口始终占绝对主导地位,到2015年,设计出口占中国向支点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的比重达到81.02%;中国从支点国家进口文化产品构成比较复杂,但除新媒体进口表现为波动中上升外,其他六类基本表现为波动中下降,到2015年,新媒体进口占中国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进口的比例达到44.21%。设计包括建筑、时装、内饰、珠宝、玩具等,是中国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产品,此外,相较于支点国家,中国在艺术品包括地毯、手艺术工艺品、编织物等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更明显,而支点国家在出版领域、表演艺术和新媒体上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可见,当前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虽体现出一定的互补性,但是鉴于双边多元文化的互补、互融与互赢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双边文化产品贸易尚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三、中国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拓展路径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包括支点国家在内的所有沿线国家都希望更多地进入中国文化产品市场,以扩双边文化产品贸易,提升本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当前,从总体上分析,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竞争性比较集中的领域是艺术品、设计和新媒体,互补性主要集中在出版和表演艺术领域。此外,从2005到2015年,中国艺术品出口竞争优势不断提升,追赶支点国家,而设计和新媒体出口竞争优势则正逐步被支点国家追赶,竞争性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与此同时,出版和表演艺术领域,支点国家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中国和支点国家的差距在拉大,互补性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和加深。对于中国和支点国家都缺乏竞争优势的试听产品和视觉艺术,也表现出一定的互补合作的可能性,中国在视觉艺术出口上的竞争优势略超支点国家,而支点国家在试听产品出口上的竞争优势则远胜中国。故此,双方可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框架提供的合作平台,在竞争性领域挖掘突出创新特质的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在互补性领域深度合作,取长补短,继续促进文化产品产业间贸易。从中国与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看,只要各国进一步发掘本国文化的优势与潜力,不断拓展双边文化产品贸易的空间,其发展的前景将十分广阔。为此,各国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一)加快推进双边文化中心的建设

推进中国与支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双方拓展文化产品贸易的重要基石,而通过国家之间相互建立文化中心,则是推动双方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条件。目前,中国已同俄罗斯、韩国、哈萨克斯坦、埃及等国,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并使中国文化中心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基地。通过中国文化中心这一实体,即可举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丝绸之路电影节、中外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同时还可举办各种文化论坛、展览展示、艺术沙龙等,推介中国文化产品和贸易政策,宣扬中华文化的历史与文明,通过双边文化中心建设,拓展双边文化产品的展示、交流、认知度和影响力,必将为双边文化产品贸易规模扩张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

(二)积极拓展双边文化旅游的内涵

每个国家都拥有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拓展文化旅游内涵,推介本国的文化历史精髓,扩大本国文化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外公民入境旅游观光,必将带动国家间文化产品贸易加快发展。中国与支点国家需要共同发掘丰富的丝路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共同经营的精品文化旅游路线,为双边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随着“一带一路”持续推进,沿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极大地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也简化了旅游签证手续,丝绸之路特色旅游产品将会不断涌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也将成为可能,所有这些都将为不断拓展双边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市场。文化旅游在提升中国与支点国家的认知度、加深双边文化交融的同时,也必将极大地拓展双边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空间。

(三)大力发展双边图书出版业的合作

图书、报纸等印刷品是傳播文化与文明、加深中国与支点国家了解的重要纽带。中国出版产业竞争力弱,以往中华文化在支点国家的传播多是通过英语为媒介进行,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支点国家出版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与支点国家在图书的版权输出、翻译出版、合作发行、数字出版、文化交流等方面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大力发展双边图书出版业合作,以及在传播双边文化历史、推进双边文化相融的过程中,必将在各国人民群众中产生巨大的文化影响力,也必将为双边文化产品贸易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市场。

(四)不断驱动双边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

国际电信联盟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网民规模是7.21亿人,位居世界第一,支点国家互联网普及率普遍较高,如韩国98.8%、沙特95%,也居世界发展的前列。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一带一路”数字文化工程项目也已经启动,包括打造数字富媒体产品“一带一路图书馆”、合作推进文化产品线上贸易、搭建海内外数字文化版权交流平台等。不断驱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将会使更多新颖的文化设计、咨询、表演、试听产品等在线上推出,使各国传统的文化资源大放光彩,这不但会极大地促进各国文化产品数字化传播,也必将会进一步地拓展中国与支点国家之间发展文化产品贸易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 Kojima,K.The pattern of inter- national trade among advanced countries[J]. 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ics,No.1,Vo1.5,1964:16-36.

[2] Finger,Kreinin. A Measure of‘Export Similarity’and Its Possible Uses[J]. Economic Journal,No.256,Vo1.89,1979:905-912.

[3] Balassa,B.Trade Liberation and Reveal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65(07): 92-123.

体育产品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动漫作为朝阳文化产业,承担着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重任。目前的国际动漫市场呈现美日韩三国鼎立的局势。如何在面临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将我国动漫产品推向国际,这就需要我们在了解国际动漫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动漫缺陷的情况下,在动漫题材内容、营销方式、品牌及人才的国际化方面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以亚洲市场为立足点,发展动漫新技术,开拓国际市场。

【关键词】动漫产品 本土文化 国际市场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从动漫产业的定义能看出,动漫产品多种多样,与影视业、出版业相辅相成,与部分制造业也密不可分。它包括直接动漫产品,如动画、漫画、网络动漫、动漫舞台剧、动漫软件,以及动漫衍生品。我国动漫产品走出国门,意味着动漫产品规模质量的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一、国际动漫产品的发展趋势

动漫作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文化支柱产业。据有关统计数据,美国动漫每年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2009年日本动漫市场为2000亿美元;韩国也是如此。国际动漫市场目前由这几个动漫大国占领,他们的成功说明其动漫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因而这些国家动漫产品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方向。

(一)政策的鼓励支持

韩国动漫在短短几年间从无到有,再到迅速成为动漫强国,与政府的政策引导是分不开的。金大中在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战略,把动漫、游戏产业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突破口。之后建立文化产业局负责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的设想》、《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除此以外,还出台了一些奖励性政策和一整套激励机制,并对动漫的播出平台进行了规范。目前韩国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动画生产国之一,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数字内容产业的主宰者之一。对于一些动漫新兴国家来说,加强政府的保护与鼓励支持是动漫发展之初不可或缺的。

(二)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

动漫产业要做大做强,必然要有一定的规模基础。在规模化的基础上打造出品牌,是其成功的必由之路。全球最大的玩具销售商美国的美泰玩具公司,是《财富》五百强企业之一,该公司的著名产品有风火轮、芭比娃娃、狮子王、火影忍者等。这个规模巨大的动漫玩具公司在中国大陆就有五家分公司,目前仍在扩大规模。2012年2月1日收购了英国动画公司HIT,接收了HIT除英国本地还扩展到北美、日本及我国香港等地区的市场,进一步提高了其市场影响力。规模化的经营是动漫产品获得更多利润的重要途径,但是动漫产品及公司的品牌建立并不容易,这是大型企业寻找既存的优良品牌进行收购兼并的重要原因。

(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

2009年,随着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的上映,3D及IMAX—3D迅速席卷全球。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三维数字化技术正是各国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动漫作品及游戏中。另外,还有运用了体感互动技术的交互动漫和虚拟成像技术的虚拟现实动漫,虽然这两种技术还没有普及,但是有望成为未来动漫的发展方向。还有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的手机动漫,通过一款软件,手机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动漫作品,再加入运动、变形、声音、互动等效果及镜头元素,满足动漫迷们随时用手机“看动漫”的需求。新技术与动漫的结合已经成为动漫业的一大趋势。

(四)动漫素材及人才利用的国际化

创制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占领国际市场份额并从中取得利润是各国发展动漫业的追求。一国的动漫要符合本国观众需求可能会相对容易,但是如何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这就需要充分吸收利用国外的动漫素材及优秀人才。2011年的《功夫熊猫2》在中国票房突破一亿美元,占其全球总票房的20.2%。带有中国风的动漫大片自然更能够吸引中国观众。动漫的国外本土化不仅需要利用当地素材,将各地的优秀人才集聚起来也是制作高水平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功夫熊猫2》光制作人员就包括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菲律宾、瑞典、比利时和以色列等国的人才。

二、中国动漫产品走出去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对我国原创文化的深入发掘与充分利用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包括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城市文化还有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等。这么多的文化题材被动漫提取应用的却很少,且集中于少数几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即便这些故事被拍成动漫,也只是简单改编,没有加入新的动漫元素。在我国动漫因为找不到素材创作出优秀动漫的同时,美国却将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花木兰》改编成动漫,并迅速为全球的观众所接受,获得丰厚利润。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这就是对文化题材的成功运用。

(二)没有成熟的运营机构和产业链条

完整的动画产业链条涉及前期策划、动画制作、艺术、科技、传媒、商业等,产业链从制作出版到品牌传播,再到玩具、文具、包装、服装等衍生产品的开发、经营、销售与监控管理等。中国的动漫产业环节基本上集中在“动画制作”及“电视播出”两个环节上,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衍生产品尚未完全开发。动漫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后期的动漫衍生品的开发销售,这个环节的缺失,是阻碍动漫产业发展及动漫产品研发的重要问题。怎样进行成功的产业运营,形成良性的产业链条,已成为动漫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思想观念和作品定位的制约

中国的动漫长久以来针对的都是儿童和青少年且以教育题材为主,实际上动漫不仅仅是青少年的专利。更何况儿童因为经济、思想方面的限制,不可能成为观众的主体;而青少年很少有喜爱国产动画的。动漫周刊连续三年举办的十大最受欢迎动漫人物评选的上榜名单全为日本动漫形象。以往我国对动画市场定位的严重偏差导致一个大龄消费群体的丢失。我国人口众多,仅动漫主要受众人群青少年就有3.7亿,如果受众人群向中老年人扩展,我国动漫的产业发展空间会扩大很多。若再能吸引海外观众,扩大海外市场就水到渠成。

(四)创作和经营人才不足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从某种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顺从、统一的传统文化心理。然而动漫的创作离不开丰富超凡的想象能力,有时甚者需要的是极富夸张的想象。原创动漫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中国动漫从业人员大约为6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环节上,动画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缺口非常大,因此中国动漫人才的需求正处于严重紧缺状态。另外,有创意的编剧、导演、策划以及营销人才的缺乏,也严重制约了动漫作品的产业链条发展。

三、中国动漫产品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一)推动中国动漫产品题材内容的国际化

我国动漫处于起步阶段,内容都来自于本土题材。对本土题材的利用也只是浮于表面且反复利用那几个素材,例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金猴降妖》、《人参果》、《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等动漫作品均来自于《西游记》。中国文化资源丰富,发掘出更多大众所感兴趣的题材并将其改编为动漫,才能更好地打开我国市场。但是我国动漫产品要走出去,就必须考虑国际因素,在本土化的题材中加入国际化的内容,实现东西方的融合。另外,热血青春以及神话玄幻色彩的动漫作品在国际市场上比较受欢迎,我国动漫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制作几部以外国素材为内容,以热血青春或神话玄幻为类型的动漫作品推向国际市场。

(二)完善动漫产品营销方式的国际化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动漫衍生品是动漫产业盈利模式中的主要部分。若能将二者结合,动漫产品就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生产不是目的,将产品卖出去获得利润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动漫产品要占领国际市场,营销方式的国际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应在充分了解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完善销售渠道,拓展销售平台,用国际化的营销方式实现我国动漫产品的国际化。建立世界范围的网络销售系统,与外国市场的经销商合作,直接建立自己的海外分店,或者设立本土化的海外分公司,甚至在国外开设动漫创作室等。

(三)集中力量创造中国动漫的国际品牌

国际动漫强国都有其关键的动漫发展领域,美国的是动漫电影,日本的是动漫剧集,韩国主要是动漫游戏。我国动漫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产品定位,处于全面化分散化的阶段,且质量都不高。找准我国动漫的发力点,集中力量发展该领域,将其打造成国际化的质量水平,创造出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这是我国动漫走出去的关键。虽然我国动漫目前并没有一个有相对优势的领域,但是纵观中国动漫作品,剧集是主要的动漫形式。在当前形势下创造中国的动漫品牌以剧集为主要表现形式会相对容易。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出色的动漫剧集作品,《喜羊羊与灰太狼》、《秦时明月》等,政府应该有侧重地对其进行扶持,号召企业加强投资力度,集中力量将其打造成国际品牌。

(四)利用国际动漫机构资源,培养中国动漫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我国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开办了动画、漫画类专业及与动画相关的课程。这些专业及课程基本上都是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创办的,由于大多是新专业,所以在师资的配置、课程的设置和专业的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事实上,仅靠我国教育机构来培养人才是不够的。动漫要走出国门,需要国际化的专业人才,这可以靠人才的引进,但是充分利用国际动漫机构来培养动漫人才才是可持续之道。政府应积极引进优秀的国际动漫培训机构,鼓励优秀的动漫人才到美、日等动漫强国学习。另外,我国近几年开办了很多动漫培训机构,对该领域进行规范整合,鼓励有实力的单位与国际动漫机构合作是我国动漫长远发展应考虑的方面。

(五)利用原创动漫产品,开拓亚洲周边国家的国际动漫市场衡量动漫大国和强国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大量优秀原创动漫作品的生产和传播

我国动漫要想走出国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原创产品不可或缺。动漫原创不仅有利于动漫产业本身的发展,还有利于动漫制作技术的发展。2010年原创电视动画片产量居全国第二的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产量为12818分钟,其动漫产品已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在国际电视节中获奖。事实上,地理位置接近带来的便利交通,近似的生活习惯与消费偏好,频繁的贸易往来以及越来越宽的市场开放度,使得我国出口的原创动漫产品集中于亚洲市场。以亚洲为国际市场的出发点,在稳定亚洲市场的基础上向外拓展是我国动漫稳步走出去的有效策略。

(六)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媒体,发展国际动漫科技

新知识新技术在动漫业的应用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国际趋势。最近的好莱坞动漫基本上都有3D版,我国3D动漫还处于起始阶段。各大动漫企业应在政府的支持下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引进动漫新知识,研发动漫新技术。以互联网、户外新媒体和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将代替印刷业成为动漫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的世界平均普及率已达30%,欧美等发达国家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水平。目前Wi-Fi普及率最高的韩国达到80.3%。动漫业的播出平台不断扩展,动漫产品与新媒体联合将会大大推动动漫业发展。同时,也为外国消费者了解我国动漫提供了一个良好渠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Z].国办发[2006]32号,2006-04-25.

[2]熊军懿.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必须靠“原创” [EB/OL]. 中国文化产业网,2010-05-27.

[3]李萍.当动漫遇到高科技[N].深圳特区报,2012-03-22.

[4]司思.我国动漫产品出口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2).

[5]爱琳.中国动漫行业人才及薪酬调研报告[EB/OL].漫友网,2008-05-30.

[6]刘百祥. 广东动漫产业发展良好 2010年动漫产量居全国第三[EB/OL].中国文化产业网,2011-08-1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战略对策研究”;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甘肃与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战略选择”;2011年甘肃省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战略选择”。

作者简介:雷兴长 (1959-),男,陕西武功人,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国际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陈岑)

上一篇:体育欣赏论文下一篇:教育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