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收益率论文范文

2024-02-16

基金收益率论文范文第1篇

基金分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证监会的关注,最近,有关媒体报道证监会就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条款向基金公司发布内部审核指引。普通投资者该如何理解基金分红的潜规则?证监会的《指引》又是如何引导基金分红的?

基金分红类似上市公司分红回馈股东,理应受到投资人的追捧,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国内基金在分红条款上规定模糊,条款设计不易被投资者理解,加上一些基金公司甘当“铁公鸡”不及时分红,或用大比例分红做诱饵进行持续营销等,引起了持有人的不少诟病。

谨防契约中的“红利”陷阱

《指引》中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在设计基金产品时,应当根据基金产品特性拟定相应的收益分配条款,使基金的收益分配行为与基金产品特性相匹配。通常,从分红的频率来看,封闭式基金的分红较开放式基金确定,固定收益类基金较权益类基金确定。

因为封闭式基金处于折价交易的状态下,初始购买者获取可观收益的途径除了持有到期外,中间的分红也是提前兑现收益的一种做法,保护了初始投资者的利益。并且,分红相当于提前封转开,将折价资产按净值分配给投资者,有助于二级市场提高其交易的活跃性。因此,从上述角度,封闭式基金通常在契约中明确规定年度最少实施一次收益分配(在符合有关分红条件的约束下)。而固定收益类基金由于主要持有债券,其利息收入是债券的持续且稳定的收益,这也促使债券基金有较强的分红预期。

当然,在开放式基金是不是该分红的争论没有得到合理的结论下,如果投资者希望关注分红型产品,还是需要从契约中寻找答案,看看契约中是否规定“在满足相关的分红条件下,基金每年至少分红一次”这样的字眼。此外,还要谨防眼睛上当,基金名称中有“红利”二字的并不一定是分红型品种。以华夏红利为例,该基金在符合基金分红条件的前提下每年最多分配4次,契约来看并不能给投资者提供明确的分红预期,且“至多”二字还隐藏着可以不分红的含义。“至多”与“至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因此,内部审核指引中规定的“基金公司在设计带有分红条款的基金产品时,应当在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中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每次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要求中,本质上并没有强制基金一定要分红。

基金的收益分配基准

《指引》对基金的收益分配基准做如下强调:基金的收益分配比例应当以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基准计算。期末可供分配利润指期末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中已实现收益的孰低值。通过这条指引,我们可以揣测出证监会的两个意图:首先,明确了分配基准是什么。其次,对目前契约中约定俗成的“如果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提出质疑。

对于分配基准,即以什么作为分配的基础这一点目前在开放式基金的分红公告中并没有明确交代,投资者并不知道基金分配的是什么时候的红利,但是《指引》中要求基金收益分配方案中至少应该载明基金期末可供分配利润这一点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利好。期末可供分配利润是一个时点数据,通常在基金年报中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中有所列示。以博时主题行业2008年年报为例,该基金在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报表中展示,2008年期末的可供分配利润是1902904355.92亿元,这一数值为收益分配基准,而该基金3月30日发布的收益分配公告也以这个数值作为年底的收益分配基准。

确立的上述收益分配基准,会与目前基金契约中关于分红的一些条件相抵触,例如大部分基金会在收益分配中规定“如果基金投资当期出现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这一条款难免有规避分红的嫌疑。特别是2008年当期投资出现亏损、而账面上依然有大量可供分配收益的基金可以轻松选择不分红,这其实是对投资者的一种误导。

简单来说,如果某只基金第一年实现投资收益5亿元,第二年由于市场大幅下跌投资收益亏损3亿元,待到年底分红时,虽然当期收益为负值,但基金年底账面上依然有2亿元的已实现正收益,这说明基金依然是赚钱的,对投资者而言,这部分收益应该纳入收益分配计划中。因此,我们可以将基金分红条件简单列为两条:基金净值超过面值以上、基金的期末可供分配收益为正。这两点收益分配原则可以化繁为简,使投资者从之前艰涩繁缛的规则中走出来,真正实惠于投资者。

红利发放期限

基金公司何时发放红利一直是由基金公司说了算,现实情况是投资者通常要到4月初(年报公布完)才能拿到应得的上年度分红,相比收益分配的基准日期延后了三个月之久,而期间基金公司可以将红利继续进行再投资,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因此,为了保护持有人的利益,证监会在《指引》中强调基金红利发放日距离收益分配日(即期末可供分配利润计算截至日)的时间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强调分红的及时性对持有人无疑一个利好消息。

值得关注的是,《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条款的审核指引》只是证监会对基金公司的内部规范要求,一些指引可能还需要和基金公司进行协商沟通,且《指引》中的条款对目前已经运作的基金是否有约束力尚不能确定。未来除了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基金的分红条款,投资者也需要对分红有理性的认识。基金分红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基金的吸引力,保护持有人的利益,但也要冷眼旁观基金公司利用大比例分红进行持续营销,实际上是对老持有人利益的伤害。同时,持有人希望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基金不分红、或分红再投资创造复利收益,而市场不好的时候拿着现金落袋为安,这种理想的状态现实中难以实现,因为基金经理对市场行情的转折点难以判断,且基金实施分红并不代表基金经理对市场进行预测。此外,规模是基金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平衡基金规模和保护持有人利益两方面,能够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的基金公司相信一定会走的更远、更好。如果一味地追求基金规模而变得一毛不拔,投资者最终的回馈可能是远离。基金行业作为金融服务性行业,保护持有人利益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石。

王蕊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基金收益率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炭采选业;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

0引言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是最传统的资本定价模型,该模型主要应用的是市场风险的单独因子来反映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在资本市场得到广泛的认同,但也来自财务方面和实践者的质疑。质疑者认为CAPM模型只考虑了单一影响因子,因此更多学者提出改进模型,其中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Fama-French 3-factor model,FF3)被认为是改进模型中的主要代表之一。该模型在CAP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增加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在此前已有许多研究者论证其适用性[1]。

我国近年来对煤炭采选业在权益资产收益率的预测方面仍采用CAPM模型,由于目前煤炭采选业仍处在去杠杆后改革的调整期内,传统的CAPM模型是否继续适用仍不确定。本文通过对煤炭采选业进行状况介绍,再通过对CAPM和FF3模型对我国上市煤炭采选业收益率预测方面的适用性进行对比,研究各个模型结果的拟合程度,从而选择适用于我国煤炭采选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预测模型。

1煤炭采选业的现状分析

从近年来看,煤炭采选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2~2012年的黄金发展阶段,主要是十四大经历全面改革时期,后经过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煤炭采选业进入黄金时代。第二个阶段是2013~2017年的行业调整阶段,主要是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提出,对煤炭采选业进行全面调整。

根据我国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原煤产量从2017年开始才出现增长,其产量为34.45亿吨。在2014~2017年供给侧改革全面开展,全行业在积极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对煤炭行业的内部结构和优质产能的升级,提高煤炭产业的供给质量。图1是2011~2018年我国煤炭产量统计的相关数据。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面,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对于煤炭行业去产能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每年生产30万吨以下煤矿产能减少到2.2亿吨/年以内,煤炭行业将真正的从总量性去产能实现到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化产能[2]。

在煤炭产业结构性优化升级方面,加之过滤掉落后产能,集中度明显提高,煤炭的上下游产业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煤焦、煤电等综合化发展趋势明显。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了新能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矿区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多元化产业的协调发展。通过全面的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从而影响行业的经济环境和内部结构,故需要对该行业的未来资本收益率进行预测,从而对行业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2实证研究和回归结果

2.1数据选取

煤炭行业在中国资本市场和产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支柱性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各模型对煤炭采选业资产收益率的预测的适用性的对比研究。数据选取主要是煤炭行业中的采选业进行研究,目前煤炭采选的上市企业共有30家。本文选取了12家上市煤炭企业进行研究,其中对于剔除有关企业的原因如下:

第一,ST和*ST类股票。ST股票是指财务状况或其他情况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其交易会被交易所进行特别处理,这类股票与其他正常股票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3]。

第二,周收益率缺失的数据。当有些特别原因公司并未披露数据,则提出该股票的数据,否则会影响实证结果。

研究对象的12家企业分别是靖远煤电(000552)、冀中能源(000937)、西山煤电(000983)、兰花科创(600123)、兖州煤业(600188)、阳泉煤业(600348)、盘江股份(600395)、上海能源(600508)、恒源煤电(600971)、陕西煤业(601225)、平煤股份(601666)、中煤能源(601898),对以上企业的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周收益率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4]。数据样本的时间跨度为3年,从2016年的第一周到2018年的最后一周,每家企业可以提取152个周交易数据,经过公式处理后可以得到152个有效的周收益率数据。本文中所有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金融研究数据库(RESSET)。

2.2實证模型介绍

本文将建立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FF3模型。得到CAPM和FF3模型的回归结果,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选择对煤炭采选业实用性更有效的模型[5]。

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在式(1)中,表示第t期的资产组合i的周收益率;表示第t期市场的周无风险收益率,表示第t期的市场组合周收益率,表示资产组合i的市场风险因子,表示方程的截距项,建立方程后得到的残差项[1]。

FF3模型

与式(1)的指标解释含义均相同,是规模的回归系数,是规模的回归系数,分别表示资产组合i对股票的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的敏感度。

2.3变量选取与分组

因变量:

表示个股n在第t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周收盘价;表示个股n在t-1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周收盘价[6]。

自变量:

(1)周市场回报率是在RESSET数据库中的特定交易市场的周市场回报率,因为涉及沪深A股市场,故取两个市场的算术平均值。

(2)无风险利率是在RESSET数据库中的周无风险收益率。

(3)样本市值与账面市值比分别取得是周个股流通总市值和个股期末股东权益(含少数股东权益)除以个股期末总市值得出。

将选取的煤炭采选业的研究对象将其当年年末流通市值从小到大依此排列,按大小分为S,B两组,每组有6只股票,其中S表示的是Small(规模小)组,B表示Big(规模大)组。其次,将煤炭采选行业的当年的账面市值比从小到大依此排列,分别L、M、H组(低、中、高组),其中均匀分配,每组有4只股票。对上述的两种分组进行排列组合,确定SL、SM、SH、BL、BM、BH六组研究对象[1],资产组合分组情况如表1所示。

利用上述公式,以SL、SM、SH、BL、BM、BH的组合平均周收益率分别算出SMB和HML的数值[7]。

2.4实证检验与回归结果

2.4.1樣本数据描述性统计

得到SL、SM、SH、BL、BM、BH组的算术平均组合的周收益率,通过Eviews 9.0软件对六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根据表2所示,六个组合的算术平均收益率正负均有,表示2016~2018年的煤炭采选行业的经营状况不是特别好,原因可能是在2016年至2017年正在火热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煤炭采选行业有着不小的规模调整,以至于其收益率的不稳定状况的出现。其次,SL组合SH组的标准差均小于BL和BH组,表示小规模的煤炭采选企业的风险要低于大规模企业。而在中间规模的企业却相反,表示煤炭采选行业规模过大并不好,需要未来进行规模调整,使得可能面临的风险相对较低。其中BL组的算术平均周收益率最高,而其标准差也是最大的,体现了“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但SH组的风险和收益并不匹配,需要高度重视小规模但账面市值比相对较高的企业的发展。

2.4.2平稳性检验

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ADF检验,以保证数据的平稳,回归结果的有效性。通过Eviews 9.0软件对六组组合资产的周收益率数据以及周市场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8-9],结果如表3。

根据上表检验结果可知,六组周收益率样本数据以及市场组合周收益率的T值均远小于1%,5%,10%的临界值,P值均为0,拒绝原假设,故上述序列组合均不存在单位根,数据平稳性检验通过,可以进行下面的建模回归。

2.4.3样本数据CAPM模型回归

2016~2018年CAPM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结果中最后一列显示截距项的系数的P值并不显著,均不为0,显著性水平不高,而(RM-RF)组中的系数在5% level下显著性很高,符合CAPM模型的预期结果,故CAPM中的市场风险因子(RM-RF)可以很好解释煤炭采选业的股票市场中面临的风险影响因素。

2016~2018年FF3模型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表5结果显示,截距项的系数不为零,且每个显著性水平均不高在显著性水平上,S组资产组合中的SMB以及SH组和BH组的HML的P值不显著,其余各组的SMB和HML在5% level 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很高,结果表明我国煤炭采选业的规模大且账面市值比较低的企业存在着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规模小的企业存在的价值效应较明显,规模大其账面市值也大的企业存在的规模效应明显。故我国的煤炭采选业存在着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FF3模型对该行业的适用性较强[10]。

表5中(RM-RF)的系数值:SL、SM、SH组的系数值分别为0.887 249,0.687 509,0.735 300;BL、BM、BH组的系数值分别为0.709 169、0.739 769、0.861 119。由此可知,除SL组中的系数值之外,随着账面市值比的升高,系数值随着升高,这与之前Fama和French在1993年研究的结果相一致,表明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的系数值可以解释股票的规模效应。

2016~2018年模型拟合优度比较如表6所示。

根据表6结果可知,两种模型的拟合优度效果较为理想。从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结果中显示,调整的R2在0.09 946-0.322 845之间,平均值为0.2 111,FF3模型中的调整的R2在0.175 051-0.573 155之间,平均值为0.3 741,结果显示优于传统的CAPM 模型,表示FF3模型对2016~2018年我国煤炭采选业的收益率的解释能力更强,适用性效果更好。

3结论

本文以沪深A股煤炭采选行业板块12家企业股票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的周变化收率,周变化市场回报率,同时引入FF3模型中的规模和价值因子,根据与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建立FF3模型对煤炭采选业股票收益率预测模型整体拟合效果一般,通过T值和P值可以得知市场因子、规模因子和价值因子可以较好解释组合的收益率。但面对不同分组的解释力度不同,不同分组中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的影响效果不同,未来需要对该行业的分组更为细致,研究不同分组的各自主要影响因素,这也是本文没有考虑的地方[11]。同时可以对FF3的模型进行扩展,加入更有效的变量进行解释分析。

第二,我国煤炭采选行业板块的风险溢价同市场整体的经济状况成正相关,但波动幅度较小,故无论规模大小还是账面市值比的大小,其投资风险都小于市场系统风险,相对的收益状况也是较低的[12]。

第三,在进行煤炭行业的“十三五”规划。在进行了大规模的去杠杆之后,煤炭產量下降,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CAPM对煤炭行业的适用性不足;我国煤炭行业存在显著的规模和价值效应,实证结果表明FF3存在更好的适用性,因此FF3模型对煤炭采选业收益率的预测更适用。总之,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需要对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期限选择长短进行不同的投资,实现有效的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泽红,赵安策.中国电力行业收益率预测研究——基于CAPM与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的适用性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18(1):34-39.

[2]石海娥.环保:亟须化解高耗能高污染[J].光彩,2016(5):30-31.

[3]姚尧.独立董事政治背景与企业价值的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4]陈晶璞,刘南南.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13(4):71-74.

[5]邓华卉.中国上市银行股权资本成本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4.

[6]黄文青.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1):104-110.

[7]苏艾舟.证券投资基金波动率异象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8]高可盈,白建妹,黎辰星,等.智慧旅游视角下贵州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6(51):184-186.

[9]马晨,江忻杰.沪市低市盈率股的β系数研究[J].科协论坛,2008(12):109-110.

[10]游郭融,吴宏旭.我国创业板股票定价实证研究——基于市场溢价、规模溢价、价值溢价和流动性溢价四因子模型[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4-72.

[11]马健健.六因素模型与阿尔法——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7(06):90-102.

[12]常媛媛.基于三因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我国上市银行股收益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责任编辑:郑笔耕]

基金收益率论文范文第3篇

1 综合收益概述

综合收益的概念是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最先提出的, 其被定义为“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变动”。

综合收益分为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反映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总额;企业应当在附注中详细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及其所得税影响等信息。

所有者与企业的交易除外, 只要能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化的事项, 都属于综合收益核算的范畴, 它不仅包括经常性项目还包括非经常性项目, 可能来源于经营活动也可能来源于投资筹资等活动, 在反映已实现收益的同时又能反映未实现但按准则规定已确认的潜在收益。

2 综合收益决策有用性分析

从综合收益的概念看, 它实现了会计收益的两大转变:一是实现了收益计量从“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的转变;二是实现了财务报告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的转变。它突破了传统“三位一体”计量原则的限制,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 为可实现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拓展了思路。

综合收益是以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为基础,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未来经济利益计量的, 因此, 综合收益信息具有公允价值信息的质量特征。其决策有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1 为投资者提供更完整、及时的会计信息

传统会计收益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 只确认企业已实现的收益, 而不确认未实现的资产持有潜在收益, 这种会计信息缺乏完整性, 已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需求。同时, 传统会计收益是“事后”报告, 滞后于经济事项实际发生时间, 对企业未来交易或资产、负债价值变动不能及时放映, 影响投资者判断企业真实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

综合收益报告, 采用被广泛接受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不仅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已实现的收益, 而且还能反映企业持有未实现的收益, 有利于投资者完整、及时的了解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风险, 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2.2 为投资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

综合收益报告了未列入利润表的持有而未实现收益经济项目, 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外币折算调整、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等, 这些项目以活跃交易市场报价为其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中单独列报并且在附注中详细披露以上信息, 使得收益信息更具相关性, 更加真实客观的放映了企业未来的潜在风险,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2.3 为投资者提供预测性的会计信息

综合收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包含了企业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项目, 这些项目最终将成为可实现收益或损失, 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 从而有利于投资者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和风险, 因此综合收益信息比传统会计信息具有更强的预测性。

3 净资产收益率价值性的缺陷

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 是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指标, 也是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指标。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 可以分析企业获利能力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同类企业的差异水平。一般认为, 该项指标越高, 企业自由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运营效率就越高, 同时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的保证程度也就越高。许多投资者以此为企业业绩考核的主要参考, 甚至证监会以此作为企业取得配股和增发资格的核心条件。

但是, 尽管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核心指标意义重大, 用途也很广泛, 但也存在着缺陷。

笔者主要结合综合收益决策有用性来分析净资产收益率价值性的缺陷。净资产收益是用来衡量股东投资收益的, 投资数额使用的是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 而非公允价值。因此, 以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角度分析, 账面价值是历史成本, 而投资者进行决策是以现在为基础预测未来的, 公允价值更能代表其现在的价值。基于账面价值, 仅能对管理层已取得业绩进行评价, 而不能对未来的价值创造能力进行合理的估计, 所以说, 净资产收益率的价值性存在缺陷。

4 综合收益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改良

结合上文对综合收益决策有用性的理论分析和净资产收益率价值性的缺陷, 笔者认为, 可以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进行改良。

目前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笔者认为其计算式可以改良为:净资产收益率=综合收益总额/平均净资产, 即: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 /平均净资产。

上述改良在原有的分子中加上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使其成为了“综合收益总额”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 能够反映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 弥补了单纯以净利润作为分子时的价值性缺陷。

改良后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融合了综合收益的决策有用性, 并且保持着原有指标的核心思想, 希望对将来的企业绩效评价有所帮助。围绕这一改良后的净资产收益率, 可以继续扩展, 形成一个新的杜邦分析体系, 因为笔者能力有限, 这里将不再进行阐述。

5 结语

综上, 文章在分析综合收益决策有用性和净资产收益率缺陷的基础上, 将综合收益引入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中, 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财务评价指标, 弥补了原有净资产收益率的价值性缺陷。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改良一直在进行中, 笔者只是根据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将综合收益引入财务评价体系, 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2009年6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 要求在财务报表中引入综合收益指标。本文在分析综合收益决策有用性和净资产收益率价值性缺陷的基础上, 创造性的将综合收益引入了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中, 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财务评价指标, 使投资者能更加准确的分析和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综合收益,有用性,净资产收益率

参考文献

[1] 刘严.净资产收益率决策相关性的缺失[J].管理观察, 2010, 4.

[2] 王俞, 张道云.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在获利预测分析中的缺陷及改造[J].会计之友, 2006, 8.

[3] 吴艳琴.综合收益决策有用性的理论分析和研究述评[J].财政监督, 2010, 5.

基金收益率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中,收益法是十分重要的方法,并且在评估界被广泛使用,其中超额预期收益更是决定其价值的重要参数之一。然而,在实际评估过程中,超额收益的确定途径存在诸多分歧和困难。本文在分析超额收益的影响因素及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资产评估实务中主流的三种方法,并探讨其中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及改进的方向与思路。

关键词:无形资产;收益法;超额收益

本文在资产评估收益法的基础上,借鉴DCF(现金流量贴现法)方法,在无形资产的评估中,其价值是通过预期收益按照合理的折现率在其有效地使用寿命期限内进行折现得出的,其公式为:P=∑(i=1)nR(1+r)i

其中,P为无形资产的价格;R为预期收益;i为有效时间;r为折现率。

由此公式来看,对于无形资产评估,只要确定了未来预期收益、持续时间和折现率,运用起来十分简单。然而,任何评估模型的运用都需要信息资料的支持,确定其参数更是多年来理论界及评估界所面临的难题。针对收益法计算公式,本文所涉及的这三个变量的数据如果不能准确获取,评估结果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就无法真实的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那么,取得信息资料的途径,以及这些资料的准确性对收益法的应用至关重要。

在此基础之上,笔者着重研究和探讨预期收益的确定方法,其收益界定为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其预期收益则反映的是通过使用该资产给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的预期收益。

一、超额收益的影响因素

采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关键步骤是对预期收益额的测算。通过分析可知,影响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因素很多,那么就要求在确定超额收益时,对众多因素要全面考虑,并采用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首先,注重无形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在实际评估中,无形资产的收益其本身是不会单独产生,而是由各类资产协同作用产生的,那么就要求从总收益中剥离出由无形资产产生的收益;这里的收益额是指未来收益,因此在评估无形资产时,注重现在获利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的获利能力,这样有助于评估结果的可靠。

其次,注重企业内部经营运作情况。在预测预期收益额时,预测年限内企业的生产成本、营运成本变动趋势、管理模式、市场竞争情况、无形资产本身的先进性以及相似相近无形资产的竞争性和替代性都会影响到收益额的确定。

最后,注重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国家产业政策对于该无形资产或对使用该无形资产的行业是扶持还是限制,会最大程度的影响收益额的确定。

二、确定超额收益时存在的困难

首先,一般情况下,无形资产不会单独产生效益,而是要与企业中其他资产协同作用才会产生收益,并且,企业的总体收益是由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共同创造。因此,在评估过程中,需将无形资产创造的收益从各项资产协同作用产生的收益中分离出来,以此界定为被评估无形资产直接产生的收益即超额收益。但是,由于现行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和会计核算制度无法直接且全面地反映其无形资产的构成和价值,致使评估人员从企业总收益中剥离出无形资产的收益会十分困难。

其次,超额收益是受到诸多难以预测的因素影响,大致分为内外两因素。内在因素包括企业的运营情况,以及无形资产自身的品质、技术寿命及垄断程度等因素;而外在因素包括消费趋势、产业政策、政治、经济形势等因素。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给评估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即使容易确定,但对其未来的不确定性是难以量化估测的,这就需要评估人员丰富的经验和预期。

最后,反映差额收益的指标类别较多。收益额是用以反映无形资产获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在资产评估业务中有三种含义的收益额,分别是净利润、净现金流量以及利润总额。虽然,中外评估界一致认为应提倡以净现金流量作为预期收益额,但是在实际评估过程中由于评估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造成其选取时的困难。

三、超额收益的确定方法

采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关键步骤是对预期收益额的测算,也是评估中的难点。根据笔者的整理研究发现,在评估实务中,一般有三种方法。

1.增量法

简单来说,增量法是指采用某一相同产品未使用无形资产时与使用无形资产后的收益差额。张淑焕(2005)认为增量测算法中无形资产创造的增量收益主要体现在产品价格优势、销量优势及成本优势三个方面。

增量法虽简明有其自身优势,但却无法将某一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与企业其它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相区别,换句话说,某一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价值无法用增量法单独评估。

2.差额法

差额法是假设企业中除被评估对象以外的所有资产都可准确评估,于是,先估算出企业的总体收益和其它资产的收益,然后用企业总收益减去其它资产收益,得出该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差额法用公式可表示为:R=R1-R2

式中:R为该无形资产超额收益;R1企业总资产收益;R2为除该无形资产外,企业其它资产带来的收益。

理论上来讲,企业的收益是由企业所有资产和其间的协同作用而创造的,既包括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创造的收益,又包括企业其他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收益。但是,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由于某一项无形资产不能脱离有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单独存在,那么,通过企业使用该无形资产带来的增量收益计算方法计算该项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是比较困难的。

3.分成率法

(1)分成率的概念。通过分成率来确定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收益是目前国内外技术交易中常用的一种实用方法。它是在折现收益法的基础上,使得:P=B∑(i=1)nR(1+r)i

其中,P为无形资产的价格;R为企业所有资产的收益;i为折现期限;r为折现率;B为分成率。

(2)分成率的估算。

在运用分成率收益法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是,分成率是一个最不容易确定的参数。关键是分成率的多少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人们仅仅在多年的技术贸易中,对此有一些原则性的把握在实际的评估案例中,更多的是依据利润分成率LSLP(Licensor’s Share of Licensee’ Profit),公式如下:

LSLP(%)=技术商品价格买方获得总利润×100%

四、结语

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由于无形资产本身具有无形性、依附性和长久性的特点,并且其影响因素也是非常广泛而具有不可测性,导致其收益额的确定是一项复杂又困难的工作。但是,由于评估程序和准则的严格要求,无形资产收益额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可用、可信、可靠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评估人员确定适当的方法、遵守严格的步骤、利用可靠的数据,全面地考虑参数的选取和评定。在无形资产收益法下收益额的确定过程中,不仅需要资产评估和会计的知识,而且涵盖了统计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做到全面且精确地评估,如果遇到一般方法不能进行预测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玉平.收益法应用中收益额的选择及其预测[J].中国资产评估,2004(08).

[2]张淑焕.关于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难点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5(04).

[3]高建来 张浩.无形资产评估中收益法应用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2009(05).

[4]李伯侯 王后奇.无形资产评估收益法下收益额的确定[J].中外企业家,2009(03).

基金收益率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营销;财务收益管理;实现路径

Key words:enterprise marketing; financial income management; realization path

1引言

企业营销的目标之一便是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企业进行财务收益管理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能够让企业的营销发展根据战略规划有序的展开,从而实现企业营销稳步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市场化,企业对价值创造越来越重视。由此价值创造便成为财务收益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也是企业财务收益管理的重要目标[1],而价值创造不仅能够实现企业营销效益最大化,也可以优化企业财务收益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的部分,同时,与传统的营销效益指标相比,价值创造更能够反应出企业实际的营销业绩,也更能够实现企业财务收益管理的战略目标。因此要想实现企业价值创造,便需要发掘出实现企业营销的财务收益管理的有效路径。

2企业营销的财务收益管理创造价值的原理分析

2.1合理配置资源,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企业营销要想实现理想的财务收益管理,便需要将预算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工作的基础,因为财务预算是财务收益管理中的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因此,企业应将上一会计年度的财务数据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依据,对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评估[2],同时并优化完善财务收益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达到企业资源高效合理利用的目的。因此,财务工作人员应进行更为精准细化的预算管理工作,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奠定基础。企业应设立内部的结算管理中心,将企业营销资源利用实施科学、合理规范的进行分配,使得资金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周转。在企业营销活动展开精确细化的预算管理工作时,应先做好事前人员或者资金调配的准备工作,以及事中的筹划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也要保证每一个部门都能够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当中,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为合理分配资源,提升企业营销资金和所需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合理评估风险,实现企业风险管控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营销方面基本都存在财务收益管理的问题,而且财务风险预防控制的措施十分薄弱,同时也缺乏对风险的识别、应对、预警等制度。因此,企业营销的财务收益管理应与内部控制进行有机结合[3],采取多种措施同时实施的方式,增强企业营销的财务风险的管理控制,进而使得企业营销的财务收益管理的运行更加平稳.企业营销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营销活动之前对风险进行预防,在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对财务收益管理可能出现的风险监督控制,在企业营销活动之后对已经出现的风险进行处理工作,针对营销业务流程内所有禁止的事项、条例进行实时、动态化的财务收益存在的风险进行预防和监控。其次,对财务管理施行授权制度,从财务收益管理风险产生的源头开始实施严格、高效的管理控制措施,为企业能够提高财务收益管理效率奠定基础,确保企业营销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最后,设置统一的衡量标准模式,虽然每一个部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但是可以通过统一的模式對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预防控制,达到高效实行财务收益管理工作的目的。

2.3通过财务收益战略支撑企业营销战略的实现

企业营销发展的目的是实现自身价值增长,而对企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便是财务收益战略。财务收益战略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企业根据目标制定一系列实现企业营销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策略[4],然后根据企业的财务收益战略一系列营销活动的展开,对企业的财务收益管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确保企业在营销期间能够拥有足够的资金。当企业具有充足的资金时,应充分的分析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实际的发展情况以及企业营销的战略目标,在根据这些对企业所拥有的资金制度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为企业长久的竞争、发展提供保障。因此,要想实现财务收益最大化,需要结合企业营销的发展情况[5],让财务部门制定有关的财务收益管理战略,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财务收益管理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营销的经济效益远超于经济成本,还可以让企业的财务收益战略与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为企业营销的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条件,合理实施并促进企业营销战略的实现。

3企业营销的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3.1企业营销的财务管理的工作安排以及人员配置有待提升

目前,企业基本都设立了财务管理部门,但是,有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配置以及对其工作安排不合理,并没有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人员需求进行设计[6],从而使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的数量不足,对于营销的财务收益管理不能顺利的展开。

3.2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营销收益管理的认识有限

随着企业的发展,对财务管理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7],然而,由于财务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面比较广,工作量比较大,工作内容十分的繁杂,从而使得企业要想达到对财务管理充分认识的程度,那么企业不得不对各个环节进行重新梳理。企业营销的财务收益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重中之重的部分,但是,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目前依旧不能完全的摒除传统的观念,从而忽略财务收益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忽略营销收益管理的积极作用,那么将会增加企业在经济市场之中的经营风险,进而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或者资金额受到一定的损失。

3.3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不仅需要明确企业的營造战略目标,还需要将所有的活动所需的资金都落实并在财务预算中体现出来。如果企业的财务预算中没有明确的体现出营销所需要的预算,那么将会使得企业的营销平衡以及最基础的保本得不到良好的保障。除此之外,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也会使得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所需要进行资金的回笼以及资金的流转都出现不同程度上的问题。

4企业营销的财务收益管理问题的改正措施

4.1销量增长的财务收益管理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利润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因此,在对企业营销的财务收益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便需要从根本出发,对企业产品的销售增长进行全面完整的管理。销售增长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主要是对公司销量数据进行搜集、分析、梳理、比较的过程,公司可结合实际具体情况,系统研究公司销量记录。销售记录的研究过程中,首先要确定销售额的具体数量,只有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才可以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除此之外,在计量确认方式上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在实际计量确认的过程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具体提出销售额的判断标准,以增加财务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企业销售增长率、实际销量增长速度等指标,科学的展开企业销售增长的财务管理[8]。

4.2营销费用的财务收益管理

在企业财务处理的整个流程中,都需要对企业营销费用加以管理,企业营销费用一般指的是在经营某种性质的服务项目上的费用总额,企业财务人员需要针对具体的服务应用功能加以分析,如:工时、房租、折旧等。例如:财务人员在实施销售费用的财务收益管理工作时,按照具体的产品应用功能,将销售费用分摊在销售、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并同时将其分摊到具体的销售服务单位,甚至每一位的销售从业人员,以为公司今后的收费额度测算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并同时给出了具体的参考依据。

4.3流动资本的财务收益管理

流动资本的财务收益管理也同样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存货资金的周转、应收账款回笼管理等方面,从而能够将应收账款管理方法融入到公司考核体系,进而形成和完善了公司内部的监控制度,同时完善了公司内部会计方法,从而能够根据公司不同的经营业绩,实施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与程序,进而确立和形成了具体的公司财务工作办法。而作为公司的财务人才,一定要对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提高关注,深度发掘市场与营销管理工作中的深层财务问题,以确保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与财务工作的共同发展。

5企业营销的财务收益管理实现路径

5.1实施全面预算,促进企业资源合理利用

首先,通过全面预算和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管理目标,与此同时,还可以让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和工作同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确保能够落实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标准的落实。其次,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避免影响企业营销项目活动的开展,从而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最后,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绩效考核,避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确保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正确性,还能够确保企业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避免企业因降低成本而选择比较便宜的原材料等,降低产品的质量等现象的发生。

5.2严格管控风险,确保企业营销安全运行

风险控制本身其实便是价值创造,因此,在企业的财务收益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营销目标,便需要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管理、预防控制体系,通过企业的监督部门对营销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企业营销能够稳步、健康发展。首先,引起企业财务风险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财务收益管理体系存在的复杂性等因素[9]。其次,企业财务收益管理所面临的风险有: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企业现金流动性比较大,容易发生账实不符、账外资金、挪用等现象;产品管理风险,未及时准确的记录产品的进销存,导致产品的存货和销售收入失真;税收管理风险,存在虚开、虚报的现象,或者发票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都会给企业的生产营销带来影响。最后,企业应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预警机制以及预警系统,对风险进行识别,同时建设相应的风险解决措施,确保能够及时、快速的降低或者避免风险的发生率,从而减少为企业的财务收益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确保企业能够稳步、高效、安全的运行。

5.3做好内部控制实施工作,实现企业营销良好运行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不仅有利于企业各项营销管理活动的开展,还可以确保企业财务收益管理实现监督管理的工作职能,对企业提升财务收益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明确财务工作的岗位职责,要避免贪污、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制,既可以增加财务人员的技能,又可以避免企业因发生营销变动而引起无人上岗的现象。其次,依据企业本身的生产营销活动的内容、特征等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一系列财务收益管理活动程序以及制度,提升企业对各项财务收益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水平,并促进这一系列内部控制的制度执行以及落实。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对各种财务票据、原始凭证等的管理、检查、规范等,从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最后,企业应加强对财务收益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与评价工作[10]。企业应依据有关的财务监督管理的要求,再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营销情况,对财务收益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准确的实施,确保企业财务收益管理内部控制活动对整个营销活动过程的监督管理与评价工作,促进企业财务收益管理目标的实现。

5.4根据企业营销战略设计并实现财务战略

企业营销战略是通过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进行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企业营销活动的整体战略[11]。财务收益战略是企业通过内外部环境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长远、整体的规划、使用的方案设计。因此,财务收益战略是企业营销战略的一部分,通过企业营销战略可以实现财务收益战略[12]。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既然财务收益战略是依托于企业营销战略的,因此财务收益战略便是为了让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首先,财务收益战略不仅能够分析经济市场的变化规律,还可以分析经济市場的资金流向,进而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准确、有效的决策依据。企业营销战略的设计应将财务收益战略目标作为标准,企业竞争力是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同时将企业的营销成本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参考目标,对企业财务收益战略的实施控制,更要注重企业的理财情况,所以,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应具有可行性、适应性、系统性的原则。使得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最大化,便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企业营销发展战略,从而实现财务收益战略。

6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的营销发展过程中,应与企业实际的营销发展情况进行有机结合,摒弃传统财务收益管理的模式的缺陷,对价值创造链实施管理控制。同时,有关的管理人员也应重视财务收益管理工作,并及时的找出影响财务收益管理的问题,对资金资源、全面预算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最大程度降低或者避免影响财务收益最大化的风险或者营销风险的出现。除此之外,财务收益管理的工作人员还应将经财务收益管理与数字信息化的平台创建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对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企业财务收益管理快速实现,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春洋.企业营销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明日风尚.2016(24)

[2]周锴.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创新[J].魅力中国.2017(07)

[3]邹庆德.4S店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模式构建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20(22)

[4]魏俊臣,王丹鹂,韩涛.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助力企业价值创造[J].民航管理.2018(04)

[5]李灵坤.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实践研究[J].财富生活.2019(22)

[6]王智峰.浅谈企业营销中的财务管理[J].会计师,2017,(7).40-41.

[7]王明媛.企业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经营的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5,(47).49-50.

[8]曹洋. 企业营销的财务收益管理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4):136-137.

[9]潘丽萍.集团公司财务资金管理的措施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32):141-142.

[10]解静.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管理[J].中国外资,2021(18):96-97.

[11]许海燕.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1(15):20-22.

[12]盛楚怡.大数据分析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1(20):153-154.

作者简介:崔丽军,(1980.3-),男,山西长治人,汉族,大学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上一篇:网络市场论文下一篇:耕作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