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风险分析范文

2023-09-22

基金的风险分析范文第1篇

一、社保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社保基金投资风险

社保基金在市场运营管理中,存在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两大类。

市场风险又叫系统风险,社保基金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受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并相继对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的运营造成了干扰。

一般来说,社保基金在运营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市场风险:

一是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会对利益受益者产生影响。社保基金的理想收益和实际收益以及预估产品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都会受利率变化产生较大幅度涨跌,这会直接影响社保基金整体利益,使社保基金投资者利益受损。

(二)社保基金汇率风险

其是指利益受益者在利率变动时,所持有的基金会受汇率变动而造成贬值,导致经济损失。社保基金投资外币产业时,就有可能受外币汇率涨跌引发汇率风险。

(三)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也叫购买力风险,是指在货币符号代替实际价值时,因为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而造成金钱贬值、物价上涨。通常是指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较明显的上涨过程。通货膨胀的发生会使得社保基金的实际购买力遭受损害。

(四)社保基金管理风险

1、企业谎报基金缴费总额,少报参保人员,造成基金缺少。

某些企业为减少开支,拒绝给工作人员配备五险一金,有部分管理人员利用制度空缺,故意降低缴费总数谎报缴费人数以躲避缴费,这样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使社保基金流失。

2、冒领养老金问题突出, …造成社保基金损失

冒领养老金有各种形式,比如,通过欺诈、伪造证明材料获得养老金,不过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是直系亲属冒领已去世亲属的养老金。正常养老金应该在投保人去世次月后停止发放,但有些家属因为种种原因,故意或偶然未及时注销投保人账户,养老基金得以继续发放,家属也并为向有关单位说明,而是继续以其名义领取,造成养老金损失。

3、多次利用职位,骗取社保基金。

我国相关政策规定了大部分社会保险待遇不能重复享受。然而我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都会有不同的优惠政策,而发放待遇的单位组织,机关单位又不同,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就会导致一些人重复享受优惠。比如参保人员可在不同地区参保,不同地区办理退休,这样就可以享受不同的养老待遇,还可参加不同地区的职工保险和区民医疗保险,重复享受医疗保险的便利。

二、从内部角度出发严格把控基金风险管理

(一)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控措施

一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的重要岗位需要一批高度负责,业务素质高,组织性强,法律意识强的先进干部二是要加强基金管理力度,强化内部审查,确保重复享受待遇和谎报偷瞒实际参保人数参保数额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强化社保基金风险管理。三是要尽快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重要岗位定期轮岗,堵塞漏洞,防范潜在风险。总而言之,要强化社保基金管理力度,提高社保基金审查力度,让社保基金能实现稳步增长,使社保风险把握在可调控范围内。

(二)强化内控意识, 健全内控体系,落实制约机制

采用内部控制可以很好地规范各部门的行为、促进各部门相关管理目标的实现,进而提升社保各部门的管理水平,保障社保基金安全。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组织建设;严格业务授权管理,合理配备人员岗位,实现办审分离;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道德水平、基本素质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法律意识,实现内部控制常态化,加强日常核查与重点核查相结合,对高风险业务进行重点核查,从内部、源头防范基金管理风险的发生。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高度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老练的业务办理能力,能有清楚的政治头脑,能保持自我清廉,不被金钱诱惑,始终坚守岗位。

(三)实现多元化的投资方式

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因此社保基金在投资中应保证基金的营利性、流动性、安全性,要在,要将安全性和流动性作为基金管理的首要标准,其次才是赢利,分散的资金是保证基金安全的重要前提,实现合理的收益。分散化投资就是将基金投资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期限的投资方式,以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风险。通过“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来降低投资风险。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买国债和其他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四)强化社保基金投资管理运营的监督

社保基金具有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公平和促进国民福利增长的功能,针对社保基金具有的重要特性,要重点强化其监督管理体制,避免市场失灵影响社保基金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过渡波动等方面。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造成了巨大干扰。

三、总结

由上可知,社会基金保险具备一定风险性,要加强内部管理,监控内部流程,以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实现利益最大化。

摘要:促进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是强化社保基金的管理和控制。但是社保基金管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不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就会影响社会保障的发展, 本文围绕社保基金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对其进行分析, 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以其为相关研究带来启发。本文介绍了社保基金投资运维及内部监管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并对如何更好地加强社保基金风险管理与控制以更高效更全面的达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保基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英.社保基金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8 (16) :139.

基金的风险分析范文第2篇

摘要:社保基金是参保民众的“活命钱”,同时也是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运转的物质基础,这些年随着我国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这给社会基金收支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保基金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收支管理规范程度不断提升,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社保基金收支风险居高不下。这客观上要求社保基金经办管理机构在社保基金收支风险管理方面不断努力,本文对于当前社保基金收支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提出了社保基金收支风险管理具体策略。

关键词:社保基金;收支风险;不足;策略

在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保基金收支压力与日俱增,这进一步的凸显了社保基金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是社保基金收支失衡,社保基金收入增长趋缓,支出规模快速增加;另外一方面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渠道狭窄,大量基金闲置,基金经办管理存在隐患;两种因素的叠加使得社保基金收支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得到了空前彰显。面对社保基金收支风险管理中存在不足,如何采取有效风险管理措施,减少社保基金收支风险,这成为了未来我国社保基金经办机构必须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一、社保基金收支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

社保基金收支风险客观存在,这些风险对于社保基金收支平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社保基金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进一步的放大了基金收支风险,具体介绍如下。

1、风险管理意识不到位。社保基金经办机构在风险管理意识方面的不到位是社保基金收支风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对于社保基金收支管理中客观存在的风险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社保基金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总是片面的认为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根本就不存在基金收支风险,风险管理意识层面的不到位反映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就是忽视风险因素的识别以及分析,导致社保基金收支风险被放大。举例而言,在社保基金支出方面,存在很典型违规冒领社保基金的情况,但是经办机构往往因为监控手段的缺乏,人手不足,导致存在不合理的基金支出,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这方面尤其突出。

2.社保基金归集存漏洞。在社保基金归集方面,社保基金归集存在遗漏也比较普遍,社保基金归集是社保基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应收尽收社保基金收入的基本要求。依法给员工办理社会保险是企业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以及义务,不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属于违法行为,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存在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行为,从而给社保基金归集带来负面影响。社保基金归集漏洞主要存在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一领域。目前还存在社保征收费还是税的争论,征收机构也不统一,影响了征缴力度。社保基金做不到应收尽收,从而给收支失衡埋下了隐患。

3.经办流程标准化缺失。从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业务流程标准来看,经办流程标准化缺失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很多社保基金收支管理业务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模式、流程,同时在岗位设置方面没有做到权责明晰,这导致了业务经办缺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放大了个人意志、偏好等在业务经办中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些收支风险因素,放大了收支风险。举例而言,在经办业务信息化建设方面以及具体业务经办流程上,口径不统一、标准不统一等情况比较普遍,给收支风险产生提供了温床。

4.基金贬值风险巨大。我国社保基金存在贬值风险,前些年我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小,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远远赶不上货币贬值率,这等于是导致社保基金产生了巨大的损失,进一步的加剧了基金收支的不平衡。我国社保基金经办机构在社保基金投资方面不仅仅存在诸多政策层面的限制,同时在社保基金投资操作方面也没有太多的经验,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社保基金未来,连续多年投资收益率都不甚理想,而具体到各个地方政府管理的社保基金,以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国债投资为主要存放形式,实际收益大多是负收益,贬值风险因此成为了社保基金风险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5.收支审计存在不足。社保基金收支审计方面存在不足,收支审计的重要目的就是发现社保基金收支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好这些风险。在收支审计方法不科学、收支审计不公开等情形之下,收支审计的重要作用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社保基金经办机构在收支审计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具体表现就是对于社保基金收支审计重视不足,审计独立性、专业性欠缺,审计主体比较单一,审计信息做不到对社会公开,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了收支审计的效果,从而难以发现社保基金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二、社保基金收支风险管理具体策略

针对目前社保基金收支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借鉴国内外社保基金经办机构收支风险管理成功经验,本文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从而实现社保仅仅收支风险的不断下降。

1.树立收支管理风险意识。社保基金经办机构需要进一步的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员工特别是领导的风险意识,让大家对于社保基金收支风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充分了解各项业务活动开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这样更加有助于控制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举例而言,如果各级经办机构乃至政府主管部门充分树立风险意识,加大投入,引入信息化监控系统,增加经办人员,丰富监控手段,就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加强社保基金支出的审核,避免一些虚支冒领等情况的发生。

2.加强社保基金充分归集。社保基金经办机构在基金归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加强社保基金归集,对于那些应当参保没有参保的企业,对于拖欠社保基金的企业,对于不足额参保的企业,采取进一步的监管措施,力争能够做到颗粒归仓,同时充分利用税务征收部门,由税务部门统一代为征收,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社保基金的统筹功能,减少收支失衡风险。

3.制定标准化经办流程。规范的标准化经办流程对于社保基金收支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保基金经办机构需要在业务办理流程的标准化方面进行科学设计,注意各个环节的相互制约以及相互监督,这样有助于减少收支风险。同时在岗位设置方面,也需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让每一个员工都对于自身职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流程不统一、不标准所带来的风险。

4.逐步拓宽基金投资渠道。社保基金投资是未来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的重要工作,面对社保基金缩水贬值风险,需要在社保基金投资方面不断发力,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前提下,提高社保基金统筹层次,坚守收益与风险平衡的原则,不断的拓展投资渠道,提升基金投资收益。举例而言,提高统筹层次后,社保基金投资除了存款、国债等渠道之外,也可以适当的委托专业投资机构进入股权、期货、私募等领域,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当然高收益的背后往往是高风险,因此需要注意对风险的控制。

5.加强社保基金收支审计。社保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想有效控制收支管理风险,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引入社保基金收支审计,利用收支审计来识别风险,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基金收支审计方面,不仅仅是加强内部审计,注意自查自纠,同时也需要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利用这些机构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视角来进行社保基金收支风险的排查,这样就能够做到未雨绸缪,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加以排除。

社保基金收支风险管理本身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我国社保基金收支风险管理水平提升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在此项工作的开展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将收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升。通过积极培养员工收支风险管理意识,加强社保基金充分归集,制定标准化经办流程,拓宽基金投资渠道,加强收支审计等措施的有效实施,切实降低到收支管理风险。(作者单位: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战胜.浅议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J].投资与合作,2011年10期.

[2]王秀红.浅析社保基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6期.

[3]吴琼.金融危机背景下全国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策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期.

基金的风险分析范文第3篇

在互联网与金融业交叉融合等大环境下,货币市场基金(MMF)的设计更科学、交易更便捷、功能更完善,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期。2013年四季报显示,中国共有MMF产品153只,资产净值8832亿元,占基金总规模的30%。其中“余额宝”一只产品在成立的8个月内规模激增至4000亿元,约占中国MMF总规模的40%。

参照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最大时约占存款总量十分之一估算,中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可达10万亿元。但其仍存在孕育成长与创新的空间,企业现金管理需求是未来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分食的另一块巨大奶酪。目前中国企业闲置资金主要投向协议存款、理财产品等,这些产品收益高于活期存款,但流动性相对欠缺。专业的企业现金管理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有基金公司推出“企业版余额宝”产品,未来满足不同细分需求的企业MMF产品将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一旦企业存款转化为MMF形成趋势,将对银行负债端造成更深远影响。一般认为,银行存款中“存贷挂钩”的长期企业存款比居民存款更为稳定、不易流失,构成了银行存款的“护城河”。如果未来大规模转为MMF,银行存款规模、结构等将产生较大变化。此外,与中国现有的主流MMF相比,美国的MMF还具有签发支票、转账付款等支付功能,中国MMF未来仍有创新空间。

在货币市场基金的推动下,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正在形成“小额先行、加速推进”的独特市场化路径。目前中国已推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仅限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个人和企业大额存款并未实现利率市场化,而MMF快速发展率先实现了小额资金的利率市场化。中国规模最大的MMF“余额宝”人均持有金额仅4307元,显示目前中国的MMF是典型的小额活期储蓄替代品。

此外,目前中国监管部门整体上对互联网金融有更为开放、包容的态度,以及来自银行积极主动地应对都将进一步加速利率市场化。因此,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市场基金发挥着存款的“平行线产品”竞争作用。

中国货币市场基金虽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风险也不可忽视。基金管理人应高度重视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MMF多用于日常现金管理,或作为不同投资品种转换期间的临时资金存放,常被投资者视为安全产品而忽视风险。当同业市场出现波动,机构投资者往往第一时间赎回MMF,或在不同MMF产品间套利,造成“踩踏”。MMF管理人面临更高的投资者申赎带来的风险,对流动性管理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金融危机暴露出流动性风险和利率、信用等其他风险间的密切联系,应注意控制期限错配敞口,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流动性缺口。

静态流动性监管指标“存贷比”面临考验。在MMF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储蓄存款变身同业存款,“存贷比”达标正在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银行无论放任“存款搬家”,还是将存款引入合作的MMF,都面临来自存贷比指标的压力。如果继续固守该指标,将进一步推动银行扭曲的监管套利行为。建议逐步引入更为动态的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全面流动性评估(CLAR)取代这一静态指标。

未来满足不同细分需求的企业货币市场基金产品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货币市场基金的支付功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基金的风险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流失因素;分析;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038-01

医疗保险基金被老百姓称为“救命钱”,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如何管理好、使用好医疗保险基金,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同时也是执行者和使用者的义务,因此,加强对医、管、患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减少医疗保险基金的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账户流失的因素分析

(一)对于个人账户的管理很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不重视,往往被看做是参保者自己腰包的钱,不用早晚都要退给参保者。因此报销时无原则的放宽政策,不能报销的也进个人账户报销,这种做法存在很多误区。如果个人帐户“碗”里没粥了,参保者自然就会打起统筹基金“锅”里的歪主意,个人帐户是医疗基金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一旦失去就会出现唇亡齿寒的结果,统筹基金就会面临流失的危险。

(二)部分医保定点药店,为了吸引参保者,为了增加创收,购置了许多与医药无关的生活、保健用品,参保者需要而且卡上有钱,药店主动迎合,在这种供需双方“双赢”的情况下,个人账户的资金便很快的被解决了。

二、统筹基金流失的因素分析

目前,统筹基金流失主要是由医、管、患三方面引起的。医院管理制度不严密、执行政策不严格;参保病人钻政策的空子,骗取医保基金;医保经办机构监管不完善、不到位等,是造成统筹基金流失的直接原因。

(一)医疗机构易出现的问题

1、乱检查、乱开药

相当一部分定点医院医生受利益驱动,违反职业道德,违背科学检查原则,没有从患者的身体状况出发,不管你患的什么病,也不论病情的轻重,医院“非常负责”地对你实行全面的、彻底的检查,小到查便、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全套、大到动用心电图、脑电图、胃镜、B超、CT、核磁共振等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来个“全套餐”,这样一来,医生看病“望、闻、问、切”的最起码的基本必经程序没有走,仅仅靠价格不菲的“科学检查”就可以给患者的病情下结论,接下来违背合理用药原则:一般低价普通药完全能医治的,偏开进口药、高价药;短周期小剂量能治好,偏开长周期大处方。这样乱检查、乱开药的结果是,医院增加了收入,医生得到了更多的“检查提成”、“药差回扣”,病人承受昂贵的费用,同时造成医保基金的严重流失。

2、乱收费、多收费

乱收费、多收费在现实中有很多生动的例子:一患者住院十天,其中吸氧时间竟然达到356个小时;一位退休的65多岁女同志,在医院做了个外科手术,费用清单上竟然出现了800元剖腹产手术费;82岁肺癌晚期患者,病入膏肓, B超报告没有显示脏器结石,住院医嘱也没有碎石治疗项目,费用清单上多了425元体外冲击波碎石费等;给患者开的是国产低价药,钱收的却是同品名的进口高价药;手术材料用的是国产的,费用收的却是进口的;住院住的是4人间,收费是按2人间收的;没用空调收了空调费等。

3、小病大养、过度诊疗

医院为了增加收入,医生为了多提成,经常会对一些通过门诊可以治愈的小病患者,采用吓唬病人,夸大病情,过度运用超出患者疾病本身诊疗所需求的手段和技术,不必做的检查要硬性检查,不必用的药物要强行使用,可用可不用的诊治项目一个都不少,或者诱导病人住院可以多报销等手段,采取“挂床住院”、“空床住院”等方式招揽“病号”。同时医生对于某些平时有点小毛病身体不爽的参保人员,提前设计好长期住院或分期住院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包括门坎费和搭车药在内的费用预算,不谋而合使医患双方达到了“双赢”。以上种种小病大养、过度诊疗等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增加。

(二)参保病人易出现的问题

1、冒名就医

部分非参保人员通过不正当手段打通医院管理环节,以参保人员的身份看病住院,目前社会上经常存在“一人参保,全家享用”的现象。个别人甚至借用他人医保卡进行倒药卖药成为“职业药贩”,从中非法谋利。

2、伪造单据处方

部分患者为了套取医保基金或报销本应自费的药品以及诊疗项目,串通医生或者制假者为其伪造住院病历、发票、费用汇总清单、处方、检查报告等资料,个别患者为了抵扣统筹基金门坎费应由个人承担的部分,与医生串通伪造虚开药品费和治疗费,甚至出现了个别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全部可以进入统筹基金报销的奇怪现象。

三、防止医保基金流失的对策

(一)加强监管,堵塞漏洞

有效发挥医保监督稽查的作用,以实地稽查为主,网络核查、电话核实等方式为辅的稽查模式,经常性的加强医保稽查人员业务培训和思想学习,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素质高、纪律严”的稽查队伍。医保稽查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到定点医院实地稽查,做到“三个一致”、“四个相符”。“三个一致”即:一是查看病人是否住院与查看药品数量是否准确一致,二是系统监控与病历、传输数据与实际是否一致,三是对疾病发生、病人年龄或诊断与用药是否一致。“四个相符”即:医保卡与人是否相符、病与药是否相符、药与量是否相符、量与价是否相符。严防串换药品、多收费、乱收费、重复收费、搭车药等违规行为发生。防止冒名就医、假住院、假病历、假发票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顶层设计,确保配套改革到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对于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改革已进入功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要勇于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决定”是指导我国全面深入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同样也适用于医疗保险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和医药体制等三项体制改革,这三项制度的改革实际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必然牵涉到医疗卫生体制,医院实行医药分家,看病、卖药分业经营,参保者个人医疗费用高的问题才能够得到一定的解决,同时,药品流通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医院的功能就是看病,可以通过财政对医院进行补贴,将药品经营推向市场,医院只看病、开处方,由参保者选择药店购药。这三项改革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只有加强顶层设计、三改联动,方能实现“用比较低廉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要”的目标。

(三)用法治理念为医改保驾护航

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医改配套改革到位,加强制度建设,出重拳、用重典,加大违法者的“犯罪成本”,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切实做到使用医保基金合法、合规、安全。第二,要做到有法必依,有了完备的法律之后,我们还必须不折不扣地按照规定执行,使其成为医保领域名符其实的“家规”。第三,要做到执法必严,凡是造成医保基金流失的行为,都要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对号入座”,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决不能把法律规定当成“稻草人”。最后,要做到违法必究,凡是造成医保基金流失的违法行为,都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严格追究,使其为违法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总之,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医保领域有违法念头的人不能、不想、不敢以身试法。

参考文献:

[1]刘娟.全民医疗保险进程中完善基金监管的路径选择[J].中国医疗保险.2010(6)

基金的风险分析范文第5篇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优质上市公司资源大量流失,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股市的长期低迷。在企业海外上市中,资本的话语权起到了决定的作用。中国本土的风险投资基金与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基金具有较大的差距。利用沪深证券市场发展契约式风险投资基金,是本土风险投资行业的不二选择。

关键词:风险投资基金;契约式;海外上市

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一直处在走势低迷的状态中。从2008年到2014年,中国股票指数持续下跌了七年,世界罕见。指数的持续下跌,让投资者亏损累累,也严重阻碍了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步伐。中国证券市场持续熊市的根本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的质量不佳。依照2014年11月21日的统计数据,沪深交易所2567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中位数为62.96倍①,远远高于美国、香港股票市场的平均水平。中国股票市场主要以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为主,缺乏具有快速成长潜力的新兴行业的上市公司。特别地,在宏观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乏力,直接导致了股票市场的长期低迷。中国股票市场缺乏优质的上市公司资源,严重地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与此相对的是,我国一些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兴企业纷纷选择在海外上市,优质的上市公司资源严重流失(见表1)。从海外上市公司的基本资料来看,这些企业在成长时几乎都有海外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国内风险投资基金几乎全部被排挤在外,这就使得风险投资基金在选择退出渠道时,海外资本市场成为了首要选择,资本的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正在被国内的新兴互联网行业所抛弃,中国股票市场在国际的地位越来越被边缘化。综上所述,如何使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快速发展,显得迫在眉睫。

一、中国风险投资基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从二十世纪末期到现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面,中国风险投资基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早在1995年,深圳市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官办的风险投资基金。随后,各地方政府借助兴建开发区的有力形势,纷纷成立了官办的风险投资企业。早期的风险投资基金普遍规模较小,并且具有明显的行政色彩。1998年,中国政协的一号提案——“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成为了当时投资界的热点。在其之后,国内的风险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2000年前后,中国投资界盛传将要开设创业板股票市场,这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应运而生。这个时候本土的风险投资基金处于萌芽状态,无论是从资金规模、投资能力以及专业水平来看都无法满足创业资金的需求。这个时候,国外成熟的风险投资基金尚未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它们的投资对象仅限于搜狐、网易、新浪等具有海外背景的企业。

二十一世纪初到现在,海外成熟的风险投资基金纷纷涉足国内市场。国内一些完成了创业阶段、在国际资本市场取得了上市地位的企业、以及因此而致富的企业创始人也开始涉足风险投资领域。这个阶段是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发展最快的时期,从2004年到2013年,风险投资基金募集资金数量增长了889%,新成立的基金数量增长了847%,完成投资的案例数量增长了353%(详见图1和图2)。中国风险投资基金行业的发展在2011年达到了高峰,随之之后的两年,风险投资基金在募集资金数量、募集资金个数、投资金额以及案例数量上都出现了显著下降。究其主要原因是,在2012年,中国股票市场停止了IPO发行,风险投资基金行业的信心受到了重大打击。

(二)中国风险投资基金行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经济依托改革开放的国策长期快速发展,这也促成了中国风险投资基金行业的发展壮大。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行业分为两个阵营:一方是具有海外成熟风投经验的合资基金,另一方是国内本土的风险投资基金。虽然两个阵营都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快速发展,但是行业的主要问题也存在于两个阵营的成员之间。

首先,本土基金的资金容量较小。据《2014年中国风险投资年检》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共有本土风险投资基金501家,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基金223家。在本土基金中,除了中投、陕西高新、吉林亚东等具有官方背景的基金以外,大部分本土基金的管理资金数量在5亿元人民币以下,甚至有的基金管理的资金数量仅为几百万元。与之相对应,具有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基金(比如:IDG、软银亚洲)大部分管理的资金数量在20亿美元以上。管理资金规模的不同,导致了本土风险投资基金和外资风险投资基金所处的风险等级不同。外资风投基金偏向于投资处于快速成长期并且资金量需求较大的创业企业,这类企业通常风险低,投资回收期短。本土基金主要投资于初创期的企业,这类企业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这样一来,导致了本土风险投资基金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其次,本土风险投资基金在服务上无法与外资竞争。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基金大多依托具有多年历史的大型风险投资机构,它们在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丰富,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能够提供资金支持、财务顾问、危机管理、战略股东引进、资本市场运营等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在这种竞争态势下,本土风险投资基金现存客户面临着大量流失的风险。

再者,本土风险投资基金再融资能力较弱。风险投资公司需要不断地融资以补充资金。在国际上,对于一些较大型的投资项目,往往会组建专项基金进行投资。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具有大量成熟的客户资源,再融资能力极强。本土风险投资基金发展的历史较短,积累的客户资源较少,因而在大型项目的投资中资金捉襟见肘,往往会失去投资机会。

最后,本土风险投资基金背靠的资本市场环境不利。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基金主要背靠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这些资本市场政策稳定,法律法规健全,具有极强的可预见性和可操作性。本土的风险投资基金背靠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政策不稳定,甚至出现了暂停IPO上市的政策决定,这严重地阻碍了本土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风险投资基金行业内部所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本土基金和外资基金的竞争格局,还关系到资本市场话语权的问题。可以说,中国证券市场优质上市公司资源的流失与本土风险投资基金的弱势具有直接关系。中国资本市场正呼唤着本土风险投资基金的变大、变强。

二、中国风险投资基金组织模式的选择

(一)现行的市场环境

中国风险投资基金行业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法律环境。与中国风险投资基金运作相关的主要法律已经颁布,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最近一次重新修订中,取消了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的限制,这为以投资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合伙企业法》则详细规定了有限合伙企业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为有限合伙式风险投资基金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本土风险投资基金主要采用公司式和有限合伙式的组织模式,采用信托式组织模式的风险投资基金较少。

中国投资者参与风险投资的热情较高。自2013年开始,风险投资行业出现了一种新的“众筹模式”,该模式的运作方式是普通投资者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参与企业投资。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中国采用‘众筹模式’完成风险投资1.56亿元,完成投资430起。‘众筹模式’的规模正在快速成长,2014年6月份的投资额超过了前5个月的总和。”②上述情况表明,中国投资者参与风险投资的热情极高,但是投资渠道明显不足。

(二)中国本土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及优缺点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的要求,中国本土风险投资基金主要有三种可行的组织模式。第一种是公司制的风险投资基金。这种模式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来组建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的股东就是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他们按照各自的出资比例对公司的重大事项具有决策权。第二种模式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基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基金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责任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责任合伙人依照其投资额承担有限责任。第三种模式是信托式风险投资基金。这类风险投资基金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设立。通常情况下是以信托公司为依托,以信托合同为主要标的,集合投资者的资金,委托专业的风险投资管理人进行管理。上述三种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是国际上的通行模式。在中国,风险投资基金主要采用的是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而信托式的基金由于有合同期限的限制,这种组织模式主要用来设立“阳光私募基金”,用来投资于股票二级市场,很少被采用作为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

从各个组织模式的特点来看,公司制风险投资基金所有权及代理关系清晰,属于现在世界通行的企业制度,可以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它的最大的缺点是资本扩张的手续较为繁琐复杂,还面临着着重复征税。有限合伙制的优点在于便于资本扩张,合伙人签订了合伙协议就意味着合伙关系确立了,因而有限合伙企业有着灵活、快速的优点。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基金的缺点在于它不是法人,在进行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基金对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需要另行申明,这不利于投资那些具有复杂股权关系的风险企业。另外,有限合伙人只有利益分配权,没有企业的管理权,无法约束管理人的行为,存在着重大的治理缺陷。契约式的风险投资基金产权关系明晰,可以随时扩张规模,也避免了重复征税。它的缺点是具有确定的期限,这个缺点可以通过事先设定长期契约或新设契约的方式来解决。

(三)发展契约式风险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从发展契约式风险投资基金的必要性来看,本土的风险投资基金急需改善环境和扩大规模,以便最终能够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拿到更大的话语权。契约式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可以帮助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达成上述目标。由于契约式风险投资基金能够在大型项目投资中快速地实现规模扩张,能够便于投资者监督代理人的行为,还具有清晰的产权结构,因而它是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快速发展的不二选择。也只有选择契约型的组织模式,才能在短期内快速形成大量的具有较大规模和持续融资能力的本土风险投资金群,才能掌握资本市场的话语权,才能改变优质上市公司资源流失的不利局面,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发展契约式风险投资基金的可行性来看:首先,契约式基金的法律基础完备,《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制定,为契约式基金的设立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中国这种契约式的资金管理方式较为普遍,所以在法律环境上发展契约式风险投资基金是可行的。其次,契约式基金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都是以契约方式设立的,投资者普遍认同这种管理模式,这为契约式风险投资资基金的筹资带来了便利条件。再者,契约式基金的组织模式有助于风险投资基金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交易。风险投资基金的盈利期往往在三年以后,这与沪深交易所的挂牌制度相矛盾,但是契约式基金不受“连续三年亏损摘牌”这个规则的制约,这使得本土的风险投资基金可以充分地利用交易所的良好环境实现快速发展。

三、发展契约型风险投资基金的政策建议

快速稳健地发展契约式风险投资基金,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及制度、确定合理的基金契约期限、选择合格的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这需要证监会和交易所共同制定规则,配合施行。

首先,要求监管部门制定契约型风险投资金管理条例。因为契约式风险投资基金属于上市基金,它的影响面较大,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投资监管条例,特别是要仿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关于分散化投资的规定,制定出风险投资基金的分散化投资原则,以减少个别风险发生所带来的影响。

其次,契约型的风险投资基金应该采取封闭式基金的模式。对于该基金的投资者,要参考沪深交易所融资融券业务对于客户资金规模的要求,规定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投资者才可以购买契约式风险投资基金。由于契约式风险投资基金最适合进行长期投资,因此可以适当提高每手基金交易的金额和佣金。

再者,要选择具有风险投资经验的机构作为基金管理人。可以效仿目前证监会对于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审批模式,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风险投资机构和综合型券商作为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人。风险投资基金经理要具有丰富的风险投资经验及企业管理知识。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中原证券集成版交易软件。

② 以上数据引自:王阳.“股权众筹 迷雾中探路”[J].新财富.2014,(9):13-15.

参考文献:

[1] 徐桂华,王普.证券投资基金的另一种形式——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2003,(2).

[2] 刘景博.我国基金治理结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重庆金融,2003,(4).

[3] 张志越.基金业立法:美国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6).

[4] 陈力,杨睿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性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13,(1).

[5] 王阳.股权众筹 迷雾中探路[J].新财富.2014,(9).

基金的风险分析范文第6篇

作为一名银行的理财经理,面对不同的客户,如何去推介和解释这种投资方式,而不会掉进单纯的产品介绍误区中,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

首先,判断客户的类型。客户的投资性格或者投资习惯决定了他是否能接受这种长期的投资方式

其次,培养客户的投资习惯 改掉投机心理。在中国,尤其是股市,投机的成分很大,投资的成分很小,那么基金定投从某种概念来说,弱化了投机的成分,而加强了投资的成分,为客户培养良好的投资习惯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同时还要给客户一个合适的坚持理由。没有好的理由,首先客户不会接受这种长线投资方式,其次,就算接受了,也不会坚持太久。中国传统文化给与了我们尊老爱幼的美德,为孩子,为父母,坚持就是爱心。大多数基金公司大打亲情牌,为儿女做教育定投,为父母做养老定投,这种概念的传播,是一种不错的营销方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我认为定投最大的好处就是用严格的纪律性克服人贪婪的本性。在投资中最忌讳的心理是“贪婪”,而绝大多数人都克服不了贪婪,结果就是过于自信的认为自己可以把握股市的波动去获得额外的收益,最终是获得的却是“额外的损失”。但定投可以强迫你去克服贪婪。这是一种强制性的非常有纪律性的投资方式,不用考虑股市的涨跌,也不要试图抓住这种涨跌。严格的纪律性在投资上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投资和理财的理念我们应该向客户讲清楚。

此外,我还想讲一下基金定投这项业务的营销对我们中行的意义。

第一,可以明确客户中值得我们跟进的群体。 相比一次性申购的客户,基金定投的客户都具有一定理财意识,投资更为理性,投资行为更为长期化,容易与其交流并可以在日后提供其它理财的服务和建议。

第二,可以加深理财经理与客户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基金定投的话题,和一个陌生客户聊起他的家庭状况、每月收支情况、未来家庭理财目标、家庭成员投资喜好等等方面。通过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聊天,我们一方面可以与客户更好地交流,让客户感受到你在切切实实地为他考虑和提供投资方案,获得客户的信任和好感,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感情,提高双方的信任度。

第三,可以提高客户对中行的忠诚度。

上一篇:不想长大范文下一篇:平淡的生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