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23-05-15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现状;运城学院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94

0 引 言

隨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对作为新兴经济代表的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物流教育滞后,现代物流综合性人才严重匮乏,阻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基于物流企业对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运城学院于2011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性和实用性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1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

1.1 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表1为本次调查的主体,问卷主要分两卷,一卷调查主体为运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二卷是针对物流企业部分高管的调查。问卷一的1-3题是对物流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的调查,4-7题是针对毕业生对物流行业认知程度的调查,第8题是调查毕业生对择业要素的偏重情况,9-14题是调查毕业生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对专业课程的看法;问卷二主要调查的内容是物流企业部分高管对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看法。

-

1.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物流管理毕业生、在校生以及应届毕业生。运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男女比例约为4:6,根据表2可知,本次调查对象的构成比例基本与实际比例相符,调查结果真实且具有代表性。

由于研究需要,本文针对科捷物流有限公司在仓储作业中涉及的项目经理、仓储主管等主要管理层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以便分析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客观因素。

2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2.1 学生方面

本文主要针对被调查学生填写的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归纳就业过程中毕业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2.1.1 物流管理毕业生的薪资待遇及择业条件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运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比较期待高薪优待(见表3),基本工资要求达到3 500元/月及以上的占被调查人数的72%左右,然而大部分物流企业能给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薪资为2 500/月左右,相当于一个二线城市普通文员的工资。物流行业工作量和薪资之间的比例差,使得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会优先考虑其他行业。

调查显示,在专业对口方面要求较高的人数只占被调查的18%,但对“五险一金”等方面的要求普遍偏高。而现在大多数的物流企业明确表示不能满足刚毕业的大学生“五险一金”的条件,而且对于工作地点比较偏远、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表示不愿从事相关工作,具体见图1。这也成为当下人才需求大,而就业难的一大原因。

2.1.2 毕业生物流行业就业机会及就业前景调查

毕业生物流行业就业机会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势态好,就业机会相对较大,但只有42%的被调查者表示物流行业管理阶层的就业机会大,被调查者还表示物流行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比较高。

且63.64%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物流行业的升职空间有一定信心,但物流行业的发展变化比较快,所以即使有升职空间,也需要看个人机遇,即在实际操作环节中的办事能力,具体见图2。但刚毕业的大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在物流企业招聘过程中不占优势。

2.1.3 毕业生专业知识储备情况

毕业生专业知识储备情况调查结果见图3。

运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开设了物流基础、供应链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学校还配备了相应的专业教师,其中大多数是年轻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及实践经验。调查显示,70%的学生认为以自己的知识储备可以胜任物流行业的相关工作。

61.11%的被调查者表示,专业课程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更有帮助,13.88%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的设计不太满意,具体见表5。

2.1.4 毕业生对物流行业的认知程度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仓储物流和物流信息岗位的了解偏多,对装卸搬运等偏向于体力工作的岗位不太了解,具体见表6。现今物流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在国内物流企业中,仓储、货资运输、产品包装等岗位上的从业者偏多,但这些岗位大多不太需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而是需要拥有一定从业经验的人员。

2.2 社会需求方面

针对运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本文调查了某企业部分高管对当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看法,这部分主要是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2.2.1 物流企业对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的需求

物流企业在招聘过程对应聘者的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偏高,所以应聘者应对物流行业的基本流程和概念有所了解。企业希望在工作过程中,毕业生可以将自身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操作流程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2.2.2 物流企业对本科毕业生的期望方向

物流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表示,希望有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到企业中,帮助企业优化操作环节,管理操作现场,使物流成本降低,同时保证优质的服务。这一调查表明,当今物流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看重毕业生学历的同时,更注重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2.2.3 物流企业各需求层次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

从普遍意义上说,物流行业的门槛是比较低的,物流企业的一线操作岗位大多对从业者的学历没什么要求(见表7),但物流管理、仓库运营、物流系统维护方面的岗位,要求从业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

调查显示,67%的被调查物流企业管理层表示物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不能低于本科学历,且应配有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在企业招聘过程中,物流企业会先看应聘者的学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优先提拔高学历人才。

2.2.4 物流企业对本科毕业生的岗位设置

表7(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者的学历要求)显示,现代物流企业对从业者的学历有一定要求的。物流企业表示很多毕业生不能接受在实际操作岗位上磨炼,工作态度欠妥,认为操作岗位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浪费,但自身综合素质又无法胜任管理层的工作,因此,大多数物流企业对本科毕业生设置一些基础性岗位,具体见图5。

如上文可知,运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男女比例大致为3∶4,女生人数偏多,但大多数物流企业认为女生在大宗货物的搬运、操作现场异常处理、物流机械设备的使用等物流运作流程等方面没有优势,所以许多物流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还会先进行性别筛选。

3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

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未能在物流行业就业,其中存在市场需求的客观因素,这属于不可控的部分,为此,本文从学生及学校等主观角度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3.1 学校方面

3.1.1 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调查显示,61%的学生表示很少有机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训课程,具体见图6。学生表示,在实验过程中,自身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学校应该适当增加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合理加设专业相关的实验、实训课,定期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物流企业文化的认识。此外,还需要从改善教学设备上着手,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3.1.2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优化措施

被调查学生表示,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不是很满意,普遍认为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基础知识,对上层领域的知识没有太多涉及。但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定位是物流企业的管理型人才,而企业对管理型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偏高,所以学校既要考虑学生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为学生考虑到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3.1.3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由于运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新专业,教师队伍年轻化,对专业知识和课堂氛围的把握比较好,但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因此,学校应尽量整合教学资源,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物流企业实地学习,积攒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操作教学,以便更生动地传达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2 学生方面

3.2.1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物流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以此甄别应聘者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因此,学生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3.2.2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集合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会计基础、法律等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大多数物流企业招聘时,要求应聘者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其他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3.2.3 实时关注社会动态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关注物流企业的新闻动态,了解不同物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加强自身与专业、行业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就业能力。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运城学院物流学生及物流企業部分高管的调查,对运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就业能力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影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各项因素,并据此提供合理化建议,如,学校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开设相应课程,这对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极有帮助;作为物流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应夯实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实时关注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其企业文化,这有助于未来的就业。同时,学生也应该摆正心态,切记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求学梦和就业梦。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丹.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7).

[2]袁佳雨,沈寒晨,王成.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调查与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2015(3).

[3]谷雪,杨惜童,刘瑞茵,等基于物流业人才需求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7).

[4]赵长军,葛元坤,陈飞.物流管理专业在校学生能力培养的调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8).

[5]钟晶灵.“用工荒”与“就业难”——物流人才供需错位现象分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1).

[6]潘杰.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初次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J].企业导报,2010(9).

[7]曾向昌.大学毕业生合理就业期望值的探讨[J].高教探索,2008(5).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专业建设

Key words: senior profess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the demand of business talents;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1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社会背景与依据

太仓紧靠上海,目前已拥有和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连接的公路网。此外,2条新的交通大动脉也给太仓物流提供新的强有力支撑:一条是6车道的沿江高速公路,使太仓成为苏南沿江地区、苏北和上海沟通的重要节点;另一条是苏州、昆山、太仓之间的高速公路,苏州工业园区及高新区、昆山、吴江乃至浙江的嘉兴等地,进出口货物可以便捷地通过太仓出入。

太仓港是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确定的以上海港为中心的“一体两翼”的干线港和配套港。太仓港的集装箱运输,呈现逐月增加的态势,2008年突破100万标箱。按照规划,到2010年,太仓港将形成1.2亿吨、600万标箱的港口设计吞吐能力。

太仓物流业初现大模样,已经成为客商看好太仓投资环境的一个引力源,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不断涌来,且都有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或国内外市场前景比较好等特点。目前,各类物流企业超过375家。2008年12月,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外汇局联合发文,批准设立太仓港保税物流中心。

面对太仓物流业大力发展的机遇,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培养现代物流相关岗位的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2太仓地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是搞好地区学院的物流专业建设,为了搞好专业建设,特设计了物流岗位人才需求调查表,对本地区企业进行物流人才需求的调查。调查选取的样本主要是太仓周边地区制造型企业、物流企业、商贸类企业。

调查的内容主要是物流人才需求状况,选取的问题有:企业目前具备哪些物流岗位、现有的物流岗位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现从事物流行业的员工数、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物流技术人才的来源、公司聘用人才考虑的因素、本地职业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能否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

为了能使调查数据更为权威性,本次问卷调查利用06级实习的学生来完成此项调查任务,要求选取的回答者:物流企业是人事主管、经理;非物流企业则选择企业物流部门主管作为问卷回答者,他们对物流人才的状况和需求更清楚。

3调查的统计情况分析

3.1调查的企业类型。收回的调查表数据显示,制造型企业占43.6%,物流企业占43.6%,内外贸企业占12.8%。从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在太仓市生产型企业比率仍然占到很大的比重,此外,物流企业数量随着港口发展而发展迅猛。

3.2调查的学历要求。从调查表的数据上显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在学历的要求上:初中占4.9%、高中占4.9%、高职占51%、本科占36.7%、研究生占2.4%,高职所占的比例最高。

3.3调查的岗位。调查数据显示:仓储操作占21.5%,运输操作占19.6%,配送作业运作占15%,货运代理运作占13.1%,报关、单证操作占11.2%,采购、生产计划制定、客服占19.6%。

得出结论:物流岗位分布集中。目前本地区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企业物流人才,包括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仓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此类岗位需求量最大,物流专业毕业生在此类企业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另一类是物流企业人才,有仓储、运输、配送、报关、货运代理等岗位群。此类企业大都由运输、仓储企业专型而来,规模不大,零散分布,随着太仓港区的发展,其需求潜力越来越大。如图1所示。

3.4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素质要求。统计的数据显示,根据被访者选择最看重的物流人员专业技能百分比的高低,可以确定哪些能力是他们最看重的,其中,职业道德(87.2%)、工作态度(71.8%)和团队意识(71.8%)名列榜首,成为第一梯度;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66.7%)和沟通意识(53.9%)成为第二梯度;适应能力(41%)、创新能力(17.9%)等能力形成第三梯度。以上分析说明,企业引进物流管理人才趋于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高学历,而是更加重视被引进物流管理人员的思想品德、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等。因此,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应注意:

3.4.1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优秀的高职物流人才必须具有较高专业操作技能与好的思想品德,此外还需要具备较好的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技能培训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和职业素质的教育。

3.4.2加强技能要求的训练。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其定位非常明确,即满足实用性的要求,是一种技能型人才。从行业需求来看,无论是仓储岗位,还是运输岗位,缺乏的主要是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一线操作人员。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可望成为制造型企业、物流企业基层岗位的生力军。为此,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尽可能地加大实训课的课时量,以强化技能性训练力度。

4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4.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4.1.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调查结果,物流专业学生主要分布在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管理两大类岗位,以运输、仓储等岗位为主,因此,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主要面向港口码头、第三方物流、专业运输、仓储、制造、流通、货代、报关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物流采购及供应、仓储管理、配送组织与管理、运输接单及调度、货运代理及报关业务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4.1.2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高职课程建设要根据区域经济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和人才培养规格,并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在系统进行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学习领域,全面构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以过程考核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及职业岗位群的分析,运用集群式模块课程设置理论,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设置体系,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较为理想的课程设置模式。如图2、图3所示。

高职物流专业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强物流技能的实训,特别是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此外,学院还可开展选修课,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团队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和创业能力。

4.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条件构建

专业建设以专业教学条件建设为保障,为适应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队伍,以及建设一个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的职业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4.2.1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物流专业教师可以选拔部分教师到重点高校对口专业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以解决目前该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还可以让一些有物流理论基础的教师到物流管理第一线锻炼,使他们亲身体会,吸收一线的操作经验,补充到教学中来;另外,可以聘请物流管理一线的专门人员、行业专家来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4.2.2建成高标准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室建设应根据制定的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及年度经费预算情况,区分轻重缓急,确定系、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建设顺序及重点,分步实施教学实验室建设。在建设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依据实用性、全面性、可扩展性原则,使物流实训室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能提高学生的物流运作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训室供应商的选择上,应着眼于长期合作,而不是单纯地买产品。对供应商的考察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供应商的专业背景:是否熟悉物流的实际运作模式,能否把握教学的真正需求,是否具有专业项目成功的实施经验;(2)供应商的技术实力:是否具备掌握物流实训室具体技术,是否有能力对实训室的软硬件进行集成,能否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3)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具有对行业的专注性,能否根据教学需要,在管理、技术方面,特别是软件的更新上不断改进完善,以适应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4)供应商的增值服务:能否为本专业师生度身定制物流专业培训,并提供最新的教学光盘、实时的行业资讯,以及定期组织安排学院与企业的沟通交流等服务。

物流实训室软硬件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能否满足教学需要,为学生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提供实训平台,模拟企业实际的物流操作岗位,便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2)是否符合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物流实训室涉及的物流知识要完全符合《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界定。(3)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要能在不改变原有框架的情况下,可实现数据的更新、物流作业的增加及物流活动的整合。

4.2.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产学合作的伙伴关系,构筑双赢机制,是高职院校成功运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按照教育部所要求的各高职院校要深化产学合作,鼓励“前厂后店”、连锁办学等新模式的原则,高职院校的基地建设应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加强与企业合作,加强基本技能和创造性技能教育,与相关企业联手,建立合作机制,把课程搬到企业中,建成能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 姚长佳. 关于高职院校物流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06(8):28-29.

[2] 郭名,段凡. 促进我国物流人才培养[J]. 物流科技,2005(8):88-90.

[3] 张守德. 我国物流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市场,2007(23):94.

[4] 杨丽. 高职院校物流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J]. 交通职业教育,2006(6):37-38.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群专业群建设会计专业

The Attempt for Accounting to Integrate into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HaomingChen

(Chien-shiung institute 0f technology provinceTaicang,Jiangsu215400)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of enhancing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iger technical colleague.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 Jianxi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s been building the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in logistics management.After more than two years of practice,it has achieved the desired results.

近年来,高职专业群建设在各高职院校中逐渐推行,我所在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自2009年起在商贸管理系中构建以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整合了包括物流管理专业、会计专业、海关报关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专业群建设已初见成效,本人就会计专业如何融入该专业群的一些具体尝试发表个人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1 高职专业群的含义及专业群建设的原则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普通高等教育的范畴,其属性是职业教育,也可以说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与区域经济和相关行业产业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具有相当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定向性。

专业群的含义:所谓专业群,是指按专业技术门类组建的、由若干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组成的专业集群。其涵盖的专业可以是同一学科体系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体系的专业。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其范围由其能否在同一实训体系中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加以界定。

专业群建设的原则:1)一个技术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相结合,抓住核心专业建立专业群基础教学大平台,逐步形成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专业群布局。以“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设置模式来应对职业岗位群中某一具体岗位的人才需求变化,并体现职业资格证书能力要求,促进学校拓宽服务面向,增强社会适应性;2)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高职教育是需要积累的事业,没有一定的稳定性,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甚至会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强调灵活性就是要使专业设置适应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在保持专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群结构,在构建专业群建设中坚持在灵活性中追求相对稳定性,变中求稳;3)量力而行的原则,专业群构建不能脱离高职学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具体办学条件,尽量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专业群建设一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有机衔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社会需求又是动态变化的,专业群建设要与之相适应,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以学生成才为目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按照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根据高职学生的可接受性及将来的就业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把符合岗位要求作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纳入到专业群建设中。

2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概况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核心江苏省太仓市,连接上海,凭临长江,港口产业被定为太仓市的发展支柱产业,为与本地区发展策略相适应,我院将物流专业定为重点专业,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专业建设。从2009年开始,我院商贸管理系在学院的指导下着手构建以重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2.1 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宽广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商贸与管理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

2.2 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基本服务面向

商贸管理系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商贸与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毕业后主要在商业、服务业及生产部门第一线从事物流、商品流通、咨询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3 专业群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与布局

贯彻学院“围绕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建设模式,规划布局商贸管理系专业群与核心专业,着力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群建设思路,按照商贸管理系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结合商贸管理系专业设置现状和条件,考虑可持续发展和合理的布局,以物流业为依托、基于物流产业链拓展多个专业,多层次、覆盖面广的专业群和专业方向,做强、做优商贸管理系。

2.3.1 专业群划分的依据和特点

依据地区行业发展、学院的规划与发展、国家指导性专业的划分,结合商贸管理系专业特点、办学资源、人才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定位划分专业群,优势资源高效利用;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管理将更加规范,可操作性强;专业发展灵活性强。

2.3.2 专业群设置与布局

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群,分设企业物流、国际物流、连锁经营管理和会计四个专业方向,确定了六个招生专业: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会计。

3 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和课程设置原则

3.1 课程体系结构依据

根据学院教学计划制定指导意见,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要具有“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多个面向岗位(群)专业方向(知识+技能)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

3.2 课程设置原则

原则:基础理论较为扎实,专业群设共同技术平台课,形成宽广的综合知识面,学生适应性强,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落实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要求。

依据:(1)各专业群核心课程满足技术平台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2)专业方向课程满足各岗位(群)知识、技能的要求。

3.3 技术平台核心课程设置

理论环节:1)管济学原理、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基础会计学、统计技术、市场营销、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货物运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共计十门课程;2)实训环节,会计手工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国际贸易实训(含单证缮制)、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实训、市场调查实训、仓储与配送管理软件实训、运输管理软件实训、供应链管理软件实训、供应链实战实训、史泰博公共平台实训,共计十门实训课程。各专业开设以上平台课程之后,根据本专业具体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再开设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制定平台课时,考虑到各专业的具体特点,允许各专业(主要是会计和市场营销专业)对平台课程的开设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理论环节课程不少于六门,实训环节课程不少于五门,否则平台课程就失去了意义。

4 教学设计和安排

在以上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安排,以实验、实训、实习循序渐进落实能力培养的方式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并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实现顶岗实习,来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充分体现以产学结合为特征的高职办学模式。

(1)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中由理论课程(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合二为一以实现学做合一)+实训教学环节组成,总体教学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1)理论课程构成该专业群各方向的核心课程群;2)实训教学构成该专业群各方向学生必需具备的核心技术能力(技能),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为主,并用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来保证教学质量标准。

(2)各专业方向模块中也由理论课程与实训实习两部分组成,但在方向模块中以实训实习为主,理论教学为辅。1)理论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能力的专业基础与职业知识来构筑,以适度、够用为目标来优化;2)实训实习教学以顶岗岗位工作为目标来安排并作为质量考核标准。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企业顶岗实习为主、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为辅的方式进行。会计专业融入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的措施:针对我系专业群建设的方针和具体措施,会计专业如何更好地融入到专业群建设中,同时又能较好地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这需要我们会计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深入地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我们发现融入专业群的深度与本专业培养目标之间其实是一对矛盾,即融入程度越深,则本专业的特色就越少,反之如果融入程度不够,则专业群建设就失去了意义。但专业群建设的方针已定,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的特点,建设以物流管理为核心的专业群是大势所趋,会计专业只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经过教研室的反复研讨,同时请相关的专家论证,一致认为,会计专业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融入到专业群建设中。体措施包括以下两方面。

4.1 选择合适的平台课

在专业群课程设置中,平台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些平台课主要是面向物流管理专业和报关专业设置的,有些平台课并不适合会计专业,如果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势必会大大挤压本来已经非常紧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时。因此在和系里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后,主要选择以下几门理论环节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平台课:经济学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基础会计学、统计技术,而其他的平台课,本专业并不开设,而对于实践环节的平台课,会计专业也只开设会计手工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和市場调查实训这三门,同时其他专业不开设会计手工模拟实训。

4.2 开发体现专业和专业群特色的课程

会计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除了与专业群内其他专业协调同步开设专业技术平台课以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均予以保留,包括:财务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审计基础,预算会计,经济法、计算技术(珠算)、财经法规等,还首次为体现物流管理群的特色开发了物流企业会计这一全新课程。同时在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时,重点与当地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合作,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会计流程,为以后从事物流会计做好准备。在校内的实训安排中,作为选修课程,会计专业的学生和物流专业的学生一起进行ERP沙盘模拟实训、仓储与配送管理软件实训、运输管理软件实训,能使会计专业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基本技能。当然,会计专业本身的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仍然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能放松,必须培养学生即使离开物流企业,也能在其他企业从事财务会计工作。

我院商贸管理系推行的以物流管理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经过两年的尝试,目前已进入最后的评估阶段,以施行的情况分析,取得了预想的效果。专业群建设对专业上水平、教学上规范、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办学效率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专业群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所以高职院校抓紧构建本校的专业群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

[2] 姜大源.职业教育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

[4] 刘家枢.专业群建设:高职院校战略管理的重要创新[N].辽宁高职学报,2008 (7).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猛,企业岗位与技能发生巨大变化,導致跨境电商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出现巨大缺口。广州工商学院深入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全面提升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根据学院十四五规划,结合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状况及模式的探索,共同建设符合企业真实工作要求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产业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有力地践行了发展产业与教育的时代使命,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关键词:教育思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机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2021年学院上下正着力于教育教学整改阶段,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成为了学院整改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学院评估后原来的经济贸易系顺利升格为二级学院商学院,作为学院发展最快,发展潜力及基础较好的二级学院,2021年需要在广州工商学院十四五规划的战略设计下新增专业,发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及积极申报与构建产业学院成为整个商学院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2020年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经成为广东省一流建设专业,2021年3月电子商务专业已通过了学位评估,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成为两个专业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2020年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经成为广东省一流建设专业,2021年3月电子商务专业已通过了学位评估,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共同课程方向,跨境电商的培养成为未来建设的重点,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成为两个专业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以此为基础在新申报跨境电商专业,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就显得更为突出。

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通常包括经济管理类院系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侧重于跨境电商相关产业链的应用和管理。其次由国际贸易专业专门培养,侧重于国际贸易,把跨境电商作为传统外贸的新转型。最后也有外语类商务英语专业及物流管理专业跨境电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广州工商学院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2016级、2017级、2018级、2019级与2020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课程模块制定时严格按照新国标的要求,设定跨境电商理论与实践课程,但课程体系还不够优化。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上还仍然采用传统的面授法,知识灌输多,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的机会较少,更缺乏实际的账号运营和项目的操作,真正有魄力彻底改革旧的育人模式,推行学生“工学交替”的体制的高校除了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浙江万里学院之外很少。跨境电商的教学资源不足,虽然很多高校都纷纷购买跨境电商实训软件,也建立了实验室,但是模拟实操仍然缺乏实战性,与企业的实际要求相差较远。

(三)教师队伍质量存在问题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目前情况来看跨境电商师资队伍,特别双师型师资团队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院校聘请企业人员兼职授课,但他们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同时因为企业人员学历问题、课酬经费等问题沟通协调也存在一定的障碍。此外,由校内教师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脱离企业实践,导致学生难以提高实操技能,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广州工商学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和探索

(一)以实践基地为依托

广州工商学院地处广州市花都区,始建于1995年,是一所以经济管理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2018年6月经济贸易系联合美东电子商务管理有限公司建设美东电子商务产业园内外实践基地。2020年6月与广州喜和喜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广州新思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喜和喜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新思路校内外实践基地,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探索。

基地建设思路就是主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电商综合运营能力,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培养新型实用的跨境电商人才。基地建成后,在校内108建设了300m2的跨境电商实习基地,在企业建立了约1000m2的校外实习基地。

(二)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教学环境

根据广州工商学院相关专业2016级、2017级、2018级、2019级、2020级等近5000名学生跨境电商实践类课程的教学需求,于2019年9月申报并建成了实验楼405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实验楼403智慧创客室的软件采购安装与硬件安装与运行等工作,软件采购了阿里巴巴、亚马逊、速卖通和wish模拟仿真平台等,可随时满足跨境电商实践教学环境的要求。

(三)以电商创业协会为引领

为了强化学生电子商务的实践和实战能力,2018年5月电子商务专业成立了电商创业班孵化电商创业团队,培育实战人才,先后开展了清远博光数据有限公司软文写作项目,广州汉宋镜业有限公司智能镜的策划、运营与推广项目等,形成了团队、培育了团队管理人员,并于2020年9月申报成立了电商创业协会,成立了相应管理部门,并就跨境电商运营项目管理,进行团队化运营,加强了有项目的管理力度,达到了良好的运营效果。

(四)引入虾皮与ebay平台实战运营项目探索

基地成立后,学院与共建企业一起对2018级的在校学生,一共60名电商专业的本科生组成跨境电商实战团队,进行虾皮平台和开设公司账号的实际运营。

目前在职的学生也能够在公司展现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如其中有一名18级电子商务班的学生郑宗荣的业绩特别突出,在2020年6月到2020年11月近5个月一共有200万的流水,一个人管理13个店铺,一个店铺平均每个月达到了10万台币左右,这个学生也成为了公司的电商骨干,每个月工资将近2万元人民币,其他学生的业绩也是成一个进步的趋势,工资也能够达到八千元,总体上都能表出较好的业绩。

四、广州工商学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

(一)學校领导高度重视

2020年1月我院王院长主任、张副院长等深入企业考察并牵头与广州喜和喜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座谈会,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校企共同磨合,形成了一致的培养人才的理念和价值观。

(二)企业积极配合、技术骨干指导项目运营

聘请广州喜和喜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为我院实践导师,直接参与跨境电商网店运营指导,企业技术老师与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时就培养计划调整、企业对人才需求变化进行座谈和研讨,在专业发展上形成良性互动,在项目运营上制定计划,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

(三)校内教师深入企业顶岗提升实践技术能力

每学年寒假或者暑假,基地负责人都会组织校内教师和学生假期到广州喜和喜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实践基地顶岗实践,通过在企业实际的项目运营训练,提升校内教师的实践与实战水平,同时经常召开座谈会进行深入交流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探讨问题根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达到校企协同育人的良好效果。

(四)校企双导师指导项目,协同实践教学

学校带班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弥补企业讲师的不足,形成合力,同时教师身体力行,自己也不断熟悉操作平台和运营店铺,从体验中发现和总结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和解惑,这更有利于教学研究,校企协同开展跨境电商专业课程建设。

(五)项目团队管理、组织严密

项目运营过程中要强调纪律,完善考核机制。账号到人,责任到人,每人每天都有最低的任务指标,超额完成的采取奖励的办法。对出单进行集体奖励,实施上下班签到制度,完全模拟企业工作的场景,代入感非常逼真,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强。

五、校企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内容及机制

校企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主要解决跨境电商企业人才紧缺的问题,首先设计好学院的机制,才能更好地落实后续的建设内容。机制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是指各子系统及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不同实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制度安排。产业学院机制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校企融合的长效性,建立一种长效机制,这个长效机制包括政府、企业、行业、高校等各方实体的协同效应。在此机制下,建设好产业学院重点要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展开,设计出符合政府、社会、企业、高校融合发展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建设:

(一)加快培养专业师资队伍

面对新形势、新发展,必须从师资队伍培养入手,采取引进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人才和加大现有师资进修培训力度相结合的办法,引入竞争机制,着力提高教师的应用型素质及社会服务和科研创新能力,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合作交流等方法,积极与跨境电商企业沟通合作,在实践中丰富实战经验,成长为双师型人才,进而提升跨境电商实训实践教学水平。同时,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技术骨干,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让他们成为跨境电商务产业学院有力的师资团队。

(二)完善课程体系及配套实训环境

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和需要,与企业共同开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课程。以学院现有实验环境为基础,充分利用广州美东电商产业园区实践环境,广州喜和喜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基地环境以及花都区狮岭皮革城、广州圣地环贸中心等区位资源,不断完善课程配套实验环境。

(三)着力打造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广州工商学院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建设,想要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首先要深入融合企业,服务于广州市、花都区等跨境电商行业企业,根据企业岗位能力、技术能力、项目运营能力、团队构建能力、课程实战能力等多方面满足企业岗位实际需求,服务企业人才配备。培养的人才一定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管理水平与商业运作能力要求。同时还要实现商业项目研究成果向产业转化;校企共同选题并研究,解决跨境电商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实际需求等问题。

(四)校企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运行机制

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组织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学院相关部门领导及权威专家组成跨境电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协同组织机制;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广州喜和喜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广州美东电子商务产业园及广州新思路教育技术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践基地企业的资源、场地等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多渠道、多途径筹措项目建设经费,切实保障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的经费保障、共同发展的利益机制。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反映了广州工商学院应用型本科办学水平和发展要求,是商学院未来十四五规划要重点落实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深入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全面执行合格评估整改的关键时期,从学院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学科的大环境下,从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培养状况、存在问题等方面入手,再从本学院相关专业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的模式、探索及经验加以总结,最后立足于未来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运行机制及建设内容进行研究,是深化本科教育思想的有力践行。

参考文献:

[1]李湘滇,曾三军.跨境电商示范学院产教融合机制研究与实践[J].中国市场,2020(24):169-174

[2]王东波,包文夏.基于目标导向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现代商业2020(19):52-53

[3]郭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6(05):73-74.

[4]林榕镕,赵鹤芹.“国际化”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商论,2017(34):185-186.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 专业实验 教学体系

物流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就是要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与实习平台,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研究、规划设计和操作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体系的建设,是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立足于高校的具体情况,在充分整合现有实验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具有本校物流专业特色的实验体系,与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与物流行业发展相适应,构成高校物流专业完整而有特色的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所以,在物流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中,我们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流程,基于物流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目的,并结合教学课程、实验项目的总体培养目标和特色,全面系统考虑实施的可行性,从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提出作为商学院物流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物流实验教学体系架构

物流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是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的前提。物流实验教学体系的组成包括:物流实验教师、实验课程、实验室、实验工具与条件等构成。

物流实验教师主要包括任课老师、实验员、实验软件服务商、企业工程师或技师等;物流实验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内实验、学科基础课内实验、专业课内实验、独立实验课程等。一般独立实验课程可以是学科性综合实验课程,单一专业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等。

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包括物流教学软件系统、物流设备硬件系统、实验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台账和报表以及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以发挥物流实验教学体系的功效,为老师提供全面、系统的辅助材料,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提供的物理环境能实现配送中心的功能运作,也可以定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仓储配送中心,或定义为商业物流的配送中心,该过程可以是半自动的也可以是在仓储配送软件指挥下全自动运作。即包括入库理货、自动(按条码指示)入库、自动出库、配送分拣(3个出口)、流通加工(含补货工作台在电子标签指示下播种式操作,拣货在电子标签指示下摘取式操作,在流通加工工作台上的流通加工如贴标签、包装等)等。

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由普适性公共实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物流专业实验、物流综合实验和物流拓展实验共同构成。

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专业特色突出的连锁—物流综合实验室。实验室的内容和水平在满足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实用、先进和经济,能与企业实际运作接轨,既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和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又能以此为平台,与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基地。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功能开发与研究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功能开发

物流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够具备以下功能:

1.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的开设,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大部分物流专业课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辅以实验环节或实际操作,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规划,物流管理专业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专业课程的实验环节尚处于空白。物流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基本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的开设,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2.开设物流实验课程,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物流实验课是让学生在学完各门专业课程后,综合体验、验证和应用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物流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完善整个教学体系,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3.建立教师实验项目科研制度、项目开发平台,促进实验教改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由于物流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科的科研成果更多地体现在设计、开发和应用上。如果缺乏仿真和模拟等实验手段,处于多学科交叉和应用的物流系统或供应链系统下的各种现象,将难以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学科的科研工作将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物流实验室的建立,将给笔者所在的上海商学院的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促进学校物流学科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不同学科交流合作、学校的对外项目开发、校企间的项目开发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4.为学生毕业论文和设计提供更好的条件。毕业论文是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后,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研究或设计的重要阶段。现有的毕业论文主要局限在宽泛的问题分析和研究,缺少系统研究的工具和系统分析的软件,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不高,与企业现实结合不够,往往脱离实际。物流实验室的建立,学生有条件结合毕业论文进行综合设计和研究,使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的内容更有实践意义,避免毕业论文肤浅空谈,甚至相互抄袭。引入企业运作性软件可以使学生面对实际操作问题分析和研究。也可以使用软件进行专业研究,验证实验效果。

5.为本专业学生开设第二课堂提供支持平台。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深化,尤其是各种课外学术和科研活动,更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大特色。物流实验体系的建立,将给物流专业的学生甚至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学术活动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持平台,使学生的各种课外学术和科研活动能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更加紧密结合,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6.与其他专业共享的实验条件。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多学科综合应用的专业,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由于学科的交叉性和应用性,越来越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物流专业的部分课程,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等。物流实验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在普适性实验课程进行物流基础实验,还能够为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物流专业综合实验和物流软件应用的实验,使其物流知识面得到拓展,也弥补了这些专业缺乏实验条件的不足,成为相关专业共享的实验条件。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

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以物流实验室的功能为中心,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出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体系的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研究、规划和论证,综合评价和权衡投资规模、设备与软件的选配、相关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教学计划和内容的配套、实验室的管理与开发等因素,把物流实验体系打造成系统性、综合性和专业性为一体、教学与科研为一体、校内实验与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平台,成为学校物流专业建设具有特色的亮点。在物流实验体系的方案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遵循了如下的指导思想:

1.物流系统整体规划,各阶段各环节分步实施。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教学需要,结合物流理论要求和实践要求,纵观物流行业发展动向,从战略整体上进行实验系统规划设计。整体设计在特色、实用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超前性和可扩展性。我校的物流实验体系可以由学校的经济与管理类实验室(流通现代化实验中心)、物流实验室和校企共建实验基地三部分组成。这个体系的设计应以物流实验室建设为中心,向内整合和利用连锁实验室现有的资源,向外联合相关的物流企业共建实验基地,与企业形成互动。同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并逐步完善。

2.突出专业重点,体现学校特色。我校物流实验体系的功能应与学校学科发展战略、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相匹配,应该突出专业培养方向的核心功能,体现学校“以商立校”的办学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其实验体系应体现以商业物流环节管理为核心的“实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特色。因此,对物流实验室的功能有所取舍,在满足“特色、实用”的教学需求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实验体系的使用价值。选择连锁—物流综合实验室建设主题,以现代连锁业物流配送为重点,培养现代商业物流人才,并具有供应链管理的功能作用。

3.注意软硬件的匹配,注重模拟仿真系统的建设。物流系统是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多个功能环节的集成整合,且涉及大量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因此,在物流实验室软硬件的设计和选型上,除考虑所选物流设备和软件的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之外,还要注意设备硬件与教学软件的匹配、不同功能环节之间软硬件的衔接。同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物流实验室重点应放在物流模拟和仿真系统的建设上,设立三维仿真物流模拟训练软件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软件。

三、物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方案设计

根据以上所述的建设思路和架构,我校物流专业制定了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方案,提出连锁—物流综合实验室的总体建设目标、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具体的软硬件配置指标、项目预算、实验课程开设以及建设进度安排等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形成最终实施方案,经学校批准开展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具体建设如下:

(一)利用央财项目做好实验教师培养、实验项目开发和建设方案研究

利用央财项目完成连锁经营管理实验室第一期基本条件建设工作,建成运行环境良好、专业软件齐全的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建成工商管理(商品流通)实验中心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能提供学生、教师实验教学的基本信息。建立工商管理(商品流通)实验中心的管理、共享制度。开展工商管理(商品流通)专业群特色实验(连锁经营管理实验、商务信息分析实验、现代物流实验等)讲义、教材建设工作。对物流专业教师进行了学科、专业、实验等多方面的培养,其中三位教师参与课题项目研究,12项实验教改和编写实验指导书的子项目立项,5人参与外地专业调研,2人接受专业实验培训。

(二)集中项目组成员的智慧完成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物流实验室是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先进的物流技术为实现手段而组成的物流实验平台。该平台是通过物流流程和物流技术将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串连起来,让学生熟悉、了解、操作每个环节的业务,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先进实验平台。

从生产角度看,销售物流和供应物流是整个社会物流的主要内容,学校物流实验室建设应该以这两个环节作为流程模拟的对象,下面提供了这两个环节的一个物流实验基本模拟流程(如下图),以供参考。

1.销售物流模拟。销售公司与商场(或超市)达成销售协议,销售公司授予商场直接向销售公司的物流公司下订单的权利。物流公司到销售公司提货,并完成入库等作业。商场通过网络下订单(在物流公司的网上下单模块),物流公司根据商场的指令,进行各种库内作业将货物送到商场。

2.供应物流模拟。零部件(或原材料)供应商送货到生产商指定的仓库,仓库收货并进行各种作业;根据生产商的生产需求及指令,向生产线进行配送。在这两个核心流程模拟过程中,可以模拟各种入库、拣货、加工等作业。这两个实训过程,均以商流为前提,让学生了解参加的各方,同时以物流作业的模拟学习为核心。

3.物流中心模拟。采用组合式配置模拟配送中心、集货中心、发货中心、物流中心的设计与管理,模拟业务流程、单证手续等。

4.货运代理模拟。L-FMS1.0系统包括销售订单管理、订单审核管理、定舱管理、做柜管理、出口报关管理、补单管理、出口费用管理、出口作业查询、换单管理、进口报关管理、提货管理、进口费用管理、进口作业查询等。

5.物流设计与仿真。利用物流网络平台进行物流快递、配送、第三方物流系统设计。可以设计有关物流系统对中小企业物流需求提供服务。

6.物流决策仿真。利用物流决策仿真软件,进行物流沙盘演示与竞赛,为物流项目的开发与物流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决策。

7.物流实验室场地规划。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电脑模拟、投影演示和辅助教学的区域,教学场地内设置投影设备一套、电脑若干(根据单次授课学生人数确定)。教学场地可根据学校物流实训的实际需要和学生数量设置不同机构(部门或岗位),可设立:商场(买方)、销售公司(卖方)、配送(物流)中心等基本角色,配送中心还可细分为库管部、运输部、开票中心、调度中心、库工部、配送部、财务部、经理室等部门,如模拟供应物流,还可以设立生产厂、零部件供应商等机构。电脑设备和POS机可根据机构设置情况安排。

8.物流实践网站。为物流实践活动建立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实践条件,利用网络管理实践活动,扩大利用面。重点开发100个物流教学案例、100个物流业务教学和实景视频、物流软件、文件、表格等。

(三)物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需考虑的相关问题

在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中,物流实验室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是整个体系的中心和重点,因此必须同时考虑和兼顾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和利用。充分利用各高校已建立的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教学管理功能以及相关的数据、案例等资料,辅助物流实验教学,考核学生的模拟实践能力,评估实验教学的效果。(2)与经管类实验室其他专业实验系统的无缝连接。物流实验系统必须与经管类实验室和其他专业实验室(如计算机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协同性,以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共享,使有限的教学实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3)符合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物流实验室涉及的物流知识要完全符合《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界定,一方面是规范物流实验内容和标准,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开展物流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工作。

四、物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方案实施过程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处理

(一)实验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完善

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设计思路是通过考察其他高校实验室以及解决方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并在上述内容定位的基础上来设计的实验中心,统筹软件供应商、物流硬件技术供应商来集成实验室。先后调研了上海理工、海事、海洋大学的物流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湖南商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物流实验室。通过展示了用友、博科、络捷斯特、恺易、北京格瑞纳、华普亿方、西门子仿真、世蝶等软件公司的软件功能和特点,形成自己专业特色的实验软件系列。

国内物流实验室主要停留在实验的流程模拟和实物模拟,解决方案大部分是从国内企业中的物流系统改造过来,缺乏实验逻辑和难以同教学同步,但是也给我们的实验室带来很多有益的启发。

设计中突出了物流实物模拟、物流管理流程模拟和物流管理流程设计与仿真,并且在案例教学、基地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面有所突破。物流实物模拟集成先进的物流管理设备(货架、条码、电子标签等),管理流程采用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模拟软件并合作开发实验教学管理文件、软件等,物流管理流程设计与仿真采用基于工作流的物流管理流程设计软件以及国际通用物流仿真软件。

(二)专业课内实验项目开设情况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课内实验项目主要情况如下:

首先,实验室建设保证待开出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完善,确保课程实验开出率;其次,重点开发独立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模拟实验课程、仿真实验课程、系统优化设计课程等。

(三)专业独立实验课程及项目内容研究

普适性实验课程物流基础实验已经开设多年,深受选课欢迎;本专业打算安排一门物流专业实验课程,增强学生专业实验能力,在专业课程开设的第五学期开出,以物流学概论课程要求掌握的实验内容为主,完成36学时的实验项目,考试合格。会对后续课程十分有益。

如果条件允许,在培养计划中设立沙盘模拟课程,包括企业ERP运作沙盘、物流运作沙盘、供应链管理沙盘。

另外,设立三维情景模拟的配送中心训练型实验课程,让每个学生在虚拟的配送中心中完成规定项目或科目的操作,自动评价和纠正误操作,进一步用以研究现场运作管理和流程优化。

(四)专业综合实验项目与专业实习项目研究

在第七学期计划用36学时设置一门物流综合设计课程,利用实验条件,完成商业物流采购系统、包装系统、配送系统、运输系统、物流流通加工等项目的设计方案。也可以采用专业综合实验完成多系统的优化作业,或者实现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集成作业。

专业实习虽然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在企业现场实习,但实习企业的接待能力、条件、时机是一方面影响因素,带给实习很多不确定性;而且,学校实习经费、安全、指导能力等方面也是制约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此,研究如何将专业实习在实验室完成的系列实验和虚实结合的实验,实现专业实习校内化和以主要在校内实验替代实习也是研究的一个课题。

(五)支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软硬件环境保障研究

1.学院与课题组基本达成共识,统一思想,站在学科和学院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建设实验教学体系。与连锁经营、市场营销专业共享一个学院实验教学合成体系。并且以开放的观念,为其他相关专业提供实验平台,开出实验课程,共享学校资源。

2.充分利用学院已有项目资金和学校专项实验建设资金建设实验室,开发实验功能,提升实验水平,形成实验教学体系。保证实验投入,多元化吸引实验建设资金,集中学校和企业各方面的力量,共建有一定代表性的集实验、研究、开发和展示多方面功能为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

3.支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软硬件环境的研究与开发。在实验教学文件的研究与完善上,现已完成实验大纲、专业、毕业实习大纲等文件,正在积极引导专业教师结合物流企业专业岗位、业务内容、物流师考证内容修改实验指导书等。

为了提高情景教学效果,实验室建设中布置仿真大型屏幕墙,用以反映企业场景和作业现场情景,为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提供生动的视觉感受,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弥补实验缺乏现场感觉的缺陷,结合现场情景教学要求,开发或购置有关实验课程的仿真软件,也可以由教师选择企业进行现场拍摄制作仿真内容用于教学。

五、结论

物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以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出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体系的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研究、规划和论证,采用综合评价、系统整合、突出特色、软硬匹配、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认真研究完善实验教学计划和内容,注重实验室的管理与开发,把物流实验体系打造成集系统性、综合性和专业性为一体,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校内实验与社会实践互动的平台,成为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具有特色的亮点。物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成与落实,必将大大促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勋亮.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体系建设探索.中国市场,2010(3)

2.张顺堂,黄力波.物流过程教学实训系统研究.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12)

3.姚建风.完善物流实训条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作者单位: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物流系 上海 200000)

(责编:若佳)

上一篇:数控技术毕业论文下一篇:机械制造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