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监管科工作思路范文

2023-06-22

餐饮监管科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2005年,在市局党组的带领下,我们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科学的执法观、服务观,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执法和服务能力,努力打造工商登记机关的新形象。围绕上述工作思路,2005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树立正确指导思想,确保政治立场坚定。 自今年三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综合监管科以集中学习为主要形式,扎扎实实、深入细致地学习了党中央、省、市一系列文件精神和十六大文献、党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深刻领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教育活动的精神实质和深远意义,科室的五位同志写了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22篇心得体会。通过学习,科室全体人员对党的光辉历史有了新的了解,对新时期下面临的严峻形式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有了充分的准备;提高了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真正触动了神经、激活了思想;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上了个大台阶,党性观念、党的宗旨进一步得到了升华,业务工作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 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了我们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程序中。张化祥同志在教育活动中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立足改革,周密部署安排,全面推行新型年检方式。 在2004内资、私营企业年检验照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一法四规定”,本着便民利企的原则,强化行政服务理念,积极做到既严格执法又热情服务,既整顿规范又加快发展,既依法行政又提高效率,既降低门槛又确保安全。通过实行“滚动年检”、“网上年检”以及“免检企业”等监管方式,制定具体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使今年的企业年检验照工作在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取得了比以往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操作更规范的成效。2004,我市应参加年检的内资企业共有15268户,已检企业12977户(被评为免检企业的有126户,A级企业12916户,B级企业61户)年检率达85%;其中市局登记的内资企业共1898户,截止4月30日通过年检1582户,年检率83.3%。在年检期间,全市内资企业办理变更登记的有211户,办理注销登记的有66户,因违法违章行为被登记机关查处的有129户,罚没款总计22万元。应参加验照的个体工商户198593户,实际验照178730户,验照率为89.6 %;私营企业应年检15605户,实际年检13265户,年检率为85.1 %。其中市局登记的私营有限公司共2340户,截止4月30日通过年检1960户,年检率83.7%。在年检期间,全市办理变更登记2213户,办理注销登记167户,因违法违章行为被登记机关查处的有287户,罚没款总计16.8万元。

2 在今年的年检中,我们充分认识年检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状况,针对传统年检方式中存在的企业办事不便、审查质量不高、管理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诸多弊端,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首先是将年检工作与完善“经济户口”管理和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立并全面推行了“滚动年检”、“免检企业”和“网上年检”多管齐下的新型年检方式,在注册大厅专门设立两个年检窗口,并按照A、B角配置工作人员,实行年检工作首办责任制,实现专人受理、专人审查的"一审一核",并对年检程序进行了优化,每个环节都认真安排,使之节节相连、环环相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年检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不教条、不死板,对于部分企业不知悉滚动年检的规定,未在对应月份及时申报年检,但在4月30日前参加年检的,只要符合条件,也一律通过年检。对通信、石油、电业、连锁药店等下属分支单位较多的企业和集团,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统一进行年检,这样就避免了企业多次往返的情况,节约了企业时间,提高了年检效率。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年检进行十分顺利,注册登记大厅在年检期间没有出现拥挤排队现象,受到了广大企业的好评。

其次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对年检时间、方法、途径、应提交的文件证件以及年检方式的改革事项等,反复播发通告进行宣传,扩大宣传效应。并广泛运用工商部门现有的沟通渠道。如红盾信息网站、宣传

3 橱窗、公告栏等,详细公布年检的操作方法、疑难问答。全市共印发《检验须知》、《明白纸》等宣传材料3万余份,将年检报告书、企业登记服务指南和宣传材料一起放在注册大厅,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放到企业手中,以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们还开通了年检咨询电话,及时答复企业咨询。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企业年检申报率较往年明显提高。

再次是突出重点,提高审查质量。重点做好“四查”,即:一查经营场所是否真实,二查股东出资行为是否合法,三查营业期限是否到期,四查前置审批证件是否齐全有效。绷紧安全弦,以“二次登记”的精神,对成品油批发、零售、仓储,网吧、娱乐场所经营、药品生产经营、食品生产经营等企业在年检前做好查档工作。凡应提交未能提交有效许可证(资质证)的,限期补交;凡经营范围涉及的审批事项超出许可证(资质证)核定范围的,及时办理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确保了企业档案齐全完备,无漏项,无缺件。

三、强化措施,抓住重点,积极组织招商引资活动。 今年市里安排我局的招商引资任务是1000万人民币,我们今年赴闽招商签约项目20个,合同金额11.05亿元,意向项目6个,投资6.5亿元,超额完成了省局、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首先是牢固树立“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临沂经济的发展”和“临沂要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的观念,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放在工作的重

4 点之重点。为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我们抽调骨干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有关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筹备工作。

其次是明确目标,抓住重点 。5月份,我们印发了《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2005年服务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我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临沂批发城强大的物流优势等实际情况,在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两个重点:一是把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省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把福建作为重点区域,是因为03年我们按照省工商局的统一布署,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赴浙江招商引资活动;04年,我们又组织了赴广东省的招商引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把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产品出口创汇项目以及能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符合我市产业结构的项目作为重点招商项目。

我们还认真做好赴闽招商引资前期准备工作。

(一)上半年,我们邀请了20名已在我市成功创业、兴业的台闽客商召开座谈会。对台闽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台闽客商纷纷表示,将积极宣传我市优越的投资环境,并协助联系招商引资项目。座谈会的召开,为下半年赴闽招商引资找到了切入点,初步确定了“以商招商”赴闽招商策略。

(二)我们还先后组织三个招商小分队到福建泉州、福州、厦门及江苏常州等地进行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和意向项目洽谈,共签订合同项目5个,合同金额1.95亿元。5个项目均是科技含量和附

5 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项目。如福建客商曹立峰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临沂市龙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已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立项,征地78亩。

(三)参加了全省“三个亮点一起亮”民营企业座谈会和鲁台经贸洽谈会准备工作。这两项活动也是省局组织下半年对闽招商引资、帮扶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作了充分准备,组织撰写和印制一系列经验材料和招商宣传册。

此外,我们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及省局组织的有关招商引资活动。

(一)组织参加浙粤民营企业山东投资兴业恳谈会。4月26日,由省工商局组织的山东浙粤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在济南隆重召开,我局宋学民副局长率团参加了会议,已经在我市投资兴业的浙江客商代表山东吉祥铝塑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正、广东客商代表袁春翔在会上发了言。会议总结了近年来我省赴浙粤招商的经验和成效,为今年做好赴闽招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组织参加临沂市杭州招商引资推介会。6月8日,市政府在杭州隆重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市局联系了几十户浙江当地企业到会与我市企业家洽谈,达成投资意向4个。

(三)组织参加了山东浙江知名企业家投资回乡报告会。为吸引更多的浙江民营企业家到山东投资、创业,6月14日--15日,省局组织在我省成功投资的18名浙江企业家在杭州和绍兴各举行了一场回乡报告会。企业家们以自己的现身说法,介绍我省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浙江引起很大反响。我市浙江投资创业商会会长郑志浩代表浙江企业家代表出

6 席了报告会,两位有合作意向的临沂企业家与浙江企业家进行了现场洽谈,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四)11月7日和9日,参加了省局在福州、厦门组织的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暨签约仪式。临沂市在福建签约合同项目9个,合同金额共计5.2亿元,主要包括福州客商郑朴春在高新区与山东瑞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资0.5亿元的工艺品制造、厦门客商吴天注在兰山区投资0.8亿元的建筑施工等项目。同时不失时机地宣传了我市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推介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合作项目的洽谈和意向项目签约,与福建客商建立起了灵活多样的合作关系,

我们本着“诚信招商”、“人性化招商”的原则,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和氛围,切实保障投资商的利益,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力争签约一个,落地一个,投产一个,见效一个。对已开工的项目,都安排一名工作人员,专门为投资商提供全方位服务;对尚未开工的项目,也安排专人督促落实、提供服务,力争早日开工;对尚未确定的项目,继续做好洽谈、协调、服务等工作,绝不轻易放走一个有可能落户的项目。为让每个投资商既能走进来,又能留得住,我们为投资商注册登记开辟“绿色通道”,在注册服务大厅设立专门业务咨询服务窗口,同时采取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全程服务等措施,帮助投资商协调部门关系、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力争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好营业执照,早日开工建设。并且严格执行省、市有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承诺,营造出招商、安商、稳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7 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市直部门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上,市委副书记张少军在讲话中赞扬:“市工商局作为垂管部门,一直把支持地方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重视程度高,招商力度大,招商成绩突出,为全市作出了表率。市直各部门,特别是任务完成不好的部门,要认真学习市工商局的好经验、好做法,争取下半年有所突破”。副市长仇景阳同志指出:“市工商局的突出贡献,不仅是他们扎扎实实地作好了本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完成了本部门的任务,而且推动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促成市政府与浙江商会的全面合作,我市被评为最具投资潜力的十个城市之首,都与市工商局的主动牵线搭桥、积极努力工作密不可分”。

四、加大监管力度,查处违反企业登记法律法规行为。 今年,我们共立案查处了违反企业登记法律法规的案件159 起,入库罚没款26.7万元,发出限期整改和责令改正通知书32份。并且根据省局、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圆满完成各项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继续大力开展取缔无照经营活动。无照经营具有隐蔽性大、流动性强、易反复、难管理的特点。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实施以来,我们把打击无照经营重点放在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业和行为上,连续组织集中查处取缔活动,严厉查处取缔难度较大“钉子户”和“回潮户”,遏制住无照经营回潮和反弹的势头,使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 的无照经营活动明显减少,保护了守法经营业户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照经营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经济秩序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

(二)是迅速开展“网吧”专项整治活动。我们把严格审批、规范经营作为源头治理方式,先后组织了“零点行动”、“假日执法”及“万名学生签字拒绝网吧”活动,共出动检查人员2842人次,车辆736台次,检查“网吧”经营单位340家,取缔无证照“黑网吧”181家,责令停业整顿36家,查扣电脑主机341台,罚没款26万元。

(三)是开展了车辆非法改装企业清理整顿专项整治活动。我们集中优势兵力,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对相关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逐门逐户进行排查。通过大范围的清理整顿,对可疑情况的及时排查,有效地扼制了非法拼装、拆解汽车市场的死灰复燃。首先,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发放宣传材料、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共出动宣传车59辆(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份。其次,严把登记准入关,大力开展整顿车辆非法改装活动,集中优势兵力,出动人员1200人(次),对辖区内的相关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逐门逐户进行排查。一方面对已取得车辆改装资格的企业重新审核。我市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车辆改装企业共有2家(山东中通飞燕汽车有限公司和山东省临沂消防器材总厂),经过重新审查企业登记档案以及实地检查,这2家企业登记档案要件齐全,审批手续合法有效,实地检查也未发现存在利用报废车辆进行

9 改装以及改装国家目录以外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的行为。另一方面对于无法定资格的车辆改装企业一律取缔。我们重点对辖区内的车辆配件市场、车辆维修业户、车辆拆解企业等进行了严格排查,对其经营资格和配件的来源、质量等进行了检查,重点排查有无利用机动车修理、报废机动车回收和汽车配件经销进行销赃、拼装、倒卖等违法犯罪活动。

(四)严查非法黑中介。我们闻讯出动,根据举报,联合市劳动局、市公安局等有关执法部门,对兰山区内劳务中介场所进行了检查。在通达路中段和新华一路北段对两家大型劳务中介场所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均属于无照经营,执法人员随即对其依法进行查处,对非法收取的中介费责令现场退还,并扣押了用于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传真机、电话机、表格材料等物品一宗。随后,联合检查组对长途车站周边的非法劳务中介进行了地毯式清查。通过这次联合检查,有效打击了春节过后非法劳务中介蔓延的势头,保护了广大劳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净化了劳务市场。

(五)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进行彻底清查。临沂经济开发区“3.8”特大事故发生后,我们协同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重点对部分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实地检查。对接送学生车辆集中检查,先摸底登记,再逐车审查、建档,坚决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司机)。共检查接送学生车199辆,扣押报废车6辆,处理违章车3辆。针对接送学生和幼儿车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督促有关单位下发《关于对接送学生和幼儿的车

10 辆实行挂牌专项管理报告的通知》,对接送学生车辆实行挂牌管理,有效减少了隐患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营造出一种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安全重于泰山的舆论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六)贯彻落实《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部署的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严防传销和变相传销回潮和蔓延的部署,采取了先期介入,调查摸底,重点排查,联合执法等方式。一方面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狠抓苗头,露头就打,将其解决在始发阶段;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揭露传销和变相传销的蔓延。我们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条幅等形式进行宣传,打造舆论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两条例的内容。

五、明确任务,做好保障,完成上传下达的其他工作。 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还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组织保障、相互衔接的工作:

(一)为注册大厅做好服务工作,

二OO五年,我们虽然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市局党组的要求、与其他优秀科室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明年我们将全力以赴,争取有新的突破,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做好年检工作。我们将本着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统一组织实施对市局登记的企业

11 的检验和指导县、分局的年检工作。对逾期未申报年检的企业做好催检、处罚工作,对拒不进行年检的企业将统一于2006年8月底前吊销。目前,我们正紧锣密鼓地筹备2005企业年检工作,会议通知、年检须知、年检报告书、年检标识等材料都在印制、定购,由于今年年检时间推迟到了3月1日,等国家总局的年检办法下发后,即组织学习、公告、实施。

二、搞好教育培训。新的公司法将于2006年1月1日实施,届时我们将结合有关登记注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组织登记注册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

三、加大监管力度。在年检和其他日常工作中要突出重点,提高审查质量,对经营场所是否真实、股东出资行为是否合法、营业期限是否到期、前置审批证件是否齐全有效等登记注册的有关问题,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谨慎地进行处理。

四、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2006年省局虽不再搞大规模、跨省招商活动,但仍要求各市立足职能、做好服务招商引资工作。新的一年里,我们打算:

(一)争取领导同意,把“招商引资办公室”的牌子挂出来,健全组织。

(二)拟定好全市工商系统2006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指导好全市工商系统招商工作。

(三)继续狠抓合同项目的落地开工,责任到人,靠上服务。使这项省、市领导满意的工商亮点工程更加明亮起来。

餐饮监管科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餐饮服务环节餐厨废弃油脂监管

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按照石家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石食药监办[2011]187号】文件,《河北省餐饮服务环节餐厨废弃油脂监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重点

(一)强化对餐饮服务单位用油采购环节监管,严防非法流入。以乡镇、农村、矿区、旅游景区等餐饮业集中地为重点地区,以小餐馆、餐饮摊点、火锅店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地食堂等为重点单位,以食用油等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采购记录制度的落实情况为重点内容,加大对辖区内各类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增加监督检查频次,依法从严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食用“地沟油”加工食品以及重复使用餐桌废弃油脂的行为。

(二)加快建立餐厨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严格餐厨废弃物处置。建立并严格执行餐厨废弃物台账管理、分类放置、日产日清和流向追溯制度,餐饮废弃物台账应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集体食堂、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油水隔离池、油水分离器等设施,严禁乱倒乱堆餐厨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放到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公共厕所、公共水域或交给未经许可、备案的餐饮服务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及个人进行处理。

(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坚持诚信守法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相关产品的进 1

货查验、索证索票和采购记录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二、 工作安排

本次专项整治从8月起至12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一) 自查阶段(8月—9月底)

各餐饮服务单位按照整治方案要求,从食用油等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采购记录制度的建立、餐厨废弃物流向等方面认真开展自查,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并认真进行整改。

(二)检查阶段(9月—11月底)

各地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对餐饮服务单位自查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突出问题整改到位,对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食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单位要进行处理。

(三)总结及抽查阶段(12月)

各地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各地整治情况进行抽查。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餐饮服务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将餐厨废弃物油脂监管整治工作作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和整顿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履行职责,明确任务分工,密切协调配合,统筹抓好各项监管整治措施的落实。

(二)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建立健全案件线索信息通报、反馈和联合执法机制,及时通报情况,形成打击合力,切实抓好食用油质量安全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工作,并按照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的要求,做好证据收集和检验鉴定工作,对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要及时移交公安机关;抓紧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的,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第

(二)项和第

(五)项进行查处。凡发现购买和使用“地沟油”、假冒伪劣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以及重复使用餐桌废弃油脂的行为,要依法给予责令改正、停业整顿、罚款、吊销许可等处罚;涉嫌犯罪的应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未建立并严格执行餐厨废弃物台账管理、分类放置、日产日清和流向追溯制度,乱倒乱堆餐厨废弃物,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放到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公共厕所、公共水域或交给未经许可、备案的餐饮服务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及个人进行处理的餐饮服务单位,应将其列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黑名单”并进行约谈,同时将相关信息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内部集体食堂(餐厅)不按照规定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除依法进行行政处理外,还应将相关信息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以追究食堂(餐厅)所属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四) 切实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各市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应于12月10日前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局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上报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及数据汇总表(附件),同时报送电子版。

附:具体分工

组长:韩丁强(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燕瑞朝(分管监督

一、

二、

三、四科)

副组长:安玉宗(分管学校卫生科)

成员:王彦超、罗彦新、单永刚、崔太江、王宏伟

责任科室辖区范围:

监督一科:

科长:王彦超电话:13582166119

副科长:张英林

成员:梁立军

西起常山路邮局丁字路口以东顺常山东路、兴荣路、旺泉大街、恒山东路、东外环至高速路口道路左;顺高速路至新城铺镇东白庄村南界高速路以西。南起邮局丁字路口往北顺府西街至转盘往东,顺正无路至燕赵大街路口往北到107国道交叉口的道路以右,顺此交叉口北上京广铁路至西平乐乡乡界以东至京深高速以西区域,新城铺镇、南牛乡和西平乐乡。负责本辖区内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商场、超市和其他有形市场以外的冷热饮品店、快餐外卖服务、简易小吃部(经营油条、烧饼、包子、面条、馄饨)等现场制售食品行为的监管。

监督二科:

科长:罗彦新电话:13831169033

副科长:张荣珍

成员:王清河、张丹

府西街常山路交叉口顺常山路西至恒州街交叉口路北;府西街常山路交叉口处顺府西街往北至正无路到燕赵大街与107国道交接处以左区域;恒州街常山路交叉口以北至北城墙根道东;华安路转盘以西至107国道交叉口道路两侧;往北至燕赵大街与107交接处。华安路地道桥至站西街交叉口路两侧,顺此交叉口往北顺道至南楼两侧村庄。三角村、永安、岸下、老南楼乡;新安镇铁路以西区域。负责本辖区内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商场、超市和其他有形市场以外的冷热饮品店、快餐外卖服务、简易小吃部(经营油条、烧饼、包子、面条、馄饨)等现场制售食品行为的监管。

监督三科:

科长:单永刚电话:13931861349

副科长: 胡爱林

成员:齐亚振、赵彬

南起正安北门顺恒州街、常山路、兴荣路、旺泉大街、恒山路、外环至高速公路道右区域;正安小区、城杨庄以东(包括滹沱河堤岸

两边)至朱河、诸福屯镇、正定镇京深高速以东区域。负责本辖区内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商场、超市和其他有形市场以外的冷热饮品店、快餐外卖服务、简易小吃部(经营油条、烧饼、包子、面条、馄饨)等现场制售食品行为的监管。

监督四科:

科长:崔太江电话:13933040878

副科长:杨红霞

成员:褚芒、王小华

南起正安北门顺恒州街至北城墙根以西;107国道正定南端至火车站路口段道路两侧;站西街华安地道桥路交叉口以西;东西柏堂等、北早现乡(不包括北孙)、曲阳桥乡、老里双店乡、东西宿村、宿村庄、西关、城李庄。负责本辖区内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商场、超市和其他有形市场以外的冷热饮品店、快餐外卖服务、简易小吃部(经营油条、烧饼、包子、面条、馄饨)等现场制售食品行为的监管。

学校卫生监督科:

科长:王宏伟 电话:13180066086

副科长:熊新杰

成员:何敏、胡乾坤、

餐饮监管科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为进一步做好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立健全规范化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按照“全县统一领导、乡镇政府负责、部门协调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和“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监管资源,创新餐饮服务安全监管工作思路、方法和机制,着力构建覆盖广泛、监管有力、运转协调的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机制.进一步规范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建立以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主,乡镇政府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行政村餐饮服务食品信息员为辅的县、乡、村三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 1 -

(二)落实农村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使监管网络覆盖全

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实现全方位监管、无缝隙覆盖、高质量运行。到2012年11月底,健全全县三级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以政府为核心、行政监管部门为主体、乡镇政府领导小组为基础、村级信息人员为补充的三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各乡镇政府要成立农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网络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乡村两级社会监督网络,乡镇级网络建设以主管文教卫生副乡(镇)长为站长,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为副站长(具体实施此项工作)。村级网络在要在村委会设3人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负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具体监督工作,在每个行政村确定1名以上信息员,负责收集农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确保领导、人员、职责、工作“四到位”。

(二)提高餐饮服务食品监管网络运行质量。县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健全三级食品药品监督网络例会制度、监督报告制度、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做好餐饮食品监督员的聘任和调整工作,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各乡镇政府加强对监督员的培训,提高其监督协管能力和水平;各乡镇政府

要健全和完善农村食品监管信息报送、举报投诉、快速反应和协同联动机制。

(三)加强对农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深入推进农村餐饮服务食品放心工程,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在农村大力推行家庭自办宴席报告备案制度、农家乐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承诺制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家庭自办宴席卫生检测和安全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逐级落实农家宴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农村各类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农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四)广泛深入地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各

乡镇政府要积极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围绕科学、合理、安全饮食等主题,普及食品安全等知识,经常性地对农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餐饮食品安全意识。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

管网络建设,是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工作方针和“整顿与建设,当前与长远,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开展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乡镇政府和县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加强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网络建设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全县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二)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各乡镇政府要把农村餐饮

服务食品安全网络建设纳入当地社会发展的总体框架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有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同配合、目标责任明确的工作局面。

(三)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政府领

导、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认真落实食品监管责任。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网络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作用,切实抓好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网络建设的巩固和完善,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网络建设。

卫生部门要积极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重大餐

饮服务活动的餐饮食品抽检工作,确保重大餐饮服务活动饮食安全。

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种养殖业生产环节的监管,配合

有关部门做好农药残留量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工作,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确保餐饮食品原料安全。

畜牧部门要加强对餐饮服务提供的肉类和奶制品等食

品安全进行源头监管,合理规划布局生猪定点屠宰网点,加强畜禽屠宰行业监管,确保流向餐桌的食品安全。

质监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

对城乡结合部、农村食品作坊和各熟食店进行整顿和规范。

工商部门等要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确

保流向餐桌的食品安全。

财政部门要合理安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工作

经费,并在各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中做好应急资金的调度安排。

物价部门要加强餐饮服务市场价格的管理,严厉查处虚

高定价、非法谋取暴利等违法行为,推行产品明码标价、收费标准公开等制度,真正做到让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教育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

进校园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学校餐饮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公安部门要大力协助支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市场监管

执法工作,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的不法行为和暴力抗法行为。

监察部门要对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由于严

重失职或渎职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广泛开展餐饮服务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宣传,杜绝非法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

提高农民对农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和参与度。

餐饮监管科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第号

申 请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查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查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查记录:

核查结论:□ 符合规定□限期整改□不符合规定

□ 整改后符合规定□整改后不符合规定

当事人签名:核查人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第一联留存卷宗备查

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制(130010.CYXK)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

餐饮监管科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里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峰期,出现都市区,大都市,都市系。城市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其中,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在近几年处与越来越突出的地位。本文主要以沿海开放较早的城市为背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进外来流动人口与所在地区的融合度。注重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利用外来民工子弟学校这个阵地,责任区民警聘为法制校长,定期到学校上法制课,强化法制的警示作用。通过分析城市外来人口的基本现一个公正的社会,必定有它蕴含了平等理念的法治基石;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有它对任何弱势群体都绝不放弃的道德良心状,浅析产生外来人口管理的种种原因,并总结各方经验,寻找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改革开放;人口迁移;农民工;户籍制度;法制社会

I

Abstract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especial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on, the city of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peak, appeared in metropolitan area, metropolitan, urban system.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t the same time, also brought a variety ofproblems, such a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problems, manage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posi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 the coastal open city earlier back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enhance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area.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educ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the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school this position, responsibility district police officershired as legal principal, the school regularly to strengthen legal education, warning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igrant population in the city basically is a just society, must have it contains the law foundation of equality concept; a harmonious society, must have it on any vulnerable groups have never give up conscience like,all sorts of analysis on the generating reasons of population management,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to find a solution. Keywords: Reform and opening-up; migration; migrant workers;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legal society

II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引言 ................................................................ 1 1.1外来人口总量不断上升 .......................................... 1 1.2外来人口文化水平较低 .......................................... 1 1.3外来人口以经济活动为主 ........................................ 1 1.4外来人口滞留时间延长 .......................................... 2 1.5外来人口流动性较大 ............................................ 2 2 外来人口的管理形式 ................................................. 3 2.1准确掌握信息 .................................................. 3 2.2建立服务管理体制 .............................................. 4 2.3理念的提升 .................................................... 4 2.4国家政策扶持 .................................................. 5 3 外来人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 ........................................... 6 3.1 从公安机关内部看 .............................................. 6 3.1.1 管理理念不同步 .......................................... 6 3.1.2 管理重点不突出 .......................................... 6 3.1.3 管理责任不落实 .......................................... 6 3.1.4 管理效果不明显 .......................................... 6 3.1.5 考核导向不明确 .......................................... 6 3.2 从外部条件看 .................................................. 7 3.2.1 组织保障不到位 .......................................... 7 3.2.2 经费保障不到位 .......................................... 7 3.2.3 协管员配备不到位 ........................................ 7 3.3从社会角度看 .................................................. 7 3.3.1违反工商、市容、卫生、税务、计生等政策法规现象突出 ....... 7 3.3.2加大了城郊结合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 8 3.3.3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问题 ................................... 8 3.3.4外来人口流动快,使城市政府难以落实管理政策 ............... 8

III 4 外来人口管理问题的成因 ............................................. 9 4.1市场发育不完全 ................................................ 9 4.2城乡二元结合的存在 ............................................ 9 4.3本地居民排外现象 .............................................. 9 4.4管理理念与管理需求的矛盾 ..................................... 10 5 针对外来人口的思考和对策 .......................................... 11 5.1外来人口所带来的思考 ......................................... 11 5.2管理外来人口的对策 ........................................... 11 5.2.1促进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 12 5.2.2城市各部门进行综合管理 .................................. 12 5.2.3以尊重外来人口人格尊严为基础 ............................ 12 5.2.4保证宏观协调控制,从机制上强化管理 ...................... 13 5.2.5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外来人口文化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 13 5.2.6强化行政手段,推进有序管理 .............................. 14 6 结论 .............................................................. 15 参考文献 ............................................................ 16 谢 辞 ............................................................ 17

IV

1引言

外来人口集聚的前提是生产企业群落的集聚,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它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沿海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发展了纺织、电子、日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之伴随而来的服务业、旅游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密集型产业对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并且有些技术性的工作,比如工厂里面机器的操作,只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培训即可上岗作业。这为一大批来自农村的外来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济济开发区的收益吸引了一批有一批的农民进城打工。

另外,还有两个推动外来人口涌向城市的原因。一个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农村劳动力得以向城市转移。另一个是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生产率得到很大提高,出现农村生产劳动力的剩余。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后,进而向城市谋求更高的发展。外来农民工促进城市各大产业的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增长又不断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进城。

1.1外来人口总量不断上升

以北京为例,200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底北京市外来人口总量达到357.3万人,比2000年增加101.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0.2万人,增长39.5%,年均增长6.9%。外来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3.2%,与2000年相比上升了4.4个百分点。

1.2外来人口文化水平较低

由于这些外来人口大多数来自全国个乡村和贫困地区,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文化教育基础薄弱,因而决定了他们受教育程度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90%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大多从事低技术含量和非专业工作,业余文化生活单调。

1.3外来人口以经济活动为主

其主要分四类:一是“白领”,以人才引进为主,有较高的学历,他们思想、工作、生活比较稳定;二是“蓝领”,以打工为主,居住相对集中分布在工厂企业;三是“灰领”,即自由职业者,以小商小贩为主;四是“黑领”,即“三无”人员,居无定所,素质较差,对社会危害较大。

1 1.4外来人口滞留时间延长

在打工城市定居趋势上升。普通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暂住一年的占到了30%,而相当一部分在此居住数年以上,有的举家定居在本社区。

1.5外来人口流动性较大

有的外来人员在他社区办理的暂住证,因在本社区务工,故居住在所务工的公司,而暂住证却未及时变更住地,使此类外来人口得不到有效管理。

2 外来人口的管理形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离不开工业化、城市化,而人口流动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必然过程。

现代的城市,特别是沿海开发城市,除了具备一般的乘载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外,还新增了管理外来人口这一项特殊功能。面对外来人口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各地都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对外来人口实行暂住证制度。

这一制度的典型当属深圳市。1981年广东省政府批转深圳市革委会关于加强外来人员管理的一份报告中明确提出,各地民工来深圳工作必须要有当地政府干部带队,集中管理,规定用工单位必须到市“清理外来人员管理办公室”领取许可证,凭许可证到公安机关办理居留证件。深圳确立了严格控制人口的管理思路,1984年启用暂住证。

第二种是建立基层服务管理组织,把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纳入村民自治范畴。 具体的运作方式为:通过建立一支流动人口管理队伍,形成一套动态管理机制,为外来流动人口上门办证服务。对公安机关、当地派出强化责任落实,实时核查制。

第三种是用工单位责任制。

这一制度目前也正在摸索推行中。它可以被表述为“谁用工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即政府要求外来人口与用工单位签订责任书,并督促各企业事业单位依法管理,严把人员录用关。这种制度有利于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为例,该社区结合本地实际,在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做法得到公安部的肯定。以下是在城阳区流动人口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城阳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的经验。

2.1准确掌握信息

及时准确地掌握外来人口信息,是做好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外来人口因其信息难以及时准确掌握而给管理增加了难度。目前我国现有的外来人口信息管理体制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反映外来人口规模和变动情况,总体上处于一种“散、乱、旧”状态:外来人口的信息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和部门,地区之间、

3 部门之间获得的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外来人口信息陈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城阳区抓住了外来人口管理问题的要害,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加大经费、人员投入,为做好服务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外来人口信息管理和户籍管理具有紧密的联系,在二者的关系上,信息管理理应是户籍管理的一部分,户籍改革应在先,应在户籍改革的基础上,来完善人口的信息化建设。由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地方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外来人口的信息掌握上。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以利益导向为基础的居住证制度,实现外来人口由“被动管理”到“主动登记”转变,应是未来我国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方向。

2.2建立服务管理体制

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体制的建立,符合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从行政管理体制的角度来考虑,城阳区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有以下优点:第一,不涉及新的机构设置,组建工作相对简单,体制设计改革路径较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二,在机构职能上,突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强化部门之间职能的统筹与协调,在较高层次上对各部门的职能进行了整合,强调管理与服务并重,克服了传统体制中的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等弊端,提高了效能。城阳区体制改革的成本较低,符合大部制改革的方向。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比如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体制由政法委出面协调,政法委职能侧重于治安管理,能否摆脱单纯“治安防范”的色彩?其“服务”职能是否存在缺位?政法委如何统筹协调好与自己“平级”单位的关系,共同做好服务管理工作?这都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2.3理念的提升

由管理理念向服务理念的提升,符合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新目标。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外来人口、旨在给予其市民化待遇的政策文件。但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为外来人口提供服务方面的动力明显不足,除了当地发展潜力、政府财力、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等客观条件约束外,地方政府也有自身利益的考量。比如,我国人口外来通常以个体而不是以家庭为主,外来人口通常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呈“候鸟式”的流动状态,外来人口对住房等大宗物品的消费需求在流入地没有得到释放,对流入地经济的拉动力不足,外来人口的过多涌入反而对流入地的社会治安等方面造成冲击,占用当地有限的公共资源,这样地方也就难免对外来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防范心理。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强化人口

4 政策规划职能,实现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人口规划的有效衔接,促使人口素质、城市功能、产业结构的互动和提升;要科学合理确定基本公共服务的对象、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和标准、基本公共服务的梯度推进等。

2.4国家政策扶持

外来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国家一系列配套改革支持,并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通过考虑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将全国区域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在不同功能区实行不同的财税、产业、就业、人口等政策。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人口流动的方向大体上是从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向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流动。重点开发区将会鼓励吸纳更多的外来人口,优化开发区对有稳定就业和居所的外来人口定居落户,引导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人口平稳有序转移,以此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局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必须符合这一目标要求,必须与具有上位指导意义上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相配套。主体功能区规划涉及一系列的体制转型和改革,比如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等等,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改革也不例外,需要清除一系列现行体制障碍。可以预见,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大背景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前景是:在区分不同功能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在此基础上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逐步形成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5 3 外来人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

3.1 从公安机关内部看

3.1.1 管理理念不同步

当前,公安机关对外来人口管理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表层,对外来人口的管理重点、分层次管理与怎么管、管什么缺乏研究,对与防控体系建设、入户调查工作的有机结合缺少方法。少数民警直接责任人意识不强,把所有的工作甩给协管员,也不对协管员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导致许多工作措施无法落实,“双脱手”现象比较普遍。

3.1.2 管理重点不突出

部分公安机关把登记、发证作为外来人口管理重点,工作中注重固定住址和集中居住区的人员登记,忽视散居和流动性外来人口登记,对临时居住重点嫌疑人群、逃避登记人员、无证人员、无业和经济反常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使管理工作出现盲点和死角。 3.1.3 管理责任不落实

多数用工单位(业主)和房屋出租户主与派出所签订了治安责任书,但大多流于形式,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工作的较少;一些基层干警怕烦畏难,运用法律武器推进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管理”的责任还没有真正落实。

3.1.4 管理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外来人口犯罪嫌疑人办证率不高,暴露出以登记、办证为核心的外来人口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即办证的基本是有职有业、遵纪守法的稳定人群,违法犯罪人员则很少登记、办证,从而导致公安机关无法全面掌握散居社会的外来人口情况,人口管理服务现实斗争的效果不明显。 3.1.5 考核导向不明确

长期以来,衡量外来人口管理好坏的标准是外来人口的登记、发证、注销“三率”,考核的重点也是外来人口管理的“三率”,没有把外来人口身份核查、列管重

6 点人口作为管理与考核的重点,从而形成为登记而登记、为发证而发证、为注销而注销的工作现象。

3.2 从外部条件看

3.2.1 组织保障不到位

当前各地的外来人口管理组织,从形式上看都已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社会单位也参与了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但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并没有真正建立外来人口专门工作机构,专司其职的工作人员还没有到位,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仍然是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局面。 3.2.2 经费保障不到位

外来人口治安管理费取消后,很多地区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外来人口管理经费保障方法。虽然一些地区外来人口协管员基本工资已由财政解决,但外来人口管理办公费用、协管员奖励费用、加班费没有落实保障。经费保障的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对外来人员法制教育、服务保障等活动的开展,也影响了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2.3 协管员配备不到位

在现有公安警力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保持和巩固协管队伍的稳定,是做好外来人口管理的基础条件。譬如,2007年底,我市统计的协管员有1326人,按照1:300-500的比例配比已经超过了指标,但是其中兼职型协管员占比较大,部分协管员根本未从事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影响了外来人口管理效果。

3.3从社会角度看

由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开始,外来人口问题便开始成为社会议论的大热点。搜集各大城市所爆发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四大类:

3.3.1违反工商、市容、卫生、税务、计生等政策法规现象突出

一些从事个体饮食经营、贩运蔬菜水果、日杂商品经营、马自达运输的外来流动人口无固定经营场所,无证照经营,随意挤占公共场所,摆摊设点,沿街吆喝叫

7 卖,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还有一些外来流动人口在从事商品制作、销售过程中,违反卫生、环保等有关行业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规定,条件简陋,不讲卫生,环境肮脏,破坏周围环境,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有些人甚至想方设法逃避国家税收,偷税、漏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给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外来流动人口将暂住地作为超计划生育的“避风港”,计划外怀孕现象时有发生。

3.3.2加大了城郊结合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比如有些地区村民的水、电等大多由村、队和村民自己出钱增容的,由于外来流动人口大量涌进,用水用电负荷量明显增加,一些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地,经常出现外来流动人口与村民争电抢水的现象,引发了许多治安纠纷。 3.3.3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问题

许多外来流动人口无任何劳动技能,找不到任何正当职业,因此,一些人发财心切,走上了歪门斜道,盗窃、诈骗、抢劫等侵犯财产型犯罪较为突出,并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别是农忙、节日以前,作完案就离开。还有男女混居、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在流动人口中司空见惯,已呈蔓延趋势。 3.3.4外来人口流动快,使城市政府难以落实管理政策

外来人口数量不清,缺乏权威统计,外来人口办证率不高,管理不到位。若干政府部门人口统计和对外公布的人口数据口径不一。另外,常有管理部门办理有关证照(件)收费标准不规范,收费名目繁多,各行其是,无法应付等状况出现。外来流动人口对国家的有关法律和地方法规了解较少,很容易与当地政府部门发生纠纷。

4 外来人口管理问题的成因

4.1市场发育不完全

市场首要资源的大量流动劳动力由于地区分割或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或放任不管,导致宏观控制乏力和微观配置失调,出现了一定范围的“真空地带”和某种程度的无序状态。上面提到的外来人口流动性大,还有工商部门管理产生混乱等现象都是由这个内在的机制引发的。

4.2城乡二元结合的存在

户籍制度户籍管理是我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使得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有了可能性。

但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又使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产生重大分歧和隔阂。传统的二元结构封闭式的户籍管理模式构成了城乡壁垒,它在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之间构筑了一道屏障,城市可凭借户籍壁垒构建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一系列福利和保障城市劳动力全面就业的城市就业制度。户口本成为人与人之间身份及待遇差别的一大标志。这是城市外来人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4.3本地居民排外现象

很多人都觉得外来人口来自农村,没有多少见识,到了城市里面干的又是重、脏,累、苦的活,因此便把外来人视为低本地人一等。这种心理在平时生活中会使双方产生不少的摩擦,轻则破坏城市的和谐气氛,重至因报复心理带来各种犯罪行为。

还有一种情况是随着外来人口拥有高学历背景的越来越多,许多机关,企业单位的高层都由非本地居民来担任,不少新增的岗位也愿意录用外来人。由此给城市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使本地居民深感外来人口的“威胁”,并以外来人口与本地人“抢饭碗”为由,对外来人口不太友善。

9 4.4管理理念与管理需求的矛盾

制定了管理制度,但由于外来人口的流动性,没有及时登记,是规定无法实施。这是从城市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旧的管理体制被打破,新的管理体制未完善,所以外来人口方面出现管理相对滞后或未能达到应有力度的情况。相对突出的是易于引起和加重治安问题的诸如外来人口文明程度不高与有关方面宣传教育不够;另外,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外来人口治安管理是公安机关的事情,与本单位、本系统、本部门无关或关系不火;有的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对外来人口无序流入造成的后果、危害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外来人口增多是一种趋势,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从而影响了抓好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10 5 针对外来人口的思考和对策

5.1外来人口所带来的思考

人口大量涌入,挑战着城市承载力,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给城市主要带来三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社会治安管理的挑战。目前从有报道看,刑事案件中80%左右来自外来人口,外来人口从偏远地方走出,中国特有的单位组织机构、乡村宗族社会以及家庭亲情对个人的行为约束机制,对他们起不了作用,容易沦为犯罪高危人群。 其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学校、供电、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外来人口增长速度。

再次,对“和谐社区”建设的挑战。和谐的政商关系强调的是当地管理者与外来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均衡;劳资关系是协调企业家与外来打工者的利益分配;新老社区人则是保证本地人与外来者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共享。这些都与外来人口密切相关。

5.2管理外来人口的对策

强化外来人口管理,须以辩证态度正确对待,引导外来人口科学有序地流动,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服务。

怎么管理好外来人口?社会各界人事和许多城市的政府都研究出了不少点子。 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韩德云代表带来了一份建议:在全面改革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暂不可行的情况下,围绕解决农民工身份的城市户口限制为突破点,通过城市户口配额转换方式,建立“农民工身份转换制度”。即在城市工作达到一定工作年限为主要条件,给予农民工城市户籍,从而逐步转换农民工身份。

最近针对一些城市治安状况混乱的现象,还有人提出恢复收容遣送的规定的倡议,当然,如果要实施这个规定,会将各方面的情况考虑得更全面和仔细。比如对收容遣送的对象有更人性化的对待,加大公检法的人力、物力投入,加强警力等。

根据城市外来人口的现状和总结出的特征(人口总量不断上升;文化水平较低;以经济活动为主;滞留时间延长。)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做出努力:

11 5.2.1促进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通过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可以为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力和安居乐业的终极价值创造有利条件,人的自由流动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模式必然要求法律保障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能管的太全太死,最好适度放松外来人口的流动,还要积极吸纳境高学历、高素质的境外人才,这样才能减少外来人口负面效应的产生,同时又充分利用外来人口的优势,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5.2.2城市各部门进行综合管理

协调城市中生产单位,社会公益事业组织,政府管理部门,文化宣传部门等进行综合管理。在管理中,城市的主要职能都可以得到发挥。

一是社会事业管理服务职能,主要包括法律治安、计生卫生、生活文教体、生产就业、社会保障等职能;工作人员可深入责任区内的用工单位、出租户、集宿区、各小区,采取多种形式向外来人口、用工单位、租户房主、物业进行宣传、服务;

二是市场化服务引导职能。社区工作站还可以综合协调辖区内公安、工商、税务、城管、计生等机构的执法活动(具体工作由执法部门和人员自己进行,社区工作站在此项工作上只负责宣传、协助、配合义务);

三是文化教育职能。政府工作人员可在外来人口到来之际,发放暂住证、就业证和计生证明之时,将学习宣传资料发放给他们;在劳务市场,整理部分技术资料发放给他们;可在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由社区设立培训点,开展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对他们进行职能技能、法律知识、科普知识、生殖健康、思想道德培训等;还可由用工单位组织短期培训班,对外来人口进行业务培训;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多宣传一些讲座和各种案例,也是对外来人口进行各种教育的可取之道。

5.2.3以尊重外来人口人格尊严为基础

一个公正的社会,必定有它蕴含了平等理念的法治基石;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有它对任何弱势群体都绝不放弃的道德良心。历届政府一直沿用改革开放之初带有“防备”意识的流动人口控制思路,然而从事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如服装、纺织、包装等都是外来人口,还有一些险、脏、苦、累的

12 工作城市第三产业的兴旺离不开外来流动人口。作为现代城市的建设者,他们应当享有主人翁的尊重地位,而不应该受到任何一种歧视。

再有,对待外来人口的部分犯罪现象,应当了解其根本原因,以教化和预防为主。在法制社会的建设进程中,也要求外来流动人员与本地居民享有同样的机会和权利。尊重外来人口的人格尊严,公平、公正地对待外来人员,逐步培养起他们对城市的健康情绪,消除他们的仇视心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率,对构建和谐成都、营造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5.2.4保证宏观协调控制,从机制上强化管理

从宏观上建立起对外来人口的调节控制机制,将外来人口的流动控制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中,是加强和改善外来人口管理的有效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调控和管理,提高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加快乡镇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抓紧建立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强省(市)际间劳务协作;实行按就业需求信息发放证卡的办法,开展有序有效的管理服务,以逐渐形成“信息导向、按需流动、凭证管理、全程服务”的宏观调控机制。

其次,应把外来人口的管理与城镇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起来,加强宏观规划管理。搞好调查研究和预测分析,根据工业和城建发展的需要规划可容纳的外来人口的数量,根据这个数量扩建外来人口的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增强城镇的负荷能力。

再次,对房屋租赁,按照“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行个体旅馆式管理办法,建立房东自管队伍,实行派出所与房东,房东与承租人两级签约,落实外来人口来报去销的申报制度、有验制度、联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将房东的责任、权利、义务统一起来。

5.2.5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外来人口文化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外来人口自我制约、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识并为之努力,消除和抑制违法犯罪心理,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经济建设。因此,首先要抓好宣传,充分运用广播、画栏、板报、会议、检查、整治、暂住登记、用工管理等多种手段和渠道,对外来人口进行形势、政策、时事、治安等各方面的宣传

13 灌输,以调动他们关心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和经济建设的兴趣,提高观察视野和分析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其次,要抓好教育,包括语言、卫生、计划生育和法律常识等。

5.2.6强化行政手段,推进有序管理

首先,组合各个方面落实责任。外来人口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在政府领导下,建立以公安为主体,其他部门参加的管理机制,以登记办证为龙头,计划生育、劳动、工商、城建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合作,摒弃以往“各自为政”的做法,形成严密的管理网络和立体管理格局。

其次,实行连带责任制。通过行政管理、法制制约、经济处罚等手段,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聘用、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管理措施。在公安机关指导协调下,充分调动企业法人代表、房屋租赁户房东、工地负责人积极性,促使他们认真履行管理职责。

再次,进一步发挥公安机关在外来人口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实行社区民警主管、专管员专管、治保主任和用工单位及房东协管的“三级”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外来人口的摸底、登记、查防、函调、建档等日常工作作,熟悉外来人口的劳动管理与就业服务。

外来人口的管理不是单纯的行业管理问题,解决这个难题必须依托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背景,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转换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新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

6 结论

总之针对外来人口应采取的措施应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要突出重点人员。按照暂住人员的现实和潜在危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必要的人工干预,实现对危险性较大人员的自动分类、预警和提示,全面加强重点对象的日常管控工作,具体包括:无业闲散人员,特别是独居或租房独居、经济反常的无业闲散人员;逃避登记、无身份证件、持假证人员;双差生、流失生及其他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来自地域性犯罪地区、有流窜犯罪倾向的人员;可能进行职业性违法犯罪的特定行业从业人员;其他可能对社会有潜在危害的人群。

二是要突出重点部位。首先,抓好房屋出租户管理,按照公安部《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办法》逐一审核办证,把不履行治安责任、不主动申报出租登记、经常变换承租人且情况复杂的出租房作为管理重点,加大处罚力度,减少漏登漏管。其次,抓好外来人口集中的单位,落实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登记管理责任,严格实行过境、落脚人员的登记和比对查询制度。最后,抓好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行业,对收旧拾荒、打造首饰、运输销售等行业,经常性开展治安检查,及时发现和打击其中的违法犯罪嫌疑人。

三是要突出重点环节。在核查环节,要通过人员与警务综合信息系统、全国在逃人员等数据库的自动比对,提高外来人口身份的核查率。通过身份核查,查实外来人员的身份、地址、现实表现,为外来人口分类分级管理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在考核环节,要着重强调登记率、发案倒查率、漏登漏管率。对已经离开暂住地的外来人口,应及时注销,但不宜过分强调,因为在现实斗争中,漏登漏管的危害比已登记而未及时注销的要大得多。通过考核,从导向上保证民警的主要精力放在登记、倒查等重点环节上。在协作环节,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工商、税务、民政、劳动保障、计生、卫生等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分工负责,密切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综治委要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重新分解、落实各项工作责任,把外来人口管理作为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外来人口管理由阶段性检查向日常考核转变;市、县、乡(镇)要建立“外管办”,作为专门的协调和工作机构,统一协调负责本辖区内的外来人口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艳婷,刘盛和,陈田,李智勇.试论半城市化现象及其特征——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J].地理研究, 2003,6.

[2] 刘鹤.户籍改革是渐进的过程[J].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04-12 第06版. [3] 韩德云.以打工年限换城市户口[J].中国青年报, 2006, 3.

[4] 张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7,10. [5] 王建民 、胡琪.中国流动人口[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5. [6] 俞德鹏.现行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弊端及其对策[J].人口学刊,2001. [7] 胡聿南、徐火根、金华、吴洋.外来人口与吴江发展[R].外 来 人 口 与 吴 江 发 展,吴江市人口研究课题组, 2006.

[8] 殷志静 郁奇虹.中国户籍制度改革[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9] 叶健夫、彭启鹏、黄春红、刘建民、钟作勇.广东流动人口问题研究[J].统计与预测,2003.

谢 辞

经过几个月的查资料、整理材料、写作论文,今天终于可以顺利的完成论文的最后的谢辞了,想了很久,要写下这一段谢词,表示可以进行毕业答辩了,自己想想求学期间的点点滴历历涌上心头,时光匆匆飞逝,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论文的完成,终于让学生在大学的生活,得以划下了完美的句点。

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谢 教授,因为论文是在 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教授大量的心血。

上一篇:医院财务科工作思路下一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