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建设范文

2023-09-14

城市规划建设范文第1篇

新国线集团(天长)运输有限公司于2006年11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经营天长市内公共交通线路。根据实际,先期投放营运车辆32台,开通市内2条公交线路。随着城市的极速发展,我公司不断新投车辆,增开线路,截止目前已开通市内公交线路9条(公交1路:天长中学—公交公司,停靠站点29个;公交2路:皖缆集团—缸盖公司,停靠站点32个;公交3路:天长中学—北门车站,停靠站点18个;公交4路:天长中学—蓝德集团,停靠站点23个;公交5路:北门车站—缸盖公司,停靠站点21个;公交6路:北门车站—明园小区,停靠站点22个;公交8路:天长中学—千秋世家,停靠站点22个;公交9路:北门车站—职教中心,停靠站点13个;公交10路:蓝德集团—天发广场,停靠站点14个),营运车辆104台(均为空调车),营运线路总长度达83.6公里,基本实现了市区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形象。经过四年多时间的滚动发展,公司现已拥有员工194名,建有集维修、停车、员工食宿、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公交基地一座,调度中心8个,通过不断加强管理、改进服务,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肯定和好评。

几年来,天长公交在市委、市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协作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发扬“团结、发展、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天长公交得以稳步发展,运营稳定有序,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的压力,提升了城市形象,从根本上解决了市区百姓出行难等问题,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一致好评和拥护,政府及主管部门领导也给予较高的评价,公交车已慢慢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了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市民出门首选的交通工具。

二、运营模式

1、 营运票价:营运票价为每人一元,考虑到市区上班族和学生乘车的频率高,在一元低廉票价的基础上,发行IC卡,成人卡0.8元/人次,学生卡0.5元/人次。

2、 营运线路:科学的线路设置,以市区主干道为中心线,以政府、学校、工厂、小区、购物中心为中心点,向外辐射,形成严密的网络化运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3、 班次时间:冬季早班为6:00,末班为19:30,夏季早班为5:40,末班8:00。正常班次间隔高峰期为3—5分钟,平峰期为5—8分钟。

4、 每天安排30台车负责接送晚自习的学生。

5、 2009年4月1日起,我公司对全市年满70周岁的老人及伤残军人实行免费乘车。

6、 企业营运管理的重心在于员工的管理,公司按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员工签订市劳动部门统一制定的劳动合同,为其依法交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

三、取得的成绩

(一)、2008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先进单位”、“先进集体”。

(二)、2008年7月,市直工委授予我公司四辆公交车为“共产党员号”。

(三)、2008年9月,公交1路线被市文明委评为“文明公交线路”。

(四)、好人好事、拾金不昧等事迹获得由乘客赠送的锦旗40余面。

(五)、高考期间,公司对全市所有考生举实行免费乘坐公交车和出租车活动,深得市民称赞。

四、发展规划

(一)、公交实行低排放,实现“绿色公交”

目前,市内公交车已全面覆盖市区主干道。由于城市规划不断建设,为给广大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乘车环境,加强各社区与市区的联系。公司预计投资6000万元,投入120台新型公交车,这些新型车辆的节油率达15%以上、减排率达30%。将实现公交节能减排目标,打造“绿色公交”。

(二)、公交实行智能化管理

随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公交智能化也是城市公交发展的必然。为了加强对公交车辆的监控管理,预计投资200万元,将公交建成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所有公交车上装载新式GPS系统。工作人员可以不出户就可以在公司指挥中心的超大电子屏幕上,可以看到所有公交车的运行线路、所在位置及载客人数。调度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情况,通过无线电话与公交车驾驶员取得联系,及时调度车辆,确保均衡发车,方便乘客。

(三)、加大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公交在提升服务形象、改善车容车貌、方便市民出行等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目前整体水平还远远满足不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区共运营9条公交线路,部分线路车辆没有始发、终点站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如果公交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将严重制约城市公交的发展。因此,将预计投资4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达20000㎡的场地,用于换乘枢纽、中转站、首末站、停车场、修理保养场等。

(四)、加快“城市一卡通”项目投资建设

为节省广大乘客购票、验票和付费的时间,减少携带现金等麻烦,公司计划将投资800万元成立“城市一卡通”。市民乘坐公交车、出租车、市内班线车等都可持“城市一卡通”刷卡乘坐。水、电、停车、旅游等费用也可用“一卡通”缴纳,这样给市民消费支付提供更加便捷的方式。

城市规划建设范文第2篇

近年来,城市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城市不仅是决定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还是影响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途径。社会发展到今天,城市已经不仅仅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生活秩序的建设和维护,事实上,城市日趋表现为对城市这一代表城市的无形资产所进行的维护和。城市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城市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更是一个城市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从城市角度看,城市的核心在于城市文化形象、城市产业资源和城市创新能力。

城市文化形象

城市是文化的产物,城市的基础就是城市的文化形象。因此,要树立城市,首先就要对城市的文化形象进行识别和。城市形象的定位和识别是一种主动的策略安排,表明城市者希望城市如何被认知。

城市识别一般要从城市时空属性、城市核心价值、城市文化内涵、城市个性气质四个层次来加以规定和提炼。香港的城市形象表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香港从2000年初便委托国际设计及调研公司,在香港和世界各地就香港的城市形象进行调查,最后确认香港城市的核心价值是“文明进步、自由开放、安定平稳、机遇处处、追求卓越”,而香港所具备的精神特质则是“大胆创新、都会名城、积极进取、卓越领导、完善网络”。为与香港的文化特质相契合,香港又制定出“亚洲国际都会”这一城市的主题定位,集中体现了香港作为通往中国内地和亚洲其他经济体系的门户地位。香港对城市文化形象的成功定位和,不仅构筑了香港城市的坚实根基,也促进了香港经济的成功转型,其宝贵经验值得内地城市加以借鉴。

城市产业资源

城市的产业和企业不仅是城市的经济支撑,也是城市活力元素的重要来源。因此,对城市的产业结构特色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城市产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将极大地促进城市的建设。具体来说,我们首先应当加大城市与城市产业的关联度,使城市根植于产业优势。以广州为例,广州云集了日本丰田、本田和日产三大制造厂商,再加上正在洽谈的韩国现代、法国雷诺,广州产业优势显著,并且已经在行业树立起了强大的城市形象。广州市可充分利用广州的产业资源,效仿美国的底特律,使自己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城。不仅如此,与企业还可通过协商、合作和激励的方式来进行城市的与推广,以确保城市的及相关资源的最优配置。例如青岛早在“七五”期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名牌战略”,开展争创“青岛金花”的活动。多年以来,、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密切的合作和协同,孕育了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岛啤酒、双星等一批名牌企业,探索出一条以名牌企业成就城市的成功道路。

城市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力的核心,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城市文明的进步史,就是一部无止境的创新史。正因如此,城市者在城市的塑造过程中,若要避免“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现象,树立别具风格的城市特色,就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建设。举例来说,“合纵连横”是城市创新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和交互的背景之下,加强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战略联动,是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其中,开展投资和旅游等方面的合作,

联手打造地区,是城市建设的新趋势,譬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长三角都市圈”、“大上海都市圈”等区域,以及内蒙、河北一些城市所积极响应的“大北京”概念等。这些区域合作、合纵连横的城市策略都突破了以往单个城市孤立发展的局限,有效地优化并整合了区域资源,使城市的效应得以实现最大化。

城市规划建设范文第3篇

1.1、城市配网中网络构造不合理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对于城市配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严重缺乏合理性, 而且没有将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结合, 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我国城市配电网的日常正常运行, 还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另外, 还存在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配网线路进行维护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变通与调整。除此之外, 城市配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经常会遇到变电站地址变更或者是停电状况的发生, 这样线路便不能在高负荷状态下进行运行, 需要对其进行新联络线的配置。

1.2、电源分布不够合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配网工程的建设力度也在持续不断增加, 而在具体的建设过程当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电源分布不够合理便是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 这一现象会造成主变负载不均匀, 不但会严重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且还会个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另外配电网的供电线路太长也会给后期的维护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甚至还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所以在对城市配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 一定要对电源分布的合理性引起足够的重视。

1.3、线路故障过多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在对配电网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 由于受到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 使得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线路故障, 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整个配电网系统的正常供电和安全稳定运行。现如今我国的气候变化多端, 在恶劣天气环境下, 势必会给配网系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特别是对我国一些架空线路的影响更为严重, 比如在大雪或者是暴雨天气的时候, 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就会收到非常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 架空线路的后期维修难度相对也比较大, 所以很难确保整个配电线路的实时正常运行, 在此情况之下, 电力企业就应该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措施, 不断加强对城市配网设备的提升与完善, 确保整个配网系统的稳定运行。

2、加强我国城市配网规划建设的几点措施

2.1、进行配网构造的规划

想要对配网网络的结构不合理性进行有效的解决就需要对整个网络结构进行不断地优化处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电力企业首先应该对整个宫殿区域的电力使用状况进行详细准确的统计, 而且还应该在工程开始建设之前就对整个配网工程进行严谨的规划与预测, 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城市的配网构造实施有效的优化配置。这就要求相关的管理部门在具体的预测工作当中, 首先对供电网络的布局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然后再结合用电区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以更好地确保电量预测工作的准确性。

2.2、对电源点的分布情况进行优化

就我国目前配电网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 对电源点的分布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这就要求应该充分结合供电区域的具体情况来对其进行更加合理的选择与分布,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整个配网系统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更好地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 应该充分结合供电区域的实际用电情况来对电源点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另外还应该对供电通道以及开关站的地址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源点分布的合理性, 这样就可以对供电半径的大小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 从而为该区域后期的供电质量提供坚实的前提保障。

2.3、进行配网与主网之间的协调规划

在对城市配网进行规划的时候, 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结合主网的规划情况来对配网参数进行合理的确定, 这就要求对配网的半径进行非常准确的计算。如果配网半径的参数过大就会给整个电力线路造成更大的损伤, 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城市居民的正常用电。所以只有对供电半径参数进行最为科学合理的确定才能使得整个电网系统更加安全稳定地运行。另外也可以利用无功补偿技术来取代传统的集中补偿模式, 同时对低压配网实施分散补偿以对其起到一定的引导性作用。

2.4、进行城市配网的二次建设

在对城市配网工程进行二次建设的过程当中, 电力企业一定要对电网结构的建设和整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当中, 施工企业一定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电力系统配网建设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并有效提升工程的实际使用效率。除此之外, 还需要向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进行工程的具体建设, 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 电力企业还应该对配网的相关功能进行重点关注, 不仅要满足网络结构的建设, 而且还要和其主站、子站以及远端的相关特征进行充分的结合, 并做好通信建设工作以更好地确保配网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

总而言之, 我国目前城市配网规划和建设工作整体状况良好, 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会对我国社会的前进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对城市配网工程进行规划和建设的时候, 应该充分结合该区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不断提升我国城市配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提升, 电力行业同样也不例外, 相应地对城市配网的规划与建设方面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较而言, 以往人们对于配网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工作重视程度都不够, 而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势必要不断加强对配网工程的规划与建设以更好地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城市,配网,规划,建设,问题探究

参考文献

[1] 韩文博.面向公路网无线充电的配电网规划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16.

[2] 马燕燕.区域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 2016.

[3] 尹作劲.YF城市配电网网格化分区规划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6.

城市规划建设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来,生态学获得了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被瓦解,关于新型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关于“海绵城市”这一新理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的综合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缓解城市水生态问题。因此,海绵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一个追求建设目标的开发工程项目,而是综合了城市水生态修复、城市水环境改善、城市水安全保障等的生态工程,其建设是对新型城市发展理念的实践,有效推动了城市建设方式的转型。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水生态;海绵体

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也日趋深入,与城市建设相关的风景园林生态学也不断发展,在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海绵城市理念源于2012年,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1]。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并非要建立全新的城市,而是将城市的功能用全新的理念进行武装,让城市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弹性应对能力,提升雨水吸水、儲水、净水等功能,并实现对雨水的综合利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等问题[2]。城市园林对于调节雨水的下渗、调蓄洪峰、蓄存水源、调节局部小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具有十分深远的实践意义。

一、海绵城市理论内涵

所谓的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将城市赋予海绵的特征,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或者城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海绵城市就会表现出该有的“弹性”。同时,海绵城市可以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收集和综合利用[3]。目前,海绵城市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为了验证海绵城市的实际应用效果,已经在镇江、济南、重庆等地进行试点建设,从而实现对降水的有效利用和消纳。随着海绵城市的顺利建成,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几类问题:

1.能够实现对原有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城市范围内的自然河流、湖泊、草地、林地等均可以称为海绵体[4],通过对海绵体的保护,能够促进城市涵养水源能力的提升,为维持开发前的水文循环做出贡献。

2.能够修复城市生态环境。一直以来,城市的建设都是按照传统方式开展的,这种以牺牲资源为前提的城市建设给海绵体带来了毁灭性打击。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海绵体的修复,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3.能够实现对新海绵体的构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借助LID技术(低影响开发技术)实现对新海绵体的构建,并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强度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有效降低城市不透水面积,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原有水环境的最低扰动[5]。

二、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

实践研究证明,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环境的提升,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活品质。首先,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让市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宜居”。通过海绵城市的构建,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城市热岛效应,降低浮尘、扬尘、雾霾等不良天气状况的发生几率,有效降低噪音污染。其次,海绵城市建设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安全”。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完善,城市防洪、防涝、防旱的能力不断增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遭受旱涝灾害的风险。随着城市海绵体的完善,地面塌陷的问题也会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6]。此外,海绵城市下水污染的问题也将得到有效控制。第三,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让广大市民的生活变得“更节能”。在海绵城市下,社区水资源的利用更加协调、合理,随着局部小气候的改善,空调的使用频次也会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节能减排”。第四,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让城市变得“更生态”。在海绵城市下,实现了对城市生境的营造,实现了对生态系统的有效调节,促进了城市多样化、功能化绿化水平的提升。

三、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

在历史长河中,波茨坦广场默默承载了东西柏林分裂而遗留的历史创伤,但是,其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却始终有其容光焕发的方面。广场设计以水作为主题,雨水可以卫生间用水和灌溉用水,建设阶段不降低地下水位,收集雨水,补充附近运河,设计符合生态需求,为节省水资源的消耗,地块内19幢建筑都设置了专门系统,收集大约5万平方米的屋顶上接纳的雨水,用于建筑内部卫生洁具的冲洗、绿化植物的浇灌以及补充室外水池的用水。据估计,光这一项每年即可节约两千万升饮用水[7]。特别是玛琳·黛德丽广场水体设计,主体部分流向流动阶梯,体现强烈的波形韵律美,在毗邻广场的地方水体换换移动穿过线形水阶,与建筑体形态相呼应,最终水体流入狭窄水渠。在这种设计下,水质得到较好保持,对于降雨表现出一定的缓冲能力,节约建筑物内部净水消耗,体现出明显的城市水特性,是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典型。在具体实践中,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园林道路规划设计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园林道路规划设计,必须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根本主题开展设计和规划,在具体实践中,要将理论与实际的地形地貌相结合来开展工作。在规划设计中,可以采用环状路网设计,使得道路面积得到缩减,增加间隔绿化带的设计面积,满足排水需求。在道路行道树的设计中,摒弃一贯排列整齐的风格,要用分散、连续、高密度的绿化植被进行替换。路面材料设计应该遵循海绵城市理论,以符合要求的渗透材料为最佳,特别是具有能够改善雨水水质和消纳雨水径流量功能的材料。另外,嵌草路面、草皮砖、疏松粒料、多孔混凝土等透水性生态铺装材料也要大量使用,保证优越的透水性能。在园林道路优化改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凸”字形绿化带的修建降低道路面积,达到降低径流速率的目的[8]。

(二)园林水景规划设计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河道、人工湖、溪流等水景的设计随处可见,尤其在雨水存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设计中,池壁、池底固化十分常见,池塘封闭,虽然管理上的便捷度大大提升,但是池塘水体却不能与外界水体实现自然交换和渗透,当进入旱季后,降水量低,为了满足园林的用水需求,还需要额外引入自来水,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在海绵城市理论下,园林水景的规划设计一改以往的设计和管理弊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际的地形因素,选择低洼地实施设计规划,让雨水主动汇集,进而实现园林水面[9]。同时,在水岸或水底要尽可能保留全部或部分的渗水功能,通过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河岸的建设,保持水体的自净能力,这也是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实践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在风景园林水体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正确处理雨水存储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风景园林景观的景观效益,同时也发挥出海绵城市理论下风景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

(三)公园建筑物的规划设计

在城市風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应用,赋予公园建筑物“海绵”特性并得以充分发挥,需要对建筑物的规划布局以及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地膜进行全面分析和掌握,完善雨水收集系统建设。通过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建筑内部设置暗渠,完成对雨水的收集。在雨季,降水丰沛,大量的雨水被建筑物各处的暗渠收集进入环形滤水槽,在滤水槽内放置砾石等材料,对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随后直接进入蓄水池。最后经过不同的汇水管连接到绿化植被的种植槽,实现对绿色植物的雨水灌溉。另外,在建筑物的屋顶,设置雨水的回收利用装置也是海绵城市理论应用的重要体现。屋顶建设的花坛可以实现雨水的下渗,最终雨水会通过管道与道路雨水汇合,流入低洼绿地、浅沟。如果雨势持续加大,雨水还会通过下渗渠继续下渗。

(四)园林绿地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论家的指导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不需要过多改变原有的地形起伏状况,反而可以通过对这些起伏的灵活运用和处理,将低洼之处设计成小型蓄水池或者排水区域。比如,在实践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根系分布,合理规划设计集水坑塘,并围绕集水坑塘进行乔木、灌木、草植等的合理配置[10]。因此,在风景园林绿地规划的实践中,需要对地下管网以及对应排水口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并结合景观设计合理规划低洼地的流水通道。在这样的设计下,园林绿地的基本排水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同时,还保留了绿地的起伏变化,增加了绿地景观的趣味性和观赏价值。在具体实践中,植被种类、人工湿地都是强效的水质净化因子,直接关系到水质自我净化的效果,必须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五)人工湿地规划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论下,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离不开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存在,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均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在生物圈,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对于调节环境、净化水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强化人工湿地的设计,从而改善局部的水体环境,净化水源,为人们提供宜居的生态城市环境。

四、展望

海绵城市的理念一直都受追捧,但是用辩证的角度看问题,不难会有疑问,海绵城市的提出是否真的好呢?真正实施建设是否容易实现呢?海绵城市的理念是否对于所有的城市都适用呢?而答案绝对不是唯一的。如今,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对干旱的地区效果较为明显,在雨量较多的城市的效果并不是很乐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福建福州,台风暴雨是家常便饭,福建的年降雨量大于1500mm,而在这种地区海绵城市的设计方向并不适合“蓄”,“排”则成了重头戏。对于理念所述的大量使用透水性生态铺装材料,即使在道路上都运用了此类型的材料,也解决不了淹水的问题,这里不仅除了地面铺装的材质问题,还要考虑到地下土壤的渗透问题,土壤的种类与密度是否会影响排水的速率等。除了土壤,地下排水设施的设计与实际施工,对于现已建好的城市来说,将道路全部拆除并重新整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只注重在铺装这种细节来对雨水进行治理,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再者说,雨水花园的提出,通过植物沙土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渗入土壤,要求内部系统与外部大环境处于一个相对隔离的状态,而这种只适合小领域的单独设计,在城市大面积的建设中的生态效益并没有那么高。顾全大局,由点及面,把握细节是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要注重的。

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设计的突破,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是城市建设方式的转型。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宜居、节能、生态的城市空间。在具体实践中,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海绵城市理论和风景园林规划的知识,还要结合水土保持等相关理论研究,重视多者结合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不断完善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风景园林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畅.构建“海绵城市”——让城市水资源“活”起来.国际人才交流,2016,(04).

〔2〕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03):128-131.

〔3〕张韬.浅析景观生态学——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06):129.

〔4〕刘书影.园林生态学研究进展——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技服务,2016,(05):248.

〔5〕田云柯.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223-224, 237.

〔6〕罗晓玉.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北京为例[J].中国林业产业,2016,(07):69.

〔7〕赵力.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的城市设计[J].时代建筑,2004,(03):118-123.

〔8〕陈倩云.园林生态学研究进展——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06):57.

〔9〕吴书惠,林明明.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13):121-123.

〔10〕郭琳.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07):30-31.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城市规划建设范文第5篇

在当前, 低碳城市成为了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的能源也不断地枯竭, 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低碳城市的发展正符合当前的城市运行状况。但是,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转变为低碳城市, 会受到很多的阻碍, 其中产生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 如何解决低碳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一个话题。在此, 就应该做好相关低碳城市的规划和设计, 把低碳城市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

一、低碳城市概念分析

低碳经济主要就是把低能源消耗、低污染和低废物排放作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同时, 也成为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发展变革方式。总的来说, 低碳经济就是在技术和制度层面进行创新, 并对发展理念进行重点转变。从本质角度出发, 低碳经济就是在减少碳排放量的一个重要过程。这样就可以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在不断加强经济利用效率的过程中, 也可以进行低碳经济的有效转型, 这成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市是人们在生活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形式。在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城市也随之进行高速的发展。城市生态系统中涉及了生物和非生物。这些因素在进行流动的过程中, 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通常情况下, 城市的发展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存在很大的联系。在此, 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低碳城市主要就是对那些低碳的经济、生产和消费进行着重发展和运行。这样就能够保证城市的相关功能、结构和物质等展现出低碳化的特点。这能够保证碳排放量的持续降低。

二、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

(一) 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总的来说, 低碳城市在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涉及的内容会比较多, 其中涵盖了经济、人口和资源等多个内容。但是, 这个系统是比较复杂的,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的运行发展机制, 通过驱动力进行重要支撑。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 我国的低碳城市发展机制还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十分明确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此同时, 我国的不同城市和城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此情况下, 低碳城市建设就应该以城市的具体特点和性质进行规划和建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低碳城市发展要迎合我国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二) 低碳城市评估定量

对碳的排放量进行准确的计算, 就能够更加具体地对城市碳排放量进行一个全面的控制。在此情况下, 要创建完善的城市碳排放计算机体系。这样, 才能够对碳排放量进行量化, 最终结合城市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审计, 以此保证低碳经济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建立低碳城市评估体系的过程中, 就应该集合城市的碳排放进行核算, 搜集城市中的碳排放相关数据, 以此形成碳排放数据库。同时, 低碳城市评估体系也应该涉及城市交通、能源和建筑等多个方面。这样, 才能够为城市低碳规划建设提供有力的发展基础。

三、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 关注城市空间布局

为了防止出现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 就必须要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重点建立, 保证城市结构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这样的情况下, 就会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最终, 也会更好地达到城市内部能源消耗水平降低等目的。在现阶段, 我国城市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必须要重点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与配置。在此基础上, 就可以把组团式作为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这样, 才会保证城市中的高密度人力得到有效的疏散, 城市的集中作用也会得到有效的展现。在对城市空间的体系进行合理规划的情况下, 就会更加有效地遏制大城市的膨胀问题。以此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二) 重视产业的规划

通常情况下, 产业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 低碳城市就要求产业拥有比较严格的规范和标准。一般来说, 在城市的碳物质排放源中, 城市的基础性产业占据的比例比较大。在这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工业污染。在这样的情况下, 低碳城市就应该对那些碳物质排放量比较高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比如, 可以增设过滤设备, 并制定出合理的标准, 对企业的碳物质排放进行约束, 最终迈向低碳城市。

(三) 合理进行交通规划

我们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角度出发, 交通成为了污染比较严重的因素之一。比如, 在城市内部就会出现比较多的尾气排放。对其产生原因进行重点分析, 这并不是因为汽车数量的增加, 主要是因为汽车尾气处理不够合理和科学。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汽车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这样, 改变交通使用的能源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关键。现阶段, 我国的原油质量比较差, 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污染。在进行汽车尾气处理的过程中, 就会出现监管不力等问题。在处罚力度低的情况下, 就会形成交通行业的恶性循环。因此, 我国应该运用新进的新型能源, 以此提升低碳城市的标准。

结论:

综上所述, 当前低碳城市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趋势。但是, 怎样更好地进行低碳城市规划和设计成为了人们应该重点考虑和分析的问题。现阶段的市场资源并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要求。低碳城市在发展和运行中必然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此, 应该制定出完善的解决方案, 为低碳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

摘要:在最近几年中, 我国越来越倡导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城市也成为了我国城市体系建设过程中比较关键和重要的内容。但是, 也存在一些城市在建设和规划的初始阶段, 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低碳问题。这样, 就加大了城市转变为低碳城市的难度。同时, 也会难以形成合理的低碳城市规划标准。严重阻碍了低碳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基于此, 本文重点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角度出发, 重点论述了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建设,难点,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汉玲.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及其问题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 2017, 44 (03) :155-156.

[2] 张少红.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A].《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2016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III[C].《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 2016:1.

上一篇:城市经济学下一篇: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