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影响论文范文

2023-03-05

中美贸易战影响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中国房地产;贸易争端

一、引言

近几个月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双方都就对方生产的商品加收额外关税,不断增加关税的产品名单以达到对对方的威胁,从而在贸易谈判中增加砝码。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远,不仅仅存在在进出口贸易上,对经济的各个方面也产生了不可估计的影响,尤其对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房地产和楼市未来的趋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贸易战的背景

(一)摩擦阶段: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政府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决定是否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301”调查,就中国涉及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以及强制美国企业转让高科技技术进行调查。这一举措带有很强的单边保护色彩,使得中美贸易关系紧张,是中美贸易战的导火索。

(二)贸易战前夕: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就“301”调查结果,将从中国进口商品进行大规模的增收额外关税,中方发言人表示,:“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害怕打贸易战,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

(三)贸易战开战:4月2日,我国财政部发言:对原产于美国的七类共计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四)贸易战逆转:4月8日,特朗普称:“习近平主席和我们永远是朋友,中美将就知识产权等问题上达成一致。”美方对贸易战态度缓和。

(五)贸易战持续升级:6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发表不利于贸易战的言论,决定对中国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不少于25%的关税,涉及的领域多达1300多个类别。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回击,对来自美国的30亿进口商品加收关税,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大战,全球股市纷纷下滑。

(六)贸易战正式打响:7月6日,美国政府对中国开始第一批清单的818个类别,共计340亿元的商品增收额外关税。作为反击,中国在当日对美国的同等规模同等价值的商品加收25%的报复性关税。

三、美日贸易战对中美贸易战的启发

美日贸易摩擦始于1955年,至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国对日贸易逆差急剧上升,1985年约为462亿美元,约为1975年的27倍。美日矛盾不断升级,直至1985年双方协商达成“广场协议”。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美贸易战逐渐结束。日美贸易战虽然不是中美贸易战的重复,但就美日摩擦并进一步升级至最终的后果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短期来看,美国通过单边的贸易保护强制性地限制了贸易逆差,短时间内改善贸易赤字。但根本上促使两国贸易额转变的因素应该是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美日贸易战期间,虽然从表面上看每一阶段的贸易谈判都能转变美日贸易赤字,但从长远来看贸易赤字却是上升的。由于日本本国的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上升,从而将自身的产业升级,令美日贸易结构在贸易摩擦中不断重塑,贸易差额得以扩大。美国对日本的制裁反而从另一方面促进日本调整产业结构。

从汇率来看,美日贸易战对日本的影响持续了3至5年,而从经济增速来说,贸易战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仅仅在1986年1年内体现。因此,贸易战导致的日元升值、贸易量下降、对日本的经济造成短期冲击。真正导致日本经济下滑的事实上是日本央行错误的货币政策,房地产经济在贸易战中积累了大量的泡沫,然而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突然收紧导致泡沫破灭,致使经济硬着陆,导致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日本经济都处在一种疲软的状态中。

虽然美日贸易战和中美贸易战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点,但是现在的美国和当年的美国都存在很大的贸易赤字,受着来自国内的很大压力,但是,中日在对美国的政治上还是贸易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根本没有可比性。与8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国政府坚定地保护民族利益,断不会拿核心利益作为交换。

四、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楼市的影响

贸易战对国民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受阻,贸易顺差转变为贸易逆差,出口外汇额明?@下降,央行外汇汇款变少,于此同时,用以向企业支付等价值人民币的数量减少,以往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房地产。贸易战的背景下,显然这部分资金流入也会相应的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房地产的资金流动性紧缺,加之大型房地产商开发和房地产交易中资金压力,下半年房地产开发速度将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减弱,楼市需求也会适度紧缩。

2016年至今,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针对楼市存在的炒作等行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然而在调控初期很多城市出现了房价不降反涨,很多楼盘疯抢甚至有些大的开放商依仗资金的优势压盘不卖的情况,调控后期房地产热度有所回降。然而中美贸易战不同于调控政策,它试图抽走房地产中的大部分资金,这会让楼市产生不安的情绪,中国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楼市行情波动的情况。然而由于贸易战的影响货币贬值,很有可能会引起新一波的通货膨胀,这样从楼市出逃的资金面临贬值的风险,老百姓面临两难的境地。大部分人不敢轻易的离开楼市,毕竟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房子的保值功能更加明显。

然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丰富的宏观调控手段,将会出台一系列的针对性调控政策。笔者认为,国家会根据贸易战的发展演变,允许汇率适度下跌,在这里我们要认识到汇率小幅下跌并不是坏事,人民币走弱、有利于改善出口形势,加大出口力度,对于房地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资金流通不足的压力。与此同时,国家也会出台相应的货币政策,以刺激资金流动率,从而减轻资金对房地产带来的压力。从国家层面来说,房地产若出现大幅下跌是不能够承受的,所以国家并不希望贸易战对楼市产生太大的影响,释放货币流动性是与贸易战带来的可能的风险做对冲。事实上,政府一直不断调控政策从而维持楼市的稳定性,即又不能暴涨,亦不能暴跌。

无论如何,中美贸易战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有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政府一定会更好的运用政策杠杆,避免房地产泡沫,更不能将房地产经济硬着陆。事实上,我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面对贸易战的波动也不同,有些城市楼市出现阶段性的恐慌下跌,有些城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还出现上涨的趋势,总的来说比较稳定。

中美贸易战影响论文范文第2篇

刘裘蒂

本文为作者“贸易战火下的美国”系列之二

最近几个月中美贸易战发展的曲折,“震惊”了不少认为特朗普只不过是在中期选举年摆摆政治姿态的人。特朗普本身反复无常和缺乏公信度,以及鹰派的偏激立场,很容易让人低估贸易战如何来势汹汹。但是其实今年以来出版的几本新书,透露了美国精英思潮里普遍对于中国的“幻灭”。

在许多美国学者和智库的眼里,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到了“尽头”,而“第三度革命”正朝着与改革开放的相反方向奔去。对于中国政府宣布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美国却解读为以虚拟的墙更加密切地控制与对外思想和资本的交流。美中关系委员会亚洲研究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在近著《第三度革命:习近平和新中国》(牛津大学出版社)中甚至写道:“中国领导层正在扭转政治和经济开放的趋势,以及三十年前邓小平‘第二次革命’所引发的低调外交政策。”

为什么说美国对中国“幻灭”呢?这个本质上的观点逆转对中美今后的关系将有什么样的影响?

回顾自从尼克松访华以来,在过去46年间, 基本上中美关系的“罗曼史”有点像“欢喜冤家”,并且是建立在一种彼此的“幻想”:就是我跟你玩,你就会接受我;或是你跟我玩,你会越来越像我。

为了说服国会投票支持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成员,克林顿总统在2000年提出的理由是:“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不仅仅同意进口更多的产品,更同意进口民主最珍视的价值之一,即经济自由……当个人拥有不只是做梦的力量,而是能够实现梦想时,他们(中国人)会要求更大的发言权。”

在克林顿的想象里,中国加入WTO可以实现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民主愿景”,也就是“一个充满自由市场、自由选举和自由人民共同努力的世界……使中国更像美国。”

是的,从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角度来说,“使中国更像美国”就是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幻想”。但是,这个想法似乎是一厢情愿。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美国时间7月25日,应邀出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活动时说,对于中国的目标和意图,外界有不少误解和误读。他认为,中美仍然在同一条船上,仍然需要“风雨同舟”。

崔天凯明确地表示:“改变中国是一种幻觉。我不认为中美两国真的能够像有些人鼓吹的那样去改变对方。中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体制。中国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是由中国漫长的历史所决定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真正改变中国。改变中国不应是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任何国家对华政策目标。我相信这也不是历任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目标。我和基辛格博士谈过这个问题,他告诉我改变中国从来不是当年他和尼克松总统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初衷。”

即使美国没有积极改变中国的初衷,但不能否认的是,美国在经营对华关系时,向来都有隐形的期望值,希望通过把中国纳入美国思维的世界秩序,中国会由经济上的改变,带动社会、政治上的变革,逐渐拥抱美国所推崇的价值观。

直到特朗普对于世界秩序重新洗牌为止,从WTO到各种国际商务的机制,“全球化”事实上代表的是一种“美国化”的秩序,自然也反映了某些美国的既定观点和成见。 中美贸易谈判虽然涉及逆差、关税、技术转移、汇率多方面,但是更暴露了双方各自意识形态上“不相为谋”的本质上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场贸易战无异是双方对彼此认知的分水岭。

从最近中国和美国常驻WTO大使的交锋,可以看到双方对于市场经济的定义以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角色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其实中兴、华为事件,以及《2025中国制造》争议,表面上围绕着中美科技竞赛的主题,亦即,在中国人眼中是美国要遏制中国崛起,而美国认为中国政府用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方式来扶持特定工业和企业,造成“不公平”的竞争;但是,背后的隐主题是对于政府是否应该赞助企业的争论。

从企业经营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表现于对“国家企业”和“政府参与”的看法不同。这就正如典型的中国育儿方式习惯:在襁褓时期,便把婴儿裹得像粽子一样,生怕孩子着凉。但是美国的孩子从很小开始喝水加冰块,大冷天穿T恤,因此养成相对比较不怕冷的习惯。

同样,国家过度扶持企业,容易造成连锁反应,包括没有独立的企业文化,商业运作缺乏透明度,从而企业缺乏御寒的能力。在公司治理方面,缺乏相对独立的司法制度来保障个人及企业的权益。美国政府也有支持的产业,但是多数由政府担任第三方补助,并不积极介入公司的内部治理。 当然美国国内也有对于政府赞助企业的辩论。美国评论者嘲讽这些政府补助为“企业救济金”。

美国“好工作优先”组织,在2015年首次对联邦补贴奖励进行第一次综合核算,包含了137个联邦计划的16.4万多个奖项的记录,并扩展了自2010年以来收集的数据。它的研究发现,联邦拨款和税收抵免的最大接受者是西班牙能源公司Iberdrola,该公司通过“大量投资美国发电设施”获得联邦补贴,

另外标题为“山姆大叔最喜欢的公司”的报告,结合类似的联邦数据和匹配的国家补贴数据,审查自2000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分发的支助、贷款和其他补贴。在这15年的过程中,联邦政府向企业分配了680亿美元的赠款和特殊税收抵免,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受惠大公司,六家公司已拿到10亿美元以上,而21家公司已获得5亿美元以上。

关于市场经济的辩论,中国本身一直强调仍然会继续改革开放,但是为什么西方人却觉得中国是走回头路呢?这里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扶持重点工业的形式,以及政府对于企业和个人的控制(如在公司设立党书记的机制)。 WTO总理事会7月26 日在日内瓦举行年内第三次会议,美国常驻WTO大使谢伊借着美方会前提交的文件,对中国经济模式进行指责,包括对于“计划经济”的攻击:

“中国宪法授权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授权也在中国更广泛的法律框架中得以体现。为此,政府和共产党通过政府所有制、控制关键经济实体以及政府指令等方式,继续对资源分配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控制。结果,生产资料并未根据市场原则进行有效分配或定价。相反,政府和共产党继续控制或以其他方式影响关键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土地、劳动力、能源和资本。

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一样,国有企业继续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此外,政府和共产党几十年来通过任命核心管理人员和优先提供土地、能源和资本以及其他重要投入品等手段来控制这些企业……

中国的体制还把法律作为国家工具,用以促进政府实现产业政策目标,并确保取得突出的经济成果。此外,法院等关键司法机关的组织结构也是为了响应党的指导而设计的。这种体制使得企业很难全面、持续地独立于产业政策行事。

中国的主要企业也证实了当前中国经济从根本上具有非市场属性。例如,科技公司阿里巴巴曾表示,‘中国大部分生产性资产仍属政府所有’,‘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产业政策继续在规范行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政府还通过分配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实施明显控制’。”

中方代表张向晨大使则直接反驳谢伊“中国对自己的描述并不准确”的指控,认为美国把自己的想法当作别人的立场, 甚至多边规则:

“1992 年,当中国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我记得清清楚楚,就在旁边的 Room W 会议厅,当被问及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代表回答,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市场经济。26 年过去了,我们从未改变过自己的观点。至于有些人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会改旗易帜,那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世界上市场经济不只有一种模式,中国在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道路,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会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美国谢伊大使刚才使用了‘中国经济的非市场性质’的概念,然而翻遍世贸规则,我们找不到所谓‘市场经济’的定义。世界上也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市场经济’标准。世贸规则没有赋予任何成员以这样特殊的权利,把自己的经济模式作为‘市场经济’的样板,一旦有哪个国家不肯照搬,就是‘非市场经济’。” 对于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符合中国WTO的承诺,西方学者见仁见智。其中比较客观的有哈佛大学法学教授马可•吴。哈佛大学出版社今年出版的《中国之问:审视一个强权崛起》一书,收录了他的《中国是否履行了贸易上的承诺?》一文,分析中国并于实现WTO承诺的不同程度和情况,他认为,“核心问题不在于中国是否能够履行广泛的义务,而是能否达到协议的精神”。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认为,WTO协议旨在遏制中国国有企业的势力,当时中国承诺只会以商业条款运作。据他估计,目前国有企业仅占中国工业总产值的20%,确实低于2001年时的40%。但拉迪认为最近几年出现逆转,国家对经济的投资增长速度是私人投资的三倍,国有企业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决策的核心。

多年来拉迪一直呼吁,中国究竟是致力于自由市场经济?还是受到国家参与者严格监管和主导的经济?这对于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现在这两选项的命题变成中美贸易战中双方僵持的一个基本问题。

比方说,自2008年以来,通过政府补贴,中国太阳能电池板行业的制造能力增长了十倍,很多人认为这导致了全球供过于求。中国面板出口激增使世界价格下跌75%。 中国六大太阳能公司在2012年的负债率超过80%。《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如果没有补贴,这些公司就会破产。如果中国政府决定停止为无利可图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提供资金,并支持该行业的改革命,那么肯定会有更多的破产和重组。

虽然看到中国政府重新考虑其对太阳能电池板行业的支持令人鼓舞,“但国家愿意为实现政治、社会、经济和外交目标付出经济效率低下的代价。巨额的中国补贴导致全球产能大幅增加,出口增加,全球价格下跌,并扼杀了其他国家的工业基础。”

《第三度革命》作者易明最近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作为中国的常客,今年早些时候,当我第一次听到一位中国官员将他的国家称为‘超级大国’ 时,我感到很惊讶。但中国对其在国际秩序中地位的看法正在迅速发生变化……目标是创造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格局。”

持着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不再的人士,如福特汉姆大学教授卡尔•闵兹纳在新书《时代的结束:中国的威权复兴如何破坏其崛起?》中写道,“中国的改革时代即将结束,其特征的核心因素(政治稳定、意识形态开放和经济快速增长)正在瓦解 ……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时代即将结束。中国正在关闭。不确定性悬而未决。” 面对所谓的“幻灭”,美国学者对于如何与中国相处之道,也有不同的看法:《中国之问》收录了波士顿学院政治系教授罗伯特•罗斯的《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意味着什么?》一文,他认为中美之间的关系从2010年来陷入直线下坠的螺旋,中美之间的战略关系不但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的最低点,也动摇了美国在东亚的安全位置。

罗斯认为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的反应呈现了两种失误:首先,美国与韩国、菲律宾和越南发展并强化安全上的合作,并未能限制中国在南海增强军事部署。他认为美国的政策误导了中国对于美国企图的感受,让中国认为美国在韩国、越南以及南海的行动完全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

比方说美国的安全考虑其实应该是在东亚,而不是在朝鲜半岛,诸如“萨德”导弹的部署对于美国的安全并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同样地,美国跟越南进行军事上的合作,也没有实质上的意义。而在海域航行的自由,以及公开宣传的海上军事演习不能够提升美国的安全考虑。从美国的角度来讲,这些举措形成中美之间的不必要、并且高代价的摩擦,而战略上的竞争也造成了地区性的不稳定。反而损害美国在东亚的安全。

因此,他建议美国在中美关系面临拐点的十字路口,及时采取外交政策,向中国表达美国希望通过互动来减低冲突的意图。但是这显然不是特朗普政权所采取的道路。 对于某些美国精英来说,目前中美对于“市场经济”之辩,也代表了两国各自秉持的“美国例外”和“中国例外”的抗衡。哈佛国际关系教授亚雷斯特•约翰斯敦在《“中国例外”是否阻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利益?》一文中指出,对于自我群体独特性的强调,往往与歧视其他群体的心态并行,特别是当自我群体内部的统一受到威胁的时候,也就是说,越相信中国爱好和平之“独特性”的中国人,也就是认为中国比别的民族都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对外交政策的偏好越倾向于强硬路线。

约翰斯敦的理论依据是2015年北京大学的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对在北京地区2600个受访者的调研。根据约翰斯敦对于研究结果数据的分析,受访者主张中国爱好和平的独特性,和支持增加军事费用的支出有直线性的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支持增加军事费用的人,反而更相信中国人比别的民族更爱好和平。也因此秉持着强烈的“中国例外”信念的中国人,就如同坚信“美国例外”的美国人,他们的政策主张,往往倾向于与他们自以为爱好和平相反的强硬好战路线。

约翰斯敦认为, 提倡中国独特的和平特质,也具有政治上的目的,使精英和老百姓都认为当国家与其他国家产生冲突时,必定是其他国家挑事,因为(独特爱好和平的)自己完全是无辜的。但是这个观点的危险性,是不断强调自己独特的和平特质,无形中意味着别人的“次等”,反而造成被人视为骄傲的反效果。 在中国的眼里,美国对中国的“幻灭” 是“一厢情愿”,但我认为这也是重新审视和定义中美关系的契机。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即将庆祝改革开放40年之际,除了让世界认知改革开放的成就, 对于未来面对的问题仍然需要梳理, 比如说: 合理的政府扶持是什么?(为了比较,甚至批判,美国政府的扶持方式值得研究。)政府补助除了让重点产业得到短期内的“弯道超车”的优势,对于个体企业和整体国家经济有何利弊?“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对全球经济有什么贡献?经济开放可以与政治开放分歧吗?

中美贸易战影响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中国房地产;贸易争端

一、引言

近几个月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双方都就对方生产的商品加收额外关税,不断增加关税的产品名单以达到对对方的威胁,从而在贸易谈判中增加砝码。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远,不仅仅存在在进出口贸易上,对经济的各个方面也产生了不可估计的影响,尤其对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房地产和楼市未来的趋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贸易战的背景

(一)摩擦阶段: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政府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决定是否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301”调查,就中国涉及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以及强制美国企业转让高科技技术进行调查。这一举措带有很强的单边保护色彩,使得中美贸易关系紧张,是中美贸易战的导火索。

(二)贸易战前夕: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就“301”调查结果,将从中国进口商品进行大规模的增收额外关税,中方发言人表示,:“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害怕打贸易战,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

(三)贸易战开战:4月2日,我国财政部发言:对原产于美国的七类共计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四)贸易战逆转:4月8日,特朗普称:“习近平主席和我们永远是朋友,中美将就知识产权等问题上达成一致。”美方对贸易战态度缓和。

(五)贸易战持续升级:6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发表不利于贸易战的言论,决定对中国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不少于25%的关税,涉及的领域多达1300多个类别。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回击,对来自美国的30亿进口商品加收关税,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大战,全球股市纷纷下滑。

(六)贸易战正式打响:7月6日,美国政府对中国开始第一批清单的818个类别,共计340亿元的商品增收额外关税。作为反击,中国在当日对美国的同等规模同等价值的商品加收25%的报复性关税。

三、美日贸易战对中美贸易战的启发

美日贸易摩擦始于1955年,至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国对日贸易逆差急剧上升,1985年约为462亿美元,约为1975年的27倍。美日矛盾不断升级,直至1985年双方协商达成“广场协议”。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美贸易战逐渐结束。日美贸易战虽然不是中美贸易战的重复,但就美日摩擦并进一步升级至最终的后果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短期来看,美国通过单边的贸易保护强制性地限制了贸易逆差,短时间内改善贸易赤字。但根本上促使两国贸易额转变的因素应该是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美日贸易战期间,虽然从表面上看每一阶段的贸易谈判都能转变美日贸易赤字,但从长远来看贸易赤字却是上升的。由于日本本国的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上升,从而将自身的产业升级,令美日贸易结构在贸易摩擦中不断重塑,贸易差额得以扩大。美国对日本的制裁反而从另一方面促进日本调整产业结构。

从汇率来看,美日贸易战对日本的影响持续了3至5年,而从经济增速来说,贸易战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仅仅在1986年1年内体现。因此,贸易战导致的日元升值、贸易量下降、对日本的经济造成短期冲击。真正导致日本经济下滑的事实上是日本央行错误的货币政策,房地产经济在贸易战中积累了大量的泡沫,然而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突然收紧导致泡沫破灭,致使经济硬着陆,导致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日本经济都处在一种疲软的状态中。

虽然美日贸易战和中美贸易战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点,但是现在的美国和当年的美国都存在很大的贸易赤字,受着来自国内的很大压力,但是,中日在对美国的政治上还是贸易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根本没有可比性。与8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国政府坚定地保护民族利益,断不会拿核心利益作为交换。

四、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楼市的影响

贸易战对国民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受阻,贸易顺差转变为贸易逆差,出口外汇额明?@下降,央行外汇汇款变少,于此同时,用以向企业支付等价值人民币的数量减少,以往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房地产。贸易战的背景下,显然这部分资金流入也会相应的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房地产的资金流动性紧缺,加之大型房地产商开发和房地产交易中资金压力,下半年房地产开发速度将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减弱,楼市需求也会适度紧缩。

2016年至今,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针对楼市存在的炒作等行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然而在调控初期很多城市出现了房价不降反涨,很多楼盘疯抢甚至有些大的开放商依仗资金的优势压盘不卖的情况,调控后期房地产热度有所回降。然而中美贸易战不同于调控政策,它试图抽走房地产中的大部分资金,这会让楼市产生不安的情绪,中国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楼市行情波动的情况。然而由于贸易战的影响货币贬值,很有可能会引起新一波的通货膨胀,这样从楼市出逃的资金面临贬值的风险,老百姓面临两难的境地。大部分人不敢轻易的离开楼市,毕竟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房子的保值功能更加明显。

然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丰富的宏观调控手段,将会出台一系列的针对性调控政策。笔者认为,国家会根据贸易战的发展演变,允许汇率适度下跌,在这里我们要认识到汇率小幅下跌并不是坏事,人民币走弱、有利于改善出口形势,加大出口力度,对于房地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资金流通不足的压力。与此同时,国家也会出台相应的货币政策,以刺激资金流动率,从而减轻资金对房地产带来的压力。从国家层面来说,房地产若出现大幅下跌是不能够承受的,所以国家并不希望贸易战对楼市产生太大的影响,释放货币流动性是与贸易战带来的可能的风险做对冲。事实上,政府一直不断调控政策从而维持楼市的稳定性,即又不能暴涨,亦不能暴跌。

无论如何,中美贸易战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有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政府一定会更好的运用政策杠杆,避免房地产泡沫,更不能将房地产经济硬着陆。事实上,我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面对贸易战的波动也不同,有些城市楼市出现阶段性的恐慌下跌,有些城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还出现上涨的趋势,总的来说比较稳定。

中美贸易战影响论文范文第4篇

从美国此次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产品领域看,有医疗器械、高铁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设备,基本来自“中国制造2025”产业范围。有分析称白宫的目标是破坏“中国制造2025”计划。那么此次中美贸易战到底会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美贸易战背后的惊人真相:狙杀“中国制造2025”!+ 有观点认为,贸易战其实早已酝酿,而且这只是美国阻遏中国崛起冲刺阶段的“组合拳”之一。去年底,特朗普任内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明确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大国竞争正是此轮贸易战的大背景。

大致而言,大国竞争包括制度的持续革新能力、持续的坚强领导能力、整体战略的科学制定与贯彻能力、持续的产业升级能力、持续的高科技突进能力、强大而可用敢用的军事实力等。日常而言,科技与产业属于竞争的核心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遭遇重创,加上长期依赖金融,制造业外流严重,元气大伤。看下面的统计图,清晰地呈现美国如何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成一个服务型国家的。1990年美国是制造业大国(蓝色部分):

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蓝色部分)已经很少:

相比之下,那个长期位于产业链下游,以加工配套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充当“世界工厂”的中国,却在不声不响间异军突起。

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正在抢滩。最近流传一个段子:

遥想一百多年前,皖籍的李鸿章中堂访英,是去欧洲购买船只、大炮和向列强借款。而据传 2015 年 10 月中国国家领导人访英的成果汇报由卡梅伦“中堂”完成:“启禀老佛爷(英国女王),洋人要给我们修铁路……”

中国GDP总量在2008年超越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德国,2010年又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自2013年以来,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6年以204亿美元之差被美国反超,但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14.2%,增幅创6年新高,再次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更让美国苦恼的是,2017年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只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4.2%。这意味着美国人在经济上,其实已经丧失了遏制中国崛起的能力。

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横跨高中低端的超级工业大国。据世界银行数据,早在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排名第一,占比达到20.8%。其中,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更是突破24万亿元,占全球的比重超过1/3,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2015年,中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分“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这些重点发展发展的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这些高端产业领域会直接挑战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利益。美国有25%的波音飞机、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国。中国搞C919大飞机以替代进口,波音公司无疑会受损。

数十年的辛苦劳作与自强不息,从服装鞋帽到高铁电信,再到未来的宇航芯片,中国的血汗钱持续投入到科技研发,美国的尖端制造业优势正加速瓦解,强势追赶的实力必然改变全球力量格局,必然打破西方既得利益。

所以,无论是减税、让制造业回流还是挑起贸易战,对中国科技装备、信息技术产业提高进口关税,在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方面频频发难设限。

那么,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中美贸易战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影响+ 美对华加收关税对机械行业总体影响:目前来看机械行业受直接影响只有现代铁路(高铁)和工业机器人两大高端技术产业,间接受影响是集装箱行业需求略有下降(受世界贸易增速下行影响)。不排除美对华进一步扩大加税行业范围(低端制造业也加税)的可能。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署的数据,2016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行业中机械设备(不含电气设备)占比约为6.4%,在行业中为第六大出口行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机械设备绝大部分为中低端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目前来看美国主要关注中美贸易中强制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加税行业则主要涉及航空、现代铁路(高铁)、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科技等高端技术产业。但USTR公布的征税行业定义比较模糊,15天之后公布确定清单,不排除美对华低端制造业也加税的可能。

如果拉开贸易战,中国提高美国机械产品的进口关税,或将加快国产高端装备的进口替代,这也许是国产高端装备发展的契机。经过近二十年的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中国已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及产业化的基础,并进入工程师红利阶段,50年代苏联人也制裁过中国,但是中国人造出了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建设起中国的重工业体系,为中国日后的重工业化做了准备,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港机、集装箱、船舶、高铁装备、核电装备生产基地,产业变迁不因个人或国家意志为转移。另外,高端装备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日本和德国进口,例如机器人的减速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高端液压件、高端汽车底盘等,这些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较小。当然,中美技术合作、收购美国企业都会受到影响,不利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若美对华扩大加税范围(对低端制造业也加税),则短期对低端制造出口影响较大,也会影响中国出口、投资、收购、技术合作,GDP增速可能下降,因此也可能间接影响其它机械行业。对美国来说,如果失去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市场也将损失惨重,因此我们认为这种两败俱伤的情况是小概率事件,目前还是谈判和心理战的阶段。80年代美国日本也爆发过贸易战,截至1989年,美国贸易代表总计向日本发起了24例301条款案件调查,使得日本政府做出相应让步,但是80年代后日本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反而提升。

1、中美贸易战对机械各子行业的影响分析

1、高铁装备领域:静态看对收入实际影响较小,但拓展美国高铁市场难度加大。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7年我国的铁道车辆、轨道装备、信号设备向美国出口额为31.86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的29.10%,向美国进口额为0.38亿美元,占中国进口额的4.93%。我国向美国出口近30亿美元的铁道车辆、轨道装备、信号设备有可能要面临25%的关税惩罚。

静态看对收入影响较小。目前我国具有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现代铁路装备的企业不多,基本上仅限于整机厂中国中车(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各核心部件厂商均以国内市场为主,出口均以被动出口形式存在(配套中车的整车出口)。截止17年前三季度中车海外业务收入130.18亿元,同时中车在手国际业务订单937亿元,其中机车业务244亿元,动车58亿元,客车业务30亿元,货车业务27亿元,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532亿元,新产业及其他46亿元,动车占比仅为6.2%。而中车近年来向美国并未向美国出口动车,承接订单主要是地铁车辆和机车类产品,2014年10月中车与美国签订的首份订单--波士顿284辆地铁共5.67亿美元的订单, 2016年中标的美国芝加哥13亿美元地铁车辆订单等等,截止至2017年10月底中车在美国的地铁订单共计1579辆,金额约为31.5亿美元,但未来这些车辆主要由中车在在美国投资兴建的第一个制造基地春田工厂完成,春田工厂于2015年9月正式开工,美国的主要订单均由春田工厂进行组装生产,波士顿284辆地铁将于2018年开始交付,因而“301调查”对中车能造成的实际影响较小。

拓展美国高铁市场难度加大。世界范围内目前生产高铁的国家主要是中国、日本、德国和法国,而我国掌握了隧道技术、轨道技术、桥梁建设等的核心技术,无论是设计速度还是运营里程,我国高铁都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但我国和美国在高铁领域的合作一直未有实质落地,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原计划将是我国在美国建设的第一个高速铁路项目,2015年9月13日与我国与美国西部快线公司(XpressWest)就组建合资公司在美国拉斯韦加斯签署协议,然而2016年6月9号美国西部快线单方面宣告正式终止与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为建造美国高速客运铁路而组建合资公司的一切活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表示,美企称终止高铁合作项目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联邦政府规定高铁必须在美国建造。此后我国也未和美国在高速铁路合作有其他实质合作,此次贸易战若正式开打,则未来我国想开拓美国高铁市场无疑更加障碍重重。

从核心部件进口和技术合作来看,影响较小。根据中车2016年年报的数据,高铁等轨道装备整车中价值量拆分分别为车体33%,转向架9%,牵引系统13%,制动系统20%,网络控制系统9%,空调7%,辅助供电系统5%,其他4%。我国动车制造的技术原始来源于日本、德国和法国,并在对日德法高铁技术平台上不断消化吸收及创新,与美国的技术合作较少。2017年1月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动车组正式获得商业化运营资格,6月26日在京沪线上正式双向首发,目前,复兴号已经在京沪、沪宁、杭深等多条线路投入运营,我国再次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目前复兴号正在完善产品系列,未来将成为中国向全球输出高铁的唯一标准,因而此次贸易战对我国高铁装备的制造影响较小。

2、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国产本体收入50亿元,出口不足3亿,影响行业收入不足3000万,非常有限。2017年全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预计达11万台左右(2016年销量8.7万台),约占全球总销量的33%。但是国产机器人销量约4万台,总收入约50亿元,市场占比只有30%左右,特别是高端的,几乎全是进口,机器人四大家族在中国占有率合计超50%。由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中国机器人出口数量很少,只有少量的AGV和四轴坐标机器人出口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总出口量2017年不足0.5万台,且平均单价低于6万,预计总出口金额在3亿以内,基本没有出口美国,贸易战影响很有限,影响行业收入在3000万以内。但是对中国企业收购美国机器人企业或技术合作,将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如果中国增加进口零部件的关税,将增加国外工业机器人的进口关税,则国产工业机器人国内占有率将提升,利好行业发展。

3、工程机械:估计行业对美国出口占比小于5%,进口零部件主要来自日本德国,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较小。2016年中国对美国出口18亿美元,占所有出口10.8%(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总产值4.4%。工程机械行业进口零部件主要是挖掘机液压件、泵车底盘,这些主要是进口德国和日本,不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三一重工:估计2017年美国收入5亿元,占比小于1.5%,海外主要客户为拉美、印度和东南亚,受到影响较小,三一海外收入中60亿来自德国普茨曼斯特,面向全球销售(主要是欧洲),不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另外没有美国进口零部件,个别出口的用康明斯发动机。徐工机械:2017年出口600万美元,加上集团的挖掘机共2000万美元,出口占比不到1%,主要出口一带一路国家;另外没有美国进口零部件。柳工在北美地区的销售收入占比不到1%。核心零部件恒立液压海外占比30%,大客户卡特占出口30%-40%,估计美国收入占比约10%。艾迪精密海外收入占比约12%,估计美国占比5%左右。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浙江鼎力美国收入占比约15%,而且浙江鼎力战略是大力开拓美国市场,可能受到影响较大。杭叉集团海外收入占比17%左右,出口北美和欧洲较多,美国是其第三大市场(3%左右),在美国有一家控股子公司以及多方位布局,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安徽合力出口美国的收入占比仅千万之八,大概年1000台左右,影响较小。

而美国的卡特彼勒在亚太地区的收入占比高达20%,受中国市场影响较大,可见工程机械行业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更高。

在收购方面,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2011年前后分别做了海外并购,目前产能和技术水平已成熟,大部分企业没有扩张的计划。

4、集装箱板块:中集集团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全系列集装箱产品的供应商,标准干货集装箱和罐式集装箱的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综合占50%左右,胜狮货柜约占20%,新华昌约占8-10%。中集集团北美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0%,主要是一些基础的设备(低附加值产品),而且这些产品美国已完成产业转移。但是集装箱需求跟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环境线性相关,长期市场需求在200万箱/年左右波动,此次贸易战若开打,则会受到一定影响。中集目前盈利能力及前景较好的板块为道路运输车辆业务板块,收入占比约为25%(绝对额约近200亿人民币),在海外主推厢式车、骨架车和冷藏车三大产品组合,全球占10%左右,2015年美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五,主要是公路物流为主。从该块业务收入结构来看,北美市场占26%、欧洲13.5%、新兴市场8.3%,中国收入54% ;但净利分别是贡献41%、6.8%、 7.1%、45%。美国目前只做了挂车,但订单增长较明显,而且公司也有明确增加产品系列的安排。虽然中集遵循本地化企业的市场开拓思路,拥有全球工厂,在美国有2个工厂,国内先生产出6大块零件,然后运输到北美工厂进行安装并销售,但北美市场的道路车辆业务盈利能力较好,贸易战开打对中集该块业务利润会造成一定影响。

5、纺服机械:卓郎智能主要以亚欧为主要市场(两者合计90%),美国占比约4%左右;杰克股份主要市场是发展中国家,美国占比在5%以下,纺织机械出口多面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到美国不多,卓郎智能的纺机有部分出口到美国,但从该公司了解到,受到影响较小。

6、3C自动化装备:对国内企业应该是利好。

机械公司中,为下游电子行业提供设备的主要有两类公司,一类是为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生产企业提供设备的公司,有显示面板模组、检测领域的智云股份、联得装备、精测电子,玻璃加工领域的华东重机、智慧松德、田中精机等;还有一类是为半导体芯片生产企业提供设备的公司,如至纯科技、长川科技等。

对于消费电子设备公司,影响可能较大的是苹果产业链,大部分iPhone手机的零部件生产及组装在中国完成,但目前来看对苹果产业链,特别是中游的设备公司影响应该不大。一方面,目前对于iPhone是否属于进口产品还未确定,中国苹果收入占比较高的企业,直接出货方是富士康等组装厂商,富士康组装成产品后销售给苹果。如果对成品征税,对苹果的利润率或份额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只赚取少量加工与组装费以及部分零部件供应,而美国从设计、营销等环节获利巨大。一台iPhone X的零部件合计成本约为370美元,在中国大陆实现的增值仅占成本的3%-6%,不足30美元。

机械行业中几个3C设备公司中,精测电子的主要客户是京东方,现阶段与苹果关系很小,智云股份、联得装备主要是通过台湾的GIS、TPK进入苹果,应不受影响。而华东重机、智慧松德尚未进入苹果产业链,田中精机主要是通过立讯精密提供绕线设备,但目前只有田中能够提供相关设备。所以,整体来看,贸易战对苹果产业链影响应该较小,对于中游的设备企业,就更加有限了。

集成电路进口或受影响,对设备公司基本无影响。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2601.4亿美元,其中近50%来自美国,若贸易战开打,集成电路行业可能会受到影响。对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设备公司,至纯、长川的主要客户还是以中芯为代表的国内半导体公司,若未来由于贸易战芯片进口受影响,则会倒逼国内半导体企业加快投产步伐,加快设备进口替代节奏,对于国内设备企业来说应该是利好。

7、手工具:巨星科技比较依赖美国,美国收入占比估计在60%-70%,受到一定影响,但巨星的手工具和美国企业是错位竞争,应该不在制裁范围之内,汇率波动的影响更大。

8、油气装备:杰瑞股份受到一定影响,主要海外市场包括俄罗斯、中东以及美国,2015年美国市场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约2%,2016年估计约为10%左右。2016年3月杰瑞股份因违反出口管理法规,被美国商业部列为制裁对象,随后美国可能故技重施对杰瑞股份多方面调查。杰瑞一些零部件进口来自于美国。另外美国页岩气技术全球领先,未来技术合作可能会受到影响。

2、相关公司收入影响测算及子行业零部件进口情况

重点子行业美国零部件进口情况:重点子行业进口方面,除了工程机械液压件领域,美国的派克、哈斯克、伊顿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外,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美国品牌的进口零部件非常少。

3、附表:历史回溯及条款细则 小结+ 特朗普此次挑起中美贸易战,直接目的在于以中美贸易严重失衡迫使中国进一步对美开放市场,深层次目的在于试图重演1980年代美日贸易战以遏制中国复兴,同时在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前拉票。

中美贸易严重失衡责任不在中国,主要原因在于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国过度消费的低储蓄模式、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及美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等。

中美贸易战短期未必全面开打,但如果双方管理不当,有可能逐步升级。如果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对中国高端制造发展及经济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将势必增加美国民众生活成本,推升通胀,制约消费,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中国的应对选项包括:精准还击美国农产品、汽车、飞机等,以打促和;联合欧盟、亚洲、非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大“一带一路”;汇率贬值;抛售美债;限制美国企业投资;制定新的立国战略等。

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伸,中美贸易战,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初露曙光之际,中国再度面临“修昔底德陷阱”。中美贸易战拉开了全球领导权更迭的序幕,如能成功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奠定未来内圣外王的基础。

中美贸易战影响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股市

随着全球化的层层深入,各国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中美两国作为当下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的贸易不仅影响本国的经济,也对国际社会全球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维持中美贸易良好的发展,对中美两国及世界经济稳健增长有着深远的意义。近期由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正式开打,形势严峻,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又对中国金融市场乃至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何种影响?

一、中美贸易战发展阶段

(一)摩擦阶段: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政府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决定是否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301”调查,就中国涉及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以及强制美国企业转让高科技技术进行调查。这一举措带有很强的单边保护色彩,使得中美贸易关系紧张,是中美贸易战的导火索。

(二)贸易战前夕: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就“301”调查结果,将从中国进口商品进行大规模的增收额外关税,中方发言人表示:“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害怕打贸易战,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

(三)贸易战开战:4月2日,我国财政部发言:对原产于美国的七类共计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四)贸易战逆转:4月8日,特朗普称:“习近平主席和我们永远是朋友,中美将就知识产权等问题上达成一致。”美方对贸易战态度缓和。

(五)贸易战持续升级:6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发表不利于贸易战的言论,决定对中国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不少于25%的关税,涉及的领域多达1300多个类别。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回击,对来自美国的30亿进口商品加收关税,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大战,全球股市纷纷下滑。

二、中美贸易战的历史借鉴

(一)以史为鉴:美日贸易战

美日贸易摩擦始于1955年,至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国对日贸易逆差急剧上升,1985年约为462亿美元,约为1975年的27倍。美日矛盾不断升级,直至1985年双方协商达成“广场协议”。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美贸易战逐渐结束。日美贸易战虽然不是中美贸易战的重复,但就美日摩擦并进一步升级至最终的后果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短期来看,美国通过单边的贸易保护强制性地限制了贸易逆差,短时间内改善贸易赤字。但根本上促使两国贸易额转变的因素应该是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美日贸易战期间,虽然从表面上看每一阶段的贸易谈判都能转变美日贸易赤字,但从长远来看贸易赤字却是上升的。由于日本本国的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上升,从而将自身的产业升级,令美日贸易结构在贸易摩擦中不断重塑,贸易差额得以扩大。美国对日本的制裁反而从另一方面促进日本调整产业结构。

从汇率来看,美日贸易战对日本的影响持续了3至5年,而从经济增速来说,贸易战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仅仅在1986年1年内体现。因此,贸易战导致的日元升值、贸易量下降、对日本的经济造成短期冲击。

虽然美日贸易战和中美贸易战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点,无论现在的美国和当年的美国都存在很大的贸易赤字,受着来自国内的很大压力,但是,中日在对美国的政治上还是贸易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根本没有可比性。与8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国政府坚定地保护民族利益,断不会拿核心利益作为交换。

三、中美贸易战产生的客观原因

(一)特朗普政府的政治主张和大选的“初心”

在大选期间特朗普就极力鼓吹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胜选后特朗普政府的施政核心便是在于此,比如税改法案、加快加息节奏、收紧移民政策,对中日欧甚至是加拿大这样的传统盟国全面开打贸易战。可谓以美国一己之力向全世界宣战,规模空前。

财税政策:特朗普倡导积极减少政府开支,废除奥巴马政府的医保方案和停止政府部门招聘。特朗普另一个核心措施是减税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为了保护传统的制造业,他单方面的将中国假想为汇率操纵国,多次发表言论表明要调整利率政策。

贸易政策: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更为激进,为实行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自由贸易。特朗普宣布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

对中国的立场:特朗普在对华的政策上立场十分强硬,将中国假想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宣扬中国威胁论。特朗普经常在公开批评中国,将美国的困境单方面的归咎于中国的崛起。他甚至表示要加强美在东海、南海的军事部署,从而达到威慑中国的目的。

(二)中美贸易冲突对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甚至是政界人士认为:由于中国对美国过度出口,影响了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减少美国本国劳动力的就业,抑制了美国国内的消费需求,首要措施就是急切的消减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贸易摩擦表面上是双方战术的过招,实际利与弊却取决于双方各自的经济差异。

美国对中国增加关税的名单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高铁装备、航空产品、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而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对来自美国的30亿美元商品增收报复性关税,涉及包括猪肉、水果等农产品和无缝钢管、费率等基础性工业原料。美国作为仅此于欧盟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2017年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5800亿美金,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3600亿美金。客观来讲,500亿美元的制裁额度,对中美双方的贸易会产生影响,但无需过分解读。对于后市仍有很大的谈判空间。

四、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短期内由于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和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反复,恐慌情绪蔓延。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运行良好,去杠杆、降成本等政策初见成效。2018年2月,中国中等以上规模企业实现利润9600亿,同比增长16.1%,比2017年12月增速快了5.3个百分点,实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从分析数据中看中国经济的基础是十分稳固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也在有秩序的推进中,这种向好的经济形势对我国的经融市场的支撑是显而易见的。贸易战结局也可能会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在中国和美国贸易相互依存的时代,逆全球化是没有发展的,贸易战不可能有赢的一方,甚至会波及世界经济,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贸易战中我国的部分企业影响较大:通讯、半导体、制造等行业。部分科技股虽没有像中兴一样瘫痪,但失去美国核心技术支持短期内业绩提升举步维艰。

当然,在贸易摩擦中,中国内需的发展和机构性深化会迎来很好的契机,中国经济的根基会越来越牢固。

中国股市尽管与自身相比发展较快,但与国家的经济体量相比并不匹配,就与纳斯达克相比体量仍过小。2017年股市市值为56.62万亿元人民币,同期GDP为82.7万亿元人民币,存在明显“错配”。当然,这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到位有关,也预示着中国股市发展空间巨大。

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CDR、MSCI即将实施,即使面临贸易战的冲击,笔者认为A股也将会是维持上有压力上有支撑的格局。

【参考文献】

[1]侯明君.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情,2016(39):105.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英语论文下一篇:商务英语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