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范文

2023-10-26

城市商业银行范文第1篇

【摘要】2008-2010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势头迅猛,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建设、促进行业有序竞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加强稳健经营,为经济发展起到服务作用,则是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发展优势 发展战略

截止2010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87.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可见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远高于我国银行业平均发展速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显得更加突出。

一、城市商业银行区域发展的特色优势

1.城商行的基本市场定位是服务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信息因地缘优势和时效优势容易充分掌握。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且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使城市商业银行向当地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意愿较强烈。

2.城商行立足于当地经济,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客户资源来及时掌握信息抓住商机。经济发展是金融的土壤,而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地处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经济活跃,面对的是城市中最有价值的客户,这些优势为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根基。

3.相对大银行来说,城市商业银行具有经营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快、决策迅速的特点,对资金需求迫切的企业来说有较强的吸引力,城市商业银行因其规模小、利于管理和控制的优点,城市商业银行更容易创出特色品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定位模糊。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模糊的表现是:一是为了争夺利益而盲目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到某类业务中去,但是投入的产出并没有达到理想的优势。二是城市商业银行决策机制相对灵活,符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具有比较优势。但自2010年以来,部分城市商业银行逐渐偏离这一定位,走上与大型银行争夺大企业、大项目的道路,这实际上是放弃自己的优势项目去争取劣势项目。

2.发展受到地域限制。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的不断发展以及跨区域金融活动的日益频繁,城市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实行的单一城市经营模式弊端日益显露。目前已有42家城市商业银行在省内外设立了分行115家,其中32家城商行跨省設立了分行,不过跨区域设立分行的城市商业银行占比相对较小,主要业务仍是集中在某个城市、这个城市的行业和产业中,造成贷款集中度高,成为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善和公司治理脆弱的源头,对城市商业银行分散风险造成不利影响。

3.市场创新不足。目前,城商行同质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城市商业银行在个人金融产品的开发中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由于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了产品种类单一、技术含量低,从而使其在金融产品创新中往往处于被动追随其他商业银行的地位,最终丧失了金融创新产品带来的高额利润和市场主动权。近年来,大型银行占据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市场份额,城市商业银行则由于资金规模、创新成本、理财人才等不足,使得其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分析

纵观我国银行业发展形式,城市商业银行的处境并不乐观。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取得持续性发展,还需要做出战略调整。

1.明晰市场定位。城市商业银行应本着“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广大市民”的经营宗旨,本着“做精”优势品种的经营原则,从提高服务品质入手,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立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立足于服务城市居民,定位为精品银行。对于服务的中小客户,可以研究开发出专门的业务产品和服务渠道,并适当运用“羊群效应”,以个别案例树立品牌形象,从而吸引大批中小企业客户。另外,根据本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理财习惯为居民量身定制理财产品,从而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进而获取可观的利润。

2.发展县域支行。县域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环节、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县域分行,是更好的为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和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缩小金融发展的区域性差距,满足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与中小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共赢。

3.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已达156行,各银行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经营管理水平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是城市商业银行群体发展的必然结果。针对我国城商行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城商行实施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思路和措施有:第一要对客户定位差异化。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市场细分,将自己的服务对象集中于某一类或几类重点客户身上,以有限的资源服务于这类客户,达到错位竞争的目的。第二是对产品进行创新,既可以进行专业化的分工以降低经营成本也可以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完善或变形,形成新品种。

4.审慎实施跨区域发展策略。目前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热衷于跨区域发展策略,立足于“做大”效应。但是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首先是城市商业银行在异地扩张中要面临比本地银行更多的风险。这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其次是总分行管理模式必然使管理层次增加,内部制度的完善还有待探索,风险管理还有待强化。最后是人才积累不足会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参考文献

[1]赵晓红.浅谈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

[2]邹睿蓉.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的风险与对策[J].经济导刊,2010(7).

[3]中国金融网.http://www.zgjrw.com.

[4]中国·银行业公司业务创新与营销专题研究报告,2010(15).

作者简介:邹睿蓉(1975-)女,江西九江人,讲师,任职于九江学院商学院,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经营。

城市商业银行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逐步向多元化转变,商业银行结构呈现出三个层次: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二是跨区域的股份制银行,如交通、民生、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独资的中信实业银行;三是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市场环境将更为复杂多样,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金融业所代表的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银行业无疑又在整个金融行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银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环境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众多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经营环境

(一)、国家调控宏观经济,银行经营风险增大

①国家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根本性改变,银行业原有的经营优势逐步丧失。从我国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看,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深化,经济运行机制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市场供求结构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供给制约转向需求制约,经济波动的周期也由计划周期转向商业周期。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销售困难,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国民经济生活中的系统性风险增大,开始逐步进入高增长之后的大调整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结构和效益有待改善,社会平均利润率降低,这都将深刻地影响到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式和盈利能力,使城市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优势逐步丧失。

②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到位,国内金融环境暂时陷入萧条。一方面,受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因素影响,致使我国在90年代末金融运行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通货紧缩造成了重大影响。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惜贷和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派生存款减少,给城市商业银行存款负债业务的增长带来较大阻力;二是大中型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企业改革滞后、效益低下且负债率较高,使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累积的不良资产总额迅速攀升,有的银行甚至已经接近国有商业银行水平。另一方面,为启动内需和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宏观上来看,这一政策的确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储蓄存款增长率明显回落,社会经济也有了新的起色;然而在微观上却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使得部分稳定性较好的存款减少,既给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匹配带来了很大难度,也对其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入WTO,业界竞争日趋激烈

①金融业对外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开始竞争国内市场。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的外资银行无疑对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构成了极大威胁。面对世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浪潮,银行业面临着日益增强的竞争压力,从目前已经对外开放的长江、珠江三角洲的实践情况来看,外资银行的引进已经给当地的城市银行业带来了冲击,其主要表现在:市场份额下降,中间业务量减少,大批业务骨干和优质客户群流失。

此外,从世界金融发展的态势来看,与经济全球化伴随而至的金融一体化,辅之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银行业务都提出了挑战,金融业未来将面临着国际化、市场化和知识化的三大发展趋势。就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国际化意味着其要面对国内大商业银行和发达国家跨国银行的双重竞争;市场化则意味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城市商业银行将失去政府在业务、地域等方面的保护;知识化虽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但对城市商业银行却可能意味着经营成本、融资成本的扩大,因为其资金实力能否支撑设备的更新与网络的维持是一个问题。

②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国内竞争加剧。在入世五年后,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对外开放,随着国内外市场经营环境的改变,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市场定位重新部署战略,城市商业银行来自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也将越来越明显。首先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传统的大宗业务绝大部分仍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办理。资金的趋利性原则在计划指令和政策干预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市场竞争的不平等仍然存在。

同时,由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转轨步伐,并将业务发展中心转移到中心城市,使平均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开拓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且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重点被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领域,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优势和网点优势相比,明显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竞争的结果必将导致城市商业银行在利润和收益上付出代价。其次是跨区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承担着四大国有独资银行所不具有的生存发展压力,因而从一开始就注重按照标准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运营模式确立内部管理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基本上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结构,产权清晰,制约力强。它们虽然没有政府补贴,但不承担国家政策性贷款业务,很少有政府干预,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生存发展的行为目标指引下,管理严密、机制灵活、经营规范、服务完善,利用竞争手段开拓市场,其行为特征的市场化和竞争性远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甚。

③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政策环境日趋严格。

第一,国家利率连续下调和财税制度改革,使银行利润空间缩小。1993年7月到2002年3月不足十年的时间里,央行连续八次下调利率,而且从我国新发行的国债利率低于银行利率的情况来看,在近期内央行极可能将继续下调利率。由于我国金融产品的单一现状,银行的主营收入是存贷利差,利率的迅速走低致使存贷利差明显缩小,银行失去了高利润收入的政策空间。

第二,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银行资金与用户大量分流。近年来,为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完善,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三类企业、投资机构、保险公司和个人投资者入市,这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大大分流了银行的资金来源,特别是保险资金入市后,对银行的资金来源和经营管理影响巨大;二是分流了银行的优质客户,一些公司直接通过一级或二级市场筹资后,其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明显削弱,而这些企业通常是效益较好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客户,这部分客户的分流和退出,使得银行贷款客户资质相对下降。

第三,国家对银行监管力度加大,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一方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金融安全防范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我国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更引起了央行的注意,出于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安全的考虑,中国人民银行全方位加大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票据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一系列专门的法规性措施的出台,都表明了金融当局对商业银行业务监管日益加强和规范。但由于现行法规在很大程度上过于粗略,以及政策执行本身存在随意性与模糊性,又制约了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在公平、有序、健康的原则下拓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1.出资人缺位与越位并存。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独资银行,就像众多的国有企业一样,没有人来代表出资人对其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虽然国务院对国有商业银行派有监事会,但一方面由于与其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联,难以实行真正有效的监督,形成出资人缺位;另一方面,由于是国家独资银行,各级政府非凡是一些地方政府借此干预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出资人越位,使国有商业银行政企不分,承担了大量政策性金融业务。这是形成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

2.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不规范。由于国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惟一股东,无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集股东权、监督权和经营权于一身,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治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这种没有制衡机制的治理结构是不规范的,其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经营治理明显滞后

1.资本金不足。根据年统计,2002年末,除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15%外,其他3家银行都在7%以下,未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而且超过一半的资本金被占用在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上。随着近年来非凡是去年以来资产的快速增长,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2.不良贷款比率过高。根据年统计,2002年末,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方法,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21371.58亿元,不良贷款比率高达25.39%,其中:中国农业银行最高,为36.63%;中国建设银行最低,为15.17%。

3.呆账预备金严重不足。根据年统计,2002年末,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预备金余额为1547.8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率为1.84%,其中:中国银行最高,为5.20%;中国工商银行最低,只有0.45%。相对于巨额的不良贷款而言,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预备金可谓杯水车薪。

4.经营效益低。从账面上看,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都是盈利。但是,假如按贷款风险足额提取呆账预备金,足额提取定期存款应付利息,足额消化表内应收利息挂账,则实际财务成果都是亏损,甚至是巨额亏损。国有商业银行这种虚盈实亏的状况,与国际上业绩优良商业银行1.5%以上的资产收益率水平相比较,差距是很大的。

5.劳动效率低。主要是分支机构庞大,治理层次多,人员多且素质较低;经营治理费用高。

6.内部控制乏力。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服务质量比较低,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违规违法行为和金融犯罪案件仍然较多。

商业银行的上述问题,既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反映,也是内部治理长期积弊的表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既有政策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政府治理体制的影响。

三、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争取上市筹资,提高资本充足率

银行企业与传统的企业不同,它的发展往往是通过资本金的增加来扩大规模进而提高效益。银行最大的无形资产是“信用”,银行最大的风险是经营风险,而风险是大是小,信用度是高是低,关键要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核心资本的充足率至少应达到4%.从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状况来看,虽然远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好,但与发达国家的城市银行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提高资本充足率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而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不同,由于种种原因,国家不可能对城市商业银行注入太多的资金,因此,争取上市成了其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关键和不得不走的一招棋。从已经成功上市的我国四个股份制银行深发展、浦发展、民生和招商银行的情况来看,上市后其资本充足率得到了跨越式的增长。

(二)、努力增强自身实力,寻求资本重组与合并

“大企业是有效率的,规模成为效率的代名词”,随着金融全球化、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银行并购案依然层出不穷,规模越来越大,走资本重组与合并的道路依然是银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抵御市场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而这一手段对于总资产只有一两百亿的我国许多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则显得尤其重要。城市商业银行寻求重组与合并,主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增资扩股,由金融投资人发起兼并、重组,降低地方财政的控股比例,把自身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二是由个别相对而言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牵头,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成功实现联合,组建强有力的新兴的银行集团;三是引入外资银行参股投资。不过,资本具有趋利性,银行与其他微观经济主体一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因此不管是哪一种重组合并的方式,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千方百计壮大自身实力,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更多合作对象的青睐和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重组与合并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三)、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夹缝中求发展

市场定位是指银行对其核心业务或产品、主要客户群以及主要竞争地的认定或确定,从而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选择、确定“客户—产品—竞争地”最佳组合的系统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银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简而言之,就是银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正确选择自己的服务对象、服务区域、服务行业和业务品种等。纵观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无不经历了激烈市场竞争的洗礼,从幼稚到成熟,从实力薄弱到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市场定位。

一是体现在客户群体上,多数中小商业银行都将自身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实践也证明,城市商业银行在自身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支持了大量资信低、规模小、风险大、难以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并开发出许多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二是体现在金融产品上,城市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要,为中小企业度身定做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资金、技术、市场和人才方面的便利和服务。三是体现在服务区域选择上,城市商业银行往往以地理条件作为选择放贷对象的重要参考。

(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虽然在发展的初期,由于种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战略上一般选择了跟随型,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上,在目标客户选择以及主要竞争地确定上,显

示出强烈的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同或相似的现象。但随着国家金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营环境变化,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经过激烈市场竞争的洗礼,对内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激励与约束机制,确定了“产权明晰、职责明确、法人治理结构和机制灵活”的多种优势,对外则形成了良好的、具有较高市场灵敏度和效率的金融服务.

虽然,从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实力对比来看,在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始终会占据着银行体系的核心位置,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在日益凸现。一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金融需要;二是城市商业银行具有体制新、包袱轻、机制灵活的特点,同其他跨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在金融创新方面起到了“领头羊”作用,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同。

按照国务院商业银行的总体改革思路和要求,除农业银行外,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要适当向大中城市收缩,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这种转变留下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中小城镇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二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国有大商业银行从这两个领域收缩后,国民经济体系在区域与行业中所形成的资金空洞,就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将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争取较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五)、提倡城市商业银行联合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

目前,四家国有银行都先后建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并剥离了一万多亿元的不良资产。相比之下,城市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改革比较滞后。从总体情况看,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和资产总额呈现继续上升趋势,但到目前为止,处理和化解这些不良资产仍然缺少有效手段,不能像国有银行一样,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法律地位和专业化优势,综合运用债务追偿、资产置换、资产转让与销售、资产重组与企业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保全银行资产。这就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问题,不良资产的处理和化解成本高,损失大,缺少有效转换的途径和方法。

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参照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模式,多个商业银行联合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市场原则,城市商业银行以适当的价格将不良资产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在这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的处理。这样既能减轻城市商业银行在处理和化解不良资产问题上的压力,使各级经营者能够集中精神,抓好银行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而且也能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价值回收做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曾凡银,冯宗宪。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与路径选择。[J]财贸经济,2001,(2)

[2]吴太普,江波。关于对城市商业银行历史不良资产进行置换的操作构想。[J]金融参考,2001,(2)

[3]黄正威。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探索。[J]中国金融,2000,(12)

[4]范丽红。城市商业银行应走联合与合作之路。[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12)

[5]容明高,莫建强。城市商业银行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的探讨。[J]桂林发展研究,2001

城市商业银行范文第3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银行账户是指商业银行表内外所有未划入交易账户的金融工具,即商业银行为非交易目的和为套期保值而持有,表内外所有未划入交易账户的业务合约。

第四条 本指引所称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要素变动导致银行账户整体收益和经济价值遭受或有损失的风险。

第五条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是指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进行 1 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过程。

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相应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在进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时应坚持审慎性原则。

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纳入本行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应当贯穿商业银行相关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

第八条 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管理应在并表基础上进行,并应尽可能适用于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商业银行附属机构,包括境外附属机构。商业银行应当了解并表方式下风险被低估的可能性。

第九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实施监督管理。银监会应当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当认定商业银行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缺陷或出现异常值1时,可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第二章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

第十条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应当与商业银行总体发展战略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相一致,并与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

1 参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附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审查评估要素及方法”中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评估定量要素”。

2 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组织管理架构、资产负债结构和业务风险特征,建立和完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公司治理架构,同时制定相应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明确限额管理、报告、审计、绩效管理、内部控制各项原则。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结合对利率未来走势的判断,设定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采用普遍公认的财务概念和风险计量技术,计量所承担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评估利率变动对其整体收益和经济价值的影响程度。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采用多种方法,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进行计量。常用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模拟及压力测试等。

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在计量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过程中,应考虑包括重新定价风险、基准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在内的重要风险来源的影响,以及开展不同币种业务时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计量和评估范围应包括所有对利率敏感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外项目。

第十五条 对于重新定价风险,商业银行应定期监测银行的重定价缺口或利率平移情景模拟的结果,以及各产品间重定价期限错配情况,评估潜在重新定价风险对银行整体收益和经济价值的可能影响。

第十六条 对于基准风险,商业银行应定期监控基准利率之间或不同银行产品利率定价水平之间的相关程度,定期监控定价基准不一 3 致对银行整体收益和经济价值产生的影响。

第十七条 对于收益率曲线风险,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收益率曲线的旋转、扭曲对银行整体收益与经济价值的影响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进行计量和监控。对各主要经营货币,商业银行应分别考量其收益率曲线不利变动带来的风险。

第十八条 对于期权性风险,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银行账户业务中期权性风险的独立性和嵌入性特征,基于有关业务历史数据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业务重新定价结构,以反映银行的实际风险状况。银行应定期对客户行为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和修正,以准确反映客户行为特点的变化。

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使用利率冲击法(±200BP或99分位数情景2)计量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时,应根据自身业务结构,选择与其业务最密切相关的收益率曲线作为利率基准。

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应结合银监会《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的相关要求以及银行账户既有或预期业务状况、业务发展战略,根据资产负债的总量和结构变化情况以及利率风险特征进行压力测试,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压力测试所设定的情景至少包括:

(一) 利率总水平的突发性变动;

(二) 主要市场利率之间关系的变动;

(三) 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和形状发生变化;

2 与在以一年(240个工作日)为持有期、观察年度至少为五年的情况下,所观察到的货币利率变化的第1和第99个百分位数相吻合的收益率曲线平移利率冲击。

(四) 主要金融市场流动性变化和市场利率波动性变化;

(五) 关键业务假定不适用;

(六) 参数失效或参数设定不正确。

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计量过程应与银行的风险管理过程紧密结合,计量结果应被充分应用到银行的管理决策中。

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合理调整资产负债表内及表外业务的利率重定价期限结构,控制重定价期限错配水平;结合利率走势,适时调整银行账户业务定价方式与定价水平,运用内部资金转移机制,引导业务经营,降低不同基准利率变化不一致对银行的不利影响。

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可采用相应的金融工具,对揭示出的潜在的或已暴露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进行风险缓释。风险缓释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利用利率衍生工具对冲风险或调整投资组合中不同产品的久期。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便为准确、及时、持续、充分地识别、计量、监测、管理、控制和报告其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提供有效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应至少具备以下功能:

(一)按设定的期限计算重新定价缺口和期限错配情况,并可根据银行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模式分币种、业务条线,按银行整体或按机构分别进行计算和分析;

(二)对重新定价风险、基准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

5 对银行净利息收入和经济价值影响情况进行定量评估;

(三)能及时、前瞻性地反映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发展趋势;

(四)定期核查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限额政策的执行情况;

(五)能根据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针对所设定的不同情景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为压力测试和验证提供支持。

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备的文档支持系统,提供足够信息,确保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计量的透明性,并足以支持独立的审查和验证。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计量相关技术文档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一)计量模型基本框架的理论基础。

(二)计量模型的详细描述。包括假设条件、相关参数的设定及其应用效果和调整情况;臵信区间和持有期条件;具体计量方法;验证过程和模型调整情况的详细记录。

(三)数据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数据来源;数据内容;确保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的程序要求;数据存储情况;数据应用目标;不同系统间数据流描述以及数据流过程中的人工处理情况。

(四)收益率曲线的选择和变更情况。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充分有效的内部计量模型验证程序,定期跟踪模型表现,对模型或方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或方法进行调整,确保计量的合理性。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在引入新产品和开展新业务之前,应具备充分识别和评估潜在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能力,建立相应的内部审批、操作和风险管理程序,并获得董事会或其授权的专门委员会|部门的批准。

6 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资本规划应考虑其所承担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资本要求,并将其纳入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中。

第三章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银监会将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监管纳入持续监管框架,并作为行政许可、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的重要考虑因素。

第三十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设立相应职能,负责与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部门的日常沟通和协调,对商业银行重大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事件进行监测,逐步完善对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水平和趋势的评估。

第三十一条 银监会结合《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相关要求,通过现场检查,对商业银行应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措施的有效性和管理效力进行总体评估和评价。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监会的要求提供以下信息:

(一)有关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流程等的规范性文件。

(二)反映商业银行识别、计量、监测、评估、管理、控制和报告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相关文件。

(三)向董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递交的关于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

7 理的报告。

(四)与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相关的董事会或授权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高级管理层或专门部门会议记录或记载讨论情况的文件。

(五)有关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内、外部审计报告。

(六)银监会要求提供的其他信息。

第三十三条 银监会评估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时和充分性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第三十三条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审查,确保银行根据《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与银行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框架。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公司治理架构的完善性。

(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的完善性。

(三)假设前提和参数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四)限额管理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五)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六)审计的独立性、全面性和客观性。

(七)文档支持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八)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备性。

(九)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十)压力测试的有效性和压力测试结果的有效应用。

第三十四条 对于银监会在监管中发现的有关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问题,商业银行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整改方案并采取整改措施。限期内未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将依法采取下列监管措施:

(一)与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董事会召开审慎性会谈;

(二)增加对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现场检查频率;

(三)要求商业银行增加提交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报表、报告的频率;

(四)要求商业银行提供额外相关信息;

(五)要求银行通过更加有效的压力测试或其他措施改进应急方案;

(六)要求商业银行通过调整资产组合等方式适当降低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水平;

(七)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的相关规定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定期披露有关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及其管理情况。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农村合作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引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

本指引自2009年 月 日起施行,商业银行最迟应于 年底前达到本指引各项要求。

城市商业银行范文第4篇

自1995年以来,城市商业银行经过曲折发展,数量不断增加,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状况持续改观,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金融业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银行业的竞争趋于激烈,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能否把握我国银行发展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总体发展迅速,但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我国银行业数据,截至2006年12月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2.59万亿元,负债总额2.47万亿元,约占全国银行业的5-6%;平均不良贷款比例6%,平均资本充足率6.5%。

发展与制约

究其原因,业务发展的地域性限制,制约了城市银行规模的扩大。兼之业务规模总体偏小,未形成规模优势。尚不能够分摊整体运营成本,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形成规模效应。2006年末,全国112家城市商业银行平均资产规模只有230亿元左右,除少数资产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外,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明显偏小,难以真正形成规模效应。

不仅如此,沉重的历史包袱也制约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由于起源于城市信用社,就一般情况而论,其资产质量较差、遗留问题较多。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身份与地位决定了它在化解不良资产过程中,较难得到国家财力与政策的特殊倾斜。尽管少数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比率并不低于城市商业银行,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压力更大、难度更高。

资本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是制约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另一因素。目前,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规模普遍过小。按照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底限是10亿元人民币,而由城市信用社改组而来的城市商业银行,许多注册资本刚刚达到1亿元人民币的底限,抗风险能力较弱。

此外,发展基础差,政策限制多,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偏低,也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壮大。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要与国内其他银行竞争,而且将在很多领域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但总的来看,不论是优质客户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银行业务的竞争,还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城市商业银行整体处于相对劣势。

挑战与机遇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银行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与外资银行同台共舞的挑战;如果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对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则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形势比较严峻。

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城市商业银行面临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财务改造、国家注资、股份制改造、外资入股、上市等一系列措施,资产质量极大改善,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和转换取得积极成效,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重视零售银行业务,对城市商业银行巩固已有市场和拓展新市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外资银行纷纷设立,并由沿海向中西部推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全面应对新的挑战,积极实施战略转型;农信社改制成效显著,农村商业银行将经营的触角延伸到城市,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全面拉开;邮储银行挂牌成立,政策性银行转型即将启动,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在银行业的重要变革期,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发展的压力更大。

债券市场快速发展,资本市场持续向好,城市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和盈利空间面临挤压。2006年我国债券市场总发行量达到5.8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企业短期债101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融资成本约为3%左右,大大低于同期贷款利率,挤压了银行信贷市场。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直接融资方式将加快推进,央行有可能允许企业发展中期融资债券,预计企业中短期融资债券发行在6000亿元左右,优质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存度将会下降。这些对城商行业务的拓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面临严峻考验。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人民银行将主要确定一年期基准利率,使得贷款市场、存款市场各种价格的定价权逐步放开;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大,市场风险更加显性化、日常化;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将对银行风险资产的管理和经营业绩的计量产生影响,这些都对城市商业银行现有的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水平、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策与走向

当前,城市商业银行正处在决定未来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如果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制定正确的战略,妥善应对,转折期将会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如果丧失了机遇,贻误了时机,不能够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培育竞争实力,将会进一步拉大与先进同业的差距,在整体上造成长久的被动,甚至会陷入被淘汰出局的境地。

然而,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应因其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应充分考虑到各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差异,进而分析各种发展模式的前提条件、自身的资源约束、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定位与规划,尽快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根据城市商业银行10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当前银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未来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呈多样化。

精品银行趋势:充分发挥熟悉当地市场、机制灵活等优势,扎根于本地市场,因地制宜,搞好特色经营,稳健经营,不求做大,但求做精做强,成为当地市场上最具特色的精品银行。这是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之路。适合业务规模较大,资产质量良好,盈利能力较强,具有经营特色和优势的城市商业银行。

跨区域发展型趋势:银监会规定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达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标准,资产规模较大,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跨区域发展,作为新市场的进入者,面临的风险较大,监管部门准入标准较高,只能是少数行的发展之路,大多数城商行在近期内难以完全具备条件,也不可能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都发展成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新区域性商业银行趋势:通过网点收购实现跨区域经营是监管部门目前积极倡导和支持的方式,但要求参与重组联合的城市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质量较高,也需要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和大股东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徽商银行的成立拉开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的序幕,江苏银行紧随其后,尚有一批省(区)正在考虑借鉴徽商银行模式,走联合重组之路,努力做大做强。

松散的业务合作型趋势:按照市场化原则,在资金业务、票据业务、国际业务、科技建设、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这种松散型的合作比较灵活,基本上不受的限制,适合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既能使资源有效整合,又能降低投入成本;既可以在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合作,也可以与其他银行进行业务合作,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被收购或兼并型趋势:这适合经济比较发达或少数省会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差距较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这种考虑。从长远来看,收购城市商业银行将会成为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外资银行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好的城市商业银行也会将对同类的收购或兼并作为跨区域和加快发展的重要选项。

市场退出型趋势:对那些经营状况不佳、经营管理不善、严重资不抵债的城市商业银行,采取改制、停业整顿甚至撤销,主要适合于银监会对城市商业银行按照规模、效益、质量综合评选出来的五类行。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的法律制度,缺少诚信的社会背景,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缺少市场经济应有的法律环境,在遇到不能全额兑付债务的时候没有解决债务纠纷的途径,难以对符合市场退出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适时、及时地进行市场退出。

市场经济为各市场主体提供了发展的宽广舞台,也毫不留情地检验着市场主体的资格,每一个市场主体只有找准角色和位置,才能在市场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城市商业银行范文第5篇

摘 要:在福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商业银行无疑处于重要地位。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福建经济发展速度及发展规模。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福建四家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是每个福建城市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内部控制建设正是城市商业银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正是基于此,试图就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展开相应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福建经济;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对策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福建银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体上处于稳步发展状态。一是金融环境不断改善;二是整个银行体系逐步完善;三是金融监管专业化水平日渐提高;四是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拥有了更多新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但需要看到,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以及面临的福建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而言,当前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尤以内部控制建设问题至关重要,直接关乎城市商业银行应对金融风险能力大小,关乎城市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大小。因此研究分析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对策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 福建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首先,治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始终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规定,形成了多方制衡、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地划分了各个部门、人员各自的职能。

其次,内部组织架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根据金融市场发展形势需要以及银行自身发展需求,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不断优化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大大提高了自身管理效率,内部控制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再次,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就较为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员和精力拥有制度的建设和更新,使得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促进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内部控制体系日益完善。城市商业银行严格遵循内部控制原则,基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形成了多个内部控制点,通过对这些内部控制点的严格把控,从而实现了一个较为完善合理内部控制体系的成功构建。

二、 福建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城市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需要看到,面对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以及就福建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而言,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交流有待通畅

在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中,信息交流是加强内部控制的主要途径。然而在信息交流方面,城市商业银行明显还存在着不少不足。

首先,不少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缺乏合理严谨的内部沟通结构,使得更多情况下往往上级向下级下达相关命令,而缺乏下级向上级反映相关信息的信息上报机制。

其次,内部交流沟通方式较为单一,目前主要有两种内部交流沟通方式:一是口头表达,这种信息交流方式有时候很容易导致词不达意情况的发生,过于草率;二是书面表达,这种信息交流方式受限制于言词语句表达效果,有时候存在难以将实际情况予以充分反应的问题。

再次,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从而使得各个分行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效果不是很理想。

最后,在外部沟通方面,城市商业银行虽然也注重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沟通,但是这种交流沟通更多停留在表面上,未曾对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程度。

(二)内部监督有待加强

首先,内部检查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由于没有对监督检查工作予以合理安排,从而导致监督检查工作很容易出现遗漏和重复情况。倘若银行发生内部大范围的整改工作,或是面临较大金融风险的时候,监督检查工作根本无法对实际要求予以有效满足。

其次,内部评价方面。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对经营风险管理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使得所构建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还缺乏许多重要因素,不够健全完善,进而导致无法快速准确地识别一些关键性的经营风险,最终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产生了一定影响。再加之在执行内部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标准不一、顺序错乱、操作不合理等缺陷,不仅大大降低了评价效率,还大大降低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就内部控制评价的报告结果而言,相关监管主体和高级管理层所掌握的信息很多时候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最后,内部审计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内部审计项目设计不够合理、内部设计内容不够具体,从而使得审计工作的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且由于审计问责制度不夠健全完善,也使得部分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

(三)内控文化有待形成

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需要城市商业银行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及支持。而怎样让内部控制理念深入人心,将银行全体员工参与及支持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对整个银行的潜移默化影响。倘若城市商业银行能够通过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在银行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受此影响,就能够使得全体银行员工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使得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相关举措能够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但截至目前,相比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福建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无疑还停留在前期阶段,银行内部浓厚的内控文化氛围有待形成。尤其是部分异地分行在经营方式上相悖于总行意志,片面追求提升业绩量,从而忽略了对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的落实,使得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仅仅流于形式,停在字面。

三、 福建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对策

(一)解决信息交流不畅

针对当前信息交流不畅问题,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应当将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对银行全部经营活动的覆盖。比如建立一套科学化、系统化的信息沟通平台,借助该平台来将银行中间管理环节有效减少,进一步增强上下两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将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漏洞与不足及时找出来,以便管理层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来解决这些存在的漏洞及不足。另一方面,加强建设信息沟通渠道,注重核实与审查反馈信息,积极采纳那些有一定建设性的合理化意见;认真核实与审查针对投诉的相关信息,倘若经过证实确实存在信息失真的情况,应立即给予相关人员一定激励与补偿,而倘若经过证实确实投诉信息属实,那么必须追究相关人员的相关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倘若情节较为严重的,还应当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认真落实与客户的交流沟通工作,要通过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与掌握客户的需求,并针对客户的合理需求及时对相关业务及产品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提高银行的金融服务质量。

(二)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首先,加强内部检查。一是应当尽可能实现对现场检查的整体覆盖。伴随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业务规模和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就使得现场检查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还要借助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方式对金融机构的各个体系、基本设施等实施全面的检查,防止出现漏检的情况。二是增加资金的支持力度,改善检查方式。借助研究与引入有效的检查方式,不但可以实现有效控制成本,而且可以提升检查的质量,为内控体系的完善提供良好的保障。

其次,做好内部评价工作。一是强化银行各层级对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提升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素质;三是明确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四是优化完善内部评价工作各个环节;五是做好缺陷认定和督促整改;六是建立有效的内部评价考核机制,通过多策并举,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效率,确保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及真实性。

最后,确保内审部门独立性。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确保银行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确保内审机构在开展相关内审工作的时候尽可能减少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进而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时候,还应当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在银行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来潜移默化影响和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在工作中积极配合和支持银行制定及实施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与措施。

首先,城市商業银行的管理层需要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项目中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以此带动全员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

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设施设备、宣传途径对内部控制加大宣传力度,让内部控制渗透进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促使银行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最后,加强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培训力度,增强员工风险的识别能力,并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银行内部控制研讨会,集体讨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不足及缺陷,集众人之智,群策群力不断完善银行管理内部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范鹏飞.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浅谈[J].东方企业文化,2014(07):310.

[2]郑阳阳.浅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J].经贸实践,2017(10):186.

[3]宋华,廖娟娟.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N].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7,37(04):3-8.

[4]王家泽.后金融危机时期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J].现代商业,2018(15):102-103.

[5]涂开均,杨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西南金融,2018(10):71-76.

作者简介:谢志枫,福建海峡银行,福建福州。

上一篇:商业信用下一篇:商业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