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2023-05-09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白山市第二十六中学(小学)

为了落实上级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推进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升我校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小学部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只要下功夫,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的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研究,以“学教结合,以学定教”为主导思想,以“导、学、评、练”为教学模式,以自主、高效课堂建构为价值追求,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回归的过程。

二、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目标:

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摒弃少慢差的串讲串问的教学模式。

三、 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三阶段四环节”,是我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阶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四个教学环节是:(1)“导”就是学生先学,或者老师发导学稿(前置性作业),学生回家学,或在课上小组内自学、互学、讨论。(2)“学”就是学生竞争展示“导”的初步成果。(3)“评”就是师生共同对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评价。(4)“练”就是通过课堂练习,辅导答疑,反馈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1、实施新模式要求“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0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2、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一般在8分钟左右。是“兵教兵”阶段,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各小组进行板演、讲解10分钟左右,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发扬团队精神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进行知识反馈大约7分钟左右,这7分钟起查缺补漏,对学困生进行进一步的互学互教阶段。

3、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发现知识,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完成作业,在实践中构建起了合理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1、把教学过程改造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主体回归。

2、关注差异,关照差生,从最后一名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师上课起点是学困生,重点是学困生。

3、坚持四清制度,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加强检查、验收。

4、三----六年级全面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学生课桌以小组为单位。教室增设黑板,上课时多利用黑板教学。教师上课必须有导学案。安排前置性作业。

六、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步骤。

(一)组织学习阶段(2011年3月---4月)

1、对教师加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的教育,使这些教师认识到新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发展模式,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2、成立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创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规定。

3、大量搜集杜郎口及山东乐陵小学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材料,印发给任课教师,并让老师到临近已经开展的比较好的学校学习先进经验,让她们汲取有效地营养。研究高效课堂的特征,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3、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完全理解领会新模式教学的操作要领,每一个环节的内涵。

4、要求教师各自深挖教材,熟悉教材,集体研讨备课,独立完成学案,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找准重难点,精密设计教学过程,及新的教学模式备写教案。集体备课组把每节课的知识转化成问题,再将问题细化为习题发给学生让其预习。

(二)实验研究阶段 本实验研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实验班从2011年5月---8月,组织教师分学科开展创建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模式、策略和方法。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确立各学科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方法和预期成果。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反思能力。

第二步:2011年9月--2012年6月总结前一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名课带动使每位教师明确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并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上好常规课。2打造精品课。3强化校本研修。

第四步:总结阶段,汇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集》。并展示课改教学效果。

七、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组6人左右,每个组设组长名,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要求每堂课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100%,当堂达标率为90%以上,达到“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发展为主旨”的目标。

3、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4、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亦可在课中自学,自学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

5、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验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八、保障措施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改革,为教改实验提供组织保障

2、在课堂改革过程中,学校提供财力、物力保障

3、重新制定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对承担实验任务,在教学改革实施中表现突出的实验教师予以表彰。

九、领导机构:

长:孙友刚

副组长:沙金玲

员:黄

刘洪云

刘焕艳

崔孝珍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一 指导思想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但成效不大,尤其是学生学习方面,没有真正的自主学习。为了真正地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参与和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进行听说读写练等操作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一味地问。只有这样才能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和创造的主人。所以我校今年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重要工作之一。

二 组织机构

成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各科教师任组员。各科教师负责学习、讨论、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断地反思与改进。校长负责决策、协调、组织、保障等工作。

三 主要工作和具体措施

(一)实施行政推进,强化教研队伍的建设

1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性推进必须有有力的行政手段和严格的管理做支撑。所以,我校今年把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与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效性作为教师职称评审、任职的重要依据,加强政策的导向。 2 在教师评模选优推荐中,凡不达标的教师一票否决,对于能立足课改、有效实施课程整合的教师优先推荐。

3组织全校教师加强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的高度热情,积极主动地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夯实校本教研,积极推进课改模式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根本途径。所以我校今年计划继续抓校本教研活动,不虚不假,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领导主抓 形成制度

要求全校教师从时间上保证,积极参加学校每周两次的校本教研,开展师徒式教研活动。实行按提出和发现有价值的观点数量评价教师参与度的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务实的研究作风,实现小问题、真现象、实研究。

2 研究课程 完善模式

教师每人每周一次常态下的公开课,集体研讨,着重从以下几方面: 教师理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课堂教学应该像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学习。

各学科模式:要根据24字模式这一母体,创造性地衍生学科模式,衍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使模式更具执行力、更有操作性。为此,校本教研中要有组织的组织教师科学理解24字模式的真正内涵,要与学科结合,将理念内化、细化为学科的操作程序与要领。

合学教育:这也是今年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课堂学生合作:合作学习的成效首先是由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特点来决定的,具体地某一学科,教师应精心选择适宜合作学习的问题。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

3坚持反思,逐渐改进

改变过去只靠“经验”积累,满足于停留在做一名合格教师的低层次要求上,提升“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模式。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审视,坚持写反思笔记,或在个人博客上写网络教育叙事,实现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型。同时大力提倡教师们的合作与互助,开展集体备课, “2+2”的评课模式,在教师中形成互动、互评、互助、共赢的良好氛围。

(三)狠抓教师提问 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提问过多过碎、难度过大、缺力度,这些提问耽误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们今年计划重视课堂提问的研究:首先提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该不该问、什么地方问、怎么问、坡度多大、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不可随意设问;其次,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习资源更丰富,学习活动更新鲜有趣;再次,问题要有一定难度,能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形成自动化的知识序列并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发挥“信息重组者”和“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使预设切近实际、切近课堂、切近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1、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多种职业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掌握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 3.具有从事体育教学以及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掌握多种体育相关的职业技能,获得多种执业资格证书。 5.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 6.了解国内外在体育方面的研究、学术发展动态。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二、体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体育专业的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设置了实验训练、专业实践训练、论文设计等和教师教育有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还设置了课外运动技能实践教学,包括:专业术科技能训练(俱乐部)及专业技能竞赛(运动队训练及比赛)、校园文化活动(组 1 织各类校级体育活动及竞赛)、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裁判员及各类专业技能证书)、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活动等内容。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体现自身特色的亮点工作,主要体现在课外运动技能实践教学中。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我院教师人员构成以中青年专业实践教师为主,与具有讲师以上的经验丰富的基础课程教师构成了一支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

(二)体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定位还不够精确。从课程设置看,我院课程结构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课程、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课程,相对于理论教学课程而言,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没有系统的课程建构,在实施过程中也仅仅作为整个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因而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往往缺乏科学的思考,系统的安排,从而导致实际效果与培养目标相去甚远的低效局面。

2、实践教学环节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重技能、轻能力;重模仿、轻创造”的缺陷。实践教学环节中对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私人教练、体育营销人员等具备的专项素质的训练还不是很充分。

3、实习后期的反思环节还很薄弱。实习效率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后期的反思过程,它不是靠实习后期短短时间的总结就可以来完成的,其中,实习基地数量和种类偏少,校外实习基地以学校为主的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

三、体育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强化体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指导思想,以其教育实践能力训练为目标,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时空组合为中心,以实践教学管 2 理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为保证,构建相对独立、整体优化、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四年培养全过程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有机地渗透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实践教学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研究项目,也是有效促使本专业学生从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向实践能力转换、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活动型实践性环节。

实践教学的任务是整合专业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学科基本知识与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科研方法和教育技术,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和基础教育改革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实现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向实践能力转换,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方向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并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学分和规定的成果。

(三)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块

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主要有:入学教育模块、实验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实习模块、论文设计模块、课外运动技能实践活动模块六个部分构成。

(四)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课外运动技能实践活动

1、学科竞赛及创业技能竞赛

专业术科技能训练是专业术科(主要是专业选修课)的课外延伸,形成以俱乐部训练为主,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为辅的模式。培养学生专业运动技能及应用能力。分布在第一至第八学期。四个年级打通进行,以老带新,同时培养学生的教学和组织能力。

3 学科竞赛及专业技能竞赛包括学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个级别,形式多样,分布在第一至第八学期。开展此类竞赛旨在促进学风建设,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每学期不低于15次训练。

2、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包括组织和举办各级各类体育活动和竞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分布在第一至第八学期,目的在于进一步全面促进体育系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

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分布在第一至第八学期,包括创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亚洲体适能教练员证书,瑜伽教练员等级证书。各级各类裁判员等级考试。此类训练旨在强化职业岗位能力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分布在第四至第八学期,包括论文,研究成果的评比及教学单位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广大学生从事体育教学实践、巩固理论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锻炼,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品质,使学生练就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5、科研训练活动

科研训练活动包括科研课题和学术讲座等,分布在在第一至第八各个学期,这样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老师的科研和创新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本科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公开发表论文或获得校级以上课题。

四、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

1、实践教学内容的管理

课程的实验课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均应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教学大纲要充分论证或学校教学委员会审定后实施。

2、实践教学运行的管理

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责任到人,成立由学院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实践教学领导组,负责制定实践教学的大纲或改革方案,审定实习计划和论文题目,安排实习指导教师,检查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实施情况、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等。实践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要有总的规划和具体安排,实验课要有专人负责,毕业实习等要由分管教学的负责人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安排与指导。专业术科技能训练(俱乐部)及专业技能竞赛要有专人负责训练及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和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也必须要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

3、成立体育学院实践教学指导小组

组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 秘书:教学科长、辅导员 入学教育模块:

负责人: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

成员:分管教学的系主任、教学秘书、辅导员、各班主任 课程实验模块:

负责人:理论教研课程组负责人 成员:所有课程实验的任课教师 专业技能及课外运动技能实践活动模块:

5 负责人:术科教研课程组负责人 成员:所有任专业术科的教师 实习模块:

负责人:分管教学的副院长

成员:教务科长、相关实习指导教师、各班主任 论文模块:

负责人:分管教学的副院长

成员:教务科长、各系主任、相关论文指导教师、各班主任

五、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实践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当,成员包括副书记、各系主任、教务科长等。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方案的实施、实习经费的使用、实习大纲的制定、实习单位的落实、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工作。

2、积极有效地进行实习基地的建设

见习--模拟教学--实习“台阶递进式”实习新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稳定的、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做保证。计划进一步调整和建设一批新的教学实习基地,两年内建设好以临汾市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得到有效地实施。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根据专业需要引进一批基本功较为、扎实的专业教师。同时还可以挑选个别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去接收培训。打造一批专业理论知识深厚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4、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6 要把实践教学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必须牢牢把握“六环节一制度”。“六环节”: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技能教学、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一个制度”,即“教师职业资格证”、“运动员技能等级证书”、“运动员裁判证书”,每一位毕业生在毕业时,根据专业要求,可以获得多证(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运动员技能等级证书、运动员裁判证书等)。

六、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1、出台体育学院技能培训方案修订意见建议稿。

2、修订体育学院技能培训方案。

3、实施技能培训俱乐部训练。

4、组织的技能大赛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5、举行院系、系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联赛。

6、指导并辅导部分学生获取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四六级考试,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亚洲体适能教练员证书,瑜伽教练员等级证书。

7、给学生开设学术方面的讲座,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的课题申报。

8、动员体育学院所有力量,指导学生就业工作。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际操作的技能。很多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这里指口语交际能力)和一定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在语言交际能力方面的要求高于对普通理工类专业学生的要求。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和业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促进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适应专业外语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在教学思想上有新的突破,对旧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因此,要加强对专业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技能性学习方式为重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等进行改革,建立以个性化学习为基础的新的教学体系。 下面我结合本专业教学工作的实际,分析目前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教改方案。

一、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作为非英语国家,从事专业技术的人才都应在英语语言交流方面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然而,大部分技术人员在与外方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却只能打手势或讲出个别的单词,这便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交流。究其原因,就在于英语教学中仍存着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 1.重基础英语,轻专业英语

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教学应是相辅相成的。但因有些高职院校过于强调国家A、B级英语考试的通过率,甚至将其作为衡量学生能否毕业的标准之一,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应付考试上,减少了专业英语学习时间,造成学生疏忽、轻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后尚未能通过B级考试,还须在开始学习专业英语的第二学年甚至第三学年将主要精力用于B级考试。也有许多通过B级考试的学生还会继续准备四级考试,这就不可避免地占用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时间。另外,有许多学生通过B级考试后,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受影响,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往往敷衍了事,不肯再花大功夫。因此,现行这种为应付B级考试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难以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和掌握专业实用性英语的主要原因。

2.专业英语教师资格的标准不明确

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在教学上各有长短之处: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所以在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英语能力的教学训练方面有明显优势。然而,他们在各类专业英语教学中却又苦于缺乏专业知识,难以深化专业英语的教学;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他们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帮助学生阅读专业的英语资料、文献和介绍相关专业的英语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他们英语语言类知识功底不够深厚,在语音、语调、词汇量和英语知识的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达不到英语教师应有水平,从而限制和影响了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因此应重视专业类教师英语进修。

3.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缺乏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学业评价实施报告(草)

一、背景: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阵容庞大,占据较多学时资源,但长期以来,因大部分课程流于空洞说教,未能贯彻能力培养主线,收效甚微。08年始,我对课程内容作了较大规模的剪裁,教学方法上注重以专题为线索,营造讨论场景,引领学生拓展思维视角,锻炼思维能力,效果很好。

(二)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办法倾向于采考查方式,大体以期末主题小论文撰写为主,但大多流于应付,未能起到学业评价中贯穿能力本位之功效。

以包括期末考核在内的课程评价导引学生的学习行为,为课程教学中贯穿能力培养本位的重要环节。传统学业评价,以书面考试为主要载体,以补考、重修等为外在约束机制,大部分情况下,把学生再度拖进应试型负担性被动学习过程,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大多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积淀不足,于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竞争乏力,就业路向单一又无可持续发展后劲。高等职业教育于就业导向的指引下,欲使培养对象在技术人才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广泛而深入地提升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成为当务之急。较之于中等职业教育和简单技能培训,加强人文素养培育,突出高等教育特质,已成为未来高职院校形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三)长期以来,功利化、片面化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不鲜见,以至把高职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树人”。高职教育从最初的实践部分少,发展到以就业为导向,实现“零距离”上岗,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性技能性要求,实现了一个飞跃。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这种实践性教学走向了极端化,很多院校仅重视实践技能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走上岗位后顶多是熟练的操作工,而不是一个有发展潜能的职工,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育人,使学生自身具有发展的后劲,才能契合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

事实上,今日的人文素养培育,已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社会科学等通识课程的设臵,批判意识和独立品格等大学人文精神的营造,当为大学教育之题中之义。人文理念融入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中,可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素养,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

二、宗旨:

(一)帮助学生克服面向公众的语言表达的畏难、害羞心理和消极心绪,培育积极向上、从容镇定的心态,进一步凝炼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面对现实,关注社会,把思维视角积极拓展至国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选取能够引发思想争鸣和观点碰撞的主题、登台演说及现场回应提问等诸环节形塑批判意识、独立品格等大学人文精神。

(三)通过班级活动,培育学生规则与规范意识,促成团队合作精神与观念。

(四)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促进学生认真对待能力培养,主动走进图书馆以拓展知识面,摆脱沉湎于网络等消极懈怠心绪,进一步充实校园生活。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考核方法:

1.以登台演说为核心,自主确定主题,要求有社会意义,能引发思想交锋、观点碰撞为佳。

2.班级内部推荐产生每场评委若干,综合评分为任课老师课程成绩评定之重要参考,教师不再垄断学科成绩评价权。

3.班级内部每场考评中推荐男女主持人各一名,负责与主讲人先期沟通,了解主讲人主题及主要内容以设计主持串词、开场致辞及简要点评。

(二)主要环节:

(1)主持人启动程序; (2)主题演说;

(3)台下同学提问,演说者作现场回应; (4)评委亮分,评委会主席作简要点评 (5)老师综合点评。

(三)主要要求:

(1)演说者务必多渠道准备材料,以充实演说,做好回应提问准备。

(2)强调考核方法重在鼓励学生认真积极参与,以多方面形塑综合素质;成绩测评上,以鼓励为主,淡化分数。主旨在于以学科评价方法引领学生学习行为。

四、效果预期:

(一)以考核方法改革为契机,探索政治理论课能力培养本位课程教学模式。

(二)以学科评价方法引领学生的科学学习行为。

上一篇: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下一篇:竞聘上岗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