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学年论文范文

2023-04-06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测控技术;综合学年设计;实践教学;工程认证

引言

“测控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内容,主要包括参数测量、参数监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三方面。“测控技术”相关基础课程有传感技术、测控电路、误差理论、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微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学习上述基础课程之后,再开设智能仪器、测试技术等课程将知识溶汇贯通。上述课程按照“信息流的方向”设置,但在授课过程中,存在各门课程内容衔接不足、多门课程内容重叠等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是使测控技术相关课程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之一。某一门课程的学年设计内容,或多或少地与其它课程内容相关,在强调“检測技术”与“仪器”的整体性时则更是如此。

教学方法研究被各国普遍重视,具有独特的创新性的研究价值,以哈佛大学的 “案例教学法”为例,最新得到教育行业的普遍认可;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模拟训练法”,通过模拟现实政治中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技能;芝加哥大学的“观点烹调法”,利用交流观点和开展评论而丰富知识;京都大学的“演习教学法”已成为传统的教学科目。其做法是在指定教授的指导下,学生按特定题目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互相切磋,在教室里得到难得的自我表现机会[1-3];英国高校的“自主和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方法[4-6]: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案。方案设计大都以小组形式围绕“问题”展开,如大作业、综合设计、研究项目等。方案的“立项评审”由指导教师、部分学生、用人单位组成的评审小组来进行,它既是学生接受帮助和指导的过程,又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意义构建、交流表达、自我负责、能力培养的过程。进行“自主和交互式学习”时,学生可以自行选定学习内容、时间、方式、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可分散进行或集体学习。学习形式既包括查阅文献资料、自学、讨论、请教专家等,也包括调查、实习、实验、制作、测试、统计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跨时空的网络学习。这种教学是一种开放式、自主式、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开发学生诸如沟通、交流、角色转换、任务分工、团队协作、磋商谈判、妥协让步等人际交流技能。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创新性教学方式[7,8]包括,讨论组、课堂反转等方式,融合学习小组之间的配合与讨论,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扩展的教科书知识,讨论组提前准备工程案例以备讨论。日本大学的“讲座制”也是反转课堂与工程实践结合的一种成功方式,同样需要学生准备案例资料,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研究纠正,双方互动。上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美国高校也将上述授课模式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向。

综上,将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系统化,将学年设计任务设计为多样、发散的工程实践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提出方案并实现,再辅以教师的指导是综合学年设计的主流发展方向。本文拟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在内容、形式、硬件条件方面的方案,提出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

一、综合学年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在院系的统筹安排下,十余名授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参与开展“测控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梳理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工作。目的是:1. 使多门课程加强衔接、避免重叠,按信息流向梳理展开;2. 加强课程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

综合学年设计方案的制定主要遵循两个原则:1. 内容方面以增进课程知识的衔接与综合应用为目标;2. 形式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次教学为目标。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制定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教学团队和省精品课建设

课题组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多名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年富力强,已成为业务骨干。上述教师承担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部分主干课程的授课任务。

早在2004年专业平台课传感技术被列为学院唯一一门省级资源共享课,进入学校重点培育目录。围绕着省精品课建设,教学团队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方法研究,试图寻求一种适合当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并先后完成了多项教学改革项目,积累了较丰富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此后,对该课程进行了O2O建设,修订了教学大纲,调整了教学内容,编写了适合本专业的特色教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基础上,对现代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探讨,逐步形成了一种教学方法——动态分层异步教学法,构建了动态分层异步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构和实践教学结构,并在“传感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因此獲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以被测量信息流为主线,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方案

传感技术是专业平台课,它以物理学、电工学、电子学、工程光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是后续的检测技术、智能仪器、无损检测等专业平台课,在知识体系中作为先修课程的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基础课。传感技术、测控电路、误差理论、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仪器设计基础、智能仪器以及微计算机控制技术系列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上述信息流知识构成了整体仪器系统。传感器是仪器的最前端,是所有信号的来源,测量之首;测控电路在传感器的后续部分,把传感器的转换电路输出的信号进一步放大、滤波、整流等;单片机是智能仪器的运算部分,精密机械部分及仪器设计构成测控仪器的机械结构。

以往的教学方式,各门专业课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或者存在重复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学年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学习的是一门门独立的课程,缺少了课程之间知识的融合过程。一直到大学四年级进行学年设计,因课题组的课题内容而异,因导师的方向安排而异。以传感器为信息流源头,以测控电路、单片机、智能仪器、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实现传感、通信、计算的主体部分,同时不确定度分析是测控仪器的精髓,精密机械设计基础与仪器设计基础是构成测控仪器的骨架,于是我们以被测量信息流为主线构建出测控仪器的课程方案。融合相关课程的内容,删去课程内容交叠的部分,增加课程之间的学科交叉部分和关联部分的衔接,将几门课程知识综合在一起开设综合学年设计,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

(三)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律积极,并且兼顾学生个体特点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各大学采用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早已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传统授课方式是不必可少的一种类型,是一直以来毕业生毕业目标达成的一种重要保障形式。同时,课堂教学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研究性教学进行授课,使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教师辅助以基础知识的讲授,关键问题的提示、讨论式和参与式有机地融合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

动态分层异步提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课堂的主宰由教师变为学生,由学生收集资料,锁定问题,反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将传统的各章节内容分割为多个类别,授课之前的预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反转课堂前,教师根据学生查找的资料提出若干问题,并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企业调研等方式提前在组内形成方案和报告,上课时,通过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实现知识固化过程。教师系统讲授单元知识后,再分组讨论,教师进行指导。该教学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不同,可以参加不同的讨论组,参加不同的问题讨论,这样兼顾了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学结构

(四)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是课堂授课形式的重要补充,甚至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课程实验大纲、课程设计大纲的制定,应该充分反映课程体系的特点、课程内容的特点。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将系列课程知识综合到一个学年设计项目中,通过设计、制作、调试、分析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强化工程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创建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利用传感技术与可靠性实验室现有资源,创设大学生课外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研学与创新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开放性试验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以及创业实践项目等,引導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和创业发展能力。

二、综合学年设计的硬件与软件条件

综合学年设计围绕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省级精品课“传感技术”展开。近五年,综合学年设计相关课程修订了教学计划,调整了教学内容,编写了适合本专业的特色教材,为综合学年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传感器与可靠性专业实验室为基础,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教研组所在研究室购买二十余台检测技术相关设备,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技术为特色,在光学仪器原理和设计、精密计量测试理论与系统、虚拟仪器与智能仪器、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与仪器等多领域进行实验教学研究与探讨,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为综合学年设计提供了硬件条件。

教研组走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设立综合学年设计或相近教学改革计划的高等院校,借鉴其优势和特点优化自己的学年综合设计分组、分类讨论专题。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用人单位走访、毕业生访谈等方式,调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此教学改革方式的认可程度和有效程度,并且根据回馈,有针对性地改进方案。

三、试行效果与分析

综合学年设计自2012年构想并拟定试行方案,到目前为止为7轮本科生授课试行,累计1500余人次。总体受到本科生及后续课程教师的良好评价。部分学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检测系统。同时,综合学年设计为本科生各类设计大赛提供培训和设备。

调查结果显示,支持综合学年设计的学生占80%。持不支持态度的学生认为,信息量过大、任务繁重,影响了课上知识的有效吸收,这是今后需着重改进之处。

本文设计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可推广至具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或相近专业的其它院校,也可将学年设计模式应用于工科其它专业。

四、结论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关课程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分别在团队建设、课程体系、方法改进、平台创新等环节进行了设计与创新。此外,分析了实验室条件和教学资料对综合学年设计的支持。7轮本科生授课试行结果表明,方案受到本科生及后续课程教师的良好评价,部分学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检测系统,支持率达80%。本文方案可推广至具有相近专业的其它院校,也可将学年设计模式应用于工科其它专业。今后工作重点为进一步细化各具体设计任务的难度系数,以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胡兵.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28-30.

[2]蔡晓庆.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库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智库时代,2019(4):200-201.

[3]李进才,孙超.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55-57.

[4]陈树兰.浅谈国外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现状[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4):51-54.

[5]梁清.面向准研究生的固体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143-144.

[6]黄恺.机制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运作模式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116-118.

[7]郑文.谈苏格兰大学本科教学的“以生为本”[J].中国大学教学,2010(5):94-96.

[8]田彬.基于能力导向的大学数据库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0):85-8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省精品课的测控技术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方法综合改革创新研究”(编号:JG2201201114)

作者简介:吴海滨(1977-),男,汉族,上海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传感技术精品资源课、O2O、MOOC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通讯作者:王北一(1983-),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成果转化等。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年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策略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具备系统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知识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针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并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当中,离不开文献研究、信息分析综合、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等能力的培养。学年论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届的学年论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质量参差不齐,写作水平普遍不高,距离工管复合型综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仍有不少差距。因此,分析影响学年论文写作质量的因素,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对策,有助于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

1影响学年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1.1客观因素

开课学期和时间安排。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学年论文为一般必修课程,学分为1分。文献检索与学年论文1安排在第4学期,学年论文2安排在第5学期,学时数均为1周。但实际上这一周的实践教学,是穿插在学期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利用上课学习之余的空闲时间进行的。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布置学年论文写作任务呢?给学生留多长的写作时间合适呢?从以往来看,指导教师一般会在学期结束前 1-2 个月布置论文写作任务,进行论文写作指导。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各专业课程考试或是课程设计相对集中的阶段,学生常常无暇顾及学年论文的写作,有些学生就随便从网上找一篇敷衍了事。而一篇好的学年论文,从选题到最终定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学年论文1,是大学阶段论文写作的开始,对于一群初次接触学年论文写作的大二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长时间训练,想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学年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1.2主观因素

1.2.1师生思想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学年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造价事务所、工程咨询单位等领域,从事工程项目技术、咨询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学年论文是后期毕业论文写作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但一些学生对学年论文的写作意义不了解,认为论文质量好坏不影响毕业和以后的工作,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写,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部分教师对学年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年论文是围绕本学年专业课程而开展的综合训练,离不开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储备。相应地,作为专业课教师,除了讲好课程之外,也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毕竟,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仅靠学年论文指导教师搞短期突击是很难见效的。

1.2.2学生能力有所欠缺

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弱、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加上文献资料阅读数量较少,写作起来非常吃力。

缺乏论文写作训练。有些同学进入大学前,没有过写小论文的经历,不知道怎么查文献,不知道怎么写;有些同学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作水平低。

文献利用和资料选择整合能力较弱。学院要求学生撰写学年论文,要查阅一定数量中外文献(至少10篇)。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与课题直接有关的,以近三年发表的文献为主。但实际上,一些学生并不太重视参考文献。主要问题有:搜集文献的能力较差,查阅和引用的文献数量不足;对搜集到的资料不懂得如何选择与运用;引用文献陈旧,甚至是十几年前的文献资料也拿来引用,导致论文价值不高;引用的大都是中文期刊,外文数据库引用较少。

未认真选题,研究框架不合理,研究方法单一。由于学生在选题前没有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出现学年论文题目陈旧、雷同;题目范围太广、难度过大、题目与专业严重脱节;论文逻辑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的情况也很多。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

论文写作不规范。学年论文包括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的中英文,正文和参考文献。学生在写作中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排版不规范、各级标题字体不规范、图表格式不规范、文献引用标注不规范等方面。

1.2.3过程监控不到位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过程缺乏严格的检查和监督。由于论文时间安排的局限性,学生赶工赶进度,仓促应付,有时到了预定的时间还交不齐,质量更是难以保证。而教师要在1-2个月时间完成学生从选题到定稿的所有工作,难免出现监控不到位,质量把关不严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很难在所有环节上都指导到位。即使提出修改意见,但从初稿到二稿、定稿也只有短短二三周时间,修改完善的质量也是难以保证。

2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的路径

2.1贯穿学期的学年论文全过程指导

(1)论文写作准备阶段。主要是编制学年论文教学大纲和论文撰写规范,做好进度安排。改变传统的1-2个月集中写作方式,把学年论文的写作贯穿整个学期。教师在学期初不久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选题调研,2-2.5月的时间完成初稿,1.5月-2月修改定稿。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做学年论文,同时,老师指导的时间更充裕,指导工作更细致。

(2)论文写作阶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方式,加强对写作过程和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在线下,以自己的写作经历为例,从论文选题、文献查阅、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步骤、研究方法、论文的格式规范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线上则以QQ和微信为主,结合面见面指导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论文完成阶段。认真审阅初稿,针对初稿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终稿的格式、内容、学生的能力和过程表现进行评价,并给出恰当的评语。

2.2加强学年论文写作与理论知识储备教学的结合

学年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多次的写作训练。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笔者在近几年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已经尝试增加相应的写作环节,如結合学科发展的前沿或热点问题,让学生查找阅读分析资料,独立完成课程小论文写作,作为平时作业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从而为学年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决学年论文质量不高的现状。

3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3.1严把选题关

选题是完成学年论文的首要工作,是保障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题从哪来?应该体现专业特色,富有学术意义。工程管理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按专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和法律四类平台课程知识。所以,在进行选题指导时,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突出这种多样性。笔者统计了2017届45名同学的选题,涵盖设计、施工、造价、管理、法规、招投标等多学科领域。从选题的来源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与行业发展热点相结合。选题中出现了营改增、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全过程工程咨询、EPC项目管理模式等字眼,体现了专业特点与行业热点的耦合。

(2)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有5名同学参与了教师的课题。选题有:废弃疏浚淤泥现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浅析生态发光透水砼的设计与性能;超高性能砼最优配合比研究及应用;论微生物矿化对软土加固的作用;废弃疏浚淤基生材料及固化初步研究。

(3)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如海绵城市理念在某城市道路中的应用,地铁建设对某城市建设的影响。

(4)与学生科研项目或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如房地产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论火神山建设项目的管理思想及启示。

3.2严把过程控制关

(1)选题控制。选题采用师生共拟的方式。通过下发学年论文任务书的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研究方向,利用参考文献,初拟论文题目、写作提纲,再由指导教师对选题的可行性及价值、提纲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参考文献等一对一地进行审查评价,并给予指导,共同确定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确保选题大小适中,研究方法恰当,工作量饱满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结构和内容控制。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论文观点不明确、结构不合理、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的;论文抄袭、内容空洞、东拼西凑的,都要在提出修改意见后,返回重写。

(3)格式规范控制。格式规范是论文写作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制定本专业的论文撰写规范,规定撰写要求和撰写格式。其次是对格式规范要求进行详细讲解,统一要求,给出样例。最后是严格训练规范性写作,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格式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不规范的都要重新排版。

3.3严把评价关

(1)选题评价:主要评价选题是否与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一致;是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是否体现专业发展最新动态;题目难度是否合理;工作量是否合理适中。

(2)内容评价:主要评价学年论文规范要求,文字质量与图表质量、文章层次条理性、语言流畅性和创新性。

(3)能力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外文能力。

(4)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年论文撰写过程中表现,难度水平和工作量等内容。

4结语

学年论文是工程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专业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都在学年论文写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学年论文的指导,其实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研究学年论文的质量提升路径和策略,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巧.经济类专业学生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教学研究,2019,42(1):32-37.

[2]吴云勇,马会.利用课题驱动改进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8,(9):320.

[3]董晓娟,李牧泽.本科学年论文写作问题及管理改革研究——以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学年论文为例[J].传媒法与法治新闻研究(2018年卷),2018.

作者简介:沈荣(1975-),女,江苏泰州人,研究方向:工程经济管理。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范文第3篇

2017年11月19日,由中国财务学年会组委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等单位承办的第22届中国财务学年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2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共同探究新一轮经济改革中的财务问题。

开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张敦力教授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姚莉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道扬教授分别致辞。郭道扬教授呼吁广大财务学者共同努力,促成中国的资本市场由投机的资本市场向投资的资本市场转变。主题报告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郭飞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马永强教授主持,西南财经大学樊行健教授、郭复初教授,ACCA代表肖建斌先生,南京大学朱元午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院长凌婕教授,天津财经大学盖地教授,武汉建工集团万建国总会计师分别围绕财务学科建设、互联网金融、财务创新等做了主题报告。与会代表就金融衍生品盈余管理决策、宏观经济波动融资约束与会计稳健性、家族涉入期望绩效压力与企业社会责任、高房价与公司研发等议题进行分组研讨。

闭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王华教授主持。中國财务学年会由中国财务学年会组委会发起,迄今已成功地举办了22届,为我国财务学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借助本次中国财务学年会的平台,大家对新一轮经济改革中的财务问题认识更深刻,友谊与学术交流也更上一层楼。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药研究;职业发展;课程内容改革;药物研究思想;地方高校

医药产业的发展动力源于新药研发这一重要环节,我国新药研发水平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新工科”战略、全球市场机遇、产业升级需求等都对制药工程学科人才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升华教学理念,推进教学实践改革,让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工作接轨,成为药学类人才成就事业的起点。因此,药学类专业(包括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等)本科开设综合应用性的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是新时期药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1-2]。

新药研究是一项多学科交叉渗透、多领域相互协作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是新药从实验室发现到上市应用的整个过程。它也是一项特殊的科学研究。新药除了具有商品化属性以外,其研制过程要求科学规范,研究试验及程序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和伦理道德;同时,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具有明确的应用属性,直接对接药企中的各项工作,应用性强,而且知识体系迭代迅速。鉴于新药研究与申报的复杂性和创新性,探讨其教学理念、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尤显迫切和必要。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不能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的教学上,必须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让学生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知道国家最新的战略部署,了解自己未来在企业中从事的工作。

为响应国家“新工科”战略、培养创新型卓越人才,济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制药工程系于2017年为大三第二学期学生开设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完成学生由理论向实践应用的转变。然而,经过两年的课程教学,笔者发现大三的学生此时大部分都在进行考研复习。根据笔者的调查,准备考研的学生占比逐年升高,有意向报考一流大学的学生人數接近100%;而2019年开始一流大学大幅增加保研名额,减少考试录取名额,使地方高校学生报考这些大学的难度进一步增大。面对严峻的形势,保考研、弃听课的现象日益严重。是否听课,已经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无关,而与教师讲的内容是否与考研有关。因此,此时的主要矛盾,是学生对未来发展的强烈诉求和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

一、问题的深入调查和解决方案的设想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地方高校大三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考研专业、未来工作、人生规划感到迷茫,以及自身的科学思维欠缺。反观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内容,是新药从实验室发现到上市应用的整个过程,其知识体系包含了药物化学、药剂学等考研课程,应用体系直接对接考研涉及的各个专业方向以及药企中的各项工作,而新药研究中的案例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故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能够完美解决大三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课题组要做的只是在讲授新药研发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将对应的考研专业和就业方向模块导入内容[3]; 同时讲解各种专业方向需要具备的能力、适合的性格,以及如何进行选择;还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复习相应的考研内容;最后,在案例教学中将药物研究思想抽取出来[4-5],并将其植入学生心中。

二、方案的实施

(一)学情分析

课程组对课程进行了改革,课前用Zuvio(出题优)软件[6] 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对于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的内容(专业知识、考研、工作、能力方法),你最感兴趣的两项是什么?” 。结果显示:地方高校大三学生的考研压力很大,对考研的关注远超其他几项(75.27%),而对于未来工作的重视程度次之(52.69%),对于专业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关注要略小一些。这说明地方高校学生的思想基本上是先考研,再就业,所以关注度上有个优先级。而双选考研和工作的人数占38%,也是远高于第二名17%(双选考研和能力方法的人数),但这也说明学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为了考研而考研。教师可以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考研不是为了考研而考研,不是大家都考所以自己就考,而是为了就业;应先选择未来从事的职业,再选择相应的考研专业,考研是为了让未来的工作更上一个层次。

(二)实施方案

课程组制订了以下改革内容,从根本原因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率。

1.在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知识中加入对应工作和研究生专业资料,以及考研课程的总结

以“新药的工艺与质量研究”一章为例,对应情况见表1。

利用学生对工作和考研的关注,通过结合生产应用实际,讲授课程知识,引导他们回归课程内容本身,使课程内容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以及考研深造息息相关。

2.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7]并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8-9],将教学与工作紧密结合

为了培养工程人才,吸引学生,课程组借鉴了CDIO工程教育经典模式,在部分章节全程贯穿了案例和PBL的教学方法,将教育过程放到新药研发工作领域的具体情境中。以“新药的工艺研究”中“小量试制”一节的讲述为例。为了让学生将实验室中做过的合成小试与实际生产联系在一起,本节课以工艺选择问题为切入点。同样是一个药物合成工艺的选择,在拿到候选药物前后、小试工艺确定、中试放大等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和要求,串起各个知识点,说明小试的目的和工艺选择的原则,最后将工艺选择问题作为大作业,模拟真实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状态,提前进行分组(三个班,每个班三十多人,各分成五组,每组自选一个组长,五个组长由班长领导),团队协作完成大作业。有这种对应关系,学生更容易进入一种真实工作的情景,从作业内容到团队的组建、组长的权限、组员的分工都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实操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为新药的中试放大内容学习做准备。此后仍然沿用此药物的合成作为例子,做到知识点连贯,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聚焦生产工艺选择的实际问题。

3.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引入能力建设和思政方面的内容

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首先,让学生了解各种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素养。比如:合成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些探索和承压能力,质量分析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细心和耐心的素质。其次,让学生了解一些选择技巧,比如:“如何确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中的四个思想实验、统计学中的决策学等。最后,让学生具备正确的科学观和就业观,针对一些普遍困惑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引导,比如:药品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新药实验必须符合伦理道德[10];考虑清楚到底是上三年研究生再进企业好,还是直接进企业工作三年好;女性的歧视问题;企业的996模式和724模式,等等。总之,应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正确选择自己职业和规划人生的能力,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先进行人生规划,再选择考研专业或者工作内容。

4.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对接生产实习课程

学生从课程中认知的工作和实际的工作相比仍然会有差别,实地体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让本学期的生产实习课程紧密对接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同时对生产实习课程进行改革,实习方式由“总—总—总”改成“总—分—总”。由从前都去大而全的企业、蜻蜓点水的参观实习,改为中间一次实习去一个政府平台——济南“药谷”;精选四个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由学生根据兴趣报名,由教师带队分别去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深入座谈实习,了解想象的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差异,从而重新调整目标,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5.新药研究与申报课程引入科研思维的训练

学生未来无论是从事研发类工作还是考研,科研思维都是必备的思维模式,这也是一门课程的灵魂。而这对于马上要步入大四,专业课即将学完的大三学生来说,是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一些药物的研发实例,引入思维模式的讲解,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讲胰岛素的研究时,重点讲了对照实验以及医学手术和化学对科学的贡献;在讲瘦素的研究时,重点讲了模型小鼠的培养、血管的连接和科研实验的思路;在讲新药的质量研究时,讲了一篇药剂药分方向的SCI论文[11] ,重点介绍科研文章的实验内容、撰写,以及书本知识和科研实验的关联。

三、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解决了地方高校大三学生诉求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课堂出勤率高,提问活跃。期末考试不及格分数段的人数下降了4.00%。2.与实际工作连接更有利于学生对药物开发知识的理解和系统掌握。3.学生对未来工作有了具体的认识,明确了考研和工作目标,会提前进行尝试,这也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改革后2015级比2014级总体就业率提升6.37%。4.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最后的调查显示:学生对课程内容调整、各模块比例基本满意,没有认为哪一方面内容过多或过少的情况;而在收获方面,57.5%的学生对未来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0.1%的学生也对考研专业选择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所有的学生对工作和未来的方向至少有了一定的认识,其中44.4%的学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70.8%的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做未来规划,这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强。当然,仅通过一门课的承载内容,很难让学生真正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关键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真正的工作,很难判断是否喜欢和适合。学校的教师、实验室都有限,仅有少部分学生能去教师的实验室体会和未来工作较接近的实验内容。今后需要进一步和公司合作,解决实习场所问题。

四、结束语

新药研究与申报类课程作为制药工程、药学类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唯一一门综合应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组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专业应用、考研深造学习内容相互渗透和衔接,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养科研思维,系统连接生产实习课程,最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能力和学习成绩,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当然,这次改革仍然有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将各模块有机结合;如何将前后的课程系统串联起来,让学院的教师和学校的相关部门都参与进来,形成完备的教学体系;如何借助企业的实习场所等。对这些问题,课程组将在未来几年进行不懈努力和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小平,冯承涛,常跃兴. 探析新药研发课程的知识体系与教学方法[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 99-101+135.

[2] 周见至,张海港,张建祥,等. 开设《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的实践与体会[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8): 3570-3572+3545.

[3] 张忠山,王晓梅,李敬芬. 对普通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考研问题的思考[J]. 药学教育,2012(5):11-13.

[4] 吴素香,熊阳,魏颖慧,等.CDIO结合案例教学的《新药研发概论》教学实践[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4): 451-453.

[5] 王萍,杨海燕. 科研课题案例法对学生中医科研创新思维素质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7):1620-1621.

[6] Chang T,Tsai Y,Wu F. Interaction Design of Digital Teaching Improv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A]//.Antona M, Stephanidis C, Antona M, Stephanidis Ceditors[C].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15-22.

[7] Bankel J,Berggren K F,Blom K,et al. The CDIO syllabu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xpected student proficiency[J].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3(3): 297-315.

[8] Lohfeld L,Neville A,Norman G. PBL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Views of Canadian Residents[J]. ADV HEALTH SCI EDUC,2005(3): 189-214.

[9] Barrows H S.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 A brief overview[J].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 Learning,2010(68):3-12.

[10] 付春梅,錢广生,赵媛媛,等. 药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 药学教育,2018(4):10-12.

[11] Wang G,Zhao D,Chen H,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UPLC–MS/MS 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emcitabine and its L-carnitine ester derivative in rat plasm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ral pharmacokinetics[J]. ASIAN J PHARM SCI,2017(5):478-485.

[责任编辑:陈 明]

[收稿时间]2020-05-22

[基金项目]本文受济南大学教研项目高中、大学、企业多主体“直通式”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济大教研JXGK1807)和基于云班课的新进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济大教研JZC1931)资助。

[作者简介]王凯铭(1979-),男,陕西西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制药工程实践教学。通信作者: 何文兴(1973-),男,内蒙古赤峰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植物发育调控。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测控技术;综合学年设计;实践教学;工程认证

引言

“测控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内容,主要包括参数测量、参数监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三方面。“测控技术”相关基础课程有传感技术、测控电路、误差理论、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微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学习上述基础课程之后,再开设智能仪器、测试技术等课程将知识溶汇贯通。上述课程按照“信息流的方向”设置,但在授课过程中,存在各门课程内容衔接不足、多门课程内容重叠等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是使测控技术相关课程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之一。某一门课程的学年设计内容,或多或少地与其它课程内容相关,在强调“检測技术”与“仪器”的整体性时则更是如此。

教学方法研究被各国普遍重视,具有独特的创新性的研究价值,以哈佛大学的 “案例教学法”为例,最新得到教育行业的普遍认可;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模拟训练法”,通过模拟现实政治中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技能;芝加哥大学的“观点烹调法”,利用交流观点和开展评论而丰富知识;京都大学的“演习教学法”已成为传统的教学科目。其做法是在指定教授的指导下,学生按特定题目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互相切磋,在教室里得到难得的自我表现机会[1-3];英国高校的“自主和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方法[4-6]: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案。方案设计大都以小组形式围绕“问题”展开,如大作业、综合设计、研究项目等。方案的“立项评审”由指导教师、部分学生、用人单位组成的评审小组来进行,它既是学生接受帮助和指导的过程,又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意义构建、交流表达、自我负责、能力培养的过程。进行“自主和交互式学习”时,学生可以自行选定学习内容、时间、方式、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可分散进行或集体学习。学习形式既包括查阅文献资料、自学、讨论、请教专家等,也包括调查、实习、实验、制作、测试、统计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跨时空的网络学习。这种教学是一种开放式、自主式、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开发学生诸如沟通、交流、角色转换、任务分工、团队协作、磋商谈判、妥协让步等人际交流技能。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创新性教学方式[7,8]包括,讨论组、课堂反转等方式,融合学习小组之间的配合与讨论,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扩展的教科书知识,讨论组提前准备工程案例以备讨论。日本大学的“讲座制”也是反转课堂与工程实践结合的一种成功方式,同样需要学生准备案例资料,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研究纠正,双方互动。上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美国高校也将上述授课模式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向。

综上,将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系统化,将学年设计任务设计为多样、发散的工程实践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提出方案并实现,再辅以教师的指导是综合学年设计的主流发展方向。本文拟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在内容、形式、硬件条件方面的方案,提出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

一、综合学年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在院系的统筹安排下,十余名授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参与开展“测控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梳理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工作。目的是:1. 使多门课程加强衔接、避免重叠,按信息流向梳理展开;2. 加强课程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

综合学年设计方案的制定主要遵循两个原则:1. 内容方面以增进课程知识的衔接与综合应用为目标;2. 形式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次教学为目标。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制定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教学团队和省精品课建设

课题组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多名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年富力强,已成为业务骨干。上述教师承担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部分主干课程的授课任务。

早在2004年专业平台课传感技术被列为学院唯一一门省级资源共享课,进入学校重点培育目录。围绕着省精品课建设,教学团队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方法研究,试图寻求一种适合当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并先后完成了多项教学改革项目,积累了较丰富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此后,对该课程进行了O2O建设,修订了教学大纲,调整了教学内容,编写了适合本专业的特色教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基础上,对现代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探讨,逐步形成了一种教学方法——动态分层异步教学法,构建了动态分层异步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构和实践教学结构,并在“传感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因此獲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以被测量信息流为主线,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方案

传感技术是专业平台课,它以物理学、电工学、电子学、工程光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是后续的检测技术、智能仪器、无损检测等专业平台课,在知识体系中作为先修课程的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基础课。传感技术、测控电路、误差理论、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仪器设计基础、智能仪器以及微计算机控制技术系列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上述信息流知识构成了整体仪器系统。传感器是仪器的最前端,是所有信号的来源,测量之首;测控电路在传感器的后续部分,把传感器的转换电路输出的信号进一步放大、滤波、整流等;单片机是智能仪器的运算部分,精密机械部分及仪器设计构成测控仪器的机械结构。

以往的教学方式,各门专业课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或者存在重复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学年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学习的是一门门独立的课程,缺少了课程之间知识的融合过程。一直到大学四年级进行学年设计,因课题组的课题内容而异,因导师的方向安排而异。以传感器为信息流源头,以测控电路、单片机、智能仪器、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实现传感、通信、计算的主体部分,同时不确定度分析是测控仪器的精髓,精密机械设计基础与仪器设计基础是构成测控仪器的骨架,于是我们以被测量信息流为主线构建出测控仪器的课程方案。融合相关课程的内容,删去课程内容交叠的部分,增加课程之间的学科交叉部分和关联部分的衔接,将几门课程知识综合在一起开设综合学年设计,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

(三)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律积极,并且兼顾学生个体特点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各大学采用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早已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传统授课方式是不必可少的一种类型,是一直以来毕业生毕业目标达成的一种重要保障形式。同时,课堂教学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研究性教学进行授课,使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教师辅助以基础知识的讲授,关键问题的提示、讨论式和参与式有机地融合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

动态分层异步提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课堂的主宰由教师变为学生,由学生收集资料,锁定问题,反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将传统的各章节内容分割为多个类别,授课之前的预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反转课堂前,教师根据学生查找的资料提出若干问题,并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企业调研等方式提前在组内形成方案和报告,上课时,通过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实现知识固化过程。教师系统讲授单元知识后,再分组讨论,教师进行指导。该教学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不同,可以参加不同的讨论组,参加不同的问题讨论,这样兼顾了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学结构

(四)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是课堂授课形式的重要补充,甚至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课程实验大纲、课程设计大纲的制定,应该充分反映课程体系的特点、课程内容的特点。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将系列课程知识综合到一个学年设计项目中,通过设计、制作、调试、分析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强化工程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创建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利用传感技术与可靠性实验室现有资源,创设大学生课外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研学与创新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开放性试验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以及创业实践项目等,引導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和创业发展能力。

二、综合学年设计的硬件与软件条件

综合学年设计围绕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省级精品课“传感技术”展开。近五年,综合学年设计相关课程修订了教学计划,调整了教学内容,编写了适合本专业的特色教材,为综合学年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传感器与可靠性专业实验室为基础,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教研组所在研究室购买二十余台检测技术相关设备,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技术为特色,在光学仪器原理和设计、精密计量测试理论与系统、虚拟仪器与智能仪器、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与仪器等多领域进行实验教学研究与探讨,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为综合学年设计提供了硬件条件。

教研组走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设立综合学年设计或相近教学改革计划的高等院校,借鉴其优势和特点优化自己的学年综合设计分组、分类讨论专题。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用人单位走访、毕业生访谈等方式,调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此教学改革方式的认可程度和有效程度,并且根据回馈,有针对性地改进方案。

三、试行效果与分析

综合学年设计自2012年构想并拟定试行方案,到目前为止为7轮本科生授课试行,累计1500余人次。总体受到本科生及后续课程教师的良好评价。部分学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检测系统。同时,综合学年设计为本科生各类设计大赛提供培训和设备。

调查结果显示,支持综合学年设计的学生占80%。持不支持态度的学生认为,信息量过大、任务繁重,影响了课上知识的有效吸收,这是今后需着重改进之处。

本文设计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可推广至具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或相近专业的其它院校,也可将学年设计模式应用于工科其它专业。

四、结论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关课程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分别在团队建设、课程体系、方法改进、平台创新等环节进行了设计与创新。此外,分析了实验室条件和教学资料对综合学年设计的支持。7轮本科生授课试行结果表明,方案受到本科生及后续课程教师的良好评价,部分学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检测系统,支持率达80%。本文方案可推广至具有相近专业的其它院校,也可将学年设计模式应用于工科其它专业。今后工作重点为进一步细化各具体设计任务的难度系数,以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胡兵.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28-30.

[2]蔡晓庆.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库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智库时代,2019(4):200-201.

[3]李进才,孙超.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55-57.

[4]陈树兰.浅谈国外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现状[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4):51-54.

[5]梁清.面向准研究生的固体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143-144.

[6]黄恺.机制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运作模式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116-118.

[7]郑文.谈苏格兰大学本科教学的“以生为本”[J].中国大学教学,2010(5):94-96.

[8]田彬.基于能力导向的大学数据库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0):85-8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省精品课的测控技术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方法综合改革创新研究”(编号:JG2201201114)

作者简介:吴海滨(1977-),男,汉族,上海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传感技术精品资源课、O2O、MOOC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通讯作者:王北一(1983-),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成果转化等。

上一篇:初中综合实践论文下一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