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论文范文

2024-02-12

电子技术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整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基于此,在慕课大型教育平台的指导下,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开展对其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通过分析慕课对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内容、课堂反馈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从课程教育理念、课程整体建设和课程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以期为慕课背景下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全新的思路,并以此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电工电子技术专业人才。

关键词:慕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0引言

慕课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规模较大的开放式在线课程,也是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一种产物,慕课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在有关教育的研究中,更有此方面领域的研究专家提出,慕课教育是当下教育市场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产物,也属于教育研究界的主要产出成果,因此慕课在我国教育市场的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慕课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较早,但在我国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仅在部分高校当中实现了具体的应用[1]。但由于慕课的应用优势,更多的高校领导层人员均逐渐提高了对慕课的重视程度,因此其应用的效果逐步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慕课正强烈冲击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2]。当前高校当中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而对于培养学生电工电子实践能力并未进行过多涉及,造成学生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储备,但在具体实践中无法将其转换为实际的现象。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慕课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开展其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1慕课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分析

当前各个高校当中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仍然采用以板书、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方法更加单一,加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各项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因此常常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并在极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应当参与到课堂当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因此对于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的积极性难度更大,也更加无法实现对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力的提升。在慕课产生后,课程教育模式的创新得到了新的生机,更严重影响着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对此,本文从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课堂反馈两个方面开展对其影响分析研究。

1.1慕课对课程教学内容影响

当前,大部分高校当中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都是以每节课45分钟为一个课时,并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实现对其基础理论和例题的讲解为主。在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后,每一节课程中的信息量成倍增加,并且教学和学习的节奏更快,大部分学生都会反应出现应接不暇的现象,在对一个知识点未完全理解的情况下需要快速地进行对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若学生的思维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4]。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慕课通常每一节视频只有不到20分钟,有的甚至更短,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更注重对某一个问题的集中解决。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注意力有效的集中,并紧跟视频中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容易获取到相关课程内容的知识。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若存在没有听懂或没有理解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将视频暂停或重复播放,直到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识。但在传统课堂当中,学生只能将没有理解的问题进行记录,可直接利用课下时间,与教师进行信息交互与在线沟通。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即可将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做到在短暂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1.2慕课对课程课堂反馈影响

课堂的反馈基本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与学时双方进行的主要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通常也是教和学两个方面。通过评价反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目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教学反馈内容是通过教师的提问和随堂测试等方式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及时、或有针对性解决当下课堂教学现状,那么在导出教学成果时,所取得的成绩也是相对较差的[5]。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无法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其他的信息交互渠道,与教师进行在线信息交流,那么不仅能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互动不足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近况。以此更加有效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1课程教育理念改革

为满足当前时代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要求,结合慕课教学方式对其教学理念进行改革。网络是慕课教学最主要的途径,教师应当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传道授业者,逐渐转变为SPOC编导,教师既需要充当课程教学中的编剧,还需要担任导演和演员以及后期。学生由于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其相應的学习模型也应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能够更加自主的选择上课的时间和地点。因此,教师为了更加适应当前的教学方法,对其自身教育理念应当进行不断创新。

首先,明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其次,通过慕课教学模式能够有助于学生向着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6]。由于部分高校当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实际授课时,只是向学生教授有关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技巧,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并未涉及。部分教师还存在“教授课本以外的知识是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思想,在向学生传授实践技能时会影响到学生日后考试成绩,将成绩看作是衡量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的唯一标准。这种教学思想十分不利于对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培养,并逐渐让学生失去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严格避免这样的思想产生。最后,教师也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因为教师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引导者。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当做到对传统陈旧教育理念的摒弃,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对新事物和新思想的开发和创新当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将传统教育理念摒弃,愿意更加积极地将新的技术和教学手段融入到对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当中。

2.2课程整体建设改革

在明确了慕课教学的教育理念后,应当以此为基础,在进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符合当代应用型综合人才的培养方案需求,又要结合相关专业未来发展的特点,实现对课程整体建设的改革。首先,加强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吸取慕课教学的应用优势,并兼顾教学时所需的各种测试任务,以此让教师能够更加及时的获取到学生在这一阶段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其次,对于慕课的根本载体——网络教学平台,高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应当适当增加对其的重视程度,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不断优化网络教学平台及相关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当中,需要通过多种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网络资源的扩充,以此为高校课程教学、为学生泛在学习等提供一个更加优越的学习与教学条件。最后,在构建慕课教学的背景之下,还应当辅助建立该课程与相关学科的考核体系。根据基于慕课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生在线学习、见面课程学习和期末考核进行细致划分,根据其不同的重要程度,将其评分占总体的比例划分为45%、25%和30%。通过更加合理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最终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更让教师能够以此为基础,在开展后续一系列课程教学时,能够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为其创造更加有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3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在实现课程整体建设改革后,为进一步确保教学的顺利实施,除上述提出的相关教改行为,还应当根据教师的教学工作实施现状,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课本内容、实践操作项目内容等,进行针对性改革。并注意在改革内容的过程中,要确保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具备一定贴合能力,以此为依据对整个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并且安排的过程应当具体到每一节课程,对每节课程的教学重心进行明确,并以此为基准进行展开讲解,对于内容当中涉及到更多现实问题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延展,让学生在未来遇到相同问题时能够具备一定的基础和准备[7]。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容易的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并学会对其他知识的自主学习[8]。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样重要,因此将课程当中的内容按照知识点划分后,可以在两个知识点之间引入随堂小测验的形式,让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实时的在线讨论,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测试结果的快速反馈让教学更加及时的掌握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情况,能够进一步的增加教学的时效性,以此提高整个教学的综合质量。

3结束语

在慕课教学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整体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而在这样的大环境当中,建立以教师作为引导,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和相关教学方法、内容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电工电子技術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更强的电工电子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洪萍,王丽萍,王保琴,等. 构建学生高度参与的大学活力课堂——以“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49):283-284.

[2] 马慧琼,沈晓莺,韩宏哲,等. 电子技术安装调试教学套件设计——基于电子技术竞赛的资源转换[J]. 电子制作,2020(24):58-59+25.

[3] 韩小平,张志勇,杨威,等.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2):152-154.

[4] 刘丹妮. 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4):144-145+148.

[5] 张芬,程鸿,章权兵,等.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08):71-74.

[6] 曹宇,卜桂玲,王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教育专业为例[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0,28(04):132-134.

[7] 沈俊慧. 基于EDA技术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以NI Multisim软件实施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0):74-76+95.

[8] 何建华,林少玲. 新工科背景下的“二元制”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电工电子及测量技术》课程为例[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153-154+159.

第一作者:钟川桃,1974年7月,女  ,汉,湖南省新邵县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应用电子 410007

杨国辉,1974 年 1 月,男,汉 ,湖南常德,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历: 研究所,职称: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飞机电子设备维修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410007

电子技术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从数字电子技术书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出发,结合multisim软件的特点,分析了multisim软件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优点。

关键词 multisim 教学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

0引言

数字电子技术是理工科专业中一门核心的专业基础课,与高等数学、模拟电子技术和电路分析基础等理论课程联系紧密,且研究问题抽象难懂。该课程实践性强,在电子类实践课程中应用广泛,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研究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主要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再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然而,在进行理论学习时,由于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学生不容易掌握,且不能通过实验现场演示帮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辅助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因此,基于传统的教学缺点,今将multisim软件引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在多媒体理论教学中,通过实时的multisim软件现场教学仿真演示,学生直接的观察和分析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multisim软件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优点

1.1 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理论教学中引入multisim软件,打破了传统直接理论分析,能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时演示。在各类逻辑电路的应用中,传统的教学知识通过电路图的理论跟分析,让学生掌握逻辑电路的应用,然而由于问题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现场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效果良好。

图1 74LS160构成六进制计数器

以时序逻辑电路中的计数器为例,集成十进制同步计数器74LS160和74LS162应用广泛,因此,74LS160和74LS162的应用是重点内容,传统教学是给出应用电路图(如图1所示为利用74LS160构成六进制计数器),理论分析其输入输出。在教学中引入multisim软件进行现场演示,生动直观,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1.2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优点

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传统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较少,在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利用实验箱,操作简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入multisim软件后,学生可以通过软件中丰富的虚拟仪器和元器件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3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优点

由于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在当代大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生的自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的重要任务,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引入multisim软件后,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兴趣和爱好设计仿真自己感兴趣的小制作,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仿真软件中有比较全面的模拟仪器和元器件,学生可以在节约支出的情况下,进行电子设计,为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论

如何提高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是教学中的重点,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入multisim软件,既有利理论学习的掌握,又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晓安,董秀峰,杨颂华.数字电子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138-180.

[2] 杨志忠,卫桦林.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22-226.

[3] 尹勇,李林凌.Multisim电路仿真入门与进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25-228.

[4] 聂典,丁伟. Multisim10计算机仿真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307-332.

电子技术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制定了课程主线,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围绕主线而展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增加技能考核,有机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良好。

关键词:数字电路;技能考核;以问题为纲

作者简介:乐丽琴(1981-),女,湖北孝昌人,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栗红霞(1978-),女,河南开封人,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63)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数字电子电路一般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尤其是大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能力。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培养的学生以后将以电子产品的生产、维护、维修等为主要就业方向,工作中要求的是实际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硬件设计与开发实践技能,是本校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核心。本文结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从课程内容改革、实践环节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旨在使学生切实掌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对数字电路基本分析与设计能力。整个教学内容改革遵循以下原则:强化集成、淡化分立;强化外部特性、淡化内部器件原理;强化宏观设计、淡化微观细节;强化定性分析、淡化定量推导。如教学内容应减少或删除器件内部结构的分析过程,着重介绍器件的作用功能、注意事项、应用场合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增加电子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突出工程性、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

1.课程内容主线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制定了一条课程主线,它由数字逻辑电路的两大主要分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构成主要研究内容,由电路基本分析与电路基本设计构成主要研究活动,由“轻内部结构分析、重外部特性及功能应用”构成主要研究原则,课程教学主线如图1所示。课程授课内容、授课重点、授课方法围绕课程主线而展开。

2.教学内容安排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教学的延续性,以少、精、宽、新为原则。大幅度地削减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增加对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和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的讲解。对于中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其内部电路一般不作为重点,着重其外部功能及应用,集中精力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精心讲授。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能力培养着眼,精讲多练,注重讲、练结合,加强综合训练,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讲解课程一般知识外,还要注重内容的广度。尽量多地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分析、归纳、总结问题,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地理解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乃至创新能力,注重理论知识和电路实际应用技能紧密结合,将电子技术新技术、新器件及时地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中,以适应电子技术发展需要。

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制定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环节比重,实验课程占总课程学时由原来的20.8%改为38.1%。

1.实验项目综合化

实验项目内容在安排上围绕课程主线进行,[2]使理论课和实验课成为有机的整体,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加强实物制作类实验项目,同时改革传统实验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对实践技能的实施过程的考核,其目的要求如表1所示。

单次实验成绩有两部分构成:电路设计、电路搭接、测试等实验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60%;实验报告成绩,根据实验报告评定,占总成绩的40%。

2.课程设计实物化

题目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体现整个课程设计的完整性和先进性,强化工程综合应用意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进行一次较全面的综合设计练习,[3]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课程设计做到一人一题,且在学期开始就告知学生题目及指标要求等,使学生在明确目的及要求的情况下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方案选择、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等过程,体现柔性管理。

3.把提交专业作品列入课程要求

依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骨干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当学期完成1~2个专业综合作品。“数字电子技术”作为本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当学期由教师拟定或学生自行提出实践项目(元器件数量介于20个至50个之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电路的设计、元器件选择、电路制板、元器件安装、电路焊接及调试等过程,并达到规定指标。同时提交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设计报告,对电路原理、调试技术进行阐述,并重点对电路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优化方案。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60%+实践考核40%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考核重点考核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实践考核包括平时实验成绩和期末实验考试两部分,比例为平时实验成绩占60%,期末实验成绩占40%,平时实验成绩中验证性实验占15%、设计性实验占45%、综合性实验占40%,依据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定;期末考试项目并不是教师重新出题,而是学生做过的实验项目中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由学生抽签决定,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元器件安装、调试等过程,由教师依据参数测试结果评定成绩。

四、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课程组教师一直探索研究“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形成了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板书+多媒体+网络相结合的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重点实施“以问题为纲”的教学方法。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高思辨、高互动”,形成互动式、启发式教学

高思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层层推理、循序渐进,适当设置悬念与疑问,并留给学生一定创新思维的空间。如讲到数字集成电路芯片时,对于内部结构作简化处理,重点在外部特性及功能上,由功能示意图、功能表到应用举例逐步进行,层层深入,在讲解完一个类型的举例后,适当增加辅助功能、设置悬念的问题,并留下作为思考,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高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各种学生活动,大小结合,难易适度,师生对话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能够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例如给出小型数字系统设计电路,由学生修改部分电路并更换部分元器件,并当堂讲解更换方案,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2.实施“以问题为纲”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纲”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即从实际生产和职场第一线中提出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提升和推延,从而发现新的问题,再引入新问题的探讨,即把每一次讲授均变成一次创造研究的尝试和训练。此种方式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效果非常好。例如在讲解集成逻辑器件计数器及应用时,讲完计数器的概念就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所见哪些是计数器,讲完计数器的功能时就提问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时钟跟计数器有何联系,并逐层分析24小时60分60秒计数的功能如何用计数器实现。学生很快理解并能够灵活地在其他场合应用运用计数器了,效果很好。

3.板书+多媒体+网络相结合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在同样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又可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学生可获得关于该课程的各种信息,实现网上学习、网上答疑、网上作业、网上测评等。网络有机地结合板书教学,以扬长避短,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五、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实施“以问题为纲”教学模式,增加技能考核与能力培养内容,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有些学生甚至在实验课上更换部分元器件,从而改进设计方案再做实验,同时学生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参加全国学科竞赛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获项。学生课程设计质量明显改善,能够独立完成方案设计、器件选择、电路调试以及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制作实物调试结果基本上达到指标要求,离我校“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培养目标又更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郭广灵,段守敏,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2]黄成,翟丽芳.EDA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5(4).

[3]潘丹青,潘矜矜.基于能力培养的电路基础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7(2).

(责任编辑:宋秀丽)

电子技术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计算机与电子产品的逐渐普及,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于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人才产生了更大的需求,这也给高职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实验课程教学的角度入手,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高职院校电子、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的电子数字技术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与解决问题能力,当前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求十分迫切。

一、当前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内容缺乏合理性

与其他高职专业学科略有不同的是,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的学科,因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既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也应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但在当前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大多数的实验都以帮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为目的,实验内容不仅缺乏足够的难度,实践内容也比较少。这些实验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却微乎其微,学生往往只能够学到基础的实验内容,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更违背了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要求。

(二)实验过程要求过多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教师的实验安排上。数字电子技术学科知识的专业性较强,实验教学也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实验技能,学生在刚接触实验课程时,会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操作不熟练、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这些都属于实验教学中的正常现象。

但很多教师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往往会为学生设置过多的要求,如使用仪器、实验步骤、操作步骤等等,甚至会带领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依次的示范教学。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实验器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完备的实验器材与教学设备是开展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必要前提,同时实验器材的质量也直接关系着实验教学的效果。但由于资金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验室方面的建设过于落后,实验器材大多为多年前购买,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些实验器材在性能上以及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很多新型实验无法开展[1],由于设备一直得不到更新和有效的维护,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老化现象,设备故障频发,不仅浪费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实验体验,实验教学难以打到应有的效果。

(四)教师综合素质不足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整体上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综合素质上很多教师却仍有着一定的不足。首先,很多教师对于实验课程的认知存在着误区,认为实验课程只是理论课的补充,在实验教学时不够重视,教学中心出现了偏差。其次,部分教师虽然具有着较高的教学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并没有从事相关职业岗位的经历,对于实践了解较少,无法从实际工作应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这同样影响了实验教學的效果。

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策略

(一)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想要实现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就需要从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入手。一方面,当前数字电子技术的相关应用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技术更新速度较快,而课程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却相对较慢,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与技术更新速度,提高实验教学的现实性,高职院校需要在围绕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实验的同时,在教学中添加更多的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如CPU、微处理器概念等。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提升实验难度,添加实践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如数字音乐播放器设计、机器人控制等。

(二)加强实验平台建设

实验平台的建设最为重要的是硬件设施的完善,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实验平台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引入先进的实验设备,还要保证实验器材数量的充足,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实现一人一组。同时,学校应安排专人对实验平台中的器材进行严格管理,记录实验平台的使用情况,并定期进行维护与设备更新,对于故障设备要即使更换维修,以免影响到实验的顺利进行。另外,主开发设计在实验教学中得到了更多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开始引进了针对不同课程的实验平台,但这类实验平台需要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学生花费实验教学时间练习,对此,学校可以选择引进企业所使用的标准化实验平台,这样既可以节省实验时间,还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三)优化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的设计需要围绕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展开,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验操作能力。首先,要围绕同一实验课题设计存在一定差异的不同实验供学生进行选择,这样既能够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抄袭现象。其次,要将设计与实习结合起来,在拓展实验内容,增加实验涉及内容的综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中来。

(四)完善实验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是实验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体现学生实验学习成果的方式,传统实验教学中的考核机制主要是采用记分制的形式来计算学生的实验成绩,无法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实验学习成果[2],教师可以在实验考核机制方面进行完善与创新,开展多样性、动态化的实验评价,将每学期的最后一次实验课程作为实验考试,并把考试成绩、平时实验表现以及实验报告共同列为考核评价标准,其中综合性的实验操作作为主要评判标准。

(五)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首先,要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验中来,如EDA仿真技术等,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与个性特点来开展实验设计,对于学生在学科基础、学习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可以设置难度、内容不同的实验,开展分层式的实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另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帮助学生选择实验课题。

结束语:总之,当前阶段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只要根据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就一定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实现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燕.启发式教学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6(07):39-40.

[2]刘雅楠,李靖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4):5242-5243.

作者简介:杨明显,男,河南省上蔡县人,1980年4月出生,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应用。

电子技术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通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课题组的探索,经历了专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核心课程体系的确定、课程标准的编制等实践,开发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有利于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一、认真进行调研,确定课程改革方向

要做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就一定要高度重视调研工作,调研工作必须引起相关人员足够的重视。课题组一定要反复斟酌和修改调查问卷和调查对象,得到一套相对科学、完整的调查方案和具体的调查问卷。

通过调研了解到下面的信息:1.企业对毕业生的未来需求:在将来的十年之间,大部分企业会扩充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2.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企业适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职生就业的岗位大部分都是在维修、装配、调试、质检等四个方面,由此看来,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将来就业的主要岗位就是生产一线。3.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企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德才兼备,能够熟练进行各种业务操作,并且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肯吃苦、不怕累。4.课程结构亟待改善,当前的中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更加倾向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5.专业教师常用教学方法和中职生需求方面,教师当前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和中职生的需求密切联系,具体来说,教师更擅长板书教学,而中职生最喜欢的是信息技术和情境教学的整合教学方法。

通过认真进行调研,确定课程改革方向以及面临的困难,从而进行认真地探索,并且按照行业的职业岗位需求,更好地进行中职应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提升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

二、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密切联系企业专家

通过行业企业一线专家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分析”会议,对本专业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了非常有针对性地分析。通过“岗位定位和工作任务分析”会议,将 “元器件准备”、“装配”、“检测”、“调试”、“总检”五个工作项目初步的确定了下来。

专业核心技能直接关系到中职电子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工作的开展。专业要发展,就一定要弄清楚核心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专业核心技能的前提之下做出进一步的拓展,而并非让任何的领域都任意的发展。由此看来,明确专业核心技能及核心课程尤为重要。

经过深入地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密切联系企业专家,可以发现,应用电子技术的核心技能是: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技能、电路图的识读技能、电子产品的装接与调试技能、仪器仪表的使用技能。

三、构建核心课程体系,编写中职应用电子课程标准

(一)按照确定的核心技能,确定核心课程

所谓中职应用电子课程的核心课程,就是能够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中职生的学习效率、全面促进其它学科的开展的课程。虽然具备了上述的理论支撑以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定位,然而,为了做好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工作,仍然会面临着一些困难,需要想方设法进行应对,具体如下所述。

1.困难一:知识体系与行动体系的转变方面的困难。在现阶段,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以知识体系呈现,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中职生更喜欢那些以行动体系呈现的中职电子应用技术课程,如何应对这一困难?

应对方案:根据中职电子应用技术课程自身的特征,对于中职电子应用技术课程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在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都更加倾向于理论讲解,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这些课程的理论过于难懂,又缺乏实践操作,这就导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不能够激发起中职生的学习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要应对这一困难,就应该传承这些课程不可或缺的优点,并且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通过核心技能,就可以对中职电子应用技术课程进行重组,对于整个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打造,使其出现巨大的转变,对于一些中职电子应用技术知识点可以加入到《元器件与电路》、《功能电路的装配与调试》两门新确定的课程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中职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中职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实现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2.困难二:中职生的动手操作和课程理论不能够密切联系方面的困难。在现阶段,中职电子应用技术课程理论课、专业实训课面临着纯理论、纯实践的困难,这就导致中职生的动手操作和课程理论不能够密切联系。

应对方案:根据核心技能,合理设计中职电子应用技术课程。一般情况下,《电子工艺》课是和当前素质教育的思想最一致的,这一课程也受到了众多的中职生的喜爱。基于此,可以对《电子工艺》开展项目教学,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一个个的教学项目中获得最大的收获,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让中职生更加热爱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中职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将《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列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核心课程的设置,能够大幅度提升中职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避免了纯理论课程的枯燥无味的问题的出现。

(二)分工负责,共同制定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标准

1.根据相关的资料以及以往的实际经验和教学,确定制定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标准的主要途径。将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主旨确立为培养中职生的核心技能,将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材建设的主体确立为开发核心课程,将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确立为设计教学项目。按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色及各成员在实践中的经历,从而明确了编写课程标准的思路。

2.明确分工,分工负责,共同制定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标准。根据所确定的核心技能,并且参照当前的教学课程,在充分考虑到中职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按照行业企业专家的建议及中职应用电子专业工作任务分析表,合理制定出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第一,工作任务与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内容间的矛盾。对于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鉴于大家对于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的具体隶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进行综合权衡之后,对于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课程进行匹配,实现合理归类。

第二,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交叉重叠或者是被漏掉的矛盾。在设计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总和仍然没有出现变动,但是,中职应用电子专业总体教学内容的排序方式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变动。在中职应用电子专业教学内容的排序方面,存在着教学内容交叉重叠或者是被漏掉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合作,密切沟通,深刻反思,一方面要想方设法防止内容的重复性,另一方面,也必须高度重视每一项职业能力的落实。

第三,教学内容的筛选、排序间的矛盾。中职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学内容是复杂多样的,具体来说,《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课程中涵盖了二十多个电子小产品,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中职生认真主动地动手操作练习。然而,合理选择和排列教学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就应该适当地进行删减,对于原来的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一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邀请专家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建立健全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标准

在编写完成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初稿后,应该邀请专家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保证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标准能够真正做到科学、有效地提升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的改革将会促进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需要中职应用电子专业领域的教师、专家和学者不断努力,进行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改革,切实有效地提升中职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具备较强的中职应用电子专业技能的合格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孙慧,孙凯,王洪浩,贾冰心,赵娜菲.用科研实践推动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0)

[2]孙坚,王强.数字环境下“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方式的改进[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05)

[3]蔡俊,郭来功. 电子技术教学与中职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14)

[4]张庆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A].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11

上一篇:电子科学论文下一篇:研究生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