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论文范文

2023-09-19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电子信息技术是指在电子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的基础上, 实现对信息的获取、分析等操作, 从而为用户提高信息和设备服务。电子信息技术涵盖了各种技术, 比如说计算机技术, 电子光纤技术等, 由于其技术含量较高, 对企业来说是一大竞争力, 对提高其经济效益有很大帮助。对国家来说, 对提升综合国力有极大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朝着多元化等方向进行发展, 也在不断地扩大其应用范围, 而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在发展经济方面, 电子信息技术不仅带动了新行业的兴起, 对传统行业的带动作用也是惊人的, 所以, 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提高企业效率, 促进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信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一) 技术人才短缺

从目前来看, 高端技术人才的短缺是一个制约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严重问题。一方面, 电子信息技术对人才的要求极高, 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等多种复杂的技术, 还需要在国际化市场中能够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起步较晚, 尚未完全形成完整的人才培育体系, 所以人才的来源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尽管我们并不缺少某一方面很擅长的人才, 但是电子信息技术所需要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却是极度匮乏的。

由于复合型人才的缺乏, 导致复合技术的发展受到制约, 从而影响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起步较晚, 和其他发达国家本身存在差距, 造成了起点较低的局势。另一方面,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规范方面存在诸多的不合理情况, 所以在发展中会存在走偏的现象。总的来说,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 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形成制约了其发展。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研发投入等都在国际的较低水平, 再加上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缺陷, 创新能力以及关键技术的掌握不足, 这种来自上游的根本性不足对其产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次, 在下游的销售环节, 针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销售仍然处于价格为王的局面, 这种恶性竞争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由于真正的研发投入得不到公平的对待, 造成研究者对行业失去信心, 这种不良竞争的恶性循环, 阻碍了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 基础设施薄弱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电信网等, 但是从目前来看, 这些网络的发展并不能满足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其中存在的问题有联机检索的范围过于小以及数据资源的缺乏问题造成了信息收集的不全面, 再加上技术知识产权缺乏, 软件生产材料不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从根本上制约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议

(一) 注重人才培养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对人才的要求较高、需求较大, 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予以该有的重视。首先, 人才引进机制应该要有所创新, 由传统的引进单一型人才到引进电子信息技术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以此达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其次, 做好产学研相互合作的工作。加强学校培养人才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 从而使得人才的培养摆脱从前理论与实践相互不协调的窘境, 形成学校培养和企业需要的精准对接。另外, 加强企业和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 实现人才的引进, 以此来达到电子信息技术中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 政府方面也要予以支持, 实现人才的住房等基本需求的保障。

(二) 改善行业环境

电子信息技术的行业环境的恶劣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制约, 因此改善行业的环境有很大的必要性, 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 对研发投入大的企业予以公平的对待, 国家和政府需要进行相应的补贴, 以此来鼓励技术的研发工作。此外, 通过完善融资服务体系来解决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资金问题, 从而鼓励企业进行科研创新, 以此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 企业也需要自身寻找融资渠道, 适当地利用国家优惠政策, 而不是依靠低成本等劣质产品的提供来增加资金。

(三) 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从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环境来说, 仿冒伪劣产品、知识产权被侵犯等问题频繁出现, 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 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严厉打击市场管理的破坏行为, 从而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营造健康氛围。

首先, 国家应该加强立法,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进一步强化, 其次, 相关企业和人员需要普及法律知识, 知法懂法, 并且合理维护权益。再者, 针对违法现象, 要严厉打击, 而不能让法律制度形同虚设。通过一系列市场管理制度, 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环境, 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提供外在动力。

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 全球化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国际性的特点, 加上其运用的广泛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 电子信息技术会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无论在生产还是零售方面, 都呈现这一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会对不同的国家进行分工, 以此来保证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达到效益最大。一方面, 电子信息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将会转移到部分地区, 而其他较为发达的地区主要从事研发工作, 从而达成全球合作的态势。另一方面, 利用区域分工的方式, 有益于技术优势的发挥, 通过这样一个明确的全球分工过程, 电子信息技术将会在任何地区都有明显的优势。

(二) 多元化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同样也是必然趋势, 从研究电子信息技术的理论开始, 到其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到现在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所运用。这是其多元化的发展, 而在未来, 电子信息技术将会朝着更多未知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 虽然电子信息技术本身作为复合型技术, 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 融合更多技术将成为可能, 和其他技术的相互融合, 将会给电子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创造更多的可能。所以, 在未来的发展中, 电子信息技术的多元化也是值得关注的趋势之一。

(三) 智能化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 人工智能的兴起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其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提供了基础。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特点将会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说在电子信息技术中出现的模糊技术、神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研发机器人, 甚至在很多工作中可以代替人类。电子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 其智能化渗透于各个方面, 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 个性化发展趋势

从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 逐渐实现了规模化, 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 必定会在规模化的基础上, 朝着个性化的趋势发展。首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技术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追求其功能的同时, 更加重视的是其个性化。再者, 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属于技术类型产品, 除了技术之外并没有其他竞争力, 因此产品的个性化将成为其突破口之一。所以在电子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中, 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是其趋势之一。

五、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手段, 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克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信在未来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将一片光明。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基于新时代互联网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随之更加广泛, 但是也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起步较晚等原因,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通过分析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意义, 以及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此提出发展建议, 最终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希望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问题,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阳.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电子世界, 2018 (23) :106.

[2] 郭凌先.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信息记录材料, 2018, 19 (2) :5-6.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 智能制造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了几十年, 已经融入到了各行各业当中, 甚至深刻影响了一些行业的生产方式, 其中受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制造业。近年来, 智能制造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电子信息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不仅提升了生产制造效率, 而且打破了传统制造水平的限制, 让更多先进的产品被设计出来。

(二) 物联网

作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主要组成部分的物联网, 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互联网的认识。它所带来的物物互联、智能识别以及普适计算等新技术,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在未来, 随着物联网技术地不断发展, 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将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1]。

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困境

(一) 发展较晚, 核心技术落后

由于历史上的某些原因, 我国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方面起步较晚, 该学科的大规模发展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尽管从起步时, 国家就将其视为发展的重点, 但是在这个新技术研发周期逐渐缩短的时代, 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 我国也一直在扮演追赶着的角色。因此, 在电子信息科学的核心技术领域, 我国依然处在落后的地位。

(二) 行业内专业人才缺失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 我国的众多高等院校先后成立了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的专业, 努力进行专业人才队伍的组建。但是, 由于国外严格的技术封锁, 人才培养计划只能从零开始, 并且, 电子信息是一门高端科学技术, 要求的门槛较高, 所以人才培养的速度十分缓慢。放眼到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行业, 专业人才缺失的现象十分严重, 直接导致了行业发展的停滞。

(三) 产业结构不完善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不仅仅体现在某个科研机构当中, 随着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的出现, 这门技术背后所蕴含的巨大的商业价值也逐步体现出来。尽管国内的创业者们认识到了这一点, 经过努力, 在电子商务以及移动支付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在智能装备制造、高性能芯片生产等相关行业, 我们则相对落后。因此, 产业结构不完善, 也是目前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 加大资金投入, 打造核心技术

电子信息作为一项高端科学技术, 与之相关的多数是一些新兴技术行业,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物质成果, 为该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在资金的运用方面, 不能只顾眼前, 盲目投资, 虽然带来了一时的收益, 但是不能带来实质性的进步。因此, 在资金投入的过程中, 应该重点投资发展前景长远的新技术, 努力打造属于本民族的核心技术[2]。

(二) 较快专业人才的培养进度

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要想持续发展, 就需要持续的专业人才支持, 因此, 应该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速度。从高等院校的角度出发, 努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创新,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并且要联系实际,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创立大师工作室, 通过个别的优秀人才辐射周边, 带动企业员工的共同进步。

(三) 引入市场竞争, 完善产业结构

现阶段, 我国优秀人才的创业意愿高长, 涌现出了一大批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 其中绝大多数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关。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应该采取积极的帮扶政策, 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 在市场中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 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科技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主流, 在提升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同时, 也深刻影响了众多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 我们在正确认识到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异以及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后, 应该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通过引入科学、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 逐步完善相关行业的产业结构, 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摘要:技革命以来, 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普及, 以智能制造和物联网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电子信息技术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改变和定义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 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起步较晚、技术落后, 行业内专业人才短缺以及产业结构不完善等现实问题较为严重。基于此, 本文首先分析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后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课题, 最后在应对策略上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胡仁辉.探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困境与对策[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6 (12) :106-107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着社会的进步,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发达的社会,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等字眼越来越成为人们乐不思蜀的交流内容。网络的出现,让信息技术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让人们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经济市场的发展中越发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电子信息软件工程所占的比例尤为巨大。现在,人们的各类生活活动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辅助,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应用更是到处可见,甚至已经设计到了各种大小企业上,为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本文致力于研究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指出了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各个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 电子信息 软件工程 网络技术 发展现状

一、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计算机的发展越发快速,更新换代的速度让人叹为观止,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的发展主要趋向于这几个方面:第一,电子信息越来来高效化和快捷化。第二,电子信息更倾向智能化和集约化。第三,电子信息面向网络,实现数字化网络时代。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目的是为了给人类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提供实用性帮助,为人类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电子信息技术的特点,让当前的信息资源交流共享能够近距离进行,提高人类生活,促進社会发展。因此,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现状与发展

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方向逐渐向着电子学方向发展,就目前技术来说,电子学和光电子学是当今信息软件工程的主要发展技术趋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不断地提高,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电子技术的加入,能够使得电子信息技术记载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能量,促进了市场的发展,满足市场的需求,让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前景越发广阔。例外,信息技术逐渐想着多媒体和人工智能方向发展,这两种技术让计算机涵括多种领域的技术内容,让计算机处理器变得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技术需求,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此外,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逐渐向着实用性进展,所设计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生活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实用性提议。

三、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安全问题

由于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时候,忽略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例如,很多用户的身份信息被黑客盗取用来做违法犯罪的事情,用户各种账号因为使用的时候不注意而被别人盗取了账号密码,造成了金额损失和被盗用等等。因此,对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软件工程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库里保存的信息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准确性。除了对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安全管理之外,软件工程数据库本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这些存在的隐患,都应该要引起用户和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例如在数据库硬件上,要实时监测硬件的使用情况,若硬件出现损坏,一定要及时处理,以防出现数据泄露。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和网络维护人员要对软件工程数据库进行保护措施,设计防火墙等技术和其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防止被他人盗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关部门要严格完善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同时,用户应该要有对信息备份的思想,若计算机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数据不会跟随消失不见。

四、结束语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也不例外。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电子信息软件工程只有用于面对挑战,让挑战成为抓着每一个新机遇的奠基石。同时,电子信息软件工程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应该加强自身的应用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研究,并對其进行开发,让这些对人类社会进步有帮助的应用特征物尽其用,发挥出最大的用途,服务社会,服务人们生活活动,服务经济市场的运作和生产,让社会的发展需求得以满足。新时代下的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存在于高科技人才的手中,普通老百姓家里拥有计算机也已经是一件十分寻常的事情。尽管计算机网络已经涉及广泛,但是很多人还是对电子信息软件不甚了解,只关注了网络应用带来的积极作用,在使用的时候忽略了正确的使用,让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相继出现。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意识的不足,会给用户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因此,除了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对各种漏洞进行严格修改,设计出一个能让人们安全上网的应用,用户也要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使用意识,提高自身的辨认能力,杜绝不良事情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邵洋. 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与现代化技术[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5):182.

[2]吴梦杰,周青青,李小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发展方向及自主培养体系构建[J]. 电子世界,2016,(07):135-136.

[3]孙迎春,徐建东,蒋野. 计算机辅助软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103-106.

[4]肖攸安. 案例教学法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软件工程》课程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0):12-13.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问题;发展

0.前言

信息时代,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迎来了新一轮高峰。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下,电子信息技术势必向着产业化的方向逐步推进,这成为该领域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结合具体的结果以及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的经验,对我国该領域未来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展望。

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浪潮之中,电子信息技术渐渐变成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程度以及技术水平快速受到了现代社会之中各领域的充分重视。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处于的地位,在较大层面上受到国家内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与发展程度的影响。电子信息技术恰恰为众多科学技术之中的一类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其渐渐变成了反应国家与各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的一类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三十年进程中,我国针对电子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的投入逐步加大,包括大量的物力、财力以及人力资源,进而促进该领域实现了空前的腾飞。然而,在其实践发展阶段中,仍旧会包含一定的不足与缺陷问题,面对该现状只有由根本上扭转变更,从源头入手,方能促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上升到全新的高度,实现真正的升华。

1.电子信息技术内涵

由广义层面上来看,电子技术主要为涵盖计算机以及光纤、通信技术等在内的丰富性、系统性内容的总称。该类技术的应用与实现需要借助成熟的电子信息手段提供完善的前提保障。在此之上则要借助有关的载体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利用有效的处理加工,完成信息化的管理与服务。伴随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与持续进步,其逐步朝着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推进,该领域的进一步扩充发展将逐步同现代化网络技术实现整体化接轨,并成为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主动力。

研究开发较为成熟的电子信息手段,会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模式的全面变更。因此,不论展望未来或是立足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进程势必吸引国内社会更多阶层的高度重视。

2.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上升到全新的层面,然而却始终包含一些不足问题,具体体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首要问题在于欠缺专业性技术人才。近几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更新发展速度较大层面上受到有关技术人才欠缺的影响限制。虽然,我国较多高校渐渐设置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培养的专业人才总量渐渐变得充足起来,然而,在该类专业人才队伍之中,较多人员均为单一型发展的人才,其能够胜任完成的工作任务则往往限定在自己学习或负责的层面之中,针对其他丰富的相关领域却甚少涉足。面对单一型人才总量相对充分、复合型人才较为欠缺的现实状况,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建设发展在较大层面受到了制约影响。再者,国内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业人员之中,能够精通高端技术的精英人才始终较为欠缺,因此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全面更新发展的步伐。

再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环境资源匮乏的问题。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各行业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由于没能注重环境建设,因此导致了环境资源匮乏的问题。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也不例外,受到利益的影响,市场之中充斥着较多质量不佳、假冒产品,更有甚者随意剽窃他人研究的知识成果,导致了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陷入了企业恶性竞争的不良局面。这样一来,将大量的削减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竞争水平。影响的不仅仅是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在我国市场内部之中的竞争力,还波及到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竞争力。因此,只有严格整治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中不断滋生的非法行为、消除不正当现象,方能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强化该领域在国际社会之中的核心竞争力。

从产业结构上来讲,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仍旧欠缺一定的合理性。由于该领域在我国建设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因此使得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较多层面均包含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市场结构欠缺合理性。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系统结构的安排设置不同程度存在缺陷,因此在一定层面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形成了负面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应有效的扭转不合理现象,使之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方能够促进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实现长效发展。审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其渐渐具备了在国际领域跻身前列的实力与规模,然而在发展能力上仍旧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3.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方向

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注重不断的总结实践经验,方能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找准定位,实现全面提升。

3.1继续向着层次化与全球化方向发展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建设发展阶段中,国内各大企业以及国际之间应积极合理的进行沟通联系,具体涉及到技术更新、设备换代、产品研发设计以及销售管理等有关问题。在各国经济建设较为发达的区域,一些发展水平相对较强的企业借助自身具备的一定实力与丰富的发展经历,对于自身建设的产业结构做出进一步的合理优化,最终将变成更加科学的研究开发与设计规划产业。特别是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通常分布在欧洲地区,技术含量水平有限的工作则会渐渐转移发展至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从事。在国内之中,经济建设状况良好的区域通常会促进产业建设朝向西部区域渐渐转移。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电子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与层次化建设趋势将更加明朗。

3.2逐步实现集群化与产业化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体现一定内在联系的各类产业一般会渐渐演化发展变成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链。但是,针对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来讲,仅有在有关领域组合发展形成为统一整体后,方能令该行业领域实现更加稳定持久的发展。对比来讲,电子信息技术由于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晚,当前,仍旧处在发展阶段之中。而在该过程内,构建成为产业化的结构模式,走集群化的行业发展路线,势必令该领域建设发展的生存力实现更大的提高。在迎接严峻的考验以及挑战的阶段中,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势必会体现出强大的抵抗风险的综合能力。

3.3面向智能化、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将面向智能化以及多媒体化的方向不断迈进。其中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系统技术朝着多媒体化的方向推进,再加上众多智能设备的引入,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开创了良好的行业环境。可进一步提升实践生产效率,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取代以往繁杂的手工作业劳动,大大节省人力资源投入,并可提升产品生产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总之,电子信息技术早已发展变成反应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准。该领域发展建设将全面提速,我们只有明确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明确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积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方能激发电子信息技术核心价值潜能,推动整体行业的全面、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郎鹏,李国红,高志芳.我国电子信息重大装备技术进步思考[J].电子工艺技术,2009(1):104-105.

[2]蔡鑫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111-112.

[3]陈辉.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走向分析[J].商情,2013(13):131-132.

[4]姚红艳.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对城市交通客流量替代作用的定量研究[J].消费电子,2013(14).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作为促进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形式,应该在管理模式的构建上重点关注政府和产业两个层面。在政府层面需要完善海关监管制度,构建政府层面的配套政策、区港联动,实现产城一体化等。而在产业层面需要明确功能定位,突出特色产业和特色功能,打造全球化物流中心、提升区内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临空产业集聚等措施。

关键词:综合保税区 自由贸易区 管理模式

随着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正式封关运行,意味着河南已经有能力承接世界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如果它能够全部实现理论上的九大功能,那么它将对河南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因此,它的管理模式的构建也受到了省、市、区等各级政府层面和企业界的密切关注。

一、关于我国保税区的性质

我国保税区是在吸取了世界各自由区的成功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又有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性质上既具有世界各自由区的特征,又是我国对外开放、积聚投资、实行投资贸易便利的特殊区域。首先,它是自由区。保税区作为我国境内的一部分,其货物及货物的进出仍处于海关的监管之下,仅在进口税费上视为“境内关外”。其次,中国保税区与国外的自由贸易区的性质又完全不同。最早在1994年的天津会议上,定义了它的性质——“保税”,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它既不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更不是经济特区。之后,随着一个个保税区的设立,各区域的地方政府也希望保税区作为一个吸引投资、聚集企业的开放区,从而在带动本区域经济增长上发挥作用,但它的实质和自由贸易区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管理现状

按照河南省委确定的“市管为主、省级扶助”和“两级三层”的管理体制,成立了省、市两级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省级负责宏观指导协调和推进政策落实,市级负责实验区建设具体工作;设立了实验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管理机构进行套合,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负责实验区各项工作的落实,形成了职责明确、协调联动的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省市赋予实验区享有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施“职能”与“区域”全覆盖。管委会内设12个局办,市直职能部门派驻机构3个,还有公、检、法机构3个。另外,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有关事宜由管委会下属的口岸局负责管理,重大事项由管委会决定。

三、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管理模式之构建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成立之初,必定也会面对以往保税区所面临过的各种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思路无非两种:一是保持现有的发展模式,局部调整现有的政策;二是为保税区重新定位。而郑州综保区只能选择后者。

(一)政府层面

1、完善海关监管制度

外国投资者在保税内或自由经济区内经营,首先考虑的是投资风险和投资环境。是否投资的决定既取决于政策的稳定性和经济因素、基础设施条件等,也取决于经济法规与海关监管制度的健全与否。

首先,有效放开一线的监管,应该以革新现有的“报备程序”为手段。目前保税区的一线实行须向海关报备的程序,而这一程序实际上都是参照普通海关报送手续制定出来的,虽然在制定过程中有大部分的精简,没有真正体现自己保税区的特殊区域这一特点,所以在程序上和普通海关几乎没有多大的本质上的区别,这导致在实践过程中很大程度地限制了贸易流转的效率。由此,我们可以参照《京都公约》中有关各项海关业务制度,按照其中相关规定来简化报关手续,一方面解决了保税区在一线上繁琐的报关程序,又能融入到国际主流的贸易规则。

其次,调整、改革并完善区内海关监管方式。海关监管方式要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货物监管模式为整个区域监管模式,即:在保税区内,货物不用向海关报备而自由流通,当然企业也无须上交任务税费,只有当货物出入保税区时才进行监管,也就是所说的“管住二线”,将监管重心由一线转移到二线上来。特别是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和航空港区的联动试点的基础上,可以在全区内避免综保区和航空港区的重复监管,从而实现统一监管,并将这一监管经验在两区全面推广。

2、构建政府层面的配套政策

在综保区内吸引投资需要有优越的投资环境,而这一环境的创造离不开政府层面与之相对应的配套政策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综保区内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政府层面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健全与完善综保区立法。从国际上自由贸易区与保税区相类似的区域上来看,我国的保税区、综保区等区域在立法层次上是偏低的,而且缺乏全国性的、统一性的立法。目前,全国各地的此类区域往往各自为政,各自出台一些区域性法律规章,而使对于这些区域的法律最高指导层次仅仅停留在地方的部门规章。因此,应从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来为保税区的功能和作用定位,尽快制定“全国保税区管理条例”以及相应的其他立法与条件。

二要构建各种有利的配套政策。一方面尽快出台相关支持保税区发展的意见,在土地资源开发、审批权限下放、大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各项优惠政策和方便条件,吸引跨国物流企业、投资企业等入驻,推动其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承接国家开放政策倾斜,积极争取国家、省内在金融、投资、税收、市场管理、外汇管理等方面的各种政策试点落地,提升区内开放水平。同时,对保税区加工运输出口的货物免领进出口许可证,实行最简化的报关手续,为企业节省时间。

3、区港联动,协调发展,实现产城一体化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区内管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不仅涉及区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在向自由贸易区转型过程中还涉及区港一体化,即综保区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协调统一的问题。内陆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成功经验提示我们,在中部地区开展加工贸易,必须将“两头在外”改变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规划,正好迎合了产城一体化的要求,实验区不仅会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新板块,而且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郑州走向国际、走向世界的平台,成为郑州建设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性的综合物流区,高端制造业基地、服务业基地的载体。目前,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可以通过“区港联动”、“区港一体”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区港管理的协调机制,可以首先基于共同经济利益基础上进行一些产业和经营上的合作,促进经济上的一体化运作;然后,在时机成熟条件下,推进保税区与航空港区管理的统一和协同管理, 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港一体化模式。

(二) 产业层面

1、明确功能定位,突出特色产业和特色功能,打造全球物流中心

郑州综保区要想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功能重构上应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开发,与其它保税区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交通便利,使得物流成本能够大大降低。主要表现在:

一是铁路枢纽。郑州处于中原腹地,其铁路枢纽纵横交错、客货运大小车站相连,是中国十大交通枢纽之一。此外,它是京广铁路、陇海铁路两大铁路大动脉,和京港高铁(世界最长的高铁线路)、徐兰高铁两大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铁交通大动脉的交会点,是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交通要冲,居于全国路网中心的重要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是新郑国际机场。就航空物流而言,内陆和沿海成本差距不大。2008年郑州机场被国家民航局确定为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是国内干线运输机场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在全国千万级机场中位居第一。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本期工程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29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的目标设计,扩建完工后有望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国际门户枢纽机场。

2、提升区内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贸易带动加工业以及以加工业为主导的贸易型保税区,只要策略得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郑州在设立综保区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引凤筑巢”的做法,即先吸引国际电子信息产业代工巨头富士康进驻,然后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批准设立了中部地区唯一一个综合保税区,保税功能破除了关税壁垒,使河南的人力成本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此,河南、郑州有了一个助推中原经济区腾飞、给了郑州都市区发展的崭新平台。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是河南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成果,对郑州市乃至全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是一个极大的带动。项目开发期间,也为地方带来建设、销售等多项税收收入。随着相关配套产业和上下游厂商的进驻,必将进一步带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提升河南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了郑州对中部地区的辐射带动力。

3、促进临空产业集聚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以航空运输(包括航空货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临空经济区域依托当地的大型国际机场为枢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发展成绩,各种产业也因为临空经济区域的航空枢纽的巨大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很短时间集聚起来,它不仅引起区域空间布局的变化,也对本区域内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带动作用,并且也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但与沿海的港口经济相比,由于各地在政策的支持上存在相对的不平衡现象,使它的发展潜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扩大和释放。同时,伴随着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中以知识密集、信息密集为特征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业环节将成为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主要增长点,这些产业的变化都将对企业交通运输偏好产生影响。随着产业由资源开发、资源加工向资源配置和资源优化功能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因其便捷的交通联系和广阔的沟通空间,将成为临空偏好企业的主要聚集地。

四、结论

我国保税区、综保区等这些特殊区域在经历了将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功能开发模式上也已经走出了以天津会议为导向的全国统一模式,转而向因地制宜的功能开发模式发展。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继续深入,建立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而综保区只是在我国存在的一种具有我国国情的特殊形态,它最终只是一种过渡性区域,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是它今后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虽然设立时间不长,但应该注意到各地保税区的转型动向,应以规范和完善保税功能为基础,追求差异化发展为目标,探索出一条具有郑州特色的保税区域发展道路,占据全国保税区域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厉力.保税区政策研究发展综述[J].市场周刊,2013(03):3—7

[2]张毅.我国保税区发展趋势与对策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

[3]邢越.金融支持海口综合保税区发展策略研究[J].海南金融,2010(12):29—32

[4]蔡玉凤,胡华强.综合保税区通关与监管模式研究[J].港口经济,2009(8):59—61

[5]高传华.河南临空产业体系构建与政策设计[J].开放导报,2013(5):86—88,92

〔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社科联课题《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比较研究》(SKL-2014-2891)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院丽,1980年生,经济学硕士,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商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史、经济管理、教育)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一种认知工具,将教与学融为一起,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根据我校三年多来在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整合的探究中得到的经验教训谈一点自己的心得。

【关键字】信息技术;整合;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的一种崭新支撑,通过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整合的实践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本文谈一下我校三年多来在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整合的探索研究过程中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 改变了学习工具

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材是灌输的内容,媒体则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通过整合,把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有机地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像使用铅笔、橡皮一样自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实验演示得出三极管三个电极上的电流分配关系Ie=Ib+Ic,然后再从微观上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整合后,教师的教学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从学校整合到的教学资源中找到相应的课件,模拟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学生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也很容易地得出三极管三个电极上电流的分配关系。提高了感性认识,降低了理解难度,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二 学习目标更加开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的目标就是看课本上的知识记住了没有,课本外的知识不做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很窄,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多。在整合课堂里,知识中心不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技能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学法目标、信息素养目标等多种领域。整合课的目的是连接学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系统,以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电子产品现在更新换代很快,而教材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变,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并跟上时代步伐,在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内容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得到,通过教师搜索整理,让学生学到更新更贴近生活的知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牢固的基础。例如:稳压电源一章的讲解,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主要讲解课本上的三个电路,做课后习题。整合课的讲解是先通过媒体了解稳压电源的用途、稳压原理、设计思路,了解稳压电源的类型,详细讲解课本上的三个原理电路,然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际电路,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掌握不同点部分电路的作用,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

三 转变了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例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做演示实验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因为电子实验由于元件选择的原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有时和理论存在较大差别,并且耗时太长。但是通过课程整合后我们可以借助电路仿真软件EWB(Electronics Workbench),让学生在电脑上模拟实验。包括元件的选择、安装、调试、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都可以完成。这既可以省时省力,又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四 建立了新型模式

在实验中,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这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为学生共同寻找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例如:通过网络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考试、批改、点评、师生之间互相讨论,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能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五 培养了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内容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通过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学习了某一种电路之后,让学生到某些产品的电路图中去寻找这部分电路,找出它们与课本上的原理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仿照着去自己设计电路,让行内人士去点评。有些同学设计的电路还被一些厂家所采用。

六 学习方法更加丰富

《电子技术基础》与信息技术整合后,计算机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学生可以搜集信息、审视资料、比较判断、回答问卷、参观访问等。在这里,学生可以打破位置,选择学习伙伴,或商讨、或辩论、或竞争、或协作。例如:课本上介绍的内容是最基本的电路,例如三极管放大电路,这些电路和实际产品中的电路有很大的差别,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在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原理的基础上,上网搜索一些实用电路作为课堂补充,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并能学到实用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师生关系发生了新变化

在网络化的课堂里,教师的所谓权威日益丧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同时扮演着双重角色,既当先生又当学生,教育过程是个“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过程。当然,相对于教师来说,导是主要的;相对于学生而言,学是主要的。教学,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学生的学。因此,教师的导要教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新钥匙,教给学生一个“百花齐放”的宽松环境,给学生一个“乐学、会学、学会”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创新的主人。在这种环境里,学生有自由活动的学习空间,有自主选择权的机会。

总之,通过这几年的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整合探索,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谦,沙红等.国外教育信息化的新特点与新举措[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5).

[2] 课程教材教法.2002,(2).

上一篇:电子商务营销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急诊护理危机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