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系统范文

2023-09-16

电子政务系统范文第1篇

行政审批及电子监管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现就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和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行政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目标,应用信息技术,强化行政审批监管,积极推进网上审批,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构建廉洁、务实、高效、便民的服务型政府。

二、主要目标

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提高效率、加强监管和改进服务的方针,利用现有的电子政务资源和技术,通过系统的改造,完善行政审批软件功能和电子监管系统。构建设计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精细的行政审批服务管理系统;建立基础性公共信息资源库,与行政审批工作有关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分步、分阶段开展网上审批工作,实现网上审批咨询、网上表单下载、网上申报、网上远程审批、网上政府资源共享、网上反馈、网上统计与监管;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行政审批过程的全程跟踪和监察、督办,使全市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三、系统建设的整体框架

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和电子监管系统整体架构由外网服务平台、内网服务平台、统计和监督平台、管理和数据交换平台四部分组成。

外网服务平台是面向社会的服务平台,实现审批事项相关信息的网上发布,社会公众对审批事项的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网上申报以及在线投诉和监督等功能。

内网服务平台是面向政府工作人员(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办理服务平台,完成审批服务事项的受理、一次告知、审核、审批、反馈,并对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统计和监察平台是面向行政服务中心、监察机关、各级领导等管理者的服务平台,可以对审批和收费事项运行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考核信息,为社会和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监督功能。

数据和管理交换平台是面向系统管理员的服务平台,主要用于建立和维护正常业务处理所必需的功能,对系统设置及业务流程进行设定并对系统内人员、单位进行全新设置和管理,实现内、外网以及本系统和其他系统(如工商、税务网络系统)各种数据的交换、备份和本系统数据的导出。另外,依托市政府信息中心网络系统,实现对未进入中心的审批部门以及各县(市)区的信息交换、统计分析和上报件的受理审批。

四、系统建设的功能

(一)网上申请功能

申请人通过互联网可实现申办事项的申办表格或申请书示范文本下载、申请材料提交和补正、预审信息告知、事项办理咨询、对审批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同时,审批事项办结后,网络审批平台可以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在第一时间自动通知申请人。

(二)网络办理功能

审批网络平台将市县审批中心、窗口和进厅部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建立起跨县市区、跨部门的综合网络业务应用系统。窗口受理事项由网络内部循环,审核结果通过网络反馈窗口,减少办理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审批服务平台还可以实现与省直有关部门办公专网和市直部门独立办公网络的连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交换、传递,共享,有效地解决双网办公和数据重复录入的问题,提高审批服务工作效率。

(三)业务规范管理功能

网络服务平台对每个审批服务事项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服务事项的运转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都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程序化设计,对事项办理的各个环节设定最高办理时限,同时设定事项办理的各个环节必须通过网络平台运行的程序,对审批业务应进厅未进厅、两头办理、体外循环现象起到技术防范的作用。

(四)电子监察功能

网络审批平台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监督系统。通过网络视频对事项办理窗口的服务行为实时监控和视频监督,在行政服务中心、监察机关、各级领导办公室设置监控终端,直接监督窗口的服务行为;在外网服务平台设置“网上投诉”功能,申请人可以通过外网投诉栏目发送投诉信息,由系统自动转到中心或监察部门;设置网络“评价器”牞由当事人对事项的办理情况和服务情况进行“一事一评”,内网服务平台的评议模块按月自动统计评议结果,作为各单位及窗口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具体功能设置

(一)外网服务平台

外网服务平台的功能主要针对社会公众和企业。

网上查阅:公众和企业在网上能够查阅审批办事指南,相关政策法规,事项办理数量统计及事项办理有关情况。

网上咨询:可以就不清楚的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并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复。

网上下载:可以下载网上申报时所需要的表格、申请书或其他制式文本。

网上申报:能够提交审批预审资料,并在承诺的时间内得到及时回复。

审批进度查询:社会公众和企业能够查询审批资料在有关政府部门(单位)的审批进展情况。

审批进度提醒: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语音电话等手段,告知公众和企业审批办件通过与否。

网上投诉:在外网平台设置投诉栏目,对部门及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二)内网服务平台

内网服务平台根据“统一调度、统一交换、数据共享、统一监督”的原则,为工作人员提供针对行政审批特点的、可跨部门并联办理的协同办公系统,为各窗口单位提供集中审批平台和统一办公环境。

1.窗口办公系统:主要提供窗口工作人员的收件、办件一体化,自动打印各类通知书,并具有定期提醒功能,对承诺件提供督办、催办、定时自动提醒、逾期自动报警。2.联办件管理系统:主要解决企业和群众在办理事项过程中各部门间的协同办公,使原来需要到各个窗口分别办理的办件形式变为一次受理、多口协作、同步审批、限时完成。针对企业登记注册、建设项目等联办件,实行“一表通”,将联办部门各自的申请表格进行整合,简化为一张表格,共享事项申请的基本信息。实行“一条龙”服务,便于项目在各窗口高速、有效地运转。3.收费管理系统:根据管理员设置的收费列表,输入数量,系统自动计算收费金额,并打印缴款通知书。4.远程审批系统:主要供窗口单位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网络远程登陆中心系统,对窗口办件信息远程查询与统计、签发审批意见、通知等,做到及时沟通、提醒。5.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提供收发文管理、通知、交流园地、活动安排、通讯录、内部电子邮件等功能。6.触摸屏业务查询系统:主要提供审批中心的形象宣传、业务查询和事项办理服务指南,通过本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办理结果。7.手机短信告知系统:主要提供自动实时发送办件短消息和手工发送短消息等功能,方便申请人及时了解办理结果。

(三)统计和监察平台

统计和监察平台主要为行政服务中心、监察机关、各级领导提供各窗口业务及大厅日常管理方面信息的统计和监察。各进驻窗口也可以对本单位的各类办件、收费情况进行统计,通过软件生成各类统计表格。中心人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实现对审批事项和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管理,并自动生成每月的统计考核数据和所需要的各类统计报表。监察平台的功能按照“同一平台两个门户”的原则进行电子监察系统设计,在内网平台单设专用的监察工作门户及使用界面,对进厅项目的办理进度和进厅工作人员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1.审批事项的统计:通过系统设定,在中心办公界面中将各个审批项目按分类进行列表显示。2.收费事项的统计:通过系统设定,在中心办公界面中将各个收费项目按分类进行列表显示。3.考勤信息的统计:该系统提供了对指纹考勤机的技术支持,可以将考勤机的信息传输到互连网络上,由系统自动记录工作人员的具体考勤情况,能够对任何人、任何时间的考勤历史进行统计。每月底由系统自动生成个人的考勤得分值。4.网络投诉的统计:外网平台的投诉信息传输到内网平台,与内网的“评价器”相结合,由系统进行投诉统计。根据系统设定的扣分分值,月底进行扣分统计处理。5.分析功能:通过对以上考核内容统计的基础数据,系统可以设定自动统计生成所需要的所有类型的统计报表和各种类型的趋势图。实现任意月、年份之间的对比、比较和分析,从而为文字化处理打下基础。6.投诉、意见的处理反馈:通过网络反馈的对事项办理人的投诉信息在监察系统平台显示为红色灯,相关监察人员对事项办理人下达监察建议书,处理结果利用审批平台的“在线通知”、“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形式反馈给申请人。7.逾期件的监控:实现对逾期件或接近逾期件的提醒功能,并进行相应的监控。当审批系统的数据显示事项已接近规定完成办理时间,用黄色灯提醒警示;事项已经逾期办理,用红色灯提示,监察人员视具体情况下达监察建议书。处理结果反馈给申请人;事项已经办结,用绿色符号显示。8.业务现场的监控:对网络嵌入式硬盘摄像机的技术支持可以实现对现场业务区的监控。能够全方位、高清晰地采集现场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图像,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许可中存在的超时、违规、缺岗、吸烟、玩游戏等现象,并将结果反馈到内网平台作相应处理。

(四)系统管理和数据交换平台

系统管理平台主要是针对系统管理员实现对信息维护、角色权限、系统设置及业务流程管理而设定的功能,是整个网上审批系统的设置。数据交换平台主要为解决各平台数据库之间数据共享的问题,为跨部门、跨业务和跨系统的流程审批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

1.信息维护:主要对部门信息维护、人员信息维护、事项信息维护、考核信息维护。2.使用权限管理:中心权限、窗口权限、部门权限均由系统管理员统一授权分配。系统管理员根据系统的授权进行系统初始化、系统备份恢复和业务流程的设定。3.表单管理:在业务平台表单管理系统中有独特的图形化“表单定制工具”,满足表格、发票、证件、批复文件的多样性、多变性的要求,可以方便快捷地定制出任意形式的表格、发票、证件、批复文件。4.数据交换:满足外部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和审批中心内网平台系统的数据交换,内网平台与外网平台可以进行网上申报、网上咨询、业务数据、统计分析、投诉信息反馈等数据交换。审批内、外网平台采取物理隔离,通过网闸实现内、外网之间的数据摆渡,做到任何时候外网用户不能访问内网平台。同时,内网平台预留了与省直有关部门办公专网和市直部门独立办公网络的连接模块,做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内网平台预留了与县区审批大厅进行数据同传的功能模块,能够随时查阅县区中心收办件及收费等情况。

六、系统建设的预期效果

1.全方位、多角度对行政审批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对审批项目的梳理和优化,明确每项行政审批涉及的环节、责任人以及办理的时限要求,并在网上进行公开,使管理的目标更加精细。系统通过设立防范指标,自动对涉及审批的每个部门及个人的审批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从政务公开、审批时限、审批过程、审批结果、收费管理等多角度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闭环管理并及时报送监督部门,即为管理者提供了真实的管理和考评依据,又为政府行政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保障。

2.实现网络协同并联审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通过网络实施协同并联审批,打破政府原有的行政方式,重新定义业务办理的处理流程,改变由办事者循环往复地在各窗口填写、咨询、办理的现状,所有业务流程实现在网上流转,减轻办事者负担;同时,联审对各部门的受理时限在系统中进行严格设定,对超时件、异常件等未能限时办结的业务进行督查,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更加透明,促使其提高办事效率。

3.为建立覆盖全市的行政审批服务及监督平台奠定基础。一是通过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和数据汇总平台,推动市直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各审批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二是通过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监管系统,对县(市)区级及市直分“中心”等应部门业务审批进行同步监管,确保下放审批权力运作规范,推进审批窗口前移。

七、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

电子政务系统范文第2篇

摘要:针对普通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JAVA EE课程中存在的只注重语法、具体技术细节,不注重方法的学习,不能从总体上掌握软件开发的思想,不具备运用系统化的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问题。我们通过对自顶向下系统化的方法的理解与分析,并将其运用到JAVA EE课程教学中,提出了“自顶向下,由总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的JAVA EE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JAVA EE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大部分学生掌握了JAVA EE系统开发的思想,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系统化方法;软件开发思想;JAVA EE软件开发

1 JAVA EE课程教学及现状

JAVA EE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一种企业级应用软件开发框架,为开发具有跨平台性、可扩展性的、分布式和易于系统集成的软件系统提供强大的支持,已经在金融、证劵、电信、政府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业务开通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1]。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多数软件工程专业都已将JAVA EE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门核心课程。

我院从2008年以来将JAVA EE程序设计课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C/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等课程。JAVA EE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要求强的一门课程,不同于.NET一栈式思想,JAVA EE得到了众多开源社区,商业公司的支持和发展,涉及的知识点和技术标准众多。主要有JAVA EE的体系结构,JAVA EE的十三种核心技术,框架技术的应用等。我们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以及与著名软件公司从事JAVA软件开发的一线软件工程师讨论后将JAVA EE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定为:按照标准JAVA EE 6 平台标准进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JAVA EE的体系结构,MVC设计模式,SERVLET,JSP,JAVABEAN,数据库编程,EJB编程等,注重基础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过去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教师以考试和习题为驱动,让学生记住语法规则,学生只注重语法规则的学习,没有重视对编程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较差,不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2)实践课程只注重对课本上一些简单实验的实现,只能起到语法验证正确性的作用,没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3)教师很少向学生灌输全面系统的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演示书上的代码例子,讲解代码的语法。没有系统化地讲解清楚相关的原理,前后相关的体系结构和程序设计的思想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我们在JAVA EE教学过程采用“自顶向下,由总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的思想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将系统化方法的思想应用到教学过程。

2 系统化方法指导JAVA EE教学的意义

系统化方法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它是一般科学方法论中的重要内容[2]。系统论的思想由贝塔朗菲等人提出并完善,其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应用。温伯格于1975年在《系统化思维导论》一书中给出了系统化思维方法的定义:“这种思维先于专门的学科知识的存在而存在—有时绕过专门的学科知识,有时又把专门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我们把这种思维和教育方法称为一般系统论的方法。”[3] 《系统化思维导论》一书的灵感来源他40年的软件设计和管理生涯,因此系统化的思想指导软件开发,指导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是合适的。运用系统化的思想于JAVA EE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促使学生掌握系统化的学习方法。通过系统化观点组织JAVA EE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系统化分析,系统化设计的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开始就看到事物的全貌和整体,通过讲解各个知识点的核心原理,让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只有学生掌握了原理,才能排除对JAVA EE中繁杂的语法规则、众多的技术手段的恐惧,才能培养其将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一旦脱离书本也能做出程序,就会极大的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3 JAVA EE系统化教学内容组织及过程

近年来我们通过系统化的思想,在JAVA EE教学过程中提出“自顶向下,由总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的系统化方法教学模式。并利用该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下面主要介绍我们在几个主要知识点和重要问题上的教学措施。

3.1 框架与非框架

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图书可以了解到一些JAVA EE软件开发框架,例如:Struts,Spring以及Hibernate等。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又是基于重视基础的想法,从而没有将这些框架选进教学内容。因此在讲解JAVA EE体系结构的时候将什么是框架、框架的原理、框架的作用以及框架的缺点等内容介绍给同学。在讲授过程中结合如图1的图示讲授框架之间的对比和在JAVA EE程序设计中的作用。并鼓励JAVA基础好的同学首先简单应用这些框架。

通过讲解可以排除学生心中为什么不学主流框架的疑惑,让学生明白坚实基础的重要性。

3.2 MVC设计模式

MVC设计模式是所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都因该遵循的规范。MVC思想是将一个应用划分为三个基本部分:Model(模型)、View(视图)、Controller(控制器),它们以最少的耦合协同工作,从而提高应用的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4]。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2,详细向学生详细阐述MVC的原理,机制和优缺点。

在我们教学内容中,控制器采用Servlet实现,视图采用JSP实现,具体业务逻辑采用原始Java类、JavaBean或EJB实现。整个MVC实现过程如下:

(1)所有的HTTP请求都将映射到一个Servlet上。

(2)Servlet根据URL选择合适的Controller来处理请求,获得返回的Model和View。

(3)Servlet将Model绑定到Request中,然后交给View渲染。

(4)view将渲染后的页面返回给用户,完成请求处理。

完成MVC原理的讲解后,使学生明白Servlet、JSP、JavaBean、EJB和原始Java类等组件在整个JAVA EE应用体系中的作用。同时完成理论的讲解后,向学生演示几个MVC模式的简单例子的实现过程。并要求完成对应的实验题目。

3.3 Web框架

Web页面的设计不是JAVA EE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我们的教学内容设计中这部分主要要求学生自学。但是一个美观、专业的页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我们采用的方法是首先用一定时间讲明HTML,CSS和JAVASCRIPT的作用,阐述清楚“结构”和“表现”相分离的原则和优势,让学生从总体上明白相关知识和原理。阐明现代Web设计中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富集网络应用程序)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JAVASCRIPT在其中扮演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自学相关知识点后,模仿制定的网站完成一个自己的Web框架,并要求以后所有的实验都在这个框架下完成。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这个过程的要求和训练,学生都能在后序的JAVA EE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使用Web框架完成相应得项目开发。

3.4 Servlet原理与应用

在学习Servlet具体语法细节和应用之前,我们首先让学生系统地,总体地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1)组件和容器的思想: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面向对象的思想,习惯性地采用面向过程的思想思考程序设计中的问题。多次被学生问到诸如“Servlet的程序入口在那里?”等问题。所以对组件和容器思想的掌握和理解是学习JAVA EE开发多层次体系结构的企业应用程序的关键。在这一部分我们结合Servlet的工作原理向学生讲解明白组件和容器思想的重要作用,工作原理。容器是组件的运行环境,为组件提供命名服务、数据库连接、持久化、事务支持、安全服务等基础功能。组件通过调用容器提供的标准服务来与外界交互。

(2)Servlet的生命周期:通过Servlet工作过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明白Servlet的原理,避免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掌握了Servlet的工作原理,明白了客户端、容器、Servlet实例之间交互的过程和底层机制,学生才能克服神秘感,才能真正掌握Servlet,并灵活应用。Servlet整个过程如图3所示。

客户机将请求发送到容器,容器通过配置文件实例化相应的Servlet,并为Servlet进程创建线程。容器将封装请求发送到Servlet。Servlet创建响应信息并发送给容器,容器将响应发回客户机。

(3)Servlet编程接口: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Servlet API的使用方法。造成的问题是学生对Servlet的上下文不清晰,只能使用实例中出现的API,不具备根据具体问题使用没有出现的API。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图4和相关内容将Servlet的编程接口及相关关系为学生阐述清楚。

3.5 JSP原理与应用

详细学习了Servlet后,学习JSP的核心内容就是JSP和Servlet的异同。通过和Servlet的对比教学使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JSP编程。容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首先判断JSP文件是否修改或第一次创建,如果是则容器会调用JSP解释器将JSP文件转换为Servlet。反之则将请求传递给对应的Servlet。也即是说,JSP在容器内就是通过Servlet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容器生成的JSP对应Servlet代码和JSP代码的映射关系,使学生明白JSP的核心底层工作原理。

3.6 EJB原理

EJB教学是本课程的难点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对EJB和容器关系、原理讲解,EJB和Javabean在工作原理上的本质区别的讲解,各种EJB的生命周期的讲解,EJB的优点和缺点的讲解以及通过EJB构建分布式应用的程序的完整过程的演示,让学生掌握EJB编程。

3.7 数据库编程

数据库编程是JAVA EE的重点内容,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对具体语法细节进行死记硬背,对于实验中到底使用哪一种DBMS的问题纠缠不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深入地讲解JDBC接口和JDBC驱动的关系和相关原理,应用程序、应用服务器和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交互过程,JDBC驱动程序的4种类型(JDBC-ODBC桥,本地API,JDBC网络纯JAVA驱动程序和本地协议纯JAVA驱动程序)的分析比较。最后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对比演示连接、访问、操作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多种DBMS的异同。使学生从原理上、总体上把握数据库编程的系统化思想。

4 教学效果

通过“自顶向下,由总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排除了对软件项目开发的恐惧感。对我院109名学生作了统计表明经过JAVA和JAVA EE课程学习,绝大数学生在后续的毕业设计中选择JAVA EE。同时大多数学生选择JAVA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向。

5 结论

针对我院学生在学习JAVA EE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运用系统化方法提出了“自顶向下,由总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力争使学生掌握JAVA EE的核心技术原理,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想,提高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我们的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实践中我们还注意到在JAVA教学之前的前期课程中学生对程序设计思想和面向对象的理解对JAVA EE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会感觉总体的思想和原理过于抽象难懂。这是我们今后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谢景明,孙庚.项目驱动的进阶式J2EE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2:59-30.

[2] 李朝霞,付禾芳.基于系统化思维培养的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J].计算机现代化,2010,08:56-58.

[3] 马宁,白燕.系统化程序设计思维培养模式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5,3::25-28.

[4] 何成万,李健,焦素廷.基于MVC模式的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开发[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79-81.

电子政务系统范文第3篇

日前,长春国家汽车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汽车电子产业园建成投入使用,国家长春汽车电子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据了解,该汽车电子产业园位于长春高新区蔚山路原华禹光谷厂址,规划占地1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7 000余万元,完成了厂区内2.5万平方米道路的铺设工作,6万平方米厂房内部改造工作,完成了整个园区的热网、采暖、给水、消防、强电、弱电等工程的改造工作,具備了企业入驻条件。

近年来,高新区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迅速。全区拥有汽车电子企业98家,汽车电子产业工业总产值109.2亿元,其中,汽车半导体芯片及器件企业8户,车控企业48户,车载企业24户,相关综合服务企业18户,主导产品涵盖动力控制、车身电子控制、通信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13类,200余种。涌现出一批以启明信息、富奥电子、一汽东光集团、大众平台、法雷奥、一汽光洋、住电线束等上市公司及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电子政务系统范文第4篇

1 广东省基层电子政务系统发展概况

广东省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以基础建设作为发展前提的, 各地基层政府在各方的支持下先后统筹建设了电子政务的外网和内网, 促进了各地政府间资讯的有效连通。2000年, 广东省就率先开通了政务外网平台, 2006年又开通了与之相配套的内网平台。政务外网主要是面向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 连接省、市、区、县;政务内网面向内部管理和领导决策, 连接省、市、县, 接入的单位多达1200多个, 县区80多个。为了建设较为完善的政府网站服务体系, 广东省还颁布实施了《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 努力做到政务公开, 打造阳光政府。

另外, 在广东省各地先后建设了行政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 开创性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行政审批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绩效评价和纠错预警, 为打造廉洁政府、效率政府迈出了坚实可喜的一步。早在2004年11月, 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正式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2007年4月20日, 省级电子监察系统正式开通, 实现对省直48个部门465项行政许可事项4.5万笔审批业务进行实时在线监察;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珠三角10个地市系统也先后建成开通, 实现省市联网监察;其它地市预计于2011年底也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项目全面建设并开通使用极大提高了电子政务的应用效益, 行政审批平均提前办结率达到86.5%, 提高了政府的服务水平、工作效率, 提升了政府的亲民的服务形象, 可以说受到社会较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在广东省, 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 全省各级政务服务网站多达2400多个, 覆盖了省、市、县、镇、区各级政府单位。广东省已连续多年派出技术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奔赴各地不定期的开展政务网站指导、评估、服务工作, 检查政务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情况, 规范栏目设置, 促进信息更新, 推动网上服务, 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实施, 推进广东省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举个现实中较典型的例子:现在各地地税局、所普遍实行了网上报税制度, 如果地税局在网上接收到企业或居民的报税表并审阅, 发现需要退回多缴税款的情况后, 就能即刻在网上完成退税手续, 同时将退税款直接划入企业或居民的账户。可以说到了这一步, 电子政务在居民报税方面是日趋成熟了。因为, 它是以电子的方式实实在在地完成了一项政府业务的处理。用户只需要在网上完成他所需要的与政府互动的事务处理, 根本不需要知道在这件事情完成的过程中, 他与哪些政府部门、哪些政府官员打过交道。这样, 自然也就不需要看办事官员的脸色, 更不需要行贿了[1]。

2006年度全国网站评比中, 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省级中名列第6, 广州、深圳进入全国地市网站排名前十, 江门、佛山、汕头进前二十。

2 广东省基层电子政务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广东省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建设和投入巨大, 同时也取得了许多让人瞩目的成绩, 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依然不少, 归结起来包括如下几点。

2.1 电子政务在各地区、市县发展不平衡

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建设出现“富裕现象”, 投入资金、技术量大、基本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政府网上达到了协同办公。但河源、茂名、韶关、清远等广东较边远地市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投入相对不足, 发展依旧迟缓。另外, 由于信息化在我国发展历史不长, 各级政府认识不一, 体制结构不一, 造成了信息化主管机构的设置五花八门。广东省21个地市中, 只有13个地市独立设置信息化主管部门, 其它8个地市, 与市府办、科技、经贸、发展改革等部门合并办公, 形式各异, 这就增加了全省统一协调的难度, 也造成当地信息化机构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规范建设上力量薄弱。

2.2 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和执行有待完善

各地方、各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缺少相互协调和配合, 没有一系列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信息化建设, 法律缺位和标准多样化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整体效能的发挥。法律、法规是电子政务健康有效发展的重要保证, 法律、法规的缺位将导致政务信息资源不能长期有限共享, 甚至影响电子政务功能整体有效的发挥。

2.3 缺乏整体布局和规划, 建设和应用不够规范

地方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不统一、不规范, 没有很好形成“全局一盘棋”的局面, 条块分割局面较严重, 信息不能很好共享, 存在“信息孤岛”、“发展鸿沟”现象。目前的政府信息系统绝大部分处于内网、外网相互分离的状态, 阻碍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网上业务协同处理、并联审批形成障碍, 这不仅使得成本提高, 管理复杂化, 而且最终使得业务、信息服务难以真正对外提供。网络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并不是个技术问题, 管理体制是目前实施困难、业务网络问题的关键。

2.4 一些部门, 特别是各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多数城市所谓政府上网只是放上去一个网页而已, 无法起到改进政府服务与管理的职能, 许多已经沦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可以说已经丧失了社会经济价值。这也是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又如, 现在许多基层政府的网站建设和使用仍然注重的是技术角色的参与, 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以平面为主的政务内容的介绍, 很少提供公众与政府部门间网络互动的平台, 公众不能分享电子政务的成果, 自然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和造成满意度低下。如何将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与建设服务性政府紧密结合是关系到如何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应用的“瓶颈”所在。

3 广东省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探折

广东基层电子政务如何才能积聚能量和把握好发展机遇, 继续走在全国“服务型政府的”前列, 将“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推行电子政务,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真正落到基层、落到实处?这关键在于要突破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诸多“瓶颈”, 从而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制定完整并切实有效的信息资源规范和标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障资源共享。政府各部门明确信息共享责任的前提。可以考虑对政府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将信息分为强制共享类、条件共享类和不予共享类三种类型。列入强制共享类的必须无条件、无偿提供给所需机关单位共享, 列入条件共享类的可按设定条件提供给指定的机关单位共享, 列入不予共享类的应当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其他依据。根据上述三类的要求, 制定总体的资源共享目录, 将每一个政府部门的每一项数据都予以明确, 在此基础上, 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

基层政府应着重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以提供政府公共服务为先导, 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服务保障体系。我国电子政务多是“专网”、“内网”和“外网”三网并立模式, 这一模式一直是国家级电子政务网络结构, 也成为很多地方政府开展电子政务的主要参照模式。“三网模式”的优点是安全性好, 缺点是投入比较大, 维护成本高。相对而言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主要担负“宏观调控”、“经济监管”职能的省级以上政府部门, 而对于主要担负“公共服务”职能、平时处理的涉密信息量非常有限的区、县级基层政府来说有些“浪费”。应该鼓励基层政府直接依托互联网开发公共服务网络, 建立“办公业务资源网”以节约社会成本。

由于网络平台安全性能尚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要, 逻辑隔离功能还需要加强做好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扩展工作。互联网出口带宽相对于日益增加的公众访问量显得捉襟见肘, 互联网访问速度较慢, 出口带宽需要拓展;区、县级网络平台尚未完善, 不能满足基层管理的需要。这些问题, 都需要统筹考虑, 加以解决, 为电子政务畅通工程提供网络保障。

解决电子政务运维经费保障问题, 确保今后电子政务项目稳定运行、可持续发展。当前, 信息化建设比较先进、成果比较明显的政府部门, 由于电子政务应用广泛、前期投入大, 反而造成了后期运行维护经费缺口大、系统运行维护难度大的被动局面。因此, 需要将电子政务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制定出一套应用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管理制度, 针对电子政务项目运行情况和成效进行评估, 以评估结果作为安排财政资金投入的依据。

加快推进联合监管、协同办公和“一站式”电子政务。电子政务通畅工程的效果如何, 最终要体现在应用畅通和服务畅通方面。因此应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服务需要, 加快联合监管和协同办公的建设。当前主要是力争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在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网建设的基础上, 深入推进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之间的企业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 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推进人口、计生、劳动保障、综合治安等社会管理方面的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是推动建设、商务、质监等领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以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四是推进农业、科技、气象、农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联合服务,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是推进“一站式”电子政务, 将政府的服务集成到门户网站, 为公众提供统一的、便捷的服务。

是完善广东省电子政务数据中心, 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中心定位为公共的、基础的数据平台, 它具有四个主要的功能:建立基础性、公益性的公共信息库, 为各部门重要的信息资源库提供容灾备份, 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 提供服务级的检索统计等功能。在数据交换和共享方面, 数据中心是以建设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信息资源交换体系为基础, 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 通过政务资源整合带动社会资源整合, 既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服务, 也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从而推动信息资源的社会开发利用。

一个健全、完善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可以分为“咨询、决策、协调、管理、执行、监督”六个环节, 这六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闭环。只有这样, 才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相对而言, 中央及省级政府部门考虑前三个环节多一点, 区、县等基层政府部门考虑“管理、执行、监督”三个环节多一点。电子政务是“新公共管理”浪潮和第三次技术革命相融合的结晶, 对于正处在不断变革中的中国政府而言,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使命, 是决定着政府部门内部工作效率和对外服务水平的关键, 决定着“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做好电子政务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国家、地方两个层面的紧密配合, 也需要社会大环境、公民意识、企业参与等诸多因素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和外部环境与十年前相比, 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今非昔比, 有了质的飞跃。但越是如此, 越需要更加慎重, 因为政府信息化的每一笔投入, 都来自于公共财政, 每一个项目的成败, 都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办公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摘要:近年来, 我国政府基层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迅速, 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回顾广东省基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并提出了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基层部门,广东省

参考文献

[1] 周宏仁.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电子政务[J].中国电子政务网, 2004, 12.

[2] 张优丽.广东省电子政务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J].信息化建设, 2008, 6.

[3] 神英龙.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困境的综合研究[J].学术园地, 2010 (2) 中旬刊.

[4] 黄澜.用网上政府理念构建政府网站[J].专家论坛, 2010 (2) .

[5] 汪玉凯.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展望[J].中国信息界, 2010 (4) .

电子政务系统范文第5篇

一、长远规划,整合资源,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重点是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基础和运行的载体,起到了承接系统运行的关键作用。随着政府职能不断向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转变,要求将更多的行政权力进行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实时监察,二期工程建设行政处罚、行政给予、行政复议等功能的拓展,审批服务中心的职能不断扩大,在原有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设综合行政服务中心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各县区要长远规划,尽快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

(一)一步到位,制定长远建设规划

各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统一更名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各县区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工作的建设、组织、管理工作。目前没有建设新中心的县区在原有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以保证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的使用。同时制定长远规划,参照平泉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将全部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给付事项和公开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产权出让等需要公开透明运行的行政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公开运行、统一管理。

(二)完善机构设置,充分发挥监察监管作用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与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密不可分,当前我市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和行政服务中心仍处于建设期间,组织协调任务很重。县级服务中心应该设立正科级机构,在领导体制上可借鉴兴隆县作法,由行政服务中心主任挂任监察局副职,加大行政服务中心及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监察监管力度。

(三)完善制度建设,确保工作顺畅运行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行政服务中心规范运行。继续执行以下几项制度:首问首办负责制,对咨询和办事的企业、群众,要认真履行告知、领办、导办、承办、回复办理结果、跟踪负责等义务。一次告知制,一次告知申请人申请事项的办理依据、时限、程序、所需材料、相关手续等。并联审批制,对需多环节审批的事项,推行一门受理、抄报相关、信息共享、同步审查的并联审批模式,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限时办结制,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即时办结率,对不能当场办结的事项,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并送达,严禁超时限许可和审批。超时默认制,对超过规定时限而没有出具办理意见的审批事项,按照超时默认的方式予以准予许可认定,法律责任由办理方承担。统一收费制,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专门收费窗口,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使用财政统一机打票据,由收费窗口统一代收,各窗口不得直接收取费用。同时制定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管理制度,电子监察绩效考核制度,行政服务网站管理制度等系统建设相关制度,规范系统管理。

二、借鉴经验,科学谋划,推进系统建设

各县区要充分借鉴兴隆县的经验,科学谋划,结合本县区实际,制定适合本县区的系统建设规划方案,在市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加快实施,破解系统运行中的难题,保证系统的顺畅运行。

(一)拓展大厅使用空间,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实现审批项目应尽必进

各县区审批中心大厅使用面积大小不一,基本都高于兴隆县的大厅面积,在窗口设置上要科学编排,统一调剂,必要时可以改变原来的空间隔断,重新安排台位。对相对审批事项较少的单位,向审批中心大厅充分授权,设立综合受理窗口,指派大厅工作人员统一受理多个单位的审批事项,将受理材料统一电子化上传,经系统自动流转到本局办理,根据批准结果由大厅统一办结。

(二)增设登记验证窗口,保证流程闭环流转,杜绝体外循环现象发生

在大厅设立登记验证窗口,由大厅工作人员对每一项入厅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统一登记,登记后自动流转到相应委办局受理,由委办局受理窗口负责将审批材料初审后电子化上传,进入本局审批流程,局领导批准后由受理窗口负责收费和证照打印,全部办结后再由登记验证窗口统一验证,实现全部流程闭环流转,结合电子签章和统一加密证照打印技术,完全杜绝体外循环现象发生。

(三)实施统一收费管理,方便群众缴费

大厅内设立统一收费窗口,对入厅办理的全部审批事项的收费采用全市统一的机打票据,实施统一管理,使用刷卡机缴费,方便办事群众,实现票款分离。有条件的县区可以设立银行窗口,实行即时收费。

(四)采用ca认证电子签章和加密证照打印技术,实现统一证照打印管理

采用ca认证技术,为每一个审批工作人员配置用户名和专用密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权限,严格电子签章管理,实现真正意义的网上审批。大厅设置统一证照打印窗口,由专用打印设备对全部出证事项实现统一证照打印管理。

(五)全部审批材料电子化上传并存档,保证流程网上流转

由大厅受理窗口对全部审批原始材料通过扫描、拍照等形式实行电子存档并上传系统,保证流程网上流转,实现网上审批。各部门可根据需要增加高速扫描仪、高拍仪等相关设备,以保证网上审批。

(六)采用“一厅双网”、部分监控模式,解决垂管部门进入系统平台问题

针对垂管部门具有比较严格的本部门系统,且多数具有本部门窗口大厅,在联网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一厅双网”模式,在垂管部门大厅设立登记验证窗口,原则上由中心派人负责对入厅办理的全部审批事项进行统一的登记验证,将审批事项的基本信息录入系统,中间环节仍由本部门使用部门自有系统进行审批,既不影响本部门系统运行,又可对部门审批事项进行部分监控。其它分中心和本部门系统相对比较成熟的部门可参照此方法管理。

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系统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指导协调各项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系统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一)加快建设速度,联通政务外网

政务外网工程是全市政务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也是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和数字城管系统等多套政务系统的运行基础,网络不畅通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联通公司是市政府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定的政务外网承建单位,各县区要尽快与联通公司协商签订政务外网建设协议,加快施工进度,尽快联通政务外网,以保证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保证系统建设的正常进行。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员保证

行政服务中心是实施行政权力的重要机构,随着中心建设的推进和系统功能的逐步完善,将使更多的行政权力入驻中心运行,各县区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为中心建设提供人员保证。

入驻中心的各部门工作人员要选派各部门的业务骨干,熟悉本部门业务流程,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中心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行政服务队伍,参照外地经验,对入驻工作人员可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并适当提高待遇。

各县区要对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拟定详细规划,确定工作时间表,明确主要负责人员,将需要办理的所有工作分配到日,责任到人,限期完成,由市县纪委监察局督导此项工作,强化责任追究。

(三)筹措专项资金,提供财政保证

各县区要制定行政服务中心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安排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当前审批服务中心改造提供财政支持。各部门也要对本部门的相应设备配备提供保证。

(四)精简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根据市政府消减及下放后保留审批事项目录,以及体制改革涉及到的行政职能的调整,市直各部门重新审核本部门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流程、压缩时限,对不适应网上运行的审批事项进行调整,各县区将本单位上报件与市保留事项对照,达到一一对应,差异部分与本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协商解决。结合县区机构改革,于9月1日前将全部审批事项重新清理后统一上报到市监控中心。

四、创新监察,强化督导,推进电子政务工作跨越发展

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根本上创新监察方式,改革监察手段,提高监察效率,促进政务公开,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督查力度,保证系统功能,发挥监管作用。

(一)完善系统功能,充分发挥系统作用

通过系统试运行,结合各部门实际,通过充分的走访调研,不断发现和总结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逐步取代部门自有系统,解决二次录入的难题。逐步将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成功能最全、效果最优、应用最广的办公系统和监察平台。

(二)加大监察力度,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监察局要强化监察作用,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变原来单独“事后监察”为“事前预警监察、事中实时监察、事后整改监察”的全方位监察,要指派专人,对全部网上审批事项进行抽查,对异常及预警事项进行重点监察,及时督办,通过电话回访、实际调查等方式直接询问办事人,核实办件实际和工作人员的态度表现,发现线索及时处理,对音视频监控系统发现的违规违纪事件,核实后在政务外网上予以公开曝光,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对办事人通过网上投诉和电话投诉的违规事件及时核实处理并在政务外网上通报。通过系统定期对各部门的行政行为实行绩效考核,责令考核不合格的单位限期整改,考核结果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单位工作目标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强化宣传反馈,增强群众监督意识

上一篇:电子印章下一篇:电子政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