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节能范文

2024-02-07

环境节能范文第1篇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及相关政府对节能降耗问题愈发关注。但现阶段,环境工程改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能源消耗的程度也较为严重。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与民族富强发展的重要决策。

关键词:环境工程改造;节能减排;实施路径

一、环境工程改造中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概念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文化融合的基础上,社会建设逐渐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为使节能减排低碳策略应用到环境工程改造中,相关企业应该对传统的制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二、环境工程改造中节能减排实施措施

(一)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加大执行力度

现阶段,要想在环境工程改造中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相关企业需要加大执行力度,对节能减排工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国家与区政府需要对节能减排的重要地位进行全新的认识与掌握,并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二)优化节能减排环境

在环境工程改造过程中,为节能减排策略能够有效实施,城市企业发展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规划,对环境进行治理,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进一步构建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

目前,环境工程企业需要对生产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建立健全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机制。此外,环境工程企业需要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对环境污染进行合理控制。

(四)项目规划环节融入节能减排理念

在环境工程改造中,应该对相关细节进行合理规划,转变工作人员的传统思维,将节能减排理念进行推广与实施。在环境工程的设计中,应该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以此达到节能减耗的根本目标。

三、环境工程改造中节能减排的有效实施路径分析

(一)完善相关标准规范

在环境工程改造过程中进行节能减排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使环境工程技术与节能减排规范在统一制度下执行。在符合城市公路环保建设的规范的标准下,结合实际工程建设的发展情况,对公路环保工程绿化设计做出合理的规划。遵循设计原则、紧扣设计主题,通过了解公路工程的本质特点,在确保行车安全的背景下,以恢复绿化生态作为根本任务,尽可能减少生态破坏现象[5]。

(二)选用环保能源资源

要想有效改善环境工程改造中的节能减排,最有效的办法是对工程中存在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再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从而达到了节能减耗的最终目标。此外,在环境工程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首选节能环保材料或是使用节能设备。在公路环保工程绿化设计中,工作人员应该选择使用无污染、无刺激性气味,且防腐蚀性较强的设备与涂料,尽可能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三)废物回收循环利用

在环境工程改造时,工作人员可以对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旧物体进行回收,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为社会发展达成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提供保障。通常情况下,处理废弃物的主要方法为深埋或是选择焚烧的形式,但在使用传统方法处理废弃物时,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在对废弃物进行焚烧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直接污染大气环境,还会产生大量的能耗。对于工程中存在的不可直接利用资源,例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或是污水,为尽量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先将废水集中引入到蓄水池中,在此后可以向蓄水池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也可以通过安装过滤净化器设备等方式,对污水进行沉淀或是吸附等操作,从而达到污水净化的效果。此外,如果其中存在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的液体,可以将其整理到一处,可用于对公路地面的清洗或是对相关设备设施的清洁擦拭,而对于满足排放条件的污水可以按照相关要求排放处理。对于废弃物中的污泥、沙石或是其他杂质,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深层划分。结合杂质的具体状况,根据杂质类别可以使用高温堆肥或是粉碎处理等方法进行妥善处理。通过加工使其用作肥料或是其他建设所需的资源,体现其作用与价值。也能够降低环境工程改造过程中存在的垃圾量。在保证环境工程实现节能减排的基础上,也能够有效控制环境工程的成本预算,提升环境工程的经济效益。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务,其中包含自然資源、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建设、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等,因此,应该使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治理,将节能减排应用到环境工程改造中,能够促使环境改造工程顺利进行,从而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所以,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环境工程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环境工程改造的具体施工进行规范化管理,尽可能使用环保材料,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对传统施工模式与施工方法进行完善与改革,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任务,达到以最低生产成本,获取最高经济效益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先元.环境工程改造中节能减排路径的研究[J].山西冶金,2017,40(05):47-48+65.

[2]王茹,杜波.浅谈环境工程改造中的节能减排思想[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7):177.

[3]庞志文.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改造的促进作用[J].民营科技,2013(01):141.

[4]吴隽宇.棕水变绿水———广州市东濠涌水环境及景观改造综合整治工程研究[J].华中建筑,2012,30(12):126-130+133.

[5]王延奎.工厂污水处理站技术改造方案探索[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2007:398-402.

[6]张复加.金昌冶炼厂技改工程SO_2的控制[C].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冶学术委员会.2002年全国铜冶炼生产技术及产品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冶学术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2002:87-90.

[7]龚大国,毛本将,赵君科,李宽良,刘丹,苏金明.“净·污分流———转化”水环境工程模式[J].四川环境,1998(02):3-5.

[8]孙世群,汪家权,周元祥,崔康平.创办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实践与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2):71-74.

环境节能范文第2篇

摘 要:节能减排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助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也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其间,大气环境监测发挥重要作用。大气环境监测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方法,能够了解大气污染程度,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

关键词:环境监测;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治理

近年來,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取得极大的进步。不过,工业发展方式不合理容易加剧环境污染。很多工业生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果这些气体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就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在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雾霾非常严重,这与工业废气的排放有直接影响。为了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水平,人们要加强环境监测,及时了解大气污染信息。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也是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关键,可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量,保证环境治理效果。

1 目前大气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监测技术

工业生产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废气,有害气体的污染浓度监测目前存在一定难度。有害气体分为很多种类,每种气体的监测手段都是不同的,导致大气环境监测难度较大。同时,大气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准确度都有精准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监测站应用的设备非常陈旧,特别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设备老化严重[1]。

1.2 资金投入不足

大气环境监测需要专业、精准的仪器设备,监测成本较高,这些设备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如果出现严重问题,最好直接更换,这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才能完成。不过,我国很多基层地区对大气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因此大气环境监测实施难度较大,监测精准度无法保障。

1.3 大气监测效率无法有效提升

在基层大气环境监测中,监测人员往往需要现场读取监测设备的数据,然后做好记录。不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大气环境监测过程非常复杂,因此监测数据会存在较大误差,导致基层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无法达标,监测结果的精准度无法保证[2]。大气环境监测的要求是实施全面监测,但是部分监测人员未形成良好的管理意识,同时管理模式过于单一,制约了大气环境监测,导致监测效率无法提高。大气环境监测中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很多无法预料的因素让管理无法落实到位。

2 污染物节能减排的目标及现状

2.1 节能减排的目标

节能减排的目标就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打造美丽中国。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节能减排,持续完成节能减排目标[3]。

2.2 污染物排放现状

近年来,通过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物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节能减排目标初步实现,不过大气环境污染情况依然非常严峻。2020年4月2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了《大气环境气象公报(2019年)》,指出2019年全国大气环境继续改善。全国平均霾日数为25.7 d,与2018年相比基本持平,比近五年平均减少10.7 d,霾天气过程影响面积较2018年减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显示,2019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2018年基本持平,但京津冀等区域继续下降,2019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为50 μg/m3,比2018年降低5.7%。另外,全国二氧化氮(NO2)对流层总量、二氧化硫(SO2)柱总量继续下降。

3 大气环境监测的作用和手段

3.1 作用

当前,我国已经构建非常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将其分为国家、省级、市级和县级四个不同等级,同时进一步扩大监测队伍规模,提高专业人才技能,不断创新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大气环境监测水平。目前,大气环境监测是评估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主要方式,对我国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4]。大气环境监测需要政府的参与,具有很多效应,如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应等,这些效应发挥不同的作用,最终实现节能减排,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大气环境监测是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大气环境监测结果,人们能够发现社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3.2 手段

一是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监测单位要不断提高大气监测技术水平,及时更新监测设备,创新管理手段,有效保证监测结果的精准度。环境监测能够为节能减排的开展奠定依据,人们要不断应用创新型技术手段,制定更加完善的方案,并且按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制定新型管理手段。二是全面落实环境监测管理方案[5]。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监测单位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积极规范监测人员的行为,使其明确工作的法律属性,保证监测结果更加有公信力。三是要明确监测的重点。监测单位要重视提高大气环境监测水平,为节能减排提供有效依据。其中,重大污染源排放企业是环境监测的重点对象,国家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及时了解企业的污染物治理方案。当前,要构建大气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借助网络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大容量等特点,将监测信息快速传递到相关部门。

4 以节能减排为主的大气环境监测对策

4.1 明确监测因子

大气环境监测是一项长期工作,人们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不仅要考虑之前的情况,还要考虑后期发展情况,合理确定大气环境监测因子。虽然其没有具体的标准流程,但是人们依然要将对人体有害的因子作为监测对象。大气污染因子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中。大气环境监测不仅要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还要监测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污染程度。

4.2 明确监测的周期和监测点

大气环境监测需要确定监测周期,这不仅要考虑成本,还要考虑大气实际变化情况。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要具有代表性和真實性。大气环境监测周期为7 d,重大污染源可以适当延长监测周期[6]。大气环境监测点位设置不仅要符合科学原则,还要分析风向、人口密度等因素,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科学性。代表性表示监测点的测量结果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代表性;可比性表示不同监测点之间需要保证资料具有可比性;科学性表示监测点的确定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

4.3 构建信息化大气环境监测网络

大气环境监测需要构建覆盖不同区域的联动机制。大气处于随时变化和流动中,因此大气颗粒物、有害气体会扩散到其他区域。当前,人们要积极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更好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构建覆盖多地区的信息化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它可以有效连接不同的监测点位,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判断依据。更重要的是,构建信息化大气环境监测网络,能够将历史数据纳入进行分析比较,为后期节能减排规划制定奠定基础,提高节能减排效果[7]。

4.4 增加资金投入

大气环境监测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当前,人们对大气环境治理的期望越来越高,加大大气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是非常必要的。这些资金既要应用在大气环境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上,还要投放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中。国家需要给予大气环境监测更多的资金支持,一些制造废气的企业也要缴纳相应的治理费用。

5 结语

大气环境监测作为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基础,也是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关键。节能减排对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监测设备的创新,大气环境监测的精准度得到极大的提升,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

参考文献:

[1]王晨,杨威,李洋,等.节能减排视角下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1):3612.

[2]刘娜妮,张宇鸿.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考核体系的构建分析[J].能源与节能,2020(8):65-66.

[3]石津旗.关于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应用创新研究[J].石河子科技,2020(4):43-44.

[4]曹立强.环境保护工程空气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百科论坛,2020(5):1279.

[5]何承韬.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意义[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5):70-72.

[6]牛军.雾霾天气背景下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路径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2):115-116.

[7]李娟,节存来.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及环境在线监测[J]. 冶金管理, 2019(15):125-126.

环境节能范文第3篇

1.1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做好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是做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的首要前提, 也是保证工作质量的主要方式。在开展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 第一步是对建筑物的负荷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在建筑负荷的计算方面, 空调负荷很大程度上受到维护结构传热效应方面的影响, 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对于建筑节能的整体节能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在提高维护结构隔热性能方面, 可以通过保温层、节能窗、遮阳等措施来进行, 避免因为室内外温差所出现的热量交换现象, 实现对空调冷热负荷的控制, 发挥出节能效果。在这个环节, 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节能标准要求进行维护结构的设计。

1.2 暖通图纸设计

1.2.1设计说明内容存在缺陷, 根据《设计深度规定》相关标准要求, 对暖通空调设计所包含的内容有明确的规定, 不仅包含室内外各方面的设计参数, 同时还包含管道材料、散热器型号等方面内容。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说明中, 对于这些方面的内容还缺乏全面性。

1.2.2平面图设计存在较多的遗漏, 在《设计深度规定》中, 不仅对设计内容有详细的介绍, 同时还对平面图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但是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很多工程所提供的平面图并没有详细的按照设计规定来进行, 产生这种现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供暖平面图中并没有详细的标注水管尺寸, 部分图纸很值没有标出立管位置;其次, 在公共建筑设计方面, 没有做好处方供暖通风系统的设计, 将这方面的设计留给设备厂家;再次, 部分管道虽然标注了坡度内容, 但是对坡度的高度没有详细的标准,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难度。

1.2.3锅炉房的设计不具体, 在平面图设计时, 需要对锅炉房的施工图纸进行详细全面的设计, 但是部分锅炉房的设计只是简单的绘制了平面图, 缺乏立体或者其他角度方面的设计, 导致部分施工内容较为模糊, 难以满足设计深度方面的要求。

1.2.4计算书内容不够全面, 计算书内容对于整个暖通空调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 暖通空调设计的计算书不够全面, 部分工程直接是空白, 存在很多的缺陷。部分工程的设计没有注意到采光、房间尺寸方面的问题, 没有做好设计指标方面的区分。

1.3 完善方式

首先, 必须要做好对《设计深度规定》的了解和掌握, 做好在这方面的培训,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可以自觉按照相关的标准规定来进行, 最终使执行力度有显著地提高;其次, 针对设计过程中随意性过大的问题, 在之后的设计过程中, 需要按照建筑总体设计要求来完成这方面的设计, 做好多个方面的比较工作, 使图纸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提高设计内容的合理性;最后, 做好对设计图纸质量的审核, 将自审、审核、审定等审核方式结合在一起, 避免出现较多的误差现象。

2. 建筑照明节能设计

随着现阶段工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工业领域相关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在这种工作环境下, 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就是实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目标, 这也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因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属于当前较为先进的设计思想, 目前已经逐渐发展为当前节能设计的主流思想, 在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思想水平必将会有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光源属于电子设备, 可以实现电能向着光能的转换, 属于照明节能设计的核心环节。光源都高光效光源、低压其他放电灯、高压气体放电灯等多种类型。在房间照明方面, 一般会选择低压气体放电灯, 比如说荧光灯, 当前的荧光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在一些有着高大空间的场所方面, 会选择高压气体放电灯, 比如说金属卤化物灯。LED灯的使用寿命非常长, 显色性能优异, 不会有频闪现象出现, 具有非常好的抗震性能, 因此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我国在进行建筑照明设计中, 存在着一些使用方面的问题, 比如说随意增大灯具数量、光源功率, 又或者选择的灯具不属于节能产品, 光照强度很难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 配电缺乏科学合理性, 因为这些现象, 会导致能源出现不同程度的浪费。因此, 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 需要适当的提高设计精度, 保证建筑照明施工各个环节都能够满足能源利用方面的需求。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可持续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推进,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当前群众的环保意识的有着显著地增强和提高, 对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的要求更为严格。在开展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时,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以及灯光照明设计两个方面出发, 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就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以及灯光照明系统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结合本次研究, 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 希望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起到一定会的参考和帮助, 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

参考文献

[1] 李松, 刘金凯.关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的要点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6, 02:68.

[2] 徐睿峰.关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的要点分析[J].门窗, 2016, 04:49+51.

环境节能范文第4篇

1 油田开发污染源及污染物

根据油田开发阶段的不同, 所形成的污染源与污染物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即开发前、开采过程中与油品运输。在油田开发前的地质勘探阶段, 需要使用炸药进行爆破作业, 爆破不仅会对土壤地质原有结构造成巨大破坏, 而且炸药中含有氮氧化物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爆炸后会与炮井中的水相溶, 形成有毒水溶液, 给周围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油田开发过程中, 钻井液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钻井液中污染物成分复杂, 悬浮颗粒物浓度高, 含带一部分原油, 在地层特定条件下会与含盐量较高和一些气体物质相溶。油品运输过程中, 会有易挥发组分泄漏出来, 这些组分中含有轻质烃污染物能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若油品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原油泄漏也会对大气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2 油田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从上面油田开发污染源与污染物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油田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 包括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油田开采中含盐量高的钻井泥浆会对采区土壤造成较大污染, 而钻井废液中的高浓度钙离子会导致土壤固化, 造成土壤内部颗粒黏附在一起, 从而改变土壤原有结构, 破坏土壤性能。若采油区土壤为碱性, 受到钻井废液污染后土壤肥力就会大大下降并逐渐板结, 难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正常所需营养成分。此外, 钻井废液中的添加剂、采油排污与污水排放这些都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油田开发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锅炉等各种机械设备运转所排放出的废气, 因道路施工、土方开挖而扬起的尘土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3 油田开发环境节能环保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为环保局环境保护措施的提出提供必要数据支持, 提高环境治理措施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所以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加强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各种环境的污染监测, 是降低油田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推进节能环保生产理念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机构应与当地环保局、石油开发商积极协作, 对油田开发排放出的含油废水、废渣、污染气体等各种污染物进行严格检测, 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与试验仪器设备进行维护, 保证试验数据准确可靠, 能够将环境污染程度真实反映出来, 并为环保局环境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所需数据资料。通过对各种环境监测的不断加强, 油田开发环境污染治理成效也将会有所上升。

3.2 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

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当中, 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是减小环境污染、提高节能环保效果的最为有效途径之一。根据上文对油田开发污染源及污染物的分析可知, 油田开发污染源主要有炸药、钻井液、易挥发组分三个, 分别加大对这三种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油田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为节能环保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对于炸药的治理, 应尽可能减少氮氧化物与水溶液的混合;对于钻井液以及其他废水废液的治理, 可以采用回收再利用技术、固化填埋技术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 禁止废液不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至水源当中, 对于易挥发组分泄露的治理, 应提高油品储罐的密封性, 做好各种测量工作, 如液位测量、温度测量等。

3.3 引入先进节能环保技术

要想实现油田的节能环保开发, 就离不开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引进与使用。使用节能环保技术不但可以促进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 而且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降低环境污染程度。针对不同治理对象, 需要采用对应的节能环保技术, 如对于油品运输过程中含油废水的处理需要经过相关处理达标后在以泵入方式排放到安全地层当中, 此外还应采用多种技术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对于含油泥沙的节能环保处理可以采用流化焚烧方法来达到无害化处理效果。除了上述这些技术外, 各种回收再利用技术也需要大力引进到油田开发之中, 与此同时, 对能源消耗大的装置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升级, 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技术, 实现油田的清洁生产, 无污染生产。

4 结语

综上, 油田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长期的、严重的, 且具有不可逆性, 它要求开发企业、当地环保部门、政府以及整个社会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并积极致力于油田开发环境污染治理与节能环保生产工作中去, 通过加大对各方面的治理力度, 各种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的不断引进, 实现油田开发节能环保程度的不断提升, 促进油田开发科学可持续发展。

摘要:石油作为人类必需能源之一, 其开发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工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同时油田开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这种影响进行评价有利于降低油田开发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这一背景, 本文对油田开发的污染源及污染物,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提出一些油田开发的节能环保措施。

环境节能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建设工程项目的数量与规模逐渐扩大,中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对于能源的需求逐渐扩大。但是在有的房屋建设工程现场还存在施工噪声振耳、垃圾乱堆乱放、建筑扬尘满天飞、施工废水四处横流等情况,既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又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此实现绿色建筑以及绿色施工,就需要确保绿色环保施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损耗,这也是房屋建筑工程发展的关键阶段。本文将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以及节能降耗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控制;措施

1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

1.1控制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水污染问题

为避免建筑施工废水的污染,就需要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雨季长时间施工,使得强降水冲刷施工场地,导致被雨水冲刷带走的建筑砂石等材料污染水环境,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会导致混凝土等材料的硬化与凝结,也会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同时在施工场地合理的位置修建建筑污水处理三级过滤沉淀池,使建筑施工废水,如基坑冒出的水、场地冲洗水等污水经过三级过滤沉淀达到相关污水排放标准后再外排,尽可能在三级沉淀池末的清水池中安装末稍水回用抽水泵,将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建筑施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1.2强化环境噪声监控能力

首先需要提升城市综合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通过定期开展思想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工作,提升其工作能力和履职能力。其次,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指导建筑施工企业制定规范化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文明施工制度,使建筑施工规范化、系统化进行;督促建筑施工企业采用防震低噪机械设备和在建筑施工现场安装噪声在线监测设备,对建筑施工噪声进行实时监控,必要时在特殊噪声敏感点方位安装隔声墙;同时合理调整高噪声施工工艺的作业时段,并向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公示,防止建筑施工噪声扰民,影响群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于不按规定进行防震降噪建筑施工,产生噪声污染问题的,就需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行政处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执法人员需要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严格取证。这就需要生态环境部门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在各基层部门配备专业化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从而确保执法的科学性。同时上级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定期对下级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进行考核以及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后,还需要做好城市噪声防治工作的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化解矛盾,使建筑企业能与建筑场地周边居民达成共识,控制建筑施工时间段以及噪声强度。

1.3开展建筑废弃垃圾的回收工作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对建筑物周围的生态环境以及绿色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钢筋、水泥等建材,因此一但材料边角料被废弃就会成为严重污染的建筑垃圾。为此,施工企业需及时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与处理,避免建筑垃圾中的化学成分对周围环境的水环境、土壤环境等造成影响。当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积极开展建筑废弃垃圾的回收工作,对于能够重复利用的废料进行再加工,使得其能够重新使用,不仅能降低建筑废弃材料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影响,而且能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4施工现场的扬尘防治措施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扬尘污染问题尤为严重。这就需要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扬尘防治措施,从而实现对于施工现场以及周边环境的有效保护。一是对建筑施工原料砂石、水泥、泥土实行篷布遮盖;二是在建筑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车胎冲洗池,避免车胎带泥上路;三是对建筑材料运输车辆进行遮盖,防止运输过程中渣土撒落;四是对作业完成的运输车辆及时清洗;五是在建筑场地周围设置防尘板;六是在天氣异常的情况下对建筑施工场地时时进行洒水等,从而科学的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问题,降低粉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1.5强化环保意识

强化环保意识需从环保部门、施工单位、施工人员3个方面同时进行。环保部门要针对建筑施工产生的固有特性进行分析,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来警示施工单位要注意环保施工,减轻甚至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现场施工人员自身要有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向企业提出防护诉求。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节能降耗控制措施

2.1屋面施工节能降耗

房屋建筑屋面施工中常用的绿色节能技术包含以下几种:第一,选用新型的保温隔热材料。在铺设屋顶的时候使用温度保真能力和折射能力强大的膨胀性珍珠岩、玻璃棉,通过对这些材料的使用提升整个房屋建筑的保温效果。在房屋屋面施工中还可以将吸水率低、容量低、导热系数小的保温材料安装在屋面板和防水层之间,从而对整个建筑起到良好的隔热、保温作用。第二,倒铺法节能施工技术。这种节能施工技术主要是应用质量较轻、吸水率较低的挤塑聚苯板来进行施工,通过这种施工方式来有效隔热和保温建筑。第三,屋面绿化隔离技术。在铺设屋顶的时候通过布置蓄水屋和浅色屋面的方式来减少阳光对整个房屋建筑的照射,在遮阳节能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另外,在房屋建筑物防水和承压范围内可在建筑物的顶面上种植绿色的植被、果蔬,强化房屋建筑绿化效果,同时在植被、果蔬的作用下防止夏天烈日对房屋的暴晒。第四,冷屋顶节能施工技术。这类施工技术主要是指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通过在屋顶上涂抹一层高反射涂料来提升房屋屋顶的日射反射率,从而减少房屋建筑屋面对太阳能热量的吸收和消耗,达到房屋节能设计的目的。

2.2门窗施工节能降耗

门窗是房屋建筑对外传递能量的重要组成,也是房屋建筑热交换的重要组成,同时门窗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中还具备保温、隔音、遮挡阳光的作用。为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合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绿色节能门窗的常用材料包含塑钢门窗、断桥铝合金门窗、钢化玻璃门窗。其中,塑钢门窗的原材料是聚氯乙烯树脂,通过多种切割工艺制作出建筑施工门窗,从而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起到重要的保温隔热作用。钢化玻璃是一种复合材料,以其耐腐蚀、寿命长、抗震性能好的优势能够强化原有建筑的隔音性能。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工程建设的要求来选择适合的门窗材料,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一些具有辅助功能的门窗材料,在确保房屋门窗施工质量的同时节省施工材料。另外,对于房屋建筑窗扇之间的裂缝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应用缝外压条来对其进行密封处理,如果房屋建筑功能要求较低,门窗材料的选择可以从节能角度出发,选择导热系数较低的门窗材料,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降低阳光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3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现场提倡环保和节能降耗,十分符合建筑行业中可持续发展观念,对生态环境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施工现场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能耗浪费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将环境保护以及节能降耗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庄维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措施[J].居舍,2018,(34):150-150,178.

[2]薛雷.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节能环保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9):236-236.

[3]陈再兴.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以及节能降耗控制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3(04):28-30.

环境节能范文第6篇

1 建筑智能化

建筑智能化概念是我国提出的一种新型观念, 一般对智能建筑的定义中, 主要将其成为一种能够在建筑物管理平台, 应用的一种智能化信息综合处理技术, 其具有一定的智慧处理功能。建筑智能综合处理应用主要有处理系统、应用管理、处理架构等进行组成, 真正的能够形成一种将人、建筑、环境有效融合一体的智能管理平台。其中建筑智能化的自身特点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其必须具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建筑工程自身具有重要的特殊地位、应用智能化平台系统时, 其配套技术要求较高、建筑总体结构非常复杂, 需要的配合与协作地方较多。

2 建筑智能化环境节能减排技术分析

2.1 现代绿色智能建筑发展战略

随着人们对于绿色建筑认识的不断加深, 对于发展节能环保型智能建筑来说非常符合我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并且智能建筑作为有效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的开始, 因此在对建筑进行智能化设计时就需要加入节能减排的理念, 从而保证建筑智能化发展。例如, 我们对于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材料选择上, 就需要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 并且对于后期建筑应用以及维护都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光源的合理选择

对于智能建筑来说, 为了能够使其更加节能减排, 在选择光源时必须要根据实际的特点进行, 首先对于居民照明光源来说, 可以选择显色性好, 寿命长的金属卤化物灯, 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 还不容易损坏, 非常适合在居民区进行照明使用。对于建筑的立面照明则需要根据其效果, 选择一些高光效、显色性好的放电灯, 可以很好的将建筑的轮廓清晰的照射出来。此外, 对于一些先进的二极管、LED灯等照明设备的应用, 也可以很好的提升建筑物的照明效果。因此在选择光源时, 合理的进行选择才能够减少设备的能源浪费, 从而体现出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2.3 地源热的合理利用

最为目前已知的一种清洁型能源, 地热技术主要能够帮助建筑中空调系统进行节能减排设计, 能够帮助其在冬季提供有效的热源, 还能够在夏季提供制冷的冷源。首先, 如果建筑自身所在地区地热能源丰富, 可以通过开采浅层中的地热资源获取大量的热量进行供暖, 而夏季则可以将室内热量进行很好的释放来满足地热的循环, 而这需要对地源热泵进行有效的设计利用, 真正的帮助智能建筑实现冷热循环, 从而体现了建筑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

2.4 通风系统

智能建筑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上, 为了能够有效控制排风系统的运行, 需要我们编制自动控制程序, 根据需要启动的时间进行设置, 保证在正常通风情况下, 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的能源消耗。例如, 因为早晚上班时间是车库汽车流动量最大的时间段, 通过在车库设置一氧化碳检测装置, 并设置一个安全值, 当车库内汽车流动性增加, 产生的一氧化碳达到监测值时, 就会自动启动排风系统, 而当车库内的汽车流动量减少时, 设备将会自动停止, 这样达到一种智能化的控制设计, 保证了能源的有效节约。

2.5 高效利用自然光和太阳能照明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 很多建筑工对于智能化设计也在不断完善, 例如智能建筑小区中的照明系统, 很多的公共照明设施都采用了自然光感应控制技术, 通过一种智能的亮度传感器来对自然环境下的光线进行感应, 从而联通照明设备进行室外照明, 这不仅能够保证照明设备的及时开启, 还能够节省人力去管理, 对于节能减排设计来说效果非常明显。

此外, 一些物业管理机构为了能够对照明设施进一步管理, 可以将光线传感器连接到物业管理网络中, 当设备采集的自然光线需要进行开启照明设施时, 物业人员能够通过室外条件进行自主化操作, 对于可以选择开启, 或者不用开启照明设备的情况进行判断, 避免了对资源的浪费。

3 环境节能减排下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

3.1 系统集成技术

为了能够使建筑智能化发展更加完善, 使其发挥出对环境节能减排的最大作用, 我们需要对其智能化系统进行集成设计。首先, 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设计时, 需要保证系统之间的每一个环境进行有效沟通协调, 而为了能够保障其沟通的及时性, 需要建立一个子系统的互联集成设置, 通过引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ISO系统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采用这种系统主要是因为其网络参考模型能够有效的帮助实现子系统间的联系, 并且还能够保证各系统间交流的准确性。

3.2 系统集成模式

对于我们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过程中, 为了能够使智能化管理模式与目前小区物业管理相类似, 需要在系统集成模式中将BAS、OAS以及一系列的一卡通智能系统进行集成设计。其中, BAS系统主要是对建筑智能化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控, 保证每一个智能化设备的有效工作, 而应用OAS系统, 则能够对来访人员进行有效的分辨, 从而保证建筑自身的安全性。

3.3 系统的实现

我们将上述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集成构建后, 形成的一个全新平台称之为BMS管理平台, 这种BMS管理平台最初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火灾的自动报警与安全防范上, 而我们将平台系统中增加了智能化的管理控制模块, 以及信息通信模块等, 帮助其转型为智能化管理平台。这样能够在实际的系统平台应用过程中, 通过对相关系统的集成联动, 对每一子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信息交流, 通过智能化的计算机处理系统的操作, 使建筑真正的实现智能管理, 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不断突显, 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还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必须要通过建筑智能化发展来实现建筑节能与环保的目的, 真正的将节能减排理念应用到建筑 (设计) 施工中, 从而保证建筑行业的绿色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建筑智能化发展也在不断加快。智能信息有效利用使其成为系统优化的一个组成, 然后帮助建筑体系不断完善, 真正的展现出自身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建筑智能化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与生存间的重要关系, 作为和谐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能够实现建筑智能化对环境节能减排的作用, 下面通过对建筑智能化发展理念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建筑智能化发展中节能减排措施, 从而为研究智能化建筑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环境节能减排,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鹏飞.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 2017 (22) :181+183.

上一篇:婚礼知识范文下一篇:教案说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