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其中移动通信技术的运用范围更是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相继推出的二维码技术,更是以空前的速度传播及应用。其本身具备方便与快捷的特点,具备与互联网产生连接的巨大优势,因此如果能够将其有效的运用到现代教育教学当中,其能充分发挥出寓教于乐的特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本身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针对二维码急速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为此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二维码技术 现代教育教学 应用

引言

在现代教育教学当中,对于二维码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是由于二维码技术相比传统的一维码技术在信息密度上具有极大的提升,其具体具备信息获取、广告推送、手机电子商务、支付、促销以及防伪等多方面功能。因此其优势非常明显,真正运用的范围直接覆盖到了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多个方面,特别是在当今智能手机广泛普及,二维码技术得以空前发展。人们可直接扫描二维码来实现准确信息的获取,从而直接成为漫游网络的重要方式。为此文章探讨二维码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期望能据此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二维码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近几年,我国对于二维码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宽泛,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而言,国内的二维码技术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如今通信网络越来越发达,运用二维码的地方越来越多。因此,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二维码技术的运用极具可行性。

(一)二维码制作简单。对于二维码的如今并不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能力,其只需在借助网络来搜索二维码制作软件。因此具备制作简单、便捷、功能强大等优势,同时能有效制作创意二维码方式。可直接下载一些评价较好的软件,并可结合相应提示的步骤来加以设定,最终由此自动生成所必须的二维码样本[1]。

(二)智能手机较为普及。如今电子发展异常迅速,一些手机的功能变得越来越繁复、多样化,尤其是在某些大群体当中,像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人数基数越来越广泛,几乎是人手一部。而这些学生只需借助二维码的扫描软件,或者是微信扫码的方式,均可实现扫码的目标。

(三)二维码使用符合社会需求。当前使用二维码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采用手机支付方式,多少学生都很喜欢这种支付方式。简单快捷,只需一部手机,进行二维码扫描即可实现支付、网页浏览及阅读等等,甚至直接成为不可缺少的时尚典范。

二、二維码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如今手机已经是学生们的必需品,利用手机的普遍特性可直接将其与二维码技术有效结合,并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这样可以有效提升现代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具体应用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教师进行视频资源上传。教师具体可借助当前的教学平台,以此将事先准备的设计课件、PPT以及微课等进行上传,比如在PPT当中所涉及的难点与重点问题旁边均可采取二维码的形式,借助二维码解决对应的问题。这种课件的设计,主要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一般课件的时间需控制在3到5分钟的范围,而学生只需借助二维码扫描即可实现查看。因此,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本身学习兴趣,最终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水平。

(二)学生方便课外自学。学生在进行课外学习时,通常都可直接利用相应的课程网络平台,来展开课程学习的过程。而一旦其遭遇问题时,则学生可借助手机来扫描旁边的二维码取得其中的内容,借助查看微课的方式,来有效的解决问题,并且可以据此参与到讨论圈子当中,实现相互的沟通与交流[2]。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据此学习知识,同时可以与同学一起交流与提升,从而促使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

(三)教学资源上传。主要是教师可以借助登陆网络平台的形式,直接将其他的资源进行编辑与上传,且上传的内容可以是课题考试及测验,也可以是相应数据的设置,以及题型与分值的选择等。将此类资源上传并发布,将自动生成二维码。教师即可将此二维码直接添加到其他的多媒体资源库当中。

(四)课堂教学应用二维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通常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互动与评价。在整个的过程当中,教师可直接把自动生成的二维码发布到相应的平台当中,而学生只需借助二维码扫描的方式来登陆这一网络资源平台,从而由此实现师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五)知识点设置。具体是在编写相应教材时,可在某些代表性的知识点附件设置相应二维码,以此为学生作为扫描学习用。学生具体可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直接扫描知识点二维码图形扫描来取得教师作出的解析,这样就能迅速掌握这一知识点内容。这种方式是一项创新性的举措,将打破传统教材平面文字的局限性,促使教材本身走向新媒体网络,并且可以拓展知识点类型,最终促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学习主要目的,最终提升学生自身学习效率,增强其学习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二维码早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并且随着其不断的追求与努力,相应的二维码技术必将促使现代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目标。因此,二維码技术的应用,直接为现代教育教学的变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宏涛,张耀.浅析二维码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5):141-142.

[2]郝荣.浅析超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200+205.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革的进行,我国教育的目标也随之不断完善,逐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着高中语文课堂效率提升,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措施,构建高中语文高校教育教学课堂模式,以便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效教育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教育教学;课堂模式;构建措施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也是千遍万化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高中语文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不断探求心的教学模式,以便于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形式单一

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将提升学生的语文的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教学目标,以便于提高学生应付高考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灌输式的填鸭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最有效的方式。其教学过程为教师将自己解题的思维模式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按照这种思维模式进行大量的、反复的习题练习,虽然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确实可以提高學生的考试成绩,但是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会被限制,并且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1]。

(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除了上述的教学形式单一之外还有很多。首先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枯燥乏味,二高中学生长期面对这种枯燥的课堂,又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自然也就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其次,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的沟通过少,而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和主要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所以教师很少和学生沟通,学生也很少主动和教师请教问题,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沟通非常少,课堂气氛严肃。不仅如此,因为学生很少向教师请教问题,所以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就越积攒越多,语文学习漏洞越来越大,学习越来越困难,自然就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高中语文高校教育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措施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如今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非常发达,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为丰富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或者图片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或者为学会塑造学习情境,以此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打造高中语文高效教育教学课堂模式[2]。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节课的时候,通过语言的描述学生体会不到荷塘月色的美感所在,而教师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张是在多媒体平台上面,以这种直观的形式将荷塘月色的形象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其中之美,也有利于塑造学习这一节课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是构建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唯有教师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才会真正得到提升。首先,要让高中语文教师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还需要让教师明确自己在语文课堂之上应该扮演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尊重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沟通才会得到加强,课堂气氛也会跟着活跃起来。最后,学校还需要定期对教师开展培训,以便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高中语文高效教育教学模式的开展打下基础。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就比如说《寡人之于国也》这一节课的学习的时候,其中“之”字的用法很多,学生可能会弄混,而这时候师生之间的沟通加强,学生则可以及时向教师请教,学会“之”字的用法,为文言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开展分层次教学

俗话说,事物都是具有特殊性的,这句话同样也适用在学生的身上,每一个学生在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都是不同的,如果教师依然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教育所有的学生,不仅不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甚至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教师需要开展分层次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习情况差不多的学生划分为一组,然后根据其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3]。

比如古诗词方面的学习,每一个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和天赋肯定是不同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例如《蜀道难》,这一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全篇背诵,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要求其背诵其中的重点内容。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构建高中语文高效教育教学模式,以便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绍远.浅析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文信息,2019,(5):184.

[2]李金涛.构建\"走心\"的高中语文课堂[J].科学咨询,2019,(37):99.

[3]周婷婷.核心素养培育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J].文教资料,2019,(21):63-64,72.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的有效途径,更是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实现形式。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一直是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致力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始终高度关注的核心问题。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制度不健全、合作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从德国高等专科学院“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入手,探讨其对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过程;教学成果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此,高职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产学研结合则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设备不断采用,新理念、新理论不断涌现,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经费、人员、观念等因素限制,高职院校的理念或设备往往赶不上企业的进步。为此,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合理运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是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对德国高职院校“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简要的评析,借鉴德国产学合作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如何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作进一步的探索。

一、德国高等专科学院“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校企合作模式

“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校企合作模式,是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兴起的职业学院模式,无论在办学原则还是在具体培训安排上,均与德国的徒工培训模式相类似——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职业学院的学生是由企业招收的具有完全中学学历的徒工,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依赖于企业与学徒签订的合同,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开设为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为一般性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生产见习等提供师资、设备和场地方面的保证;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高级职业人员。教学或课程安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终结性教育功能,在两个学习阶段均实行严格的国家考试。但是,企业培训自身具有完善社会监督和管理系统的保证作用。根据1968年的《联邦各州专科学校发展协议》和1969年的《职业教育法》,凡涉及整个联邦的企业职业培训的法律、条例、方针、政策均由联邦教科部和联邦经济部制定,而各行业职业培训的具体工作则由各地区行业协会主管。

所谓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指企业在高职实践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作用和地位。其内涵为:

1.企业是德国高等专科学院实践教学经费的主要来源

根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经费来源、管理制度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德国职业教育的经费由国家、州政府、企业三方分担,《劳动促进法》规定了要为职业培训提供帮助及学习期间的收入、待遇等问题。企业与政府共同承担职业教育,并且受到相关行业协会的监督,学生在企业的培训费用完全由企业自己承担,培训学生是企业的应尽责任。因此,在德国,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自己的事来操作,并将其培训投入作为对企业未来的投资。为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德国高等专科学院的教育相当于企业定单培养。德国高等专科学院的学生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后,将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顶岗培训,企业为学生支付每月约300~500欧元的培训津贴。部分州高等专科学院要收取学费的,其费用的90%一般由企业负担,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教学科研经费也全部由企业负担。

2.企业主导着德国高等专科学院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德国高等专科学院的入学新生,首先要经历大约26周的企业内预实习,为学习专业理论打好基础。学生进入主要学习阶段后,不仅有三个月的集中企业实习,而且在德国高等专科学院学校内学习内容的2/3是同企业相关工作的程序方法、实验设计、实践操作密切相关的。在德国高等专科学院的主要学习阶段中,还有一个学期是专门安排学生在与今后职业相联系的企业或管理部门实习。学生的毕业论文90%以上大约需要半年时间在企业里完成。

3.企业视校企合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企业将接受和指导德国高等专科学院的学生实习培训视为己任,并把这种校企合作看作企业自身发展中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由于德国高等专科学院的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成本低、质量高(德国高等专科学院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实习时,学生实际上是顶岗工人+科研人员的身份),企业更愿意为德国高等专科学院的学生提供实习支持和配合。

4.企业与行业协会是评价考核实践教学成果的主体

在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中,行业协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职业教育具体管理由联邦教育法授权给各行业协會负责,其中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企业的雇主与雇员的代表及职业学校的教师组成,主要负责组织职业教育考试。企业办学资格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的颁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行业协会设有的考试委员会不与任何一个培训机构挂钩。从而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规范,结果具有权威性,这成为企业与职业学校相结合强有力的桥梁。企业协会的权利是由国家法律授予的。最终还是政府推动的结果,是政府依法授权成立的专门组织,保证校企紧密结合。企业导师不仅要带教学生,为学生出具实习工作鉴定,而且企业导师还要担任学生毕业论文的第一指导教师。

5.实践教学中科研选题全部是源自企业需求和为企业服务的

综上可以看出,德国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关键在于十分重视“能力基础”“能力中心”。这是由高职教育面向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办学目标决定的;这也是由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第一线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方向所决定的。

二、德国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启示和对策

通过以上对德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我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的战略转变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加强深度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1.树立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校企合作理念

校企合作应强调共赢的理念,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能获得适合自身的应用型人才和人才(智力)储备;学校能提高科研水平反哺企业,以及增强专业设置的社会需求;学生能具备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可谓三方共赢。

一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要与企业需求接轨。为此,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建立有企业界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如: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等,逐步形成产学联合体。

二是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与企业建立产研联合体。因此,高职院校要定期选派教师进驻企业,顶岗锻炼。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寻求横向合作课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学校在提供各种技术、营销、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真正实现“生产—科研—开发”三位一体的横向结合体。

三是高职院校可以合理运用自身和企业的双重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可以操作新颖、先进的生产设备,学习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能进行文化的交流、交融,特别重要的是学生能适应未来就业的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2.以战略高度规划校企合作,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校企双方应积极探索,充分认识校企结合对双方的益处,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拟定校企合作规划。

学校应成立由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或由专人负责校企合作的规划与协调。学校要精选合作企业、确定合作范围、处理相关问题、签订合作协议、监督教学计划内容在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得到保证、保护学生的合法利益。

企业方面也应成立校企合作组织,特别是要面对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知识型社会,以及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要求,结合人力资源规划,提出人才的需求与标准、技术服务项目,甚至提出研究课题,推动校企双方互动的深度合作,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

3.拓宽校企合作方式,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不能仅限于学生到企业中见习、简单顶岗实习,要拓宽校企之间合作方式。目前,校企合作多半是接受学生见习、参观访问或打工顶岗的廉价劳动,还处于短视的浅层次合作阶段。

一是通过校企双向互动式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方式与内涵。如:项目研究、合作开发、专题研究、课程设计的咨询、资源共享等。校企双方共享合作成果,信息的搜集与交换也可成为合作内容。应特别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应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校应定期选派骨干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战经验。教师通过下企业调研,才能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现状,才能运用前沿的科技、管理理论帮助企业实施技改、开发新产品并提供管理咨询。企业的工程师也应与学校进行人才交流,进入课堂,实现高职教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

二是通过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合作方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校企合作只有以产学研结合为主线,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有利于科研工作面向生产、面向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益,扩大学校的资金来源,达到以产养学、以研促教的目的。同时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服务企业,实现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建立高职教育教学所必需的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互利互惠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三是校企合作应贯彻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以能否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衡量的。因此,企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应有很大的评议权。学校应与企业共同努力做好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专业方向、修订教学计划、采取柔性化的教学方式、编印校本教材等工作,从而使教学改革以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源头,增强教学改革的动力,体现教学改革活力,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4.政府推动,立法定规,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行业协会参与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机制,职业院校无法与企业达成“利益平衡”,在校企合作中处于劣势地位。主动寻求与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很少,校企合作还处于企业“冷”、学校“热”的状态。大多数职业院校是主动寻求企业合作,并且这种合作是短期的、不稳定性的,一旦企业与学校撤销合作关系,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将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政府在校企合作上应有所作为,切实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在提倡和推动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上发挥作用。政府应引导行业、企业在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从德国等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看,校企合作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我国各级政府应出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相关政策,鼓励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如:由政府牵头整合高职教育的教学资源,政府、学校、企业共建资源共享实验实训基地;在企业为学校发展提供实习实训场地环境、支援學校实验实训设备上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知识产权以及政策上的优惠和激励;在融资贷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予以支持;在资产管理方面,考虑到由于校企合作加速了企业设备的使用与磨损,政府可尝试据此制定加速折旧的资产管理办法,鼓励企业积极参加校企合作。这必将对基于产学研的校企合作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另外,为了确保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国家立法部门应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立法定规,明晰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使得校企合作能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法规内容要全面、系统、完整;条款描述不要过于原则,但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要强等等。

参考文献:

[1]李艳生.香港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职业技术,2013(5).

[2]郑光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的探析[J].科协论坛:下,2010(10).

[3]周颖.论高职学院校企合作的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

(作者单位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校区工商管理教研室)

编辑 李建军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方案

G635.1

新课程改革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实现整体性课程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学好本国文化和优秀外来文化,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的逻辑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开展当代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需要融合文化教育理念、服务内涵与和谐管理法,学校领导自身要练好“内功”,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这样才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领导自身要练好“内功”

执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使其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学校领导首先要练好“内功”,在工作过程中融合文化教育理念、服务内涵与和谐管理法。所谓的练好“内功”主要是指学校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开展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教育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具有特色校园文化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领导要以自身的品德和模范行为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其次,学校领导要挖掘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内涵,开发校园文化服务产品以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分层举办知识型竞赛、演讲比赛和特长才艺比拼等。另外,领导应注意转变传统管理法,避免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过于严肃和僵化,将管理和放松相结合,运用和谐管理法来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文明、和谐的校园。

二、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在开展新课程改革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教师应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结合“寓管与教”理念,充分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的价值,指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自控能力,遵纪守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工作时,要注意挖掘课本教材的时代信息和基础知识,精心挑选教学内容,运用综合教育方法对学生予以正面教育和积极管理。另一方面,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删繁就简,加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具体化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學习意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使学生形成自我控制管理方式和知识生成方式。

三、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校规校纪办事

初中教育管理者理应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样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新课程改革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激励作用。其次,初中教育管理者要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为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而且要注意发挥工作目标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和评价作用。其中的导向作用是指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应体现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最佳方案;激励作用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目标制定工作和管理工作,用切实可行的目标来激励全体师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调控作用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在设计目标和执行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协调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评价作用则要求初中教育管理目标应作为准确评价与衡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尺度。另一方面,初中教育管理者要注意全面优化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创新管理体制,制定符合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主要是指课程理念、教育感念、课本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变革,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则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的作用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学校领导自身要练好“内功”,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全面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兴.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状况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22)

[2]王玲,思瑞姿.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新课程改革对接问题的理性思考[J].音乐创作,2016(06)

[3]陈红丽,孙国.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路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21)

[4]万国威.解构我国普通初中教育的区域差异:教育福利的视角——基于我国31省市初中教育状况的定量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08)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策略

为了顺利开展乡土地理教学,首先需要对乡土地理的范围加以明确。在《辞海》中,对“乡土”的解释为“家乡,故土”,而在地理学科中,“乡土”也可以泛指“地方”。因此,“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中一种特定的学科概念,可以理解为省区以下比较小的地区。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于个人修养的培养,乡土地理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将乡土地理教学融入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知识

从乡土地理的内涵来看,其内容涵盖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所以为了使乡土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引导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使相关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与认知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初步优化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组织本班的乡土地理教学活动时,我会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知识的建构。如:(1)借助地理图片对家乡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并对地理位置的特点加以分析;(2)根据相关的地理资料对家乡地理事物的变迁进行描述,并对产生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3)举例说明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灾害,并分析本地自然资源对家乡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4)对本地的人口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全国的人口情况进行对比,以此来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变化的特征;(5)准确了解本地和外界的联系情况,并思考本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6)借助相关资料对本地的发展规划进行准确的了解,密切关注家乡未来的发展变化,并且要立志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建设中。最终,通过全面的引导,逐步使学生对本地发展中的地理要素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从而为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知识基础。

2.在课外活动中强化地理实践能力

简单来说,地理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在模拟实验、调查、考察等不同形式的地理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与意志品质。地理实践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中观察、理解、感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中,既要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也要将其作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对所在区域的地理事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本地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

如:本地的地形地貌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我组织学生对本地的地形进行了实地的调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了解本地主要的地貌类型,并借助相关工具和软件观察本地的地势走向。之后,要根据此前所学的地理知识绘制地形图,以此来对本地的地形進行更加全面的认知。接着,要认真分析本地的地形特点对于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分布等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并且深化了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

3.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中深化认知

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深化学生对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理解。正如前文所述,乡土地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在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地理知识资料,并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观念对这些地理素材加以分析。这样一来,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认知。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我会不断给学生提供本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地理资料。同时,我会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说,在突出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根据人地关系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相关的地理材料进行分析,并使其思考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如何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这对于学生地理素养的深化无疑会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本地的地理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对乡土地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恰当的思考,从而通过乡土地理知识逐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边环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案例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45):152.

[2]李浩.浅析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0):68.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 旅游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理论 理论分析

客观来讲,中职生是一群年龄处于16-19岁之间的青年,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却同时承担学校学习压力与未来就业压力,虽然有一部分学校依然坚持分配工作,但是许多行业企业由于中职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差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出了质疑。为了重新树立学校品牌,提高中职生的就业能力,教师也必须以实践教学理论为指导,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的无缝衔接,以学校教育培养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一、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践学习任务

一直以来,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都是以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为教学依据的,对本课程所展开的教学评价也是根据中职生在专业理论考试中所考取的具体成绩为基本标准展开的。这种只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局面导致中职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很差,降低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践探究任务,将理论课程与实践培训结合起来,以实践任务唤起中职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

中职生在以往学习经历中感受到的失败经历较多,所以他们并不喜欢学习,即便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也很难静下心来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认真学习。但是,中职生的内心十分热血,好胜心与求胜欲很强,所以教师便可将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设计成实践学习任务,使学生主动联系旅游管理工作现实分析专业知识,以任务驱动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丰富学生理论知识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双赢。在设计实践学习任务时,教师也应该主动分析中职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水平,保证实践任务的难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任务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原有认知水平。

二、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中职学校所建设的实训基地是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落实实践导学理念的物质条件,实训基地的实验设备、工作模拟环境越接近真实的工作特点,越有利于提升中职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未来行业特征与行业技术购入相应的实训设备,建设实训基地,优化中职生的实训环境。

现在社会具备“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各行各业都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组织本行业的创新实践活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也应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创设虚拟实验室,让学生们在电教化、数字化的实训基地中模仿旅游管理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与社会接轨,用实践经验与体会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旅行社、展览场馆、博物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各有侧重,教师应让学生多体会各个行业的虚拟角色扮演,帮助中职生细化自己的人生理想,坚定理想信念,从而使学生们在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与实训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三、完善学生参与实习的制度规范

实习是中职学校的基本教育活动,多数学校会向本校合作企业推荐本校优秀人才,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社会工作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但是,人们却发现即便通过学校实习,学生们也并不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无法达到社会企业的要求。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有部分企业虽然会与中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但是却只让参与本企业实习的学生做最基本的工作,导致学生们的实践水平与理论知识储备脱轨,不利于中职生的长远发展。而且,中职学校虽然强制要求学生参与企业培训,但是并不看重中职生的实习成长,依然以纸笔测试评价学生,导致学生并不重视企业实习活动。

为此,中职学校需要制订完善的实习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合作企业的人才培养任务,也要将实习报告与企业工作人员评价行为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结业成绩,从根本上改善企业、学生被动应付学生实习任务的消极局面。为了彻底优化中职生的实训体验效果,教师还应与企业工作人员合作,实时监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行为,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工作难题。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促使人們产生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所以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为了让旅游管理与服务行业的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教师应始终贯彻实践教学理论,综合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质与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吕晓燕,邓晨.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旅游专业实用型人才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0):238-239.

[2]邓冠敏.基于主体需要的中职旅游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上一篇:电子商务论文范文下一篇:诗歌创作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