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自查报告范文

2023-09-19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范文第1篇

20104072016 严金彬 分析行政管理费支出中的三公经费

近几年来,政府部门“三公”消费的增长难以遏制,行政成本高居不下,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三公”消费一般是指政府部门公款接待、公费出国及公车消费的行为。“三公”消费理应是政府部门必需的开支,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必要条件,但若超过了一定的“度”,它就变了质,成为一种铺张浪费、甚至滋生腐败的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面临着更多的公共事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承担新的职能,而政府行使这些职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行政支出,引起行政成本的增长。但如果“三公”消费占行政成本的比例逐年增长,而且增速很快,这就可以界定其为“三公”消费行为。治理“三公”消费,就是要治理超过这个“度”的过高过快增长的部分。

“三公”消费存在的问题,行政成本逐年攀升。我国的行政成本比起很多发达国家来说都要高,而且高得惊人。据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和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 9000 亿元,其中公务用车消费占比较高的比例。“三公”消费的增长占行政支出的比例不断攀升,行政成本逐年增长,财政负担沉重。

“三公”消费隐藏腐败。“三公”消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公谋私。以公车为例,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再如公款吃喝,有数据表明,我国近10年来公款吃喝占餐饮消费总额的比例逐年递减,但是绝对数仍高居不下。吃喝玩乐都能报销,是社会上对公务人员职务消费的普遍认识。公务人员在这种吃喝玩乐的过程中,通过作假帐等方式谋取个人利益,大搞贪污腐化,使“三公”消费成为藏污纳垢的腐败行为集结地。 “三公”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行政官员“官本位”思想犹存,“三公”消费治理法规尚未建立,“三公”消费监督工作不力,行政成本绩效考核不够科学,公务人员个人节俭意识的缺乏。

对综合治理“三公”消费的思考。

(一)转变行政理念,提高政府透明度。首先,转变“官本位”的思想,树立公仆意识。人民把自己的权力让渡给政府,赋予他们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政府以公民的合法代理人的身份管理国家公共事务,公务人员不应该是社会的特权阶级。各级公务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他们的每一分钱的花费都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建立透明型政府,推行政府信息公开。通过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众才能监督政府部门的财政情况。

(二)加强“三公”消费的全方位监督。综合治理机构的设立很重要,但设立后的监督制度建设更关键。第一,综合治理机构定期主动向社会公布“三公”消费治理的效果和工作进度,接受公民的质疑与询问,并增加市民代表定期接见制度,接受他们的问询。第二,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机构接受市民代表问询后的回馈机制和畅通的回馈通道,通过对问询和质疑的解答来提高其服务水平,并对工作满意度进行回访,以使其今后不断改进。第三,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定期汇报其工作效果,报告“三公”经费预算的修订情况。多方位的监督使综合治理机构置于公众和上级组织的视野之内,通过绩效公开和绩效改进,确保监督有效有力。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范文第2篇

决算情况说明

2016年,市直各部门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三公”经费各项支出与上年决算和当年预算相比全部下降。市直各部门使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共计4500.51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401.4万元,因公出国(境)经费3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170.47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891.64万元。与上年决算相比,2016年“三公”经费支出减少1572.4万元,下降25.89%。其中:公务接待费减少296.6万元,下降42.49%;因公出国(境)经费减少42.79万元,下降53.63%;公务用车购置费减少239.68万元,下降58.44%;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减少993.33万元,下降20.33%。与当年预算相比,2016年“三公”经费少支出612.26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少支出207.76万元,因公出国(境)经费少支出8.29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多支出44.87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少支出441.07万元。

上一篇:土地租赁合同范文下一篇:模范集体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