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市场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10

内部市场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企业的资金总是处于不断运动中,资金管理是对资金运动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即对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的管理。煤炭企业如不加强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面临的财务隐患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此情况下,对企业资金管理与财务风险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煤炭企业内部资金管理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企业有一个高效的资金供应,使资金收益最大化,最有效地运用资金,以使全体股东财富最大化。目前,煤炭企业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为在行业并购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提高资金效益、改善资金结构、加强资金风险监管、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均衡充足的资金流是当前煤炭企业财务工作的关键。

一、现阶段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财务风险日益显露,突出表现在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方面,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失真。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相当数量的企业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信息的不真实,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

2.监控不力。在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也不断出现。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3.效率低下。目前,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首先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其次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再次是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二、加强煤炭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措施

1.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完善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结算中心一个口子对银行,下属单位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充分发挥结算中心汇集内部资金的“蓄水池”作用,并使下属单位资金的出入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

2.加强资金流量管理。企业应树立“资金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资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严把资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资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

3.建立投资回报制度。为扭转企业要钱、花钱,却不计回报的现象,要逐步建立投资回报机制,凡投入企业的资金,包括项目投资、技改投资、固定资产更新投入、科技投入、安全投入等,都要按规定计算投资回报,计入企业预算利润指标。如企业在进行项目资金投入时要签订投资回报承诺书,对投资项目预计实现的利润做出承诺,并将其纳入预算利润指标考核,以促使企业的投资行为必须充分考虑投资规模控制,对项目市场环境深入考察,对项目的效益性进行合理的、谨慎的分析评价。要确立项目建设者就是投产后经营者的机制,着力解决目前项目投资普遍超概算,投产无效益或低效益的现象,解决企业中花钱不承担责任这种“好事”,使企业真正树立“投资要有回报”的观念,从财务运行机制上确保项目资金投入的回流,资金的有序循环。

三、实行多种监督确保资金安全

1.实行会计委派。企业对下属单位委派会计,对下属单位重大财务事项实施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委派的财务人员既对企业总财务负责,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又对经营者负责,行使企业内部会计职能。该项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同时,确保了企业内统一的财务政策的有效运行,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2.加强内部审计。加强内审机构的权威和职能,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督,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3.健全财务制度。财务部门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资金支付的授权批准、实际办理、会计记录和稽核检查及与该项资金支付直接有关的业务经办岗位必须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不能一人多岗、身兼数职。授权批准人员不能亲自操办自己批准的涉及资金支付的经济业务,更不能一个人办理业务的全过程。总之,资金内控职责分工的关键是:会计与出纳分离、审批与经办分离、资金核算与稽核分离、登记总账与登记明细账分离、票据与印章分管,等等。

在目前煤炭企业重新定位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重新梳理构建新的管理构建的新形势下,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也必须要随之变革,创新理财理念,创新资金管理方式、方法,实现优化企业资金结构,拓宽筹资渠道,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内部市场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预算管理是医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规则体系,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预算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医院内部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财务系统。另外,有助于财务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医院领导决策和操作提供依据,提高医院经济活动的有效性。文章在对医院总体预算管理现状进行适当查询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预算管理制度;制度设计目标;内部会计控制

医疗体系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国家事业单位预算机制的转变,使得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控制流程更为规范、控制标准更为严格。为了确保医院财务管控能力,保持其良好的发展势头,应当做好相应管理工作。预算管理是医院未来经营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促进医院管理,帮助医院内部各项业务和计划得到顺利实施并逐步完善,提高运行效率。

1 医院预算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缺陷

1.1 缺乏对预算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的认知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意识到需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但工作的重点其实都放在提高内部医疗的标准上。医院的大多数高级管理人员都是医务人员,他们不了解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建设,单方面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并不能真正理解其重要性。由于高层领导难以树立预算管理意识,因此医院内部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不高。

1.2 缺乏完整的预算管理系统

医院预算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推进需要全院员工的共同努力,其制度的制定也需要集体参与。最有效的预算管理系统应该是所有医院工作人员都参与进来,并为编制工作提供有效的意见。但在实际预算管理编制过程中,所有员工都很难参与进来,因此,预算管理编制与实际工作脱节,难以考虑各部门的未来发展。预算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实用性原则,导致后期实施效果不佳。这也是医院内部预算管理系统不完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1.3 预算在实行过程中缺少力度

在一些医院高层领导看来,医院预算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往往是敷衍了事,以应付上级的工具,其实,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工作,就是要全面建设一个有效的医院管理体系,在日常运营中起到全面的监控和管理作用,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在推进医院预算管理内部会计控制中,由于缺乏执行力和工作粗浅,导致预算管理难以实施。

1.4 医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离不开专业财务人员的管理,这也是一个相对先进的内部管理体系。因此,医院对财务预算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应得到提高。引入专业财务人才,构建严格的预算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2 医院预算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为切实提升预算内部控制效能,引导预算编制行为,调整预算内容,细化预算考核与执行,增强医院预算管理效能。医院财务人员应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扎实做好相关制度设计工作,控制制度以风险预防为主体,辅以调试和错误检测,注意控制重点。制定相应的应对举措,在科学性原则、合法性原则等框架下,明确分工,落实控制责任。

3 医院预算管理中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目标

3.1 职务分工管理

确定有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实现医院预算内部控制分工的准确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预算控制工作的梳理,在这一基础上实现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分工。

3.2 授权审批管理

对预算审核员的审核权限、审核标准、审核方法以及工作内容进行明确,以此来规范审核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避免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出现超出审批限制的行为。

3.3 预算制定管理

医院预算制定的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全面评估医院的发展趋势、业务水平等信息,形成年度预算,在“上下级统一、分级编制、分步总结”的原则下,有计划地开展相应预算制定与管理工作。

3.4 预算执行管理

健全预算执行责任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能,并组织人员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质效进行评价,实施奖惩制度,预算执行分级、负责和集中。

3.5 预算修改控制机制

企业正式发布执行预算,通常不做修改,但是,由于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剧烈变化,或严重的自然问题、突发公共问题等,预算编制的依据不明确,预算执行的结果也会大不相同。经企业决策者批准,预算可以修改。

3.6 预算分析与评估管理系统

不定期的研究和检查预算执行进度和目标执行情况。要注意奖惩的落实,明确监督检查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各阶段预算管理,找出预算管理薄弱环节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调整预算管理并改善。

4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在医院预算管理中的應用

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其预算应当涵盖医院服务需求以及发展需求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确保预算符合医院的发展要求。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在预算执行环节,应当做好预算执行工作,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切入点,将各个控制措施贯穿于整个预算执行环节。逐步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预算管理机制,切实发挥预算在医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相关部门的要求来看,医院预算的编制以及执行,应当由专人负责,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明确管理要求,按项目列出的详细清单,与此同时,对专项活动进行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各部门预算收支预算编制计划,各部门对自身的收入以及支出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报送预算管理小组进行审核比对,并由预算管理小组从总体层面上做好调控,确保预算整体的可操作性。

现下,部分医院在预算管理中集中使用“电子财务”系统,包括“基础数据库、专项控制数据库、部门预算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院在岗职工、离退休职工和其他工作人员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根据每月或每年的支出情况,所有员工根据支出情况逐步进入基础数据库,形成职工支出和个人、家庭补贴支出;二是公共支出中的公共支出金额按照审计准则计算和编制,常规公共支出项目,如人工费、物业管理费、租金等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三是医院医护人员、硬件设施等基本情况,作为客观反映医院业务支出的重要数据,专项控制数据涵盖了医院建设支出、经常性支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预算编制以及执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相应的处理,同时对预算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预算的调配,从而确保预算制定的科学性。按照“二上二下”的步骤编制医院会计收支年度预算,预算经批准后,必须按批准执行。预算执行作为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于医院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执行环节,工作人员可以将预算进行分解,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形成完备的预算执行责任机制,从而规范预算执行人员的行为,避免出现预算执行不彻底的情况,造成资源的浪费。文章详细研究了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以确保医院预算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做好编制责任以及执行责任容错机制,将预算执行结果与各个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岗位晋升、工资收入结合起来,以激发起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确保预算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增强预算的约束性、严格性和准确性。

5 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在医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5.1 预算管理控制应当注意的重要环节

预算管理控制过程中,应当对预算项目构成、预算管理标准、预算管理程序进行明确,并在这一过程中,制定预算执行计划,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做好预算执行环节的监督以及考核工作。

5.2 掌握主要控制点的关键要素

会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财务会计和部门会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对相关科室提供的数据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数据,以发掘自身优势,增加收入,节约支出;医院应当做好业务梳理工作,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做好资源调配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在医院内部建立起完整的管理机制,在为医院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为物资在公开市场上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按预算采购,通过比价采购,能够有效控制物资采购成本,消弭工作漏洞,而医疗设备的引进则应当从技术以及服务两个层面出发,兼顾成本,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进行,以有效控制设备引进成本。

5.3 樹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医院内部会计管理机制还需要人来处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氛围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质效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医院管理层在重视预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队伍、配备高素质的预算编制人员,可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6 促进部门间沟通,畅通数据渠道

从编制预算执行的情况来看,通过编制预算执行报告,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促进内部沟通。由有关部门归档备查。预算管理环节应借助各种内部报告信息,严格管理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环节。同时,预算管理不仅要停留在表面上,而且要在具体业务中落实,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和完善。

7 结 语

医院内部会计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使得管理目标较为多元,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提振自身竞争水平,占据更多优势,医院逐步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扎实做好医疗预算工作。如果我们想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追求经济利益。为了尽快实现战略目标,我们需要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和实施预算,科学合理配置医疗卫生经济资源。

参考文献:

[1]施丹.探析班级微信群的有效管理方法[J].华夏教师,2019(3):82.

[2]罗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微信平台应用研究[J].明日,2018 (21):45.

[3]吴知学.“微信群”助力德育教育管理信息化[J].文教资料,2017(24):150-151.

[4]蒋桂芹.医院预算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及应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35):105-106.

[5]张倩.医院预算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及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8(17):72-73.

[6]范白春.医院预算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

[7]范白春.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及应用[J].管理观察,2011(4):184.

[8]刘红霞.加强医院内部控制方法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11.

内部市场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企业的税务管理和内部管理有什么关系?就算问很多管理咨询师,有时也得不到明确的答案。

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说明补上税务管理这块短板是多么的急迫。

因为税务管理不仅关系到公司的命运,而且关系到每一个人在公司里的行为。因而税收的后面,是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为其“保驾护航”的法律法规,对于偷逃税款的制裁力度非常严厉。如果因为不懂税、忽视税务管理而导致偷逃税款案件,那就不仅是“冤枉”了。

笔者接触过一家上海企业,他们请了最专业的顾问公司,建立了号称最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是,企业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以后利润并没有大幅度提高。最后发现:他们在制度设计中忽略了税务管理,人力成本和劳动效率虽然大大提高了,但是,很多钱因为纳税不当而流失了!

有些企业家认为税务管理是财务的事情,事实证明很多财务是不懂税的,这导致了企业在这方面缴纳了很多冤枉税。现在有一些大的集团公司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专门成立了税务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比较可行的是在财务部门设立一名税务经理。

做好税务管理,不仅避免风险,而且带来的节约是相当可观的。现在企业的利润非常薄,做什么样的业务才能有这些利润呢?

责任编辑:李 靖

内部市场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内部控制管理作为企业自律和自我约束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技术,已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认识、制度、程序、执行四个层面,对如何通过建立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来提高物资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对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程序进行了说明,以供大家研讨。

关键词:物资采购;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應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法律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四、执行有效,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

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就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拓宽监督管理渠道,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采购业务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并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作用,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其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相关部门及员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完成不力,以致造成后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警告处分或给予必要的处罚来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科学运用,不断完善和提升。

参考资料

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上海三联书店楼德华 傅黎瑛/编著

2、《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操作手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内部市场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有效沟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营销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0.056

0 引 言

企业人力资源内部营销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理论和管理模式,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外部经营销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当前社会中,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及内部营销工作,为企业未来建设奠定基础。

1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营销概述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营销是非常重要的两大模块。在当前人力资源主导企业发展的市场中,企业想要有效开展自身的营销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就要从人力资源角度出发,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工作,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当前企业人力资源营销分为外部人力资源营销和内部人力资源营销两种。其中,外部人力资源营销,具体指企业在营销工作中,要善于利用人力资源关系,以人力资源为根本,使员工各尽其能,共同实现企业营销目标;而内部人力资源营销指一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是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可以被理解为“营销视角下经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者从营销的角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不一样的管理理念。企业管理者要从“营销”角度进行内部人力资源营销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视为“营销”,将员工管理看作“营销环节”,选择“满足员工需求”的管理方式。

内部人力资源营销方式与人性化管理方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营销过程中,要求企业管理者、部门经理充分了解下层员工的需求,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员工的需求转化为自身的管理方式。其中,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营销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是真正做到“双赢”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其能够满足企业内部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轻松高效。此外,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营销过程中,最关键的工作就是有效沟通,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部门经理和员工之间通过有效沟通,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双赢”。

2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当前社会属于“人才型社会”,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内部营销管理的核心,管理好企业人力资源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相反,如果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及合理使用,将导致企业经营不善,不利于未来发展。但是,当前部分企业不重视内部人力资源营销管理工作,仍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营销管理方法,导致员工生产积极性下降,企业营销业绩也无法提升。现阶段,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急需对内部人力资源营销方式进行有效创新。

2.2 忽略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企业人力资源营销管理质量的影响较大。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具体指对企业内部的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劳动分配和工作管理,从而实现内部人力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作用。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不高,自然会限制企业人力资源营销水平提升。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营销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人力资源管理因素很难发挥出真正作用,限制了人力资源营销水平提升。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单一刻板。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忽视了“员工人本因素”,人力资源与企业其他现有资源不同,人力资源具有独立的性格和思想。随着社会发展理念的变革,部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处于紧张状态,尤其是高素质人力资源。其次,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之间沟通不畅。由于企业内部同层级员工之间沟通不畅,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者的矛盾逐渐凸显,不仅影响企业的内部工作和谐,更直接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而降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营销效率。

2.3 沟通不畅

想要做好内部人力资源营销工作,企业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其中,沟通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人力资源与上层管理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够保证双方意见一致、利益一致,进而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反之,将会激化企业内部工作矛盾,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营销工作。在当前部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营销过程中,不良沟通情况较多,根本原因是上层管理者对基层员工的管理态度不佳或者利益分配不公平等,企业急需变革内部人力资源营销方式。

3 创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营销管理方式的措施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营销是一种“全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以有效沟通为管理方式,以人力资源需求为管理目标,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创新内部人力资源营销方式。

3.1 树立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理念

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助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营销工作顺利开展。在人力资源改革背景下,企业应该树立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理念,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方面,企业核心管理者应树立有效沟通理念,从自身做起,重视有效沟通工作,并加强与基层管理者的沟通,促进企业人力资源营销管理模式创新;另一方面,企业核心管理者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①制订内部人力资源营销模式规划方案,根据现有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者状况,制订合理的营销管理方案。②详细了解各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了解各部门管理者对工作人员的有效沟通情况,实施合理的建设计划。

3.2 加强企业内部有效沟通

企业在开展内部人力资源营销实践工作中,加强有效沟通尤为重要,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企业核心管理者、企业部门管理者应加强内部人力资源审查,人力资源作为人力资源营销管理模式的核心,若想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营销管控水平,必须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生产优质产品。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该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通过有效沟通了解员工的需求情况,包括薪资待遇、员工福利、休息制度、培训发展等内容;了解员工对各环节的需求,依据员工需求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以及人事管理制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加强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沟通,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网、企业内刊、企业公众号等构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平台,以保障各部门的信息畅通。其次,核心管理者也应加强与各部门基层管理者的有效沟通,了解基层管理者的基本需求。管理者通过与普通员工以及基层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各阶层人员的需求,实现内部人力资源营销管理模式升级。

3.3 企业管理者要实现自身“角色升级”

在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与分析员工需求的过程中,有效沟通是关键工作,而企业管理者做好有效沟通的关键是“角色互换”,即站在员工角度深入了解并满足员工的需求。在传统企业中,管理者将重心放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人本”思想并不明显,很少有管理者积极主动了解员工需求,并建立相关沟通渠道,与员工展开积极全面的沟通。但在人力资源营销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管理者需要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充分尊重“人本”思想,转变自身角色,扮演“工程师+销售员+客户经理”的多重角色,学会通过不同的角色与员工、客户等进行有效沟通,以全面提高人力资源营销管理质量。

4 结 语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有效沟通,而管理者想要做好有效沟通就要完成“角色转化升级”。基于此,本文从树立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理念、加强企业内部有效沟通以及促进管理者角色升级3个方面阐述了有效沟通模式下构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模式的对策,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何培香.有效沟通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营销[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3):27-29.

[2]郭小曼.有效溝通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营销[J].同行,2016(5):84.

[3]赵攀.浅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有效沟通[J].中国商界,2012

(12):292.

[4]王皇.从人力资源看如何实现企业内部有效沟通[J].管理观察,2015(23):77-78.

[5]林静.有效管理沟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与运用研究[J].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19(20):119.

[6]杨杨.内部营销理论在我国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7]王澜.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在A公司售后工程师绩效考核改革中的应用[D].厦门:厦门大学,2009.

[8]张忠诚.W公司营销渠道整合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冲突与调适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20-09-07

内部市场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鸟笼经济”源于陈云同志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路径选择的思考,其内在蕴含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体现“大集中、小分散”的建设原则以及辩证发展的改革方法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推动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二者辩证关系,灵活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鸟笼之说”  全面深化改革  计划经济  市场调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國改革开放是全面与渐进相结合,基本经验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试点先行,进而保证改革开放顺利推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我国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时,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原因总结为“两主体、两多种、一结合”,重点是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有效地规避了多种经济风险,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注重经验的总结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鸟笼经济”作为陈云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重要论述,其内涵是陈云建国初期提出的“三主体、三补充”的重要发展,标志着陈云对计划与市场二者辩证关系理解的深入发展。全面理解陈云“鸟笼经济”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丰富内涵,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鸟笼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一)“鸟笼经济”理论三重意蕴

“鸟”“笼”之喻的涵义是以灵活的方式处理经济问题。陈云曾于1982年三次用“鸟”与“笼”的关系来比喻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的辩证关系,并对“鸟·笼”的内涵作了系统阐述。陈云强调: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好比“笼”与“鸟”,既要充分发挥计划指导经济建设的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市场活跃经济。我们应将该理论置于陈云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体系之中,结合时代发展挖掘其内含的思想意蕴。

1.以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为根本目的

计划与市场之争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鸟笼经济”的提出基于陈云对马恩经典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解读,即社会主义经济要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理论。陈云也说,“计划工作的规则: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思想来之于马克思。”同时,“鸟”“笼”之喻具有特定时代背景,实由现实问题倒逼促成。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引入国家经济建设之中,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盲目抛弃原有的计划体制约束无异于“休克疗法”,急于求成的做法极为有害。此外,“鸟笼之说”符合党的十二大精神及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针。一方面,由于中央领导层对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尚未进行清晰地阐述,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早已深入人心,为缓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障碍,“鸟笼之说”可用温和的方式维护计划体制的良好秩序,确保通货膨胀不至冲垮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因改革开放而涌入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大有泛滥的态势,社会出现了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声音,为了坚定改革的正确方向,陈云再次强调必须用“笼子”来约束市场经济 ,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

2.以“大集中,小分散”的理念为根本原则

“鸟笼之说”论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如何正确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计划与市场二者的关系问题作为陈云统筹经济建设的核心概念,是“大集中、小分散”的主要内容,大集中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有本质的不同;小分散则区别于高度集中、僵化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

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涌现,出现全盘否定计划经济、企图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错误主张,其实质是要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陈云一贯以科学态度对待他国经济建设经验,适者吸收,悖者避之。如前苏联认为社会主义只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的公有制,陈云在延安时期则支持一切有利于发展边区经济的公营、私营及合营经济形式,且对合作社予以减税优待。此外,陈云也十分注重批判地吸收资本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在陈云看来,小计划促使资本主义企业效益不断提升,而其危机则源于未能将大计划运用于整个经济社会。“《资本论》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与生产关系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在三大改造之际,陈云提出“要把市场搞活,以适应人民需要”,明确“今后,计划统制计划度要改变,来一个‘大计划’(指钢铁、棉纱等),‘小自由’(指小工业、手工业)”。他从农村市场管理入手,通过放宽农村市场管理、改进国营与商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方式活跃城乡经济交流。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盲目建设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影响国家长远发展。他提醒人们“只有搞好宏观控制,才有利于搞活微观,做到活而不乱”。陈云强调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是最快的发展,指出经济发展必须稳步前进,避免基础建设战线拉得太长,基建投资超过国家财力物力情况的发生。他以农业经济建设为例,明确阐述了在推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也应注重对农业的指导性计划,指出“不这样做,八亿农民的所谓自由,就会冲垮国家计划,农民只能在国家计划范围内活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国家才能搞经济建设。”

纵观陈云在组织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辉煌历程,其始终强调的建设原则即灵活务实地处理“集中”与“分散”二者的微妙关系,在反复比较与大胆求证中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3.以辩证、系统发展的哲学原理为指导思想

在“鸟笼经济”提出的三十余年里,中国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哲学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鸟笼经济”体现了陈云对“两点论”“重点论”“矛盾论”等哲学思想的娴熟运用。陈云虽强调计划与市场有效结合才能确保经济稳定发展,但是他认为在不同条件下,计划和市场的重要性及作用点不同。其一,“鸟笼之说”体现了“两点论”思想,突破了将社会主义等同于计划经济的思维惯势。陈云先后提出“三主体、三补充”“经济建设可能是计划与市场比重同时增加”“市场调节在国家指导下可跨省跨地区或跨洲际”的思想,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思想先导作用。其二,以计划之“笼”限制市场之“鸟”体现了“重点论”思想。这种兼顾社会主义原则又注重统筹全局的思想,源于其对经济建设中主、次矛盾的深刻认识。在原则上,陈云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有计划按比例”,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重工业优先的迫切需求、资源匮乏、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及利率调节受限的现实境况迫使计划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唯一选择。在经济建设中,陈云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企业管理内部,陈云提议扩大企业主管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权限,减少指令性指标;对国家计划周期、计划编制程序删繁就简;给予地方更大的机动财力;提出经济建设要“两条腿走路”,强调部分商品可以实行凭证分配,部分商品则应使用钞票进行交换。

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能使我国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市场调节所产生的盲目性,同时发挥价值规律、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活跃微观经济,使之适应社会市场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辩证看待“鸟笼经济”的历史意义

陈云“鸟笼经济”理论明确市场经济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内部所实行的一种新的体制,即“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模式。它打破了将市场经济与私有制及资本主义等同的传统思维,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二、“鸟笼之说”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然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使经济私有化思潮甚嚣尘上,部分不怀好意者主张全盘私有化意图“弃笼放鸟”,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必须认识其思想背后的谬误性和危害性,以系统、发展的方法论思想为指导,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一)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存在的。历史来看,苏联解体时实行全盘私有,结果是经济全面倒退,社会动荡。“再如资本主义国家教训,阿根廷在西方支持下搞经济私有化改革,结果国民经济严重衰退,贫困率由私有化前的7.7%增至30%,失业率超过20%。”现实来看,私有化导致权力寻租、损公肥私的丑恶现象大行其道,“资本逻辑”卷土重来。历史和现实表明,依循西方资本逻辑推行经济私有化是有害且行不通的。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上层建筑须符合经济基础的论断,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强大的政府宏观调控及国有企业雄厚的经济实力,确保了大规模社会基础建设和维持国计民生发展大计得以有效推进,成就了“中国奇迹”。习近平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我们应打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二元对立的狭隘观念,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有利机制,为加快构建适宜我国发展阶段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制,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辩证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心,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建设要充分运用辩证法思维,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毫无疑问,中国在经济方面的改革开放过程是一个市场作用不断扩大的历史过程,但绝不是一个政府不断‘退出’从而市场不断替代政府的单边过程。”“鸟笼经济”理论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其最初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良好秩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四十年的历史,就是一段辩证处理计划(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二者关系的历史,它坚定不移地突出“中国特色”,同时不断超越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并以傲人的成绩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新常态的背景下,要实现经济的稳健发展,必须深刻把握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找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动态平衡点,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法律手段、计划手段等调控手段,实现政府对市场的有效控制。同时,积极探索政府和市场优势互补的最佳方式,分清市场中性和资本逐利二者之间的区别,将资本关进国家宏观调控的“笼子”中,使其服从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方法论指导

习近平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首先,应坚持发展的观点。以发展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推动深化政治、文化、生态及党的建设联合互动,实现各领域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其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应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改革奠定物质基础。最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摸着石头过河”的务实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正确认识“中国道路”与“华盛顿模式”的区别,坚持正确的改革思路,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境界;必须辩证认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坚持政府宏观管大局、市场调节促微观,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合理认识“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之间的关系,坚持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继续迈进。

参考文献:

[1]朱佳木.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陈云文选(第1-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辑.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陈云文集(第3卷)[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陈云传(上)(下)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傅高义. 邓小平时代[M]. 北京:三联书店,2013.

[8] 蔡天新. 对陈云“鸟笼经济”说的再认识[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学版),2009,(5).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2013-11-16(1).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上一篇:二衬隧道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语文古诗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