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职能范文

2023-09-13

内部审计职能范文第1篇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

时至高校改革的今日,内部审计的职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也未能充分体现其科学性。首先主要表现在作为内部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决策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职能定位不明确。其次表现在内部审计的人员素质普遍水平较低,内部审计的整体重要性和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最后表现在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不完整。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校内部的审计管理职能就要对其进行重新的定位,以求更好地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促使高等学校审计体制越好越快健康发展。

首先,高校的内部经济审计应该明确定位于它的基本业务职能,那就是内部审计检查与监督。内部审计检查与监督的职能,主要的含义就是用于指通过内部审计,监察和督促高校的内部经济管理活动在国家法律规定的经济管理范围内、在正常的经济管理轨道上正常进行。

其次,鉴证和评价的财务审计职能准确定位。财务审计的职能鉴证和评价职能主要是指审计管理机构和上级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他重要经济数据等资料定期进行的检查和评价验证,确定其整体财务状况和其经营管理成果等资料是否真实、公允、合法、合规,并为审计出具了书面的证明。

第三,高校内部的审计也应将其目光长远的工作重点放在了风险管理这项具有延伸性的职能。审计风险管理的职能和宗旨就是为了组织内部控制目标的正确实现和执行提供合理的条件和保证,是完善组织内部控制项目审计风险管理内容的重要措施和保障。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是对可能影响范围对组织内部控制目标可能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事件的影响进行针对性的识别与风险评估,并有效地采取了相应措施将其可能的影响范围控制在组织目标可能直接受影响范围内的一个过程。

最后,咨询与服务也是高校内部审计性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的审计性服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管理工作和咨询服务活动,需要对内、对外提供的咨询性服务。针对工作中发现的内部审计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帮助高校改善其管理,完善其制度、提高效益的意见和建议。

三、开展内部审计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介入高校的日常活动中,可以通过审计活动总结出大量有用的信息,为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内部管理审计机构是现代企业管理领导者的战略参谋与重要决策助手,它对外立足于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对内对其进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决策监督,强化其对内服务企业管理者的职能,确保目标和战略的贯彻与落实,是高校的邮寄业务组成的一部分。所以,领导者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及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二)内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领导者足够的重视

学校的内审工作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是要求学校内部各职能单位都必须要充分发展积极配合内审工作的指导性思想。学校的领导同志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直接领导者,部分学校领导同志认为内部的审计工作与学校所取得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存在性意识不强。还有可能随意裁减财务人员,使得内审部门的监督作用难以全面完整的发挥出来。

(三)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审计是指内部的审计机构的人员在实施进行内部审计的业务时,应当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独立于使用者的审计管理对象。因此要求内部独立性审计的人员在实施内部的审计管理业务时,需要在理论上做到实事求是,不得由于使用者的偏见、利益冲突而直接影响其职业的判断。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使内部审计的结果为内部使用者所接受和信任。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是体现在:一个原因是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欠缺、理论和技术水平不高、专业技能和审计工作经验不过关。第二个原因是目前大部分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都基本上是从政府财务部门或者其他的部门直接派遣过来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且基本没有掌握专业的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知识,不能在内部较好的开展和胜任内部的审计工作。

(五)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机构体制是高校自我约束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一种重要措施,其目的主要在于规范和加强对本校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对于现代教学管理形式下的高校内部审计,需按照其具体特点要求来建立和重构内部审计的体制和管理模式。

摘要:本文分析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并重点指出随着几年来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变革、更新以及其他高校组织内部管理结构的优化,高校如何才能够有效地使内部的审计工作更加稳定顺利的有序进行。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则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并做好精确职能定位,严格审计制度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职能范文第2篇

【摘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除要发挥内审工作的监督和评价职能外,还要充分发挥其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一、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涵义

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事实,当谈及内部审计的职能时,强调审计监督多,而对其服务职能涉及较少。甚至有人认为,审计就是查出企业的违规、违纪和作弊行为,这是对内部审计的片面理解。就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内部审计应为领导决策、宏观管理服务

一个企业每年度的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本单位的工作重心、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除及时、准确、客观地提出审计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改善和加强管理。

(二)应为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内部审计要本着“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开展审计工作,把为被审单位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实行边审计、边帮教、边落实。不仅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整改,以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经济效益。

(三)审计监督本身就是一种服务

在依法审计过程中,对查出的被审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纪的经济事项,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挥霍浪费等违法犯罪案件,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该上缴的限期上缴,该处罚的依法进行处罚。这样,对被审单位,尤其对当事人无疑能起到震慑、教育作用。从大局讲,维护了经济秩序,服务了经济建设。

二、如何发挥好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企业经营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内部审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挥监督、评价职能的同时,如何发挥好服务职能,笔者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增强宏观意识,用全局的、战略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单位进行常规或专项审计工作来实现其职能的。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查的是一笔笔资金,一项项业务,一个个项目,这些都是局部问题,但审计人员不能被这些微观现象所限制,要用全局的、战略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要善于从一笔笔资金流动中发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通过对大量微观信息的分析,综合归纳出具有全局性、有建设性的防止问题重复发生的措施,为领导提供完善体制、改进机制方面的建议,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部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贴近生产经营管理实际

作为企业的管理和监督部门,审计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对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对资产、负债、损益及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审计;对重大资金运作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和工程预结算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单位领导人员离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三)树立现代内部审计理念,提高审计层次,由最初的财务收支审计监督职能提升为参与管理、辅助决策的宽层面、高层次管理活动,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经济全球化,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迫使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管理力度,防范经营风险。由此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应从单纯查错防弊审计向管理效益型审计转变。通过审计监督,促进企业建全各项管理制度,严密内部控制机制,推动生产经营规范化、制度化。

(四)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延伸

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协助企业管理者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熟知企业内情的内部审计人员,要责无旁贷地参与到事前决策中来,通过日常掌握的信息和审计中发现决策的不完备之处,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建议,使之尽快修改完善。事前、事中审计防范比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五)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经营区域的扩大化,企业内外部交易频繁且业务量大,管理活动日趋复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还要成为懂专业、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CIA考试中我们也可看到,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审人员从业资格的要求,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而且在人际关系交流和应有的职业谨慎等方面也是细之又细。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挖掘出深层次的问题,提出深层次的和有价值的建议,才能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操作性,才能被企业领导层和决策层采纳,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六)树立服务意识,重塑审计形象

内部审计人员常以监督、查错的面目出现,这很容易引起被审单位和人员的对立情绪,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给审计证据的收集、取得造成一定困难,不利于审计工作开展,也不利于审计意见的采纳及实施。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清楚,自己是企业的一员,不是政府派驻企业的“特派员”,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成为企业的对立面。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一是要改进审计工作方法,即在审计开始时,对被审单位抱着信任的态度,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积极寻求他们的合作;二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其负面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措施;三是要改进审计报告的方式,在报告形式方面,撰写审计报告时不使用责难性的措辞,不采取简单暴露问题的做法;在报告内容方面,向企业领导呈送的审计报告只反映重大的问题,而对一般性质的问题则在审计过程中直接向被审单位提出,并督促其就地整改。只有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才能减少被审单位的对立情绪,达到既实现对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又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内部审计职能范文第3篇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大,作为现代企业来说,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是现代企业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不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在控制企业运营成本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应该深入分析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合理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策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的经营管体系在内部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推动下也趋于完善,如果企业自身管理经验无法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要求,必然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所淘汰。所以,企业应该针对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策略渗透和落实工作的要求,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才能在准确把控企业经营支出成本的基础上,把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动态化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积累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企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策略的实施为企业内构成的规范提供了制度依据,虽然从表面上看全面预算管理只是针对企业财务部门的策略,但实际上该策略的实施对企业每一位员工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也就是说,企业员工必须根据工商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自身工作的预算标准和工作效率,才能保证企业事务的合法、有序、高效开展。(三)帮助企业分散各种潜在资金风险。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仅增强了企业内部管控手段的针对性,而且明确了企业资金的流动和去向,为企业后续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制度依据,分散了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

二、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编制不完善

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切不可将收入预算纳入到不确定收入类别中,必须严格的按照支出预算要求,做好基本支出的安排和管理工作,针对重点项目与非重点项目的支出则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才能凸显出企业预算编制的重点。通常情况下,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采取的都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相互结合的方式,由企业内部各部门确定下一年度企业的工作预期目标,制定资金使用和规划方案,然后再提交至企业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审核与汇总。虽然这种预算编制方式最大限度的尊重了企业基层部门对于企业预算编制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激发出了员工工作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经常出现预算编制不完善的情况。此外,因为企业内部各部门都是站在本部门利益的角度上制定资金使用规划方案的,并未站在企业全局发展的角度上编制预算执行标准,严重影响了企业预算编制工作中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必须从企业发展的整体角度上,合理的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才能确保企业经营发展的有序进行。

(二)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偏差较大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采取的都是统一领导和管理的预算编制策略。尤其是在大型企业内部,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不但要切实做好财务管理机制调整的相关工作,而且还应将预算编制策略分级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企业预算目标能够顺利下达至各个部门,保证预算编制的有序执行,不管是各个部门亦或是个人都无权随意更改预算编制的数据,一旦违反预算编制资金使用的要求,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都出现了独立性不足的问题,很多企业在预算编制阶段,并未科学合理的分析预算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最终导致预算资金与实际资金使用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差异,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浪费情况,对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力度不足

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控工作时,应该从事前控制、事中延伸管理、事后监管等几方面着手。1.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作为监管控制难度最高的环节,对企业预算编制工作提出的要求也相对更高。通过对企业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发现,预算执行数据与目标确定的准确与否对企业预算执行效果的高低有着决定性影响。2.事中延伸管理。企业在预算执行事中延伸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企业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设置动态化预算执行结果监控评价指标,才能在及时发现各种影响预算执行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前提下,提高预算执行反馈的效果。3.事后监督。事后监督管理主要是在预算执行结束后,根据企业内部各部门预算执行的详细情况,通过开展数据汇总处理工作的方式,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隐患,防止因为事前控制与事中延伸管理环节出现问题,影响预算执行的效果。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

(一)预算的编制和分解

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前,必须确保预算编制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假如企业预算编制人员在没有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發展状况的前提下,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话,必然会出现预算方案与企业经营发展脱节的情况。所以,企业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前,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企业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目标,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上,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计划,才能体现出预算方案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由于企业预算方案主要保留了企业成本费用、经营活动等相关内容,因此为了保证企业预算编制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企业管理层还应要求各级部门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预算编制活动中,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才能在促进企业预算编制水平有效提升的基础上,为企业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依据。此外,企业预算指标设置中出现的预算管理指标设置简单、过度注重局眼前利益忽略企业长期发展、预算考核指标不完善等各方面的问题,不但增加了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种风险发生的几率,而且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在体现出预算管理指标设置全面性的基础上,适当预留应对风险的预算资金,严格的按照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目标和要求,合理运用最佳的预算编制方法,科学调配企业发展资源,通过分解企业经营指标的方式,为企业预算指标的执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才能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在资金管理中的运用

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优势,加大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工作力度,才能达到有效提升资金使用率的目的,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降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资金风险,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使用和高效流通,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还应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机制,确保企业资金应用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防止因为资金规划使用环节出现问题,导致企业出现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的情况。

(三)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层应该根据企业制定的成本预算管理指标,在预算执行开始前,全面分析和控制企业预算管理数据,明确相关费用支出的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定额管理制度,才能在有效提升企业成本费用管控效果的前提下,保证企业支出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优化和完善企业内部各部门预算执行标准,增强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监管

企业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监督管理计划与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不但会导致企业预算管理过程过于混乱且责任分配不具体的情况,而且还会影响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的基础,为了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应该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完善企业的预算监管机制,提高企业预算执行监督管理工作的效果。由于很多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都存在着领导层忽略企业预算执行过程监督与管理工作的情况,再加上企业管理层并未明确预算执行的监管目标,制约了企业预算执行效率的提升,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力度,才能保证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在科学调配与整合企业生产经营资源的方式,创新企业预算管理的模式,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企业经营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势,提高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另外,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时,还应由上级部门直接管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避免因为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的行为,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促进企业预算指标执行效果的有效提升。

四、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建立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企业管理层必须站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准确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和相关要求,严格的按照由上至下的原则推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建设。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该通过设立预算执行管理委员会的方式,指导企业内部各部门预算执行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保证企业预算方案落实到实处。预算方案制定完成后,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必须及时的研究企业经营发展的现状与规划,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发展的趋势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阶段性预算目标,并以此为基础优化和完善企业预算的项目和对象。比如,资源消耗程度、市场消费需求等,企业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应该采取建立多元化指标体系的方式,将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在一起,增强企业预算管理执行的活力。另外,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还应针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求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必须深刻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意義,积极配合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促进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完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传统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下,企业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因为预算编制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增加了企业预算方案编制错误发生的概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来临,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部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作为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人员来说,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跨界方式,分析和预算企业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准确计算企业各种预算活动执行过程中的数据,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由于企业构建的物联网业务信息平台不仅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经验管理,完善了企业的风险预警体系,而且有效防止了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所以,为了确保企业长期可持续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必须将自身管理预算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推动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加大信息化管理系统资金投入与技术引进的力度,才能保证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此外,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多维度预算管理方法应用的重要性,既要充分重视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而且还应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确保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迅速适应智能化管理的要求,推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与销售信息化平台的优势,为企业转型升级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三)做好全面预算的组织工作

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组织管理工作时,不仅要体现出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的全面性与层次感,而且还应进一步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能作用。现代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主要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预算委员会、预算管理部门、预算责任中心等相关组织结构足够。在这其中股东大会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和审批预算保全的权利。董事会则主要负责预算方案与决算方案的制定工作。预算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的组织结构,主要负责协调汇总、上报预算管理方案,同时全面监督预算执行结果的监督情况,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算责任中心作为企业预算执行机构,主要负责企业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必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划分组织结构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才能在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为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四)做好预算的执行

为了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必须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积极的进行现有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合理运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有效提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将预算管理目标分解至企业内部各部门,要求各部门严格的按照预算方案做好预算目标的全面落实和执行工作,同时细化企业的预算指标,明确企业各部门的阶段性预算指标,保证预算指标的执行进度与企业经营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如果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预算基础发生变化的情况,企业应该在深入分析预算基础变化对预算目标完成影响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合理的调整和优化现有预算管理方案,以确保预算指标切实落实到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必须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计划,编制相应的预算管理方案,才能在保证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水平。

(五)做好预算工作考核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完成预算编制工作后,不仅要加大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工作力度,而且还应要求企业财务部门详细的记录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安排至少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可查企业预算执行的数据,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此外,企业在开展预算执行考核工作时,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制定详细的预算考核细化流程,安排专业人员开展预算执行情况的追踪与考核工作,通过设立规范化奖惩制度的方式,完善企业的预算执行管理体系,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贯彻落实,不但保证了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现代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策略的落实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江西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内部审计职能范文第4篇

自金融危机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提高了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而随着五部委正式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也使得许多企业开始尝试完善自身的内控建设。

然而,在实际的内控建设和评价过程当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一些企业为了满足监督机构的要求,建立起企业内控机制和内控部门,甚至请外部机构介入内控建设过程。但是,实际的内控活动却常常表现为“走过场”,内控部门只是为了“内控”而内控。有些企业领导或基层员工对企业内控并没有深刻地理解,认为内控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和员工的工作量,进而产生抵触心理。这样,企业内控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正确理解内控的价值并辅之以合理的内控体系,这才是我们所要做到的。内控属于自我管理的一种形式,然而对于一些管理层来说,其“自我控制”原动力并不足,从而导致对内控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直接影响了内控的有效执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存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审计范围有限、审计内容单一等问题,往往只重视内控的建设而忽视了对内控的监督,这也使得内控监管不力,内控评价缺乏说服力或是流于形式。企业内控首要解决的是管理层的认识问题,不能只看到内控带来的企业成本,而应该认识到内控在节约企业成本以及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作用,使得内控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的行为。其次,内控活动应该是无缝地衔接在企业的实际生产和日常管理活动当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内控的作用。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应当全面,对内控的实施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确保内控的有效执行,才能不断发现企业的风险并持续改善。

在影响企业发展的诸多环节中,高效率的流程是一个不可缺的强有力推动因素。将流程概念运用于企业,就变成了一本本标准化的操作手册,它能够使企业成为企业界的“能人”,对企业“能办事、办好事”,对客户“会来事”,企业“活”得比别家企业“舒畅”。换而言之,它能够有效地凝聚经验、指导新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果,最终带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咨询专家认为,采用流程管理以及信息化工具是最有效的内控实现工具。通过建立完善的流程管理体系,可以为内控部门提供很好的内控基础,通过流程实现全过程的监管,从而更有效地发现风险和制订解决方案。信息化工具则是内控实施的有效平台,便于内控对象的信息收集以及内控实施的随时管控,确保内控实施的有效性。

将流程与企业内控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企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国内某大型石油炼化设备制造集团拥有40余个下属机关职能部门和10余个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化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高管层对企业内控非常重视,希望在公司总部和分厂建立起一套内控管理平台,使内控工作更加高效、透明,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笔者所在的咨询公司曾梳理过该集团及其下属多家子公司的实际业务流程,并根据企业流程、管理特点和信息化现状设计了一套内控IT管理系统,使该集团内控活动做到可随时掌控和调整改善,以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内控活动的自动化,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效率和效力,并降低了成本。

流程管理就像是土壤,而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则像植根于这个土壤上的各种作物,只有土壤有营养,这些作物才能生机盎然。对于业务风险和管理风险而言,最方便的风险识别载体就是流程,因为固化过的流程有明确的步骤和责任主体,便于按节点进行风险识别。如果说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是企业内控的躯干,那么内控流程和制度则是内控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企业内控实现的真正灵魂所在。

(作者为延展咨询机构资深顾问)

内部审计职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铁路内部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益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升,铁路部门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断的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所以审计人员在工作当中也要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进行更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

一、开展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1.管理审计是当前企业实现高效管理的一个必要条件

当前,一个企业如果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一定要重视企业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的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当中,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是非常普遍的,这种制度的应用也使得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弊端也不断减少,所以更多的企业将关注的重点转向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从而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现代的很多企业当中都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对企业的很多基层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内部审计就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

2.管理审计能够有效的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

内部管理审计在进行相关数据的审查之外,还应该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以良好的状态运行和实施,在建设中是否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等等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内部风险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才能提出一些更加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或者是建议,促进去企业更好的发展。

3.管理审计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很多的因素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关制度的修订以及大的经济环境都是十分不确定的,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企业的效益和发展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协调和配置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给内部的管理和控制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内部审计能偶从客观的角度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价,同时在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还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同时也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整改建议。

4.管理审计能够有效的增加企业的价值

通常所说的向管理要效益就是说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断的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从而降低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的成本,或者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它能够及时的发现管理当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增强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加强铁路管理审计的措施

1.转变观念,合理定位

审计人员要引入先进的审计理念,树立管理审计的思想。内审方向应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内审领域不应仅仅局限于财务、停留于财务数据表面,而应深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特别要深入基层、车间,了解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内审功能要从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注重分析、预测和评估;内审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强调如何解决问题,提出规范指导性意见,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由于对费用控制不严,管理过于松散,致使汽车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和会议费用等四项主要管理费用超支严重。需要对单位逐一提出了整改和规范的处理意见,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及时纠正单位的不良经营行为。

2.有效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在审计部门的工作中,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了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内部审计工作的授权环节中需要由最高层的领导直接授权,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所有流程得以顺利的进行,减少了外部因素对其的影响,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审计部门独立起来对于审计工作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审计部门应该在工作中和其他的管理部门相互分离,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3.内部审计要立足“内向服务”

管理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帮助他们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主要做法是提出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必须转变工作重点,立足于企业内向服务,对于企业主要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真正服务于管理层;要发挥独立的监督、评价职能,正确理解审计的独立性原则,坚持独立审计与积极参与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内审贴近经营、熟知管理的优势。审计人员要扩大视野,将审计视点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从具体经济业务转移到管理过程上来,运用各种分析性审计程序,将传统的直观反映审计发现转变为分析评价内部控制,揭示经营管理、内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审计服务质量。

三、结语

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实行内部审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对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解决,避免了很多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也使得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所以这项制度也在很多企业当中得以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国泉.内部审计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J]. 广西审计, 1994(01)

[2] 鲍国明.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和展望[J]. 审计研究,1995(05)

上一篇:施工监理论文下一篇:职能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