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范文

2023-09-23

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一、大学生精神文化现状的分析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现状, 我们设计了《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新特点、新变化》调查问卷, 在大连市四所高校面向大学生发放300份, 全部收回并全部有效。

1、对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调查的结果分析

1) 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精神文化的重要性, 但是在付诸实践上, 缺乏一定的能动性。很多大学生的课外时间安排以上网为主, 没能做到主动探寻新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课外阅读上, 以文学小说以及专业相关书籍为主, 缺少探索其他领域的主动性, 涉猎范围较窄。在受访大学生中, 有57.37%的人只是偶尔参加校园活动, 参加校园活动不够积极主动, 未能更好的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修养。2) 大部分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还是很充足的, 但是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 还是欠科学性。课余时间的安排不够充实。课余时间上网时间过长, 且上网主要以看电影和视频为主, 课外生活比较单一。很多人去图书馆借书的周期过长, 在课外阅读上, 阅读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的较多, 阅读所涉猎的门类不够丰富。在受访大学生中, 有51%的人认为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3) 网络等新媒体娱乐消遣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各种新媒体消遣娱乐方式以其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涉猎范围广等优势占据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上网成了很多年轻人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但是, 当代大学生上网所浏览的内容, 大多为看视频、打游戏等消遣, 而真正用于学习与提升自己的上网方式很少。

2、对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新特点、新变化的分析

大学生是一批年轻的有志青年, 肩负着实现中或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所以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人格与价值观、人生观尤为重要。

1) 需求的文化形式。网络已成为了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形式, 是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的主要寄托方式。人们都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这个便捷又实用的平台, 多在网络上开展健康的精神文化交流活动, 促进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

2) 需求的文化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为了促进学习与自身的涵养, 并交到更多的朋友。其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涉猎范围广, 领域多, 影响力大, 其内容主要有书籍、视频、图画等形象生动直观的信息条件。

3) 需求的文化方式。主要是新媒体技术, 其有着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多、传播方式便捷等优点,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领域与其影响力。且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 快速度、快内容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越来越被广大生活在另行前线的大学生所喜爱。

二、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趋势

1、精神文化内容日益丰富多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精神文化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多彩。经过走访调查, 当代大学生的所期待的精神文化生活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 包括休闲、健身、旅游、娱乐、摄影通信等, 就此推测其发展趋势, 一定更加丰富多彩。

2、新媒体的影响将会更加深远

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预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 新媒体的优势将会更加显著的体现, 对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对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1) 多渠道、多媒体、多种形式传播先进文化。文化决定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定律。多彩的文化是最大的财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大学校园和谐的根基。加强大学生精神建设并且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根据当代大学生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来满足大学校园和谐的关键。2) 让先进的文化生活占领大学阵地。积极引进暨丰富大学生活, 又的扩大学生视野、交流学习信息、增强凝聚力, 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向上、健康的文化, 改变之前黑白颠倒、浪费精力的坏习惯, 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改善校园积极向上氛围的目的。3) 学校要多开展积极向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校园文化活动, 让校园充满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是学生切身体验健康而又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 培养文化修养。4) 社会上, 政府也要多进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宣传, 全面提高健康的社会风气。5) 学生个人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及校园活动, 使自己的课余生活更加健康又丰富多彩。

四、结语

当前, 发展先进文化最大的有利条件, 就是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这些都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先进文化建设创造了很好的物质基础。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 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更是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加强并改进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有益于我国新型人才的培养, 促进当代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增强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 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充实感, 并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要: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当代大学生就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深入了解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现状, 有助于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形成良好的人格, 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文化,特点,变化

参考文献

[1] 《关于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的思考》, 曾丽雅, 《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8

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范文第2篇

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

(一) 思维相对比较活跃但缺少政治观念

目前我国大学生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的概念, 也就缺少明确的政治态度。在新时代的发展下, 大学生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时, 一般都会拥有比较积极向上的思想, 其求知欲也很强, 并渴望跟随党组织进行学习, 但是却由于没有充分了解党组织以及学习相关的知识, 所以其思想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随着大学生的年龄增大, 其对政治的关注程度也有明显的提高, 尽管有一部分大学生积极且热情地参加了政治活动, 但是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从而导致其政治立场不坚定, 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 注重以自我为中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思想的解放, 当代的大学生在文化多样性的社会下生活, 因此其价值观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和多元性。大学生在上大学期间, 强调自主意识, 并不断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知道独立和自主, 且自觉的去完成学习, 不需要在外界的逼迫下进行奋斗。但随着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的不断发展, 有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开始出现了偏差, 他们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 个人的意识逐渐超过了整体和社会的意识, 人生奋斗的目标开始逐渐变得膨胀。

(三) 拥有较强的务实主义

有很多的大学生拥有比较明确的奋斗目标, 他们在大学生活中积极参加着各种社会活动, 为社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是也存在着少部分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功利主义, 认为有钱和有权才能得到幸福, 不注重社会的利益, 更有一些人为了让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而去侵害别人的利益, 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十分重要。目前能够进行自我发展、实现和成功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对事情进行判断以及对价值进行取舍的重要标准, 因为社会上存在的竞争压力和利益的关系, 让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务实, 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逐渐转变为更关注具体的事物和事情, 也能充分明白在社会发展下, 务实的人才能成功。因此在社会的不断转型的过程中, 大学生的目标将会变得更加务实。

(四) 意识到财富的重要性

目前大学生的个体需求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自我实现的需求。

他们认为, 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找到好的工作, 以此让自己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也知道人成功的道路并不局限于一种, 所以他们在选择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但是也存在着一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愿望相对较为强烈, 从而降低了对社会的关注度, 也意识到财富的重要性, 从而忽视了政治方面的问题。

(五) 重视科技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一方面, 互联网存在着低成本以及高效率的特点, 让大学生能够迅速对网络信息和知识技能进行掌握, 让其接受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 因为互联网的快捷和便利的特点, 反而让大学生逐渐出现对知识进行浅阅读的现象, 使大学生的心理开始出现空虚感。信息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展现, 符合大学生快节奏的生活以及个性自由的发展, 而通过纸质媒体对文字进行阅读的生活方式开始逐渐被大学生所忽略, 从而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在国家建设的发展下, 新时代的大学生会明显了解到科技的重要性和含金量。

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的规律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其本质存在的联系以及趋势就是规律。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行为规律存在着变化, 其实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的基本联系, 以及其进行运动时发生矛盾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规律进行研究, 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具有针对性的前提和基础。

(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的差异

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 他们追求着时尚并且拥有着较强的务实主义, 他们在思想上不断超越自我, 所以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将理想进行等同, 从而使他们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由于经济成分、就业方式以及利益关系等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所以各种社会的思想潮流和价值观念都有可能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并且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差异会冲击大学生的心理, 让他们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一定的偏差, 所以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其进行正确、科学的疏导, 从而让其真正认识自我, 缩小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存在的差异, 从而让其在实现理想上变得更加有信心。

(二)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道德与心理的互动性

因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完善和成熟, 所以他们的心灵也在不断地成长。在如今世界联系的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仅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还被个体道德以及心理因素所作用, 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道德与心理的互动性, 从而让其有效结合, 取长补短, 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三)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主客体的适应性

在大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让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够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必须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的主客体关系的适应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高, 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则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将有效地信息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并且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存在着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对正确地思想政治进行学习, 其思想发展可能会偏离轨道。所以要对主客体之间的适应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才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三、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 有效结合大学生多样性的价值观和主导的价值观教育

随着社会思想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兴趣爱好,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就必须要让大学生对美好进行深入感知, 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才能让他们形成正确地价值观, 也让他们在面对生活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向上, 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体系, 从而拥有更多的创造能力。在对大学生的个性进行发展的同时, 还要注重其在理想信念等方向的宣传教育, 让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从而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牢固, 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将第二课堂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要想落实素质教育, 首先就要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 对第二课堂的教育进行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对社会进行充分的认识, 从而不断提高其社会实践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第二课堂的教育中包括的内容有对形势政策的教育、社会实践的教育、社团活动的教育等, 所以相关教师应该对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等教育内容进行完善, 让其能不断丰富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并且还要将第二课堂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 让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促进大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让其能够符合社会发展对其的要求, 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以及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等越来越频繁, 多元文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而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体, 他们的思想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未来我国社会的思想特点, 所以高校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并有效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行为规律, 制定出更符合大学生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让我国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使其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从而让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不断的强化, 进一步让我国的发展实现真正的可持续。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逐渐出现了新的变化, 比如思想意识变得独立, 关注自我存在的价值等, 所以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行为规律进行研究, 希望能够在新时代的发展下, 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地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行为规律,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湘顺, 李梅.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22) :66-68.

[2] 朱亚楠.“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教育规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7 (10) :83-85.

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就当代青年存在的错误的荣耻心态:羞耻心态的缺失、虚荣心的过分注重、德才观的失衡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当代青年的良知水平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营造尚荣知耻的文化氛围的德育对策。

关键词: 当代青年人 荣耻观 德育

镜头一:2008年4月14日11时30分左右,一架从北京飞往大连的飞机刚刚降落,正当乘客们打算收拾行李走下飞机时,一连串激昂快速的吵骂声从人流中传了出来。发生争吵的是两位年轻女性。与一般吵架者不同的是:这两位“高素质”的吵架者先后用中文、英语、日语和法语互相辱骂,整个争吵时间持续了近20分钟。在航班、机场工作人员的竭力劝阻下,双方才最终偃旗息鼓。而这两位“高素质”的女士在争吵期间,却完全不顾有那么多乘客在围观。

镜头二:2008年7月7日晚凌晨一点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两位学生在吃了散伙饭之后为了庆祝毕业,在清华大学校园里裸奔,绕操场跑了800多米,并被拍了50多张照片挂在网上。当说到他们裸奔的动机时,他们的回答是为了“用裸奔庆祝毕业”,为清华大学增加“人文气息”。

公共场合互相破口大骂,本是街头泼妇;光着屁股不知羞耻,乃是无知小儿。这样两种行为本应是重视“礼义廉耻”、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所不齿的,然而,这样的场景,却屡屡发生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当代青年身上,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反思当代青年荣耻观的现状以及在荣耻观教育上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当代青年道德素养的发展。本文就当代青年所存在的错误的荣耻心态进行简要的总结归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期望能对当代青年的荣耻观教育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错误荣耻心态的表现及其原因

(一)羞耻心态的缺失。

从耻的字形来看,耻,本写为恥,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就表明一个人耳朵里听到了内心的良心的判断,从而产生了羞耻心这样的负面的情绪体验或者内心知觉。倘若一个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听到来自良心的声音,就不会产生羞耻之心。[1]由此可见,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羞耻心,与一个人的良心水平发展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一个良知水平高的人,其内心必然有一种内在的约束力量,使其在面对一定的道德情境之时,能够自觉地做出文化中所要求光荣之事,并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自我提醒,避免做出文化中所认为的羞耻之事,即使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偶尔做出了羞耻的事情,其内心也会处于极度的自责与内疚当中,并会在日后积极弥补自己的这一过错。从理论上来说,当代青年已经处于人生的成年期,道德自我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应该是具有高度良知水平的道德主体,然而事实却并不如此。因此,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当代青年羞耻心态的缺乏,与其良知水平的降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了内心的约束力量,荣耻心的发展就只能停留在他律道德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有效的他人在场监督,那么,即使道德主体做了文化中所认为的“羞耻之事”,也会觉得,因为没有“丢人现眼”,所以不觉得有任何的羞耻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代青年在道德人格的成长上是缺失的,只能做到外显的人格完善,对于人格面具后面的真实道德自我,由于缺乏能够进行自我控制的良知的约束,就显得不像外显的道德人格那样的完善。也就是为什么在今天,很多青年人缺乏基本的仁义之心、廉耻之心,在没有外在约束的条件下,能够肆无忌惮、无所畏惧。例如,对于学生来说,诚实应考、考试不作弊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但是在今天,恐怕已经成为很多大学面临的德育难题,一些大学生不仅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反而认为能够作弊并顺利通过是极为有本事的,校园里面每逢四、六级等大考来临,公然寻找“枪手”、出售作弊高科技仪器的小广告随处可见,这不能不说是大学道德教育的悲哀。

(二)“虚荣”心的过分注重。

所谓的虚荣,是指道德主体在不具备相应的德性或者才能的情况下,硬要拔高自己以追求更大的荣誉,其本质就是自欺。[2]对于虚荣之人,亚里士多德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虚荣的人“常常追求与他们自身不相称的荣誉,然后又被发现了本来的面目”,“他们讲究穿着,注重外表,希望人人都知道他们多么幸运。他们还时不时谈论自己,好像这样就能受人尊重”。[3]以虚荣为荣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如一些人做事情只是为了获得表面荣誉,以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羡慕,而不顾自己的真正实力,甚至弄虚作假。现在大学生中,攀比现象比比皆是。《荀子·荣辱》指出:“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也就是说,追求个人的荣誉是应该的,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采用了正当的方式,而以不正当的方式追求而来的荣誉,其实就是一种“虚荣”。而与爱慕虚荣者相反的是,古代君子向来以名不副实为耻,据《孟子·离娄下》记载,孟子说:“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如果自己的名声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君子会以此为耻的。《礼记·表记》说:“是故君子耻服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这四种耻,一是耻“服饰”与“仪容”不相称,二是耻“仪容”与“言辞”不相称,三是耻“言辞”与“美德”不相称,四是耻“美德”与“德行”不相称,可见这它们均属于“名不副实”之耻。[1]之所以在当代青年中会有以“虚荣”为荣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道德主体还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在做出了一定的光荣之事之后,其就会期望和追求一定的表彰和奖励,以提高内心的满足感和荣誉感,但是往往这种期望超过了他们本身所应该具备和得到的,而且一旦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类似于“吃亏”这样的心理。二是由于道德主体内心比较自卑,需要依靠外在的名声或者他人的赞扬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内心的安全感。

(三)德才观的失衡。

在德与才的关系上,中国向来就有重德轻才的传统,认为,在德才兼备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事实上,德才兼备的人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少的),那么,在德与才的选择中,则优先选择“德”,主张:“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也就是宁愿选择有德无才之人,也不能选择有才无德之人。这样一种重德轻才的传统,虽然限制了实证主义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但是传统文化的深入人心却使中国人一向注重道德发展的良好传统。但是,这样一种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先哲不重视科学知识能力的发展,中国向来有重知识的传统,中国的古人追求的是德才兼备,必仁且智,只是在仁与智的关系上,主流派的观点力主用德来统帅智。这样一种传统,发展到了极端,就产生了德与才的对立,导致“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观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在学习西方实证主义科学传统的同时,矫枉过正,使得西方“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与中国本土文化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相结合,再加上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理念,使得当今不少人怀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观念:他们把人生的成功仅仅定义为在知识领域内的成功。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中就会经常出现文本在开头时所描述的一组镜头,两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女性在公共场合由于一点小摩擦而彼此破口大骂,高等院校的“天之骄子”在校园里面洋洋自得地裸奔,甚至有人抛出了“才华是第一位的道德”的言论。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反思,一个没有良好人文素养的道德主体,一旦拥有了优秀的科技文化知识,那么他的这种知识在没有高尚道德的束缚之下,犹如脱缰之野马,甚至有可能成为损害乃至毁灭人类的魔咒。而这方面的例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早已比比皆是。“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化学家茨·哈伯为了让德国取胜,这位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竟然将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用于毒气研究,即使在德国败局已定的情况之下,仍然幻想着能够通过化学武器来赢得战争。[4]由此可见,在今天我们强调智力发展,注重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也不应丢掉我们注重道德教育的良好传统,否则,在“才华就是第一位的道德”的论断之下,我们所培养的就只能是毫无人情味的科技工具。

二、对提高青年人荣辱观教育的建议

(一)培养当代青年的良知水平是提高荣辱观教育的关键。

荣耻心发展水平与一个人的良知水平密切相关,一个拥有高度良知水平的道德主体,其内心自有一种监督的力量,去促使他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之中能够做出文化中所认可的光荣之事,而尽量避免文化中所认为的羞耻之事,即便是在他人不在场的情况之下,也能做到“慎独”,内心良知的力量也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约束,自觉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乃至于把荣誉就当作自己的生命。但是,如果道德主体的良知水平不高,良心的力量不够强,就只能做到在他人监督的情况之下,能够做出文化中所认可的光荣之事,一旦没有了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就很有可能去做出文化中的羞耻之事,并不以之为耻,甚至以耻为荣。由此可见,要提高当代青年的荣辱观水平,最根本的就是从培养良心、提高良知水平入手,这样才能有效的在道德主体的内心中建立起一个随时存在的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时时提醒自己,约束自己,做到尚荣知耻。

(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营造尚荣知耻的文化氛围。

中国文化中本身就具有尚荣知耻的传统,孔子说:“行己有耻。”(《论语·子路》)主张一个人在做任何行为时都要保持一份羞恥之心。孟子力倡羞耻感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情感,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相对于西方“罪的文化”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耻的文化”(shame culture),潜藏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是“知耻的心态”[5]。在新时期,旧的价值观念体系和道德规范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加上外来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不和谐的多元荣辱观。因而,在妥善对接传统“知耻”文化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立主流荣辱观,对构建符合我国传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道德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化心理学的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在新时期,在全社会营造出良好的荣辱观氛围,对于激发当代青年内心的“羞耻意识”,增强道德自律水平,完善道德人格,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郑红,汪凤炎.论中国人的四类羞耻心态及其教育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1):51-56.

[2]张逸云,詹世友.荣辱观:从战功崇拜到生存论阐释——西方荣辱观的历史演进[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3):33-39.

[3]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注.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13.

[4]吴甘霖.用智慧统帅知识——21世纪的智慧宣言(上)[J].读者,2002.6:47.

[5]金耀基.“面”、“耻”与中国人行为之分析[A].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C].中国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8:320-321,33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小学德育研究”(06JJD880022)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荣辱观教育的心理学研究”(D/2006/O1/O88)的阶段成果之一。

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范文第4篇

摘 要 虽然近几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而本文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目标来探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高职学生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tudents

近几年中国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规模、质量都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但仍有许多困扰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需要研究,诸如既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的探讨和职业道德的践行研究,也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培养目标等问题分析,而本文主要对后者展开相关论述。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适应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使学生具有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职责感,并能够服务于生产第一线。高职院校要培养的大学生必须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来武装高职学生的头脑,使其掌握市场理论的基础知识,强化市场经济的意识,在毕业后能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并能够直接参与各行各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高职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根据高职院校自身专业设置的特点,对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层次和特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拼搏创新精神。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拼搏创新精神。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的介绍和阐释,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中国政治的传统治理方式,并使高职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历史人物成长的历程和创造伟业的特质之所在,从而使高職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决高职学生就业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底线,而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①有职业技能而无创业意识和能力,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作岗位,且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因而,高职院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断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把增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生职业发展的一项长久之计。

1.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适应高职学生整体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拼搏创新精神比普通高校学生略为逊色一些的特点。由于受生源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进校时文化成绩一般都比较低,在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参差不齐的现象,尤其大多数高职学生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控能力、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心理素质较弱等特点,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加以重视。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适应部分高职学生自卑感、挫折感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普通大学生所具有进取心、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渴望成长成才的特点,但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模式却并不为高职学生所理解和认可。

由于高职院校本身发展还有不少需完善的地方,如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设备不全,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等诸多客观情况,因而,很多高职学生常戴着一副有色眼镜来看待自我所接受的高等职业教育,总觉得自己进错了门,走错了路,掉入了陷阱;在学习上动力不足,信心丧失,上进心缺乏。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高职学生在情绪上表现为失落,在学习上没有进取心,在生活上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思想上也十分悲观失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正视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并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和要求,积极引导高职学生克服自卑和消极情绪、培养良好的学风、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够做到切合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目标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净化高职学生思想和灵魂的特殊作用,应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对现实的判断力和敏感度,规范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等等,这些要求正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明确的基本目标。

(1)在宏观层次上,通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增强学生的择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由于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多元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这就需要通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来培养高职学生的正确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高职学生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思想观念,能够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建设稳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模范带头作用,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这一目标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德育性,其在教育体系中理应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强化一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调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进行不同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内容的教育,增强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职业道德,并在有限的高校学习期间能尽快成为一个职业人。这些有助于高职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能够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真正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通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增强其择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帮助高职学生改变传统的一职定终身的择业思想,树立多渠道就业的观念,正确认识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就业的优势,使其在择业过程中既不自负也不自卑,始终充满着自尊、自信和自强。

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大力宣传自主创业的各种政策,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在自主择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务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品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通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和把握保持身心健康、建立良好而又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为高职学生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就业创业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中观层次上,通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增强高职学生是非判断能力和适应复杂社会变迁的能力,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遇事不急不躁,稳中有序。

通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力,让高职学生具备正确分析、评价、判断的能力,能辨明是非,堅持真理,避免盲听、盲信、盲行,②从而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竞争能力、协调能力、选择能力和耐挫能力等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真正具备“职业人”的资格,成为有见解、有情感、有追求的建设性人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

(3)在微观层次上,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让高职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科学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学科的知识结构,高职学生才能对各项知识的了解达到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程度,才能真正掌握了该学科的精神实质,并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运用自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这既反映了知识系统化和教育系统化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高职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之,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针;必须坚持从高职院校及其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必须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一方面要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分析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相统一;另一方面,要努力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真正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注释

① 洪贞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06.6:56.

② 李贵敏.论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目标及对策[J].前沿,2004.11:149.

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范文第5篇

1 始终把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放在首位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人, 中学语文教育中, 也应当注重对青少年品德的培养, 传统蒙学在这一方面,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培养社会需要的“谦谦君子”是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朱熹为代表的蒙学教育家, 格外注意品德教育必须从少年教育开始。朱熹把一个人的品德养成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小学”是基础, 在这个阶段, 要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同时学一些“诗书礼乐”的文化知识, 而这些都是为了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 方可学于“大学”, 教之以“格物致知”, 并伴随学生年龄成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渐次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今天的语文教育, 不能仅仅是语文知识的教育, 更应该注重知识之外的道德教育, 在知识教育中, 提高道德修养。从德育的角度来思考今天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借鉴传统蒙学中的一些观点, 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阅读教学以熟读和背诵为主, 符合青少年心理中机械记忆力强的特点

在阅读古代蒙学教材时, 我们会特别感到:蒙学教材通俗易懂, 读起来朗朗上口, 用语富有美感, 称得上浅、近、美。比如开篇就很有味道,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三字经》) 。“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 。“昔时贤文, 诲尔谆谆。集韵增广, 多见多闻” (〈增广贤文〉) 。其结尾又以亲切的劝慰感动人心, “勤有功, 戏无益。戒之哉, 宜勉力” (《三字经》) 。“圣贤言语, 雅俗并集。人能体此, 万无一失” (《增广贤文》) 。“安分守命, 顺时听天。为人若此, 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 。即使为了凑足一千字勉强加的语气字, 也听起来很有味;“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 (《千字文》) 。至于文中美句, 更是胜不可数, 如“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三字经》)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千字文》) 。“但存方寸地, 留与子孙耕” (《增广贤文》)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 (《弟子规》) 。“可嘉者小心翼翼, 可鄙者大言不惭” (《幼学琼林》) 。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解说字晓其义也。”以此我们可以窥见诵读有助于记忆, 同时能促进理解。因为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是多记性、少悟性, 所以少年应多读书, 也许当时不领会, 以后能顿悟。强调“背”也有一定的道理, 锻炼记忆, 积累词汇, 培养表达能力, 要让学生能出口成章, 下笔有神, 就必须让学生做好知识的储备, 教师在教学中, 应当增加学生的熟读和背诵的数量, 以便使他们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语言仓库”来。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以讲代读, 课堂上多是三大段的定式, 语文课上成了纯思维课。学生不能品味语言, 学生的语文素质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所以思考语文教学要重新定位, 特别是小学语文回到诵读教学这个根本上是十分必要的。

3 在写作训练方面, 蒙学教育也能给我们有意义的启示

以读书为主的阅读教学开始不久, 蒙学开始对蒙童进行写作训练。写作训练在古代蒙学教学中一直是被重视的, 也积累了不少丰富的经验, 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3.1 强调模仿训练

传统语文教育非常强调阅读对写作的意义, 元朝的程端礼曾引用史家卿的话说;“读书如销铜, 聚铜如炉, 大力扇之, 不销不止, 极力费力。作文如铸器, 铜既销矣, 随模铸器, 一治即成, 只要识模, 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者, 此也。”阅读教学中注重熟读背诵, 并非只为了阅读的需要, 至少有一半倒是为了写作, 达到“能读千赋, 则能为之”、“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境地。

3.2 先“放”后“收”

这是就整个作文训练而言的, 也是古代作文教学的一贯传统。所谓“放”, 是先要鼓励学生放胆去想, 去写。不要过多束缚和顾忌。所谓“收”, 是要求构思严谨, 思想纯正, 用词切当, 行文合“格”。明清蒙学作文训练实行先放后收、以放为主、以收为辅的方式。对学生这方面来说, 要放胆写, 驰骋思想, 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主体性和创造力。对教师这方面来说, 则要小心地改, 切忌大删大改, 伤害学生作文的信心和兴趣。这是符合作文教学矛盾发展规律的, 也是符合青少年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的。

3.3 词意合一, 以意为主

这是我国古代语文习作的一个传统。明清蒙学家一致认为作文 (包括属对、作诗) 都要立意在先, 然后寻求恰当的形式去表现。写文章要“以写意为主, 不许说空话” (王筠:《教童子法》) 。要有思想内容, 言之有物, 词切意透。

反观今天的写作训练, 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束缚, 按要求去命题作文;学生平时的阅读量不够, 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 干巴巴的。久而久之, 学生对作文及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把读书写作当成任务来完成, 这对中学生语文修养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4 结语

中国的传统蒙学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的一些思想精华值得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去继承和发扬。当然, 由于时代的限制, 中国传统蒙学思想难免有很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这就需要我们批判地“拿来主义”, 让蒙学教育思想中的精华, 为今天的中学语文课改增添智慧源泉。

摘要:传统启蒙教学中的很多规律和法则, 是几千年中国历代教育家和文人智慧的沉淀和结晶, 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阐述总结了传统蒙学教育中的几点精华之处, 并鉴古观今, 分析了它们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传统蒙学,当代语文教育,再认识

参考文献

[1] 钟守林, 谢泽辉.谈谈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体会[J].语文教学, 2009 (8) :121.

[2] 李柏堂.小学语文教材简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范文第6篇

2008年的7月,我有幸参加了一届中英项目培训。在这届培训班上,我第一次听到周宏老师的赏识教育。回来之后我从网上了解到周宏老师是赏识教育的倡导者,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第一位发现孩子没有错的教育家,全国第六届热爱生命家得主,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首席专家。他是一个普通的父亲,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硕士,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国内外近千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创造的教育奇迹!他被誉为“赏识老爸”,他创立的赏识教育被称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在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识教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傲!看了周宏老师和他女儿周婷婷的故事,我回想了一下自己以往的班主任教学,一次失控的情绪,一场失败的说教,一堂低效的课,都能在我心里落下阴影。在教育教学上一路走来,拾起点点滴滴的收获,才发现教育成功的秘密不是惩罚和说教,而是真诚地去赏识每一个孩子,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就真的象周老师说的那样,赏识的言语和行动,像温暖的阳光,能融解人心中的冰山,在我的赏识下,我的学生会是健康快乐而又自信的孩子,会快乐地成长,下面我简单的谈谈我在用赏识教育来教导孩子时的一些感受: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善于赏识学生的“伯乐”,对学生

毫不吝啬自己的赏识。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要善于欣赏,发掘每一

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优点,让学生扬起奋进的风帆。美国心理学家

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 “在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

赞美。”赏识学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获得成功

感。促使其努力进取,化短处为长处而且能以更高的热情去接受新的

事物。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才能,而是更多的时

候我们缺少发现学生的眼睛。作为学生普遍存在着爱表扬怕批评的强

烈心理。一个目光、一个微笑、一朵小红花、一句由衷的赞美比如“别

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你准能行!”“努力争取,老师相信你是最棒

的。”或者顺手拍一下肩膀、头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

马,平时纪律较差的孩子取得进步,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

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敏锐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表扬,

鼓励。因此在班级管理以及教学中我首先是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记得在一次班会课上,当我谈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时,我告诉

孩子们:“我相信我们班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亮的光点。”我让他们找

找自己的优点,再找找其他同学的优点。这时一名学生竟然情不自禁

地脱口而出:“王老师,杨彦龙身上也有闪光点吗?”我听了这声幼稚

的发问,心里感到一颤,寻声而去,哦,原来是好问的刘文涛。这时

他的眼神充满期盼,脸上露出疑惑,望着他一脸的纯真,我马上说:

“杨彦龙同学,他身上怎么会没有闪亮之处呢?他热爱劳动,做事认

真,而且遵守纪律”当我表扬他时,我看到了不少学生不屑的眼神。

下课回到办公室,我陷入了沉思:刚接手这个班时,就听说杨彦龙是

个极其不爱学习的孩子,而且考试成绩只有个位数。正式上课后发现,他的确很厌烦学习,上课不掏课本,只是坐着发呆,从来不交任何作业,对于这样的学生,的确让老师很头疼。因为他的学习以及内向的性格,使他在这个班上经常受到同学的冷漠与嘲笑,因此他的心理是自卑的。由此让我想到:一个总是低着头、弯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骨骼必然会变得弯曲;同样,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来,他的心灵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孩子需要昂起头来走路,需要昂起头来做人,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课后,我找他谈话了,要让他学会正视现实、接纳自己,并善于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除了思想上的教育我还让他主动参加一些班级活动。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欣喜地发现杨彦龙勇敢地举手发言了,尽管所答的问题很浅显和简单,尽管他的回答在其他学生眼里不屑一顾,但他能站起来了,能发言了,可见他的心理开始拥有阳光了,虽然只是斑斑点点的阳光,有时我也会欣喜的看到他的脸上流露着灿烂的微笑。从他的身上我感到班主任的呵护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颗关爱童心的心。在你年年月月、朝朝暮暮和学生相处时,要更多地呵护童心,关注学生生命的进程。当老师与学生敞开心扉,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给学生一个机会,可以让学生创造辉煌,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们看到奇迹的发生。老师的一份童心、爱心与耐心,可以使铁树开花,顽石说话,这也就是我所说的赏识教育。

上一篇:装修材料范文下一篇:银行普通柜员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