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火灾珍爱生命内容范文

2024-03-29

远离火灾珍爱生命内容范文第1篇

授课时间:2018年7月2日星期四下午第1节

授课地点:贵州省岑巩县大有乡初级中学七年级(1)班教室 授课教师:贵州省岑巩县第一中学 杨光金

《珍爱生命,远离烟草》

-----------班会课教案设计

一、活动背景

通过调查发现初中生吸烟现象普遍,为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中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工作室到乡镇召开《珍爱生命,远离烟草》这一主题班会,目的是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无烟日的由来;了解吸烟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对吸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立志做到现在和长大以后都不吸烟,并能自觉的宣传吸烟的危害,帮助自己周围的人戒烟。

(3)配合学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

2.能力目标:通过班会活动中,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同学的表演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班会的召开,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关爱自己和他人,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活动准备

1.上网收集有关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吸烟的危害的例子、图片。 2.收集戒烟方法。 3.制作倡议书。

四、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引入正题。

同学们,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我们召开《珍爱生命,远离香烟》这一主题班会,希望通过这次班会的召开大家能有所心得和收获。

2.世界无烟日的由来

观看相关教育片,在198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6届吸烟与健康国际会议上建议把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World No-Tobacco Day),并从1988年开始执行,但从1989年开始,世界无烟日改为每年的5月31日,因为第二天是国际儿童节,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烟草危害是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3.烟草中的有害成分

烟草燃烧所产生的烟雾是由7000多种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中气体占95%,如一氧化碳、氢化氰、挥发性亚硝胺等,颗粒物占5%,包括半挥发物及非挥发物,如烟焦油、尼古丁等。这些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其中至少有69种为已知的致癌物,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而尼古丁是引起成瘾的物质。

二手烟(Second-hand smoking, SHS)指从卷烟或其他烟草制品燃烧端散发的烟雾,且通常与吸烟者散发的烟雾混杂在一起。二手烟中含有几百种已知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质,包括甲醛、苯、氯乙烯、砷、氨和氢氰酸等。二手烟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A类致癌物质。与吸烟者本人吸入的烟雾相比,二手烟的许多致癌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更高。

4.吸烟的危害有哪些?

视频,学生发言并达成共识:吸烟有害健康。赏析一些相关图片。世界前八位致死疾病中有六种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核和肺癌)与吸烟有关。吸烟可能引发肺、喉、肾、胃、膀胱、结肠、口腔和食道等部位的肿瘤,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流产、早产、出生缺陷、阳痿等其他疾病 。1998年,在我国进行的100万死亡人群回顾性调查和25万人群追踪性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人群中,所有归因于烟草的死亡中COPD和肺癌约占60%,而所患吸烟相关疾病中,COPD占45%,肺癌占15%,食管癌、胃癌、肝癌、脑卒中、冠心病和肺结核各占5%~8%。

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COPD发病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至少95%的COPD患者是吸烟者。吸烟使冠心病的患病时间提前10年,患病风险增加2倍,发生心脏猝死的相对危险升高3倍以上。吸烟使脑卒中的患病相对危险增加50%,其中患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90%,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危险增加190%;吸烟使外周血管病的患病危险增加10~16倍,70%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闭塞和几乎所有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都与吸烟相关。吸烟者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和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患吸烟相关疾病的风险越大。

证据表明,二手烟暴露可使成人和儿童患多种疾病。二手烟暴露可增加成人患肺癌、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损害肺功能。二手烟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涉及到儿童生长发育各个阶段,胎儿期母亲吸烟或二手烟暴露以及婴儿出生后的二手烟暴露均能使婴幼儿患多种疾病,如婴儿猝死综合征、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中耳疾病,诱发或加重哮喘,并且能影响儿童的肺功能发育。

5.导致未成年人吸烟的心理因素分析:

学生讨论发言并总结:好奇的心理、模仿的心理、交往的心理、虚荣的心理、消愁的心理、错误认识的心理。

6.戒烟好处和方法:

好处:①身体会趋向健康。

②改善仪容。

③ 树立好榜样、增强自信心,重掌自己的生命。 方法:……

烟草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而戒烟则能够有效阻止或延缓吸烟相关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戒烟1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大约可减少一半,而且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会继续降低,戒烟15年后,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绝对风险将与从未吸烟者相似;戒烟和防止二手烟暴露是防治COPD的最重要的手段,戒烟是目前证实的能够有效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唯一办法;戒烟还可以减少脑卒中、外周血管性疾病、肺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戒烟是治疗各种吸烟相关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戒烟还可减少周围人群尤其是家人和同事二手烟暴露的危害。

各年龄段戒烟均有益处,而且“早戒比晚戒好,戒比不戒好”。无论何时戒烟,戒烟后均可赢得更长的预期寿命。一项对英国男医生进行的为期50年的前瞻性随访队列研究发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平均寿命约减少10年,60、50、40或30岁时戒烟可分别赢得约

3、

6、9或10年的预期寿命。并且,戒烟后所增加的寿命年数为“健康的生命年数”。与继续吸烟者相比,戒烟者更少伴有疾病和残疾。

戒烟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吸烟引起的各种医疗费用及保险成本。有研究表明,2005年我国因吸烟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665.60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为861.11亿~1205.01亿元人民币,总经济损失近3000亿元人民币,约占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

此外,吸烟者的戒烟行为还会对家人、朋友、同事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会影响青少年对吸烟的态度

7.吸烟形势严峻 控烟任重道远

(1)男性人均吸烟水平依然处于高平台期:目前,15岁以上男性吸烟率为52.9%,40-59岁的中年人吸烟率上升,20-34岁的每日吸烟者中52.7%在20岁以前成为每日吸烟者。

(2)总吸烟人群中仅有16.9%戒烟,复吸率很高: 绝大多数戒烟者未能得到戒烟帮助,故复吸的比例依然很高,达33.1% (3)二手烟暴露依然十分严重:72.4%非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餐馆为88.5%,政府办公楼为58.4%,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和公共交通工具为35%左右。

(4)许多人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目前每天有2000人因吸烟而死亡。全面了解吸烟和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者均不足25%。知晓吸烟会导致中风,心脏病和肺癌的人仅仅23.2%;知晓二手烟会引起成人心脏病和肺癌,以及儿童肺部疾病的仅为24.6%。

(5)错误认为,“低焦油等于低危害”:86%的人不清楚“低焦油等于低危害” 的观点是错误,医务人员、教师,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等人群的错误认识的比例更高(医务人员达到54.7 %)。

(6)女性烟民逐年增加:女性烟民的人数由下降期转入了回升期,目前约占3%,且呈年轻化趋势。

(7)人均每天的吸烟支数增加:1952年为1支,1972年为4支,而1992年则达到了10支。 2011年生产卷烟24245亿支,3.5亿烟民。

(8)烟民年轻化: 我国9—12岁的少年中约有10-15%的吸烟者;12—15岁的初高中学生中约有35%以上的吸烟者;16岁以上的高中生、大学生中吸烟者占75%;年龄最小的烟民仅7岁。

(9)令人心痛的数据:我国吸烟者超过3.5亿;我国被动吸烟人数超过7.4亿;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20万(全球600万)其中33.8%是在40岁—69岁之间死去;我国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全球60万)。

(10)我国卷烟产量、种植居世界各国的首位:1890年卷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1893年设厂制造卷烟,产销量逐年增加。自1980年起至今中国卷烟产量居世界各国的首位 。中国每年生产卷烟的数量已超过1000亿包,2011年生产卷烟24245亿支, 10年间增长45.3%。目前种植烟叶的国家在125个以上,烟叶种植面积达400万公顷,主要集中在中国、巴西、印度、美国、马拉维、阿根廷、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

8.控烟,需全社会参与 (1)社会各界参与 (2)政府积极推进 (3)医疗卫生系统禁烟 9.戒烟,从我做起

了解吸烟危害 痛下戒烟决心 明了戒烟之难 做好心理准备 实施戒烟行动 亲朋同事帮助 医务人员指导 应付戒烟症状 正确对待复吸 坚持戒烟到底 10.创建无烟学校 教师以身作则

2010年6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室内及校园应全面禁烟;高等学校教学区、办公区、图书馆等场所室内应全面禁烟;积极鼓励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无烟学校标准》,开展创建无烟学校活动。

共勉:你有吸烟的自由,但你不能自由吸烟!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

从今天起,戒烟!

生命是脆弱的,但它又是无限宝贵的。珍爱生命,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认识到关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是一种责任。

“被吸烟,我不干!” (不管你是谁)保护非吸烟者的健康权。 知行合一!

学生发言并总结:戒烟方法有很多,当然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依靠自己的意志力,这样戒烟成功率最高。

总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看在健康和烟草的天平上你如何抉择,戒烟成功与否,靠的是自己,谁有坚强的意志力,能战胜自己,谁就能战胜烟魔。让我们放眼蓝天,俯瞰大地,洁净的世界里有我,有你,有同学们的欢歌笑语。

发出倡议:让我们紧记这句格言“离香烟越近,离健康越远”,让“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见鬼去吧。

远离火灾珍爱生命内容范文第2篇

一、什么是毒品

毒品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几种常见的毒品

⑴鸦片。又称阿片。鸦片是从罂粟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天然制品。

⑵海洛因。俗称“白粉”,学名二乙酰吗啡,是吗啡的合成品,吸食后进入昏睡状态,造成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瞳孔收缩等,极易成瘾并难以戒断。

⑶冰毒。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因其外观与冰极相似,故称之为“冰毒”。由于冰毒的刺激性强,持久力强,吸食一次就会上瘾,因此被称为“毒品之王”。

⑷大麻。为桑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分株。这种植物的花枝顶端、叶、种子及茎中含有一种脂样物质,主要毒性成分为四氢大麻粉,具有致幻作用。

⑸ 摇头丸。又称“甩头丸”服用后会产生强烈的兴奋作用。听到音乐即摇头不止,可长达6—8小时,且引起幻觉和激动,易产生疯狂,狂喜,忘我的行为。

⑹吗啡。它是1803年德国药学家赛特纳斯从鸦片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

⑺可卡因。可卡因又名古柯碱。是一种极强烈的局部麻醉药品。

⑻杜冷丁。它是根据吗啡的化学结构衍生出来的一种合成麻醉药品。

三、毒品的危害: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首先,吸毒破坏家庭,扰乱社会治安。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同时,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其次,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吸食者容易对毒品产生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吸毒会使人中毒,引起身体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精神障碍等。如突然中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身体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鼻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吸食者极端痛苦,有的甚至因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择手段地寻求和使用毒品,做出极端行为。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

总之,吸毒者上瘾后,吸毒者的毒瘾会越来越大。由于身体产生了耐受力(医学上称作“物体的耐受性”),使得几乎每一个吸毒者都会走上逐步增大第一次的吸毒量,缩短吸毒的间隔时间,改抽吸为静脉注射的不归之路,直至最后走向死亡。

远离火灾珍爱生命内容范文第3篇

一、什么是毒品

毒品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几种常见的毒品

⑴鸦片。又称阿片。鸦片是从罂粟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天然制品。

⑵海洛因。俗称“白粉”,学名二乙酰吗啡,是吗啡的合成品,吸食后进入昏睡状态,造成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瞳孔收缩等,极易成瘾并难以戒断。

⑶冰毒。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因其外观与冰极相似,故称之为“冰毒”。由于冰毒的刺激性强,持久力强,吸食一次就会上瘾,因此被称为“毒品之王”。

⑷大麻。为桑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分株。这种植物的花枝顶端、叶、种子及茎中含有一种脂样物质,主要毒性成分为四氢大麻粉,具有致幻作用。

⑸ 摇头丸。又称“甩头丸”服用后会产生强烈的兴奋作用。听到音乐即摇头不止,可长达6—8小时,且引起幻觉和激动,易产生疯狂,狂喜,忘我的行为。

⑹吗啡。它是1803年德国药学家赛特纳斯从鸦片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

⑺可卡因。可卡因又名古柯碱。是一种极强烈的局部麻醉药品。

⑻杜冷丁。它是根据吗啡的化学结构衍生出来的一种合成麻醉药品。

三、毒品的危害: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首先,吸毒破坏家庭,扰乱社会治安。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同时,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其次,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吸食者容易对毒品产生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吸毒会使人中毒,引起身体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精神障碍等。如突然中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身体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鼻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吸食者极端痛苦,有的甚至因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择手段地寻求和使用毒品,做出极端行为。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

总之,吸毒者上瘾后,吸毒者的毒瘾会越来越大。由于身体产生了耐受力(医学上称作“物体的耐受性”),使得几乎每一个吸毒者都会走上逐步增大第一次的吸毒量,缩短吸毒的间隔时间,改抽吸为静脉注射的不归之路,直至最后走向死亡。

上一篇:研究生学术部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医疗器械生产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