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范文

2024-04-08

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范文第1篇

重庆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在很早以前就实行了新的课程标准。这些年来, 每一届的新高一老师都反映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不好, 知识系统性不好。出现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 因为初中实施了新的课程标准, 而以前, 高中还是按旧的课程标准行课, 这两者间本来就存在较大的系统差异。

高2013级起, 高中也开始实施了新课程标准。从理论上来讲, 都是在一套新课程标准下编制的教材, 似乎不应该有着系统性差异。但是由于初中属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时, 现在的各个初中学校基本上还是把中考上线率列为一条重要的考核指标。因此老师们在上课时更多的参照中考考纲开展教学, 而中考考纲的要求与高中化学的要求本来也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 所以, 高、初中间还是存在一定的系统差异。

目前, 我市的中考是安排在每年6月中旬。学生在中考结束后, 需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后才能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这期间除部分有较强自律精神和对自己有较高要求的学生会主动安排时间学习外, 很大一部分学生或完全的玩, 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父母做一些事, 甚至直接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两个多月的休息, 当他们进入高中后, 基本上已经将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当然, 不同学生的遗忘或知识掌握情况有些不同, 我们可以把这种知识的脱节叫着偶然差异。

全市各重点中学都在大面积的扩招。在这种形式下, 一般联招校, 接收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在联招线下。这些学生知识上的欠缺或与高中要求的基础知识的脱节已经不偶然差异, 而是必然。在我担任的高15级4班就有个学生在开学不久就翻着初中的化学笔记本给我看, 并说:“我在初中化学还不错的, 只是耍了两个月, 已经忘完了。现在又需要重新去看书!”

二、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

(一) 高、初中化学知识脱节点小结

通过高中化学必修一、初中教材的对比、对2012年初中化学中考大纲的研究, 以及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对学生知识情况的了解。笔者认为高、初中化学存在如下知识上的脱节点 (仅限高中化学必修一) :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 中考考纲要求了解离子的概念, 事实上学生基本没有离子的概念; (2) 现在高、初中都会在试卷上提供相对原子质量, 因此, 学生对于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完全没有映像, 致使在高中课堂上老师讲解相关计算时学生不知道相关数据从何而来。

物质的分类: (1) 酸、碱、盐的概念不清楚, 中考考纲要求从组成角度认识酸碱盐, 而高中却要求从电离的角度认识; (2) 初中并不要求学生了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式盐的问题, 而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中却没有相关内容的介绍, 但从教学来看, 这些知识又属必须掌握的内容。

化学用语:中考考纲要求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知道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正确书写化学式 (分子式) ,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 很多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 化合价更是一塌糊涂, 甚至很多学生连NaOH、Na2CO3的化学式都要写错, 更别说方程式了。

溶液:中考考纲要求了解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而现在的学生基本不了解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而高中化学中气体溶解度又是用体积比来表示的。学生对于质量分数的理解很片面, 而计算更是感觉无从下手。

常见的物质:中考考纲要求学生发解合金的概念, 而学生基本不清楚。

常见的酸碱盐: (1) 中考考纲要求了解常见的酸和酸的通性;了解常见的碱和碱的通性;了解常见的盐和盐的性质。学生对于常见的酸、碱、盐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酸的通性、碱的通性的了解很欠缺。而高中教学中除需要学生知道酸的通性、碱的通性, 还需要还生知道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 中考考纲要求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但学生对于常见物质的溶解性了解的却很少。

(二) 针对上述高、初中的知识脱节点, 在教学中采用了分散衔接的方式

在实施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教学过程中, 当预见或发现学生存在知识脱节点时, 及时进行复习或强化。在进行这些知识脱节点的教学中, 主要采用的课堂强化和课外记忆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来讲, 比如在“物质的分类”教学时, 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树状分类图时, 就增加了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这样, 既完善了树状分类图, 也使得学生有了相应的知识。同时在做这节课的课件时, 还特别在树状分类图完善后的页面上加上了一个“强化记忆”的图标, 以引起学生注意, 并给学生预留一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强化记忆。而在进行“离子反应”的教学时, 因预计学生欠缺物质溶解性的知识, 使在开始这一节的教学前, 先进行常见物质溶解性规律的总结和记忆。而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翻到教材最后的“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从表中找出规律, 然后打开“酸碱盐的溶解性口决”的百度百科,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口决来记忆, 并要求他们利用课外时间主动记忆。为了说服他们去记忆, 在紧接着的教学中, 就方程式中哪些物质后面需要打“↓”进行了应证。

摘要:高初中知识衔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 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中存在着很多脱节的地方。学生初中毕业后又经过两个多月的休息, 知识的遗忘也很多, 因此衔接显得更加重要。笔者是从12级下来后接15级, 第一次使用新教材,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 获得了一些经验。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条:1、衔接模式最好选用分散衔接;2、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积极寻求脱节的知识, 并预先弥补。

关键词:分散衔接,预先弥补,脱节知识点

参考文献

[1] “重视高初中衔接, 推进我区高中教育发展”http://www.177liuxue.cn/info/2010-6/115215.html.

[2] “初中与高中衔接的必要性与方法》”《教育评论》2007年第1期 (总第133期) .

[3] 《新课标初中高中衔接教材:化学》教育科学出版社ISBN:9787504144256.

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范文第2篇

1 及时了解学生, 加快师生调整步伐

大部分高一新生中考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各人的学法有异, 接受的能力不同, 来自不同的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也有差别, 因此, 新组成班级的水平仍然因人而异, 最好的与最差的差距仍然比较大。例如, 来自实验学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 观点比较新, 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发言;而来自其他学校的学生就显得较为害羞, 不善言谈。所以, 在日常的教学中, 不能不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假如不问情由, 一开头就完全使用高中的新课本和高中的教学方法, 只会导致部分学生的不适应, 甚至出现成绩的两极分化。导致这样的结果再采取补救措施将会事倍功半。因而, 教师必须在起始阶段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弄清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毕业学校以及他们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了解他们阅读的书籍和知识面。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分析学生现状的同时, 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调整。教师不仅要刻苦钻研教材, 研究教法, 相互听课, 共同提高, 还要经常走出去, 了解兄弟学校的教学, 了解高考的动态, 了解教育政策和形势的变化, 尤其要了解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现状, 经常去听一听初中教师的课, 汲取适应高中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高中的教学是建立在初中的基础上并加以提升而进行的。这样做学生才易于接受, 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2 熟悉两套教材, 拉近高中新生距离

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吃透高中英语教材及大纲要求, 还应熟悉初中英语教材的框架体系及大纲要求, 了解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的基本能力, 特别是听读能力及词汇量的大小。这样, 在平时的授课中才不至于提出学习“蹦几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极大减少无意伤害学生自尊的机会。如何上好高中英语第一课则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被我们大部分高一英语老师精心组织的第一堂课而拉开。如果能精心挑选初中毕业生所熟悉的、能接受的词、短语及句型来组织第一堂课, 并辅之以新颖、别致、活泼的教学手段, 那么, 第一堂课就会吸引我们的学生走进高中英语的世界, 而不至于“听而生畏, 望而却步。”

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 而且基础参差不齐, 发音也存在问题, 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读单词, 不知如何记单词。可以先从复习48个因素及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要领, 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则以及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等;并将初中所学单词按其发音归类, 并适当补充一些新单词。对这些单词进行反复操练, 使学生达到一见到单词就会根据规则拼读、一听其读音便会根据规则写出这些单词, 进而牢记这些单词的程度。在词汇方面, 除教给学生按规则记单词以外, 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构词法知识, 并且鼓励学生根据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义词归类, 并且通过例句记单词, 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记的单词印象深刻而且不容易忘掉。

3 协调师生关系,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刚进高一的学生往往要通过一段时间去接纳、认可新教师, 所以协调师生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那么教师自身也应该注意自身的形象, 注意课堂言行, 不能因学生表现欠佳而露出不满的情绪更不能歧视差生, 否则会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其次教师要保持稳定的情绪, 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学法方面,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包括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复习总结等的正确方法的引导。高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学法进行一定的指导,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学的能力, 懂得课前预习, 课堂上认真听课, 课后按时按质完成作业, 并对错题进行收集和改正, 以便进行复习和总结。

在英语学习中, 很多学生是为了应对高考而强迫自己学习。在这种情况下, 高中教师应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使他们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轻松地学好英语。

4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实现初高中教学良好衔接

4.1 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实践的习惯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阶段就要注意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以及“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参与意识。要求学生早晨放声朗读;鼓励学生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操练、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做笔记, 课下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最重要的是,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让学生接触国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鉴别的能力。

4.2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预习不仅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 如何预习、预习什么以及预习到什么程度都不太清楚。教师必须详细安排预习作业的内容, 从语音, 词汇, 语法句型乃至课文理解要达到的目标做出具体的安排, 而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为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而自主学习的习惯。

4.3 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语言现象规律的习惯

语言学习过程中归纳总结是将散乱的知识系统化的最好办法, 能够有效地避免遗忘。在高一起始阶段, 首先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 记知识点, 记词的用法。学完一个单元之后, 采用听写的方式或提问的方式总结所学的重要单词、固定词组、句型、交际用语等。在最初的检查中发现, 有些笔记错误百出, 有些笔记记过之后既不整理又不利用, 起不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所以教师要督促学生课后检查、整理, 查漏纠错, 并经常翻阅, 随时补记, 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让学生养成每个语法内容都归纳总结的习惯, 直到学生建立自己的错误库、词汇手册。

总之, 做好初中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是高一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和务必做好的首要工作, 它关系到从初三升入高一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问题, 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中来, 这对学生将来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本文从及时了解学生、熟悉两套教材、协调师生关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 提出了如何衔接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教学,教材,师生

参考文献

[1] 呼竞争.迈好高中英语教学的第一步——浅谈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J].新课程 (教研版) , 2009 (6) .

[2] 陈明丰.新课程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措施[J].内蒙古教育, 2009 (10) .

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范文第3篇

1 教学目标的衔接, 即从基础方面做好初高中的衔接

(1) 语音。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突破语音关, 增强他们的词汇学习能力。笔者所在的学校大部份学生来自于农村, 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受到正统的语音训练, 有些学生读单词完全是凭感觉, 不知道如何区分重读。所以要引导学生从26个字母的发音开始, 系统地复习48个音素, 复习有关单词读音中的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以及单词的重音、次重音、双重音等规则, 并在随后的单元教学中, 让学生来领读而加以运用和巩固。

(2) 词汇。英语的学习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词汇。复习初中单词, 笔者将初中单词全部整理成册, 以字母排序, 并要求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抽查。很多学生在初中时期记单词全是凭死记硬背, 比如说“care”很多学生还会“c-a-r-e”这样以字母的方式来记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这些单词, 可以以语音+构词法的方式拓宽词汇, 再以词义辨析为主线, 新旧结合, 广泛联想。以care为例, 应该让学生了解“care”中“are”在相对开音节中发“[ε]”;又如,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care作为词根, 表示“小心”:“-ful”是形容词后缀, 而“-less”是形容词的否定后缀, “-ness”是名词后缀, 所以“carelessness”就表示“粗心、不仔细”, 而它的反义词同样也很容易记住。

(3) 语法。打基础阶段还要适时复习初中语法, 逐步过渡到高中语法。在初中时, 学生所学到的英语基础语法已经比较多, 有词性, 句子的成分, 五大基本句型, 句子的种类, 动词的分类和动词的时态,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被动语态, 宾语从句等。这些语法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法知识, 而初中教师往往淡化了这一点, 尤其不讲“词性, 句子的成分和句子的基本类型”, 这样导致学生上了高中以后一接触到复杂的句子就头痛。如:在高中学习定语从句时, 许多学生连什么主语、宾语都弄不清, 还谈什么从句呢?如果这点不能在此时做好相应的学习, 高二后的名词性从句以及非谓语动词就完全不知所云了。在此基础上, 教师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让学生了解句意并划分句子成分。这时, 教师在复习词性时就应该适时地讲解到各类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什么样的成分。比如说名词, 可以做主语, 宾语, 表语, 定语, 补语等等。教师可以在此时给予一些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专项练习。

2 教学方法的衔接, 即优化教学环境, 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1) 前面提到, 在初中时期,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 课堂气氛活跃。而高中学生主动发言的学生不多, 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这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同时, 因为高中英语学习的任务重, 很多老师为了完成任务, 把课堂变成了“我讲你听”的模式, 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 在教学时, 教师应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在原有的“直观教学法” (如图片, 多媒体, 实物等) 基础上, 加强情景创设, 活化教材,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教学, 以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和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出现新单词时, 尽量用曾经学过, 学生比较熟悉的单词去解释。也可以给出一些包含该词的句子,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 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 又能增强语言的实践, 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3 学习方法的衔接,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曾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1) 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一本好的词典作为自己的伙伴, 遇到不认识的单词, 学会寻求词典来解决, 而不是等着老师的讲解。

(2) 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高中知识内容较多, 学生如何没有做好及时的预习的复习, 在面对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时, 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和复习当成一种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任务。即在课前做好文章的预读和预听, 了解学习的重点;课后复习教师所讲的知识点, 整理笔记、及时归纳, 当天能消化所学的知识点。

(3) 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做完题后对错题往往放之弃之, 这样不懂得总结经验的做法会使得学生做题时出现“一错再错”的情况。而对作业、考试时出现的错题认真及时整理, 把错误的原因弄明白, 然后对症下药, 使得学生对错题“印象深刻”, 大大提高正确率。

4 教学情感的转变, 即关爱学生

每一位学生假如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 对他个性的尊重, 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 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研究表明, 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更要有耐心、幽默等良好的个性和情感态度。对高一的新生来说尤其需要关爱。因此, 教学在成功, 需要热爱学生, 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实践表明, 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一个鼓励的微笑, 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一次热情的帮助……都会让学生增强信心, 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总之, 初高中的衔接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深入了解初高中大纲和教材, 认真比较初高中英语教学体系, 使教学更贴近实际, 更有针对性;灵活运用各种模式, 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擅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贴近学生生活, 关心学生思想, 让使学生从喜欢英语老师到喜欢英语这门学科。这样一定能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顺利完成高中英语学习任务。

摘要:如何解决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 是高中教师应该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基础方面做好初高中的衔接, 优化教学环境, 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关爱学生, 是做好教学衔接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英语教学,初高中英语衔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刘建华.中学英语创新教学法 (1~4册) .[M].学苑出版社.

[3] 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

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范文第4篇

1.1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材的比较分析

初中地理主要从区域地理角度认识和了解世界各国与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 以及居住在这些环境中的人们利用自然发展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高中地理侧重从系统地理角度阐述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 着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 以寻找促进人地关系协调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在教材编排中运用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 体现了现代地理科学的精华, 学科体系严谨, 与初中地理相比较, 高中地理教材对理论的应用大大加强了, 既有定性研究, 也有定量计算。高中地理也作过几次调整, 但从整体上看内容增多了, 难度加大了, 体现了“深、多、难”的特征。

1.2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法的比较分析

初中地理每课时内容相对少, 以直观教学为主, 教师可用较多时间针对每个知识点的不同要求逐个突破, 对基本技能和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培养。高中地理教学要求高, 每课时内容多而杂, 教学中偏重于理论、原理和规律的阐释, 对他们的运用多要求学生能在作业中自行解决, 对疑难点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一一讲解。而高中地理试题灵活多变, 非常注重能力考察。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后,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 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这样在进行知识衔接时, 把重点放在图上, 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事半功倍,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 提高了学生的用图能力。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 对容易忽视和薄弱问题应及时弥补。

1.3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学法的比较分析

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流。“关于探究学习”, 大多数学生希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总结规律”及“经常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因此, 教师在实施高一地理课堂教学时, 要坚持让学生多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差, 不善于独立学习和思考, 年龄小、好动, 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而高中生学习地理, 要求具有归纳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求用发散性、开放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因此,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 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2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对策

2.1 精心研究课程教材

高一地理教师要通览教材、课标, 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做到心中有数, 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 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 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 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要注意初、高中地理相关知识点的联系, 有意识地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思维和方法。在教学中抓住每个可以联系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复旧启新, 承上启下。让学生既不感到茫然, 又能主动去寻找联系, 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同时要加强地理知识存量的结构化, 完善学生认知结构。高中系统地理要赋加于初中区域地理之上, 才能体现其现实意义。高中教学一开始就应密切注意初中地理知识的缺漏, 及时发现和弥补, 强化人地协调观念, 从而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2.2 注意培养思维方式

在不同学习阶段, 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是有差异的。突出反映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 初中阶段多倾向于发散思维, 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高中阶段多侧重于聚合思维, 要求引导学生将各种信息朝一个方向集中, 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是, 从思维的形态上看, 初中地理或高中地理教材, 都强调直观形象思维—借助于地图这个表象来解决问题, 这正是衔接的基本点。如同样是“气候”知识, 初中的目标是让学生看世界气候分布图, 说出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以及典型气候的主要特点;高中的目标是让学生分析某一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 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等, 如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的成因, 就要运用 (纬度与海陆) 位置、风带和气压带、洋流甚至是地形等信息。

2.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衔接教学呢?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 多联系社会实际, 启迪学生思维, 开阔学生视野。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掌握相关知识,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 提高兴趣的目的。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的环。比如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挂图、多媒体教学、诗歌、趣事等,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身心愉快中学习。地理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 文理兼收”, 特别在学习高一必修一《地球》等有关章节中, 不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是难以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攻克学习难关的。因此, 能够让学生“看听闻说触想做”协同、人体感官全方位参与的教学方法, 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地理实验、天文观测、实地考察等参与形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 使学生在观察模仿学习中改变和形成新的学习态度。首先, 教师通过对学生态度行为的肯定、赞许、表扬或奖励等正强化手段形成正确态度;其次,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检验、自我激励和自我监督等内部强化手段改变过去消极的学习态度, 教师要通过外部强化引起学生的自我强化;再者, 利用替代强化学习, 即榜样来替代强化, 别人的成功会使学生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受惩罚的行为会使学生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奖惩必须客观、公正、机智, 多用正强化, 否则就会强化学生错误的行为, 那就适得其反了。

3 结语

高一年级是初中向高中过渡的重要时期, 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教师的引导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 高一的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的学习特点, 这样才能顺利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摘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高中地理教师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入学学生在初中对于地理知识学的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 而这些地理知识又于高中地理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 如何将初中地理知识贯穿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去, 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时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非常重要。下面, 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 对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教材教法作一个分析, 并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两个方面, 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范文第5篇

【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中一年级师生普遍遇到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导致学生学习上有不适应感,甚至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出现成绩滑坡。笔者在多年高一化学教学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并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化学课程初高中教学衔接学习方法

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问题并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问题,他实际上是知识在人的认知中产生、成长、延伸、完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矛盾。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越,课本内容和所编选的习题与各类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而大多数初中学习和高中的学习又都是在几乎完全互不了解的不同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与学中的衔接问题必然产生。而随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中产生的矛盾更为突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甚至是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了不少困惑,丧失学习的信心,厌倦化学学习,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具有不同学业水平的新生涌入高级中学,这给高中顺利进行化学教学带来更大困难。不少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中的部分学生所把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困难。高一学生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反映高中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爱好降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关注。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在多年的高一化学教学过程中,一直对该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进行思考和探索,同时与其他初高中一线教师进行研讨年,得到的一些体会供化学教学同行参考和探讨。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是复杂多样。但其主要成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

尽管中学化学教学全程贯穿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体现了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实践性,但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尤为注重化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定性分析和形象思维,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而现行高一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的化学知识和以适应社会发展而提升能力的教学,高

二、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学。也就是说,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既与义务教育阶段衔接,又为学生今后的分流和高考打好较高层次的基础。高中化学知识在科学化的基础上,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要求“知其所以然”,即要求学生能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并能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高中阶段虽仍为基础化学,但其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远远高于初中阶段。

2、教学内容存在明显的断层和错层

作为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虽然初三时已将化学的整体面貌呈现给学生,但学生到高中才真正系统、全面地接触化学。因此,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知识点重复、交错、衔接不到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1)有些内容初中已有,但高中须进一步加深、完善。这些内容由于在初高中时所涉理论不一致,或者解决思路不一,容易导致学生的困惑。如氧化还原的概念,初中是建立在得氧失氧基础上的,是狭义的概念,而高中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阐述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的概念形象易学但不全面科学,适合初中生接受特点,而在高中阶段要让学生接受新的理论观点,需要将不同的观点进行优缺点比较,以理服人。

(2)新课标删去的部分初中老教材内容,在高中教学却又要用到。如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物质的溶解过程、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离子的概念、电离的概念以及溶液导电性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等等。

(3)初中老教材中没有、新教材中新出现的内容,如:物质的量、焰色反应、营养素、气体的制备装置的选择等。这也对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新教材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与高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差距越来越大,也给高中阶段教学增加了难度。

3、初高中学生心理差异

初高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由此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了影响。心理学上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是这样描述的:初中生,是指已经脱离儿童群体而又尚未进入成人行列的过渡时期,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这种过渡时期身体、智力迅速发展,在个体发育上是充满生机的、最宝贵的时期,同时又是生理、心理突变,社会影响的时期,是社会影响日增,知识经验不足,因而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思想矛盾和过失行为的时期。可见在这一时期里的学习主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带领下进行,个人学习的方法和独立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主

要学习形式就是建立在对教师的依赖上。而高中生的时空感知已接近成人,此时观察事物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逐步提高,运动知觉经过一定运动动作的练习,就能逐渐发化为精细的、准确的运动感知。高中生的思维也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辨证逻辑思维,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过度到理论型,已经能够用理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结合这一特点,高中教学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研究的思想。因此才从初中生入高一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要适应高中学习和要求,也必然要面临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

4、学生学习习惯不同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依赖性较大,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记忆、模仿较多,主动分析、理解较少,往往把课后学习等同于完成作业。

与初中相比,高中学习无论是知识难易程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着质的跨跃。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思考和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而高一新生多数满足于过去的学习方式,在潜意识里普遍乐观估计高中阶段的学习,对挫折承受力差,情感脆弱,一旦遭遇困难便动摇了学习的信心。所以,一些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因不能及时改变学习习惯和调整学习方法,完成当天作业都有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影响了学习成效,并往往形成恶性循环。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探究

针对上述造成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及近十年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及调查研究,我认为要顺利的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衔接问题,以下几点做法收效比较高:

1、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从教学内容上做到有效衔接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深入、透彻的研究高中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只有明确了高中教学的目标,教材的安排和教学的要求,才能有效的、有序的进行教学活动。但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的化学教师,光研究了高中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清楚的把握高中化学教学开展的基础是什么,也就是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那些内容,分别是什么难度。而要掌握这一点,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就是研究初中的教材编排和教学目标。为使教有所依、学有所循,教师应对初中知识体系做个全面的了解,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在初中已基本解决,哪些知识在初中出现而实际上并未完全解决或被忽略了,哪些知识点与高中化学有着紧密相关的或应在高中阶段拓宽和加深的等等,应做到心中有数。认真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完善知识的衔接,这项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高一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质量。例如,化学用语的作为一种化学专业符号,在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正确而熟练地把握是绝对必须的。初中化学教学作为化学启蒙教育,这方面要求太高是不需要的,但从为高中化学学习提供基础角度看,若要求太低,必然造成高中化学学习的很大困难。高中化学课程,既需要初中提供一定的化学用语基础,又不能要求太高,只能在高一必修模块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为便于衔接,有必要比较明确地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规定

化学用语学习的要求及进行高中学习之前必须掌握的基础。所以对高一新生进行这些方面的复习巩固,明确这些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就等于让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之前进行了一次基石加固工程。

2、全面了解学生基础,从学法引导上做到有效衔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到指导的作用,怎样让学生这一主体更好的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发挥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在学法的引导上多做文章,对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衔接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享用。教学生如何学习,是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正是授人以渔之举。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特别是高一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对学生进行如何联想、如何归纳、如何总结等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为了让学生尽快的进入高中生这个新角色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正确高中学习化学的方法。

1、注重课堂学习效率。避免学生当“抄写员”的习惯,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先积极思考,再精作笔记。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勤提问。爱因斯坦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观察发现,高一新生普遍不提问题或不会提问题,因此,老师开始应采取鼓励学生提问并利用自习课时间主动向个别学生提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应该和学生一起阅读材料,逐条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经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3、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回顾反思的习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要进行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应该要求学生对试卷进行评析,对每一次考试、测验的每一道习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每道题对、错的原因,不能只分析错题,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作题的时候是侥幸正确的,如果他们不对自己侥幸得分的题目进行分析的话,这部分侥幸得分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就极可能成为他们失分的热点,对学生的发展极其不利,所以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分析每道习题。当然,如果得分的题目完全是掌握了的,可以只作简单的分析;如果并非是掌握了的,就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该题的考点,并在试卷上标明,该考点是教材的哪部分章节的内容,作好知识的链接,同时在教材上也可以作上标记,突出在某次考试中该知识点以何种形式出现。然后分析当时作题是时的想法,错误的原因现在对该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题目的理解程度,考试后的收获等等。

4、提示学生高中化学学习中新的解题技巧的运用。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运用的解题方法是比较基础的,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及时补充新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比如解计算题,初中化学中主要就是运用按化学方程式中不同物质的质量与各物质式量与计量数乘积列方程进行的常规方法计算,而高中化学的计算中还要求学生掌握差量法、元素守恒法等解题技巧。对于刚进入高中的新生也是一种很好的知识诱导,能更好的树立学生迎接高中化学学习的信心和激情。

高一年级的教学在整个中学化学科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高一化学是学好高中化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做好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的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引起所有中学化学教师足够的重视。

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范文第6篇

一、问题:高一学生文言文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中等成绩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由于高中课程的难度加大,不少学生很不适应,学习很吃力。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学习就是其中的困难之一。

从课文本身看,初中文言文大多篇幅短小,以故事性、哲理性的散文居多,内容浅易;高中不少文言文篇幅增长,选材涵盖各朝代,各体兼备,不乏一些晦涩难解的文章。“课标”虽也只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但这里的“浅易”是针对高中水平的学生而言的,比初中的“浅易”难得多。尤其是大量中等成绩及其偏下的学生,困难很大。

从考试命题看,像楚雄州等绝大多数地方,中考考纲明确规定,文言文阅读选材于课内,还要对考试篇目作出范围指定。这样,老师和学生在中考备考时,只要在平时已学的基础上,对有关篇目再进行一番“深加工”,便可“大功告成”。然而,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于课外,测查涉及词法、句法等诸多方面,知识积累与能力检测并重,难度大得多。为了适应高考之需,争取“训练有素”,老师在平时考试命题时也得按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模式制题。这样,往往给刚进高中的学生“当头一棒”,大损信心。

二、析因:初高中对文言文学习的目标要求不同,学生知识积累欠缺,文言文阅读能力断层

知识要靠学习和积累,能力是长期训练而习得。具有权威性的课程评价标准和考试大纲对老师的施教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这几乎是大家不愿去医治的通病。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文言文教学要求的不同,使得这两个阶段形成相对封闭的两个系统。因此,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就出现了断层,很不适应高中学习。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知识教学。其“评价建议”中明确说明:“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中考考试大纲也有“古诗文不考察词法、句法”的要求,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考查也是借助句子翻译简单地作隐性考查。因此,初中的老师们在平时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虽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语法知识,但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专项训练少或根本没有。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不同老师把握的尺度也不一样。学生升入高中后,缺少相应知识作铺垫,且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各考点各能力层级的考查,都要求学生必须以理解字词、读懂文句为前提。而这也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适应高中的考试要求。

三、举措:“瞻前顾后”,前引后连,做好衔接

1、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初中的考试评价“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选文源自课内。老师在考前复习中,都要对考试说明指定的课文作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准备,学生按老师的指点去记忆和变通,几乎可以“百战不殆”。而高中的文言文学习要求高得多,重在积累与运用,“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重在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考试选材于课外,更需要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迁移运用能力。只有脚踏实地,步步夯实,才能从容应对。

2、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迁移与总结。例如高一上第五单元《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何厌之有”这一典型宾语前置句,就与初中(八年级)《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句式完全一样。在本单元《勾践灭吴》中,还有“何后之有”一例。在词法句法上,类似的例子大量存在。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获得新知,总结规律,前引后连,举一反三。

3、相关知识的补充。

一是语法知识。由于初中“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语法知识在初中被淡化、弱化了。学生大多对实词、虚词、短语结构类型、句子成分知之甚少。而高中对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的考查却是重点内容,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视情况对语法知识作适当补充。

二是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原则和方法。教师要对翻译要求“信”、“达”、“雅”,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含义,结合课文翻译的实例,逐一让学生领会,并按要求在学习实践中训练。“换”、“调”、“留”、“补”、“删”等翻译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磨刀不费砍柴工。要让学生在翻译上入格、规范。

三是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的种类。这是既重要又繁难的知识点之一。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随文学习逐一掌握,又要复习巩固总结归纳,积零为整,形成知识体系。

四是高考目标要求。教学虽不只是为了考试,但要结合高考要求,以考促学。应让学生知晓文言文高考命题有哪些具体考点,测查形式怎样,不同层级的能力要求,应达到什么程度等,让学生学有针对性,有一个衡量尺度。

4、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高中文言文不论是平常学习还是考试,能力要素的考查是主要的。要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注重能力训练。如读准句读,巧用注释,查阅工具书,迁移运用举一反三,比较分析与综合理解,归纳整理与反思总结,等等。

5、初中语文教学应为学生长足发展奠基。作为基础教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太急功近利,不能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高中毕竟是以初中为基础的,很多知识在初中也已出现或有所渗透。初中教师虽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但更不能轻视学生的后续发展。

上一篇:参观马鞍山监狱有感范文下一篇:场面描写作文课汇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