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舞蹈论文范文

2023-09-16

本科舞蹈论文范文第1篇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教育工程,是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熏陶,构建人的审美心理,达到陶冶心灵、整合人格的目的。以往学前教育舞蹈授课采取的是继承性、模仿式的授课模式,教学主要采用以传统的教学经验、方法、原则来提升舞蹈技能,舞蹈欣赏少之又少,学生学会的仅仅是舞蹈技能的表象,舞蹈的情感、舞蹈的语言、舞蹈的欲望等无实质性提升。通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和思考,我认为目前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和教学方法上应大胆改革,加大舞蹈欣赏的教学比重,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舞蹈这座瑰丽的艺术宫殿中汲取艺术的养料,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和陶冶。通过欣赏舞蹈,依据舞蹈的特征认识舞蹈,学生可以感受舞蹈、喜欢舞蹈、乐于舞蹈。

舞蹈是以人体美为基础,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人体的造型和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欣赏舞蹈,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舞蹈造型的审美和感知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表现媒介的艺术,舞蹈欣赏首先应当从人体造型的审美感知入手。舞蹈是展示人体美的最生动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够将人体的自然美表现得十分突出,而且能够通过各种动作造型,将人体的情态美全方位的展示出来,使观众真切的感受到人体之美和生命之美,从而得到情感激励,使人更加热爱生活,更好地生活。

舞蹈造型的审美感知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对人体自然美的欣赏。形体美是人体语言最本真的一面,也是舞蹈艺术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之一。人体的自然美具体表现为身材匀称,曲线优美或肌肉强健,而这正是学生在学习舞蹈中对自己形体强烈的不自信以及畏难之所在。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赏析形体训练的视频,通过观看、对比、评析总结出形体美的重要性:良好的形体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持之以恒的训练达到的,从而树立形体训练的信心,调动学生形体训练的积极性;二是对舞蹈造型象征与暗示意义的理解和把握。舞蹈借助于人体造型诱发人的想象和联想,使观众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舞蹈艺术造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把握舞蹈所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思想。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理解和把握舞蹈造型的象征与暗示意义。在教学中欣赏舞蹈《千手观音》,首先让学生了解该舞的背景是张继刚导演为中国聋哑人这个特殊群体量身打造的。该舞主要由21名舞者通过42只手眼纵列叠加从而形成一头多臂多眼的效果,再现“千手观音”形象。其中舞者的移动并不明显,该舞主要通过多方位、小角度的变化,扬长避短地以张弛有度、灵活多变的造型弥补了舞蹈空间不足。舞者们用灵性的眼神、舞动的指尖、曲线美的动作舞出云冈石窟所展示的中华文明绚丽之色彩,从而完美诠释了张继刚编导“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爱,就有千只手来帮助你;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只手帮助别人”的创作初心。

二、舞蹈动作的欣赏分析

对舞蹈动作进行欣赏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轻与敏,即动作轻灵敏捷,自由舒展。舞蹈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的动作笨重而不舒展。在教学中通过欣赏芭蕾舞《天鹅湖》,感受芭蕾舞一招一式动作的轻灵与舒展。舞者脚尖轻轻一立,延展的手势、挺直的后背、优雅的脖颈微微向上,像是天鹅高傲的宣誓;舞者脚尖轻轻一点,如雪花飘落,修长的双腿舞动着、旋转着,裙摆在灯光的照耀下泛着光芒,就像夜里的星空耀眼而迷人。舞者轻灵而舒展的舞姿伴着轻快短促的乐声,时而旋转时而跳跃,天鹅的完美尽显眼底。舞蹈轻敏带来的美感也冲击着我们的感官;二是柔与洁,即动作干净,刚柔相济。舞蹈教学中学生们的动作拖沓而僵硬,显得不干净。在教学中欣赏古典舞《爱莲说》,感受舞者邵俊婷用行云流水的肢体语言展示了东方女性古朴典雅之美;用欲诉还休的肢体动作刻画如荷花般洁身自好,不卑不亢、傲然独立的君子品格。正是舞蹈中舞者不拖泥带水的动作以及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的肢体语言,把诗作中对荷花的礼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用古典舞语汇作出了新的诠释。从而古典舞刚柔相济的韵味也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三是稳与健,即动作稳健,富于活力。舞蹈教学中学生们脚下控制不好、重心不稳,身体飘。实际上良好的肢体动作必须有一个稳定感,脚跟要站稳,身体中心必须有平稳感。在教学中欣赏当代舞《红蓝军》,舞蹈中舞者们稳如泰山,将“双飞燕”、“飞腿”、“射雁大跳”、“飞脚”、“旋风空转”等一系列传统技巧变成舞姿,既展现了舞者扎实的技术功底,又展示了当代战士勇敢无畏的精神气质及大无畏的英雄形象。不难看出稳健的肢体动作与扎实的基本功密不可分;四是准与协,即动作规范,动作协调。在教学中欣赏傣族舞蹈《邵多丽》,舞蹈造型丰富,动作柔美,自由灵活,将生命的活力表现得十分充分。与此同时,动作干净利落,节奏感强。每一个舞者的动作纯真自然,美感十足;五是美与韵,即动作具有美感,形神兼备,舞蹈有韵有味,有情感。在教学中欣赏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旗袍舞片段,一群身穿旗袍的上海女人出现在舞台上,剪裁合身的旗袍是上海主妇最普遍的着装,时尚的发型和不露痕迹的妆扮反映出上海女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手中的蒲扇和脚下的小板凳是弄堂、石库门家家必备的家用品。编导将这些感觉和生活场景高度凝练,抽象出一段舞蹈,舞者们的曼妙舞姿把上海女人的风韵体态、生活状态甚至精神状态非常细腻传神地刻画出来,把舞蹈的美与韵诠释到极致。

三、音乐、灯光和服装等的欣赏

舞蹈是贯穿着节奏和韵律的艺术。舞蹈的节奏和韵律是借助于音乐来表现的,舞蹈离不开音乐的配合,离开音乐的配合,舞蹈很难取得强烈的美感效果。现代舞台舞蹈还十分重视灯光的打造、情绪的表现和色彩的美化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欣赏舞蹈还应该关注其灯光、服装和道具的配合等,这样才能更全面和更深透的理解舞蹈,同时也才能获得更加充分的美感享受。例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以红色谍战为题材的舞剧作品,通过舞剧诠释这样一个深入人心且情节复杂的故事,在兼顾舞蹈性的同时,还要准确地表现戏剧情节,升华情感。此剧的灯光、舞美、多媒体和服装设计可谓相得益彰,锦上添花。

四、舞蹈思想与情感的分析

舞蹈艺术以抒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为主要内容,同时也表达一定的思想。对舞蹈思想和情感的把握主要是通过对舞蹈形象的分析来实现,最终体现在对舞蹈造型、动作、音乐等的分析上。在舞蹈教学中不难发现解决了肢体动作的协调后,学生们对音乐情绪,对舞蹈情感的表现往往是舞蹈学习瓶颈之所在。因而加强对优秀舞蹈作品的赏析,感知不同作品舞蹈音乐、思想的诠释及共鸣也是舞蹈欣赏中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原创现代蒙古舞剧《蓝印》。民族舞蹈是中华之隗宝,而《蓝印》突破了民族舞与现代舞的界限,加强了融合,代表了新时代舞者把继承、发扬、创新为己任,用最真实的声音诠释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全新思考。在欣赏中让学生们了解舞剧的背景、历史及文化很有必要。《蓝印》剧名来自于蓝斑人,蒙古斑。一直被人们称作蒙古人独有的印记。此剧是以一个生活在都市的蒙古青年尋找生命之源为主线,讲述失去草原,失去文化,失去信仰的年轻人,对于新旧文化无法融合并在边缘徘徊的孤独无助的现状,并通过寻找祖先的点滴生活智慧从而找寻心灵出口的故事。《蓝印》也正如其名,希望将这种坚韧、淳朴、至真的精神在新时代找到出口并永久留存。《蓝印》以草原萨满文化再现与现代舞相结合的编排方式,挖掘人们心中隐藏的感情并加以诠释,赋予了原创民族舞蹈文化以时代感。《蓝印》在音乐制作上突破了民族传统音乐的局限,更多的采用了世界音乐以及实验、电子音乐等;舞美方面邀请了国内前沿舞美师进行全新创作;舞台灯光音效设计上至真至纯地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超脱于现实的感官体验。褪去浮华,与自然万物共舞。

舞蹈是美的艺术,美在其中,乐在其中;舞蹈是情的艺术,情在其中,意在其中。让我们通过欣赏充分感受舞蹈的美,喜欢舞蹈、乐于舞蹈。

本科舞蹈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张继刚作为当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舞蹈编导者,在其长期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他的舞蹈作品,也因为这些独具的艺术特征而成为了中国舞蹈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本文就舞蹈题材、风格、手法等方面,对其舞蹈创作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张继刚 舞蹈创作 艺术特征

张继刚,1958年出生于山西榆次的农村,自幼聪颖,悟性奇高,12岁时进入山西歌舞剧院学习舞蹈表演,后因身高原因转为舞蹈创作。此后又去北京舞蹈学院进修,并留校担任教师,后来又进入总政文工团工作。先后创作了《牧羊女与黑宝石》、《元宵夜》、《黄河儿女情》、《军魂》、《兵》、《英雄》等一系列佳作。2000年,他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量身打造的《千手观音》,是张继刚舞蹈创作史上的又一个奇迹,21位聋哑演员演绎的这部作品,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艳,成为了21世纪最伟大的舞蹈作品之一。2007年,张继刚又担任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之一,在他的辉煌人生中,又增添了最亮丽的一笔。张继刚,无愧是中国舞蹈创作的代表,代表了中国舞蹈创作的最高水准。在他的舞蹈作品中,有着很多明显的艺术特征,分析这些艺术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品内涵,也为我们演绎这些作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 丰富多样的题材选择

题材是舞蹈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创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了观察、了解、感悟之后,经过提炼和加工而成的内容材料。在张继刚的舞蹈作品中,有着多种多样的题材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题材类型:

1 来自民族民间舞蹈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56个民族在各自繁衍生息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舞蹈素材,是舞蹈创作者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农村出身的张继刚对民族民间舞蹈更是格外的喜欢。前文中提到的《黄河儿女情》就是一部大型的民族舞,将黄河两岸儿女的哀怨悲愤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之精神作了完美的诠释。《母亲》这部作品是为藏族舞蹈家卓玛量身创作的,有着强烈的藏族舞蹈风情,作品表现出了舞蹈者对家乡、对民族、对土地深沉的热爱,让观众对这位伟大的母亲肃然起敬,是民族舞蹈中不可多得的典范作品。

2 选取历史和民间故事

《好大的风》本是一个东北的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被拆散,患有痴呆症的富家子弟,虽然得到了婚姻,却得不到爱情,最后这对恋人以自杀的方式发出控诉。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用舞蹈讲述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民间故事,这本身就是对民间文化的一种丰富。作品《俺爷爷》则是取材于山东枣庄地区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独辟蹊径的是,他没有对激烈的战斗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透过一个孩子的目光,从微山湖两岸秀美的风光开始展现,将这种激昂壮阔孕育在一篇风光秀丽的景色之中,在诗情画意中对抗日英雄进行了赞颂。

3 军队题材作品

前文提到,进入部队之后,张继刚创作了大量军队题材的作品,如《心泉》、《送军鞋》、《壮士》等,与以往舞蹈作品不同的是,张继刚没有选择那些大场面、大情感的事件作为表现的对象,而是从小处入手,瞄准生活中最平凡、最单纯的场景,反而给人一种真实的质感。大大丰富了军事舞蹈的创作题材和创作手段,为军队文化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二 民族性和现实性并存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的确立,是一个艺术家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志。张继刚在多年的舞蹈创作中,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着眼于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段,创作了反映历史和时代的舞蹈精品。具体说来,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浓郁的民族风格

这种浓郁的民族风格,首先表现在他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视和运用。他深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用独到的眼光和视角,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对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予以传扬和赞颂。比如《一个扭秧歌的人》,作品表现的是一个酷爱秧歌的民间艺人,跳了一辈子的秧歌,仍然不知疲倦,对舞蹈的热衷和热爱成为了他生存下去的唯一的精神支柱。我们在作品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坚韧与执着。《黄土黄》中,他用一群打着胸鼓的陕北女子和一个跪倒在地上,手捧着黄土,泪洒苍天的汉子,展现出黄河儿女对黄河、对黄土的热爱,留露出炎黄子孙生生不息、奋起向上的民族精神。

2 强力的现实主义风格

现实主义风格是以客观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予以艺术性展现的一种创作理念,其最高标准是经典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以现实主义是一种最具情感张力的艺术风格。张继刚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又艺术地再现生活,实现了个人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小兵操》,展现的是新兵日常训练的内容,不仔细看,还真的以为是部队队列操练的翻版,但是仔细欣赏,却发现我们看到的是用舞蹈语言予以的艺术性的再现。这说明了张继刚是选择了军队生活中最现实、最朴实的一面来表现的。张继刚从现实生活入手,以他对舞台形象细节高潮的艺术表现能力,回归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3 鲜明的时代主义风格

艺术作品要反映时代,艺术家也要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历史时代的佳作。张继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那些闪光点,用独特的构思去创作,用舞蹈的艺术形式予以展现。从当前来说,能够让我们为作品表现出的精神内涵所感染;从长远来说,以后的人们还能从这些作品中认识到当时生活的逼真面貌。这种时代精神会被后代的艺术家予以传扬,还会用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予以展现,可以说是一种具有长远意义的创作精神。拿张继刚创作的军队题材作品来说,很长时间内,军队题材的舞蹈,存在着简单化和公式化的特征,大多数作品的舞蹈情节、舞蹈动作等都是千篇一律,不能反映出新时期人民解放军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形象。张继刚却是独辟蹊径。他的作品《心泉》,将角色置身于云南的热带雨林中,描绘了解放军战士在出色的完成了既定任务之后,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庆泼水节的情景。从另面表现出了军民关系,使主题升华到了抒情、纯美的高度,体现出了新时期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时代精神。

三 不断创新的编舞技法

张继刚在创作舞蹈时,结合自己舞蹈表演的经验,对舞蹈表现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舞蹈语汇,避免了舞蹈中紧靠几组概念化的原始动作贯穿整个舞蹈的局面。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融入了现代的编舞技法,增强了审美性、可看性和可舞性,大大丰富了舞蹈本身,张继刚常用的编舞技法有以下几种:

1 重复

在《黄土黄》这部作品中,他就采用了大量的重复手法。这部作品所用到的动作组合并不多,但是通过无尽的反复,不但没有重复之感,反而有了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例如:在舞蹈中段,全体男演员,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敲击腰鼓的一段和舞蹈最后全体男女演员一边狂跳一边敲击腰鼓的一段。整个过程中演员们的动作都是重复的,给人一种执着的向心力之感。唯一不同的是,这些动作依据每一段所表现的内容是不同的,也选取了不同的节奏,这种不變和变化相结合的重复手法,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视觉印象。

2 夸张

夸张在舞蹈中主要表现为形象和动作的夸张。在《母亲》这部作品中,一个穿着藏族传统服饰,弯着身子、头发花白、满面皱纹的母亲形象,出现在了舞蹈中。作者以藏族的舞蹈动作为基础,融入了现代编舞技法,就像是现代派的绘画一样,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整个作品中,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身体弯曲90度的形态下完成的,伸腰、撑背等动作,深刻展现了一位母亲苦难的一生,尽管整个造型都是佝偻着的,但我们却没有感到丝毫的不习惯,说到底,是因为这种夸张来源于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对母亲炽热的爱。

3 对比

对比手法在舞蹈作品中有着多种的运用,动作上、情节上、线条上等,都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在《俺从黄河来》这部作品中,张继刚就大胆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在舞蹈形式上,采用了男群舞和女群舞的对比;在情绪上,采用了粗旷豪放和婉约抒情的对比;在动作上,采取了男演員的大开大合和女演员轻扭细腰的对比;在画面上,运用了静止的双人姿态和流动的群舞姿态的对比。一张一弛,一静一动,大大丰富了舞蹈本身的艺术表现力。

四 感人至深的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是运用人体动作创造出的一种能够反映对象(生活、人物情感等)本质特征、饱含主体情思、富于美感的飞舞流动的形象。它可以是一个特征鲜明的动作和姿态,也可以是一个以主题动作为核心的动态系统,还可以是以舞蹈语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应当具有典型性、直观动态性、情感性和审美感染力。在张继刚的舞蹈作品中,有着丰富多样的舞蹈形象,这得益于他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使得每一个舞蹈形象都栩栩如生,感人至深。

拿舞剧《野斑马》来说,这是一段拟人化的舞蹈,用舞动动作来模仿斑马的形态,在此基础上完成情感的抒发。这种拟人化的特征对舞蹈形象的塑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张继刚用大量的双人舞段来描绘斑马群恢弘的气势,这里面有羚养、金丝猴等等。一是为了更好的渲染舞台的气氛,二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即将出场的斑马姑娘。他将舞蹈动作和斑马的习性动作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斑马姑娘用马蹄在野斑马背部的轻轻敲打,成为了整个舞蹈的标志性动作。当斑马姑娘和野斑马做最后的诀别时,她抬起受伤的马蹄,挣扎着在野斑马背部轻轻的敲打了几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这种拟人化的创作方法,让斑马姑娘这一形象凝聚了对爱情的坚定,对人性美的赞颂,体现出一种没有任何杂质的纯净的美。在军队题材的作品中,他彻底摒弃了多年以来模仿芭蕾形象的塑造方法,而是给这些军人形象注入了很多民族精神的底蕴。他充分利用各种艺术元素,并赋予这些艺术元素以舞蹈的艺术特征,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塑造上,就给了我们以亲切、感人和新奇的艺术效果。

五 跌宕起伏的舞蹈结构

舞蹈作品的结构是表现主题思想,发展舞蹈情节、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在张继刚的舞蹈作品中,有着十分严谨和恰如其分的舞蹈结构设置,完整、起伏而不呆板,呈现出强烈的整体性特征,从整体上将作品予以充分的把握。

一般说来,一部舞蹈作品分为引子、开端、发展、结局这几方面。舞剧《一把酸枣》分为五幕,与一般舞蹈结构相吻合。第一幕引子部分,在介绍了全剧的主题和背景之后,主要人物登台亮相。第二幕是开端部分,也是矛盾冲突的原因阐释部分。外出学徒经商的小伙计挂念着酸枣,半路折回探望,却被酸枣逐出家门,哀其不争。第三幕是发展部分,殷家老爷要逼酸枣和他的傻儿子结婚,并欺骗她说已经投毒将小伙计害死,悲痛欲绝的酸枣变成了疯子。第四幕是大业已成的小伙计不舍得吃心上人给他的酸枣,而误食了毒酸枣,气绝而亡,一对恋人惨死在走西口的路上,上演了一幕悲情的篇章。舞剧的前两幕介绍出了事件的背景和人物,给主人公设定了情感的基调。第三幕的发展和第四幕的高潮,甜蜜和绝望交替出现,最后以生命的结束为结局。整个结构的设置都是服从于凄美的爱情悲剧这一主题的,主次分明,起因、发展、转折、结果,内含的矛盾冲入一环紧扣一环,严密紧凑,而又完整统一。

综上所述,张继刚作为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舞蹈编导,他的作品风格独特、题材多样、手法丰富,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用民族性的艺术风格,讴歌了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和这片大地上的劳动人民。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而是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是张继刚艺术创作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宝贵之处。希望每一个舞蹈编导者、舞蹈教育者和舞蹈表演者,都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感悟和表现每一部舞蹈作品,只有在所有舞蹈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舞蹈才能获得最后的大丰收。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2] 赵大鸣:《从黄河之滨走来的张继刚》,《人民日报》,2003年4月30日。

[3] 郭福兴:《闪耀世纪之星——记总政歌舞团副团长、一级编导张继刚》,《山西老年》,2003年第5期。

作者简介:李娜,女,1978—,山东费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工作单位:临沂大学费县分校。

本科舞蹈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向多形式教学转变,在互联网的大众化和手机综合征的影响下,智慧教学模式结合手机短视频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众多优势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疫情后线上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智慧教学的方法,讨论了智慧教学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日后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生产学;智慧教学;短视频;教学效果

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羊生产学”是该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按照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主要包括养羊业概况,养羊业的主要产品,绵、山羊品种,羊的遗传育种,羊的繁殖技术,羊的营养需要与日粮配制,羊的饲养管理,羊的育肥技术等方面的学习。课程对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教育部大力推进在各个学科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2],结合传统课堂教育优势的线上教育应运而生,雨课堂、超新、钉钉、腾訊视频等线上教学出现在各个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综合2020年线上教学成果发现,“羊生产学”是一门生产实践极为重要的专业课程[3],完全的线上教学,学生无法对专业术语或生产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内容,只能是应付考试,死记硬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被控制以及线上教学应用的逐渐成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使传统的PPT教学模式过渡为把手机或互联网短视频特点更好地融入教学中,是当前教学形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本文结合线上线下教育的实践体会,针对手机及互联网对“羊生产学”的课程特点,梳理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分析课程的优势,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和研究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当前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氛围的缺失

课堂讲授是课程教学最基本的方法,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学生在家里通过电脑或手机上课。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画面,听见教师的授课声音,教师却无法获悉学生的听课状态。对学生来说,在教室听课的气氛缺失,没有教师现场监督及提醒学生学习,学生很容易受到家庭及外部的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出现电脑放着课程而不听课、零参与的现象;对教师来说,也会因为上课氛围的缺失导致无法准确判断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学生压力大

早期设定的教学学时,大量的教学内容压缩到有限的学时中,采用在线教学后,进一步缩短了课堂的授课时间,这对教师如何更好地组织在线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可在课余时间通过反复学习视频来缓解矛盾,但过多在线学习的课程,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且学生的自律性不高,如果不是硬性要求,而是选择性的学习选项,学生课下的学习率是非常低的。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为了增加线上教学的吸引力,日常的课堂备课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相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老教授的线上授课遇到了更大的阻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三)实践能力培养难以开展

“羊生产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突出的课程。培养学生实习时的实践能力是这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4]。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且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重点是强化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难以在线上开展。这为理论课的在线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学生又很少接触生产实践方面的内容,教师只是单一的理论教学无法使学生形象生动地了解实践,导致实习阶段无法学以致用。

二、智慧教学课程设计

(一)研究目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局势下,教学模式将由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向多形式教学转变,在互联网的大众化和手机综合征的影响下,智慧教学模式结合手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众多优势应运而生。通过线上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想象力,激发了创造力。智慧模式教学最关键的是可以结合学校最新安装的多媒体教室,最大化地利用线上资源和多媒体工具,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手机共同连接区域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集中,提高了教学效果[5]。

(二)研究方法

1. 课前准备

无论是线上还是智慧教学,在课程开始前,任课老师应准备一个清晰、完整的教学大纲,规划整体课程的流程,并进行学校多媒体教室使用的培训,下载并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的软件。应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利用网络上的短视频,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所学的内容,如通过短视频,使学生了解绵、山羊品种的识别、种羊的鉴定、饲料配方的配制、重大疾病的防控及羊生产实践中常用的剪毛、生产性能测定、药浴等知识点的小视频,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制作成案例教学视频,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转变为主动地积极参与,享受上课的乐趣[6]。

2. 智慧模式授课

由于疫情原因,新疆农业大学秉承停学不停课的原则,启动线上授课,等学生避开开学高峰期后返校进行线下教学,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在前20天的线上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钉钉或雨课堂的线上教软件上准备教学内容外,学校还会培训教师应用学校新准备好的智慧教室,以备学生返校时使用。

利用新疆农业大学创建的智慧教室中多媒体及希沃软件,在PPT上课的同时,通过短视频向学生展示“羊生产学”中品种鉴定、营养配方、繁殖技术以及疫病防控等中心内容,结合网络视频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了解生产实践的知识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手机与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讨论进行互动,降低学生课堂上分心看手机的频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课后管理

课后教师会通过钉钉软件在线布置作业,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上传。根据平时的笔记检查及课堂的交流,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答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重点。

(三)效果评价

通过对线上教学效果的调查发现,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如现场教学效果,尤其是对生产实践结合非常密切的“羊生产学”课程。依据“羊生产学”的课程特点,借助视频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能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生产实践的知识。

从成绩方面评价,最终期末考试结果表明,智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教学,成绩在90分以上1人;在80—89分的人数为56人,占总人数的65.88%,相对于2020年3月的只线上教学班级人数增加41人,大幅度增加;在70—79分的人数为27人,占总人数的31.76%,较去年减少24人。从实践方面评价,通过视频和案例教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很活跃,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学习和讨论;在生产实践中能很好地鉴定品种和掌握生产实习现场技能。

三、智慧教学实践创新思考

(一)线上教育,势在必行

“羊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动物科学专业大三学生实习前学习的专业必修课,为了进行后续的实习劳动,学生都是抱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去学习的。但“羊生产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点多,结合前期专业基础课“家畜育种学”“动物遗传学”的知识点,极易使得学生因遗忘基础内容而在学习过程中受挫。羊生产学的传统授课形式是以教师传授为主,通过新旧知识点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将所学的知识点很好地运用到羊生产中。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线上教学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课、慕课等在线教学方式一跃成为居家教育的首选方式[7]。全国各高校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出各具特色的在线教学方案,以保证大学生的课程学习可以如期进行。新疆农业大学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首先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进行网络授课培训,雨课堂、钉钉、腾讯会议等线上软件开始被学习、被使用,以使得教师能在线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线学习完成度较高,综合成绩平均分达到合格。通过在发布网络通知、签到等督促方式,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及时完成教师设置在授课软件上的作业、答题以及测验考试,说明通过学校的培训和教学,线上教学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说明在线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是从答疑讨论的参与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度不一,部分学生没有在讨论区提出疑问或回答问题,说明在答疑讨论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吸引学生注意力是保障智慧教学质量的基础

通过前期的线上教学经验发现,相对于其他教学形式,利用网络及短视频结合授课知识点,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高,说明短视频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预习及学习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存在学习惰性的原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线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线教学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及线上课程打造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线上教学改革的关键。

(三)完善充实线上教学模式是提高智慧教学效果的关键

本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主要以在智慧教室采取网络及小视频的教学形式为主,讨论答疑为重要辅助教学手段,保证在线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强化及师生互动。首先,从教学效果来看,小视频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但小视频的观看效果和视频内容还需要不断提升和加强。因此,在羊生产学今后的智慧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采用二维码扫描来介绍绵、山羊品种、羊各个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配方、繁殖技术以及疫病防控等中心内容,使学生可通过二维码的方式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知识,从而真正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其次,通过网络采取更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及时调研学生学习情况,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学习效率作为课程设计及考核的重点。

四、结论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教学必将会慢慢普及,传统的线下教学也会因为逐渐丰富的网络资源而变得更加充实和有趣。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线上教学都还不是一个很成熟的教学方式,仍处在探索、学习的阶段。运用线上的直观和生动,结合线下的互动和沟通交流,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曾献存,李志远,蒋松,等. 《羊生产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38(10):70-72.

[2] 李林,刘媛媛. 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性及教学效果研究——基于322份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3):157-160.

[3] 楊雨鑫,杨朝霞,陈玉林. 《羊生产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 家畜生态学报,2011,32(02):106-109.

[4] 曾献存. 动物科学专业《羊生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15(08):5-6.

[5] 刘喜生,张春香,张建新,等. 《羊生产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03):28-29+33.

[6] 马友记. 《羊生产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 家畜生态学报,2013,34(09):90-92.

[7] 孟梦. MOOC:高等舞蹈教育的又一个机遇:由“停课不停学”现象所引发的思考[J]. 舞蹈,2020(03):05-12.

(责任编辑:汪旦旦)

本科舞蹈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舞蹈属于肢体语言艺术,表达着一种无以言表的特殊情感,而民族舞蹈是舞蹈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要素,有着生动活波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的表现内容,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已被提出新的要求,要具备“人文性、地方性、民族性”特点,需要多角度巧妙地把民族舞蹈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民族舞蹈 体育教学 结合 实践

就民族舞蹈而言,是以情感表达为切入点,以人们的思想情感为中心,来支配身体完成一系列相关动作,又被称之为“人体艺术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还具备“古朴、纯真”的元素。在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需要巧妙地融入民族舞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使其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一、民族舞蹈概述

就民族舞蹈而言,属于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其它舞蹈艺术形式的核心来源,它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应运而生。也就是说,劳动人民是民族舞蹈的直接创造者,有着浓浓的地方特色,鲜明的人文风俗,能够客观地反映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实际情况。随着时代不断演变,被注入很多全新的舞蹈形式,更好地去表达人们内心无法言说的情感,那份真实而淳朴的情感,有着浓浓的地方特色,又有着独居魅力的舞蹈风格。由于民族舞蹈在人民群众产生,也需要由人民群众去传承这样一种传统舞蹈形式。换句话说,民族舞蹈还具有其他一些鲜明的特点,比如,适应性、群众性、地域民族性。以综合性为例,民族舞蹈的类型并不是单一的,比如,绿洲文化型、海洋文化型、农耕文化型,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太平鼓、秧歌、花鼓灯”等都属于农耕文化型。

二、高校实施民族舞体育的重要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民族舞蹈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现代教育而言,更需要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美育可以美化人的心灵和行为,具有良好的品质,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做好铺垫。就民族舞蹈而言,能够客观地折射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向往,并对此进行歌颂、赞美,鞭挞“假、丑、恶”。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你表达、交流情感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更好地去认识并感受美,不断开拓他们的视野,强化他们的民族情感,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其次,可以不断丰富体育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素养。民族舞蹈和体育教学的融合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意识到学习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能够在丰富的体育资源中找到适合自身锻炼的运动项目,逐渐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最后,还能进一步促进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它在高校的实施能够引导学生培养运动技能,逐渐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步入社会后也能积极参与到各类民族舞蹈运行中,达到健身的目的。

三、民族舞蹈和体育教学相结合实践

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民族舞蹈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准确把握彼此具有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因此,本文作者以高校健美操教学为例,对民族舞蹈的融入实践予以了探讨。

(一)合理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开展健美操教学

通常情况下,就健美操音乐而言,需要选择爵士乐、迪斯科等具有现代特色的音乐,但长期受这些音乐的刺激下,学生会逐渐对健美操课失去兴趣。为此,教师需要选择那些具有民族风格的迪斯科音乐作为伴奏音乐,激发学生进行健美操练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节奏感、韵律感,进一步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主要是因为在音像教学设施作用下,把不同民族分割的音乐知识融入到健美操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健美操以及音乐之间的结合,培养他们多方面技能。

(二)优化教学方法

在融入民族舞蹈过程中,要全方位分析舞蹈动作具有的多样化特点,对学生有着怎样的锻炼价值,并根据健美操具有的特征,巧妙地将二者融合,达到“育体、育心”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练习一些“原始”的健美操动作,再配上具有现代特色的迪斯科音乐,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在此基础上,以健美操步伐为核心,巧妙地融入民族舞蹈的手臂动作,并以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为背景音乐,对学生进行深层次地练习,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健美操的热身部分、结束部分适当编入争端的民族舞蹈,整套完成之后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土族、撒拉族等民族舞蹈,以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为背景音乐,展开练习,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编排相关的民族舞蹈,不断展现他们自身才能。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舞蹈是作为一种人体运动艺术,属于一项特殊的“美”运动,需要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把民族舞蹈巧妙地融入其中,充分展现其自身魅力,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挖掘学生各方面才能,使其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锻炼他们身体、塑造形体的时候,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不断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培养他们更多优秀的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使其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赵斯文.探究民族舞蹈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5,19:188+190.

[2] 曹智.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分析及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199-200.

[3] 黄艳萍.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1,01:87-88.

本科舞蹈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高等教育各领域。该指示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索红色文化元素融入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路径,以期充分发挥舞蹈专业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课程思政理念  红色文化元素  高校  舞蹈专业教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新时代下延安红色舞蹈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9JK0950)。

“课程思政”指的是高校所有课程均带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等功能,肩负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元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课程的德育作用,在高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相关精神、理念,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实践产物,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可在舞蹈专业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红色文化的概述

红色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上红色文化是中国近代各族人民创造的精神与物质成果;狭义上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精神总和。红色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比如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又比如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还包括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物质层面的内容。这些文化中蕴含着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坚定信念、爱国爱民等精神,不仅具有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总结与体现。

红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价值

1.红色文化元素的教育性与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相契合

红色文化元素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它能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革命遗址等为高校舞蹈专业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首先,红色文化元素能为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实践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生动的红色音乐、美术资源根植于当时的革命生活,为舞蹈创作提供了灵感。其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舞蹈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红色文化元素具有超越时空的感染力,能彰显出自身的教育价值及艺术特点,将红色文化元素融于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实践中,可有助于学生道德素养、爱国情怀的培养,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这与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不谋而合。

2.红色文化元素的革命性与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紧密相关

中国早期的革命历史对青年人有着很强的激励效果,鼓舞他们自觉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两者都能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引入红色文化元素,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提升教学育人效果;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性互动,有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例如,高校以本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创建带有红色文化元素的舞蹈,可以拓展舞蹈专业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深化特色专业学科建设,有助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红色文化元素引导高校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渗透红色文化元素,有助于学生崇高理想、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文化元素可弘扬民族精神、传递时代精神,在高校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元素的载体作用,使大学生在课程思政的引领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习得舞蹈专业知识外,高校还可组织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活动,如带领学生去革命纪念馆、革命长廊等教育基地,培养其爱国情怀,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以红色文化元素为载体拓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高校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比如博物馆、烈士陵园、战斗遗迹等,创作独具地方特色的舞蹈精品,拓展舞蹈专业教学范围,营造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同时,还可以弘扬红色精神,加强学生高尚品质的培养。

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实践路径

1.整合红色文化元素,创编红色舞蹈剧

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要注重红色文化元素的渗透,使得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升。教师应根据舞蹈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素质教育任务目标,创新红色文化元素表现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新问题,如艺术创作领域中的碎片化、低俗化问题,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而红色文化元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元素与舞蹈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创编新的音乐舞蹈剧,促进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各地的红色资源文化,创作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舞蹈剧,以拓展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段,强化舞蹈专业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

2.拓展舞蹈专业教学方式,提升教育實效性

在传统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通常进行单方面的理论灌输及示范指导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新一代大学生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他们在知识习得方面过于依赖手机、电脑等媒介,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时,若只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将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对传统大众媒体进行有效补充,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多样化发展,增强红色文化元素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使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更加贴合学生发展实际,从而提升舞蹈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3.丰富情感体验,统筹舞蹈专业教学与德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迅速发展之际,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文化产业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然而,多元文化观念的碰撞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有些青少年盲目追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等,这就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在“文化强国”背景下,高校应加强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充分挖掘其背后蕴含的价值。红色文化自形成以来便不断完善,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可为高校舞蹈创作提供动力和灵感,让舞蹈工作者结合特定背景下的历史人物创作出相应的舞蹈艺术作品,如中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大型音乐舞蹈《东方红》等,均蕴藏着特定的红色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红色文化最基本的德育功能,还要借助现代多媒体的发展優势,创编出更多有利于传承红色价值观的舞蹈作品,使其为舞蹈专业教学增添更多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丰富高校舞蹈课程建设、拓展舞蹈专业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应借助红色文化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通过实施红色专题教育、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以此培养其艰苦奋斗、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调动其对舞蹈艺术的热爱,确保舞蹈专业教学与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4.建构基于红色文化元素的舞蹈实践教学体系

红色文化元素中蕴含着大量的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及行为规范教育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重要内容,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元素,能有效弘扬红色精神。舞蹈发展的历史并不是某个地区的历史,还会传承特定的民族精神,为民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应用红色文化元素对当地的红色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创作鲜活的英雄人物,例如,用舞蹈语汇表达革命时期红军战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舞蹈特有的艺术内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无论哪种舞蹈艺术,都要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内,通过与特定的文化精神相融合,凸显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以表现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拓展舞蹈专业教学的影响力。将红色文化元素应用于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诠释红色文化内涵,让当代大学生深刻感悟舞蹈艺术的魅力,为舞蹈技能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实践教学是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可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对舞蹈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技能。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资源,能以多元化的实践方式提升舞蹈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通过红色小品、话剧等实践活动拓展校园舞蹈文化的影响力,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为了提升高校红色舞蹈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高校还要制订科学的时间制度,以确保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活动能规范化开展。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元素的价值,把红色文化中包含的精神渗透到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实践中,打造红色文化元素应用的新模式,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丰富红色文化元素的感染力,积极为红色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弘扬作贡献。此外,高校还需不断创新舞蹈创编的表现形式,拓展创编内容,从而实现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倩,郭贝贝.红色音乐和舞蹈融入高校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艺海,2020(4):105-107.

[2]胡晓丽.舞蹈创编中红色资源文化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8(17).

[3]高立雄.浅析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创作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7(12):94,98.

[4]安华文.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14(18).

[5]王调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结合研究[J].中国包装,2019,39(12):82-84.

[6]杨春扬.依托红色文化延伸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J].速读(上旬),2019(12):116-117.

[7]袁振祖.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声乐课堂中红色文化融入策略[J].青年时代,2019(28):81-83.

[8]代先祥,赵红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淮南地区红色文化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6):110-112.

[9]陈立勇.基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J].大庆社会科学,2019(1):40-43.

[10]王强,高学钦.闽东红色文化资源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价值[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5-9.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本科舞蹈论文范文第6篇

舞蹈来源于生活,它是人民大众的艺术。舞蹈的本质已决定了它的群众性,因此,舞蹈创作就不是什么神秘王国。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在不断的总结与实践中,就会有许多好作品从你手中涌现出来。要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必需有正确的途径。前提是创作者必需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这些修养要靠持之以恒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的。概括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观察生活、熟悉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和熟悉,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艺术作品不夸张就没有表现力,而夸张就必须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力。生活美不等于艺术美。创作者对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要进行高度的浓缩与升华,要善于像蜜蜂吮吸花蜜那样,吸取生活中最甜美的营养,进行艺术的高度概括,使其成为鲜活动人的舞蹈形象,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与熏陶。

二、舞蹈作品要歌颂崇高品格,富于时代精神

任何艺术作品都服务于它所处于的那个时代,跟不上时代的艺术作品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就失去了它的生存价值。大量民族民间舞蹈能在我国长、期流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们能顺应人民大众一断变化的审美追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才得以生存。众多的经典舞蹈作品之所以长盛不衰,也是由于他们所表现的主题抓住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在作品的内容、形式上达到了理想化的高度。现在我们提倡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民族文化是指我们民族数千年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精粹,它蕴含着我们民族开拓奋进,勇往直前,富于创新,敢做敢为,无私奉献等歌唱家贵的精神品质。而文艺工作者由其是进行作品创作的人们,就应该用大量蕴含着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艺术作品去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质。我们所指的“时代精神”,应该是一种积及向上的、催人奋进的、能鼓舞人们斗志的精神。这种精神能使人迸发无穷的力量,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能使人深切的感受生命自然的美好,从而对生活充满着希望。“时代精神”不是某些人追求的所谓“时尚”,任何时尚都是有他的属性的,有的代表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有的却表现出一种颓废、落后的观念。在当前的一些创作作品中,确有一些人追求的“时尚”背离时代,远离生活。作者把自己狭隘、消沉的人生理念融进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他们自身的与时代极不合拍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这是我们应该坚决摒弃的。有的作者为了标新立异,为了迎合市场中一些观众低级趣味的需要,即强调所谓的剧场效果、经济利益。对一些优秀的、能体现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独特魅力的民间舞横加扭曲,一些最能代表东方含蓄美的舞蹈,被硬性的塞进西方的剧烈的弹胯、顶肚、顶胸的动作。认为这样才有“性感”,才能迷住观众,才够刺激且不论社会上怎么样评价,仅是这种无视我们民族的审美感情,无视或淡化我们民族所独特的、为国际社会所赞叹的东方美的创作思想,也是我们应该批评的。

三、积累专业素材,全面提高专业修养

1.多看多学舞蹈语汇

舞蹈语汇(动作)是靠积累才能丰富的,只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在创作中信手拈来。也只有对动作了然于心,才能找出它的运动、变化规律,再进一步对这些动作进行变化发展。另外,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们劳动或其它习惯动作进行分析,了解它们的型态、动作规律、动作节奏等选择其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进行美化提炼,使之成为闪烁光彩的舞蹈型像。

2.对各艺术门类的綜合学习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因此,创作舞蹈不仅要有对人体动作的娴熟运用,还要通过其它的艺术手段,为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高潮的兴起等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首先,创作者应具有很强的音乐感。音乐感是指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在理伦上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音乐表现情感和音乐形象上的理解。例如,一个舞蹈家和一名画家同时听一首名曲,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就会不同。画家脑海里出现的是画面、构图、布局、是各种色彩、明暗的对比。舞蹈家则会根据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音响的强弱、脑海中不断闪烁着各种跳跃,旋转和时而翻腾激烈,时而伸展委婉的动作形象。虽然二者理解不同,但他们都是很强音乐感的欣赏者。其次,要对构图、画面的基本知识进行学习。舞蹈构图在作品中至关重要,好的构图能给人以振奋,感到它变化无穷,内蕴丰厚。呆板的、一成不变的构图画面会使人感到枯燥,毫无感染力。俄罗斯小白桦歌舞团的《小白桦树》,虽然动作简单,但它却运用蜿蜒流动的队型,迭幻繁复的变化,描绘出深邃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闪射着迷人的魅力。重庆龙灯艺术节开幕晚会中的,《中国人》舞段,仅靠此起彼伏的万里长城的阵型、四大片块交错、快速穿插和组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浩大的气势,给人以很强的震撼。再次,要对灯光、服装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学习,以便于在创作时作综合考虑运用。舞台灯光变化运用的好,就能深化作品的主题,渲染浓烈的氛围,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情景中。舞蹈服装的设计当然是设计师的工作,但是编导要提出对服装的设计要求。这个要求一般要考虑两点:一是有助于点题,看了服装的样式、色调,就能明白你要表现何题材;二是服装要体现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另外,服装设计要充分考虑舞蹈是人体艺术,是用身体、四肢来“说话”,表达一定内容的。服装设计不合格,不符合作品的要求,不但无法表达作品的内容,甚至会破坏预想的效果。好的舞蹈服装,会给观众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会取自得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最后,编导要充分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联想、幻想),使舞蹈具有浪漫抒情色彩,这是作品打动人心、感染观众的极为重要的方面。想象,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出色的想象,就像童话中的魔杖,点到那里,那里就会产生奇异的变化。英国诗人杨格说:“独创性作家的笔头,像阿米达的魔杖,能够从荒漠中唤出灿烂的春天。”要想舞蹈具有独创性,想象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因素。

总之,舞蹈艺术是对情感的反映,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舞蹈的编排和创作人员要丰富自身经验,赋予舞蹈作品情感和灵性,使作品更加人性化,为社会留下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程乐.舞蹈的编排与创作[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8):435.

[2]谭昊.舞蹈的编排与创作探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0):109.

[3]刘荃.浅论舞蹈的编排与创作[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2):108-109.

[4]张慧峰.浅谈舞蹈编排的基本技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2(9):107.

[5]邬立蓉,陈刚.试论舞蹈编排艺术[J].大观周刊,2012(21):261.

上一篇:小微企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地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