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05

本科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微观经济学是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其他课程,如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等的学习提供基本分析方法与理论基础,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当前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考研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微观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专业考研课程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好微观经济学意义重大。然而,笔者在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经济学课程体系庞大、内容繁杂等因素影响,学生在经济学学习中逐渐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兴趣,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则变得尤为重要。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和改进进行一些探讨。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1.课程内容方面。第一,理论多且抽象。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其主要包括了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等。理论抽象,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规律属于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在实验室内再现,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于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对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学习,学生很容易能感受出来,但是进一步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时消费者行为最优[1],这就使得学生感觉到很抽象;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理论的总结,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前提的,与我们国家的国情背景、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假设的条件均有区别,比如说这些理论中的每一个结论的成立都包含有相应的假设前提(“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一些结论时,往往很难和现实直接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时有一定的难度。第二,图形多且复杂。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其理论的得出与变化,往往通过图形来形象直观地再现,并且一个最终结论的得出可能需要借助很多图形来推导。因此,学生想要把微观经济学理论理解透彻就需要花费大量時间来研究一些复杂的图形。一些能够静心琢磨的学生在课后的复习中会发现,借助图形来学习微观经济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收获不小。第三,数学知识运用广泛。在微观经济理论中,广泛地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论证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等运用的都是高等数学的函数分析。对数学知识掌握一般且缺乏应用能力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2.教师教学方面。(1)课堂教学重知识学习,轻知识运用。从教师课堂教学来看,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较少。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知识面不够所致;另一方面,对于知识点繁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来说,微观经济学72课时左右的授课时数则显得非常有限,任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要赶进度,时间上的拮据客观上导致了教师授课只能在有限时间内,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中主要知识点的讲授上,造成了案例教学的减少,进而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现象的兴趣和能力下降。(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从教学方法来看,微观经济学教学以讲授法为主,由于教学内容多而抽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概念、原理等,用于讨论和提问的时间较少,这种以教师“教”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缺乏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习惯于通过被动的接受来了解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一些结论性的原理;另一方面,由于一线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安排富有互动性和生动性的思考与讨论,难免使学生的学习陷入无趣之中。(3)考核方式不完善。微观经济学教学环节的考核主要基于平时出勤、作业和期末考试,内容上以习题,包括计算、名词解释、论述为主。考试方法过于简单,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一些富有创新能力和思维活跃的学生来说还会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3.学生学习方面。(1)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由于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务实,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普遍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轻视理论学习。他们比较重视开设的课程能够有什么用处,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而微观经济学的教材内容以理论为主,着重于知识的积累及方法论的形成,学生普遍感受不到该门课程的即时利益,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2)学生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数理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学生的思维方式过于感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讲授微观经济学的一些经典案例以及经济学家的生平故事时,学生非常感兴趣,但讲授经济学的一些逻辑推导、图表、图形分析和数学公式等内容时,由于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则明显表现出缺乏学习的兴趣,不愿意接受图表、图形分析和数学公式等内容。(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努力程度不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于容易量化考核的环节,如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要上交且计入平时成绩,因此按时上交作业的学生比例较高;而对于一些预习、自主复习、阅读课外资料等不容易量化考核的环节,学生的表现并不理想。以笔者授课班级情况为例,90%以上的学生都能按时交作业,且大约96%的学生作业是自己完成的,但在自主学习方面表现欠佳,能做到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只有3%左右,课后经常复习的约为10%,而能经常阅读课外资料的学生还不到10%。由于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抽象,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适当做些习题,学习效果就会好一些,而现实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努力程度不高,这种情况不仅对学生学习不利,同时也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本科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论文结合能源经济发展历程,比较国内开设能源经济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分析发现能源经济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可分为四类:偏经济理论,经济与管理复合,偏管理,行业特色(如石油)。

关键词:能源经济;本科;培养目标

能源经济学是整合经济学、管理学、资源环境等优势学科推出的前沿性、交叉性的新学科,也是现阶段顺应中国能源形势而急待发展的一个新兴学科,湖北工业大学结合本校特色,突出“能管理与服务”特色。

一、能源经济发展历程

能源经济研究生的培养早于本科生。在本科生教育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开设能源经济本科专业,2011年开始招收理科生,江苏大学也开展了能源经济本科生招生工作。2012年中国石油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晋中学院获批开办能源经济专业。2013年湖北工业大学、银川能源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重庆大学获批开办能源经济本科专业。

二、能源经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现状

从各高校能源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网络专业介绍材料来看,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能源经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1.中国人民大学

该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21 世纪的能源经济战略性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能源经济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宽的知识面,较新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写作能力;能够使用电子计算机和能源经济管理方面的应用软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江苏大学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能源经济学、能源经营与管理、能源技术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从事国家能源政策研究、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能源市场开发、能源技术经济分析、能源金融实务、能源国际合作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3.中国石油大学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能源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能源技术与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国家能源政策研究、能源产业及企业的发展规划、能源开发、能源技术经济分析、能源金融及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4.山西财经大学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把握中外经济学发展前沿动态, 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 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和在更高层次学习的能力, 独立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能够从事政府综合经济管理、政策研究、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5.重庆大学

以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分析、能源技术经济分析、能源环境规划与管理、能源产业和能源企业管理、企业节能减排及环境管理、能源咨询与决策评 估为方向,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能源及能源产业相关知识,毕业后能够胜任政府能源与环境管理部门、能源企业、大中型企业能源管理部门、各类金融机构投资管理与决策咨询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6.湖北工业大学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能源领域发展趋势,具备能源经济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能够适应各类能源生产企业、能源经营与管理部门以及社会节能管理与服务机构,从事能源生产经营管理、政策分析、市场策划以及节能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能源经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分析

从目前开设能源经济专业的高校来看,依据生源结构及高校资源,能源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中国人民大学以经济特色为主,培养能源经济战略性人才,从事能源管理、能源经济教学科研等工作。二是中国石油大学依据学校行业特色,培养能源行业专门人才。三是培养能源政策研究、产业发展、技术经济分析、金融市场管理、能源国际合作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经济管理复合为主。四是在政府能源与环境管理部门、能源企业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培养以及从事高校及科研机构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偏管理特色。

湖北工业大学能源经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以“能源服务业”为主,突出“节能管理与服务”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与分析能力,了解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掌握能源产业和能源企业管理知识与技术,熟悉国内外能源市场状况和能源政策,具备从事能源经济分析、预测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能源经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总结

从已开设能源经济专业的高校调研来看,能源经济新专业尚处于培育期,能源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最多的基本模式是“经济+管理”的交叉复合。中国人民大学从本校经济学优势出发,培养“能源经济战略人才”,以突出其经济优势;中国石油大学以石油行业特色为优势,强调石油相关的经管知识。较多的学校则是结合“经济+管理”的模式,在经济学、管理学中权衡,结合能源部门特色,培养能源经济专业人才。湖北工业大学能源经济本科专业以“经济管理+技术基础”实现“工科+经管”的交叉复合,在学生培养上,既加强经济理论培养,又加强能源管理理论培养,同时结合学校资源,进行能源技术整合,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层面,以培养能源经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适应学生“721”培养战略,突出湖北工业大学特色。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科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论文结合能源经济发展历程,比较国内开设能源经济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分析发现能源经济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可分为四类:偏经济理论,经济与管理复合,偏管理,行业特色(如石油)。

关键词:能源经济;本科;培养目标

能源经济学是整合经济学、管理学、资源环境等优势学科推出的前沿性、交叉性的新学科,也是现阶段顺应中国能源形势而急待发展的一个新兴学科,湖北工业大学结合本校特色,突出“能管理与服务”特色。

一、能源经济发展历程

能源经济研究生的培养早于本科生。在本科生教育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开设能源经济本科专业,2011年开始招收理科生,江苏大学也开展了能源经济本科生招生工作。2012年中国石油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晋中学院获批开办能源经济专业。2013年湖北工业大学、银川能源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重庆大学获批开办能源经济本科专业。

二、能源经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现状

从各高校能源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网络专业介绍材料来看,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能源经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1.中国人民大学

该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21 世纪的能源经济战略性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能源经济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宽的知识面,较新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写作能力;能够使用电子计算机和能源经济管理方面的应用软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江苏大学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能源经济学、能源经营与管理、能源技术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从事国家能源政策研究、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能源市场开发、能源技术经济分析、能源金融实务、能源国际合作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3.中国石油大学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能源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能源技术与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国家能源政策研究、能源产业及企业的发展规划、能源开发、能源技术经济分析、能源金融及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4.山西财经大学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把握中外经济学发展前沿动态, 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 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和在更高层次学习的能力, 独立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能够从事政府综合经济管理、政策研究、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5.重庆大学

以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分析、能源技术经济分析、能源环境规划与管理、能源产业和能源企业管理、企业节能减排及环境管理、能源咨询与决策评 估为方向,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能源及能源产业相关知识,毕业后能够胜任政府能源与环境管理部门、能源企业、大中型企业能源管理部门、各类金融机构投资管理与决策咨询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6.湖北工业大学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能源领域发展趋势,具备能源经济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能够适应各类能源生产企业、能源经营与管理部门以及社会节能管理与服务机构,从事能源生产经营管理、政策分析、市场策划以及节能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能源经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分析

从目前开设能源经济专业的高校来看,依据生源结构及高校资源,能源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中国人民大学以经济特色为主,培养能源经济战略性人才,从事能源管理、能源经济教学科研等工作。二是中国石油大学依据学校行业特色,培养能源行业专门人才。三是培养能源政策研究、产业发展、技术经济分析、金融市场管理、能源国际合作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经济管理复合为主。四是在政府能源与环境管理部门、能源企业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培养以及从事高校及科研机构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偏管理特色。

湖北工业大学能源经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以“能源服务业”为主,突出“节能管理与服务”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与分析能力,了解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掌握能源产业和能源企业管理知识与技术,熟悉国内外能源市场状况和能源政策,具备从事能源经济分析、预测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能源经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总结

从已开设能源经济专业的高校调研来看,能源经济新专业尚处于培育期,能源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最多的基本模式是“经济+管理”的交叉复合。中国人民大学从本校经济学优势出发,培养“能源经济战略人才”,以突出其经济优势;中国石油大学以石油行业特色为优势,强调石油相关的经管知识。较多的学校则是结合“经济+管理”的模式,在经济学、管理学中权衡,结合能源部门特色,培养能源经济专业人才。湖北工业大学能源经济本科专业以“经济管理+技术基础”实现“工科+经管”的交叉复合,在学生培养上,既加强经济理论培养,又加强能源管理理论培养,同时结合学校资源,进行能源技术整合,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层面,以培养能源经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适应学生“721”培养战略,突出湖北工业大学特色。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科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英语;教学模式;大学本科

作者简介:燕立乾,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财经学院讲师。(广东 广州 51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年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以学习者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的经管类ESP课程设置研究”(编号:57202020129)的研究成果。

“金融英语”课堂教学作为大学经济类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不断受到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针对“金融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也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起来。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专业精、英语强”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长,这个方面地研究不再局限于大学本专科教育形式的课程开设,而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试验和改革的方向发展。

一、“金融英语”研究现状

基于现有文献,“金融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向:①对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具体讨论,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仅仅服务于一般大学英语课程或大学本专科高年级学生的选修性后续学习,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2]。②有一些研究把“金融英语”当作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ESP)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其文本特点、翻译技巧、语篇分析等方面进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对丰富相关语言学理论起到了一定作用[3] 。③确有一定数量的研究针对“金融英语”的教学模式,但研究方向多为如何进行学科建设[4] ,而且研究内容也比较广泛,实证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呈现不足的趋势。

必须指出,现有的“金融英语”教学研究多集中在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上,具体对其核心內容,即“金融英语”课堂以及其课堂教学模式的关注仍然较少。因此,目前的“金融英语”教学研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完善。另外,由于“金融英语”自身的特殊性,其课堂教学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来组织课堂教学,致使此类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这种情况和日益增长的经济类本科学生、不断更新的学生需求以及繁荣发展的“金融英语”教学存在极大矛盾,并影响了经济类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进程。因此,针对“金融英语”,特别是经济类本科的“金融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二、“金融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不同层次分析

作为商务英语的一个分支或者一个ESP的发展方向,“金融英语”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既可以作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又可以指一般金融活动所涉及的各个层面中的一个动态而开放的概念,不断发展扩大。因此,在“金融英语”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次、关键层次和高级层次。

基础层次包括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基础的金融知识内容。后者指诸货币概念、货币理论、金融政策与管理、金融市场的风险及调控、基础会计、财务计划与管理、财务报告、资产与负债管理、信贷、贸易与非贸易结算、融资方法、抵押、储蓄转账、信托、私人财务等等;前者包括英语语言的语法、词汇、语体、语音等语言学知识,以及语言文化、跨文化交流知识等方面。关键层次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专业和语言能力的融合。其中,专业能力指金融专业的从业和实操能力,而语言能力则关乎听、说、读、写、译等教学重点和难点。高级层次是指前两个层次的综合运用,学生能够把课堂上获得的专业和语言能力转化为进行真实金融活动的能力。这个层次是延伸阶段,是“金融英语”讲授者和学生素质拓展的高级阶段。

由于学习要求和目的的不同,上文中提及的三个不同层次在课堂的教学中并非均衡分布,应在教学侧重和时间的分布上做出相应调整。基础层次往往集中在“金融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关键层次则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高级层次则成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体现,是“金融英语”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

三、“金融英语”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针对“金融英语”课堂教学涉及的三个层次,其课堂教学切入点也可分解成三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切入点、专业切入点以及ESP切入点。

首先,“金融英语”的课堂教学重点应落实在语言教学上。语言教学,无论是从已有的理论层面还是教学实验层面,都拥有大量的可供实践的方法推进“金融英语”的教学。因此,“金融英语”的语言教学应当被视为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的主体。

其次,“金融英语”的课程设置符合“专业+外语”或者“外语+专业”的复合型培养模式的需要,是当前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力资源需求合理对接的重要桥梁。因此,作为“金融英语”的专业方向,金融理应成为该门课程课堂教学的另一重要切入点。而且,教学者和学生双方共有的、科学合理的金融专业知识结构是“金融英语”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有力支撑。专业切入点层面的教学,对于整个“金融英语”的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高级层次教学延伸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另外,从语言的功能性变体的角度上来说,“金融英语”属于ESP的重要分支。一般认为,“ESP涵盖的知识面广,既包括语言知识,还涉及学生所研习的专业知识,而前者必须为后者服务”。因此,“金融英语”课堂教学不能把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构建分离开来,而是应当看作一个整体,且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推广服务,掌握和应用作为ESP的“金融英语”应该成为学生的追求和目标。因此,ESP切入点作为该门课程的另一关键教学切入点,不仅不应该被忽视,还应当从相应的ESP需求分析、ESP课堂教学原则以及ESP教学模式设计等方面做出探索和努力,提高学生的金融专业能力。

四、“金融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金融英语”课堂教学涉及不同层次和教学切入点,培养既精通金融业务知识,又能够用外语交流的人才是经济类本科专业的最终目标。教师应从“金融英语”课堂教学的宏观构架出发,解决现有课程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根据课程特点,突出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金融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处理好语言与金融知识的关系,针对其最终服务于应用的特点,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在“金融英语”语篇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进行宏观架构的解析,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引导学生对词汇、句子、文体等方面进行微观解读;然后,教师可就语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适当的理论讲解和背景分析,让学生明确专业理论知识框架,更加直观地理解金融业务流程及涉及的原则。这种语言和金融知识的融合、知识和能力的互相呼应,也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更加合理紧凑,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目的更加科学清晰。

2.依托构建情景,提供真实的金融英语背景信息。以认知为基础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构建。”[5] 因此,“金融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各种金融活动中的真实情景,如国际信贷业务中的贷款申请和审批,外汇交易过程中的期货交易,国际结算过程中信用证的开立、审核等,开展诸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金融活动中通过语言的运用自己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应尽量选取原汁原味的“金融英语”文章,诸如国际惯例、金融法律法规等,以背景知识、补充材料等形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仿真语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明确层次需求,加强“金融英语”的教学实践环节。传统的语言教学因为缺乏实践环节被视为“殿堂教学”而屡遭诟病,学生脱离实际操作和实践,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三个层次的互动强化“金融英语”实践教学:第一,需求和供给的平衡。针对学生需求和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制定符合教学实践的方案,并适当在大纲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采用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融入金融活动的仿真情境中,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6] 。第三,重视“金融英语”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如开展各种金融知识竞赛、举办金融文化展览、参观外汇、股票交易市场以及在一些金融企业进行短期的校外实习等活动,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直观地验证所学知识,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试错,提升能力。同时,教师在此类活动中可以近距离观察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随时修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混合式课堂的运用。“金融英语”的教材很难做到完全的与时俱进,特别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大量原汁原味的材料,因此,在“金融英语”的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金融英语”的效率。如“次贷危机”这一概念在讲解时可能涉及多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其成因也相对复杂,而一个几分钟的动画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概念内容。另外,网络的应用,特别是根据实际篇章、问题制成的多媒体材料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无论是需要侧重语言学习的学生,还是需要丰富金融背景知识的学生,都可以从自身需要出发,在网络课件上找到所需的内容,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不同层次需求的问题。

5.重视师资建设,鼓励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发展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在“金融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金融业务知识。曾有学者做过相关教师发展的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目前“金融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头号问题是如何解决既精通英语,又具备足够金融背景的复合型师资的配备问题[7] 。因此,一方面,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应当鼓励从事“金融英语”教学的教师积极开展跨学科交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作为承担“金融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无论是语言还是专业上的问题都应主动进行查缺补漏,并积极开展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省,以期有效地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另外,教师之间可以通过教学研究团队、项目化教学[8] 、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诊断等方式进行教学交流,达到取长补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转型使其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9(1):27-32.

[2]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 王恒.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综述[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15(4):41-43.

[4] 王卓恒,郝春田.高职院校“金融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2016,(3):142.

[5] 蔡成龙.构建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专业阶段基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56.

[6] 王国辉.金融行业背景下高职“金融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J].海外英语,2017,(6):43-44.

[7] 赵军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外语,2006,3(5):9-12..

[8] 李娟.项目化教学法视角下的高职“金融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3,(3):180-181.

責任编辑 秦俊嫄

本科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2、金融学高等教育需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

3、金融教育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普及思考

4、金融学构建主义教学模式构建

5、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招生情况等

6、关于高职高专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探讨

7、现阶段高等院校金融教育的不足与改革建议

8、互联网时代移动智能设备在金融教学中的应用

9、浅谈《金融学概论》在课堂中的作用

10、嵌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政法类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11、金融:热爱永远是第一要义

12、基于创新结构的金融工程运用体系探讨

13、经济学类专业:牛市中的赢家

14、国际金融学本科教学内容优化的几点建议

15、大学教育应普及金融知识

16、文科生能报考哪些专业?

17、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文写作》课程现状与对策研究

18、“房地产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与实践

19、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20、保险学:抵御灾难与风险的专业

21、讲述《保险学原理》课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22、中国金融学科60年:历程逻辑与展望

23、外语类院校双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4、“钱”味十足,经世济民

25、从金融学的研究领域探析货币银行课程的教学框架

26、《国际金融学》创新性教学探讨

27、“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

28、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9、关于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30、国内金融工程发展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

31、什么样的志愿才是“划算”的?

32、文科生十大热门专业排行

33、湖北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及对策

34、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5、《海南金融》征稿启事

36、民办本科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

37、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非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研究

38、金融行业:炙手可热的“赚钱机器”

39、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分析

40、江苏省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研究

41、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42、股市和汇市关系研究的新思路

43、现代金融理论前沿综述

44、高等学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45、高校经济学本科专业发展现状

46、应用型本科院校非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研究

47、黑龙江省国际化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8、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49、2011中国大学社会科学类A等高校

上一篇:产业经济学毕业论文下一篇:中国形势政策论文